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历史六本书全目录(适合开卷考试)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教材目录大全

初中历史教材目录大全

初中历史教材目录大全七年级上册单元主题:中国先民的活动和早期国家的创建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单元主题:中国先民的活动和早期国家的创建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附录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上)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活动课:中国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2课抗美援朝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7课建设成就与奋斗精神第8课“文化大革命”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9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10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1课对外开放第12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3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4课民族大团结第15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6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7课钢铁长城第18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9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20课科学技术的成就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2课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附录: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下)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第3课古代印度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第8课西欧庄园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第12课阿拉伯帝国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第15课探寻新航路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第18课美国的独立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2课活动课:唱响《国际歌》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第2课俄国的改革第3课美国内战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

初中中考必备历史目录 精品

初中中考必备历史目录 精品

历史第一册目录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周口店,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2-4)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半坡聚落(地穴式,粟)———河姆渡聚落(干栏式,水稻)——大汶口原始居民——(7-10)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炎帝与黄帝(人文始祖)——尧舜“禅让”————大禹治水—————————(12-16)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变“家天下”的夏朝(“九鼎”,禹传启,禅让制)————商汤灭夏(汤)—————————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西周)—————东周(公元前771年)———————(22-26)第六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西周的分封制——贵族、平民与奴隶--(等级分明)——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28-32)第七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70—476,任管仲为相)————问鼎中原—————————————合纵连横(战国,公元前475-221,晋国分为韩、赵、魏)—————————(34-38)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春秋,“分地则速”)————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战国时期变法)——————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41-44) 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朝)———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司母戊铜方鼎)——(46-48)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孔子(春秋)————————百家争鸣(墨、儒、法、道)——————————(50-52)第十一课先民的智慧与创建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李冰父子,岷江,天府之国)———神奇的编钟———————(54-56)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第十三课秦帝国的兴亡“秦王扫六合”(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楚汉战争(项羽,刘邦)—————————————————(64-66)第十四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秦朝)废分封,立郡县(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文字:小篆,隶书)——————————————————焚书坑儒————————————————————(69-72)第十五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景之治”董仲舒,推行儒学教育)—————————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主父偃)———强化监察制度(司隶校尉)———————————(69-76)第十六课秦汉开括的西域和丝绸之路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西汉,“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丝绸之路(佛教,造纸)———————————(79-84)第十七课先进的科学技术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西汉前期人民发明纸,东汉前期蔡伦改造纸)————————————“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九章算术》(祖冲之)——————(86-88)第十八课昌盛的文化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佛:白马寺)—司马迁与《史记》——秦始皇兵马俑———(91-94)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二十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三国鼎立(赤壁之战,220魏221蜀222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101-105)第二十一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人口南迁(西晋南迁浪潮)———淝水之战(东晋,司马睿)—江南经济的发展(107-110)第二十二课北方的民族汇聚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五胡”)——————————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386年建立北魏,)————————中国历史七大古都—————————(113-116)第二十三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祖冲之和圆周率(南宋、齐之际)——————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北魏和东魏)————郦道元和《水经注》(北魏)——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石油的国家————(117-119)第二十四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书圣”王羲之(东晋,《兰亭序》)————顾恺之和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石窟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121-123)七年级下册历史目录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唐王朝的建立(618年)——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魏征)——贞观新政—————(8-11)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女皇武则天(创立殿试)————开元盛世(唐玄宗)——社会经济繁荣—————(13-18)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科举制度焕发的活力(明经和进士)——————衣食住行时尚(饮茶和骑马)—————-—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20-23)第五课“合同为一家”“天可汗”(东突厥,都督府)——————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甥舅会盟碑)———————点苍山会盟(六诏)————————————————————————(26-30)第六课开放与交流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唐玄宗时,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大唐西域记》)———国际性的大都会长安————————————————————————(32-38)第七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雕版印刷(《金刚经》)——火药(唐初,孙思邈)——赵州桥(隋,李春)————(40-42)第八课璀璨的文学艺术千古吟咏的唐诗(李白,杜甫)———“观者如山”的乐舞(《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满壁风动”的敦煌艺术———————————————————————(45-48)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第十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澶渊之盟(960年,北宋,赵匡胤。

