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合集下载

中国科学院大学保研—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保研(推荐免试)推免硕士办法

中国科学院大学保研—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保研(推荐免试)推免硕士办法

中国科学院大学保研—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保研(推荐免试)推免硕士办法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3年接收推荐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或攻读硕士学位(包括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工作已经开始,现将相关事项公告如下:一、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保研(推荐免试)申请条件:1.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有较好的科研工作潜质,有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必须是201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且学生所在院校必须是教育部规定的具有当年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的高校。

3.学生应获得其所在高校推荐免试资格,学术型或全日制工程硕士分别占用其所在高校相应的推荐免试生名额。

4.申请人在大学本科学习阶段成绩优异,在学期间无重修科目或补考记录,未受过纪律处分。

5.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6.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和研究所科研工作特殊要求,心理健康状况优良。

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保研(推荐免试)申请者需提供以下材料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盖章的《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复试通过后提交。

2.《近代物理研究所推荐免试生申请表》。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须本人签名。

4.《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信息简表》,须本人签名。

报名确认后提交。

5.《考生个人简历及自述表》。

6.所在学校院系党政部门出具的《考生现实表现情况表》。

7.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出具并加盖公章的大学本科前三年所修课程成绩单(五年制的提供前四年课程成绩单)。

8.英语等级证书复印件。

9.身份证复印件。

10.一寸彩色免冠照片一张。

11.已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获得专利授权或其它原创性工作成果证明的复印件。

12.大学期间获奖证书复印件。

13.对申请有参考价值的其它材料。

14.部分表格可在近代物理研究所网站研究生教育主页文档下载中下载。

邓稼先人物简介

邓稼先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此外有同名影视作品、散文、游戏等。

邓稼先[dèng jià xiān](1924—1986),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邓稼先是清政府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书法家与篆刻家邓石如的第六世孙。

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

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他五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邓稼先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物理系助教。

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后在物理系留学工作,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邓稼先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超重核研究实验方法的历史和现状简介

超重核研究实验方法的历史和现状简介
目前, 预言超重稳定核岛位置的主要理论有宏 观- 微观模型、H at ree- Fock 理论以及相对论平均场 理论. 宏观- 微观模型的计算给出的下 一个双幻核 的位置在 Z= 114, N = 184[ 1] . 相对论平均场计算 和 H at ree- Fock 计算, 则根据所选择的参数或处理 方法的 不同 预言 的下 一 个双 幻核 的位 置有 ( Z = 114, N = 184) [ 2, 3] , ( Z = 120, N = 172) [ 2 ) 4] , ( Z = 120, N = 184) [ 5 \ <, ( Z = 124, N = 184) [ 4] , ( Z = 126, N = 184) [ 2, 3, 6] , ( Z = 114, N = 164 ) 172) [ 5] 和( Z= 120, N = 172 ) 184) [ 7] 等. 各种计算 预言的半衰期长的可达 109 年[ 1] , 短的则在微秒量 级[ 6] . 尽管不同的计算预言的超重核出现在核素图 上的位置不同、寿命也不同, 但绝大部分计算均给 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 即超重核是存在的! 因此寻 找、合成和研究超重核, 是检验现代核结构理论的
第2 期
徐瑚珊等: 超重核研究实验方法的历史和现状简介
# 77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元素
Np ( Z= 93) Pu ( Z= 94) Am ( Z= 95) Cm ( Z= 96) Bk ( Z= 97) Cf ( Z= 98) Es ( Z= 99) Fm ( Z= 100) M d ( Z= 101) No ( Z = 102)
2C49f( 18O, 4n) 263Sg 2P0b7( 54Cr, 1n) 260Sg[ 19] 2B0i9( 54Cr, n) 262Bh[ 20] 2P0b8( 58Fe, n) 265Hs[ 21] 2B0i9( 58F e, n) 266M t [ 22] 2P0b8( 62, 64N i, n) 269, 271110[ 23] 2P4u4( 34S, 5n ) 273110[24] 2B0i9( 64N i, n) 272111[ 25] 2P0b8( 70Zn, n) 277112[26]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教育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教育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教育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机构,是我国近代物理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作为一所研究生教育的机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为研究所的研究生,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各类科研项目中,与导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研究生在研究所内有充足的实验设备和资源支持,可以开展自己的科研项目,并得到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完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生在专业学术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将接受一系列的培训和教育,包括科研方法、学术写作、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培训。

研究生还可以参与到各类学术会议和讲座中,与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研究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将有机会参与到研究所的科研项目中,进行实际的科研工作。

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还注重学生的科学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

