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辨证绪论总论精品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精品课件-辨证绪论总论PPT幻灯片

中医诊断学精品课件-辨证绪论总论PPT幻灯片
诊断体系
一、症、证、病的基本概念 (一)症的基本概念
◆症(症状、体征):病人自身的异常感觉 医者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体征
--------疾病和证候的外在表象(临床表现)
2
(二)证的基本概念 ◆证: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包括了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关系 ◆反映病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 ◆证候---证的外候(证的特定临床表现)
◆表里(表证、里证)----病位的深浅(大体、笼统) ◆脏腑(脏腑病证)----病变的脏腑(具体)
6
◆咳嗽、咯痰、气喘、短气---→肺 ◆心悸、失眠、脉结代---→心 ◆纳呆、呕吐、恶心、嗳气、呃逆---→胃 ◆腹泻、腹胀、水肿---→脾 ◆情志异常、胁肋胀痛、黄疸---→肝 ◆腰痛、阳痿、夜尿多、遗尿、水肿、五更泄---→肾
(二)定性
◆定性症状:有定性意义的症---→反映病性
◆病性:病变性质(寒、热、虚、实、痰、瘀……)
满面通红---实热 两颧潮红---虚热
舌苔白腻—-寒湿 疼痛喜按---虚
胀痛---气滞7
(三)动态观察 ◆动态观察----→病证发展转化 恶寒发热→但热不寒:表证------→里证
(四)识别真假 ◆假象: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出现的与病 机性质不符或相反的表象 颧赤如妆----真寒假热(阳虚阴盛、虚阳浮越) 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
(三)病的基本概念 ◆病:疾病发展全过程的病理概括(涵盖了病变全过程,有特
定的规律性)
◆反映出病变全过程的病理变化本质 ◆一般涉及致病因素、病变部位、病理性质、
症状和体征、演变规律及预后等要素
3
第四章 中医辨证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中医辨证的方法 审症---辨证、辨病的基础

中医诊断学课件

中医诊断学课件
或称“审查内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体与外 界环境也是统一的,诊断疾病即使局部患病,也应考虑到 整个人体及外界环境对病证的影响。
外界的有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生活条件、精神环境等。 人体内部的有脏腑、经络、皮肉脉筋骨等。 〔二〕四诊合参
望、闻、问、切四诊各具有独特的作用,又都有局限性,不 能互相替代。必须四诊并用才能全面收集辨证论治所需要 的各方面资料。
主血瘀——瘀阻经脉
面色黧黑 黑而干焦 眼眶黑 紫黑
〔三〕望形体
望形体是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 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原理:①形体与脏腑密切相应,形体赖脏腑精气充养,脏腑 精气盛衰和功能强弱可通过形体反映于外。②不同的体形 其阴阳盛衰不同,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开展转归也不同。
意义:诊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抗病能力的强弱,以 及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预后。
主色——人生来就有的基 本面色,属个体差异,一 生基本不变。
客色——因季节、气候不 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
善色——面色光明润泽, 说明虽病而精气未衰,胃 气尚能上荣于面,属新病、 轻病、阳证
恶色——面色枯槁晦暗, 说明精气已衰,胃气不能 上荣于面,属久病,重病、 阴证
五色 正常面色

如以缟裹绀
轻润面色 (善色)
主虚(阳虚,气虚——推动无力,气血不充;血虚——荣 血亏虚,不能上荣) 主脱血——血脉空虚
特点
面色青 阵发性发青 青黑 青紫
满面通红 颧部潮红 面红如妆
面黄而垢 黄如橘子 黄如烟熏 淡黄消瘦 淡黄浮胖
晄白 淡白 淡白黄瘦 白而无华
主寒(血失濡养,血行不畅)



