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策略
绘画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繪画是幼儿认识、感知世界的情感流露,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绘画是口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绘画活动有兴趣的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仅能得到情绪上的满足,还能促进其身心发展。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鼓励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标签:幼儿绘画兴趣
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的早期精神活动,绘画陪伴着幼儿的成长,反映着幼儿的生命轨迹。儿童画表达了幼儿对世界的认知,是他们用以自我表现、与人交流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感到愉快、满足,绘画活动能够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时,应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绘画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当教师发现幼儿对绘画有一定兴趣后,要鼓励幼儿自由创作属于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尊重幼儿的创新、想象力。《纲要》指出:艺术教育就是要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那么,到底如何在绘画活动中有效培养幼儿的兴趣呢?
一、充分的准备——适宜的绘画题材
教师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时,如能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对后续活动将推波助澜。到底什么样的题材能让幼儿感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准备。
1、选择生活化的绘画题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对发生在身边的事印象深刻,选择生活化的题材有助于幼儿进行联想。越是幼儿熟悉的食物,越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他们拿起画笔表现心目中美的事物,如《好吃的棒棒糖》、《可爱的小狗》、《摘果子》等题材。题材源于生活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题材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如小班的题材可选择《小种子发芽》、《我爱洗澡》等,中班幼儿可选择《我的爸爸妈妈》、《太阳公公》等,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可选择《我的幼儿园》《我的朋友》《美丽的中国》等。接近幼儿生活的绘画题材,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2、选择幼儿易于表现的事物
相信很多年轻教师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时,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布置了一个绘画主题,尽管有示范在先,幼儿却仍然不知如何下笔,或画错主题,或干脆不画。其实,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选择幼儿易于表现的事物作为绘画题材,如《美丽的小花》、《小树》、《金鱼吐泡泡》等,这些题材的形象鲜明,易于表现,
能引起幼儿的绘画兴趣。
3、选择与游戏、故事相关的题材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喜欢游戏,与游戏相关的绘画题材往往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作欲望,如《捉迷藏》、《运动会》、《猫捉老鼠》等,这些游戏都是幼儿平时经常玩的,因此在绘画时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充满热情。而富有趣味的故事也是幼儿所喜爱的,如果选择故事作为绘画题材如《可爱的鼠小弟》、《彩虹色的花》、《黄雨伞》等,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能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故事,可谓相辅相成。
二、言语的激发——拟人化的指导语言
1、使用拟人化语言作为活动导入
在美术活动的开始,教师往往会这样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画一张小种子发芽的画吧,比比谁画得最像。”可是继而教师会发现,这样的导入语并不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如果换一种说法:“小朋友们,小种子想和你们一样快快长大,你能用漂亮的线条和颜色帮助它变出小芽和叶子吗?”幼儿就会兴致盎然地用各种方法进行绘画。拟人化的语言能够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幼儿投入到活动中去。
2、善用拟人化的指导语
笔者在执教绘画活动时有这样的发现:在涂色时,有的幼儿涂的颜色乱七八糟,有的幼儿还会把颜色涂到线条以外的地方。这时,笔者会一次次地提醒:“颜色要涂均匀,不要超出线。”但幼儿并不理解,依然按照原有的方法涂下去。如果这时能改用拟人化的指导语,如:“彩虹色的花喜欢漂亮的颜色,小朋友们一定要一朵花瓣、一朵花瓣地帮它穿上彩色的衣服。”此时,毋须再多言,幼儿就会饶有兴趣地开始有秩序地涂色了。
三、全身总动员——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
1、肢体语言使绘画活动富有游戏性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肢体语言能让绘画活动更具有游戏性,帮助幼儿自由、轻松地进行绘画创作。如在画《小树跳舞》时,让幼儿模仿小树在风中左右摇摆好像跳舞的样子。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绘画的内容,画出来的作品会更加活泼自然,各有特色。加入肢体语言后,整个绘画活动也动静交替,氛围轻松愉悦。
2、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事物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绘画活动则是需要幼儿的联想、想象,这无疑给幼儿出了一个难题,从而导致幼儿降低绘画兴趣。在绘画活动中,教师
可以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事物。如画《可爱的动物》时,幼儿可以根据某一种动物的特性进行模仿,摆出动物特有的动作,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在画《机器人》时,幼儿可以模仿机器人的慢动作,帮助他们理解机器人的特征。有了肢体语言的帮助,幼儿的绘画活动会相对容易,也会增加幼儿的兴趣。
3、肢体语言使画面更生动活泼
生动活泼的画面会更具童趣,肢体语言能够帮助幼儿丰富他们的画面。如画《可爱的小狗》时,幼儿模仿小狗,用肢体动作展现小狗的不同状态,有可爱的、顽皮的、贪吃的、安静的等等。如此一来,在绘画时,幼儿的画面就不再是的单一的了,他们有的画小狗在啃骨头,有的画小狗在玩球,有的还画了小狗在沙发上睡觉的样子,想象力丰富的幼儿还让小狗穿上衣服像人一样“站”了起来。正是因为有了肢体语言的加入,幼儿的绘画过程充满趣味,画面也更加活泼生动。
兴趣是让幼儿看展绘画活动的基础,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把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作为活动的关注点,让幼儿体会到绘画的快乐、有趣,在活动中自由地创作,得到轻松、愉快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