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五大经济圈
中国五大都市圈

中国五大都市圈一、珠三角都市圈珠三角城市群,是指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区域的9个地级市组成的经济圈,这9个地级市是指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东莞市。
它是三个特大城市群之一,是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珠三角城市群已超伦敦都市圈居世界第三。
珠三角9个城市分为三个组团:广佛肇,深莞惠,江中珠。
在三个经济圈中,“广佛肇”组团经济总量最大,产业互补性最突出,优势也最明显。
实际上珠江东岸并不只是“深莞惠”三城,而是港、深、莞、惠四城,东岸一体化也将香港这个区域内唯一的国际化大都市纳入进来。
珠三角通过粤港澳的经济融合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共同构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二、京津冀都市圈京津冀都市是指以北京、天津两座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邯郸、邢台、秦皇岛、沧州、衡水、承德、张家口和石家庄为中心的区域。
该区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
无论是从产业部门还是工业行业的区位上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具有优势的部门与行业的覆盖面与涉及的领域都是非常全面的。
其体系完整的程度是其他区域无法相比的。
国家即将出台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有关报告对北京、天津和河北8市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规划。
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
北京重点发展领域是,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以科研、文化、教育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以及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会展、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
五大发展战略区域包括(2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发展战略日益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五大发展战略区域,旨在通过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推动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从五大发展战略区域的内涵、意义、布局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五大发展战略区域的内涵五大发展战略区域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这些区域不仅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
1. 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为核心,旨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 长江经济带发展:覆盖长江流域11省市,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以长江黄金水道为纽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核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湾区。
4.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涵盖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上海为龙头,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包括重庆市、四川省,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
二、五大发展战略区域的意义五大发展战略区域的提出,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促进区域间产业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 提升国家竞争力:五大发展战略区域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通过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地位。
3. 促进转型升级:五大发展战略区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为全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4. 增进民生福祉:五大发展战略区域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与十大城市群

中国⼋⼤综合经济区与⼗⼤城市群中国⼋⼤综合经济区 1.东北综合经济区:辽宁、吉林、⿊龙江 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业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全国性的专业化农产品⽣产基地; 2.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东 最有实⼒的⾼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之⼀,加速区域⼀体化进程; 3.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 最具影响⼒的多功能的制造业中⼼,最具竞争⼒的经济区之⼀; 4.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东、海南 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地,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档耐⽤消费品和⾮耐⽤消费品⽣产基地,⾼新技术产品制造中⼼; 5.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陕西、⼭西、河南、内蒙古 最⼤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基地,天然⽓和⽔能开发基地,钢铁⼯业基地,有⾊⾦属⼯业基地,奶业基地; 6.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以⽔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产基地及相关深加⼯⼯业,以钢铁和有⾊冶⾦为主的原材料基地,武汉“光⾕”和汽车⽣产基地; 7.⼤西南综合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 以重庆为中⼼的重化⼯业和以成都为中⼼的轻纺⼯业两⼤组团,以旅游开发为龙头的“旅游业-务业-旅游⽤品⽣产”基地; 8.⼤西北综合经济区:⽢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 重要的能源战略接替基地,最⼤的综合性优质棉、果、粮、畜产品深加⼯基地,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中亚地区经济基地和特⾊旅游基地。
中国⼗⼤城市群 1.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天津、滨海新区为中⼼,包括⽯家庄、廊坊、张家⼝、承德、唐⼭、曹妃甸、迁安、秦皇岛、涿州、保定、邢台、邯郸、衡⽔、沧州、黄骅等城市。
2.长三⾓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包括苏州、⽆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湖州等城市。
3.珠三⾓城市群:以⾹港、⼴州、深圳为中⼼,包括珠海、佛⼭、江门、东莞、中⼭、惠州、肇庆等城市。
4.⼭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中⼼,包括烟台、潍坊、淄博、东营、威海、⽇照等城市 5.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连为中⼼,包括鞍⼭、抚顺、本溪、丹东、辽阳、营⼝、盘锦、铁岭等城市 6.中原城市群:以郑州、洛阳为中⼼,包括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漯河、济源等城市。
四大经济区速记口诀

