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党史宣传专栏
寻味长征,勇担使命——“长征精神”融入技师学院烹饪专业的教学设计及实践
![寻味长征,勇担使命——“长征精神”融入技师学院烹饪专业的教学设计及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2d42d5c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d.png)
寻味长征,勇担使命 ——“长征精神”融入技师学院烹饪专业的教学设计及实践发布时间:2023-01-15T01:13:11.38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6期第9月作者:罗展[导读]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罗展浙江商业技师学院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摘要: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80几年前,先辈们的长征之路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86年后的今年,青年一代更应该成为新时代长征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创新者。
技师学院的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把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吃得苦中苦,为祖国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将来的烹饪从业者,通过寻味长征,学史明理,通过追溯党史,学史增信,通过回忆先辈,学史崇德,通过探寻初心,学史力行。
关键词:长征精神;烹饪专业;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长征精神”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红色基因代代传》第三讲“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内容。
伟大长征精神在不同时期都有新的诠释,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我们当下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正值二十大召开之际,选择“寻味长征,勇担使命”作为本次课的内容,就是要学习长征历史,深刻感悟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用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二)学情分析学习特征:本次课程授课对象为烹饪专业技师段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在18岁,对网络新媒体比较感兴趣,喜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愿意接受新事物,尝试新方法,喜欢表达,理解和表达能力较强,善于沟通,具有小组合作能力,但对理论学习对积极性较低。
有一定对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时间的协调和控制能力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进度,进行适时的提醒。
学习基础:学生在小学、初高中阶段学习过《金色的鱼钩》、《丰碑》、《老山界》等文章,部分学生也看过《长征》、《四渡赤水》、《血战湘江》等电影,对长征史实并不陌生。
理解与解释东江红色文化的书写逻辑和当代价值
![理解与解释东江红色文化的书写逻辑和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d8a7e5e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8.png)
理解与解释东江红色文化的书写逻辑和当代价值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东江红色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文献综述 (6)2. 东江红色文化的书写逻辑 (7)2.1 历史背景 (8)2.2 历史文献与口述历史 (10)2.3 红色故事的传播与传承 (11)2.4 艺术表现形式与红色文化 (13)3. 东江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 (14)3.1 社会教育意义 (15)3.2 文化传承与创新 (16)3.3 促进社会和谐 (17)3.4 经济发展影响 (18)4. 东江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传播与发展 (20)4.1 教育领域的作用 (21)4.2 文化旅游中的应用 (22)4.3 媒体与网络平台传播 (23)4.4 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 (25)5. 东江红色文化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27)5.1 挑战分析 (28)5.1.1 文化认知的差异性 (29)5.1.2 历史信息的准确性 (30)5.1.3 年轻一代的接受度 (31)5.2 应对策略 (33)5.2.1 加强宣传教育 (34)5.2.2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35)5.2.3 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37)5.2.4 增强参与感和互动性 (38)1. 内容综述东江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它不仅是革命斗争时期的象征,更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本段内容旨在综述东江红色文化的书写逻辑及其当代价值的核心要点。
东江红色文化的书写逻辑是以革命历史为基础,结合地域特色,形成独特的文化表达。
这种文化不仅反映了革命斗争时期的艰辛历程,也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与传承,东江红色文化在书写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东江红色文化的书写逻辑还包括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这种精神体现在革命斗争中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方面。
威信用好“红色资源”教育干部群众
![威信用好“红色资源”教育干部群众](https://img.taocdn.com/s3/m/5eec262f4b35eefdc8d33342.png)
扩 县 视 “谈’ ,县 领 电 台访 ’ 由 委 导 栏目
J_ 或 组织 部 门 负责人 到 电视 台接受 专 一 题 访谈 , 观 众提 出的有 关 问题 。 解答
案 晏
督诺 、 评诺 、 诺 “ 兑 八项 ” 序严 格落 实 , 终将 考评 结果与 村干 部 的报 酬 、 优 程 年 评
T
n I
面
大党 员干部 学 习 。
茎 萎
姚 组
一
次经验 交流 。各乡 ( ) 别安排 履职较 好 的村 党支部 书记 、 镇 分 村委会 主任就 如
何 搞好 村 “ 委 ” 两 工作 进行 交 流发 言 , 使新 当选 的村 干部 对如 何 开展 工作 心 中
创 建工 作手 册 》 ,提 供 全县 基层 党 组织 和 广 有数 。 六是开展一次公开承诺。举行 了《 富源县村级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公开承 诺 书》 读仪式 和签 字仪式 , 县 电视 台进行播 放 。 宣 并在
