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形势图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辛亥革命 的历史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 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 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 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 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 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 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 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 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 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 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 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 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 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 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 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 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蛇山南麓阅马场 北端。武昌起义后,为鄂军都督府(湖北军政府) 办公地。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主体建 筑为红砖墙、红瓦顶的红色两层楼房,故又称“红 楼”。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1981年,纪念辛亥 革命70周年时,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即清末湖 北谘议局的旧址,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在此 建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 建立了纪念馆,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由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里 爆发的武昌起义,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 段时间的历史。辛亥革命另一种广义的用法,指自清末开始在中国出 现的连场革命运动,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结束为止。虽然辛亥 革命的成果被北洋军阀攫取,平均地权也是没有实现,但革命推翻了 清朝的帝制,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辛亥革命是我们中国步入新时期的一个大跨越,是我们全中国人 民为之振奋的举动,是我们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应该学习的伟大精神。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 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 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 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 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 丈夫团等。 兴中会主要在华南一带开展活动,光复会在江苏,浙江,上海一 带开展活动,华兴会主要在湖南开展活动,共进会在长江流域开展活 动,而后来成立的同盟会是全国革命力量的一个松散同盟,同盟会会 员还在各地建立了各种同盟会的外围组织。 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 炳麟、陶成章等。
清末革命团体分布图
总结如下:

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 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 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国内 的民族关系及同时期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 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 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 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 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在红楼内开辟 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由 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题写馆名, 纪念馆占地28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 馆内收藏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 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分为辛亥革命武昌 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 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纪念馆楼前 建有碧樟广场,广场中矗立有国父孙中山先生 的铜像。

初二八班 何伟麟 12号


1911年10月10日,在中国大地爆发了一次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 工农群众参加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辛亥革 命,虽然已经过去了100周年,但是对于今天 的我们仍然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的步伐,一起去回忆一 下那段光辉灿烂的历史……


11月1日上午,长江大学(湖北荆州)数十名教授,在8次向国务院及省市政府反映 无果的情况下,在荆州区政府门前,跪求区政府取缔或搬走校园旁一严重污染环境的 非法小钢厂。区主要领导视而不见,后副区长出来了,他不积极处理,反而冷言相饥: “非洲没污染,你们可以搬到非洲去。”自古,中国就有“男儿膝下有黄金”一说。 对于教授抛下读书人的傲骨与尊严而屈膝下跪,专栏作家刘原在微博上批评说,“老 师向官员下跪,不仅毫无作用,而且违宪了。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辛亥已百年,我们若不把自己当做现代社会的公民,而把自 己当成低到尘埃里的草民,那只会被官员看得更轻贱。我们不能自贱,我们必须知道 我们的尊严与权利,都是此生理应享有的。”与这种单向的道德高调相比,网友“秦 建中”的分析显然更具有“同情之理解”的美德:“‘官老爷’这个名词虽然早已消 失,可‘官老爷’的思想却残存社会生活之中。其实,官员没有理由不当‘老爷’, 因为他们的升迁去留并不由老百姓们说了算。也正是因为如此,长江大学的师生们对 ‘小钢厂’的污染才忍受了四年之久,否则的话,用不了四天,当地的官员就会主动 来解决问题,……二十一世纪了,一群具有现代意识的人却还在为官员下跪,这不能 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悲哀,而且不仅仅是长江大学教授和学 生们的悲哀,因为权力不会谦恭,那么,社会公众只能选择下跪。”这话与人大教授 张鸣发的一条微博对读,也就更让人感慨:“国内最大规模的辛亥革命讨论会,不仅 学者要站着20分钟恭候省长照相,连吃饭都两种待遇,主席台上有茅台,下面的学者 只能喝白云边。上面有大闸蟹,下面没有。革命了100年,连基本的平等都做不到, 这个革命纪念它作甚。”是啊,纪念它作甚!从“跪天跪地跪父母”到“跪天跪地跪 父母官”,历史画出了一条悲怆的下滑曲线,让人不愿读,更不忍读!

孙中山
孙中山像



由于同盟会对迅猛到来的革命形势没有足够的准备, 缺乏坚强的领导和通盘的筹划,在各省的实力有大有小, 对革命的态度也不相同,参加起义队伍的更是鱼龙混杂, 这就使各独立省份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局面。 有的省在革命派武装夺取政权后,被立宪派、旧官 僚采取阴谋手段,窃夺了实权(如湖北、福建)。有的 省被立宪派分子采取流血政变的办法篡夺了政权(如湖 南、贵州)。这些独立的省份,相互之间各有打算,内 部局势也不稳定,因此很难做到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尽管如此,各省的独立,毕竟极大地孤立了清政府,壮 大了革命声势。 还应指出,由于革命党人重视做新军的工作,自武 昌新军打响反清第一枪后,不到三个月,在十四个镇、 十八个混成协、四个标的新军中,先后反正、解散、溃 败的约有七个镇、十个混成协、三个标,大大削弱了清 王朝的反动统治力量。所有这些,都为最后推翻清王朝 奠定了基础。
http://baike.soso.com/v96808.htm?pid=baik
e.box#5 http://book.sina.com.cn/z/tongmenghui/inde x.shtml http://www.xhgmw.org/ http://www.xhgm100.com/
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的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匾额


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 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 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 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 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 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 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 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 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 京紫金山中山陵。 右边是孙中山先生像
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 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较早见诸 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版于 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 命的报道。同年, 以“辛亥革命”为书名的,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录》,张绍曾为 该书作序,指出草莽余生为廖少游。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间奔走南北议和, 阅历广泛,“特就昔日所历之境,所与之役,与夫见闻„„抄集成册。始八月十八壬子迄 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1]其起止时间换算成公历为1911年10月9日至1912 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时限与《辛亥革命始末记》基本相合。上述两书所载事实,都发 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 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初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 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而“辛亥革命”极 为罕见。即便是孙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时所用名词也没有一定之规。就任临时 大总统期间,以孙中山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 复”、“革命”等说法。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 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 不见直书“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说至今仍然沿用。 在20年代前后,“辛亥革命”的使用开始升温且影响日广。1919年8月,毛泽东在《湘江 评论》中连载《民众的大联合》政论长文,使用 了“辛亥革命”一词,并就其内涵有过精 炼的阐述。1921年10月梁启超以《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为题,发表演讲, 诠释了辛亥革命内涵。第一次国共合作初始,陈独秀撰写《辛亥革命与国民党》,专门探 讨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渐成专有名词。 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在有关纪念中,“辛亥革命”字样出现得特别频繁。1927年双 十前夕,中国国民党中央制定了宣传大纲,第一条就是“继续辛亥革命的精神,矫正辛亥 革命的缺陷”。1930年7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革命纪 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对辛亥革命的 纪念,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词汇,以迄于今。[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