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胶体化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胶体物理化学
6.1 概念
胶体是一种分散系统 分散系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 所构成 的系统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介质:另一种连续分布的物质
分散系统
粗分散系统 ( d > 103 nm) 胶体系统(1 nm < d < 103 nm) 真溶液(d < 1nm)
(氢原子半径 0.05 nm)
I
9π 2V 2C 2 λ4 l 2
n2 n02 n2 2n02
2
1 cos2α
I0
I
9π 2V 2C 2 λ4 l 2
n2 n02 n2 2n02
2
1 cos2α
I0
I :单位体积散射光强度 ;
I0 :入射光强度; :入射光波长;
V :每个分散相粒子的体积; C :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 n :分散相的折射率; n0 :分散介质的折射率;
热力学不稳定系 统;
胶体系统
(1) 溶胶: 分散相不溶于分散介质,有很大相界面,是热力 学不稳定系统。(憎液溶胶)
(2) 高分子溶液: 高分子以分子形式溶于介质,分散相与分 散介质间无相界面,是热力学稳定系统。(亲液溶胶)
(3) 缔合胶体: 分散相为表面活性分子缔合形成的胶束,在 水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油基团向里,亲水基团向外,分 散相与分散介质亲和性良好,是热力学稳定系统。
6.4 胶体系统的动力性质
(1)Brown 运动
1827年,植物学家布朗( Brown)在显微镜下,看到悬浮在水 中的花粉粒子处于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状态。
以后发现,线度小于4000nm的粒子, 在分散介质中都有这种运动。(胶体尺 度 1 ~ 1000nm)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分散介 质分子由于热运动不断的撞击分散粒 子。对于大小在胶体尺度下的粒子, 粒子受到撞击次数较小,从各个方向 受到的撞击力(Brown Force)不能完 全抵消,在某一时刻,粒子从某一方 向得到的冲量即可发生位移。此即布 朗运动。
(2)瑞利(Rayleigh) 公式
1871年,瑞利在假设: 1)粒子尺寸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可认为粒子是点光
源; 2)粒子间的距离较远,各粒子散射光间无相互干涉; 3)粒子不导电;
在此基础上,用经典电磁波理论,导出稀薄气溶胶散射 光强度计算式。后来推广到稀的液溶胶,当入射光为非偏振 光时,对单位体积液体溶胶的散射光强度I 近似为:
如:还原法, 主要制备金属溶胶 氧化法, 主要制备非金属溶胶
水解法, 主要制备金属氧化物溶胶
复分解法, 主要制备盐类溶胶
3)有序分子组装法:Fendler开创的膜模拟技术。 如:单分子膜法 反胶束法 囊泡法 自组装法
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降低形成新相的表面能; 使已形成的新相不再生长。
不讲 3、 胶体形成热力学基础
再如:过饱和法: 改变溶剂法;例:硫的酒精溶液倒入水中,形成硫在水
中的溶胶。 冷却法:用冰骤冷苯在水中的饱和溶液,得到苯在水
中的溶胶。
2)化学凝聚法:利用生成不溶性物质的化学反应,控制 析晶过程,使其停留在胶核尺度的阶段,而得到溶胶。所谓 控制析晶过程,系指采用有利于大量形成晶核,减缓于晶体 生长的条件,例:采用较大的过饱和浓度,较低的操作温度。
高度分散的多相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是胶体系统的主要特点
光学性质 动力性质
热力学稳定性
真溶液
透明,无 (微弱)光 散射
溶质扩散速度 热力学稳定系统。 快,与溶剂均 可透过半透膜;
胶体系统
粗分散系 统
透明或不透 明,均可发 生光散射;
光反射;
胶粒扩散速度 不稳;稳;稳; 慢,不能透过 半透膜;
同胶体。
如果已知数密度 C1,可求数密度 C2 。这就是通过光散射 来测定溶胶和粗分散系统的浊度计的原理。
*动态光散 当入射光以一定频率作用于按一定速度运动的颗粒上时,
散射光的频率将发生微小的变化,这种频率漂移现象称为“多 普勒效应”。
由于热运动在各个方向上的概率相同,而速度有一定分布, 频率漂移结果将散射谱线以原来频率为中心而宽度并有一定的 强度分布,称为“动态光散射”。
金属Ag块体
>100nm 光反射,银白色
6.2 胶体系统的制备
粗分散系统
(d>1000nm)
分子分散系统
(d<1nm)
胶体系统
(1<d<1000nm)
(1) 分散法: 1) 机械粉碎;2)电分散;3)超声分散法;4)胶溶法
(2)凝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物理凝聚法:
如:蒸气凝聚法,固态苯与钠,在真空下气化, 到冷却的 器壁上冷凝。
:散射角(观察方向与入射方向夹角);
l : 观测距离(观察者与散射中心的距离)。
由 Rayleigh 公式可知:
1)I V 2 :可用来鉴别小分子真溶液与胶体溶液;
如已知 n 、n0 ,可由测 I 求粒子大小V 。
2) I 1/4 :波长越短的光,散射越强。例:用白光照射
溶胶,散射光呈蓝色,透射光呈红色。即所谓"乳光现象"。 雾是气溶胶,海水是水溶胶,也经常显蓝色。
Tyndall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发生光散射而引起的。 散射光: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形成电偶极子,由其振荡 向各个方向发射振动频率与入射光频率相同的光。
系统完全均匀,所有散射光相互抵销,看不到散射光; 系统不均匀,散射光不会被相互抵销,可看到散射光。
Tyndall效应可用来区分
胶体溶液 小分子真溶液
*溶胶
憎液溶胶: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有相界面 亲液溶胶: 均相,无相界面 高分子溶液
物质性质与尺寸依赖性:
以Ag为例:随着尺寸变化,他的光学性质产生明显变化。
Ag原子
Ag——Ag++e 电子给体
非金属原子簇 Ag1——Ag3 电子给体
金属原子簇
Ag4——Ag12 电子受体,催化中心
金属Ag纳米颗粒 10-100nm 光散射,等离子体吸收
3) 散射光强度 I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折射率的差 n,因此 分散相与介质折射率相差越大,散射作用愈强
可以由此来区分
胶体溶液:分散相与分散介质有相界面, 因为 n 大
高分子溶液:均相溶液,n 小
4) 散射光强度 I 粒子数密度C,同一种类溶胶,测量条件
相同,仅仅 C 不同时,有:
I1 C1 I2 C2
6.3 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
(1)Tyndall效应 1869年,Tyndall发现胶体系统有光散射现象
入射光波长 < 分散粒子尺寸——反射 入射光频率 = 分子固有频率—— 吸收 入射光波长 > 分散粒子尺寸——散射
(可见光波长 400~ 760 nm;胶粒 1~ 1000nm)
无作用 ——— 透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