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组网中数据融合的研究
数据融合技术在机载雷达组网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数据融合技术在机载雷达组网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目前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机载雷达组网已成为当前雷达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将两个或更多雷达设备放置于不同的位置,可以大大提高雷达覆盖范围、准确度和鲁棒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如何有效地融合来自不同雷达设备的数据也成为机载雷达组网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数据融合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可以将来自不同雷达设备的数据,整合成更加准确、可靠、全面和实用的结果。
因此,本次研究将探索如何应用数据融合技术在机载雷达组网中,以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研究内容(1)机载雷达的组网方式及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2)机载雷达组网中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3)机载雷达组网中数据融合技术的理论模型和算法实现(4)机载雷达组网中数据融合技术的仿真与验证2.技术路线(1)文献调研:研究机载雷达组网的基本概念和现有的数据融合算法,为研究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依据。
(2)算法设计:选择适合机载雷达组网的数据融合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数据融合模型。
(3)实验仿真:使用MATLAB等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并进行性能分析和结果验证。
(4)结果分析: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数据融合技术在机载雷达组网中的性能和可行性。
(5)技术总结:总结研究结果,归纳数据融合技术在机载雷达组网中的应用优势,分析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三、预期成果和创新点通过研究机载雷达组网中的数据融合技术,预期实现以下成果:(1)掌握机载雷达组网的相关概念和数据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
(2)设计适合机载雷达组网的数据融合模型和算法,并实现仿真分析。
(3)分析数据融合技术在机载雷达组网中的应用优势和不足之处,提出研究建议和改进措施。
(4)具有一定的科研、应用和推广价值,为机载雷达组网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数据融合技术与机载雷达组网相结合,探索如何提高雷达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数据精度,为雷达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多雷达测高数据融合的方法与应用案例
多雷达测高数据融合的方法与应用案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雷达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之一就是对地物高度测量。
为了提高精度和可靠性,人们开始研究并应用多个雷达进行高度测量。
本文将介绍多雷达测高数据融合的方法和一些应用案例。
一、多雷达测高数据融合方法1. 多雷达数据融合的目的和意义多雷达数据融合是指将来自多台雷达的数据进行整合,提高高度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
由于不同雷达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通过融合多雷达数据可以弥补单一雷达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数据融合的方法(1) 硬件级融合:通过部署多台雷达设备,将它们的数据通过硬件层面进行融合。
这种方法可以在测量上下文中直接进行数据处理和融合,能够获得实时的高度测量结果,并且对数据的处理速度要求较高。
(2) 软件级融合:将不同雷达的数据通过软件算法进行融合,得到更精确的高度测量结果。
这种方法需要对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处理和后处理,包括数据对齐、滤波、校准等步骤,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二、多雷达测高数据融合的应用案例1. 气象雷达与航空雷达的融合气象雷达和航空雷达是常用的两种雷达设备,它们在高度测量方面的应用案例非常丰富。
通过将气象雷达和航空雷达的数据进行融合,可以提高对飞行器的高度测量精度,进而提高航班安全性。
这种方法在航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高速公路雷达与车载雷达的融合高速公路上的交通管理对于车辆的精确定位和测速十分重要。
通过将高速公路雷达和车载雷达的数据进行融合,可以实现对车辆高度的精确测量,进而提供准确的定位和测速结果。
这对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地质雷达与水下声纳雷达的融合地质雷达和水下声纳雷达在地质勘探和海洋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将地质雷达和水下声纳雷达的数据进行融合,可以提高对地质和水下环境的高度测量精度,进而提供更准确的地质勘探和海洋科学研究结果。
4. 卫星雷达与地面雷达的融合卫星雷达是广泛应用于气象、环境和农业等领域的遥感设备。
雷达探测网中的数据融合规则研究
雷达探测网中的数据融合规则研究1 引言在雷达探测网中,多部不同体制、不同频段、不同工作模式、不同极化方式的雷达或者无源侦察装备借助通信手段链接成网,并由中心站统一调配,从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网内各雷达和雷达对抗侦察装备的信息(原始信号、点迹、航迹等)由中心站收集,综合处理后形成雷达网覆盖范围内的情报信息,并按照战争态势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网内各雷达的工作状态,发挥各个雷达和雷达对抗侦察装备的优势,从而完成整个覆盖范围内的探测、定位和跟踪等任务。
2 雷达探测网的分类从数据处理的方式来分,雷达探测网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
分布式雷达网是指组网中的每部雷达都有各自的处理器,通过预处理产生目标跟踪航迹,汇总至融合中心,由融合中心进行时间空间配准、航迹关联和航迹融合,最终生成目标的航迹。
和集中式雷达探测网相比,分布式雷达网具有系统可靠性高、各站与融合中心通信量小等优点。
3 雷达探测网的数据融合雷达组网数据处理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理论在工程上的一种具体应用,即运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理论将多部雷达的观测信息融合成雷达网覆盖区域的战场态势。
目前,成功应用数据融合技术的领域有:机器人和智能仪器系统、战场任务和无人驾驶飞机、图像分析与理解、目标检测与跟踪、自动目标识别和多源图像复合等。
可见数据融合有很多的优势,而多个雷达组网的数据融合是国家重点军事电厂站、信息站的一个重要项目。
3.1数据融合流程和单站雷达相比较,雷达网在更大的跟踪范围内探测和跟踪目标,它把各单站获得的目标数据送到融合中心进行数据融合处理,经过数据融合建立起比单部雷达质量更好的航迹。
由此可见,数据融合技术在组网雷达多目标跟踪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图1.数据融合流程3.2数据融合的概念数据融合,也称为多传感器或多源相关,多传感器混合,多源合成,或信息融合等,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
