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
南昆山七星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2
![南昆山七星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2](https://img.taocdn.com/s3/m/ea45b8620740be1e650e9aa0.png)
南昆山七星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上海师大版本)总括一、项目规划范围基于南昆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南铭企业(香港)有限公司对南昆山东部的七星湖生态旅游区进行整体旅游规划与开发,并成立七星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对项目进行系统运作。
其规划范围为东起铁岗镇马岭村十八曲山脉至仙女石,西至佛公顶到从化市区域交界处;南达上禾仓、乌坭、麻埔、焦坑片区,北抵钓鱼岛漂流起始点,规划范围总面积约为30平方千米,其中开发面积约为7平方千米,保护面积为23平方千米。
二、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级,可划分为一级至五级,其中五级为最优良等级,四级次之,依次类推,当单体不能达到一定分数或者初步确定为没有开发价值时,则为等外级。
三级以上为优质旅游资源单体。
本次普查的72个旅游资源单体中,四级单体有2个,为七星湖和李时珍,占总数的2.8%(见表2-2)。
三级单体有10个,占总数的13.9%左右。
共有8种类型,分别为:凸峰(2个);人物(1个);岛区、观光游憩湖区、潭池、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景物观赏点、中草药材及制品各1个(见表2-2)。
二级单体有32个,占总数的44.4%左右。
共有15种类型,分别为:凸峰(2个);岛区(3个);观光游憩河段(3个);观光游憩湖区(2个);潭池(2个);悬瀑(3个);林地(2个);丛树(2个);独树(2个);草地(1个);废城与聚落遗迹(1个);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1个);景物观赏点(7个);特色社区(1个)。
一级单体有28个,占总数的38.9%,共有14种类型,分别为:凸峰(1个);奇特与象形山石(2个);沟壑地(1个);观光游憩河段(1个);悬瀑(2个);冷泉(1个);丛树(2个);独树(1个);历史事件发生地(2个);废弃生产地(1个);废城与聚落遗迹(2个);建设工程与生产地(2个);景物观赏点(9个);墓(1个)。
吊罗山生态旅游度假总体规划文本
![吊罗山生态旅游度假总体规划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c0e8a045783e0912a2162ae7.png)
目录第一章 总 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景源分类与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客源市场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规划定位与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总体布局与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环境容量和人口规模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 风景保护培育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 风景游赏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 基础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态旅游休闲生态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生态旅游休闲生态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d7034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3.png)
生态旅游休闲生态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我的书桌上,我开始构思这个生态旅游休闲生态园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任务,我需要将我的经验和创意融入其中。
一、园区总体规划1.园区占地面积1000亩,分为五个区域:入口景观区、休闲娱乐区、生态体验区、特色餐饮区和户外活动区。
2.入口景观区设计成一个生态广场,广场中央设置一个大喷泉,周围种植各种花卉和绿植,形成美丽的景观效果。
3.休闲娱乐区包括休闲步道、儿童乐园、亲水平台等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4.生态体验区分为森林探险、湿地观鸟、生态科普等板块,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5.特色餐饮区提供各种美食,包括绿色有机食品、特色小吃等,满足游客的味蕾需求。
6.户外活动区包括露营基地、烧烤区、徒步道等,让游客在户外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二、景观设计1.入口景观区:设计一个生态广场,以喷泉为核心,周围布置各种花卉和绿植,形成美丽的景观效果。
2.休闲娱乐区:休闲步道采用环保材料,沿途设置休息亭、座椅等设施。
儿童乐园设置各种游玩项目,如滑梯、秋千、沙池等。
3.生态体验区:森林探险设置多条探险路线,湿地观鸟区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吸引鸟类栖息。
生态科普区设置多个科普展馆,展示大自然的奥秘。
4.特色餐饮区:餐饮区采用木质结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内部装饰简约大气,提供舒适的用餐环境。
5.户外活动区:露营基地设置帐篷、房车等露营设施,烧烤区提供烧烤工具和食材,徒步道设计成环形,沿途设置多个观景台。
三、设施配套1.交通:园区设置多个入口,方便游客进出。
内部交通采用环保电动车,减少污染。
2.停车:园区设置大型停车场,满足游客停车需求。
3.公共设施:园区内设置多个公共厕所、休息亭、座椅等设施,方便游客使用。
4.导览系统:设置电子导览系统,提供语音讲解、路线推荐等功能。
5.安全保障:加强园区安全管理,设置监控系统、救援队伍等。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整体规划说明书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整体规划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ae083c1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5.png)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整体规划说明书一、城市进展战略要求随着漳州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城市的提出,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推动了城市建设由本市向周边城市扩张的步伐,使得城市规模得到扩大,周边地区将逐步成为进展的重点地区。
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做为漳州市“东拓”进展的重点区域,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整合规划的编制,将明确了未来至2020年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建设的规模与空间形态。