学生在进行科研工作时要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诚实守信,不得造假等。

学生还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导师和同学们进行良好的合作和交流。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还要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学术目标和发展方向。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通过丰富的科研项目和资源支持,全面的培训和教育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将在这里得到系统的学术培养和科研训练,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将继续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83.93
69.16
核技术及应用
一志愿
12 周舜民 男 成都理工大学
270
79.69
66.85
核技术及应用
一志愿
13 刘禹廷 男 长春理工大学
322
14 张磊 男 成都理工大学
318
78.80 79.18
71.60 71.39
控制工程专硕 控制工程专硕
调剂 调剂
15 刘艳 女
山东大学
290
82.77
318
72.84
68.22
材料工程
调剂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理学组(生物学类)
序 号
姓名
性 别
毕业学校
初试成绩
复试成绩
总成绩 (百分制)
拟录取专业
备注
1 严俊芳 女 西北师范大学
374
88.37
81.58
生物物理学
调剂
2 张倩婧 女 天津科技大学
355
86.20
78.60
68.17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硕
调剂
20 刘季韬 男
四川大学
274
79.48
67.14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硕
调剂
第 2 页,共 2 页
调剂
11 辛文宇 男 中国矿业大学
347
81.23
75.32
凝聚态物理
调剂
12 程宏伟 男 哈尔滨工业大学 333
13 黄科京 男
兰州大学
325
79.85 80.37
73.22 72.69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
调剂 调剂
14 赵靖 女 15 李东青 男 16 柯凌云 男

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1142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其前身为1951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的宇宙线研究组,后演变为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宇宙线室。

著名物理学家张文裕、王洽昌、肖健等曾任该室主任,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始终关心并置身于该室的科学研究。

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开放实验室于1997年4月成立,2003年7月更名为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在2014年和2019年的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连续两次被评为A类。

目前,张双南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蔡荣根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一、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实验室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以揭示深层次的物质结构和大尺度的物理规律为目标,重点建设粒子天体物理学交叉学科,聚焦高能天体物理、宇宙线天体物理、中微子天体物理、暗物质、粒子宇宙学等研究方向,开展全方位(地下、高山和空间)、多波段(微波、光学、X射线和丫射线)、多信使(电磁波、中微子、宇宙线)的观测和探测研究,同时根据学科需要布局实验项目,发展核心技术,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国际先进和领先的粒子天体物理领域高水平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取得重大和突破性科学成果,引领国际粒子天体物理领域的发展。

实验室的总体定位是:瞄准重大问题开展基础研究,针对学科前沿提出重大项目,建设实验平台提升仪器性能,发展核心技术支撑长远发展。

发展策略是:“四代同室”一成果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代、概念一代。

二、重要任务和成果实验室凭借在实验设计、探测器研制、观测数据处理、物理解释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提岀并承担或参与了多项粒子天体物理领域的大型实验项目。

空间X/丫射线天文观测与空间粒子探测:成功研制运行中国第一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Insight-HXMT)卫星、天宫2号唯一的天文载荷Y暴偏振仪(POLAR),POLAR-2成功入选中国空间站首批科学实验;提出且即将发射引力波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提出并正在预研国际合作天文台级X射线卫星项目“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探测卫星(eXTP)”、中国空间站规划中的大型科学载荷之一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HERD);成功研制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MPE)主要载荷之一的硅阵列探测器(STK)、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主要载荷之一的高能粒子探测器;提出并正在研制中法合作天文卫星空间变源监视器(SVOM)4个科学仪器之一的丫射线监视器(GRM)与爱因斯坦探针(EP)二个科学仪器之一的后随观测X射线望远镜(FXT);实质参与国际空间站大型国际合作项目阿尔法磁谱仪(AMS-02)。

重离子加速器

重离子加速器

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工程研究集体研究集体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2000年至2007年,完成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 的预研、设计、建造与调试。

CSR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个大规模、高能量、全离子加速的重离子冷却储存环系统,属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

它的实施对开展更广范围更高精度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尤其是重离子治癌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CSR是利用原有的回旋加速器系统作注入器,采取双环结构,将重离子束的能量从低能区提高到中高能区;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空心电子束对高能重离子束的冷却;并首次对100毫秒量级的短寿命滴线核素63Ge、65As和67Se的质量进行了高精度测量;同时还实现了储存环高能重离子束变能共振慢引出,使每个引出束团能量可调,为深部肿瘤临床治疗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工作单位)及主要科技贡献:詹文龙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要科技贡献:作为工程经理组织完成工程建设。

全面负责实验终端及实验设置,提出的高精度质量测量方案已取得初步成果。

夏佳文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要科技贡献:总工程师,提出了兰州冷却储存环CSR概念;完成了总体设计及物理设计;主持完成了CSR总体调试与试运行。

原有进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要科技贡献:副总工程师,完成注引系统建设、控制物理设计。

提出并完成剥离注入,变谐波加速,多虚拟加速器等关键技术。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及工作单位:袁平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乔为民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大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杨晓天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满开第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赵红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肖国青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魏宝文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杨晓东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蔡晓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徐瑚珊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宋明涛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马力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何源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周忠祖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许哲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刘勇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地域空间开发的理论体系研究及重大规划实践研究集体研究集体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坚持为国家重大地域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需求服务的科研道路,建立了以点轴系统、地域功能和空间级联系统等理论构成的地域开发理论体系,主持完成了《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京津冀都市圈规划》、《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等一系列影响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大规划,创建了我国区域规划技术流程和功能区划技术规程。

2016考研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考研招生简章

2016考研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考研招生简章

2016考研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考研招生简章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是一个依托大科学装置,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基础和应用研究、相应发展粒子加速器及核技术的基地型研究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重离子物理研究中心。

近代物理研究所长期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瞄准学科前沿,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三大科学工程的建设,建立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 (Heavy Ion Research Facility in Lanzhou),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重离子物理及交叉学科研究创造了先进实验条件,取得了以新核素合成、原子核质量精确测量、重离子治癌为代表的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使我国进入重离子物理及交叉学科研究的国际先进行列。

