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教案
《河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学会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了解黄河、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河段的特征。
4.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5.理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长江、黄河的学习,学会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的地理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
【重点与难点】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2.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大河,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河流吗?它们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二、新课学习第一课时(一)以外流河为主1.内流河和外流河定义: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主要分布区:内流河:西北内陆;外流河:东南部2.内流区和外流区自主学习(读教材43页第三段),完成表格3.主要内流河和外流河找一找:内流河:塔里木河、弱水外流河:黑龙江、辽河、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太平洋)、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拓展延伸: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
4.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你知道吗?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哪些?(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共同探究:①河流水量补给②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原因③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④外流河不共同的水文特征5.京杭运河特点: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起止点:北京----杭州,全长约1800千米读图找一找贯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读图找一找经过六省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航运价值:历史上起过沟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
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参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概念。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等特点。这些特点与河流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河流水文特征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河流的行为。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河流水文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了《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参考教案 (新版)》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概况、气候特点、水资源分布等基础知识。他们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河流分布和特点的影响。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好奇心强,喜欢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学习。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来探究河流的特点。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喜欢互动和小组合作,希望能够通过讨论和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
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河流的形成、特点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河流的成因、特点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河流的保护和治理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初步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水体的分布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河流的形成、特点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河流的保护和治理问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河流的形成、特点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河流问题的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河流保护和治理,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的形成、特点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难点:河流的保护和治理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观察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河流图片,分析河流的特点;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的河流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2.河流图片和案例资料;3.多媒体教学设备;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河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的美观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对河流的了解,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河流的定义、形成原因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展示河流形成的原因示意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河流的形成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河流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河流的特点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黄河、长江的地理概况。
2.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3.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教学难点1.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2.黄河、长江的治理。
※教学方法读图、探讨、讲练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自制投影片、图表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三课时)[导入新课]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与黄河一样,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
这里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抒发中华儿女对长江无限赞美之情的《长江之歌》。
歌词中唱道“你从雪山走来”,那么长江究竟发源于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呢?人们又是如何开发长江这条母亲河的呢?就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长江的地理概况吧!(板书)一、地理概况[讲授新课](投影复合图)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中国行政区划图》《长江流域水系图》《沱沱河彩图》。
仔细观察:1.长江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它的源头叫什么?长江曲折东流注入什么海洋?其干流形如哪两个英文字母的组合?(学生:(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某某雪某某南侧;(2)长江的正源叫沱沱河;(3)长江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边缘某某海;(4)其干流形如英文字母“V+W”)哪些省级行政区?并说出它们的简称。
(学生: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共11个省级行政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师】讲解,因荆江河段河道蜿蜒如蛇行,多浅滩和沙洲,通航受到一定的影响。
【教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长江的关键工程,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其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和宏伟的工程规模,因而为世人瞩目。
“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河道,除了使通航受阻外,还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讲解,荆江河段水位高出两岸的江汉平原,河道蜿蜒,水流不畅,容易积水,造成洪灾。荆江河段是长江洪灾最严重的河段,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追问,荆江河段应如何治理,减小洪灾呢?
【教师】请读一份资料,长江货运量占我国内河货运量的60%,长江货运量之大,在世界大河中不多见,“黄金水道”名副其实啊。
【教师】承转,长江有巨大的经价值,可是长江的水能仅利用了8.6%,长江通航也有一定的障碍,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和航运功能还没有开发出来,对长江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更大地发挥潜能。
【教师】展示一些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的文字、图片资料,如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道蜿蜒蛇形。
【学生】读图得出:裁弯取直、建分洪区、修建荆江大堤。
三、课后思考
长江各河段还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应该如何治理和保护长江?