近年来随着漳州市跨越式进展及长泰县的大开发,使得规划编制与进展实际脱节,存在各片区进展步调不一致,规划的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城市化过程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区域拓展的速度超出了规划的预测,使得长泰县局部片区缺乏规划指导。
二、城市建设管理要求《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总本规划》于2004年编制,为使规划区健康有序的进展,加强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促进区域进展的有序拓展。
需针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建设进展的实际需求,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有关规划进行整合,对原有规划进一步落实与深化。
以促进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开发的顺利进行,推动建设步伐。
三、市政配套建设需求由于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前期建设过程中,缺少相对完整的规划指导,各项目却相继落地,导致了项目建设与市政配套落后的矛盾,需有更完善的规划来指导该区的市政设施建设。
第二章现状概况一、规划区位、范围规划区位于长泰县东南部,辖有十里、旺亭、山重、后坊四个村及林果场等等(包含整个马洋溪流域) 。
本次规划范围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管辖范围,东邻厦门集美区、海沧区,西靠兴泰开发区与陈港镇,南接漳州龙文区、龙海市,北毗陈港镇、枋洋镇。
规划区距离漳州市区17公里,距离厦门市沧海大桥39公里,距离泉州市106公里,距离潮汕地区200公里,距省会城市福州290公里,区位条件优越。
规划区总用地138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11439人。
二、现状概况1、自然环境地形地貌:规划区海拔最高965.8米,最低16.7米,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地理地貌属于低山丘陵,山峰,台地,阶地,谷地,悬崖等,近,中,远程景观效果强;水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茂盛,生态环境良好。
西安秦岭自然风景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西安秦岭自然风景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3d2895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f.png)
西安秦岭自然风景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西安秦岭,这片广袤而神秘的自然之地,拥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旅游价值,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制定本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一、规划背景秦岭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多样的生态系统,涵盖了高山、森林、溪流、峡谷等多种自然景观。
然而,过去的无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给秦岭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压力。
因此,本次规划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规划目标1、生态保护优先确保秦岭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2、旅游品质提升提供丰富多样、高品质的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率。
3、社区参与发展促进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社区对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4、教育与科研打造生态教育和科研基地,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相关科学研究的开展。
三、资源评估1、自然资源秦岭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包括珍稀的植物物种;多样的动物资源,如大熊猫、金丝猴等;还有壮观的山水景观,如太白山、翠华山等。
2、人文资源秦岭地区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如古栈道、寺庙、古村落等,见证了人类与自然的长期互动。
四、功能分区1、核心保护区严格限制游客进入,仅允许科研人员在特定条件下开展研究工作,以保护最脆弱的生态区域。
2、缓冲区限制游客数量和活动范围,开展生态监测和科普教育活动。
3、游憩区设置完善的旅游设施,提供观光、休闲、户外运动等旅游项目。
4、服务配套区集中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如餐饮、住宿、购物等,为游客提供便利。
五、旅游产品规划1、生态观光游设计多条观光线路,让游客欣赏秦岭的自然风光,如森林、溪流、山峰等。
2、科普教育游建立科普馆、生态观测站等,开展生态讲座和实地考察活动,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文本简本081122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文本简本081122](https://img.taocdn.com/s3/m/e53d52a1da38376baf1faece.png)
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2008-2020年)规划文本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广东龙门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二○○八年十一月项目名称: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建设单位: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设计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证书编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旅规甲14—2007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名单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规划人员名单技术负责:吴楚材教授、博导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项目负责:吴楚材教授、博导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主要人员:吴楚材教授、博导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吴章文教授、博导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陈孝青副研究员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郑群明博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雷晓东