广 知识 梦 工 场 ” 主 要 学 习平 台 的 知识 管 为 1场 次 ,0余 名党 员 干部 接 受 了革命 传 统教 育 , 一 步锤 炼 了以 “ 电 大讲 堂 、 O 50 进 理 体 系建 设 方 案 ,计 划 用 3 时 间全 面建 立 和 完善 曲靖 分 年 了党 性 。二 是 开 辟 “ 色体 验 ” 堂 。开 辟 红 军烈 士 陵园 至 红 课 公 两 合 岩 古 栈 道 、 西 会 议 旧址 至 庄 子 上 会 议 旧 址 、 西 会 公 司 的知 识 管 理体 系 。四是 以 比促 学 。 司把 第 三届 全 省 扎 扎 创 活 议 旧址 至 水 田 寨 花 房 子 会 议 旧址 3 红 军 长 征 体 验 线 路 , 广 电 网络 职 工 劳 动 技 能 竞 赛 打 造 成 “ 先 争 优 ” 动 的有 条
在大灾面前闪耀的那一枚党
![在大灾面前闪耀的那一枚党](https://img.taocdn.com/s3/m/4350160b52ea551810a68751.png)
在大灾面前闪耀的那一枚党徽——记郊纳乡政法委书记、武装部部长梅仕举同志6。
06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梅仕举,男,布依族,现年35岁,中共党员,郊纳乡政法委书记,武装部部长,1998年参加工作,由于工作特别突出,历任郊纳乡武装部部长,郊纳乡政法委书记。
一、心系百姓安危,躬身力行撒赤情2011年6月6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将永远载入望谟县史册。
一场突出其来的洪水袭击了望谟县,让全县许多乡镇处于危险之中,而郊纳乡也在期中。
6月5日,正在安顺出差的梅仕举收到一条气象台发布的短讯:6月6日我省部分地区有暴雨,请有关部门做好防范工作。
此时,身在异乡的他焦急万分,马上电话联系乡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叮嘱他们做好有关防备工作,以确保辖区内百姓的安全。
当晚,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始终惦记着几百公里之外的乡亲们安全。
凌晨4点左右看着窗外下起的雨,他坐不住了,他不敢想这寸会不会让郊纳乡的百姓处于危险之中。
于是,他决定马上启程,连夜冒雨驾车赶回郊纳乡。
几个小时的颠簸,车渐渐驶入郊纳乡境内,原本平坦的公路被洪水冲得面目全非,车在公路上艰难地行驶。
当车行驶至紫去县猴场镇大田坝时,路被冲断而车无法前行。
看着波涛汹涌的洪水,想着辖区内的父老乡亲,他恨不得插上翅膀,马上飞到乡政府,了解百姓的安危状况。
眼前的洪水在咆哮着,那湍急的水流令人望而生畏。
此时,他毫不犹豫地作出了过河,步行到郊纳政府的决定。
被洪水冲过的山路令人寸步难行,有些地方得手脚并用,慢慢地爬过去,下午4点左右,经过8小时的长途跋涉,他终于赶到了乡政府。
到达后,他才知道郊纳乡遭受了严重灾情,政府所在地扁坪也遭遇了山体滑坡,几十户人家处于危险之中,急需把老百姓转移到安全地带。
已经筋疲力尽的他顾不上休息片刻,马上参与到抗洪抢险的队伍中来,积极组织扁坪村民,转移到时比较安全的郊纳中学。
把老百姓的吃住都安顿好之后,他才肯离去,回到时乡政府,他又与其他领导班子商讨抗洪抢险的各项工作。
回到家时,已是凌晨2点多了。
“五好”关工委先进事迹
![“五好”关工委先进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91a7d7ac5acfa1c7ab00ccb8.png)
“五好”关工委先进事迹(文章一):五好关工委材料学先进争优秀创五好近年来,xx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州关工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县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想、尽关工委所能”的要求。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创建“五好”关工委为载体,充分发挥“五老”作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法制道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热诚关爱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将关心下一代事业不断推向新局面,形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明天,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的社会氛围。
认识到位,责任明确,领导班子建设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条件,更是帮助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内容,为此我县各级党委、政府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高度重视,将关心下一代工作列入当地党委、政府工作议程,经费纳入预算,定期听取关心下一代工作汇报,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确立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第一主任、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为主任及各副县级以上退休老干部为副主任的县关工委领导班子,分管分责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抓制度建设,做到制度健全,规范管理县关工委很重视制度建设,工作做到了有规划、有计划、有总结、有检查,有记录,有台账,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保障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是建立了工作制度。
年初将根据州关工委的工作要求和我县实际制定县关工委工作计划、年终进行工作总结;对下级关工委的日常指导、督促检查、年终考核;每次活动进行详细记载,图片资料详实等。
二是建立了学习制度。
相关领导按时参加工作会议,遵照上级指示安排,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并重在贯彻落实。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工作管理水平。
三是建立了会议制度。
每半年至少召开两次以上全体主任工作会议,包括对日常工作的重要事项进行讨论和安排,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等,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是建立了分工负责制度。
贵州望谟“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
![贵州望谟“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26d118a2fd0a79563c1e7229.png)
贵州望谟“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作者:黄自胜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09期摘要:“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时期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随着当前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地方性“红色文化”研究与弘扬也成为一种潮流。
充分挖掘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弘扬其精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障,尤其像望谟县这种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红色文化”更应受到关注与开发。
