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https://img.taocdn.com/s3/m/f24688e7551810a6f5248653.png)
间歇性导尿
以下几点做到: 液体摄入量:可控(饮水表) 残余尿量:正常压力范围或500ml左右 导尿的频率:根据需要,不大于6次最好
间歇性导尿的饮水要求
按计划饮水:
1、每日液体摄入量应限制在2000ml以
内,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防止膀 胱过度充盈。 2、限制入液量,早、中、晚各400ml, 可在上午10点,下午4点及晚8点饮水各 200ml,晚8点到次日晨6点,尽量不饮 水。
间歇性导尿
康复医学科 钟XX
目标
1、了解什么是间歇性导尿; 2、了解间歇性导尿的饮水要求。
正常的排尿
1、尿液可自控。 2、根据饮水情况,每昼夜尿量在 1000~2000ml之间,每日排尿4-6 次,每次400-500ml。 3.尿液外观淡黄、清亮。 4、排尿时间1-2分钟。 5、残余尿量少于50ml。 6、排尿时无不适感觉。
导尿前先行诱尿。 根据残余尿量调整间导时间:
1、残余尿量达300ml时,每6小时导尿1次。
2、残余尿量达200ml时,可每8小时导尿1次。 3、残余尿量100ml-200ml时,可每日导尿1-2
次。
残余尿量减少,可逐渐延长时间每6、8、
12、24、48、72小时一次。
间歇性导尿停止指征
间歇性导尿
导尿管的选择及消毒 理想导尿管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菌。当条件限制或需要重复消毒非亲水性
涂层的导尿管时; ②生物相容性好; ③柔软易弯曲; ④由高保形性材料制成; ⑤无创伤(设计时需注意,必要时添加涂层以 防损伤); ⑥即取即用。
间歇性导尿次数
每4小时一次。临床一般每日4-5次。
间歇性导尿
1、定义: 间歇导尿是指在无菌或清洁的条件下, 定时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使膀 胱能够有规律地排空尿液的方法。 2、执行者: 护士、照顾者、患者自己。配合饮水 计划。
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https://img.taocdn.com/s3/m/db5d52f4aef8941ea76e056d.png)
1、基本概念
间歇性导尿是指不将导尿管留置于膀胱内,仅在需要时插入膀胱,排空后即拔出。
间歇导尿可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
间歇导尿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
(1)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
(2,3)2适应症及禁忌症
所有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都可以应用间歇导尿术吗?
不是的。
2.1适应症: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损伤导致的排尿问题,非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内梗阻导致排尿不完全等,都是间歇导尿的适应症。
(4)
2.1.1 足够的膀胱容量:300-500ml
2.1.2低压储尿:逼尿肌压低于40cmH2O(安全膀胱容量)
2.1.3 足够的尿道阻力:防止漏尿,达到节制
2.2禁忌症:
不能自行导尿且照顾者不能协助患者导尿的患者
缺乏认知导致不能导尿或不能按计划导尿者
尿道解剖异常,如尿道狭窄,尿道梗阻和膀胱颈梗阻
可以的完全或部分尿道损伤和尿道肿瘤
膀胱容量小于200ml
尿路感染
严重的尿失禁
每天摄入大量液体无法控制者
经过治疗,仍有膀胱自主神经异常反射者
下列情况慎用间歇导尿:前列腺、膀胱颈或尿道手术后,装有尿道支架或人工假体等(5)操作要点
控制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ml,最好每小时摄入125ml左右,24小时尿量控制在
2000ml以下
每1-2周检查尿常规,做中段尿培养
建立护理记录单,准确记录每次导尿的时间、尿量和饮水量(6)。
间歇性导尿操作流程及评价方法
![间歇性导尿操作流程及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57ca3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3.png)
间歇性导尿操作流程及评价方法英文回答: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also known asintermittent self-catheterization or ISC, is a procedure used to empty the bladder when a person is unable to do so on their own. It involves the insertion of a catheter into the urethra to drain the urine from the bladder.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s commonly used byindividuals with conditions such as spinal cord injuries, multiple sclerosis, or urinary retention.The procedure of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typically involves the following steps:1. Preparation: Before starting the procedure, it is important to gather all the necessary supplies, including a sterile catheter, lubricant, clean gloves, and a container to collect the urine. Wash your hands thoroughly with soap and water.2. Positioning: Find a comfortable and private location to perform the procedure. You can sit on a toilet or on a chair with a towel or absorbent pad underneath you.3. Lubrication: Apply a water-based lubricant to thetip of the catheter to facilitate insertion. This helps reduce discomfort and potential injury to the urethra.4. Insertion: Gently insert the catheter into the urethra. Advance it slowly until urine starts to flow. Be careful not to force the catheter or cause any pain. If you encounter resistance, take a deep breath and try to relax before attempting again.5. Drainage: Allow the urine