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PPT课件【精选推荐课件】
初中语文《礼记》二则 课件 (共27张PPT)
2. 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归纳: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 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 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 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 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
2. 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归纳: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 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 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 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 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 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 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 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 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 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 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1.类比手法的概念: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
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 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 理形式。
2.类比手法的作用: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 征,让读者加深对本体事物的理解,或加 强作者的某种感情、气氛的烘托。
2. 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的呢?
归纳: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 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 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 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 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 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3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师小结
知句读,停顿要正确。
jǔ
m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guān
fèn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
wù 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xīnɡ 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它是研究中国 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 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 文章和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它阐述的思想,包括 社会、政治、伦理、哲学等各方面的内容。它与 《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 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方法,所积累的词汇, 以及课下注释,对文章进行字词句的疏通翻译。
(古文翻译的六中方法为:留、换、对、删、补、调)
虽有嘉肴
虽然
甘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自我反思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自我勉励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厌恶
不一定
从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因果/并列
作乱害人
从外面把门带上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
这样一来
同。
用门闩插上
人们厌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行为,但不一定是因为想要占为己有 ;也厌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 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 财物和作乱害人,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 。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礼记二则》PPT课件【优秀课件推荐】共69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礼记二则》PPT课件【优秀课件推荐】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26张PPT)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中的篇 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 作。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
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主谓之间,取独
是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总领全文,“大道”是治理 社会的最高准则;“天下为 公”是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 成员
能够发挥自己 的才能。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 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
老而无妻 幼而无父
有残疾不能做事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夫 老而无子
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 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 社会的供养
类比论证。因为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不足,然 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困 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 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 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 代的政治制度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
《礼记》二则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 创者。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睢阳(今河 南省商丘市)人。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 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 本《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礼记》二则ppt课件
儒家思想对礼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儒家思想对礼乐文化的重视
儒家思想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实现 社会和谐的关键。儒家经典《礼记》详细阐述了礼的种种 规定和内涵。
儒家思想对礼乐文化的传承
儒家学者通过著书立说、传承经典等方式,不断弘扬和发 展礼乐文化。他们强调礼的实践意义,提倡人们在日常生 活中践行礼仪规范。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 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THANK YOU
思想内涵及价值观念探讨
思想内涵概述
阐述两则篇章所蕴含的主要思想 内涵,如儒家思想、礼仪文化等
。
价值观念探讨
分析篇章中体现的价值观念,如尊 卑有序、和谐共处等,并探讨这些 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现代启示
结合现代社会实际,探讨两则篇章 对于当代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03
文化背景与拓展延伸
礼乐文化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礼仪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 术价值。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篇章结构及主要内容概述
01
02
03
《礼记》概述
简要介绍《礼记》的作者 、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及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
选文篇章结构
分析所选两则篇章的整体 结构,包括篇章的开头、 主体和结尾部分。
04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
文学手法运用及艺术效果分析
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道 德观念具象化,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 染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 课件(共30张ppt)
22《礼记》二则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重点) 2.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学习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 述观点。(难点) 3.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素养)
文学知识