关键词:望谟;红色文化;当代价值一、贵州望谟“红色文化”概要在革命战争时期,贵州望谟县因其地处偏远、山高林密的特殊地理条件而成了国民党和地方军阀鞭长莫及的地带。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红七军、红八军后续两个小分队从广西北上到望谟境内建立革命根据地,成为贵州少数开展革命活动的县份。
龙州(今广西龙州)失守后,红八军一纵队由司令员何家荣、参谋长袁振武率领,沿中越、桂滇边境,辗转数月,于1930年5月渡过红水河,驻扎在时为“贵州西路纵队司令”布依族上层人士王海平的势力范围的蔗香寨。
在休整期间,红八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并以“识字班”名义成立农民协会,深受群众称赞。
同年6月,中共黔桂边委在板陈成立,同时成立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积极争取地方实力派人物王海平等,打开入黔通道。
1933年3月,牙永平率领右江独立师63团第1营第1连战士60余人到红水河北岸内陆山区的卡法山寨屯兵,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屯兵开荒期间不仅维护当地社会治安,还积极宣传、发动群众,组织抗日小分队。
同年4月,作为黔桂边委员会的牙永平在连队召开党员大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黔西南州的第一个党支部——卡法支部。
同年6月,中共黔桂边委、黔桂边革委由广西迁驻望谟板陈村。
为配合黔桂边委宣传和组织抗日义勇军,卡法连队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宣传队,深入麻山宣传和组织抗日义勇军。
截止到1937年,已组织了数十个以村寨为单位的抗日义勇军小分队。
并于1938年在葫芦湾开设卡法兵工厂。
榜罗镇(节选)
![榜罗镇(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9460b37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7.png)
榜罗镇(节选)作者:定一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22年第04期昨晚的通知,今天清早五点钟,开全支队连以上的干部会。
之所以挑选这样早的时间,是为了避免国民党飞机的轰炸,这些飞机总是九点钟以后在天空出现的。
蒙蒙的细雨,天还没有完全亮,一切都还是暗沉沉的,连稍远一点的房子都遮在阴暗的雾里,更不用说四周的天色。
我们支队政治部的干部们,在街上走,走到会场上去。
通过鼓楼的下面时,有人把电筒打亮了。
街上的许多房屋中露出灯光,住在那里的同志,大概已经起身,匆匆地到会场上去了。
“支队直属队的在那里集合!”我们在一个小学的门口排起队来。
司令部、供给部、电台的同志们都来了。
集合之后,我们走向会场去。
这是一个露天的空场,是晒麦的场子。
四围围着矮的土墙,两个角上堆了两大堆麦草。
两堆麦草中间,放了一张桌子、几个小凳子,桌子前面就排着到会者的座位。
这是一捆捆的麦草,以桌子做中心排成弧形。
那么一条的弧形,就像半个水浪,向外开拓出去,直到矮墙为止。
一纵队(一军团)的同志们已经先到了,坐得很整齐,占据了会场的一边,正在吸着烟和谈笑着。
“你们过了时间。
”他们之中有人向我们招呼。
“哪里?还差十分钟才是五点。
”我们也有人回答。
于是,久不相见的同志们,熟识的同志们,共同战胜了无数险山恶水雪山草地的同伴们,互相握手,敬礼,寒暄。
……很冷,风挟着雨,扑到人们的脸上,钻进袖口和领口里去,许多人露出瑟缩的模样。
有些人却挺起胸膛,唱着歌。
四周围依然是苍茫一片。
二纵队的同志们宿营在我们后面,要走三四十里才到。
他们是半夜两点钟就集合出发,走过那极长的山脊——有七八里长,却很平坦,没有树木——因雨路滑,直到六点钟才到。
因为他们走在后面,给养上,没有走在前面的部队好。
许多人还穿着从藏人区域里带来的“氆氇”做的衣服。
“氆氇”这种布是藏民用羊毛织成的,不软熟,很粗,有白色的,有赭黄色的,有青灰色的,做成军装和大衣,纽扣是用布包着铜元做成的。
这种衣服,在今天恰是“当令”,因为透不进雨。
苏区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传承苏区精神 党史党课学习课件模板(完整内容直接使用)
![苏区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传承苏区精神 党史党课学习课件模板(完整内容直接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6557fbe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e.png)
— 苏区精神绽放时代光芒党史党课 —D I RE C T O R Y 一是二是三是苏区精神的学习意义苏区精神的简要介绍苏区精神的内涵表现第一部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系列党史党课是指土地革命战争中在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人民和革命战士,在党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
苏区精神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苏区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的这一理想信念。
尽管苏区历史已成为过去,但这种既强调作风建设,又注重制度建设,使广大干部自觉地努力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成为广大群众所拥戴的好干部,仍然是当前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所需要的。
苏区精神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大革命失败后,进入民主革命阶段最长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如火如荼,遍及全国12个省、约150个县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一个又一个革命根据地,即苏区。
至上个世纪30年代前期,影响甚大的苏区达13个,其鼎盛时期的面积共约40余万平方公里、辖人口3000万,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苏区精神,就是党在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
它是各个苏区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是表现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历程“精神”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历史的文脉来说,它是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的直接源泉。
第二部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系列党史党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长河中,苏区历史是这长河中涡流险滩最多因而时显惊涛骇浪的那一段。
谱写这段历史的苏区精神也因之惊天地、泣鬼神。
苏区斗争已成为历史。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不仅由革命党变成执政党,而且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执政党。
苏区精神尽管是70多年前铸就的,但它历久而弥新,仍具多维的时代价值。
学习党史守初心 汲取力量担使命