同时,在核技术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贡献。

近代物理研究所现有上岗研究生导师218人,其中两院院士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支持者24人,"西部之光"人才计划项目支持者93人次。

截止2015年初,近代物理研究所已获得国家奖18项,省部级奖158项。

目前,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着包括"97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协同国内相关单位研发)在内的一大批科研项目。

其中,"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两个大科学装置建设规划已经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的建设重点。

同时,研究所与国内外60多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并作为国内牵头单位参与由17个国家投资,在德国建设的"反质子与离子研究装置(FAIR)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粒子宇宙与时空-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粒子宇宙与时空-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不明白的事情:自由”及“共 产” , “东方”和“西方”的真 正精确意义 , 因为地球是圆的!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简介
1、光量子论* 2、分子运动理论* 3、创立狭义相对论* 4、质能公式* 5、广义相对论* 6、受激辐射的量子理论* 7、玻色-爱因斯坦量子凝聚理论* 8、统一场论的漫长而艰难的探索
在任工程师的叔父 等人的影响下,爱因斯 坦较早地受到科学和哲 学的启蒙。
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继续在慕 尼黑上中学的爱因斯坦因厌恶德国学校窒息 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主动放弃学籍和 德国国籍,只身去米兰。
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 1896年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0年毕业。 大学毕业就失业,临时教书维持生活。 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 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 学研究。
早在1901年,二十二岁的青年 爱因斯坦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 式: A=X+Y+Z! A就是成功,X 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 Z是少说废话!
博览群书。在爱因斯坦的书架 上发现有老子的“道德经”。
独立思考,喜欢安静。
强烈的社会责任。他说:“人 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 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 的意义。”,“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首先取决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 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 来。”
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 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 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 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 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任新 建的高等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 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 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 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 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二战结束后, 开展了反对核战争的和平社会活动。 1955年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 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 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待遇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待遇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待遇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作为著名的物理研究机构,其员工待遇
十分优渥。

首先,该研究所依据员工的学历、职务、工龄等因素提供
了丰厚的基本薪资。

同时,员工还能享受到不同程度的福利,如住房
公积金、医疗保险等。

此外,该研究所重视员工的学术发展,定期为员工组织学术交流、研讨会等活动,让员工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同时,该研究所还提供了
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完善的研究设备,助力员工的研究工作。

总之,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待遇优厚,吸引了一大批物理学
人才加入,并为他们的学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近代物理研究所

近代物理研究所

近代物理研究所
近代物理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一个重要研究机构,成立于1979年,位于中国上海市。

近代物理研究所是我国近代物
理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以下是该研究所的主要情况介绍。

首先,近代物理研究所致力于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和高能物理等领域的研究。

该研究所拥有多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以及一批优秀的科研团队。

研究所在量子物理、强力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科研成果,尤其在低温、光电子学、宇宙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优势。

其次,研究所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该研究所与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合作项目。

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还经常受邀赴国际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此外,近代物理研究所注重培养青年科研人才。

该研究所设有博士、硕士和博士后研究生项目,为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许多该研究所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在国内外的学术界和产业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最后,近代物理研究所还积极参与国内重大科研项目。

该研究所参与了国内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等。

通过与其他科研机构的联合研究,该研究所在多
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

总而言之,近代物理研究所是我国近代物理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通过自身科研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与国际科研机构的广泛合作,为我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科研研究和人才培养,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我国高能物理研究、先进加速器技术的研究开发、先进射线技术及射线应用的综合性研究基地。

他的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称物理所、原子能研究所,1973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历任所长张文裕、叶铭汉、方守贤、郑志鹏、陈和生。

2007年底全所职工总数1029人,科技人员总数为712人。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在读研究生约400人,在站博士后30余人。

高能所设有7个研究单位,大型科研设施和装置主要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BES)、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BFEL)、西藏羊八井广延大气簇射阵列和强流慢正电子装置等。

高能所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粒子物理研究、先进加速器技术研究、先进射线技术研究及应用三个优势学科领域,具有以大科学装置为基础开展基础研究、开发与集成的多学科交叉综合优势,成为对国内外高度开放的,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所,为我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

1988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和对撞成功,为我国粒子物理研究和同步辐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使高能所从此成为世界八大高能物理实验研究中心之一,在τ-粲物理实验研究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1990年运行以来已得到一批在国际高能物理界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例如:τ轻子质量的精确测量、DS粒子衰变常数的首次与模型无关的直接测量、J/Ψ粒子共振参数的精确测量、R值测量、发现可能的新粒子X1835等等。

目前,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正在顺利进行中,预计2008年夏季开始物理实验。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是国内唯一的广谱辐射源,有5个插入件,13条光束线和14个实验站,每年为国内外的研究单位提供2000小时专用机时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