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魏良春高级工程师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黄健屏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柏智勇教授、博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张理英硕士、工程师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李洵硕士、工程师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田雪昀工程师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黄智亮工程师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严伟宾工程师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梅刚工程师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李涛工程师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蔡文芳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刘晓镜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朱若冰助工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肖祥艺工程师、副站长湖南省永州市环境监测站陈红锋博士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肖剑波副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景元甲高级工程师湖南省国土局徐聪荣高工、博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参加人员:金燕博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罗志国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江宁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陈建明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许媛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闫静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吕贵彦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翟学杰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范承保工程师湖南省永州市环境监测站王儒竑工程师湖南省永州市环境监测站肖坤立工程师湖南省永州市环境监测站邓玉林工程师湖南省永州市环境监测站黄兴强工程师湖南省永州市环境监测站李昕林工程师湖南省永州市环境监测站皇甫晓东工程师湖南省永州市环境监测站制图:刘其峰助理工程师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闪旭涛助理工程师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李自强助理工程师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张焳维助理工程师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刘保山助理工程师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基本情况 (3)第三章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4)第四章旅游资源评价 (5)第五章旅游客源市场 (9)第六章旅游区性质、产品及形象定位 (10)第七章功能分区与项目布局 (11)第八章旅游服务和基础设施规划 (18)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7)第十章旅游业保障体系规划 (30)第十一章防灾和旅游安全规划 (32)第十二章近期发展规划 (32)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34)第十四章附则 (35)规划图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区位图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旅游项目用地现状示意图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旅游资源分布图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客源市场分布图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规划总图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功能分区与项目布局图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道路与游道规划图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图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图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保护规划图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地开发“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以下简称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其生态环境,确保旅游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特编制本规划。
厦门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厦门生态旅游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ccab93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f.png)
厦门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厦门市是福建省的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景观。
为了保护这些旅游资源、促进旅游开发和提高旅游质量,厦门政府制定了一份关于“厦门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的文档。
一、规划背景和目的厦门市面积较小,但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生态和文化历史景观丰富多彩。
为了进一步发掘和保护这些资源,厦门政府决定制定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旨在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增强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促进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规划内容和原则1.规划范围厦门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厦门市的所有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及其周边区域,重点保护和发展的区域包括鼓浪屿、南普陀寺、胡里山炮台、海沧大嶝、集美鼓岭等。