主肾虚(阳虚;阴虚——阴虚内热,虚火上熏) 主水饮——肾虚水泛,气血受困

中医诊断学辨证PPT

中医诊断学辨证PPT
补肝肾调经。
THANKS
[ 感谢观看 ]
按诊
通过触摸患者的肌肤、胸腹等部位,以判断病情的性 质和病位。
CHAPTER 05
辨证案例分析
感冒的辨证治疗
风寒感冒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 痛,鼻塞声重,喉痒,痰白清稀
,宜用辛温解表法。
风热感冒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咽痛 ,痰黄稠,宜用辛凉解表法。
暑湿感冒
发热,汗出热不解,肢体酸重或疼 痛,头昏重胀痛,心烦口渴,小便 短赤,苔黄腻,宜用清暑祛湿解表 法。
中医诊断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中医诊断学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随着历代医家的 不断实践和总结,中医诊断学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发展
现代中医诊断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和方法,逐 步完善和发展。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医诊断学也在逐步实现现代化和数字 化。
VS
总结
三焦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方法,通 过对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的分析, 为治疗提供依据。
CHAPTER 03
常见证候现的证候
详细描述
表证多因外邪侵袭所致,常见症 状包括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 薄白脉浮等,治疗宜解表散邪。
里证
总结词
指病变部位在内脏的证候
指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是中医对温热病的一种分类方法。卫气营血辨证是根据卫气营血的生理功 能和病理特点,分析温热病的病因、病机及传变规律,为治疗提供依据。
总结
卫气营血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卫气营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的分析,为治疗温热病提供依 据。
三焦辨证
三焦
指上焦、中焦、下焦三个区域,是中医 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认识。三焦辨证是 根据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结合 四诊资料,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传 变规律,为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诊断学ppt

中医诊断学ppt

提示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
见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
望神
假神----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
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相见亲人;或病至语声 低微断续,忽而响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 颧赤如妆;或本来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 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说明正气将脱,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 以致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诀,属病危,多为 临终表现
清,由阴转阳
甚,因虚致实; 微,由实转虚;
7.散:面色疏散,主新病,由散
8.抟:面色壅滞,主病久,由抟 9.泽:面色润泽,主轻证,由泽
抟,邪渐聚;
散,邪将解; 夭,由轻到重;
10.夭:面色枯槁,主重证,由夭
泽,病情缓解。
望形态
凡形体肥胖,肤白无华,精神不振者,此属“形盛 气虚”多为阳气不足之证
形瘦肌消,面色苍黄,胸廓狭窄,皮肤干焦,则 又常见于阴血不足之证
• 明、清:
明 张介宾《景岳全书》——八纲辨证成熟; 明 李时珍《濒湖脉学》27脉; 清 叶天士《温病论》、薛生白《温热条辩》、吴鞠通 《温病条辩》、王孟英《温热经纬》创立卫气营血、 三焦辨证。 • 近代: • 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陈泽霖的《舌诊研究》; 李乃民主编的《中国舌诊大全》; 刘冠军《脉诊》、赵恩俭《中医脉诊学》; 费兆馥主编的《中国脉诊研究》。
• 望目形目态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 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
生理状态 下的面部 色泽
客色人与自然环境相应,由于生活条件 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 例如随着四时、阴晴、起居、寒冷、情 绪等变化而引起的变化。
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颜色与光泽。
望色 五色主病的内容和机理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病证结合,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是从 疾病的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辨证, 是从疾病的阶段性、主要矛盾认识疾病的本质。 临床进行思维分析时,有时是先辨病然后再辨 证,有时先辨证然后再断病。辨病与辨证相结 合,是既重视疾病的基本矛盾,又抓住疾病当 前的主要矛盾。在通常情况下,只强调辨证而 忽视辨病,或者只作病名诊断而不进行辨证, 都是不恰当的。
第一,要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因为中医学的 诊病方法和辨证思维无不贯穿着基本理论;
第二,要不断的临床实践。前人说:“熟读王叔和, 不如临证多”,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第三,要学会辨证思维的方法。临床诊断,从收集病 情资料,到作出病、证判断,是医学理论知识与科学 思维的综合运用。
17
整理课件ppt
13
整理课件ppt
(三)、辨证求本
辨证求本,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四 诊收集到的症状、体征、病史以及其他临床资 料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判断、归纳,以探 求对疾病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
第一,全面收集临床资料
第二,分析内在联系
第三,联系各种因素,进行判断
14
整理课件ppt
(四)、病证结合
15
整理课件ppt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秦汉及以前-黄帝内经,伤寒论,中藏经,难经
晋唐宋金元-脉经,肘后方,外台秘要,小儿药证直诀
明清及民国-景岳全书,寓意草,濒湖脉学,外感温热论,温病条 辨,医学实在易,望诊遵经
有关中医诊断学的理论与方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 中就已奠定了基础,论述了望神、察色、闻声、问病、切脉等内容, 以后各时期皆有发展,现代更加完善。其中最具影响的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整理课件ppt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 绪论22页PPT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 绪论22页PPT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 绪论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

《中医诊断学》绪论 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绪论  ppt课件

盖有诸内者形诸外。”
《丹溪心法》
望面色
听声音 问二便
病人的外部表现
司外
揣内
切脉象 触肌肤
体内的病理变化
ppt课件
6
见微知著
局部的、微小的变化
生物全息论
整体的、全身的病变
酒糟鼻 肺胃湿热侵入血络
疖 外感热毒或湿热内蕴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知常达变
以正常的状况为标准,发现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变化 以健康人体的标准或状态去衡量病人 发现病人异常之处及病变之所在
主要内容
辨病
对疾病病种 作出病名诊断
病案书写
病人诊疗情况 的书面记录
ppt课件
4
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理☆
“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 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司外揣内
2、见微知著
3、以常达变
ppt课件
5
整体观
司外揣内
念 普遍联