2014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2014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初试 356 复试 79.1 总成绩 75.1 初试 303 复试 93.1 总成绩 76.8 初试 317 复试 79.1 总成绩 71.2 初试 336 复试 74.2 总成绩 70.7 初试 343 复试 86 总成绩 77.3
800174000000009 刘小雨 东北林业大学 100014014470960 吕冰锋 兰州大学 800174000000029 孙亚洲 商丘师范学院 103584210000729 王新雨 山东大学
800174106630013 王永鹏 贵州师范大学 800174104590006 王亚楠 郑州大学 推免生 推免生 复试 88 复试 88 总成绩 88 总成绩 88
八、核能科学与工程(2 名)
800174105550008 范大军 南华大学 800174000000002 刘照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夏令营提前面试) 推免生 复试 78 总成绩 78 总成绩 70.5
800174107300016 刘明 800174106110010 刘洋 兰州大学 重庆大学 推免生 推免生 复试 82 复试 76 总成绩 82 总成绩 76
100034014109370 何一川 哈尔滨工程大学 100014014170913 黄韬 吉林大学
初试 295 复试 76.5 总成绩 67.7 初试 333 复试 76.3 总成绩 71.5
800174000000066 牛晓阳 西北师范大学 800174000000093 秦志明 黑龙江大学 102474210104343 王嘉琛 东北大学 800174000000023 王科栋 山东师范大学 800174000000034 张晖 南华大学
初试 310 复试 75.9 总成绩 68.9 初试 299 复试 76.9 总成绩 68.3 初试 328 复试 81.4 总成绩 73.5 初试 305 复试 78.5 总成绩 69.8 初试 337 复试 81.2 总成绩 74.3

中外高校校名国内研究所(中文全称和英文缩写对照)

中外高校校名国内研究所(中文全称和英文缩写对照)