《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 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 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 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 礼乐制度。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 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 运》等篇包含较丰富的哲学思想。《礼记》与《仪礼》 《周礼》合称“三礼”。
字词学习
yáo
嘉肴
qiánɡ
自强
yuè
兑命
xiào
学学半
fú
zhǎnɡ
wéi
ɡuān
弗学 教学相长 天下为公 矜
jǔ
mù
fèn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男有分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2 虽有嘉肴
整体感知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2、“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 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 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 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 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 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礼记二则》ppt课件
通过《礼记二则》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礼仪制度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儒家思想对于礼的阐述和重视。同时,通过文本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文本选读原因及意义
02
CHAPTER
文本解读与赏析
以《礼记》中的两篇文章为例,分析其篇章结构,包括开头、主体、结尾等部分,探讨其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
《礼记二则》PPT课件
目录
引言 文本解读与赏析 知识拓展与延伸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01
CHAPTER
引言
礼记背景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篇章结构
介绍《礼记》的写作特点,如注重礼仪制度的阐述、强调道德教化、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语言简练、意蕴深厚等。
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及写作特点
选取《礼记》中的关键句段进行解读,分析其含义和表达技巧,如“礼之用,和为贵”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再选取另一关键句段进行解读和赏析,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帮助学生领略文本的深刻内涵和优美语言。
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介绍
《礼记》与《周礼》的关联
探讨两部经典在礼仪制度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文学作品中的礼仪描写
选取一些代表性文学作品,分析其中对礼仪的描写和反映,以及这些作品对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礼记》与《仪礼》的比较
分析两部儒家经典在内容、形式和思想方面的异同,以及它们在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与其他文学作品比较分析
22 《礼记》二则 课件(共36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重点探究
而课文中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对同一个 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 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强调教育者自己要亲身 学习、体验,知道不足,并自我反省,对自己理解不透彻的 地方,并努力改进。
重点探究
2.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试结合学习 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继而引入“___虽__有__至__道____”,进而又以“教” 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___教__学__相__长____”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学习引导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虽有嘉肴
即使
味美
最好的道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因此
困惑
自我反思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
古义:____代_的__政__治__制__度____
(2)男有分,女有归 。
古义:_____女__子__出__嫁______
(3)矜、寡、孤、独。
为两个字。“孤”指幼 而无父的人;“独”指
古义:____老_而__无__子__的__人____
今义: _____宽__阔__的__路______
《礼记》二则
第二课时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分析探讨儒家“大同”社会的理想
预学检测
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礼记》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
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 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 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语言简洁生动,具有 一定的文学价值。
学习,是一个人终身都需要保持的良好习惯。只有 通过学习,你才能发现不足,不断反思,不断进步。那 么,“教”与“学”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二者中到底谁 更重要呢?让我们前往《虽有嘉肴》中寻找答案吧!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2 《礼记》二则 课件(47张ppt)
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
乎!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整体感知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 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 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 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就能自我勉 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 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的,二者是主从关系。
精读细研
5.如何理解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课文的“教学相长”:
学然后知不足
自反
教然后知困 学
自强
相互促进 教
同一主体
精读细研
现代意义的“教学相长”: 教师: 讲授者,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 学生: 被教者,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
师生关系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有何异同?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 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精读细研
不同点 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阐述教和学的关系,即二者是相
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主要是从教的角度来说 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
两者关系 前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后者是论据,是用来补充强调中心论点
第六单元 吟诵经典
22《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走近4 背景资料 6 整体感知 8 疑难探究 180 写主作旨特归色纳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重点)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难点) 3.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重点) 4.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礼记二则》ppt课件
(3)绘思路图。
佳肴,弗食 不知其旨
《兑命》“学学半” (引用论证)
至道,弗学 学后知不足 知不足,自反 教学相长 不知其善 教后知困 知困,自强 (中心论点)
(4)借助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给课文分层。 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是故”“故”。
课文层次: 第一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 第二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长也。 第三层:《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老百 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的?
课文第二层“大同”社会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有分,女有归)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抚养
老而无夫
老而无子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同“鳏”,老而无妻 幼而无父
养,男有分,女有归。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译文: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 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 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 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 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 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 时婚配。
探究主旨
1.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它是何意? “教学相长”
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 样论证“教学相长”的?