2.规划目标通过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厦门市决定在未来五年内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以下目标:(1)建立完善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消费者体验,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厦门旅游。
(3)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确保旅游业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3.保护原则厦门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的保护原则是,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平衡好。
(2)将旅游业的发展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3)统筹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实现旅游业和城市经济双向融合,提升旅游体验和城市品质。
4.规划策略在制定厦门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时,政府根据旅游资源、市场需求和环境情况等因素,制定了以下规划策略:(1)推动旅游和环境保护有机融合,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探索旅游的品牌化、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道路。
(3)提高旅游产业的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
(4)加强旅游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三、规划实施和效果评估厦门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涉及到诸多复杂的问题,如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去落实。
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40420ef5ef7ba0d4a733b9d.png)
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项目组成员项目顾问:魏小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吴喆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行业专家项目组长:张晓军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休闲旅游产业委员会秘书长黄金星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MBA 总监项目组成员:匡林博士国家旅游局驻澳大利亚办事处副主任汪洋注册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院德村志成教授日本国际观光学者陈玉舒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李飞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侯洁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孙万真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杨晓丹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崔文龙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刘昱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吴琼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项目协调员文本第一章规划总则------------------------------------------------------ 1第二章现状研判和SWOT分析------------------------------------------- 2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3第四章发展目标和战略------------------------------------------------ 4第五章空间分区发展规划---------------------------------------------- 5第六章功能区规划及项目策划------------------------------------------ 6第七章旅游产品体系-------------------------------------------------- 9第八章旅游交通与游线组织规划--------------------------------------- 10第九章市场营销----------------------------------------------------- 12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4第十一章服务设施规划----------------------------------------------- 16第十二章基础设施规划----------------------------------------------- 17第十三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19第十四章景区经营--------------------------------------------------- 20第十五章项目开发时序及投资估算------------------------------------- 21第十六章实施保障--------------------------------------------------- 22第十七章附则 ------------------------------------------------------ 23说明书第一章规划总则---------------------------------------------------- 24一、规划性质 (24)二、规划期限 (24)三、规划范围 (24)四、规划依据 (24)五、规划原则 (25)第二章现状研判---------------------------------------------------- 26一、中国旅游发展宏观态势 (26)二、长三角旅游发展现状 (26)三、东阳市旅游发展现状 (27)四、东白山旅游发展背景 (28)五、东白山旅游发展概况 (29)六、东白山与相关景区竞合概况 (29)七、东白山旅游发展SWOT分析 (31)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34一、旅游资源分析 (34)二、旅游资源评价 (36)第四章发展目标和战略---------------------------------------------- 38一、战略定位 (38)二、战略目标 (38)三、战略选择 (39)第五章空间分区发展规划-------------------------------------------- 40目录一、分区原则 (40)二、分区规划 (40)第六章功能区规划及项目策划----------------------------------------- 41一、“天上人间”七夕文化体验区 (41)二、“惜缘谷”香榧生态度假区 (47)三、“绿野谷”农业休闲娱乐区 (49)第七章旅游产品体系------------------------------------------------- 