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专业调查报告 何强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艺术学院
2015——2016学年
专业调查
所在系、分院美术学院
专业班中国画(1)班学号 ********** 学生姓名何强飞
指导教师单涛
2015年12 月
一、中国画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首先应该说,中国的绘画在表现方法上一开始就不是自然主义的描写,中国画不只停留于表现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表现对象本质的东西——对象的生命特征和对象的物性(包括形、体、构造、质、量等)。

如一些山水画家的皴法所表现出的山石构造,简直具有地质学或矿物学知识上的真实。

画树不仅画出树种,更注意画出树的生命。

至于水流的水性、云的舒卷自如、鸟的飞翔、花的鲜艳、虾蟹等小动物的质感等,绝不是只满足于外貌的形似而已。

中国画家表现对象时总是极力去追求它的生命特征和动势。

古代成功的画家在描写对象时,不论是记忆画还是写生画,都是从生活中深刻观察对象,经过自己的分析理解,然后运用笔墨,突出地表现对象的生命特征和最本质的物性。

中国画上的笔墨,如水墨变化、线的变化,运笔的轻重、顿挫、转折等均由此产生、由此发展。

中国画往往一笔下去就要求形象、质感与生命等三个因素的结合,这种形神兼备的表现力,这种突出地追求自然界的生命特征和物性的表现方法,是极高的现实主义性的创作方法。

因为中国画重视对象的生命特点、对象的物性和表现最本质的东西,所以在形式技巧上便走向不以可变的光为重而重不变的形,不重色彩的光化作用而重本色,不只停留在个别的对象上,而是通过个性去概括对象的类型。

好的中国画,是世界绘画中高度的艺术成就。

但也有许多不好的中国画,画家降低了外貌形象与内在本质的关系,为了笔墨而去追求笔墨,于是走到形式主义的路上去了。

其次是关于单纯的表现手法。

单纯与单调不同,单纯的手法是画家把复杂的对象加以提炼地描写,去表现最本质的东西。

单纯,不等于用笔的多少。

单调则是表现力不强,画家即使用了复杂的手法,但表现出来的事物仍是属于贫乏的、表面的。

单纯与单调,在画面上有时似乎只是微妙的区分,但实质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描绘最繁复的物象,好的中国画家总是有条有理、从容不迫地以单纯的手法来处理,应该说这是高度的艺术。

当然,单纯,不单中国艺术中有,世界其他国家的艺术中亦含有,但中国的艺术表现得更加明显。

中国画家尊重美术表现上的单纯,追求单纯,因此在造型上力求单纯。

中国画家善于运用水墨和线条做到以很简洁的手法去描写丰富的形象变化,这种表现方法同力求单纯的精神不能分
开。

二、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历史发展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棗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

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

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得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

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

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

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

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距离时代和生活越来越远。

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即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瞻、张大千、傅抱石、陆俨少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陈师曾、金城、陈半丁、王雪涛、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赵少昂、关山月、黄君璧等人。

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迭,上述地区的画家亦有流动,如抗日战争时许多画家来到西南地区,1949年后又有许多画家如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等人移居国外和港台地区。

现在全国大多数省市成立了画院,在3个中心之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心,画家队伍空前扩大。

在现代中国画家中,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他们或以模仿、传承前代画家技巧、风范为原则,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在保存、
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

前者有金城、顾麟士等人,后者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人为代表。

三、中国画在艺术市场的发展前景
关于对中国画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人们议论很多。

这种议论在许多方面源自于对“中国画”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

在争论中人们会发现,中国画的道路无限宽广。

文人水墨的传统会继续延伸,工笔重彩也会有新的生存空间。

在创造方法上,以古开今是一条路,中西融合又是一条路,用探索、试验的方法探索水墨和重彩。

油画艺术在中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它在和中国现实需要结合的过程中,发挥了相当大的社会作用。

中国的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努力创造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油画艺术。

他们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在钻研西方古典油画技巧与适应中国民族审美趣味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问题之二是,如何在西方主流艺术已经疏远了古典油画甚至整个油画这一表现样式时,继续保持对油画的浓厚兴趣和热情;问题之三是,正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正在给写实的油画提供广阔的市场,艺术家们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而失去探索的锋芒
乱造成艺术市俗化倾向的发展,在技巧普遍有所提高的同时,艺术格调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降低。

雕塑面对城市公共环境的需要,成为当前的热门艺术。

但雕塑的艺术质量问题很使人们忧虑。

主管城市雕塑的政府官员和一些艺术家急功近利的心态,严重影响着城市雕塑艺术的健康发展。

看来,城市雕塑要真正做到宁缺毋滥,阻力仍然不小。

近几年来,美术教育尤其是新兴的设计专业发展很快。

各高等美术学院纷纷扩大招生,每年名额成倍地增长。

这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这样做的背后还有经济的考虑,因为学生人数越多,学校收入越丰,而目前国家的拨款往往使学校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

可是,美术院校招生如此大规模的扩展,势必影响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的素质,这不能不说是当前美术教育的一个隐患。

看来,像整个国民教育一样,美术教育不能仅仅当作一种产业对待,而应视作或应主要视作国家的公益性事业。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作品要靠在一定的场合中展示出来,以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影响人们的精神素质。

这展示的空间主要是美术馆。

美术馆
的功能主要有两项:长期陈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美术作品和展示当前的美术创造成果,而前一项是主要的。

美术馆往往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艺术创造成果的凝聚,代表整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水平。

有数千年文化艺术遗产的中国,至今没有一个系统陈列古代艺术和现当代艺术的美术馆,不能不说是一件很大的憾事。

所幸的是,陈列20世纪以来我国美术成就的中国美术馆的改建和扩建工程,已经列为国家计划,可望几年内完成,我们希望系统陈列我国古代美术的美术馆的也早日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最后说一说美术史论的建设问题。

美术的各个门类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的建设作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美术史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了不少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出版了不少新的学术著作;各院校每年培养出数以百计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美术史论人才。

在活跃的美术出版物上,也不断有新的史论研究和批评文章出现,这些都应该得到肯定。

但是,美术史论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这些问题是:史论研究课题和人才培养缺少统一的规划,政府相应的投资不足,基础研究力量尤其薄弱,培养史论人才的美术教育机构(美术院校和美术研究机构)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教育工作亟待改进。

还有,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必须重视对东方艺术、对周邻国家古代和当代美术的研究,可是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至今尚未真正开始。

总之,史论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得到社会的更大关注和重视。

回过头来看近十来年国内外的美术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既充满了变革,又有许多异化,这是当代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艺术中的折射。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的心情很复杂,有欣喜,又有忧虑。

当然,我们自己要有所选择。

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以充实自己,并认真研究和思考新问题,还要在不断探索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新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