“嘉肴”“至道”
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2024版部编版《《礼记》二则》PPT优秀课件
CHAPTER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等。
《礼记》在儒家学术史上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儒家的思想,如“礼运大同”、“大学之道”等。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为儒家经典之一。
《礼记》简介及地位作者生平与主要成就《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
这些作者们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学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通过整理和传承儒家经典,为儒家学派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背景及文化特色《礼记》成书于西汉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转型期。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礼记》所体现的文化特色是以礼为核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和道德规范。
《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被历代王朝作为制定典章制度的依据,还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文化等领域。
后世对《礼记》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它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世影响与评价CHAPTER选取《礼记》二则中的经典篇章,如《大学之道》、《中庸》等,展示原文内容。
原文精选详细注释译文对照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难句进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提供原文的现代汉语译文,方便学生对照阅读。
030201原文呈现及注释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篇章结构分析所选篇章的整体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写作特点总结《礼记》二则的写作特点,如语言风格、论证方法等。
关键词句解析与翻译关键词句挑选原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解析,如名言警句、重要概念等。
词句翻译对关键词句进行现代汉语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思想内涵及启示意义思想内涵深入剖析《礼记》二则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如儒家思想、道德教育等。
启示意义结合现代社会实际,阐述《礼记》二则对当代人的启示意义,如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26张PPT)
矜、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
男有分⑥,女有归⑦ 。
⑥分:职分,职守
⑦归:女子出嫁
所以人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人能 够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使老而无 妻的人、老而无无夫的人、幼而丧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 都能够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都有归宿(婚嫁)。
《礼记》二则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 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 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四书五经”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书》《礼》《易》《春秋》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儒家学者解释 说明经书《 仪礼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儒 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 》,与 《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3)能否实现?
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7、讨论探究:“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
桃源”有无相似点?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
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 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 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 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洪秀全
领导了近代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背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诵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课 文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 礼记 二则》课件(共19张PPT)
不知. 其善也 B. 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D.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是故谋闭而. 不兴
【解析】A项,代词,代指木。/助词,的。B项,知道。/同“智”,见识。C项,使, 让。D项,连词,表递进关系。/连词,表顺承关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_冰__,__是__水__凝__结__而__成__的__,__却__比__水__还__要__寒__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木 直 中 绳/ 以 为 轮/其 曲 中 规 11.【乙】文开头就提出了论点“ 学不可以已 ”,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是 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
3.默写填空。
(1)《虽有嘉肴》开篇以类比引出“ 虽有至道 ,
弗学 ,
不知其善也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论述了
“ 教学相长 ”的道理。
(2)《大道之行也》中“ 故人不独亲其亲 , 不独子其子
”
一句与 《孟子》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句
有异曲同工之妙。
4.写出出自 《<礼记> 二则》的成语。(至少写5个) _教__学__相__长____鳏__寡__孤__独____夜__不__闭__户____选__贤__举__能____老__有__所__终____天__下__为__公___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乙】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 ②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选自《荀子》) 【注释】①中(zhònɡ)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② (róu): 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③槁暴:晒干。④参:检验。
《礼记》二则ppt课件
重点难点
1.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文章,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
3.理清本文的说理方法,体会整句的句式特点和效果, 体会对偶和排比在论述类文本中的作用。
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桃花源记》中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其乐融 融的理想社会吗?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 的社会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的理想社会命名为——大 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去看看 吧。
板书
大道之行也
社会纲领 基本特征 理想生活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互相关爱,人人都得到关爱 安居乐业,全社会亲如一家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谋闭不兴 盗乱不作 外户不闭
大同
再见
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 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孔子是如何阐述他的理想社会的? 层层推进,逻辑缜密: (1)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 (2)接下来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故人不独亲其亲……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最后总结理想生活,是谓大同(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总括“大同”社会的景象。
整体感知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 贤与能,讲信修睦。
合作探究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 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 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 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礼记二则》课件(共58张PPT)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人人都能得 到社会关爱
满足 生存需要
人人都能 安居乐业
满足 发展需要
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
满足 精神愉悦的需要
3.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Sikaoo
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思
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 样的状况?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从外面把门带上 用门闩插上
是谓大同。
这叫作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 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 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 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只是敬 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 的子女,