53一、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53)二、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53)三、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53)四、专项旅游产品规划 (55)第八章旅游交通与游线组织规划--------------------------------------- 56一、规划目标 (56)二、规划原则 (56)三、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56)四、旅游线路组织规划 (57)第九章市场营销----------------------------------------------------- 59一、市场分析 (59)二、市场定位 (61)三、形象策划 (62)四、营销规划 (63)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68一、现状及评价 (68)二、规划原则 (68)三、规划目标 (68)四、环境保护分区与措施 (68)五、生态容量测算 (69)六、规划要点 (69)第十一章服务设施规划---------------------------------------------- 71一、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 (71)二、住宿设施规划 (71)三、旅游餐饮规划 (73)四、旅游购物规划 (73)五、旅游娱乐规划 (74)六、解说系统规划 (74)第十二章基础设施规划---------------------------------------------- 75一、给排水规划 (75)二、供电规划 (75)三、电信规划 (76)四、环卫设施规划 (76)五、防灾规划 (76)第十三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 78一、居民社会现状 (78)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78)三、规划内容 (78)第十四章景区经营-------------------------------------------------- 80一、树立绿色管理和生态运营理念 (80)二、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80)三、采用合理营销方式 (80)四、发展多种产业,实现产业共融 (80)五、协调利益相关者,实现权责利平衡 (80)六、托管经营,加速东白山发展 (81)七、做好人才储备,实施人才战略 (81)第十五章项目开发时序及投资估算------------------------------------- 83一、项目分期建设时序 (83)二、投资估算 (83)第十六章实施保障--------------------------------------------------- 86一、完善规划体系,推进法制化管理 (86)二、理顺管理体制 (86)三、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86)四、创新投融资体制 (86)五、实施旅游人才战略 (87)图纸目录1、区位分析图2、市场分析图3、三维分析图4、高程分析图5、坡度分析图6、坡向分析图7、重点资源分析评价8、道路交通现状图9、水系村落现状图10、太白峰周边地区山水形态及用地选址11、绿野谷山水形态及用地选址12、乡村景观视觉安全格局13、总平面图14、功能分区图15、“天上人间”平面图16、“绿野谷”平面图17、“惜缘谷”平面图18、重点项目布局图19、局部平面图20、入口效果图21、东白胜境效果图22、茶林物语效果图23、茶屋会议酒店24、茶园别墅区25、东白禅寺效果图26、同心锁效果图27、服务设施分布图28、交通规划图29、区域交通规划图30、主要交通建设规划图31、徒步游线规划图32、游线组织规划图33、标识系统应用34、标识系统设计一35、标识系统设计二文本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规划性质本规划为旅游区总体规划。
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69374c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d.png)
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一、规划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旅游区,突出东白山的独特性,提升旅游区的品质,形成集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二、规划范围三、规划内容1.自然景观保护与修复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复工作,修复破坏的地质景观和水系景观,提升整体的景观观赏价值。
同时,要借助科技手段,建立监测系统,对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保护。
2.旅游设施建设在旅游区建设过程中,规划建设必要的旅游基础设施,包括酒店、度假村、景区交通、导游服务等。
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建筑资源,进行修缮和改建,融入当地特色文化,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3.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东白山地区有丰富的文化遗址,包括古村落、山寨、古战争遗址等。
要对这些文化遗址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和活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4.乡村风情建设结合当地的农业资源和乡村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特色农庄和农家乐,提供丰富多样的农民体验活动,使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乡村的淳朴与温馨。
5.科普教育与研学旅行打造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提供生态科普知识的展示和科学实验,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游客进行研学旅行,增加旅游区的教育功能。
同时,要加强科研机构和大学院校的合作,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四、规划实施1.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进行实施。
2.引入投资方,引进旅游企业和专业团队参与规划实施,确保规划的顺利进行。
3.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东白山生态旅游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4.建立旅游组织和管理机构,制定旅游规范和管理制度,确保旅游区的运营和管理水平。
五、总结通过制定该总体规划,东白山生态旅游区将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既能保护自然环境,又能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和文化体验,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的旅游形象和知名度。
同时,通过旅游的发展,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大地风景青岛藏马山乡村国际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大地风景青岛藏马山乡村国际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81a07980029bd64793e2c07.png)