“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

四肢、二阴、皮肤等

望排出物 痰涎、呕吐物、二便
望小儿食指络脉
望舌
ppt课件
16
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的语言、 呼吸、咳嗽等声音,身体及其排泄物、分泌 物的气味,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方法
闻诊
听声音 语声、语言、呼吸、 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
嗅气味 病体之气、病室之气
ppt课件
17
一般情况
例:肝胆湿热证 脾气虚证
ppt课件
20

疾病 是在病因作用下,正邪斗争、阴阳失 调所引起的具有自己特定发展规律的病变全 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不同阶 段前后衔接的证候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 辨别病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 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
中医诊断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 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 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等方面,为临床疾病的预防 、治疗提供依据。
经络辨证
主要Βιβλιοθήκη 用于内伤杂病
气血津液辨证
(七情内伤)正气失常
寒—六经 主 辨证 要 用 于 温病—卫气 外 营血辨证 感 时 病 湿—三焦
辨证(上、 中焦)
病因辨证 (六淫、疫疠等)邪气外侵

(四)病案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 记录。病案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病案书 写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要求将患者的详 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原则有三: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一)整体审查
或称“审查内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体与外 界环境也是统一的,诊断疾病即使局部患病,也应考虑到 整个人体及外界环境对病证的影响。
外界的有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生活条件、精神环境等。
原理:神以先、后天精气及其所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 。
神与精气的关系:精充足则体健神旺,抗病力强;精亏气虚 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中医诊断学—辩证教学课件ppt

中医诊断学—辩证教学课件ppt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历程与现代应用
发展历程
中医诊断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 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现代应用
中医诊断学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也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 展,中医诊断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重要性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入门的基础课程,对于认识疾病、选择治 疗方法、判断疾病预后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与学习方法
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八纲、脏腑、病因、气血津 液等辨证方法。
学习方法
中医诊断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掌握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实习和见习,多参与临床实践。
THANKS
感谢观看
闻诊
听病人的声音和嗅病人之气,以辨 别病情。
问诊
询问病人病史、症状及感受,以了 解病情。
切诊
诊察病人的脉象和身体其他部位, 以获取病情信息。
八纲辩证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辩证
根据八纲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找出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 正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
03
中医诊断学辩证方法
三焦辩证的实践意义
三焦辩证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 医生全面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为治疗提供依据。
04
中医诊断学案例分析
六经辩证案例分析
太阳病案
麻黄汤证、桂枝汤证等。
少阳病案
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等。
阳明病案
白虎汤证、承气汤证等。

中医诊断学—辩证教学课件ppt

中医诊断学—辩证教学课件ppt
太阴经病
以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等为主要表现。
常见中医病症辩证
04
风寒感冒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风热感冒
恶寒轻、发热重、汗出、流黄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暑湿感冒
恶寒发热、无汗、肢体酸重疼痛、头昏重胀痛、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或大便粘滞不爽。
感冒辩证
热邪亢盛,津液耗伤,以壮热、口渴、便秘、苔黄等为主要表现。
少阴病
心肾虚衰,以心悸失眠、腰膝酸软、形寒肢冷等为主要表现。
少阳病
邪在半表半里,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为主要表现。
厥阴病
阴阳失调,以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呕吐腹泻等为主要表现。
六经辩证
卫分证
病变初起,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口渴、脉浮等为主要表现。
以咳嗽气喘、胸闷气短、舌质红苔黄等为主要表现。
以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舌质淡苔白等为主要表现。
脏腑辩证
肝病
肺病
肾病
脾病
经络辩证
少阳经病
以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
太阳经病
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背部拘急等为主要表现。
阳明经病
以壮热口渴、便秘尿黄等为主要表现。
少阴经病
以心悸失眠、腰膝酸软等为主要表现。
为了提高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加强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中药材标准体系。
药材质量控制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中药进行深入研究,发掘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为中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现代化研究
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标准国际化,使中医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认可和应用。
康复中医治疗

中医诊断学绪论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绪论ppt课件

ppt课件.
20
一、 中医诊断的基本问题:
(二)基本原理:
1、司外揣内 :(黑箱方法)司,察 也;揣,推测也。 通过诊察其反映
于外部的现象,便有可能测知内在 的变动情况。
从外 部