![学习党史守初心 汲取力量担使命](https://img.taocdn.com/s3/m/de0e950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2.png)
学习党史守初心汲取力量担使命作者:邓永祥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1年第07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熟悉的旋律不时萦绕耳畔。
历经岁月的洗礼,这首红色歌曲仍广为传唱。
从歌声中我们感悟信仰的力量,激扬奋斗热情,这首歌唱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历史必然,更唱出了我们“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永远跟党走”,源于不变的初心。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生动的民间歌谣,饱含着革命战争年代人民踊跃支前的热情。
江西瑞金华屋村红军祠主墙上,镌刻着“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十个大字,洋溢着当地人民摆脱贫困、逐梦小康的喜悦,表达着村民对新时代最真挚的情意。
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施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正因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回望历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是老百姓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亿万人民满怀激情创造出来的……正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方向,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奋进力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最伟大的力量源于人民,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就有了不断走向胜利的底气。
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听党指挥,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以红二六军团会师为载体在教育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以红二六军团会师为载体在教育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https://img.taocdn.com/s3/m/7c4a354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6.png)
以红二六军团会师为载体在教育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发布时间:2023-01-11T08:39:11.5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6期8月作者:张燕[导读] 初中历史学科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张燕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木黄镇木黄中学 555205摘要:初中历史学科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历史学科的内容,向初中生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民族责任感。
红军长征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转折以及胜利,离开不了各个军团的团结奋战。
红二六军团的会师为红军长征的转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主要站在初中历史教师角度,站在教育以及教学实践的方向,思考如何以红二六军团会师为载体,向初中生传承红色基因。
关键词:红二六军团;会师;教育实践;初中生;历史教师;红色基因引言:红色基因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断的坚持梦想、团结一致、勇往直前,最终在世界上书写伟大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信念。
一、红二六军团会师概述(一)会师基本过程众所周知,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里程碑,对红军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红军之所以能够取得长征的胜利,离不开各个军团的团结协作。
1934年10月28日,在长征的关键时期,红二、红六军团在贺龙等领导的带领下实现重组,成为新的红二方面军,书写了新的长征征战史[1]。
(二)会师的意义红二和红六军团的会师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解决了两个军团存在的问题,红六军团在向西突围的过程中,经历了80多天的艰苦转战,总路程约5000多里,与敌军的优势团队进行征战。
在征战的过程中,士兵极度疲劳,处境艰难,迫切需要休息整]。
红二和红六军团的会师使红六军团注入了新的活力,红六军团可以短暂地进行休整,解决了红六军团士兵疲惫,处境困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红二军团以及红六军团的会师也解决了红二军团的问题,使得红二军团在两年之后重新与中央取得了联系。
在红色传承中讲好党史故事
![在红色传承中讲好党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49c8c3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a.png)
■ 58 / 2021年第21期/ 5月22日在红色传承中讲好党史故事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马红梅--在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百年华诞之际,贵州各地利用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爱党、爱国的情怀。
走进仁怀市红军长征茅台陈列馆,一组红军长征雕塑带领观众走近 那段难忘的岁月。
‘‘红军曾在仁怀拉开三渡赤水的序 幕,留下许多精彩壮烈的故事,在这 里学党史、听党课,触摸历史的脉络,让我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了。
”在 陈列馆参加培训的青年干部万远霞动 情地说。
仁怀市依托境内丰富红色资源,整合国酒文化城、鲁班红军烈士陵园、长岗毛主席旧居等20余处革命遗 址和纪念地,打造一批党史学习教育 示范点,实现了党史学习教育学有场 地、教有品牌。
贵州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长征资源、红 色资源非常丰富,从革命文物角度讲,有长征不可移动文物753处,迄 今有革命老区县41个。
自党史学习教 育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充分利用红色 资源,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谇炼党性育“深”起来红色资源承载着红色基因,是开 展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是淬 炼广大党员干部初心使命最好的"营 养剂”。