to flow into thecollection container. You may need to gently maneuver the catheter to ensure complete drainage. Once the urine stops flowing, slowly remove the catheter.6. Hygiene: Clean the catheter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with mild soap and water. Rinse thoroughly and pat dry.7. Disposal: Dispose of the used catheter and gloves ina proper waste container. Wash your hands again with soap and water.Evaluation of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can be done based on several factors:1. Comfort: The procedure should be as comfortable as possible for the individual. The use of a lubricant and gentle insertion technique can help minimize discomfort.2. Effectiveness: The ability to completely empty the bladder is a key factor in evaluating the success of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f residual urine remains in the bladder after the procedure, it may indicate the need for further adjustments or medical intervention.3. Safety: The procedure should be performed with proper hygiene practices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infection or injury. Regular monitoring for any signs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sessential.4. Independence: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s often used as a self-care technique, allowing individuals to manage their bladder function independently. The evaluation should consider the level of independence achieved and the individual's ability to perform the procedure correctly.中文回答:间歇性导尿,也称为间歇性自导尿或ISC,是一种用于排空膀胱的程序,当一个人无法自行排尿时使用。
2024年度PPT间歇性导尿技术及操作步骤
![2024年度PPT间歇性导尿技术及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a2e4526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4.png)
2024/3/23
11
插入导尿管技巧与注意事项
01
选择合适大小的导尿管 ,确保能够顺利通过尿 道。
2024/3/23
02
涂抹适量润滑剂于导尿 管前端,以减轻插入时 的摩擦力。
03
04
插入导尿管时,动作应 轻柔、缓慢,避免用力 过猛导致尿道损伤。
12
插入深度要适中,避免 过深或过浅,以确保尿 液能够顺利排出。
5
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减少长期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等并发症;提高患者自我护理 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局限性
需要患者或家属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道损伤、疼痛等不 适;需要定期随访和评估。
2024/3/23
6
02
操作前准备
2024/3/23
7
患者评估与教育
评估患者膀胱功能、尿道状况、既往病史等相关情况。
向患者解释间歇性导尿的目的、意义、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2024/3/23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8
器械准备与检查
准备合适型号的导尿管、润滑 剂、消毒液、手套、无菌敷料 等。
2024/3/23
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无破损 ,润滑剂是否充足,消毒液是 否在有效期内。
ABCD
2024/3/23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用于神经源性膀胱等患者,禁用于尿道狭窄、 严重尿路感染等患者。
注意事项
如保持无菌操作、选择合适大小的尿管、避免过 度牵拉等。
24
分享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学会了如何评估患者和选择合适的导尿时机,为患者 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提高了对间歇性导尿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了相关 知识和技能。
间歇性导尿护理常规
![间歇性导尿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38b453f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c.png)
间歇性导尿护理常规间歇性导尿是指通过引导导尿管,定时定量的将膀胱内的尿液排出来。
这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用于治疗或管理膀胱控制问题的患者。
本文将介绍间歇性导尿的护理常规,包括患者评估、卫生操作、设备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膀胱容量、尿液颜色和气味、膀胱感觉和尿失禁等情况。
此外,还要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
接下来,进行卫生操作。
护士需要洗手,并戴上手套和隔离衣。
同时,将患者的下身裸露,并用温水和无味洗涤剂清洗患者的会阴部,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然后,准备好所需要的设备。
包括一根插入输尿管的导尿管、无菌生理盐水或适量的灭菌润滑剂、一些干净的纸巾和手套。
开始操作前,先说明操作目的和过程,以及可能的不适感。
获得患者的同意后,让患者取卧位,将膀胱区域暴露并做好隔离。
操作步骤如下:1.洗手,戴上手套。