推测 内部Leabharlann 体ppt课件.黑箱
21
如血虚患者,面部、口唇、爪甲 等可见淡白无华之征象,我们即可 根据此外在的血虚之象,推测到病 变的部位以心血虚、肝血虚为主的 病变,因血之濡之不足故也,足见, 认识了外在的病理变化,便可解释 显象于内的征象。
ppt课件.
11
一、 中医诊断的基本问题:
(一)基本概念:
1、诊断:通过对病人询问、检查, 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 康状况和病变本质进行辨识,并对
所患病、证作出概括判断。
诊:诊察了解—运用感官掌握病情资料 断:分析判断—运用思维确定病理种类
ppt课件.
12
2、中医诊断:
• 根据中医理论,运用望、闻、问、 切四诊,诊察疾病症象,判断疾 病类别的活动过程。
(1)疾病症象:(简称病症、症, 又称病状、病形、病候)。
ppt课件.
13
具体分为:
①症状——主观 、自觉的现象。 ②体征——客观、他觉的现象。 ③病史——时间、过程等现象。 附:排出物——离体实物(汗、涕、
痰、尿、粪、经血……)
ppt课件.
14
(2)疾病类别:包括病名类别和证 候的类别。
(3)症、证、病的关系:
绪论
ppt课件.
8
一、中医诊断的基本问题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原理
(三)基本原则
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问题
(一)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定性
◆定性症状:有定性意义的症---→反映病性
◆病性:病变性质(寒、热、虚、实、痰、瘀……)
满面通红---实热 两颧潮红---虚热
2020/12/8舌苔白腻—-寒湿
疼痛喜按---虚
胀痛---气滞8
(三)动态观察 ◆动态观察----→病证发展转化 恶寒发热→但热不寒:表证------→里证
(四)识别真假 ◆假象: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出现的与病 机性质不符或相反的表象 颧赤如妆----真寒假热(阳虚阴盛、虚阳浮越) 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
◆一个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往往表现为不同的证
( 温病:卫分证 / 气分证 / 营分证 / 血分证 )
◆一个病在某一发展阶段可表现为几个不同的证
( 感冒:表寒证 / 表热证 )
异病同证: ◆不同病的一定发展阶段,可表现为相同的证
异病异证、同病同证
2020/12/8
5
三、审症、诊病、辨证三者相结合的中医诊断体系 ◆审症---◆辨证、辨病的基础
中医诊断学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0/12/8
1
《中医诊断学》
中医辨证学
绪论
◆定义---研究分析病情资料、辨别证候的学科
( 综合分析 )
(概 括 )
(推 断 )
临床资料--→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理本质
◆辨证方法:纲---八纲辨证 目---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
卫气营血、六经、三焦、经络辨证
2020/12/8
2020/12/8
9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2
总论
第一章 辨证学的形成与发展(略)
第二章 审症、辨证、诊病的中医 诊断体系
一、症、证、病的基本概念 (一)症的基本概念
◆症(症状、体征):病人自身的异常感觉 医者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体征
--------疾病和证候的外在表象(临床表现)
2020/12/8
3
(二)证的基本概念 ◆证: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包括了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关系 ◆反映病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 ◆证候---证的外候(证的特定临床表现)
(三)病的基本概念 ◆病:疾病发展全过程的病理概括(涵盖了病变全过程,有特
定的规律性)
◆反映出病变全过程的病理变化本质 ◆一般涉及致病因素、病变部位、病理性质、
症状和体征、演变规律及预后等要素
2020/12/8
4
二、症、证、病三者的关系 ◆症、证、病-----人体病理变化的反应 1、症与证,症与病: 证、病←---多个症 2、证与病: 同病异证:
◆表里(表证、里证)----病位的深浅(大体、笼统) ◆脏腑(脏腑病证)----病变的脏腑(具体)
2020/12/8
7
◆咳嗽、咯痰、气喘、短气---→肺 ◆心悸、失眠、脉结代---→心 ◆纳呆、呕吐、恶心、嗳气、呃逆---→胃 ◆腹泻、腹胀、水肿---→脾 ◆情志异常、胁肋胀痛、黄疸---→肝 ◆腰痛、阳痿、夜尿多、遗尿、水肿、五更泄---→肾
◆应急性(对症处理---止血、止痛)
◆辨证、诊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认识疾病本质 ◆辨证--→阶段、当前本质 ◆辨病--→疾病的共性本质(全过程特点与变化规律)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0/Leabharlann 2/86第四章 中医辨证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中医辨证的方法 审症---辨证、辨病的基础
(一)定位 ◆定位症状:有定位意义的症----→反映病位 ◆病位(病变部位):表里、上下、经络、脏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