一般认为数据融合是信息的综合与处理过程,即为了完成所需的决策和估计行为,对在不同的时间序列上获得的各种传感器信息按一定准则加以综合分析。
雷达组网中数据融合的研究
雷达组网中数据融合的研究摘要:随着电子干扰技术的不断发展,单部雷达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
雷达组网可以充分利用各单部雷达的资源和信息融合优势,将多部不同体制、不同频段、不同极化方式的雷达组成一个整体,极大提高了整体作战能力。
本文在简述雷达组网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雷达组网中的数据融合技术。
关键字:多传感器雷达组网数据融合1引言随着技术的进步,雷达的性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强大的欺骗性、压制性电子干扰使雷达迷盲、性能降低或者完全失效。
据报道,国外新型多功能综合干扰飞机已经把电子侦察、告警和干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分析、判断、决策,大大提高了干扰的效能,雷达的效能被大大降低[1]。
单部雷达已经很难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电磁环境。
雷达组网,是指通过将多部不同体制、不同频段、不同工作模式、不同极化方式的雷达或者无源侦察装备适当布站,借助通信手段链接成网,并由中心站统一调配,从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网内各雷达和雷达对抗侦察装备的信息(原始信号、点迹、航迹等)由中心站收集,综合处理后形成雷达网覆盖范围内的情报信息,并按照战争态势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网内各雷达的工作状态,发挥各个雷达和雷达对抗侦察装备的优势,从而完成整个覆盖范围内的探测、定位和跟踪等任务[2]。
现代干扰技术还没有发展到对雷达组网系统实施有效的欺骗性干扰[1],针对单部雷达的欺骗干扰,无法对整个雷达组网产生有效影响。
对整个雷达网进行干扰,要求干扰机具有极高的信号侦察、分选能力以及较高的干扰功率,这往往是很难达到的,因此雷达组网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从数据处理的方式来分,雷达组网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
分布式雷达组网,是指组网中的每部雷达都有各自的处理器,通过预处理产生目标跟踪航迹,汇总至融合中心,由融合中心进行时间空间配准、航迹关联和航迹融合,最终生成目标的航迹[3]。
和集中式雷达组网相比,分布式雷达组网具有系统可靠性高、各站与融合中心通信量小等优点。
规模较大的雷达组网系统,尤其是多部不同体制、不同频段的雷达组网,一般采用分布式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子雷达站,节约通信资源,有效的提高雷达网整体性能。
雷达数据关联及融合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雷达数据关联及融合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雷达技术的快速发展,雷达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当今雷达研究中重要的领域之一。
雷达数据关联及融合算法是一种基于多源数据、多特征信息的技术,通过将各种传感器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融合,得出更综合和准确的目标跟踪和识别结果。
在雷达导航、目标探测、自动识别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拟解决以下问题:1. 雷达数据融合中的数据关联问题,如何将多种雷达数据进行有效的关联,提高目标跟踪的精度?2. 雷达数据融合中的决策融合问题,如何将多个传感器的信息进行综合决策,提高目标识别的准确性?3.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雷达数据融合,如何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综合,提高目标探测和跟踪的效率?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分析不同类型雷达数据的特征和数据处理方法,并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清晰化,为后续的数据融合做准备。
2. 建立可靠的数据关联模型,通过特定的关联算法,将多个不同源的雷达数据进行关联,提高目标跟踪的精度。
3. 针对决策融合问题,构建适当的决策融合模型,利用期望最大化算法等技术实现目标识别的准确性提高。
4. 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实现雷达数据融合,建立深度学习模型或神经网络模型,提高目标探测和跟踪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旨在研究和实现雷达数据关联和融合算法,通过数据的有效处理和融合,提高雷达目标探测、跟踪和识别的精度和准确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雷达导航系统、目标探测、飞行器自动导航系统等领域,对于我国雷达技术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组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组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组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一、引言天气雷达是现代气象学中一种重要的观测仪器,可以追踪和监测大气中的降水、大风、冰雹等极端天气现象。
随着科技的进步,天气雷达的应用在气象预测、灾害预警等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组网技术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二、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组网技术概述传统的天气雷达只能提供二维的雷达反射率数据,无法准确捕捉到大气中的三维结构信息。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新一代天气雷达引入了三维组网技术。
三维组网技术利用多个雷达站点的观测数据,通过一系列算法和模型的处理,可以将二维雷达反射率数据转化为三维降水强度数据,精确地描述大气中降水的垂直分布和空间分布。
三、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组网技术的原理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组网技术的原理包括观测数据处理和三维重建两个步骤。
1. 观测数据处理:多个雷达站点同时观测同一场降水过程,并采集雷达反射率数据。
在传输过程中,观测数据需要经过去噪、几何纠正等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三维重建:根据多个雷达站点的反射率数据,结合差分相位处理、多普勒速度测量等技术,通过雷达数据融合算法,实现对大气中的降水强度进行三维重建。
具体的算法包括贝叶斯反演算法、卡尔曼滤波算法等。
四、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组网技术的应用1. 气象预测: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组网技术可以提供更精确的降水强度和分布信息,有助于改进气象预测模型的准确度。