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全 省各地不断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 发利用,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铜仁市碧江区大力支持周逸群纪念馆建设,对陈列馆进行改造提升,完善纪念馆配套设备,对展览方式进行升级换代,以现代化声、光、电等高科技设计调整展线,新增少儿体验馆、多功能宣讲厅,保障现场教学硬件设施,提升现场教学效果,着力建设全市党性教育示范性现场教学点。
遵义市红花岗区以建设遵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统揽,依托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红色资源,进一步优化周边环境整治,提升革命传统教育阵地硬件质量,同步围绕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发掘群众口耳相传的英雄壮举和动人故事,推动老城区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风貌区。
弘扬百色起义精神,续写时代新篇章
![弘扬百色起义精神,续写时代新篇章](https://img.taocdn.com/s3/m/3b5cb8a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d.png)
弘扬百色起义精神,续写时代新篇章本文从百色起义的起源入手,随后介绍百色起义精神,进而总结起义的教育意义。
最后,畅谈百色起义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标签:百色起义;新篇章一、百色起义的起源由于发生在1929年6月的蒋桂战争中,新桂系军阀战败,桂系军阀李明瑞等与蒋中正关系破裂。
中国共产党利用以上原因,准备发动广西起义。
二、百色起义的精神“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即百色起义的精神所在。
百折不挠是有着坚强的意志力,有着刚毅的品节。
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也不会退缩。
革命先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百折不挠的精神,他们在战争中前赴后继,不怕困难,更不畏惧牺牲,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一直往前,最终获取革命的胜利。
实事求是指的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的处理问题。
在革命中,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就倡导革命先烈以及我们后人不管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实事求是,绝不能颠倒是非,我们伟大的先烈还把“实事求是”作为发展的政策方针,使革命走向胜利。
百色起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就是我们革命先辈做到了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动群众,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连成一心,最终取得胜利。
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
团结是为了实现共同理想而集中起来可集中的力量。
有了团结,就有了力量和智慧,团结奋斗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如果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和谐稳定,不折腾,共同努力,一起奋斗,才能更好的发展,才能实现梦想。
三、百色起义的意义在党的历史上,是我党独立领导的又一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为争取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近代,百色起义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奔向小康社会的灯塔,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由于坚决奉行“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精神,我们的百色起义才取得了胜利,同时也教育着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团结互助,续写我们时代的新篇章。
四、续写时代新篇章的内容(一)改变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
黔南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综述与展望
![黔南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综述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cae1b05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d.png)
黔南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综述与展望作者:张涛来源:《西部学刊》2022年第01期摘要:黔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在学界对红色文化资源宏观研究的背景下,正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
目前该领域主要有邓恩铭、冷少农、猴场会议等理论研究和融入教育、开发利用等运用研究,呈现出关注点持续增加、深度逐步提升、运用研究日益增多等特点,存在着整体性不足、理论深度仍需开掘、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扩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缺乏等不足之处。
建议将黔南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与民族非遗文化相结合、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结合、与红色基因传承下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推动该领域研究走向深入。
关键词:黔南;红色文化资源;综述;展望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1-0014-04红色文化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不断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珍贵的物质和精神宝藏。
当前,学术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十分重视,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近些年学者的黔南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思考,以期为推动该领域研究深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概述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学者就针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与红色文化资源类似的概念还有“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等,要准确把握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就需要对这些类似观点之间的异同进行分析。