水资源
湖光山色 山水交融
动植物资源 物种丰富 原生态
文化资源
潜在文化灵魂资源
休闲度假母体资源
现状资源分析
资源评价
资源级别 五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一级
资源分数 ≥90
≥75~89
≥60~74 ≥45~59 ≥30~44
资源列表 藏马山、湖泊、陡崖子水库 大地景观(蓝莓、茶园) 多处溪流、疏林草地、缓坡、 湿地 特色农业景观 林地、跌水 石崖、农家小院
1/4的境内休闲旅行者和约三成的境外休闲旅行者都认为休闲 活动是旅行中的重要部分,其中去青岛、三亚这类海滨城市的占 有一定比例;休闲项目中洗桑拿、泡温泉和做按摩等其他活动深 受欢迎,观看表演、特色餐饮等也占有重要比例。
藏马山已具备环境优势,只需在国际级生态环境基础上构建体 验度高的产品和完善高质量的服务,即可达到国际化度假村的标准, 成为山东省境内具竞争力的休闲度假场所。
坡度分析
从坡度分析图可以看出,坡度较 陡的区域集中在藏马山北侧山地,其 余80%以上的用地坡度均在20°以下, 是非常适宜开发建设、发展缓坡运动 的地形。
在规划时,需要严格紧密的结合 土地利用规划,划出适宜建设用地中 的农业用地,两者相结合,进行合理 的分区,对规划才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坡向分析
从坡向分析图可以看出, 场地内东南朝向用地最多,然 后是东向、南向的场地,北向、 西北向用地最少。在高尔夫设 计、公共建筑选址、配套别墅 选址上,要充分考虑坡向因素, 尤其是建筑要考虑采光问题。
●大青岛区域以旅游产业为主要吸引点推动了区域其他产业经济发展,旅游经济是青岛地区的 主体经济。
●国家对节假日的调整影响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结构,对本地市场来说,短途度假旅游的需求 将会提高,对旅游产品的偏好也会更加休闲化、更加多样化。
生态园计划书
![生态园计划书](https://img.taocdn.com/s3/m/ded48f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a.png)
生态园计划书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绿化率,我们计划在市区建设一个生态园,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同时也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二、项目规划。
1. 生态园位置。
我们计划选址在市区郊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市民前往游玩。
2. 生态园设计。
生态园将采取生态环保理念,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同时引进各种植物,打造一个多样化的植物景观。
园内将建设湖泊、小溪等水景,为游客提供一片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
3. 生态园设施。
为了方便游客的游玩,我们将在生态园内建设步道、观景台、休息亭等设施,同时还将建设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
4. 生态园活动。
我们计划定期举办各种生态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节、环保宣传活动等,让市民深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5. 生态园管理。
为了保证生态园的良好运营,我们将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园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同时还将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对生态园的保护和管理。
三、项目目标。
1. 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 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3. 促进市民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
四、项目效益。
1.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 为市民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休闲场所,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3. 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五、项目实施。
1. 筹备阶段,确定项目选址、制定项目规划、筹集资金等。
2. 建设阶段,进行园区土地整理、植被修复、设施建设等工作。
3. 运营阶段,建立生态园管理团队,制定生态园日常管理和运营计划。
六、项目预算。
生态园建设预算约为5000万元,其中包括土地整理、植被修复、设施建设、管理团队建设等费用。
七、项目风险。
1. 市民对生态园的认可度不高,导致游客数量较少。
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7763d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0e.png)
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目录一、项目概述 (3)1.1 项目背景 (4)1.2 项目目的 (5)1.3 项目范围 (5)二、市场分析 (7)2.1 目标市场分析 (9)2.2 竞争分析 (10)2.3 市场需求分析 (12)三、项目规划 (13)3.1 总体规划布局 (15)3.2 功能区划分 (16)3.3 建筑设计风格 (17)3.4 绿化景观设计 (18)3.5 道路交通规划 (20)3.6 水系规划 (21)3.7 排水系统设计 (22)3.8 电力供应系统设计 (23)3.9 通信网络规划 (24)四、项目建设 (25)4.1 土地整理与开发 (26)4.2 基础设施建设 (27)4.3 建筑施工 (29)4.4 绿化景观建设 (30)4.5 道路交通建设 (31)4.6 水系建设 (32)4.7 排水系统建设 (33)4.8 电力供应系统建设 (33)4.9 通信网络建设 (34)五、运营管理 (36)5.1 园区管理机构设置 (37)5.2 人员配置与培训 (38)5.3 服务设施提供与管理 (39)5.4 市场营销策略制定与实施 (41)5.5 财务管理与预算控制 (41)5.6 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制定 (42)六、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估 (43)6.1 投资回报分析 (44)6.2 经济效益预测 (45)6.3 社会效益评估 (46)6.4 环境影响评价 (47)6.5 可持续发展性分析 (48)七、总结与建议 (49)7.1 主要工作总结 (50)7.2 建议与改进措施 (52)一、项目概述本次规划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创建一个综合性的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
该项目旨在结合生态农业发展、旅游观光体验以及休闲活动,打造一个集可持续性、教育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特色园区。
项目地点位于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农村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便于游客前来体验。
本项目旨在促进本地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地区经济效益。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4e760f1f705cc1755270941.png)