四大经济区速记口诀
关于中国的四大经济区,速记口诀并不常见,因为它们的划分并不是按照传统的省级行政区划来记忆的。
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地理方位和区域特点,尝试构建一个便于记忆的口诀:
1. 东部沿海经济区:江浙沪闽粤鲁(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核心)
口诀:江南福地粤鲁富("江"苏、"浙"江、"沪"上海、"闽"福建、"粤"广东、"鲁"山东)
2. 中部地区经济区:包括晋冀豫鄂湘赣
口诀:金银荣膺鄂湘赣("晋"山西、"冀"河北、"豫"河南、"鄂"湖北、"湘"湖南、"赣"江西)
3. 西部地区经济区:陕甘宁青新藏渝川滇黔桂等
口诀:陕甘宁青新西部,渝川滇黔桂相连("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渝"重庆、"川"四川、"滇"云南、"黔"贵州、"桂"广西)
4. 东北地区经济区:黑吉辽
口诀:黑土地上吉辽连("黑"龙江、"吉"林、"辽"宁)
以上口诀是为了方便记忆而设计,并非官方或广泛流传的速记方法,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四大经济区的主要省份串联起来。
实际上,中国在不同的政策规划中,对经济区的划分可能有所差异,例如还有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粤港澳大湾区等特定区域概念。
中国5大经济区

中国5大经济区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199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成立。
由1992年建立的长三角15个城市协作办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发展而来,是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合作机制。
2010年3月26日,在浙江省嘉兴市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上,合肥、盐城、马鞍山、金华、淮安、衢州等6个城市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
此次扩容后,协调会成员城市达22个。
2、珠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
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
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
至此,“珠三角”实际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个不同层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关联的概念。
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经济区,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公里。
一般来说它的最西点定义在三水。
2009年1月8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规划范围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
3、京津冀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是中国主要的规划经济区之一,被业界广泛认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它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整个沿海经济布局中将与长三角、珠三角处于同等重要位置。
这一经济区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定,地域范围涵盖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等8个地市。
五大经济区

(三)环渤海经济区战略重点-科技创新
• 环渤海经济区的优势是我国教育、科技、文化、
人才等资源最密集的地区,该区域内百万人拥有 的高等院校到达4.1所,是长三角地区的1.5倍,
珠三角地区的1.8倍。所以该经济区的发展战略的
主题就是自主创新。
(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国际区域平台
• 北部湾经济区战略地位突出,拥有广阔的市场,它是我国华南经济圈、
(二)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经济区
• 在我国五大经济区范围内,拥有着许多充满活力的城市群,如长三角
的上海、杭州,珠三角的深圳、广州,环渤海经济区的北京、天津和
大连,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厦门,福州,南宁和北
海等城市。拥有充满活力城市群是充满活力经济区的先决条件,从城
市群的发展模式来看,国内外新型城市群的发展一帮分为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单中心城市群体。通过大城市在城市群中发挥着核心带动作 用,其它许多中小城市在大城市的带动下,通过经济结构的整合创造 “单一的经济空间”。第二种是多中心城市群体,像日本东海道太平 洋沿岸大都市带和我国的珠三角城市群就属于这种情况。
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几何 中心,该区功能定位为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 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 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区,成为中国东盟经济交 流合作的主要平台与纽带。
(五)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科学发展海峡
区平均水平,着力科学发展先行,力争在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城 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地方财政收入较 大幅度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生态环境继续改善;服务 两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两岸人民交流合 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
七大经济区