通过将三维组网数据与模型数据进行比对和融合,可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灾害预警:降水是洪涝、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直接原因,通过三维组网技术可以实时获取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强度,借助灾害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3. 航空和交通领域: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组网技术可以提供更精确的雷达反射率数据,有助于改善航空和交通领域的气象预报和监测系统,提高对恶劣天气的预警能力,保障航空和交通运行的安全性。
组网雷达的集中式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这就是所谓 的集 中式多雷达 数据融合处理方式 。每部雷达送来的 型可用下列差分方程来描述 ,
航迹 ,通常称 为局部航迹 ,融合 之后形 成的航迹通 常称为全 局航 迹或 系统航迹 。根据不 同的雷达 网络结构 ,融合又 分点迹 融合 和 航迹 融合。有时融合 系统的结构 确定 了信 息处理 的关系,甚 至影
迹 ~航迹合 并算法 。
1 串行合并式
串行合 并又称为 点迹 一航迹合 成式 ,它较 点迹 合并式简单 。
它在实 际中有 着广 泛的应用 。它是将 多雷达 数据组合成类似单雷
达 的探测 点迹 用于点迹 一航迹 的互联 。点迹数据流合成 的原理 图
l所 示 。
墙 达 l的攘测 点迹
扣 ( )j=0
x(k+1)=x(意)+Tx(k)+1/2a T (惫÷{) x(k)十Ta ( )
(2.i) (2.2)
响其 系统的性 能。一 般集 中式 网络结构采 用点迹融合 ,分布 式结
x( )和 )分别表 示在第 七次雷达 扫描 时 坐标 方 向 目标的
构采用 航迹融合 ,由于点迹融合 利用 的是 各部雷达 的原始点迹 , 位置和速 度, ( )是 目标 的加速度 ,T是雷达扫描周期(假定是
x( )
●
x(k) (七)=
y(后)
●
J,(j})
T2|2 rf o O
0 0 /2
好地解 决检测概率下 降情况下提高跟踪精度 问题 。本文对其 中的
( )是 高斯 随机序 列,均值为 零 ,方差 阵为Q,一种 简单 的
坐标 显示 问题 进行了仿真分析 。
情况是Q= :,,这意味着两个坐标方向上加速度相互独立,且有
一种新的混合式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在雷达组网中的应用
2020年8月第4期现代导航·277·一种新的混合式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在雷达组网中的应用鹿瑶,张佳琦,赵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西安 710068)摘 要:针对雷达组网中多型雷达数据融合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多型雷达在探测距离、探测精度、数据率以及处理时延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混合式数据融合方法。
该方法对组网内同型雷达进行聚类并对聚类内雷达量测数据采用集中式融合策略生成局部融合航迹,对不同聚类间的局部融合航迹采取分布式融合策略,并在每个融合节点形成一致的全局融合航迹。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与组网内所有雷达均采用集中式融合方法相比在航迹精度、航迹实时性以及航迹连续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工程化实现方法。
关键词:雷达组网;分布式融合;集中式融合;混合式融合中图分类号:TN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76-(2020)-04-277-06Novel Hybrid Data Fus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Application of Radar NetworkingLU Yao, ZHANG Jiaqi, ZHAO Wang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eterogeneous radar data fusion in Radar networking, the differences in detection distance, detection accuracy, radar period and processing delay amo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adar are studied and a hybrid radar data fusion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e presented method, the same type radar in the network is clustered and the centralized fusion strategy is adopted, then the distributed fusion strategy is adopted among different clusters, finally a unified fusion situation is form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esented method is more accurate, more real-time and more continuous than the centralized fusion metho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resented method is feasible and validity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Key words: Radar Networking; Distributed Fusion; Centralized Fusion; Hybrid Fusion0 引言信息融合[1]的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提出,许多实际问题都涉及到处理多个信息源的数据,其中雷达组网技术就是传统的雷达数据处理与信息融合理论有机结合。
主、被动雷达数据融合算法研究
— —采样间隔;( ( — — —考虑了由于多种因素所导致的 &— ! ") 载体运动速度的波动。 方位角的测量方程为 其中 ( " )# "真 ( " )’ ( (+) "测 " + — — —具有协方差阵 ) 的零均值、 白色高 ( " )# ! ( " " " 将方位测量量和伪距离测量量转换到以被动雷达载体 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下可得 ( " )# ! 测 ( ") ( ") *测 ./0 "测 ( " )# ! 测 ( ") ( ") +测 12. "测 因而, 转换测量误差协方差矩阵 ! ( ") 为 ( " )# ! (,)
假设主其运动方向和正北方向的夹角为33速度约为ma则被动雷达对目标carlo实验主动雷达对所示在主动雷达跟踪的同时主被动雷达要进行数据融合数据融合后主动雷达对目标carlo实验被动雷达数据融合算法研究45可看出随着时间的延长被动雷达的跟踪结果逐步趋向稳定其中对轴位置分量的跟踪误差最终能达到120m左右而对轴位置分量的跟踪误差最终能达到110m左右可看出主动雷达对个目标均能实现很好的跟踪可看出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完成数据互联后仅由主动雷达对目标进行跟踪已能满足要求随着跟踪时间的延长主动雷达跟踪结果逐步趋向稳定轴位置分量的跟踪误差最终能达到10m左右而对轴位置分量的跟踪误差最终能达到5m左右由仿真结果还可看出利用上述方法可使主被动雷达的数据互联成功率达到94左右本文对主被动雷达数据融合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充分考虑到传感器载体和目标的运动特点后提出了在直角坐标系下利用伪距离测量对目标进行被动跟踪的方法并给出了直角坐标系下的主被动雷达数据融合方法从而克服了被动雷达只有角度测量数据无法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动雷达易受敌方干扰和攻击的缺陷增强了系统在现代电子战中的抗干扰能力生存能力和有效工作能力