一、总规历程 二、总规简介 三、深化工作
一、总规历程
(一)纲要阶段
总 体 规 划 编 制 分 为纲要和成果两个 阶段。
莲 花 山 总 规 从 2010 年8 月 开 始,由 北京五和新力设计 公司和长春规划院 联合编制。
2011 年3 月 , 通过 了纲要阶段的审查
此 次 会 议 明 确 到 2020年,总 规 范围 内人口规 模为37万 人,用地 规模 为50 平方公里。
(三)审批阶段
同年11月,我们又将 修改后的成果上报省 住建厅,省里要求在 批准之前拿到各部门 的同意意见。
二道区提出的修改意 见最多,主要是要将 英俊镇的发展规划体 现在莲花山总规中
经过反复修改协调, 终于在本月拿到所有 部门同意意见,交给 省厅后,即将拿到省 政府的批复文件。
二、总规简介
(一)建设条件分析
莲花山的总规难 度系数很大,因 为地形地貌复杂 ,土地种类多样 ,空间分散灵活 。
在总规编制之初 ,根据1:2000地 形图,运用GIS手 段,对整个区域 的建设条件进行 分析,包括水源 保护区界限、高 度分析、水系分 析、生态保护格 建设区范围。
目前即将 开工建设项 目。
管委会
鹿鸣谷
科瑞 莲花山庄
莲花印象
亚泰
二、总规简介
(五)市政设施
都市服务区污水厂
东湖水厂
会议中心污水厂
五水厂
英俊污 水厂
国际休闲度假区污水厂
三、深化工作
序 项目名称
号
1 乡镇总体规划 2 都市服务区控
规 3 村庄建设规划 4 水利规划 5 休闲农业规划 6 绿地景观规划 7 城市设计 8 环境影响评价 9 道路绿化 1 电力、天然气、 0 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The work plan is a prerequisite for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A complete work plan can make the work progress in an orderly manner, orderly, and more efficiently and quickly.( 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JH-0009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项目负责人:.9目录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二、规划原则三、规划依据四、规划期限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一、区域概况二、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分析三、风景旅游资源特点四、旅游开发条件分析五、总体评价第三章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一、景区性质二、主题形象设计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思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第四章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要点一、功能分区二、规划结构三、分区规划要点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一、旅游区容量计算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第六章旅游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一、环境影响评估二、保护措施第七章配套规划一、旅游交通规划二、建筑风貌规划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第八章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规划一、市场机会分析二、客源市场定位三、市场开发策略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一、分期建设计划二、旅游人才及教育计划三、开发体制与政策建议附件一:规划图纸1.区位交通图2.综合现状图3.规划总图4.功能分区图5.旅游交通与服务设施规划图6.保护区规划图附件二:旅游度假区管理政策参考资料汇编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青龙湾生态旅游区位于安徽省宁国市西部,处东经118°36-119°00,北纬30°20-30°40,规划主入口距宁国市区约20公里。
根据区域的自然地貌、风景旅游资源分布及景观空间的连续性和管理上的便利性,规划将本旅游区边界确定为:东起竹峰镇杨村,沿镇界过太子尖、金斗山、人山尖至甲路镇边界枫树岭,再沿宜黄公路东侧山脊连线至胡乐镇鸿门,折向西沿鸿旌线(809省道)南侧山脊连线过古堂山至滑渡,然后沿宁国市界向北过罗汉肚、一尖峰、父子岭至龙潭寺,再沿青龙镇边界过柿树岭至石头岭、凤形山、西坑坞,接竹峰镇边界回杨村。
规划范围包括青龙、竹峰、板桥三镇乡全境及城关、甲路、胡乐镇部份区域。
规划区面积约为597平方公里。
二、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当今资源开发的主流及核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生态可持续、社会文化可持续和经济发展可持续。
旅游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和区域经济共同实现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发展,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协调好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市场导向原则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景区旅游开发方向,迎合现代旅游者崇尚自我、回归自然的趋势,注重旅游产品功能定位与市场预测,并具有一定的超前量,使旅游产品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个性化原则在旅游项目规划上强调个性特色,追求惟我独有,满足游客猎奇求异心理。
、可操作性原则在理论上以高起点的战略研究用于指导资源开发,以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一致性。
在实践中,通过对功能分区、政策措施和开发时序三个方面的合理安排,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功能互补原则通过分析对比景区旅游资源差异性,规划力求与皖南旅游区发展战略相衔接,同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互享、客源互流、产品互补,避免项目重复设置与资源浪费。
三、规划依据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6国务院发布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12建设部发布3、《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1990国家旅游局中科院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1999.10国家技监局5、《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10国家旅游局6、《十五安徽省旅游发展建议》.7安徽旅游报7、《宁国市十五计划纲要》.12宁国市人民政府8、《安徽省板桥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设计》1999.10安徽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四、规划期限旅游区建设是一项长期、渐进的过程。