②旅游资源数量大、种类多、极具特色和吸引力能源资源
③农业地域分布总体上呈东农西牧、农牧交错的空间格局方式能源资源能源能能源
④能源工业初具规模,原材料工业得到充分的发展
⑤拥有地位突出的交通运输业
存在问题
①京津两市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长期竞争
②环渤海各省市的产业结构同构
③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
③产业结构存在产品技术含量低,规模经济水平低,重化学工业水平低的问题;
④人才基础薄弱
①区域性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②人口增长过快,粮食增产难度大,脱贫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③优势资源开发不足,资金不足,科技文化落后
①人口问题:人口相对稀疏,却又早已超标,人口增长过快,且素质偏低
②环境问题:干旱频繁,水资源贫乏,荒漠扩张,水土流失严重,草地退化,污染严重
②强化对交通和能源的投入,改善投资环境
③改造现有钢铁和石化等基础工业,发展沿江大耗水工业
④发挥三线科技优势,调整结构,改善布局
⑤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保障经济持续发展
①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建成全国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基础
②加快引进技术、劳务输出、对外出租土地的步伐,提高它们在对外经贸活动中的地位与份额
③农业问题:种植业不发达、草地退化严重、林业分布极不平衡
④工业问题:出口产品多以能源、原材料等初等产品为主,资金不足、技术装备不发达
未来发展方向
①发挥交通发达、大中城市密集、科技人才集中和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的优势
②以机械、电子、石化、汽车、建筑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和能源基地、运输信道建设为动力,依托沿海大中城市,形成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综合经济圈。
1.68亿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百度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百科名片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根据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重新调整了区域发展的布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具体要求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目录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其他旧版参考资料展开编辑本段中国经济“四大板块”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编辑本段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1、辽宁中南地区。
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
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
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
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
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
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
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
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中国三大经济圈: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比较

中国三大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比较中国三大经济圈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
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主要是京津冀都市圈,而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
本期专题为您比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三个经济圈的发展情况。
中国三大经济圈基本情况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
行政区类别:地区、都市圈、城市群所属地区:中国华南面积:5.6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汕头。
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方言:粤语、客家语、福佬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长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行政区类别:经济区所属地区:华东地区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下的30个城市。
地位: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方言:吴语、江淮官话、中原官话、闽南语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环绕着渤海全部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行政区类别:经济合作区域所属地区:中国华北,环渤海地区面积:51.8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
地位: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方言: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珠三角VS长三角VS京津冀一、产业结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国8大经济圈

中国8大经济圈针对国内经济圈划分比较盲目随意,综合权衡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1. 大长三角经济圈: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
包括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 泛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
过去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但根据经济联系,辽宁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东部联系更密切,和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经济圈未包括辽宁。
山西省虽划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联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
内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东半岛联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划进来。
为了跟环渤海经济圈相区别,所以提出泛渤海经济圈。
3. 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
2003年时提出叫泛珠三角经济圈,现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变为大珠三角经济圈。
4. 东北经济圈:以辽中南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
5. 海峡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
我们要和平统一,所以我们在规划上首先要统一起来,此外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和台湾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
所以我们把台湾海峡西岸共同构成海峡经济圈。
6. 中部经济圈:以长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
中部经济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 西南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
8.西北经济圈:以关中为核心的西北经济圈三大经济圈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中国四大经济区域