2.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润滑剂涂抹导尿管的末端。
3.轻轻向上提起患者的会阴,插入导尿管,直到尿液开始排出。
尿液排出后,将导尿管向下推进1-2厘米,以确保导尿管的良好位置。
4.将尿液收集在下面的容器中,并暂时停止导尿管中尿液的流动。
5.倒掉尿液,并记录尿液的量和观察尿液的颜色和气味。
6.拔出导尿管,将会阴擦干,并让患者恢复舒适和尊严。
7.记录尿液量、颜色、气味以及任何不适感。
在操作过程中1.操作过程要注意尽量减少疼痛和不适感,维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2.操作前后要进行适当的手卫生,并正确消毒使用的设备。
3.导尿管在插入时要小心,避免刺伤患者的尿道黏膜。
4.导尿管的停留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产生感染和尿道损伤的风险。
5.每次操作后要记录尿液的量和质量,并观察患者的尿液排出情况和反应。
总结来说,间歇性导尿的护理常规包括患者评估、卫生操作、设备准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维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并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保证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间歇性导尿PPT课件
![间歇性导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26b0b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c.png)
固定尿管
确保尿管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避免滑脱和移动。
操作后的处理
清洁护理
定期清洁尿道口和尿管, 保持导尿系统的清洁和卫 生。
观察尿液
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量 和性质,及时发现和处理 异常情况。
定期更换尿管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 建议,定期更换尿管,避 免感染和尿道损伤。
04
间歇性导尿的优点与挑战
注意事项
导尿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同时,根据个体情 况调整导尿次数和时间,避免过度依赖导尿。此外,注意观 察尿液颜色、性质和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03
间歇性导尿的实践操作
操作前的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患者心理准备
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用药情况等, 以便为患者制定合适的导尿方案。
向患者详细解释导尿的目的、操作过 程和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 理支持和疏导,减轻焦虑和不适感。
调整导尿频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导尿 频率,确保膀胱排空的同时减轻不适 症状。
及时处理并发症
如出现尿频、尿急等不适症状,及时 采取措施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 度。
05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患者李某,男性,因脊髓损伤导致尿潴留,经过间歇性导尿治疗,成功恢复膀胱 功能,摆脱尿管,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间歇性导尿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间歇性导尿的基本知识 • 间歇性导尿的实践操作 • 间歇性导尿的优点与挑战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02
03
定义
间歇性导尿是指定期将膀 胱中的尿液排出体外,以 帮助患者控制尿流,提高 生活质量。
间歇性导尿技术的应用
![间歇性导尿技术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ae447e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d.png)
智汇大家·诊疗-132 - Family life guide张莉萍(成都天府新区人民医院)间歇性导尿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目的就在于帮助无法顺利排尿的患者正常排尿。
间歇性导尿技术是通过在患者尿道、腹壁窦道插入导尿管的方法来实现导尿。
临床上很多患者由于疾病、治疗的影响往往存在排尿障碍,如脊髓损伤、其他神经瘫痪疾病等患者在损伤影响下其排尿系统就会受到影响,患者往往无法正常排尿。
此时,就可以应用该项技术来为患者提供帮助。
间歇性导尿技术通过插入导尿管,可以间歇将患者充盈的膀胱排空,该项技术在操作方面十分便利,且安全可靠。
在具体操作中,有些患者可以由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如需长期进行间歇导尿或终生进行间歇导尿的患者,那么掌握间歇性导尿技术具体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就间歇性导尿技术及其应用展开叙述。
间歇性导尿技术是什么?在治疗脊髓损伤、神经瘫痪等疾病中常常会应用到种常用方法,即间歇性导尿技术。
间隙性导尿技术简单理解就是辅助患者排尿的一种操作技术。
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将无菌的导尿管插入到患者膀胱内即可帮助患者排尿。
目前这种辅助排尿技术在脊髓损伤患者及其他神经瘫痪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脊髓损伤、神经瘫痪患者而言,应用不能间歇性导尿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留置导尿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比如会给患者带来各种感染风险,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及康复。
而该项技术的应用就可以避免留置导尿带来的不便和风险,其在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间歇性导尿具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无菌导尿、一种是自行导尿。
由医护人员操作、执行的间歇性导尿为无菌导尿,由患者在家中自行操作、执行的间歇性导尿为自行导尿。
间歇性导尿技术的应用间歇性导尿技术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当患者发生脊髓损伤后,其神经性膀胱尿道功能很容易发生障碍,对此,就需要对患者应用间歇性导尿技术,以此来预防尿潴留、膀胱过度膨胀、尿路感染的发生。
间歇性导尿技术及操作步骤课件
![间歇性导尿技术及操作步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db186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c.png)