中考历史说明与检测目录

中考历史说明与检测目录

中国古代史1、秦始皇统一货币、兼并六国……P22、汉武帝……………………………P23、张骞、丝绸之路………………P2-34、隋唐、科举制、“八股文”…….P35、唐太宗“贞观之治”…………...P36、武则天“开元盛世”…………...P47、唐时与吐蕃、日本、印度交往…P48、郑和下西洋………………………P59、戚继光、郑成功、雅克萨之战…P510、清朝驻藏大臣、大小和卓………P511、闭关锁国…………………………P612、朝代顺序…………………………P613、青铜文化…………………………P614、《九章算术》、华佗、张仲景、李时珍、《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都江堰、明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四大发明P6、7、8 15、文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P816、百家争鸣(孔子)……………..P817、佛教、道教、白马寺…………..P818、唐诗、宋词、明清小说………..P919、《史记》《资治通鉴》………...P920、书法、绘画、雕塑…………….P9近代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徐特立等中国近代史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P10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P113、第二次鸦片战争…………………P114、左宗棠收复新疆、刘锦棠……P115、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口岸.P116、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P127、洋务运动…………………………..p128、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意义、说明了P139、辛亥革命、武昌起义……………….P1310、新文化运动……………………….P1411、五四运动……………………………p141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P1513、黄埔军校、北伐战争………………P151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P1515、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工农红军..P1516、遵义会议、红军长征……………….P1617、九一八事变…………………………P1618、西安事变(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P1619、七七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P1720、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P1721、中国共产党七大…………………….P1722、抗日战争胜利意义.P18 23、重庆谈判、“双十协定”……………P1824、转战陕北、挺近大别山……..P1825、三大战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P1926、张謇、《申报》、发辫、服饰、称呼P19、20、27、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李四光、京师大学堂、京师同文馆、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P20中国现代史1、开国大典、副主席.P222、西藏和平解放p233、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黄继光)p234、土地改革P235、第一个五年计划P236、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P247、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工商业)…P24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P249、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P2510、十一届三中全会P25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2512、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P2613、国有企业改革.p2614、法律、依法治国.p2615、邓小平理论、十五大、十二大P2616、民族区域自治p2717、“一国两制”、香港(董建华)、澳门(何厚铧)回归P2718、大陆与台湾交往……P2819、人民海军、空军建立……P2820、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建设发展(科技强军)P29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P2922、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P2923、APEC、WTO P3024、“两弹一星”、籼形水稻、“863”P3025、计算机网络、九年义务教育、科教兴国p3126、文化艺术、百花齐放、奥运会、衣食P31 32 世界古代史1、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P322、古希腊、雅典、伯利克里P333、步匿战争、罗马共和国P334、学业考试、大化改新、伊斯兰教P335、丕平献土、西欧封建等级制P346、西欧城市兴起、琅城起义P347、拜古延帝国灭亡P348、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P359、马可波罗、阿拉伯数字的发明P3510、埃及象形文字、两可流域、楔形文字P3511、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P3512、《河马史记》、《天方夜谭》、《俄底浦斯王》P3513、阿基米德P3614、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巴黎圣母院P36世界近代史1、《神曲》、达.芬奇、哥伦布、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P36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P373、评价华盛顿、拿破仑P384、第一次工业革命P395、三角贸易P406、英国殖民者克莱武、“日不落帝国”P407、玻利瓦尔、章西女王P408、南北战争P409、俄国农奴制改革P4110、日本明治维新P4111、英国宪章运动P421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P4213、巴黎公社、“五月流血周”、《国际歌》P4214、第二次工业革命P4315、两次革命相比二者的特点P4316、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P4417、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达.芬奇、梵高、贝多芬、《英雄交响曲》P44、45世界现代史1、十月革命P462、新经济政策P463、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P474、《凡尔赛合约》、《九国公约》P475、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P476、罗斯福新政、《工业复兴法》P477、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P488、慕尼黑会议、绥清政策P489、德国突袭波兰、苏联(二战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P4810、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联盟、雅尔塔会议P4911、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战役P4912、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P4913、欧洲联盟P5014、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P5015、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P5016、印度独立、新加坡、韩国(亚洲四小龙)P5117、非洲民族独立运动P51 18、中东战争P5119、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P5220、世界经济全球化P52 三大支柱21、科索沃战争、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P5322、第三次科技革命P53 知识经济时代23、德莱塞、《美国的悲剧》等美国海明威《老人与狗》毕加索等苏联高尔基《母亲》爵士乐、好莱坞等P5424、圈地运动P37,。