中国四大经济区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具有广阔的土地面积和多样的自然资源。
为了更好地协调和推动经济发展,中国将整个国家划分为四个经济区域: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这些经济区域各具特色,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 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改革开放政策首先实施的地区之一。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发展海上贸易和国际合作。
主要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这些城市都成为了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金融业、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上。
2.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坚力量,也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该地区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支撑区域。
同时,中部地区也加大了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和改革力度,吸引了大量的内外资企业。
主要城市包括武汉、郑州和长沙等,这些城市在高铁、轨道交通和物流中起着重要作用。
3.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是中国的资源富集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
同时,这一地区还具备发展能源和旅游业的独特优势。
西部地区的城市发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
主要城市包括成都、重庆和西安等,这些城市不仅是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内陆地区的门户。
4.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发起来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并且具备发展汽车、机械和化工等工业的条件。
然而,近年来东北地区面临着经济下滑和人口外流的问题,需要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以实现经济再次崛起。
主要城市包括沈阳、大连和哈尔滨等,这些城市正努力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中国四大经济区域在国家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部署和整合资源,不断加强各经济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中国将更好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并最终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经济区域划分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1.东北经济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
该区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将建成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农、林、牧业基地。
2.华北环渤海经济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这一区域是中国的心脏,人才荟萃、设备先进,将大力发展只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根据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山东、河北沿海各地区建成重要的海洋捕捞、海上养殖和棉花生产基地。
3.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共包含20个城市。
这一带人口密集、人员素质较高,加工工业发达,将建成高技术产业群和具有高、精、尖、新特色的加工工业,并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和对外开放基地、成为人才培养中心和金融贸易信息中心。
4.南方沿海经济区:(包珠三角、海西、北部湾等经济圈):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
这一带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区,十年开放已打下坚实的基础,已发展成外向型经济的出口基地。
5.黄河中游经济区:包括山西、陕西、河南、内蒙古。
这一地区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几乎占居全国煤炭资源的八成以上,将建成中国最大的资源、重化工综合开发区。
6.黄河上游经济区:包括甘肃、宁夏、青海。
这一带黄河落差较大、水资源丰富,将继续扩建水电站,形成以水电为龙头的资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为尽快使这一经济区富裕起来,相应建设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
7.长江中游经济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
建设以大运量、高耗水工业为主的沿红经济走廊,并建成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8.长江上游经济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
建成高耗能、重工业化为主的重要工业基地、并大力发展农林经济。
9.新疆经济开发区:这一带占全国国土的1/6,有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
为此,将其建成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工业基地,建成重要的农牧业及相应的加工业基地。
10.西藏特殊经济区:因气候、地理位置的差异、使此地经济发展缓慢。
因此,将西藏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比较合理,这需要全国的支援、国家政策的扶持,加快开发和建设,逐步使其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四大经济圈

中国四大经济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极高的速度和巨大的规模。
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中国发展了四大经济圈,分别是华北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和西南经济圈。
这四大经济圈在不同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各具特色,共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华北经济圈位于中国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涵盖了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市。
华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较早形成的经济圈之一。
华北经济圈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产业结构以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为主,同时也涉及了金融、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
华北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推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
长三角经济圈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早,其地理优势使其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长三角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特别是以上海为核心的金融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人才。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不仅使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也促使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
珠三角经济圈位于中国南方,以广州、深圳等城市为中心,包括广东、香港、澳门等地。
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独特,临近香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珠三角地区以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尤其是IT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发达,深圳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繁荣也带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南经济圈位于中国西南部,以成都为中心,涵盖了四川、重庆等省市。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但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农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西南经济圈的发展重点在于能源和服务业,尤其是以重庆为核心的交通运输和物流产业发展迅猛。
西南地区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之一,加强了中国与东盟和中南半岛国家的经济合作。
总体而言,中国四大经济圈在各自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下,以不同的产业为主导,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的经济区与经济发展

中国的经济区与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经济发展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经济发展区域分布广泛,每个区域都有其特点和发展优势。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的经济区划以及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
一、华北地区经济发展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
这个地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和尖端技术,尤其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以及信息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华北地区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农产品交易市场发达,对国内外政治和经济决策产生着重要影响。
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也是中国的资源富集区。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铁矿资源,以及发达的重工业、化工和冶金产业。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
在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以推动东北地区的振兴和转型发展。
三、华东地区经济发展华东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之一,拥有沿海地带的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该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浙江省是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江苏省则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华东地区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之一,许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在这里设立办事处和工厂。
四、中南地区经济发展中南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广东、广西等省份。
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中南地区有丰富的农产品产地,如稻米、烟草和茶叶。
同时,该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产区,主要有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和轻工业等行业。
近年来,中南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高速公路、高铁和水运等交通项目的建设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五、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
该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矿产资源和旅游业。
四川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贵州和云南则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而闻名。
中国四大经济圈-最准确版