间歇性导尿技术及操作步骤课件汇报人:日期:•间歇性导尿技术概述•间歇性导尿技术的核心理论•间歇性导尿技术的操作步骤•间歇性导尿技术的实践技巧与经验分享•间歇性导尿技术的风险及应对措施•间歇性导尿技术的前景展望与研究方向01间歇性导尿技术概述定义重要性定义及重要性历史发展间歇性导尿技术的历史与发展适用人群及场景适用人群间歇性导尿技术主要适用于因疾病或损伤导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此外,对于手术或治疗需要限制饮水或憋尿的患者,如膀胱癌手术、泌尿系结石治疗等,也可采用间歇性导尿技术。
适用场景间歇性导尿技术可在医院、康复中心、家庭等多种场景下进行。
在家庭场景下,患者可以在专业指导下自行进行间歇性导尿操作,方便快捷,提高生活质量。
02间歇性导尿技术的核心理论尿液排放过程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和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共同作用,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和尿道括约肌松弛,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膀胱储存尿液的器官,位于骨盆内,通过尿道与外界相通。
排尿反射指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刺激膀胱壁感受器,引起排尿反射。
膀胱功能及尿液排放机制导尿技术的理论基础导尿技术缓解尿潴留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等。
导尿目的导尿适应症导尿技术对膀胱功能的影响03020103间歇性导尿技术的操作步骤操作前的准备消毒会阴部插入导尿管引流尿液固定导尿管导尿过程操作后注意事项保持会阴部清洁观察尿液定期更换导尿管预防并发症饮食调理04间歇性导尿技术的实践技巧与经验分享问题患者对间歇性导尿技术不熟悉,可能导致操作困难。
解决方案在操作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指导,包括导尿的目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以增加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度。
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在插入导尿管时,可以涂抹润滑剂或使用润滑剂浸泡的导尿管以减少摩擦和疼痛。
方法对于难以插入导尿管的患者,可以尝试调整角度、力度或使用更细的导尿管。
间歇性导尿饮水计划
![间歇性导尿饮水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6aa0a4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0.png)
间歇性导尿饮水计划
间歇性导尿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特别是在老年人中。
它可能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前列腺增生、膀胱肌肉失去弹性等。
导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饮水计划对于管理间歇性导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导尿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
患者应当向医生咨询,了解自己导尿的具体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合理的饮水计划。
饮水的时间和量都需要有规律,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也不要在睡前过多饮水,以免导致夜间频繁起夜。
适量的饮水可以帮助保持膀胱的正常功能,但是过量的饮水会增加膀胱负担,加重导尿症状。
在制定饮水计划的过程中,患者应当注意饮水的种类。
避免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茶和酒精饮品,因为这些饮料可能会刺激膀胱,加重导尿症状。
相反,多饮用水果汁、淡盐水等对膀胱的刺激较小,有助于保持膀胱的正常功能。
此外,饮水计划的执行也需要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应当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大量饮水,而是要根据预
定的时间和量来饮水。
同时,患者应当注意饮水的速度,不要一饮而尽,而是要慢慢地小口小口地喝,以减少对膀胱的刺激。
最后,患者在制定饮水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自己的饮水和排尿情况,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根据实际情况,医生可能会对饮水计划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制定科学合理的间歇性导尿饮水计划对于管理导尿症状至关重要。
患者应当了解导尿的原因,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饮水计划,注意饮水的时间、量和种类,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并及时向医生反馈,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间歇性导尿的注意事项
![间歇性导尿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d28c02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0.png)
间歇性导尿的注意事项间歇性导尿是指由于脑神经功能障碍或膀胱肌肉控制异常导致的尿液无法正常排泄的病症。
患有间歇性导尿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排尿:患有间歇性导尿的患者不能依赖自身感觉来控制排尿,因此需要定期排尿,通常每3-4小时一次,以避免尿液滞留过久造成膀胱过度膨胀和感染等问题。
2. 行为训练:患有间歇性导尿的患者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来改善膀胱控制能力。
可以尝试将排尿时间逐渐延长,逐渐增加排尿间隔,同时注意训练膀胱控制肌肉等。
3.保持良好卫生:患有间歇性导尿容易导致尿液滞留和感染,因此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每次排尿后要及时清洁外阴部,避免尿液残留,同时勤换内裤和卫生巾,保持外阴干燥。
4.注意饮食:饮食对患有间歇性导尿的患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避免过多喝水,尤其是晚间睡前,在晚餐后适量控制饮水量,以免增加夜间起夜的次数。
5.注意药物的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膀胱控制能力,因此患有间歇性导尿的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