多雷达信号级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科技前沿指向角,俯仰波束指向角,工作频率计算出馈相梯度,并将结果送回FPGA,FPGA接收DSP的馈相梯度数据,根据各移相单元在阵面中的坐标位置计算移相码,最后与该状态下的相位补偿码相加并将结果存入内部存储器中,按照T/R组件的时序要求通过接口驱动电路送至各移相单元。
1.2软件设计本波控系统采用集中-分布式计算的波束控制方法。
在程序开始时,首先对波控系统端口进行自检,根据自检结果判断系统是否能正常工作。
如果检测结果不正常,则在检测命令收到后将检测信息上报上位机,同时端口对组件的控制端口以保护组件。
如果检测结果一切正常,则将波控对组件端口配置为初态下,然后系统进入等待,等待雷达控制指令。
波控算法是本波控系统的一个重点控制过程。
雷达系统的控制指令和数据传递通过高速串口完成。
响应中断后,接收来自雷达控制的全部波控指令,根据指令字中的模式判断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
在波控运算模式下,首先从RAM中根据频点读取相应的移向补偿,衰减补偿,然后根据波控控算法计算相应组件的移向值、衰减值,最后将计算结果送组件根据定时进行控制。
波控置数模式是组件检测的特殊方式,在这种模式下,首先从上位机命令字中直接获得指定组件移向、衰减、开关状态等数据送给组件进行控制,然后能够将波控送出的数据读回上位计算机。
在波控自检模式下,首先将组件端口状态读回,端口状态与波控内部设定的存储器结果比较,判断波控对组件的控制状态,检测完成将检测结果上报给上位机。
2配电系统设计整个系统集成了雷达整机的电源分配系统。
该配电系统采取两级变换,中心分配设计理念。
50Hz380V的工业级电源输入,经过配电箱完成滤波、分路、DC-DC转换,产生DC300V供给波控板上的电源转换分配单元;电源转换分配模块部署于四块分路板上,将DC300V电源转换成多路低压DC电源,送给雷达其他各用电单元。
DC300V输入电源按9千瓦考虑,波控1板除了为T/R 组件和自身供电外,还需对微波源、接收系统、上位机供电;波控2除了为T/R组件和自身供电外,还需为伺服、风机等系统供电;波控3与波控4则只需为T/R组件和自身供电。
雷达组网数据融合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雷达组网数据融合中几个问题的研究近年来,雷达组网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雷达组网在防空预警、海岸警戒等领域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文章针对雷达组网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影响雷达网数据融合处理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标签:雷达组网;空间配准;误差校准;数据融合引言近些年来,我国国土防卫系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武器威胁,这对于传统的雷达系统来说也产生了更多的条件,其必须要不断提升抗干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才能有效的应对当前的严峻形势。
组网雷达主要是通过将雷达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然后再借助这些数据形成一个数据链,由同一的数据中心进行综合控制盒调配,以此促进雷达信息系统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而促进雷达本身在反隐身和抗干扰能力方面的大幅度提升。
文章主要探讨了数据融合中几个通常要考虑和解决的关键问题:(1)数据融合;(2)空间配准及滤波坐标系选择;(3)误差校准。
1 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技术将传统学科和新兴技术进行有效的集成,利用信息技术将不同位置的雷达所探测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这种通过融合过程获得的测量数据相比单一的雷达测量数据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这也充分体现出了数据融合的有事。
当前数据融合的方法一般分为分布式融合、集中式融合和混合式融合几种。
其中,分布式数据融合指的是将一定量的单个数据雷达数据处理器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连接,进而实现一个完整的运行轨迹,这种系统结构相对较为简单,而且操作也很容易,只需要对有效的资源进行科学的计算便能实现。
集中式数据融合主要是将多个复杂的系统结构进行集中处理,对于计算机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完整性,对于数据处理技术也有着较高的跟踪精度。
混合式数据融合则是对以上两种数据的一种综合。
在雷达数据融合中使用的算法,通常有目标位置估算法和相关处理方法两种。
目标位置估算法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参数对数据结果进行估计,以此来获得相对准确的数据。
相关处理方法则是根据雷达数据所体现出来的轨迹进行衡量,其中主要的处理方法有适用于稀疏目标环境的最近邻域NN法;适用于低密度目标的多假设跟踪MHT法;适用于多目标交叉情况的多因子综合相关法;适用于高密度目标的联合概率数据关联JPDA法;适用于极稠密目标的编队跟踪FT法。
多源雷达信息融合与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
多源雷达信息融合与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1. 引言多源雷达信息融合与系统集成是当前雷达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将来自不同雷达系统的信息进行融合,可以提高目标检测、跟踪和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多源雷达信息融合与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
2. 多源雷达信息融合技术2.1 多源雷达数据融合算法多源雷达数据融合算法是将来自不同雷达系统的数据进行融合和处理的关键技术。
常用的算法包括权值法、特征匹配法和自适应融合法等。
其中,权值法可以通过给不同雷达数据分配不同的权重来实现信息的融合,特征匹配法可以在不同雷达数据中寻找相同的目标特征进行匹配,自适应融合法则可以根据雷达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自动调整融合算法的权重。
2.2 多源雷达数据融合的误差补偿多源雷达数据融合过程中,不同雷达系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误差和偏差,需要进行误差补偿来保证融合后的数据的准确性。
误差补偿常用的方法有误差模型建立和定位校正等。
误差模型建立可以通过对不同雷达系统的误差特性进行建模,从而在融合过程中进行准确的误差补偿;定位校正则可以通过参考点定位和传感器校准等方法来对不同雷达系统的位置和朝向进行校正,进一步提高融合结果的准确性。
3. 多源雷达系统集成技术3.1 多源雷达系统的硬件集成多源雷达系统的硬件集成是指将来自不同雷达系统的硬件设备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的技术。
硬件集成需要考虑不同雷达系统的接口和通信协议,确保硬件设备能够正常地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
此外,硬件集成还需要考虑到雷达系统之间的时钟同步和数据格式的统一等问题,以便实现有效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3.2 多源雷达系统的软件集成多源雷达系统的软件集成是指将来自不同雷达系统的软件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的技术。
软件集成需要考虑到不同雷达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和接口适配,确保软件能够正常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此外,软件集成还需要考虑到多源雷达数据融合算法的实现和优化,以及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