中文全称英文缩写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 SCI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 TECHNOL南京大学NANJING UNIV四川大学SICHUAN UNIV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中山大学SUN YAT SEN UNIV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北京大学PEKING UNIV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复旦大学FUDAN UNIV南开大学NANKAI UNIV北京邮电大学BEIJING UNIV POSTS TELECOMMU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 SCI TECHNOL CHINA吉林大学JILIN UNIV西安交通大学XI AN JIAO TONG UNIV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 TECHNOL天津大学TIANJIN UNIV兰州大学LANZHOU UNIV华南理工大学S CHINA UNIV TECHNOL武汉大学WUHAN UNIV湖南大学HUNAN UNIV华南师范大学S CHINA NORMAL UNIV北京航天航空大学BEIJING UNIV AERONAUT ASTRONAUT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电子科技大学UNIV ELECT SCI TECHNOL CHINA华东科技大学 E CHINA UNIV SCI TECHNOL中南大学CENT S UNIV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IDIAN UNIV同济大学TONGJI UNIV厦门大学XIAMEN UNIV北京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东吴大学SOOCHOW UNIV安徽大学ANHUI UNIV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 INST TECHNOL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 HONG KONG湘潭大学XIANGTAN UNIV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华东师范大学 E CHINA NORMAL UNIV南京理工大学NANJING UNIV SCI TECHNOL东北师范大学NE NORMAL UNIV香港理工大学HONG KONG POLYTECH UNIV上海大学SHANGHAI UNIV中国医学科学院CHINESE ACAD MED SCI东华大学DONGHUA UNIV福州大学FUZHOU UNIV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 UNIV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北京科技大学UNIV SCI TECHNOL BEIJING西北工业大学NW POLYTECH UNIV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 UNIV TECHNOL西南交通大学SW JIAOTONG UNIV上海师范大学SHANGHAI NORMAL UNIV教育部MINIST EDUC南京农业大学NANJING AGR UNIV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 UNIV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 COLL南京航空航天大学NANJING UNIV AERONAUT ASTRONAUT 河南师范大学HENAN NORMAL UNIV湖南师范大学HUNAN NORMAL UNIV中国石油大学CHINA UNIV PETR西北大学NW UNIV XIAN燕山大学YANSHAN UNIV江苏大学JIANGSU UNIV西北师范大学NW NORMAL UNIV中国地质大学CHINA UNIV GEOSCI中国医科大学CHINA MED UNIV陕西师范大学SHAANXI NORMAL UNIV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合肥工业大学HEFEI UNIV TECHNOL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 CHINA北京化工大学BEIJING UNIV CHEM TECHNOL哈尔滨工程大学HARBIN ENGN UNIV青岛科技大学QINGDAO UNIV SCI TECHNOL江南大学JIANGNAN UNIV南京医科大学NANJING MED UNIV香港大学UNIV HONG KONG宁波大学NINGBO UNIV重庆大学CHONGQING UNIV南京工业大学NANJING UNIV TECHNOL中国矿业大学CHINA UNIV MIN TECHNOL香港中文大学CHINESE UNIV HONG KONG山西大学SHANXI UNIV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 UNIV香港科技大学HONG KONG UNIV SCI TECHNOL华中师范大学CENT CHINA NORMAL UNIV曲阜师范大学QUFU NORMAL UNIV中南大学CENT S UNIV TECHNOL苏州大学SUZHOU UNIV湖北大学HUBEI UNIV中国药科大学CHINA PHARMACEUT UNIV哈尔滨医学院HARBIN MED COLL南昌大学NANCHANG UNIV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NATL UNIV SINGAPORE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W A F UNIV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 TECHNOL华中师范大学HUAZHONG NORMAL UNIV上海理工大学SHANGHAI UNIV SCI TECHNOL国立中山大学NATL SUN YAT SEN UNIV河海大学HOHAI UNIV天津医科大学TIANJIN MED UNIV安徽师范大学ANHUI NORMAL UNIV河北大学HEBEI UNIV福建师范大学FUJIAN NORMAL UNIV山东师范大学SHANDONG NORMAL UNIV粒子-核-宇宙学联合研究中心JOINT CTR PARTICLE NUCL PHYS COSMOL 昆明理工大学KUNMING UNIV SCI TECHNOL中北大学N UNIV CHINA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SHANGHAI ACAD SYST SCI云南大学YUNNAN UNIV辽宁师范大学LIAONING NORMAL UNIV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NATL LAB HEAVY ION ACCELERATOR首都师范大学CAPITAL NORMAL UNIV河北工业大学HEBEI UNIV TECHNOL中国科学院CAS大连海事大学DALIAN MARITIME UNIV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INST APPL PHYS COMPUTAT MATH中山大学SUN YAT SEN ZHONGSHAN UNIV南京邮电大学NANJING UNIV POSTS TELECOMMUN安徽医科大学ANHUI MED UNIV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CHINA ACAD ENGN PHYS华侨大学HUAQIAO UNIV浙江师范大学ZHEJIANG NORMAL UNIV洛阳师范学院LUOYANG NORMAL UNIV深圳大学SHENZHEN UNIV广州大学GUANGZHOU UNIV杭州师范大学HANGZHOU NORMAL UNIV兰州理工大学LANZHOU UNIV TECHNOL武汉工程大学WUHAN INST TECHNOL郑州大学ZHENGZHOU UNIV广东工业大学GUANGDONG UNIV TECHNOL内蒙古大学INNER MONGOLIA UNIV东北林业大学NE FORESTRY UNIV北京林业大学BEIJING FORESTRY UNIV中国科学院卡弗里理论物理研究所KAVLI INST THEORET PHYS CHINA 青岛大学QINGDAO UNIV扬州大学YANGZHOU UNIV科廷科技大学CURTIN UNIV TECHNOL中山大学ZHONGSHAN SUN YAT SEN UNIV近代物理研究所CTR THEORET NUCL PHYS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JIANGSU KEY LAB MOL MED麻省理工学院MIT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ATL INST MAT SCI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 NEW S WALES东京大学UNIV TOKYO重庆医科大学CHONGQING MED UNIV哈弗大学HARVARD UNIV河北师范大学HEBEI NORMAL UNIV华北电力大学N CHINA ELECT POWER UNIV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NATL UNIV DEF TECHNOL天津理工大学TIANJIN UNIV TECHNOL昆士兰大学UNIV QUEENSLAND浙江工业大学ZHEJIANG UNIV TECHNOL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 AGR SCI内蒙古工业大学INNER MONGOLIA UNIV TECHNOL 汕头大学SHANTOU UNIV南方医科大学SO MED UNIV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 M UNIV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首都医科大学CAPITAL MED UNIV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 TECHNOL杭州电子科技大学HANGZHOU DIANZI UNIV哈尔滨师范大学HARBIN NORMAL UNIV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 CALIF BERKELEY格拉摩根大学UNIV GLAMORGAN布鲁内耳大学BRUNEL UNIV河南科技大学HENAN UNIV SCI TECHNOL第二军医大学MIL MED COLL 2陕西科技大学SHAANXI UNIV SCI TECHNOL阿尔伯塔大学UNIV ALBERTA密歇根大学UNIV