在使用药物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避免副作用对导尿控制产生不良影响。
6. 定期体检:患有间歇性导尿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了解尿液排泄情况和膀胱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7.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尿液外泄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可以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如尿布或盆,保持床铺和衣物的干燥,减少尴尬和不便。
综上所述,患有间歇性导尿的患者需要定期排尿,进行行为训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控制饮食,注意药物使用,定期体检以及采取防护措施。
这些注意事项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导尿问题,减轻症状的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患者还应该与医生保持联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指导。
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https://img.taocdn.com/s3/m/ac5d3c3650e2524de4187e35.png)
缓解膀胱排 降低尿路
空压力过高
感染
改善患者 尿潴留
输尿管返 流肾积水
25
:
作
保持膀胱充盈 减少残余尿量预防尿路感染 预防过高膀胱内压的逆行感染 为自行条件排尿创造
23 C间hp4歇服务性方式导尿新进展
间歇性导尿的护理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 已经广为采用,我国则由于医护人员与 患者认识不足等因素还未常规使用。
24 推荐应用间歇性导尿理由
优
优
势
势
改善逼尿肌 扩约肌失调
解除大量残 余尿
膀胱内容量 良好
或通过药物、手术等 方法能够创造这些条
件的病人
膀胱内低压 力
尿道有足够 的阻力
逼尿肌 张力高
膀胱括约肌 张力高
9 Chp1 知识概述
间歇性导尿禁忌症
禁忌症
1.不能自行导尿、照顾者不能协助导尿者; 2.不能配合计划导尿者; 3.尿道生理解剖异常,如尿道狭窄,尿路梗
阻和膀胱颈梗阻; 4.可疑的完全或部分尿道损伤和尿道肿瘤; 5.膀胱容量小于200ml,膀胱内压高至一定
6 Chp1 知识概述
1.2间歇性导尿的执行者
间歇性导尿
2.执行者: 护士、照顾者、患者自己
间歇性导尿 7 Chp6 心理辅导师
无菌间歇导尿
VS 清洁间歇自行导尿
在相对无菌的状态下进 行间歇导尿,适用于在 医院内执行。
在清洁条件下进行间歇 导尿,适用于社区、家 庭,由患者本人或照顾 者执行。
8 C间hp歇6 心性理辅导导师尿的适应症
16 Chp2 实实施施原则步骤
第三步 常用体位准备阶段
4
平卧位 侧卧位
坐位
17
•侧卧位适用于脊髓损伤的病人,导尿不仅 方便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也不影响膀 胱内尿液的排空,因此侧卧位最佳。
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https://img.taocdn.com/s3/m/4abb64e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a.png)
代偿性排尿训练
Crede手法: 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 其余手指放在膀胱顶部(脐下方) ,逐渐施力向内下方压,也可用拳 头由脐部深按压向耻骨方向滚动。 加压时须缓慢轻柔,避免使用暴力 和耻骨上直接加压。过高的膀胱压 力可导致膀胱损伤和尿液返流到肾 脏。
代偿性排尿训练
Valsalva法: 患者取坐位,放松腹部 身体前倾,屏住呼吸10~12 s,用力 将腹压传到膀胱、直肠和骨盆底部 ,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使大腿贴 近腹部,防止腹部膨出,增加腹部 压力。
导尿管生理盐水冲洗即可, 并不增加感染 发生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禁忌证
尿道严重损伤或感染, 以及尿道内压 疮。
患者神志不清或不配合。 接受大量输液。 全身感染或免疫力极度低下。 有显著出血倾向。 前列腺显著肥大或肿瘤。
注意点
仔细观察尿液 定时导尿 挤压得法 导尿彻底 消毒操作
菌尿
常见的问题, 尤其是脊髓损伤后长期 使用间歇导尿患者。
✓ 严重感染时不做 ✓ 测压前的超声准备,有无结石,尿路不
通,个别病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 感染。 ✓ 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发热、出血、感染 ✓ 签知情同意书
膀胱容积及排尿
水出入量的控制训练
定时、定量饮水和定时排尿制度是各种膀胱训 练的基础措施。
膀胱安全生理容量400 ~500ml, 每次饮水量以 450~500 ml为宜, 以使其后排尿时的膀胱容量 达到400 ml左右。每日总尿量1000 ml左右。
适应证
不能自主排尿或自主排尿不充分( 残余尿>80~100 ml)的上运动神经 源综合症或其他神经瘫痪的患者。
神志清楚并主动配合。
注意事项
开始训练时必须加强膀胱残余尿量的监 测, 避免发生尿潴留。
间歇性导尿ppt课件
![间歇性导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b3bcf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0.png)
19
导尿管选择?
20
导尿管选择?
21
导尿管选择?
22
导尿管选择?
23
亲水导尿管
Eur Urol 2005
24
间歇性导尿感染风险因素
无创伤间歇性导尿术
26
无感染间歇性导尿术
27
视频
Results depend on technique结果取决于技术
间歇性导尿和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
29
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的概念
指不将导尿管留置于膀胱内,仅在需要时插入膀胱,排空后即拔除。分类:消毒间歇性导尿和清洁间歇性导尿
清洁清洁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和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
4
间歇性导尿的目的
间歇性导尿的Βιβλιοθήκη 件或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能够创造这些条件
6
间歇性导尿禁忌症
7
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的必要条件
间歇性导尿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和会阴区清洁(必要时剃除会阴区的阴毛)导尿管的选择:女性≯16号,男性≯14号润滑彻底:有条件选择亲水性的导尿管掌握正确的生理解剖:男性病人三个狭窄,两个弯曲。遇到插管阻力时,要等待片刻,让患者放松配合饮水计划,按时执行间歇性导尿方案
导尿管选择?
18
导尿管选择?