4. 多源雷达信息融合与系统集成的应用多源雷达信息融合与系统集成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多基地雷达系统融合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多基地雷达系统融合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多基地雷达系统融合检测关键技术研究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雷达作为最重要的电子战装备之一,在战术指挥、目标探测与追踪以及防空导弹拦截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单一雷达系统在面对复杂的战场环境时,常常会受限于其有限的探测范围和精度。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发展多基地雷达系统融合检测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多基地雷达系统融合检测技术通过将多个雷达系统的信息进行集成,能够扩大雷达的探测范围、提高目标探测精度,并增强抗干扰能力,从而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多基地雷达系统融合检测技术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不同雷达系统之间的不一致性、误差传递和数据融合等问题。
首先,在不同雷达系统之间存在着硬件参数、探测能力和扫描模式等方面的不一致性。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需要针对不同雷达系统进行标定和校准,确保它们在探测目标方面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信息的有效融合。
另外,还需要考虑不同雷达系统的扫描模式,避免信息的遗漏或冗余。
其次,不同雷达系统之间的误差传递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误差传递是指当雷达系统中的一个系统发生误差时,该误差可能会传递给整个融合系统,从而对整个检测过程产生影响。
为了减少误差传递的影响,研究人员需要对误差进行估计和校正,并采取合适的滤波算法对目标进行精确的跟踪。
最后,数据融合是多基地雷达系统融合检测的核心技术之一。
不同雷达系统产生的数据具有不同的信噪比、分辨率和覆盖范围。
为了实现数据的有效融合,研究人员需要开发适用于多基地雷达系统的数据融合算法,并对融合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取有用的目标信息。
为了解决多基地雷达系统融合检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方法。
一方面,他们开展了大量的仿真实验和实际测试,以验证和改进融合检测算法的性能。
另一方面,他们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算法和方法,如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基于波束形成的目标探测技术等。
这些创新的技术和方法为多基地雷达系统融合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雷达目标检测与跟踪中的多特征融合研究
雷达目标检测与跟踪中的多特征融合研究雷达技术在目标检测与跟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有天气无关、全天候和长距离检测等优势,为多个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由于雷达图像的特殊性,雷达目标检测与跟踪任务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低分辨率、多斑点干扰、目标遮挡等。
为了提高雷达目标检测与跟踪的准确性和鲁棒性,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多特征融合的方法。
本文将就雷达目标检测与跟踪中的多特征融合研究进行讨论。
首先,多特征融合可以帮助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
在雷达图像中,目标可能表现为一组散射点,通过将多个散射点进行融合,可以得到更完整的目标信息,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常用的特征融合方法包括基于几何特征的融合、基于时频特征的融合以及基于频谱纹理特征的融合等。
例如,基于几何特征的融合可以通过计算多个散射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等几何变量,来提取更全面的目标信息。
而基于时频特征的融合则可以通过将雷达图像的时域和频域特征进行联合分析,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目标检测结果。
其次,多特征融合也可以帮助提高目标跟踪的精度和鲁棒性。
在目标跟踪中,由于目标的运动轨迹和外观的变化,单一特征往往难以满足准确跟踪的需求。
通过融合多种特征,如形状特征、纹理特征、运动特征等,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来进行目标的跟踪。
例如,基于形状特征的融合可以通过对目标轮廓的描述和分析,提供更准确的目标位置信息。
而基于纹理特征的融合则可以通过对目标表面纹理的分析,提高对目标的区分能力。
此外,多特征融合还可以提高目标检测与跟踪的鲁棒性。
在雷达图像中,由于传感器噪声、目标遮挡等因素的存在,单一特征往往容易受到干扰。
通过融合多种特征,可以减少干扰对目标检测与跟踪结果的影响,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例如,当某一特征受到强烈的干扰时,其他特征可以弥补其缺陷,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最后,多特征融合还可以提高目标检测与跟踪的实时性和效率。
在传统的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中,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高性能车载雷达的数据融合与传输方法研究
高性能车载雷达的数据融合与传输方法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汽车安全性的日益关注,高性能车载雷达在汽车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项关键技术,数据融合与传输是车载雷达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性能车载雷达的数据融合与传输方法研究,以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数据融合是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综合,以提高雷达系统的检测能力和准确性。
对于高性能车载雷达而言,数据融合的目标是将多个雷达传感器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更完整、更准确的环境感知图。
首先,为了实现数据融合,我们需要采用适当的传感器配置,并确保雷达系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够稳定工作。
例如,我们可以采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相结合的传感器配置,以获得更全面的环境信息。
此外,还需利用合适的数据融合算法来整合这些传感器所获取的数据。
常用的数据融合算法包括卡尔曼滤波器、粒子滤波器和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等。
其次,为了实现数据融合,需要采取合适的建模方法,对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
传感器可以获得不同维度的信息,例如,毫米波雷达可以提供目标的位置和速度信息,激光雷达可以提供目标的三维形状信息,而摄像头可以提供目标的颜色和纹理信息。