MICHIGAN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北京市辐射中心BEIJING RADIAT CTR贵州大学GUIZHOU UNIV哈尔滨理工大学HARBIN UNIV SCI TECHNOL合肥大学HEFEI UNIV济南大学JINAN UNIV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马里兰大学UNIV MARYLAND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广西大学GUANGXI UNIV湖州师范学院HUZHOU TEACHERS COLL江苏科技大学JIANGSU UNIV SCI TECHNOL鲁东大学LUDONG UNIV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ANJING UNIV INFORMAT SCI TECHNOL国立成功大学NATL CHENG KUNG UNIV卡尔加里大学UNIV CALGARY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 N CAROLINA内布拉斯加大学UNIV NEBRASKA延边大学YANBIAN UNIV澳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L UNIV大连大学DALIAN UNIV合肥师范学院HEFEI NORMAL UNIV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NATL LAB HEAVY ION ACCELERATOR LANZHOU 西北大学NORTHWEST UNIV沈阳药科大学SHENYANG PHARMACEUT UNIV台州大学TAIZHOU UNIV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中央研究院ACAD SINICA长安大学CHANGAN UNIV长春大学CHANGCHUN UNIV全北大学校CHONBUK NATL UNIV大连医科大学DALIAN MED UNIV迈阿密大学MIAMI UNIV山西医科大学SHANXI MED UNIV芝加哥大学UNIV CHICAGO哈雷-维滕贝格大学UNIV HALLE WITTENBERG伊利诺斯州大学UNIV ILLINOIS萨尔不吕肯大学UNIV SAARLAND西澳大利亚大学UNIV WESTERN AUSTRALIA温州大学WENZHOU UNIV郑州轻工业学院ZHENGZHOU UNIV LIGHT IND首都医科大学CAPITAL UNIV MED SCI赣南师范大学GANNAN NORMAL UNIV乔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广东外语外贸大学GUANGDONG UNIV FOREIGN STUDIES内蒙古师范大学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江汉大学JIANGHAN UNIV嘉兴大学JIAXING UNIV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 CAROLINA STATE UNIV宾州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山东农业大学SHANDONG AGR UNIV陕西师范大学SHANXI NORMAL UNIV天津工业大学TIANJIN POLYTECH UNIV东京工业大学TOKYO INST TECHNOL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 CALIF IRVINE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NIV CALIF RIVERSIDE华盛顿大学UNIV WASHINGTON渤海大学BOHAI UNIV匈牙利罗兰大学EOTVOS LORAND UNIV福建医科大学FUJIAN MED UNIV湖北师范大学HUBEI NORMAL UNIV湖南农业大学HUNAN AGR UNIV吉林农业大学JILIN AGR UNIV密西西比州立大学MISSISSIPPI STATE UNIV大阪大学OSAKA UNIV上海海事大学SHANGHAI MARITIME UNIV山西大同大学SHANXI DATONG UNIV四川农业大学SICHUAN AGR UNIV天津科技大学TIANJIN UNIV SCI TECHNOL里贾纳大学UNIV REGIN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西安理工大学XIAN UNIV TECHNOL安徽农业大学ANHUI AGR UNIV安徽省立医院ANHUI PROV HOSP安徽建筑工业学院ANHUI UNIV ARCHITECTURE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HINA INST ATOM ENERGY广东医学院GUANGDONG MED COLL河北医科大学HEBEI MED UNIV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NATL KEY LAB SURFACE PHYS CHEM釜庆大学PUKYONG NATL UNIV上海海洋大学SHANGHAI OCEAN UNIV太原理工大学TAIYUAN UNIV TECHNOL天津中医药大学TIANJIN UNIV TRADIT CHINESE MED富山大学TOYAMA UNIV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TSINGHUA NATL LAB INFORMAT SCI TECHNOL巴比什-博雅伊大学UNIV BABES BOLYAI伦敦帝国理工学院UNIV LONDON IMPERIAL COLL SCI TECHNOL MED 上海理工大学UNIV SHANGHAI SCI TECHNOL悉尼大学UNIV SYDNEY皖西学院W ANHUI UNIV信阳师范学院XINYANG NORMAL UNIV徐州师范大学XUZHOU NORMAL UNIV长江大学YANGTZE UNIV浙江海洋大学ZHEJIANG OCEAN UNIV中山大学ZHONGSHAN UNIV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CHINA NATL ELECT APPARAT RES INST中原大学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大连交通大学DALIAN JIAOTONG UNIV道古斯大学DOGUS UNIV第四军医大学FOURTH MIL MED UNIV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FUJIAN KEY LAB POLYMER MAT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 TECHNOL广西师范大学GUANGXI NORMAL UNIV桂林电子科技大学GUILIN UNIV ELECT TECHNOL沙特阿拉伯国王大学KING SAUD UNIV聊城大学LIAOCHENG UNIV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MINIST EDUC CHINA南京林业大学NANJING FORESTRY UNIV北京邮电大学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NATL ENGN LAB DISASTER BACKUP RECOVERY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PLA UNIV SCI TECHNOL瑞典皇家理工学院ROYAL INST TECHNOL俄罗斯科学院RUSSIAN ACAD SCI山东科技大学SHANDONG UNIV SCI TECHNOL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林业科学学院SUNY SYRACUSE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TIANJIN UNIV TECHNOL EDUC伦敦学院大学UCL德拉维尔大学UNIV DELAWARE根特大学UNIV GHENT匹兹堡大学UNIV PITTSBURGH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 FDA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POLYTECH INST STATE UNIV潍坊学院WEIFANG UNIV烟台大学YANTAI UNIV安徽理工大学ANHUI UNIV SCI TECHNOL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BAOSHAN IRON STEEL CORP北京北旭电子玻璃有限公司BEIJING ASAHI GLASS ELECT CO LTD北京信息科技大学BEIJING INFORMAT SCI TECHNOL UNIV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ENT IRON STEEL RES INST黑龙江大学HEILONGJIANG UNIV河南大学HENAN UNIV淮南师范学院HUAINAN NORMAL UNIV佳木斯大学JIAMUSI UNIV吉林师范大学JILIN NORMAL UNIV济宁学院JINING UNIV沙特王国阿卜杜拉阿齐兹国王科技城KACST近畿大学KINKI UNIV辽宁大学LIAONING UNIV南京晓庄学院NANJING XIAOZHUANG UNIV东北农业大学NE AGR UNIV新泽西理工学院NEW JERSEY INST TECHNOL西北师范大学NWNU西北师范大学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极端环境原子分子物理联合实验室NWNU IMP CAS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OTSDAM INST CLIMATE IMPACT RES 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 STATE UNIV武汉民族大学S CENT UNIV NATIONALITIES韶关学院SHAOGUAN UNIV沙洲职业工学院SHAZHOU INST TECHNOL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 CHEM RESOURCE ENGN 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 MILLIMETER WAVES 东京都立大学TOKYO METROPOLITAN UNIV亚利桑那州大学UNIV ARIZONA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 CALIF DAVIS佛罗里达大学UNIV FLORIDA弗里堡大学UNIV FRIBOURG乔治亚州大学UNIV GEORGIA利兹大学UNIV LEEDS曼彻斯特大学UNIV MANCHESTER明尼苏达大学UNIV MINNESOTA牛津大学UNIV OXFORD萨省大学UNIV SASKATCHEWAN塞维里亚大学UNIV