8
最佳的间歇性导尿的方案
间歇性导尿方式
如何进行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的操作准备
女性病人间歇性导尿操作
女性病人间导操作.doc
男性病人间歇性导尿操作
男性病人间导.docx
亲水性导尿管操作简图
间歇性导尿的时机和频率
时机:病情稳定、无大量输液、尿流动力学检查后、饮水规律、无感染(8-35天)频率:间隔时间4-6小时,4-6次/天,当残余尿量小于100ml时可停止导尿
间歇性导尿技术及操作步骤PPT课件
![间歇性导尿技术及操作步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3563d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e.png)
禁忌症
尿道狭窄或梗 阻
尿道感染或炎 症
尿道损伤或出 血
尿道肿瘤或结 石
尿道畸形或发 育异常
严重精神疾病 或认知障碍
严重心肺功能 不全或高血压
严重肾功能不 全或肾衰竭
严重糖尿病或 血糖控制不佳
严重过敏体质 或药物过敏
孕妇或哺乳期 妇女
近期接受过手 术或放化疗的
患者
操作步骤
准备阶段
01
洗手:洗手 并擦干,保 持双手清洁
尿液颜色和量是否正常, 03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预防感染:保持导尿管
02 周围皮肤清洁,避免感
染
定期更换导尿管:根据
04 医生建议定期更换导尿
管,保持导尿管清洁
注意事项
导尿管选择
01
导尿管的材质: 选择柔软、光 滑、无菌的导 尿管
02
导尿管的尺寸: 根据患者的性 别、年龄、体 重等因素选择 合适的导尿管 尺寸
缓解症状。
患者B,女性, 50岁,因尿道狭 窄导致排尿困难, 采用间歇性导尿 技术,成功解决
排尿问题。
患者C,男性, 70岁,因脊髓损 伤导致排尿困难, 采用间歇性导尿 技术,成功恢复
排尿功能。
患者D,女性, 45岁,因膀胱结 石导致排尿困难, 采用间歇性导尿 技术,成功排出
结石。
失败案例
01
操作不当:未按照正 确的操作步骤进行
04
技术操作步骤包括:准备导尿管、消毒、插入 导尿管、固定导尿管、排尿、拔出导尿管等。
适应症
尿潴留:膀胱内尿 液无法正常排出,
导致膀胱胀满
尿失禁:无法控制 排尿,导致尿液不
自主地流出
尿路感染:尿道、 膀胱或肾脏感染, 导致尿液排出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歇性导尿间歇性导尿术(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IC)系指定期经尿道或腹壁窦道插入导尿管以帮助不能自主排尿的患者排空膀胱或储尿囊的治疗方法。
一. 间歇性导尿适应征尽管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及病理机制不同,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但有为数不少的重症患者丧失自主排尿的能力,如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截瘫、糖尿病患者等常并发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不经正确处理,有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尿失禁和上尿路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许多因素都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决策有影响,包括神经性因素、泌尿外科学因素、性别及对性生活的要求、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对长期以排尿困难、尿潴留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多种手段可供选择以辅助患者排尿,但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对象。
非常不幸的是高质量护理和对生活质量需求的缺乏导致患者忽视长期留置导尿管的弊端,许多进展性的神经性疾病,长期留置导尿管成为许多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间歇性导尿能够达到膀胱完全排空而下尿道没有持续留置的异物,因而有很多优点:①降低感染、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和尿路结石的发生率,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保护肾功能的方法;②可以使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膀胱近似生理状态,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重新训练反射性膀胱;③减轻植物神经反射障碍;④阴茎、阴囊并发症少;⑤对患者生活、社会活动影响少,男女患者均能继续正常的性生活。
与间歇性导尿相比,经尿道或耻骨上经路留置导尿管、反射性排尿、尿垫处理尿失禁等方法有更多更严重的并发症和更差的预后。
长期经尿道留置导尿管可导致反复的泌尿系感染和尿管堵塞、膀胱挛缩、继发性结石等并发症。