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些不同的数据进行统一表示和处理,以获得更准确、更全面的环境感知结果。
在数据融合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数据的时空特性,并采用适当的时空滤波方法,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卡尔曼滤波器来对雷达数据进行滤波和预测,从而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概率模型来描述和分析雷达数据的时空特性,以优化数据融合的效果。
在数据融合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数据传输的问题。
高性能车载雷达需要实时将融合后的数据传输给车辆的控制系统,以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实时感知和判断。
在数据传输方面,我们需要考虑数据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带宽的占用情况。
为了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如优化网络协议、采用流媒体传输技术和利用数据压缩算法等。
高效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算法研究与应用
高效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算法研究与应用激光雷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智能交通、机器人导航等领域的传感器。
通过激光束扫描周围环境,激光雷达可以获取高精度的三维点云数据。
然而,对于高速运动的目标或复杂场景,单个激光雷达的数据可能受到遮挡、多路径干扰等限制,导致数据的不完整或失真。
因此,为了获得更准确和鲁棒的环境感知结果,需要将多个激光雷达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高效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算法旨在将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的多个激光雷达的数据进行融合,以提高环境感知的精度和稳定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效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算法及其应用。
1. 点云融合算法点云融合算法是最常见的激光雷达数据融合方法之一。
该算法通过将多个激光雷达获取到的点云数据进行匹配和配准,将它们合并成一个整体的点云表示。
常用的点云融合算法包括Iterative Closest Point (ICP)算法、特征匹配算法等。
通过点云融合算法,可以获得高精度的环境地图,用于目标检测、路径规划等应用。
2. 传感器融合算法除了激光雷达,还有其他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等可以用于环境感知。
传感器融合算法旨在将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以综合利用不同传感器的优势,提高环境感知的性能。
常见的传感器融合算法包括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
通过传感器融合算法,可以减少传感器的盲区、提高目标识别的准确性,并且对于复杂场景中的多目标跟踪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3. 时序融合算法时序融合算法是指将多个时间序列上的激光雷达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的方法。
由于激光雷达扫描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所获取的数据可能会有时段上的滞后。
时序融合算法可以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插值、滤波等操作,将时间上相邻的多帧数据进行融合,从而得到低时延、高稳定性的环境感知结果。
高效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算法在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无人驾驶领域,通过将车载的多个激光雷达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可以提高车辆的感知能力,实现更精确的车辆定位、障碍物检测等功能。
机载雷达数据融合的算法和实现
收稿日期:2019 08 29
基金项目:装备预先研究项目( 直升机多功能射频综合技术:301040103)
作者简介:段芳芳(1981 - ) ꎬ女ꎬ高级工程师ꎮ 研究方向为雷达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ꎮ
k
k
k
42
第 48 卷
火控雷达技术
1ꎬ2ꎬlꎬ共有 l 条航迹ꎬl≤m + nꎬr^ k 为融合后第 k
系统的设计问题ꎮ 该雷达系统包括两部主动探测雷
达( 雷达 1 和雷达 2) 和一部被动探测雷达ꎬ下面分
别研究主动雷达之间以及主被动雷达之间的数据融
合系统设计ꎮ
1 工作原理
数据融合系统采用单基地共站式雷达组网ꎬ由
主动探测数据融合和主被动数据融合两部分组成ꎮ
数据融合均采用分布式组网数据融合的方式ꎬ即航
cific for actively ̄detected data and a data fusion subsystem specific for actively ̄detected and passively ̄detected da ̄
ta. Each data fusion subsystem consists of five partsꎬ namely time registrationꎬ space registrationꎬ error registra ̄
摘 要:本文研究单基地共站方式多部机载雷达组网的数据融合系统设计ꎮ 该系统由主动探测数
据融合和主被动数据融合两部分组成ꎮ 数据融合系统由时间配准、空间配准、误差配准、航迹关联
和航迹融合五部分组成ꎬ本文对各部分的算法进行了阐述ꎬ并进行了仿真ꎮ
关键词:机载雷达ꎻ数据融合ꎻ航迹关联
基于灰色理论的雷达组网数据融合方法
d g e t n a e a ef so aa b fr h aa f so a e d n . Smu ai n rs lss o t a h s e r ewi a v rg u in d t eo e t ed t u in c n b o e i lt e ut h w h tt i h o
绝对关 联度的数据 融合方法。该方法将灰色理论 和多元概率信息合并理论相结合 , 计算各雷达之间的总关联度 , 并用一次平
均 融合 后 的数 据 替换 掉 总 关 联 程度 最 差 的雷 达数 据 , 组成 最优 融 合 组 , 然后 进 行 数 据 融 合 。仿 真 结 果表 明 , 该方 法在 减 小 计 算
n w u in me h d c n g e ty i r v h c u a y o h a ile r r wh n r d cn o u a in e f so t o a r a l mp o e t e a c r c ft e r d a r o e e u i g c mp t t . o Ke r s r d r n t r i g, u t s n o , b o u e d g e f r y i cd n e d t u i n y wo d : a a e wo k n m li e s r a s l t e r e o e n i e c , a a f so - g
Vo1 3 No 7 . 6。 .
火 力 与 指 挥 控 制
F r nr I C mma dC n r l i Co t & o e o n o t o
J l 2 1 u ,0 1
第3 6卷 第 7期 21 0 1年 7月
文 章 编 号 :0 2 0 4 ( 0 1 0 - 1 0 0 1 0 — 6 0 2 1 ) 70 3 - 3
雷达组网布站对数据融合精度的影响研究
( .S ho o Eet nc n no t nE gn e n , 1 c ol f lc o is dIfr i n ier g r a ma o i
第3 2卷 第 7期 21 0 0年 7月
现 代 雷 达
Mo r d r de n Ra a
Vo _ 2 No 7 l3 .
