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挤、社会等方而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贫困人口依然存在,贫困问题依然是党和国家在制定方针政策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的贫困状况也在逐步的得到缓解,在我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农村贫困,而城市贫困是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其远远低于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在我国改革和发展中举世瞩目的扶贫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关键词:扶贫开发贫困人口扶贫战略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回顾我国的扶贫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农村经济改革和小规模的区域扶贫(1978—1985年)。我国第一次进行大规模扶贫开发政策调整,从上到下正式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确定了划分贫困县的标准,并划定了273个国家级贫困县。后来将牧区县、“三西”项目县加进来,到1988年增加到328个国家级贫困县。从1978年底开始,我国农村开展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体制改革,同时,较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农民收入迅速提高,大大缓解了农村贫困问题。这一阶段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25亿人,平均每年减少178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14.8%。大规模有针对性扶贫计划的展开(1986—1993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并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进行彻底改革,确定了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到1993年底,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1.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并且每年减少64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4.8%下降到8.7%。第二个阶段:《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启动。经过重新调整,国家级贫困县增至592个。这一阶段是以1994年3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公布实施为标志。该计划明确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由此,中国扶贫开发进入了最艰难的攻坚阶段。为了实现2000年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这一伟大目标,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是由道义性扶贫向制度性扶贫转变,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由扶持贫困地区(主要是贫困县)向扶持贫困村、贫困户(主要是贫困人口)转变。同时,较大幅度地增加了扶贫资金。三大扶贫项目(扶贫贴息贷款、以工代赈和发展资金)投放的扶贫资金从1995年至1999年增加了1. 63倍。到1999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降至3400万人,贫困发生率也由8.7%下降到3.7%。2000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第三个阶段:《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出台,取消了沿海发达地区的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增加了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县数量,但总数不变。同时,将国家级贫困县改为扶贫开发重点县。 2001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
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虽然还叫“扶贫开发”,但扶贫工作重点与瞄准对象已经做了重大调整。扶贫工作重点县放到西部地区;贫困村成为基本瞄准对象,扶贫资金覆盖到非重点县的贫困村;同时,注重发展贫困地区的科学技术、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强调参与式扶贫,以村为单位进行综合开发和整村推进;承认城乡间人口流动是扶贫的一个重要途径。第四个阶段:《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发布,确定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这是今后10年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将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
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挑战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齐头并进.因此,贫困或相对贫困问题就不会水久性地消失,再加上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局面.因此,在短期内消除贫困还有很大的困难。从扶贫四个阶段的历程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贫困地区人口的脱贫速度逐步趋缓,目前,我国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是年收人低于350元处于温饱线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而且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贫乏、生活条件恶劣的深山区、石山区、黄土高原区、荒漠区、少数民族地区、地质灾害高发区以及蓄滞洪区等。这些地区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而且人口分布散.不便于进行开发,更加大了脱贫难度。扶贫工作的进行还受到扶贫资金不足等问题,近20年来,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我国政府安排的专项扶贫投入不断增加。2000年中央各项扶贫专项资金达248亿元.与1 980年相比,增加了30倍。但扶贫资金的增长还不能满足扶贫攻坚的需要,需要与可能的矛盾突出。据推算,要稳定解决一个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同题,需要投资l 500~2 000元,如果按人均占有的最低标准估算,3000万贫困人口所需的扶贫资金仍然需要45亿元。可以看出.我国的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缺口租大。资金短缺在近期内仍然是贫困地区脱贫的“瓶颈”因素。我国政府从l 986年开始实施农村开发式扶贫战略,即区域优先扶贫战略。该战略在改变落后地区经济而貌的同时,却使扶贫主体在瞄准投资机制时,出现了资金空间分布的偏向。具体表现为:扶贫资金主要投向国家确定的贫困地区。而我国有30%的农民贫困人口分散在国家确定的非贫田地区。一些地方在使用扶贫资金时,不按照扶贫目的出发。而把拄贫资金投向更为有利可图的项目。或移位于办工业,或移位于搞开发性项目、办其他事业。由于扶贫资金绝大多数都是以贴息贷款方式发放,贫困户由于还贷能力弱,所以难以找到担保,以至于无法得到扶贫款。而能够使绝大多数特困人口受益的种植、养殖业项目,叉固还贷周期长,比较利益低难以得到资助。一些地区返贫现象较为严重在我国西部地区和一些贫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一遇自然灾害就会造成农业减产,粮食欠收,很容易使脱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