在高位截瘫的患者,导管阻塞、尿潴留可能会诱发植物神经性反射。
在男性还很容易导致尿道狭窄、男生殖系统的并发症,如阴囊脓肿、尿道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和附睾炎等。
即使采用经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的方法,也只能减少男性生殖系统的并发症。
由于造瘘管的持续引流,久而久之膀胱废用性萎缩,造成换管困难而容易损伤膀胱引起出血;另外造瘘管不能与腹壁组织紧密粘连,容易从造瘘管旁溢尿,导致患者生活不便。
阴茎夹或阴茎套的使用看似能改善男性患者尿失禁的状态,但这种装置短期使用对患者有一定的益处,对患有长期慢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有非常大的潜在危害,因为其不能随时保持膀胱处于空虚或低压状态,膀胱内可能残留有一定的残余尿量。
且阴茎夹的压迫,或阴茎套不能完全和阴茎吻合而导致的漏尿,会引起皮肤水肿、感染乃至坏死。
管理神经源性膀胱的方法应根据膀胱功能失调的类型及尿动力学结果而定。
对于排尿困难需要长期管理膀胱功能的患者,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是最好的选择方式。
间歇性导尿主要用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收缩力弱导致膀胱排空障碍者,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损伤、糖尿病等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也用于膀胱扩大术(膀胱自体扩大或肠道膀胱扩大术)、肠道代膀胱正位尿流改道或可控性尿流改道,膀胱排空不完全者;也可用于膀胱颈悬吊术后尿潴留的患者。
其中,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在医院内由医务人员操作,多用于需要短期进行间歇性导尿以排空膀胱,或/和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患者,如由于神经性、梗阻性或麻醉后的种种原因所引起的暂时性尿潴留或排空不完全,或脊髓损伤早期的脊髓休克期,或用于长期需要间歇性导尿患者早期,以帮助患者建立个体化的间歇性导尿方案。
而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多用于需要长期接受间歇性导尿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在医院外自己操作,或由家属辅助完成导尿。
有些类型的神经源性膀胱,如多发性硬化症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可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并导致急迫性尿失禁,用抗胆碱能药物抑制反射亢进的逼尿肌后常导致膀胱排空障碍,残余尿增多,严重者甚至出现充盈性尿失禁。
对这类患者也可采用间歇性导尿以排空膀胱。
对于有尿路梗阻,或继发于尿路梗阻的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并导致膀胱排空障碍的患者,首先应解除膀胱梗阻,待病情稳定后再采用尿动力学等方法重新评价患者的膀胱尿道功能,仍不能自主排空膀胱、或逼尿肌收缩力明显受损不可恢复,其他保守治疗无效者也可完全或部分采用间歇性导尿。
间隙导尿开始的时间依患者的病情需要而定,有适应征的患者,应尽早进行间歇性导尿。
尔后根据定期随访的情况对间歇性导尿的方案进行调整二.间歇性导尿方法(一)间歇性导尿前的准备工作1.患者选择在制定间歇性导尿方案前,应对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进行详尽评价,必须进行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尿常规、上尿路的影像学检查和尿动力学检查等泌尿外科检查,有条件者进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或做排尿期的膀胱尿道造影。
可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或病情需要酌情决定是否需要膀胱镜检查。
理想的候选者要有良好的依从性和理解能力,双手能自行操作导尿过程,或配合家属完成导尿操作过程。
患者还需要有良好的控尿功能,膀胱容量要求达到350~400ml时仍能维持足够低压的膀胱(<40cmH2O),没有尿路梗阻,没有膀胱输尿管返流,没有严重的泌尿系感染存在。
一旦制定了间歇性导尿方案,应和患者及其亲属充分交流,帮助患者理解间歇性导尿的目的和程序,以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若因患者年龄、体位、上肢活动能力等关系,患者不能自己完成导尿操作,可由有经验的家属掌握这些技术。
2.饮食控制施行间歇性导尿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饮水计划,以利于形成规律的小便排解时间表,便于确定每日的导尿间隔时间及导尿次数。