J l 0 0 uy 2 1
・
总体 工程 ・
中 分 号: 9 图 类 T5 N7
文 标 码: 献 识 A
文 编号:0—8 ( 1 0—010 章 14 7 92 0 7 01—5 0 均方误差融合估计算法对 直线 航路上 的 目标数 据进 行融合 , 给 出了雷达组 网布 站的评 价指 并
标与数据融合精度的对应关系 , 而证 明了在定位站几何 布局已定的条件下可 以用 G O 从 D P来表征航 线数据 融合定位精 度 的结论 ; 最后给 出了实例 说明。
u e n n a a f so c u a y o e sain d sr ui n i gv n o i i p o e a e c n u eGDOP t h w t e l e d t u r me ta d d t u in a c rc f h tt i i t s ie .S t s r v d t t a s t o tb o h w s o h n aa f — o i so r c s n i e ii tt n g o t c d sr u in in p e ii n d f t sai e me r i i t .T e r ci e e a l si u tae . o ne o i tb o h n a p a t x mp e i l sr td c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达组网中数据融合的研究摘要:随着电子干扰技术的不断发展,单部雷达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
雷达组网可以充分利用各单部雷达的资源和信息融合优势,将多部不同体制、不同频段、不同极化方式的雷达组成一个整体,极大提高了整体作战能力。
本文在简述雷达组网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雷达组网中的数据融合技术。
关键字:多传感器雷达组网数据融合1引言随着技术的进步,雷达的性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强大的欺骗性、压制性电子干扰使雷达迷盲、性能降低或者完全失效。
据报道,国外新型多功能综合干扰飞机已经把电子侦察、告警和干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分析、判断、决策,大大提高了干扰的效能,雷达的效能被大大降低[1]。
单部雷达已经很难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电磁环境。
雷达组网,是指通过将多部不同体制、不同频段、不同工作模式、不同极化方式的雷达或者无源侦察装备适当布站,借助通信手段链接成网,并由中心站统一调配,从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网内各雷达和雷达对抗侦察装备的信息(原始信号、点迹、航迹等)由中心站收集,综合处理后形成雷达网覆盖范围内的情报信息,并按照战争态势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网内各雷达的工作状态,发挥各个雷达和雷达对抗侦察装备的优势,从而完成整个覆盖范围内的探测、定位和跟踪等任务[2]。
现代干扰技术还没有发展到对雷达组网系统实施有效的欺骗性干扰[1],针对单部雷达的欺骗干扰,无法对整个雷达组网产生有效影响。
对整个雷达网进行干扰,要求干扰机具有极高的信号侦察、分选能力以及较高的干扰功率,这往往是很难达到的,因此雷达组网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从数据处理的方式来分,雷达组网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
分布式雷达组网,是指组网中的每部雷达都有各自的处理器,通过预处理产生目标跟踪航迹,汇总至融合中心,由融合中心进行时间空间配准、航迹关联和航迹融合,最终生成目标的航迹[3]。
和集中式雷达组网相比,分布式雷达组网具有系统可靠性高、各站与融合中心通信量小等优点。
规模较大的雷达组网系统,尤其是多部不同体制、不同频段的雷达组网,一般采用分布式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子雷达站,节约通信资源,有效的提高雷达网整体性能。
本文重点对分布式雷达组网进行研究,对整个雷达网数据处理流程建模仿真,并对雷达组网抗干扰能力进行分析。
本文从现实需求出发,立足于提高现有体制组网的性能,研究了雷达组网数据处理仿真流程,通过设置典型场景对其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估。
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应对外军雷达组网系统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我国雷达组网系统提供良好的技术储备。
2概述雷达组网不是雷达简单的拼凑,而是在优化组网基础上将多部不同频段、不同体制、不同工作模式、不同极化方式的雷达进行适当的、合理的优化布站,并通过网络进行联结,使雷达资源优化配置协同运作,对网内各部雷达的信息以“网”的形式收集和传递,并由中心站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管理,从而完成整个覆盖范围内的探测、定位和跟踪任务。
2.1雷达组网的意义●实现系统内的情报资源共享,完成对每个网站的实时指挥控制,增加了实战的可靠性;●不同的雷达可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目标,有助于减少目标衰落、闪烁和地形遮蔽的影响,并可较充分地利用隐身目标的前向、侧向、上下反射的隐身缺口(雷达反射截面随视角的变化可达20~30 dB),实现反隐身的目的[4] ;●雷达组网系统具有各种频率,一般在空间位置上互相分离,不同频段雷达组网可实现频率互补,使各自相互独立的雷达通过组网而使其整个系统构成一有机整体,因此具有对干扰和目标进行三角定位的能力,有利于反侦察、抗反辐射导弹和各种电子干扰,其电子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系统内各种雷达覆盖范围互有重叠,能在进行数据融合以后得到比单部雷达质量更好的目标航迹,大大改善了空情检测质量,提高了系统的反低空突防能力;●多部雷达所拥有的固有的冗余度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因而增强了雷达组网系统的生命力。
2.2雷达组网形式根据组网雷达类型的不同,可分为:(1)单基地雷达组网单基地雷达组网中各部雷达都是单基工作体制。
这种形式由于将各自相互独立的雷达通过组网而使其整个系统构成一有机整体,从而使网内雷达工作方式灵活多变,且雷达间因为在空间位置上分离,在对付“四大威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各雷达在与网中心失去联系时,也可独立完成部分工作。
(2)双(多)基地雷达组网双(多)基地雷达组网中各部雷达是双(多)雷达体制,是对同一个发射机部署了多个分开的接收机的雷达组网[5]。
这种组网可充分利用双/多基地的特性,对抗电子干扰、抗反辐射导弹及反隐身等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辅以空中平台,还可明显增强抗低空突防能力。
(3)单基地、双/多基地雷达混合组网单基地、双/多基地雷达混合组网是收发异地和单基混合组网,这种组网形式具有上述两种方式的共同优点。
网内主干雷达既可以工作在单基雷达模式,也可以工作在TR2R1或TR2R12R2双(多)基雷达模式,其“四抗”能力和生存能力进一步提高,并具有较高的效能费用比。