初、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全套)

初、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全套)

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习与探究之一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 太平天国运动 二 辛亥革命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实践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二 卓尔不群的雅典 三 罗马人的法律 学习与探究之二 模拟古罗马法庭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二 美国 1787 年宪法 三 民主政治的扩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 美苏争锋 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 三 走向多极化 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三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二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三 “蒸汽”的力量 四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一 “自由放任”的美国 二 罗斯福新政 三 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四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 欧洲的联合 二 发展的亚太 三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学习与探究 图说中国经济的发展 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调查 为哥伦布领航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 2、儒学的兴起 3、宋明理学 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 2、中国的古代艺术 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顺乎世界之潮流”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1、“人是万物的尺度” 2、人性的复苏 3、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4、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 2、追寻生命的起源 3、人类文明的引擎 4、向“距离”挑战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1、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2、碰撞与冲突 3、打破隔离的坚冰 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学习与探究之一: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学习与探究之二:“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访谈录 学习与探究之三:艺术中的历史 选修一 专题一 梭伦改革 一 雅典往何处去 二 奠定雅典民主基石的政治改革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发古” 二 秦国的崛起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二 北方经济的逐惭恢复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 二 王安石变法 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 一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二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专题六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一 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二 中兴埃及的改革 专题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 专题八 日本明治维新 一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二 明治维新的举措 三 迅速崛起的日本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一 酝酿中的变革 二 百日维新 选修二 专题一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 一 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 二 近代民主理论的形成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一 写进法律文献的民主 二 实现民主的政治构建 三 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 四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 专题三 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一 英国革命前的民主“火山” 二 英国议会与王权的决战 三 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 四 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民主 五 曲折的民主之路 专题四 民主潮流的发展与壮大 一 欧美民主政治的扩大 二 竞争基础上的政党政治 三 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专题五 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 英国无产阶级的早期斗争 二 英国工人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三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四 反对国民党独裁的统治斗争 选修三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专题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二 火山上的短暂稳定 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 大战的新阶段 四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五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专题四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一 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形势 二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三 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四 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 专题五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一 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 二 频繁的地区冲突 三 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 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一 争取人类和平 二 追求共同发展 选修四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1 千秋功过秦始皇 1.2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1.3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2.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2.2 古希腊的先哲 专题三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候的杰出人物 3.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 3.2 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一) 3.3 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二) 3.4 “军事天才”拿破仑•波拿巴(一) 3.5 “军事天才”拿破仑•波拿巴(二)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4.1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 4.2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 4.3 圣雄甘地 4.4 “土耳其之父”凯末尔 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 5.1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一) 5.2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二) 5.3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一) 5.4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二) 5.5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一) 5.6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二) 5.7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 5.8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二) 选修五 专题一:走近历史 一:历史的由来 二:历史的积累 三: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四: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 专题二:文明起源的探索 一:中国历史的传说时代 二:夏史之谜 专题三:神秘的克里特文明 一:希腊神话中的克里特 二:印证荷马史诗 三:西方文明的源头 四:克里特文明的衰落之谜 专题四 、非洲文明探秘 一:非洲的古人类 二:埃及古文明 三:津巴布韦的发现 专题五:三星堆的发现与古蜀文明 一:三星堆遗址 二:古蜀文明的新认识 专题六:玛雅文明的盛衰 一:探寻玛雅文明 二:玛雅文明的成就 三:玛雅的神和人 专题七:体验历史学的趣味 一:尝试考古 二:我们身边的文物 三:故纸堆里的新鲜信息 选修六 专题一 古老的埃及文明 一、世界奇观——金字塔 二、炫耀无上威力的法老 专题二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结晶 一、古希腊的奇迹 二、“奥林匹克” 三、历史悠久的罗马古城 专题三 欧洲文艺复兴的辉煌 一、新时代的曙光 二、天主教世界的最高教堂 三、盛开的文艺复兴之花 专题四 地下军阵 地上巨龙 一、世界奇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二、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 专题五 明清皇家宫殿、园林和陵寝 一、金碧辉煌的明清皇宫 二、壮丽的皇家宫苑园林 三、明清两朝帝王陵寝 专题六 中国古代社会:人与环境 一、历史文化古城 二、“活的古民居博物馆” 三、巧夺天工的园林艺术 专题七 关注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 一、“百戏之祖” 二、超凡的技艺 文化的瑰宝 专题八 不可忘却的历史 一、罪恶的奴隶贸易见证地 二、法西斯罪行的铁证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4课 破解彩陶之谜—学习与探究之一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第12课 了解身边的“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二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学习探究之三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5课 成语历史故事竞赛—学习与探究之四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3课 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第9课 “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学习与探究之一 单元复习与测试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济高度发展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社会风貌—学习与探究之二 单元复习与测试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第25课 设计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线—学习与探究之三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5课 画地图 讲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一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8课 辛亥革命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2课 社区历史小调查——学习与探究之二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6课 图说长征—重走长征路—学习与探究之三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1课 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曲联唱”—学习与探究之四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5课编辑历史小报——“我们眼中的解放战争”—学习与探究之五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5课 “万方乐奏有于阗”—“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学习与探究之一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第9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第10课 “走进创业年代的英雄”论会—学习与探究之二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5课 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学习与探究之三 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第19课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第22课 人类三大人种的基本特征—学习与探究之四 第五单元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第25课 世界古代科学魅力的报告—学习与探究之五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第2课 探险者的梦想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 第5课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第7课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学习与探究之一 第二单元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第9课 古老印度的抗争 第10课 “解放者”的风采 第11课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第12课 “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 第13课 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学习与探究之二 第三单元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第15课 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第17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 第18课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第19课 缔约结盟的狂潮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第21课 追《根》溯“园”—走进美国黑奴的生存空间—学习与探究之三 第四单元 构建文化的圣殿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第23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 第25课 弹《命运》论《英雄》—贝多芬作品弹奏与赏析—学习与探究之四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动荡与变革 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 第5课 追忆列宁—学习与探究之一 第二单元 全球战火再起 第6课 邪恶的轴心 第7课 疯狂的战车 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9课 小小军事指挥官—模拟二战经典战例—学习与探究之二 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第11课 梦幻超级大国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第13课 挑战“两极” 第14课 殖民废墟上的重建 第15课 “漫画”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三 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第17课 干戈不息 第18课 梦想成真的时代 第19课 共建“地球村” 第20课 举办“时事溯源”专栏——学习与探究之四。