通过对现有成果的归纳总结,目前学者们的主要观点有:谭冬发、吴小斌[1]在2002年就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提出了红色资源的基本概念;肖发生、张泰城[2-4]从2009年至2021年的十几年来,对红色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对红色资源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论述了红色资源在高校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价值和运用。
沈成飞、连文妹[5]在2018年指出了“红色文化”的概念内核,并把这个概念外延至中国近代以来形成的革命解放基因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
旺村革命烈士纪念碑介绍
![旺村革命烈士纪念碑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7f0c53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e.png)
旺村革命烈士纪念碑介绍
旺村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境内的旺村镇,是一座
纪念牺牲于1929年土地革命时期的28名共产党员的烈士纪念碑。
该纪念
碑建于1959年,高3.98米,宽1.2米,厚0.6米,是一座石制直立墓碑
式建筑,前有石灰岩质台阶,上面悬挂着一面大红锤与镰刀的党旗。
这座纪念碑现在已成为当地居民和游客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也
是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
每逢党和国家重大节日,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都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此外,旺村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建造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精神和
伟大情怀。
建造这座纪念碑的初衷是为了纪念献身革命的先烈,但它同时
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一个呼吁:在各种历史时期,民族、阶级、地区、生活环境都有所不同,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始终如一,它一定会指导
我们前进。
旺村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建造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在中国革命的斗争中,许多革命者为了自己的信仰和事业,献出了自己的
生命,旺村革命烈士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中国共
产党的革命取得了早期胜利,这是革命历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刻,值
得我们庄严纪念。
总之,旺村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这是一个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场所,没有它,中国的历史就会
漏了一部分。
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精神内涵,迎接新时代的
挑战。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贵州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贵州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9a4350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a.png)
■38/2020年第48期/12月8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贵州故事—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缨向秋權-------------------------------------------------------------------------------------红色文化,是遵义的符号和灵魂。
如何深入挖掘红色传统,生动展示红色基因,让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也能感受到力量,是新时代讲好红色故事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遵义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学院率先迈出一步。
红色文化,是遵义的符号和灵魂。
如何深入挖掘红色传统,生动展示红色基因,让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也能感受到力量,是新时代讲好红色故事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遵义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学院率先迈出一步。
2018年,遵义交旅投集团旗下的遵义红色旅游集团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遵义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学院,致力于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成立至今,举办培训班700余期,培训省内外学员近10万人次,机关党校、银行、高校、公司……省内外各行各业的培训队伍纷至沓来,走进遵义这方红色宝地,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学院、遵义长征学学会等多家机构单位与其签订合作协议。
两年时间,肩负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贵州故事使命的遵义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学院,扎实推进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推出集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培训“遵义模式”,开创了红色培训、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训的"遵义路径”,让这里的红,红得更加耀眼,红得充满力量。
红色为基立足沃土讲好贵州故事到遵义会议纪念馆了解"伟大的转折”,去娄山关感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壮志,瞻仰英烈墙、聆听"红军菩萨"龙思泉的故事……短时间内能够精准获得信息,快速了解遵义红色文化,还能得到沉浸式的培训体验,这让来到黔北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四川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师生们直呼"佩服和满意"。
腊子口:见证初心续写赤诚
![腊子口:见证初心续写赤诚](https://img.taocdn.com/s3/m/3b4bd13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2.png)