此外,还可按照构成雷达网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制导雷达网、情报雷达网、航空管制雷达网和气象雷达网等。
2.3雷达组网设计原则雷达组网技术,要考虑将不同波段、不同体制、不同程式的雷达,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合理部署。
雷达组网时主要满足以下原则[6]:安全性原则。
宽带雷达网以光纤通信网为主用网络,以微波通信网或卫星通信网为备用网络,网络拓扑宜采用格型拓扑结构或星型+树形的混合型拓扑结构,从而提高雷达网的安全性全频段雷达组网技术。
只有利用整体雷达网中不同频段、不同程式的雷达,互相取长补短,采取多站定位,数据相关处理等方法,才能增强对强度大、频段宽、干扰模式多的各种干扰的对抗能力。
补盲组网技术。
主要应按空域补盲、频域补盲、距离补盲,使雷达网更加严密与完善。
“四抗”能力组网技术。
雷达“四抗”能力组网技术,是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雷达网能否经受住“四大威胁“的考验,打赢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重要问题。
雷达网重叠系数。
雷达组网的重叠系数高,能提高雷达网一次扫描发现概率、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但同时也会增加雷达组网的投资和使用维修费用,增加情报处理系统的负载。
地形因素。
同一部雷达架设在不同的地方,由于地形的影响,其探测性能将不尽相同。
效能费用。
合理配置雷达,既可以确保完成任务,又可以使建网费用最低,建成的雷达网要具有较高的效能费用比。
3多雷达组网的数据融合本文主要是多雷达组网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也可称为多雷达的数据处理技术。
雷达组网数据处理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理论在工程上的一种具体应用,即运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理论将多部雷达的观测信息融合成雷达网覆盖区域的战场态势。
目前,成功应用数据融合技术的领域有:机器人和智能仪器系统、战场任务和无人驾驶飞机、图像分析与理解、目标检测与跟踪、自动目标识别和多源图像复合等。
可见数据融合有很多的优势,而多个雷达组网的数据融合是国家重点军事电厂站、信息站的一个重要项目。
多目标跟踪在组网雷达中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和单站雷达相比较,组网雷达在史大的跟踪范围内探测和跟踪目标,它把各单站获得的目标数据送到融合中心进行数据融合处理,经过数据融合建立起比单部雷达质量更好的航迹。
由此可见,数据融合技术在组网雷达多目标跟踪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图3.1为多雷达组网的数据处理原理图[7]。
图3.1 雷达组网数据处理原理图融合的关键问题是多目标跟踪问题,多目标跟踪问题主要有跟踪门(关联区域)的形成,数据关联、数据融合和跟踪维持,跟踪起始和跟踪终结等「州。
数据关联是确定各个单站雷达数据间的互联关系,判断它们是否来自共同的目标。
由于各单站雷达的坐标系不同,数据采样率、数据获取时间不同,数据融合中心为了进行数据关联,事先还必须进行数据的时间和空间校准。
3.1数据融合的概念数据融合,也称为多传感器或多源相关,多传感器混合,多源合成,或信息融合等,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
一般认为数据融合是信息的综合与处理过程,即为了完成所需的决策和估计行为,对在不同的时间序列上获得的各种传感器信息按一定准则加以综合分析。
因此,数据融合包括对各种传感器给出的有用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分析和合成等处理过程。
从军事应用的角度看,多雷达数据融合可以这样定义[8]:所谓多雷达数据融合就是人们通过对空间分布的多源信息—各种雷达的时空采样,对所关心的目标进行检测、关联(目关)、跟踪、估计和综合等多级多功能处理,以更高的精度、较高的概率或置信度得到人们所需要的目标状态和身份估计,以及完整、及时的态势和威胁评估,为指挥员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这一定义基本上能够描述数据融合的三个主要功能:(1)数据融合是在多个层次上对多源信息进行处理的,每个层次代表信息处理的不同级别;(2)数据融合过程包括检测、关联(相关)、跟踪、估计和综合;(3)数据融合过程的结果包括低层次上的状态和属性估计,以及高层次上的战场态势和威胁评估。
3.2数据融合的功能模型最有权威的是DFS提出的信息融合的功能模型[9,10],以军事C3I系统为例,其简化形式如图2.1所示,按信息综合处理过程中应支持的功能模型将整个信息处理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融合提供目标状态参数估计和分类识别信息,充分更新态势数据库的各种信息。
第二阶段在此基础上,在知识库(目标技术规范、战术规范)的支持下,综合推理战场态势语意信息。
图3.2 以军事C3I系统为例,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功能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检测、关联、估计、识别和推理是信息融合过程的必备功能环节。
多个传感器是信息融合的“硬件”基础,多源信息是信息融合的加工对象。
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中应实现以下的功能[11]:(l)数据协调管理模块:将多传感器数据统一在一个共同时空参照系中,将同一层次的各类数据转化成同一种表达形式,即实现数据配准。
然后将同一目标或环境的观测数据进行关联,一般称为数据关联。
(2)数据优化合成模块:依据一定的优化准则,在不同层次上合成多源数据。
(3)传感器协调管理模块:包括传感器的有效性确定、时间预测、任务分配和排序、工作模式和探测区域的控制等功能。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不仅是一个数据处理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系统概念。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一方而强调多传感器数据的优化综合,另一方面也十分重视多传感器资源的优化管理,以最大限度地获得目标有用信息,从而达到多传感器资源的最佳利用和整个系统性能最优。
3.3数据融合的系统模型为了推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深入发展,以及加强信息融合界的交流,许多学者和组织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功能模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根据对输入信息的抽象或融合输出结构的不同,对信息融合模型的分级有多种不同的方法。
1.第一种广为采用的信息融合模型分级方法依据输入信息的抽象层次将信息融合分为三级[12-14]:第一级—数据级(或称像素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