部编最新人教版(2016年版)初中历史目录

部编最新人教版(2016年版)初中历史目录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目录七年级上册 2016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1月13日上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附录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上)七年级下册 2016年12月第1版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活动课:中国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附录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下)八年级上册 2017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课民族团结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部分)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活动课四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

2016年教育部新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介绍

2016年教育部新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介绍
㈢注重
解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关键知识点之一,因 此在世界古代史的知识点中增加了西欧庄 园,但在教学要求上降低难度;又如,由 于手工工场、租地农场是理解近代早期西 欧社会经济变化、资本主义产生的关键问 题,因此在世界近代史中也增加了这两项 内容,但在难度上也有所降低。
减少的内容:
教学建
㈢注重 课程内容整合与相关学科的衔接。例如, 考虑到在讲述祖冲之的数学成就时会向前追 溯到《九章算术》,而且在数学课中也会涉 及这个知识点,因此就不再将《九章算术》 列在标准之中了。又如,考虑到地理课中也 会讲到《水经注》,物理课中也会讲到阿基 米德,故在标准中就不再列入。
宋朝重文轻武、清朝前期的
术》、《水经注》、《资治通鉴》
兴盛
中国近代史 义和团、袁世凯复辟帝制、
北洋军阀混战、解放区土改、 齐白石
左宗棠收复新疆、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
中国现代史
雷锋、北京奥运会、中国特 西藏和平解放、1954年宪法、国企改革、《民法通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 则》、《刑法》、“亚太经合组织”、计算机网络
㈢注重
家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又要反映历史学 科的发展趋势,并要体现当代社会的进步以 及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适应学生发展过程中应提升的历史学科核心 素养需求。
教学建 ㈢注重
二、基本脉络
中国古代史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
独特文明,以及历代基本特征为核心,
同时重视中外交流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以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
教学建 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初中学生应该掌握
㈢注重
也能够理解的新事物。例如,中国现代史增 加雷锋、北京奥运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等内容;世界 现代史增加了社会保障制度、苏联模式社会 主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生态与人口 问题等内容。