本项规划针对青龙湾生态旅游区近期建设的需要,结合中远期发展目标,提出规划期限为:近期:--中期:--远期:-20XX年同时延展考虑20XX年以后规划区发展的战略取向,兼顾远景发展的时空结构及产业体系组织。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一、区域概况1、自然地理青龙湾生态旅游区位于宁国市西部,皖南山区东缘,属于山地湖泊型景区。
区内地势走向非常明显,西南山势起伏,雄伟豪迈,东北相对平缓,岛屿众多,整体呈西南向东北低缓态势。
核心景观港口湾水库是安徽省跨世纪重点水利工程,位于水阳江上游支流西津河上。
水库坝高146米,总库容为9.41亿立方米,水域面积为32.8平方公里,是安徽省第一座钢筋砼面板堆石坝,总投资11.034亿元。
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控制水阳江上游流域洪涝灾害,并将沿西津河干流形成长约30公里的水面航道。
两岸青山连绵,岛屿纵横点缀,风光优美。
青龙湾旅游区属北亚热带季风亚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5.4℃。
区内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吹北风为主,夏季以南风为主,春秋季为风向转换季节;由于受季风气候和山地影响,区内降雨时限较集中在5-7月,易形成雨季。
本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轻雨细,气候宜人,全年皆可开展度假旅游活动。
本区地形复杂,动、植物物种丰富。
估计植物有483种,分属116科,其中保护植物10种;动物215种。
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4种:云豹、金钱豹、黑麂、白须长尾雉;二类保护有20种:猕猴、短尾猴等。
区内板桥自然保护区林相整齐,林木茂盛,盖度90-95%,更有万亩甜槠林,堪称奇观。
因受人为破坏程度不同,区内植被具有明显地带性,地势平缓的冲、坡地绝大部分为园地,成为果园、桑园、茶园等栽培植被;低山、丘陵为大面积的次生灌丛及草丛类型;高峰山、板桥一带为北亚带典型植被-常绿阔叶林。
2、社会经济宁国市经济发达,居全国百强县行列。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4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5万元,农业、工业、商业比重为17:54:29,国民经济步入工业主导型历史阶段,商业也占较大比重。
规划区内,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山林作物、农业和村镇工业,其中山林作物和农业依然处于重要地位。
宁国市人口约为40万人左右,其中农业人口占绝大部分,由于历史原因,宁国市外来移民较多,在民族构成上复杂多样,畲、回、维吾尔、满等10多个少数民族,与汉族杂错相居,其中畲族为较大少数民族。
规划区范围内,共有人口5.46万,相对集中在西津河河谷平原地带。
近年来,许多山区居民因生活不便及水库建设外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
3、历史人文宁国历史源渊流长,春秋战国时先后隶属吴、越、楚。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分宛陵县南部置怀安县和宁国县,隶属丹阳郡。
唐武德三年(620),设宁国县、属宣州。
宁国名取吉祥语,《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寓意邦宁国泰,长治久安。
规划区内为宁国人文荟萃之地,人才辈出。
人物有黄一腾,东岸乡人,明万历二十五年进士,曾任山东布政司参议兼佥事,著有《诸儒语要》;周斌,胡乐乡人,12岁考中秀才,时称神童,清政府授予奉政大夫和花瓴同知,著述甚多,有《山门新语》、《史学骊珠》等。
区内遗址有太平天国跑马岗及近代板桥苏维埃政权旧址。
二、风景旅游资源特色与评价、资源类型青龙湾生态旅游区集湖泊景观与山地景观于一体,构成了很有旅游开发前途的类型多样的景观资源。
区内西津河山水形胜,本为历代名胜,有诗赞曰:《西津游舫》明‐黄一腾夏日朗晴晖,轻舟敞画扉,澄波涵影静,岚气趁云飞,古寺衔丹麓,长桥映翠徽,浊醪倾不尽,踏破月明归。
港口湾水库的建设更增加了本区的魅力。
大坝截西津河而形成湖面,宛如皖南碧玉,碧波万倾,港汊纵横,青山环绕。
登高远眺,水天一色,可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
高峰山群峰峥嵘,瀑布飞溅,古木参天,林海茫茫,野花烂漫,云影变幻,不仅可以观赏到秀娟的溪流跌水,险峻的绝壁,日出群山的奇观,晚霞夕照的美景,幽雅寂静的月色,波澜壮阔的云海,瑰丽神奇的佛光,还可领略苍莽的原始森林,奇异的卵石群,壮观的杜鹃花海等美妙景观,更有千年不绝的传说,充满神秘色彩,魅力无穷。
白云禅寺重建后,慕名朝拜者又为高峰山添了几许人文气息。
、风景旅游资源特点(1)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资源组合佳青龙湾生态旅游区集自然景观之山、峰、岩、洞、湖、瀑、泉、溪、雾及人文景观之徽派古建、民间工艺、民俗风情、传说故事于一体,所谓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烟云飞瀑,秋有翠壁丹枫,冬有玉树银峰。
堪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备开发观光度假产业的良好基础,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飞舟湖面后,或驱车上高峰揽胜,或前往板桥自然保护区探秘,动静相合,相得益彰。
(2)自然山水优美,历史人文稍显不足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广至数百平方公里,其间湖水秀美,山川怡人。
湖两岸或岩壁如镜,或悬树倒挂,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季长青,野鹭横飞,烟霞斜照,风光无限。
狭谷小溪水皆成碧,游鱼细石,视之可触,溪流或急湍似箭,或浅缓纡平,可闻泉水击石之声。
高峰入云,峭壁林立,峰回路转,雄伟瑰丽。
万亩甜槠林,蔚为壮观,青钱柳,毛红椿、云锦杜鹃、黄山松点缀其中,秀美溢山。
云豹、金钱豹、短尾猴、黑麂平添山林几分神秘。
如此山水,似一幅幅意境悠远的奇异山水画,令人陶醉。
由于历史原因,宁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侵袭,几经摧残,人文资源稍显不足,但高峰山神奇传说与白云禅寺香火浑然一体,撑腰石、豆腐台、狮子洞无不张扬神话色彩,却令人神往。
徽州古建,独具魅力,自成一脉,风韵悠悠。
(3)整体生态环境一流,疗养度假的胜地宁国工业经济主要集中于城区及附近,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内工业基础薄弱,污染少,加之历届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破坏程度较小,水质清澈,生态环境一流。
1995年建立板桥自然保护区,更保护了区内生态环境的原始性,使板桥成为动植物的王国,生物多样性的绿色殿堂和基因库,北亚热带绿色桥头堡。
旅游区内植被覆盖率达77.5%,山青水秀,空气负离子含量高,可称得上一级空气一级水。
尤其板桥盆地,岩壁环绕,溪水潺潺,古宅苍苍,乡风浓郁,别有洞天,颇具世外桃源之感。
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候宜人,是进行森林养生,避暑度假的天然佳处。
三、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开发条件评价、优势通过对规划区的景观资源、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建设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本区在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开发方面具有下列优势:(1)旅游景观资源丰富,独具天赋优势(2)区位条件优越,客源市场广阔(3)交通网络发达,可进入性良好(4)政府积极扶持旅游事业,政策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