腊子口:见证初心续写赤诚【重走长征路】腊子口:见证初心续写赤诚长征抒怀红军诗人毛泽东(油画)陈永祥本报记者赵梅忍着饥寒、冒着风雪,走过暴风雪侵袭的连绵雪山,踏进浓雾弥漫的草地,翻过一座座陡峭的大山,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行。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一步一步向前迈进,向着革命胜利的方向前进。
伫立在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前,腊子口的枪声仿佛在耳畔响起,历史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
雪山、沼泽吞噬了红军战士的躯体,却无法吞没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更无法改变他们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
枪林弹雨虽夺去了他们的生命,他们遗留的精神却万古长青……腊子口的枪声那是一个傍晚,当记者到达腊子口时,看到细雨轻飘中的腊子口,山势更显陡峭、险峻。
两岸的山头正如被大刀劈开了似地分列两边。
当时,这个山口上部仅有30米宽,下部只有七八米宽。
两边悬崖峭壁,腊子河从沟底流出,水流湍急,浪花激荡,无法徒涉。
两山之间横架着一座独木桥,把两边的绝壁连接起来,要经过腊子口,除了这座小桥别无他路。
伫立在山口,不由地让人陷入了1935年那战火弥漫的战争场景中。
冲锋号响起,喊杀声冲天。
这路,是用战士的鲜血铺就。
山谷寂静,唯有河水滔滔,偶尔有一两声鸟鸣都会惊得人心惊肉跳,似乎处处都是敌人密布的工事和黑黝黝的枪口。
当时,国民党在此布下两道重要防线,各种碉堡群和封锁工事及重火力居高临下地控制着小桥隘口,组成交叉火力网,严密封锁着红军的去路。
但是,如果不能尽快突破腊子口,就面临三面合围的危险。
1935年9月16日下午4时,腊子口的枪声响起。
红四团先头营发起试探性进攻和5次猛烈攻击,均未成功。
浓重的夜幕里,腊子口依然火光冲天,机枪喷出的火舌映红了腊子口的天空,激烈的枪声在山口震荡着。
“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一个个在地上乱滚,炸裂的弹片在桥头30米的崖路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没有爆炸的手榴弹也堆起了一层……”单凭猛攻不行,唯有智取。
一位从贵州入伍的苗族小战士主动请缨,在距离敌人仅200多米的地方,借着向外突出的山崖形成的死角,这位苗族小战士赤着脚,腰上缠着一条用战士们绑腿结成的长绳,拿着长竿,用竿头的铁钩搭住一棵棵树根,两脚用脚趾扣住石缝、石板,噌噌噌地到了竿子的顶点。
腊子口红色教育实践
![腊子口红色教育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f3c3640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7.png)
腊子口红色教育实践
腊子口红色教育实践是指通过参观腊子口红色教育基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和革命精神,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在腊子口红色教育基地,可以参观腊子口战役纪念馆,了解红军在腊子口的战斗历程和革命精神,也可以沿着红军当年长征的足迹,重走长征路,感受当年红军的艰辛和奋斗精神。
此外,还可以参加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和革命精神,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教育。
参加腊子口红色教育实践的意义在于,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和革命精神,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也可以让党员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牢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志办党史宣传栏第一版:前言望谟县位于贵州省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东与罗甸县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隔红水河相望;西与贞丰、册亨两县毗邻。
今望谟县境,明朝属广西布政使司泗城州,清朝属泗城府,雍正五年(1727年)置永丰州于长坝,隶属贵州南笼府。
民国初期,中南部属贞丰县辖区,1940年划贞丰、关岭、紫云、罗甸四县边地设立望谟县。
1951年5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国民党在望谟的统治,建立了望谟县人民政府,隶兴仁(兴义)专署,1956年7月改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959年1月,撤紫云县,松山等4个区并入望谟,1961年8月恢复紫云县,4个区划回紫云。
1965年7月,望谟县重新划归兴义专区,同年7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望谟县建立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1981年9月21日,兴义专区改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再次恢复望谟县建制。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境内发生了麻山农民武装斗争、长田农民起义等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农民革命,但因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均宣告失败。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第一纵队近500人,在纵队司令员何家荣、参谋长袁振武的率领下,转战中越边境和滇桂两省数千里,于5月中旬争取到布依族上层进步人士王海平支持,北渡南盘江、红水河进入蔗香休整,10月17日离开蔗香,23日在乐业县上岗村与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胜利会师。
1933年3月,经过统战,中共黔桂边委得到王海平的支持,右江独立师余部改编为黔桂省边独立营,牙永平率部进入卡法屯垦,并建立黔西南第一个党支部——卡法连队支部;6月,中共黔桂边区委员会和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由广西天鹅县林佑屯迁至蔗香镇板陈,望谟成为了黔桂边革命活动的中心,成为了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中共黔桂边委和所属部队在望谟县境开展长达八年之久的革命活动。
1935年,中央红军在四渡赤水、佯攻贵阳之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中央、中央军委、中央人民政府所在的中央军委纵队和林彪、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军团于4月16日——19日过境望谟,经过几次战斗和宣传,深深地影响了望谟西北角的劳苦大众,启发了熊亮臣等人,最终使他们成立农民自卫团,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长达6年之久的斗争。
望谟建县之后,随着牙永平、王海平先后牺牲,中共黔桂边特委(原黔桂边委)和卡法连队转移到广西继续革命活动。
而黄唤民、黄牧民等共产党员打入望谟国民党政权内部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1949年12月19日,兴仁地区国民党当局接受和平解放,但沙盈璜等接受和平解放的原国民党要员勾结土匪,玩两面派手法,使望谟和平解放中途夭折。