教学复备栏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篇章:科学探开发
一、导入、
【教师】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河,它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被誉为“黄金水道”。那么长江哪河段的水能最为丰富呢?哪些河段适合开发航运?长江的开发需要我们按长江不同水能宝库”,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比例?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比例?引导读图。
第三节河流
授课时间:总计 :15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有关长江的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长江的“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作用。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2.3 河流(第3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上册2.3 河流(第3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上册2.3 河流(第3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河流》教学设计(第3课时)学习目标:(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教学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教学课时:5课时教学过程:三、黄河的开发和治理引入课题【教师】出示黄河景观图、黄河干流轮廓图。
导语,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不断地滋养着我们,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诸多媒体上我们又不断地看到“救救母亲河"之说。
于是,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会急切地查找资料,翻阅课本?第一篇章:探源母亲河【教师】承转:几千年来,黄河一直孕育中华灿烂文化的母亲河,我们的祖先对其源头进行长期的探索,唐代诗人李白有诗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而后,人们猜测,考察,经过几千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到底从何而来,终于有了科学的答案,对母亲河的源流概括也了如指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主要介绍了黄河的基本概况、黄河的治理、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黄河的开发和利用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掌握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治理和开发。
但在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掌握黄河的治理、开发和利用措施,学会分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环境保护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河的基本概况、黄河的治理、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黄河的开发和利用。
2.难点: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黄河的分布、流向及流域范围。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掌握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措施。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归纳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黄河治理和开发的要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黄河流域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黄河治理和开发的案例资料。
3.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黄河的概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黄河流域地图,让学生观察黄河的分布、流向及流域范围。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分析黄河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析黄河治理和开发的案例,让学生掌握治理措施。
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案(新版)新⼈教版第三节河流(3课时)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教学⽬标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海洋的主要河流。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特征,理解河流与⼈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特征。
教学设计⼀师⼀优课⼀课⼀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激情导⼊展⽰: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洪⽔泛滥图⽚,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能等;害:洪⽔灾害等。
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源远流长的⼤江巨川,奔腾不息,它们与⼈类的关系⾮常密切,既可兴利,⼜可作害。
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在今后的⽣产活动中,兴利除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出⽰板书课件第三节河流⼆、⾃主研读初步感知同学们⾃主预习教材42~44页内容,完成学⽣⽤书有关题⽬。
引导学⽣结合阅读教材42页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结合教材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龙江、额尔齐斯河、塔⾥⽊河、怒江。
引导学⽣阅读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提问:1.我国所有河流都东流吗?2.有没有流⼊其他⼤洋的河流?(提⽰:流⼊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的海洋。
3.塔⾥⽊河最终流向哪⾥?(教师点拨)纠正学⽣指图缺点。
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从源头到下游的⽅向指或观察。
把这些最终流⼊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
最终未流⼊海洋的河流,叫作内流河。
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多数外流河曲折东流,注⼊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印度洋,注⼊北冰洋只有唯⼀的额尔齐斯河,塔⾥⽊河是我国最⼤的内流河。
地势对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何影响?我国地势西⾼东低,⼤部分河流向东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河流是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河流的形成、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河流知识系统学习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河流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河流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观察图片等方式,进一步理解河流的形成、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河流的观察和体验有限,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拓宽视野,提高对河流现象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河流的形成、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分析河流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的形成、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河流与环境的关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河流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素材。
3.学生分组讨论所需的道具和器材。
4.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著名河流的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河流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河流的定义、形成、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河流。
3.操练(10分钟)分析实例,让学生观察河流与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案3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案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的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使学生了解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与河流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河流的了解可能局限于家乡的河流,对我国其他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家乡的河流入手,逐步拓展到我国主要河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掌握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与河流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国家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保护河流、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
2.难点: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与河流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主要河流为例,分析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与河流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我国主要河流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
3.操练(10分钟)针对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通过问题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与河流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①黄河基本情况
-发源地:巴颜喀拉山
-流经地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全长:约5464千米
-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千米
②黄河治理历程与措施
-治理重要性:防洪、灌溉、供水
-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成就:修建水库、堤坝、分洪蓄洪区
-治理措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加强污染防治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黄河治理与开发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图表和实例来综合分析问题。
3.地理实践: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讨论如何在治理黄河的同时实现流域内的可持续发展。
4.人地关系:通过分析黄河治理与开发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治理历程、开发利用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平衡、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黄河大合唱》:让学生了解这首著名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和黄河治理的意义。
-《治理黄河的人》: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的杰出人物,了解他们的贡献和治理成果。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治理措施,探讨可持续发展之路。
-《黄河文化》: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感受黄河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⑤黄河文化
-历史文化:黄河文明、古代诗词、民间故事
粤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河流》教案1
粤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河流》教案1第一篇:粤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河流》教案1 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一节河流和湖泊概况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住我国主要湖泊,外流河水文特征等。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1.“河流是大地的血脉,为我们提供了灌溉,航运、水产、水能之利。
我国有许多大江大河,源远流长,奔腾不息,浩浩荡荡,注人海洋;也有许多小溪小河,穿过原野,绕过山岗,—一路欢歌,悠悠流淌……”用优美的词句,展示祖国山河自然美,营造美的氛围,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
2.通过对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一—京杭大运河的了解,特别是它目前还起着沟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山河创造奇迹,创造美好、伟大壮举。
二、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多看图,勤思考。
尝试把语文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用到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这一实践中。
相信靠自己阅读的本领能够基本领会教材。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二)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三)疑点我国唯一的一条向北流的外流河是哪一条?(四)解决办法通过观看录像、投影片等,使学生识记我国主要河流与湖泊的名称、位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渎图、分析、概括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录像机、实物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
六、师生互动设计教师展示投影片,挂图等教学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阅读、分析思考,学生在观察、阅读、分析直观教具的基础上思考得出河湖知识点并发展了学习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和大致形状。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3) Nhomakorabea感目标:
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和自然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
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回答:几字形。
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三游的划分。.