患者每日液体入量应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开始阶段每日总量可控制在1500~1800ml,且液体的摄入应均匀,平均100~125ml/h,以防止未能及时导尿造成的膀胱过度充盈,或导尿时膀胱内尿量没有达到需要导尿的要求而增加了不必要的导尿次数。
饮水包括所有的流质,如粥、汤、果汁等。
晚上8点后尽量不要饮水,避免膀胱夜间过度膨胀。
不要饮利尿饮品。
3.导尿时间及次数间歇性导尿的间隔时间,开始一般以4~6h导尿1次为宜,导尿时间宜安排在起床前、餐前、睡前,每日导尿4~6次。
每次导尿前半小时,让患者试行排尿1次后开始导尿,记录患者排出尿量和导出的尿量,两者相加不超过400~500ml为宜。
高位截瘫患者在实施间歇性导尿期间要注意观察因膀胱压力过高而引起的自主神经反射亢进的临床表现,如突发性血压升高、皮肤潮红、出汗、头痛等反应,一旦出现应当迅速排空膀胱缓解症状。
应指导患者制定一个包括每日进餐在内的饮水时间表,每日按表补充水量,并做好记录;同时记录每日的排尿时间和尿量、导尿时间和导尿量,根据间歇性导尿的时间、次数及单次尿量对饮水量和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导尿的次数和时间在合理范围内。
对于膀胱尿道仍保留有部分排尿功能的患者,可采取部分间歇性导尿术。
在经尿动力学检查及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排除低顺应性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及膀胱输尿管返流者,每次导尿前可采用各种辅助手法促使患者排尿,并分别记录排出尿量及导尿导出尿量。
若经过一定时间治疗,患者自行排出的尿量逐渐增多,导出的尿液减少,可以考虑延长导尿间隔时间,导尿间期嘱患者采用辅助方法自行排尿。
为了减少导尿次数,提高导尿效率,现在有商业提供的小型超声诊断仪,操作简便,患者接受简单的训练后就可借助该设备自己检测膀胱内尿量,以指导确定导尿时间。
三. 间歇性导尿操作1.导尿体位没有肢体活动不便的男性患者可采取坐位,或立位;女性患者可采用坐位或蹲位。
高位脊髓损伤需要亲属辅助导尿的患者可采用侧卧位。
2.导尿管的选择及处理间歇导尿多采用12F或14F导尿管。
无菌性导尿要求采用无菌性导尿管及辅助的消毒器具。
清洁性自家间歇性导尿不需要消毒操作,也不需要消毒导尿管,只需将所使用的导尿管用中性肥皂液清洗干净,晾干,不用的导尿管存放于干净干燥的地方。
每根导尿管在家里使用最好不要超过1周,在医院里需单次使用。
有条件的患者,最好是使用一次性的带有润滑胶的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导尿管,操作时患者感觉更为舒适,并能减少尿路感染和外伤的机率。
3.导尿培训及操作无菌性间歇性导尿大多在医院内完成,由良好训练的专业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因此本节内容主要介绍清洁性自我间歇性导尿的培训及操作,后者在插管前洗净双手即可,不需要消毒导尿管和无菌操作。
但并非消毒和无菌操作毫无益处,有条件的患者,最好是使用预先润滑的一次性导尿管,增加导尿的舒适性,并减少间歇性导尿导致的尿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
(1)女性患者自我间歇性导尿的培训:女性患者用肥皂及清水洗手及阴部,拭干。
在检查台上取半卧位,大腿弯曲,双膝外展以暴露阴道口和尿道口,检查台头端摇高数尺,使患者能从放于检查台脚端的镜子中看见自己的会阴,分开阴唇,向患者指出阴蒂、尿道口及阴道口的位置。
给患者一根清洁的14F导尿管,指导患者将其放入尿道口,进而送入膀胱内,排空膀胱。
(2)女性患者自我间歇性导尿的操作:1) 准备导尿所需器具:消毒药巾(或肥皂水软布和一块拭干用的软布)、毛巾、集尿器皿(不在卫生间内导尿时使用)、亲水性的润滑胶、14F导尿管。
2) 洗净双手,在床上或卫生间内选择一个舒适的体位或姿势。
如在床上导尿,臀部下垫一个毛巾以免打湿床单。
3) 用消毒药巾或肥皂水软布自前向后清洗尿道外口及其周围区域,用湿软布拭干。
4) 在导尿管顶端2~3cm处涂上润滑胶。
5) 用非惯用手分开阴唇。
6) 用惯用手捏住导尿管插入尿道外口,向上向前方向插于导尿管7) 当有尿液流出后,维持导尿管原位,直至尿液排解干净。
当尿线呈滴状时缓慢抽出导尿管。
8) 在温肥皂水中清洗导尿管,清水冲洗干净,于空气中晾干,置入干净干燥的盒内备用。
(3)男性患者自我间歇性导尿的培训:对男性自家导尿的指导较为简单,患者取坐或站位,须用水溶性润滑糊剂润滑导尿管。
一只手将阴茎向上抬起一个角度,包皮较长者将包皮翻起,另一手将导管插入尿道口,顺势将导尿管轻柔地向内插入,直至有尿液流出,再稍插入1cm~2cm,维持该位置直至完全排空膀胱,轻柔向外拖出导尿管。
(4)男性患者自我间歇性导尿的操作:1) 准备导尿所需器具:消毒药巾(或肥皂水软布和一块拭干用的软布)、毛巾、集尿器皿(不在卫生间内导尿时使用)、亲水性的润滑胶、14F导尿管。
2)洗净双手,在床上或卫生间内选择一个舒适的体位或姿势。
如在床上导尿,臀部下垫一个毛巾以免打湿床单。
3)用消毒药巾或肥皂水软布清洗尿道外口,用湿软布拭干(图16-6)。
4)在导尿管顶端4cm~5cm处涂上润滑胶,或含利多卡因等药物成分的润滑止痛胶。
涂胶的部位不宜太长,否则难以把持导尿管操作。
5)用非惯用手将阴茎向上抬起一个角度,使尿道呈“J”,以利于导管的插入。
6)用惯用手捏住导尿管插入尿道外口,沿尿道的走向顺势将导尿管插入15cm~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