2016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人教版)

2016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人教版)

2016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机密)时期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

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

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

人教版初三历史总复习六册书所有图片

人教版初三历史总复习六册书所有图片

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乔的笑
乔冠华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回复 合法席位时大笑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两弹一星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标志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灵渠
秦始皇修建
邓世昌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大战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戚继光
抗击倭寇的英雄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华尔
太平天国运动洋枪队首领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关汉卿
《窦娥冤》的作者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水排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最后一个解放的大陆省份
巨鹿之战
项羽指挥的战役,相关成语破釜沉舟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王羲之
东晋书圣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1966年建立、也称为第二炮兵
导弹部队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董仲舒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河姆渡人
杆栏式房屋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司马光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韩非子
法家代表人物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祖冲之
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数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贾思勰
编写《齐民要术》
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这些杂志相关的历史事件

2016中考历史六本书全目录(适合开卷考试)

2016中考历史六本书全目录(适合开卷考试)

上 册
第 9 课 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探索\1915\陈独秀\李大钊\新青年\民主与科学--------------40
相 信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1949)

第 10 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19\1921--------------------------------------46
可 以
第 14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张择端(清明
查 上河图---------------------------------------------------------------------------------------------------------77

第 6 课 洋务运动-----经济探索\19 世纪 60 年代\自强求富\学西方器物物--------------------28
八 年

第 7 课 戊戌变法---政治探索\1898\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百日维新\学西方制度-----32


第 8 课辛亥革命-政治探索\1911\孙中山\三民主义\武昌首义\1912 中华民国\学西方制度-36
七 年 级 下 册
)
(
)
(

二 页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目录
八 年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相 信
第 1 课 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中英\<南京条约>\半半社会\近代史开端---------2
上 册
第 2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860 英法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 150 多万\

(word完整版)2016历史中考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2016历史中考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机密★考试结束前2016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

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民族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下列人物与炎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盘古 B.蚩尤 C.黄帝D.禹2.以下古代政治制度,与“烽火戏诸侯”这一典故相关的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出现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

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4.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5.下列不犀亍《辛丑条约》内容的是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③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A.①④ B.②③ C.③④D.①②6.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的探索历程。

其中学习西方“器物”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8页)7.图1中的新闻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

从图中获取的最有效历史信息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B.西安事变爆发c.七七事变爆发D.五四运动爆发图1 1936年12月13日出版的《西北文化日报》8.从“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关门打狗”、“东北全境解放”等关键词中,判断该战役是A.百团大战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9.北京大学是中国学子心中的一座学术圣殿。

部编最新人教版(2016年版)初中历史目录-初中教育精选

部编最新人教版(2016年版)初中历史目录-初中教育精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目录七年级上册 2016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1月13日上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附录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上)七年级下册 2016年12月第1版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活动课:中国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附录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下)八年级上册 2017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课民族团结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部分)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活动课四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

2016年中考考纲(学生版)

2016年中考考纲(学生版)

2016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考试大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2、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3、炎帝、黄帝的传说(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2、商鞅变法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2、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3、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代的都市生活(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2、郑和下西洋的史实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4、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5、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八)科学技术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2、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3、《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4、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九)思想文化1、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2、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3、《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4、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4、《马关条约》及影响5、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二)近代化的起步1、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3、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五四精神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3、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4、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5、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及长征胜利的意义(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2、西安事变的概况,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3、七七事变的史实,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5、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6、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重庆谈判的有关史实2、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六)经济和社会生活1、张謇“实业救国”的基本史实2、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2、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开国大典的史实,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内容(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2、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5、“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3、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4、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2、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五)外交成就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3、以我国参与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六)科技、教育与文化“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订。