设计理念:通过读 “黄河水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4.教师提供资料:黄河与长江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比较,并总结出黄河水的特点。
学生回答:①。水量较小。
读图分析黄河水量比长江小的原因。
②黄河含沙量大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黄河的概况
教师讲述并提问:引用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
问题2:从地图上看黄河像什么?
三、课堂练习
完成《金牌作业》,选择题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案3新版
教学反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引导学生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指导学 生 依据学案问题阅读教材p51页图2.42、图2.43,分析黄河的上、中、下游面临的生态问题及解决途径。
学生依据学案阅读教材p49页内容,分析黄河的概 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并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阅读教材p51页图依据学案问题小组合作探讨黄河开发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措施。
最后各小组派出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教 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依据长江分析黄河上、中、下游遇到的 生态问题及对应的解决途径。(但要注意长江与黄河的区别)
精习
知识梳理:(见学案)
知识运用:1、知识应用2、趣味检测(见课件)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学生会遗忘部分内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补充 说明。
预习
一、黄河概况
二、黄河的水文特征
三、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黄河的发源地、 入海口、上中下游分界点
从水量、水文、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黄河 发展遇到的困难及整治措施
明确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依据学案问题1阅读教材p49页内容,描述黄河的概况。
河流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河流
课型
普通型新授课
课时
第3课时
课标解读
1、运用流域图和相 关水文资料,描述黄河的水文特征。
2、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明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导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黄河的概况。
2、使学生 能够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
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和大致形状。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
感,并逐步树立人和自然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具准备
集体定教分工备教个性补教
一、导入新课:
投影“黄河景观图”、播放“黄河壶口瀑布视屏”。
让学生
猜测视屏播放的是哪一条河流?然后教师讲述:有人说,黄河是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有
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
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那委,我们应如何看待黄根深叶
茂的功与过呢?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
趣。
二、讲授新课:
(一)黄河的概况
教师讲述并提问:引用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到海不复回”。
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
什么海?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
问题2:从地图上看黄河像什么?
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回答:几字形。
3.看图2.41说出黄河的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三游的划分。
.
设计理念:通过读“黄河水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4.教师提供资料:黄河与长江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比较,并总结出黄河水的特点。
学生回答:①。
水量较小。
读图分析黄河水量比长江小的原因。
②黄河含沙量大
师生合作演示实验:探究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二)黄河的贡献
学生自读第49面3、4、5段,说一说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塑造平原,提供灌溉,发电和旅游。
(三)黄河忧患
教师讲述:几千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化文明。
那么黄河有没有过呢?
学生回答:有。
教师让学生读第53面的图2.45分三组说一说黄河的上中下三游各有什么忧患。
学生回答: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师生合作演示实验:探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探究1: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入手,探究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
正因为下游形成“地上河”,所以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
教师用动画展示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活动:找学生上台画地上河。
探究2:
播放黄河水灾视屏并提出问题: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学生活动:读阅读材料结合活动题,认识黄河水灾危害之大,明确“地上河”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改道,造成洪灾的危险,因此,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
问题: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
学生活动:在读“黄河的忧患”图,及教材活动中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黄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和污染等问题。
设计理念:
本环节采用了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地上河”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改道,造成洪灾的危险,因此,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重点就是“治沙”。
(四)根治黄河
分组讨论:针对黄河上中下三游的忧患我们应该分别采用什么办法来治理。
河段开发利用与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建立水利枢纽工程。
中游陡坡植树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师讲述: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变化的相关资料,了解治黄的成就。
设计理念: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观,选择新的热点素材对知识进行重组。
目的有三:一、启发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水到渠成形成过年:二、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
三、拉近学生与陌生知识之家的距离,是学生亲知善学。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黄河的概况,黄河有哪些功,有哪些过,
以及如何治理黄河,短暂的学习也许远远达不到你对黄河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黄河更多资讯,详情可阅读《黄河儿女》类报刊杂志或登陆黄河网等,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小论文或演讲稿、手抄报等适合自己的形式完成《我说黄河》,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改变黄河的状况。
三、课堂练习
完成《金牌作业》,选择题部分
四、作业布置
完成《金牌作业》,剩下部分
五、板书设计
1.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2.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
4.含沙量大的原因
黄河 5.地上河的原因
上游:加强生态建设
6.治理的措施:中游:保持水土,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下游:加固大堤
治理的关键:中游治沙
六、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