要使老年人能终老的保障,中年 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 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 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 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 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 要能及时婚配。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
读准句读 ◎DUZHUNJUDOU
行 也
大 道 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DUZHUNJUDOU
◎读 准 句 读
虽有 佳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 读
DUZHUNJUDOU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 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21张PPT)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整体感知
2、文章翻译
4.与:通
大道:古代指政
“举”,选
治上的最高理想。 举,推举。
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行:施行。 为:是,表判
修:培养。
断。
分(fèn):职分,
指职业。
恶(wù):憎恶。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旨:味美。
学习目标
• 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 情,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 理解课文大意,联系实际明白“教学相长” 的道理;理解大同社会的三个特征。
• 形成正确的社会理想,学习古人敢于冲破 现实的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
作品简介
• 《礼记》,又叫《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 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 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 值。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 礴,结构严谨;有的言的格 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 《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 价值的教育论著。主要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 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
《 虽 有 嘉 肴 》
整体感知
1、朗读文章,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yáo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jiāo
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深入理解
1.开头一句“虽有嘉肴”有什么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文中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读课文,找出这样 句子分析体会。
合作探究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效3.果知:不两足相,对然举后,能结自构反相也同;,知用困词,相然对后,能语自气强一也致。, 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 效果。
合作探究 通假字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学”同“敩”,教导。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
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学 学学半(“学”同“敩”,教导 )
学学半( 动词,向别人学习
)
其 其此之谓乎( 副词,表示推测 )
不知其旨也( 代词,它的
知识备查
作品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战国至秦汉间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是西汉经学家
戴圣编纂的。《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
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
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它阐述的思想,包括
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
整体感知
虽有佳肴
即使。 指美味的菜。
味美。
最好的道理。
虽有嘉肴,弗食所以,。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自。我反是思。故学然困后惑知。 不自足我勉,励教。强然,后勉励知。困。
表示猜测。
知不足教,与然学是后互能相推自反即也《说;命知》,困《尚,然教后别能人,自占强自己也学。习的故一半。
动、互相促进的。 书》中的一篇。
预习检查 读一读
yáo
嘉肴
fú
弗学 jǔ
qiánɡ
yuè
xiào
自强 兑命 学学半
zhǎnɡ
wéi
教ɡ学uān相长 天m下ù 为公 fèn
选贤与能 矜 讲信修睦 男有分
虽有嘉肴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 半”,其/此之谓乎!
《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包含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
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
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
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
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
前一个“学”同“敩”,教导。
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
整体感知 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
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 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 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 处,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 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 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的道理应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的正确。 感悟二:《虽有嘉肴》告诉我们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将努力以此指导我的人生。
写作特色 ❶逻辑严密。
先是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 和“教”的作用;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最后 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写作特色 ❷对偶严谨。
《虽有嘉肴》共五句话,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 这类句式不仅从形式上看起来比较整齐,也有增强表 意效果的功能。第一句以“嘉肴”与“至道”对举, 是一组类比,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二者的相似性。第 二句和第三句都是从两个角度入手,论述教与学的关 系,双管齐下,更为合理、全面、严谨。
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兑命》的 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 的说服力。
合作探究 师生共同讨论:说说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见解一:“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 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 “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学与教相互促进。
见解二:“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 师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相长。
精读细研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为什么开头
却从“佳肴”开始写起?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 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论证方 法叫作“类比论证”。
精读细研 谈谈你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
八年级语文下册
22 《礼记》二则
儒家经典知多少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课 文。(重点) 2.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学习运用类比论证的 方法论述观点。(难点) 3.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 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素养)
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所选课文主
要谈了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
知识备查 《大道之行也》节选自《礼记·礼运》。《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 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课文是《礼记·礼 运》开头部分中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 番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
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理解。 实践非常重要,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
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精读细研 作者是如何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精读细研
“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 《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
)
合作探究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 “……,……也”表判断。
倒装句
宾语前置,应为“其谓之此乎!”
其此之谓乎!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
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
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感悟一:《虽有嘉肴》启发我们应重视实践,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