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一、相互需求论的提出

在这里,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只是从供给方面论证了互利性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益之所在。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核心是比较优势原则。这一原则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国家,不论它的经济力量是强还是弱,都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确定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使贸易双方都可以用同样的劳动耗费,得到比分工前所能得到的更多的产品.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该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有利。

而穆勒的相互需求论在比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需求方面的分析入手,探讨国际交换比例的现实决定问题。

二、相互需求论的主要内容

一)比较成本确定互惠贸易的范围

相互需求论认为,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内市场有各自的交换比例,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这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均有利。

现在以中、美两国按比较优势原则生产和交换大米、小麦为例。假定中国和美国投入一定量的劳动生产大米和小麦的数量如下表所示:

①中国的大米便宜:中国国内15吨小麦换10吨大米,而美国国内要20吨小麦才能换到10吨大米;

②美国的小麦便宜:美国国内10吨大米能换到20吨小麦,而中国只能换到15吨小麦;

③按比较优势原则:中国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美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

那么,两国应该以怎样的比例进行交换呢?

对中国来说,出口10吨大米至少要换回15吨以上的小麦;

对美国来说,出口20吨小麦至少应该换回10吨以上的大米。

所以,两国间大米和小麦的交换比例(也就是两国互惠贸易的范围)必须为

10吨大米/20小麦之间(1:2)<大米和小麦的交换比例< l0吨大米/15吨小麦(1:1.5)

达到或超过任何一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限的国际交换比例都意味着一方获

得全部贸易利益而另一方损失了利益,因而不可能成为现实的交换比例。

二)贸易条件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

贸易利益的分配

贸易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范围的大小。而贸易利益的分配,则取决于具体的国际交换比例。

①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本国分得的贸易利益越少

②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分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多

例如上例中,中、美两国间大米和小麦贸易的交换比例:

如图:其中,射线斜率P表示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即贸易条件。

不考虑需求因素,这一贸易条件无法确定。

交换比率越靠近哪一个国家的交换比率,则该国获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少。

实际交换比率将处于由两国国内交换比率界定的两国交换区内,超出该区域必然有一个国家会退出交易。

若为10吨大米交换16吨小麦,

则中国比分工前的国内交换多获1吨小麦,

美国比分工前国内交换节约4吨小麦;

若为10吨大米交换17.5吨小麦,

则中国多获得2.5吨大米,

美国节约2.5吨小麦;

若为10吨大米交换19吨小麦,

则中国多获得4吨大米,

美国节约1吨小麦。

三)相互需求法则:国际需求方程式(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穆勒将需求因素导入国际贸易理论之中,提出国际需求方程式,以说明贸易条件的确定和变动。

我们先通过一个例子来引出来:

假定:1、中国小麦的进口需求 1000*17=17000吨,

愿意提供大米1000*10=10000吨作偿付

美国大米的进口需求 1000*10=10000吨,

愿意提供小麦1000*17=17000吨作偿付

这时,双方的相互需求均衡,那么,国际交换比例可在1:1.7的国际需求方程中确定下来。

*如果相互需求不均衡,那双方就要或者调整进口需求量,或者调整交换比例以达到均衡。

当美国对中国产品需求强时:

假定2、中国对美国小麦的进口需求降低到800*17=13600吨时,且1:1.7的国际交换比例保持不变,那么只需提供800*10=8000吨大米作偿付。

再假定美国对大米的进口需求仍为1000*10=10000吨

并愿意提供1000*17=17000吨小麦作偿付

那么这时,国际市场上:小麦供过于求

大米供不应求

从而导致:①小麦的价格下跌→那么中国的进口小麦的需求增加

比如,增加到900*18=16200吨

②大米的价格上涨→那么美国的进口大米的需求下降

比如,下降到900*10=9000吨

这时,就有了新的国际交换比例。10:18= 9000 :16200

针对这个案例,我们小结一下。这个例子是在美国对中国产品需求强的情况下发生的,于是,交换比例就将在10:17以上,也就是10:18。

同理,如果发生中国的进口需求不变而美国进口需求下降的情况,那交换比例就将在10:17以下。

于是,国际需求方程式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五点:

其一,相互需求的含义。一切贸易都是商品的交换,一方出售商品便是购买对方商品的手段,即一方的供给便是对对方商品的需求,所以供给和需求也就是相互需求。

其二,在互惠贸易的范围内,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贸易条件)是由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

其三,当两国间商品交换的比例与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之比相等时,两国的贸易达到均衡。

其四、如果两国的需求强度发生变化,则贸易条件或两国间的交换比例,必然发生变动。

其五、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强,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不利,该国的贸易利得愈小;反之,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有利,该国的贸易利得愈大,这就是相互需求方程。

总结:两种商品的贸易条件即均衡交换比例必须等于双方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总量之比,这样才使两国贸易达到均衡。穆勒称其为“国际需求方程式”或“国际价值法则”。

三、对相互需求论的评价

一)要肯定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的贡献

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