中国四大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现状: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之一,它位于长江入海口,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区域内共有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城市——南京、杭州、宁波,15个城市,土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人口7534万人,占全国的5.9%。
基本特点:1.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强力引领“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均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特征,第二产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主导性表现非常突出,占GDP比重普遍高于50%。
其核心城市上海,目前处于全国最高经济梯度,已基本走过了轻工业、重工业时代,进入到重化工业后期和现代服务业时代。
2.产业集群的成长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力。
目前“长三角”区域内部的产业一体化程度较高,各城市的产业联系较密切,垂直分工、水平分工紧密,已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如沿沪宁线形成的宁沪信息产业带等集群,不仅吸纳了众多具有国际一流技术的世界500强企业集聚进入,同时完善了“长三角”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链配套体系及配套能力开发,不断锻造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3.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其他城市错位竞争,共同打造世界级制造业中心。
处于“长三角”区域的苏浙沪三省市正以“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的思路,致力于打造以上海为龙头、以苏浙两翼的产业现代化和配套能力为支撑的世界级制造业中心。
逐渐把产业的控制部门和高端部门留在中心城市,协作配套业务向周边地区及全国扩散,并借此延伸“长三角”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服务业辐射半径和影响区域,把产业做大,增强服务业扩张的基础和依托。
4.资源、能源瓶颈影响“长三角”产业扩张。
当前煤电油运紧张,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也已经演变成阻碍地区发展的巨大隐患。
资源、能源、土地的紧缺严重地影响了“长三角”地区的投资环境和产业发展。
珠三角经济圈现状:珠三角经济圈又称为珠三角都市经济圈或珠三角经济区,是指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区域的9个地级市组成的经济圈,这9个地级市是指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东莞市。
中国新经济区划分

中国新经济区划分:八大综合经济区构想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最大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钢铁工业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奶业基地。
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及相关深加工工业,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武汉“光谷”和汽车生产基地。
其他6个综合经济区分别为:东北综合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海南)、大西南综合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
传统划分: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中国陆续出台了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
但中国地域范围广大、地理差别明显,为了使这些战略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产生更大的成效,近两三年来,中国政府先后批复涉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两省部分地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国图们江区域、黄河三角洲等、横琴新区、安徽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10多部区域规划和文件。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规划范围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
土地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
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完整、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北地区现有林地面积4393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为37亿立方米,是我国森林面积最大的区域。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地分布区域之一。
人均耕地面积0.309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倍。
环渤海湾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合作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重点流域综合规划2008年10月,由苏、鲁、皖、豫四省20个地级市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第二十一届市长会议暨区域农副产品物流发展与合作论坛举行。
五大经济区域带