2016中考历史北师大版中国现代史

2016中考历史北师大版中国现代史
· 人教版
专题三中国现代史
第10课时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1课时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的探索 第12课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专题三中国现代史
· 北师大版
│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北师大版│ 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
考点梳理
考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 (1)制定《____________ 共同纲领 》,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2)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 毛泽东 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确定新中国的国旗、代国歌、首都,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 北师大版
│ 知识整合
考点5 国防建设与科技成就 1.军队建立 海军 建立。 (1)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________ 空军 成立。 (2)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________ (3)1966年7月1日,组建______________ 部队,它与后来的 地地战略导弹 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共同构成了我国 “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一 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 北师大版
│ 知识整合
(4)特征:以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 (5)影响: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 面。 [特别提示] 注意“一五”计划有关成就图片。分析取得成就 的原因:①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②制定一五计划;③三大改 造的完成;④人民群众的努力;⑤苏联的援助。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形式 ①农业: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参加 农业生产 合作社。 ____________ ②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 里
(面试和武举)--------------------------------------------------------------------------------------------第 5 课 “和同为一家”---西藏\吐番\唐太宗\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22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目录
这 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七 年

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天然火)----------------------------------2

始 查
第 3 课 华夏之祖-------------------------人文初祖黄帝\炎黄子孙\尧舜禹与"禅让制"-------12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115 年
第 21 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农业--118
级 上

第 22 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王羲之(书圣)\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 册
级 上

第 7 课 大变革的时代-------------------铁农具和牛耕\都江堰\商鞅变法------------------------36 册

第 8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文字\甲骨文\商朝-------------------------------------------41

第 19 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先进技术和劳动力,自然
七 年 级 上 册
第 一
环境优越------------------------------------------------------------------------------------------------------108
一 页
第 13 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汉武帝\铸币权\盐铁经营权\治理黄河\水排-------------72
七 年
第 14 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昭君出塞---------------------77 级
第 15 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82
里 开
第 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孔子\儒家\百家争鸣(墨家\道家\法家\兵家)----------46
七 年
始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查 找
第 10 课 “秦王扫六合”------嬴政\秦始皇\郡县制\圆形方孔钱\度量衡\焚书坑儒\长城-----56
上 册

第 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汉武帝\削侯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铢钱\击匈奴--------------67

第 2 课“贞观之治”-------唐太宗\房谋杜断\魏征\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7
年 级 下 册
第 3 课“开元盛世”--------唐玄宗(农业,手工业,商业各自表现)---------------------------------12
七 年

第 4 课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进士科)\唐太宗(扩国学规模)\武则天 级
上 册

第 16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蔡伦(造纸术)\华佗(麻沸散)\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87
这 里
第 17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佛教(西汉传入)\道教(土生土长)--------------------------92
开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始 查
第 18 课 三国鼎立---------赤壁之战\魏蜀吴\蜀锦\吴到夷洲(今台湾)-------------------------102
第 6 课对外友好往来---日本(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印度(玄奘西游)---------------------------28
七 年

第 7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李春(赵州桥)\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级
第 一
白居易(现实)--------------------------------------------------------------------------------------------------36
上 册
找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
)
(
)
(
)
第 一 页
第 4 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禹传位于启(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分封制--------20 七
第 5 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商司母戊鼎\三星堆文化(成都平原\青铜文化)------26 年
第 6 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战国七雄------------------------30
级 下
第 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农业(苏湖熟天下足),手工业(景德镇),商业(交子) \唐朝中 册
下 册

第 8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书法(颜真卿和柳公权)\绘画(阎立本和画圣吴道子)\莫高窟-38 七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 9 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辽\宋\西夏\金------------------------------------------------------50
这 里
石窟和龙门石窟---------------------------------------------------------------------------------------------122

始 查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目录

找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 一
第 1 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大运河\邗沟(淮安)---------------------------------------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