根据贵州省军区于1951年5月7日发出了“合围册亨、望谟叛匪”的指示,兴仁军分区开展了“册望合围”这一贵州剿匪的最后一役,于5月14日解放了望谟,成立了县人民政府。
中央红军过境望谟及中共黔桂边委革命活动示意图红军长征过境望谟路线图第二版:中共黔桂边委革命活动(之一)1、红八军第一纵队在蔗香修整1930年2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左江上游重镇龙州领导武装起义,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委员会成立。
龙州起义使广西国民党当局十分恐慌,急调重兵袭击,红八军军部和第二纵队因寡不敌众紧急撤离龙州。
在靖西县执行任务的第一纵队突然与军部失去联系,准备回救龙州,途中得知龙州失守,军部去向不明;部队在纵队长何家荣(何志坚)、参谋长兼党委负责人袁振武(袁也烈)率领下,历经数十天,转战滇黔桂边几千里,于5月初到达黔桂边,得到者香板陈王海平的支持,以王海平贵州西路纵队第四大队的名义作掩护,在蔗香休整了5个多月,王海平按士兵每日二角、军官每日四角的伙食标准资助纵队官兵。
在蔗香休整期间,纵队领导号召党员、战士参加当地农民生产劳动,关心群众生活,军民关系融洽,深受群众爱戴。
在军民关系日益密切的情况下,以“识字班”的名义成立了30多人参加的农民协会。
广西军阀一直妄图消灭红八军一纵队,6月下旬,在侦知纵队在王海平处休整后,派广西督察局两百余军人穿着便装抵近南盘江侦查搜剿一纵。
一天傍晚,督查军化装成商队,分乘几艘木船进入双江口,王海平探知后与纵队领导商量,埋下伏兵,当晚将督查军一网打尽,活捉督查军头子陈伯先,次日在蔗香场坝斩首示众。
7月,黔军犹国才部师长杨云亮哗变,从安顺退到贞丰,犹国才为消灭杨云亮,率部追击,并命王海平协同堵击。
杨云亮亦写信给王海平,要求合力攻击犹国才。
王左右为难,一纵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建议王海平出兵贞丰,用意是若杨云亮攻下安顺,则王海平部趁机进控贞丰;若杨云亮败则收拾其残部扩充力量。
何家荣、袁振武表示一纵愿作前锋,王海平欣然接受这一建议。
一纵进兵抵贞丰白层时,杨云亮师部被犹国才突然袭击,杨云亮就被捉,该部不战而溃。
一纵当即收缴溃退到白层河的杨云亮残部枪支弹药。
为防犹国才借追击杨云亮之机向王海平部进攻,何家荣写信告知犹国才:“我部奉王海平司令的命令堵击杨云亮,今已完成任务”。
次日,王海平率部到白层,一纵将缴获的枪支送交王海平。
王海平对此次白层凯旋非常高兴,专门设宴犒劳纵队官兵,并出资为纵队官兵每人缝制了一套土布衣服和床单。
10月19日,红一纵渡过红水河,历经几天跋涉,于23日在乐业县上岗村金子岩与红七军一支部队会师,向河池进发。
11月,纵队在河池编入红七军,奔赴江西根据地。
何家荣(何志坚)照片袁振武(袁也烈)照片红八军第一纵队休整地——蔗香镇蔗香村(淹没前村景)2、中共黔桂边区委员会1932年10月,敌人重兵“围剿”中共黔桂边委驻地广西天鹅县林佑屯,边委为开辟新根据地,派出干部到者香板陈作贵州西路纵队司令王海平的统战工作;在王海平支持下,边委及其领导的武装陆续进入望谟地区,立足板陈和卡法,开辟新区。
中共黔桂边委在贵州境内活动期间,先后建立了中共卡法连队支部,中共丰(贞丰)业(乐业)支部、中共板陈支部和红军黔桂省边独立营、黔桂省边护商大队等地方党组织和军事组织;支持帮助王海平创办板陈兵工厂、板陈创强小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边委根据广西省工委和右江上游中心县委的指示,积极在黔桂边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以创强小学师生为主体,组织抗日宣传队,深受群众拥护。
同时,还以其领导的革命武装和王海平部武装为主体,在南、北盘江下游和红水河上游沿岸地区宣传发动组建了一千余人的望谟抗日救国义勇军,黔桂边委住地板陈也成为黔桂边地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指挥中心。
中共黔桂边委及其武装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1941年2月,国民党贵州省政府派重兵“围剿”板陈,中共黔桂边委转移广西。
中共黔桂边委机关遗址(原址被龙滩电站淹没,现为复制建筑)第三版:中共黔桂边委革命活动(之二)1、黔桂省边独立营1933年2月,中共黔桂边委为发展黔桂边区革命武装力量,通过对贵州西路纵队司令王海平进行统战,将红军右江独立师63团余部与王海平下属罗川源部组建红军黔桂省边独立营,为方便活动对外称为王海平部护商独立营。
全营200余人,由罗川源任营长(挂名),原红军63团团长韦国英为副营长,牙永平等人为连长。
营部设在蔗香板陈附近的纳岜寨,由韦国英负责指挥。
独立营是中国共产党在望谟地区最早建立的革命武装,负责护商收税,保护边委干部和红军家属安全,农忙季节参加当地群众劳动生产,还进行剿匪安民活动。
1936年9月,独立营被编入右江上游赤色游击队第一联队第一大队,牙永平任大队长,下辖三个中队:第一中队驻卡法,牙永平兼任中队长;第二中队驻纳岜,韦国英任中队长;第三中队驻广西乐业县雅长,岑永发兼任中队长。
1937年,根据右江上游革命委员会第1号通告,该部又奉命改为右江上游抗日义勇军第一联队第一大队,建制和领导成员不变。
1940年秋至1941年初,由于牙永平牺牲和中共黔桂边委驻地板陈被敌围剿,该部解体。
红军黔桂省边独立营营部住地——纳岜寨(淹没前寨景)2、、板陈兵工厂1936年6月,王海平二弟王治平到百色经商,认识“商人”王为平,话语投机而成为知已,并邀王为平到板陈家中作客。
王为平是参加过广州起义的革命者,当他了解到王海平所部支持红军而枪支弹药全靠向外购买时,主动提出在板陈创办兵工厂制造枪弹,就地解决武器弹药的建议。
王海平征得中共黔桂边委领导的同意和协助,出资建立兵工厂,厂址设于距其家二三百米的田坝中。
边委为王海平聘请来原红七军兵工厂留在广西地区的技师和工人。
兵工厂所用钢材、机器、设备和物资,均由王为平协助王治平到百色、南宁等地购置,秘密运至板陈;火药采用土法制造。
第一批枪弹制造出来后,黔桂边委和王海平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王海平将这种枪支命名为“板陈式”,俗称“板造”。
板陈兵工厂日产步枪5-10支,还制造子弹和菠萝弹。
该兵工厂在纳岜、纳牙、交幕、岜赖、卡法等地设立分厂。
1938年4月,兵工厂被贵州省政府当局勒令停办。
板陈兵工厂纳岜分厂原址板陈兵工厂当年使用的工具及生产的菠萝弹、刺刀等武器第四版:中共黔桂边委革命活动(之三)1、板陈创强小学20世纪30年代早期,望谟地区教育落后,有文化知识者甚少。
中共黔桂边委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状况,也为使边委干部有合法身份开展革命活动,动员王海平出资,在板陈创办一所初级小学,名为“创强小学”。
创强小学于1936年9月开学,校舍距王海平家数十米,杉木结构,土围墙,茅草屋。
内有简单的课桌、长条凳。
校长由王海平的族叔王由森担任。
边委先后派何曼生、李元谋、黄家福、韦敬礼等同志到学校任教。
创强小学深受群众欢迎,桑郎、岜赖、乐康、蔗香、乐旺、乐元及册亨、乐业等地的部分青少年也到该校读书,学生最多达200余人。
学校开设有国语、算术、珠算、公民、音乐和体育。
创强小学培养学生的自立和自主精神;利用公民课,结合抗日时局进行爱国教育;以学生自治会骨干为主,组织了一支30人的抗日救国宣传队到蔗香和附近村寨及望谟宣传抗日救国,培养了一批有知识有觉悟的学生。
1941年,国民党围剿板陈,创强小学被拆毁。
解放后,重新建立板陈小学。
淹没前的板陈小学2、王海平烈士王海平(1889——1941),原名王周道,布依族,今望谟县蔗香镇板陈村人。
1904年考取贞丰州武生,历任贞丰县下江水上警察队长、黔桂边区清红两江独立保商营长、贵州西路纵队司令、望谟县抗日救国义勇军司令。
1930年5—10月,王海平以收编名义接受红八军第一纵队何家荣部在蔗香修整,并给予经费资助。
1933年至1941年间,经中共黔桂边委书记黄举平统战争取,王海平容纳红七军右江独立师余部在板陈周边活动。
牙永平连队屯兵卡法后,王海平将渡邑渡口护商费、附近场坝税捐及交龙一带田税交卡法连征收使用,并每个月向卡法连队提供法币250元作为军饷;接纳右江独立师63团团长韦国英及黔桂边委部分成员到板城,组建护商独立营,委任韦国英为独立营副营长,后又韦运祥为护商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