京津唐城市群跨越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除京、津二市外,还包括河北省境内的唐山、秦皇岛、保定、沧州、廊坊、遵化、丰南、迁安、定州、涿州、安国、高碑店、任丘、泊头、黄骅、河间、霸州、三河等,共计城市20个,山东半岛城市群全部分布在山东境内,包括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泰安、德州、威海、莱芜、日照、滨州、章丘、胶州、即墨、平度、胶南、莱西、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栖霞、海阳、青州、诸城、寿光、高密、昌邑、安丘、新泰、肥城、乐陵、禹城、文登、荣成、乳山等,共计城市38个,长三角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扬州市、南通市、泰州市、盐城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徐州市。
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衢州市、绍兴市、嘉兴市、台州市、湖州市、舟山市、金华市、丽水市、温州市。
安徽省:合肥市、马鞍山市。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包括:惠州市,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中山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以上属广东省),香港,澳门。
东北三省是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幅员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
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
管辖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个副省级城市即省会长春和吉林、四平、通化、白山、辽源、白城、松原7个地级市。
辽宁省省会沈阳省辖市:锦州、营口、鞍山、旅顺县治:沈阳、抚顺、本溪、海城、盖平、铁岭、辽中、金县、辽阳、复县、锦县、绥中、北镇、兴城、义县、锦西、盘山、新民、黑山、岫岩、庄河、台安。
注:境内大连、沈阳二市系直辖市,直隶行政院;沈阳市于1947年6月升直辖市。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鸡西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庆市伊春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牡丹江市黑河市绥化市大兴安岭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 将这一地区列为全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2012年环 渤海板块经济总量为 107274 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 19.03%,未来经济发展的提升空间很大。
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
东三省
东北三省是我国
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 基地和商品粮基地,
未来珠三角占全国经济的比重将会逐渐降低ຫໍສະໝຸດ 长三角经济圈
中国唯一入选的世界
六大城市圈之一,国 家最具发展力量的地
区,我国目前经济发
展速度最快、经济总 量规模最大、最具有 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 区,国家定位的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 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国率先跻 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中国之五大经济圈
班级:车服班 姓名:刘文峰
经济圈是主要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 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
经济圈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实体,是生产布局 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常为城市群体的集合或在国家经济 总量(GDP)中占有很大比重,
五大经济圈名称
6、可查询到的公开数据是,2013年1月底,天津市共有汽 车 239.4475 万辆。 2013 年末,天津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 258.9万辆,增长13.3% 7、4月15日,郑州交警部门最新数据显示机动车保有量约 253 万辆,日均入户 1500 多辆。去年一年,郑州新增机动 车34万余辆,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8 、2013 年 10月 9 日,广州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 250 万辆。 而2012年末的数字是204.16万辆,比2011年末增长9.9%。 9、今年3月底,上海市汽车保有总量为247.49万辆,较上 年底增加5.51万辆,增长2.28% 10、而2013年12月,重庆市经信委曾公开表示重庆汽车保 有量未超过成都:“重庆估计在200万辆左右。”
1、北京汽车超过530万辆 2、深圳市汽车保有量达到272万辆,每公里车辆密度达到 440辆,居全国之首。 3 、成都市交管局局长在成都公安交管工作会上,公布成 都现有汽车保有量数据为268.59万辆,已连续62个月新车 上牌数均超过2万辆。 4、截至2013年底,苏州汽车保有量突破263万辆,同比增 长13.9%,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5 、截至 2014 年 2月底,杭州市汽车车保有量达到 259.8万 辆,过去一年净增量达到27.6万辆,年增长率为12.17%。 杭州汽车数量多年以两位数增长。
2010 年 5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江三角洲 地区区域规划》,将把长三角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 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 强竞争力的世界城市群”作为发展定位[1]。
环渤海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
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 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
的广大经济区域,包
括北京、天津、河北 和山东
具有综合的工业体系、
完备的基础设施、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优良的生态环境 和雄厚的科教人力资 源等优势,是一片极 具潜力的富饶之地。
2012 年经济总量达到 50430 亿元,占国内经济总量的 9%, 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哈大高铁于 2012 年 12 月 1 日开通,这条高速铁路把辽宁沿 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 连为一体,形成了产业分工合作的聚集效应,东北三省经 济一体化已具雏形。
1、珠三角经济圈
2、长三角经济圈 3、环渤海经济圈
4、东三省经济圈
5、西三角经济圈
珠三角经济圈
1 、珠三角包括广东省、香港和澳门。 2012 年大珠三角地 区经济总量达到7645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56%。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发达,有制糖、丝织、食品、造纸、机 械、化工、建筑材料、造船等工业,有南海明珠之称。 目前,珠三角用工短缺的主要是从事“三来一补”的劳动 密集型企业,这些行业是依托多年来的廉价劳动力发展起 来的 , 珠三角的大多数产品的核心技术部件都是国外生产 的,主要给外企、台商做加工。这样,利润来自低廉的劳 动力且利润不高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 用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 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 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售74763辆,同比增 长 323.8% 。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推广排名第二的 国家,预计 2015 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 量最多的国家。
西三角
以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为 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
2012年西三角经济板块经济
总量达到49759亿元人民币,占 国内经济总量的8.8%,
2013 末全国有 31 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 100 万辆,其中北 京、天津、成都、深圳、上海、广州、苏州、杭州、苏州、 郑州等 10 个城市汽车数量超过 200 万辆,北京市汽车达 537.1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