SEVILLE谢菲尔德大学UNIV SHEFFIELD田纳西大学UNIV TENNESSEE色萨利大学UNIV THESSALY温州医学院WENZHOU MED COLL武汉大学科技大学WUHAN UNIV SCI TECHNOL湘南学院XIANGNAN UNIV纽约大学YORK UNIV元智大学YUAN ZE UNIV榆林学院YULIN COLL云南师范大学YUNNAN NORMAL UNIV浙江工商大学ZHEJIANG GONGSHANG UNIV浙江理工大学ZHEJIANG SCI TECH UNIV遵义医学院ZUNYI MED COLL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印度穆斯林大学ALIGARH MUSLIM UNIV中国铝业集团中国有限公司ALUMINUM CORP CHINA LTD奥本大学大学AUBURN UNIV卡加立实验室CALGARY LAB SERV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中南林业科技大学CENT S UNIV FORESTRY TECHNOL成都信息工程学院CHENGDU UNIV INFORMAT TECHNOL三峡大学CHINA THREE GORGES UNIV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CHINESE RES INST ENVIRONM SCI大庆石油学院DAQING PETR INST巴黎中央理工学院ECOLE CENT PARIS南澳洲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 UNIV S AUSTRALIA广东金融学院GUANGDONG UNIV FINANCE贵州师范大学GUIZHOU NORMAL UNIV河北省新型薄膜材料重点实验室HEBEI ADV THIN FILMS LAB河南农业大学HENAN AGR UNIV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 UNIV湖南科技大学HUNAN UNIV TECHNOL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IMP CAS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JIANGSU INST ADV MAT开封大学KAIFENG UNIV凯里学院KAILI UNIV堪萨斯州立大学KANSAS STATE UNIV辽宁中医药大学LIAONING UNIV TRADIT CHINESE MED 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南京中医药大学NANJING UNIV CHINESE MED国立台湾大学NATL TAIWAN UNIV西北核技术研究所NW INST NUCL TECHNOL帕尔玛按摩学院PALMER COLL CHIROPRACT北京大学人民医院PEKING UNIV PEOPLES HOSP瑞典皇家理工学院ROYAL INST TECHNOL KTH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 ENGN SCI汕头大学医学院SHANTOU UNIV MED COLL山西农业大学SHANXI AGR UNIV沈阳师范大学SHENYANG NORMAL UNIV四川理工学院SICHUAN UNIV SCI ENGN苏州大学SOOCHOW SUZHOU UNIV锡拉丘兹大学SYRACUSE UNIV天津城市建设学院TIANJIN INST URBAN CONSTRUCT奥尔堡大学UNIV AALBORG阿威罗大学UNIV AVEIRO波尔多大学UNIV BORDEAUX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 CALIF LOS ANGELES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 CALIF SAN FRANCISCO爱荷华大学UNIV IOWA济南大学UNIV JINAN利物浦大学UNIV LIVERPOOL卢森堡大学UNIV LUXEMBOURG雷恩第一大学UNIV RENNES 1罗德岛大学UNIV RHODE ISL南澳大学UNIV S AUSTRALIA悉尼科技大学UNIV TECHNOL SYDNEY多伦多大学UNIV TORONTO威斯康辛大学UNIV WISCONSIN波兰绿山城大学UNIV ZIELONA GORA维尔纽斯教育大学VILNIUS PEDAG UNIV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WUHAN IRON STEEL CO新疆师范大学XINJIANG NORMAL UNIV耶鲁大学YALE UNIV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BEIJING AERONAUT MFG TECHNOL RES INST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BEIJING ELECT SCI TECHNOL INST北京应用气象研究所BEIJING INST APPL METEOROL北京工商大学BEIJING TECHNOL BUSINESS UNIV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 CHINESE MED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长春工业大学CHANGCHUN UNIV TECHNOL常熟理工学院CHANGSHU INST TECHNOL千叶大学CHIBA UNIV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CHINA AIRBORNE MISSILE ACAD中国矿业大学CHINA UNIV MIN TECHNOL BEIJING重庆工商大学CHONGQING TECHNOL BUSINESS UNIV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康哥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 MAT SCI ENGN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TR DIS CONTROL PREVENT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TR DIS PREVENT CONTROL GUANGDONG PROV 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大连民族学院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 TECHNOL东北财经大学DONGBEI UNIV FINANCE ECON福建农林大学FUJIAN AGR FORESTRY UNIV广东药学院GUANGDONG PHARMACEUT UNIV广东商学院GUANGDONG UNIV BUSINESS STUDIES广西师范学院GUANGXI TEACHERS EDUC UNIV广西工学院GUANGXI UNIV TECHNOL海南医学院HAINAN MED COLL海南大学HAINAN UNIV汉阳大学HANYANG UNIV河北科技大学HEBEI UNIV SCI TECHNOL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HEFEI NATL LAB PHYS SCI MICROSCALE法政大学HOSEI UNIV淮阴工学院HUAIYIN INST TECHNOL黄冈师范学院HUANGGANG NORMAL UNIV湖南科技职业学院HUNAN COLL SCI TECHNOL湖南工程学院HUNAN INST ENGN湖南科技大学HUNAN UNIV SCI TECHNOL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INFORMAT ENGN UNIV日本奖学金基金会JAPAN SCI FDN江苏省信息显示工程技术中心JIANGSU INFORMAT DISPLAY ENGN RES CTR江西师范大学JIANGXI NORMAL UNIV广东嘉应学院JIAYING UNIV吉林工商学院JILIN BUSINESS TECHNOL COLL美因茨约翰内斯古滕贝格大学JOHANNES GUTENBERG UNIV MAINZ法赫德国王石油矿产大学KING FAHD UNIV PETR MINERALS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 LONDON湖首大学LAKEHEAD UNIV加州大学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L LAB澳门科技大学MACAU UNIV SCI TECHNOL马尔默大学MALMO UNIV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MIL GEN HOSP CHENGDU PLA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 CHINA南通大学NANTONG UNIV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ATL RES COUNCIL CANADA东北大学NE UNIV挪威科技大学NORWEGIAN UNIV SCI TECHNOL NTNU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 CHINA山西省超重力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S CTR SHANXI PROV HIGH GRAV CHEM ENGN TECHNOL 东南大学SE UNIV汉城大学SEOUL NATL UNIV山东理工大学SHANDONG UNIV TECHNOL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SHANGHAI CTR BIOINFORMAT TECHNOL上海对外贸易学院SHANGHAI INST FOREIGN TRADE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SHANGHAI INST ORGAN CHEM上海立信会计学院SHANGHAI LIXIN UNIV COMMERCE上海中医药大学SHANGHAI UNIV TRADIT CHINESE MED上饶师范学院SHANGRAO NORMAL UNIV 绍兴文理学院SHAOXING COLL ARTS SCI 石河子大学SHIHEZI UNIV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SUNY BUFFALO苏州大学SUZHOU SOOCHOW UNIV西南民族大学SW UNIV NATIONALITIES世界大学排名top100前100全部排名:不同媒体公布的TOP100都有所不同,但大致上一样了。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组织结构图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组织结构图

ADS部
核数据研究室 散裂靶研究室 嬗变化学研究室 先进核能材料研究室 反应堆物理研究室 直线加速器室 低温室
管理部门
综合办公室 科技处 人事教育与国际合作处 资产财务处 监察审计处 成果转化与产业处 重离子治疗项目 办公室 离退休工作办公室
材料研究中心
能源材料研究组 辐照效应研究组 辐照技术研究组 重离子微束研究组 计算物理研究室 生物物理研究室 辐射医学研究室 医学物理研究室 空间辐射生物研究室 理论物理研究室 编辑部 重离子辐照药物研发 中心(筹)直线加速器研究中心 Nhomakorabea束流诊断室
白银产业化中试基地 辐射安全与防护室 信息工程室 电子加速器及应用 研究中心 甘肃省粒子束辐射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 工程实验室 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 有限责任公司 兰州科近生物技 术有限责任公司
成果转化与 产业化
武威科近新发技 术有限公司
所务会
学术委员会
科研部
实验物理中心
CSR精细核谱学研究组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组 高能核物理研究组 超重核研究组 核天体物理研究组 离子操纵研究组 核化学研究组 次级束物理研究组 重离子核反应研究组 原子核结构研究组 原子分子谱学研究组 原子分子动力学研究组
学位委员会
加速器部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综合实验平台组 分析测试组 核电子学研究组 固体探测器研究组 晶体研究组 气体探测器研究组 加速器总体室 高频技术室 电源室 真空技术室 磁场机械技术室 离子源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接收高等学校大学生参加科研实践工作协议书
甲方: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乙方(甲方指导教师):
丙方(学生):身份证号:
丁方(丙方所在学校院系):
一、经丙方申请、丁方推荐、乙方审核,甲方同意丙方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到研究室(组)在乙方的指导下参加科研实践活动。

二、丙方在甲方期间食宿费自理。

甲方研究生部协助安排丙方食宿。

乙方根据实际工作天数按照每月650元生活补贴、150元住宿或交通补贴标准向丙方发放食宿补贴,费用从丙方从事科研活动相关的课题费支付。

如果甲方安排丙方住宿而未向其收取住宿费,则不再发放住宿补贴或交通补贴。

三、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产生的所有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工作结束时必须向甲方提交总结报告。

四、丙方在甲方期间必须严格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未经导师同意,不得从事其他与“大研计划’无关的活动;因故外出事先要向导师请假。

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五、丙方要与丁方学生工作负责人保持联系,自觉注意保障个人生命财产安全,承担一切由于个人原因产生的法律、民事、人身安全责任。

六、丙方的医疗及意外伤害保险由丙方或丁方承担。

七、协议书一式六份,协议各方及甲方法律顾和研究生部问各持一份。

八、本本协议书经甲、乙、丙、丁四方签章(字)后生效。

九、本协议书由甲方研究生部负责解释。

甲方(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盖章)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丙方(签字)丁方(盖章)年月日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