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日出印象》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日出印象的教案

高中日出印象的教案

高中日出印象的教案教案标题:高中日出印象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日出的美丽和迷人之处,并能够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描述和表达自己对日出的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撰写精彩的日出印象文章。

教学重点:1. 学生对日出的观察、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对日出印象的形象化描述和表达。

教学准备:1. 学生需要提前观察和体验日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准备日出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3. 教师准备活动材料,包括新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出示一张美丽的日出图片或播放日出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日出的第一印象。

例:教师:大家观察一下这张图片/视频,让我们来谈谈你们对日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印象。

例:学生A:我觉得日出是非常宁静的,它给人一种平和的感觉。

学生B:我觉得日出是美丽的,它的颜色很鲜艳,像一幅画。

导入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与日出相关的词汇和句型,例如:sunrise(日出)、peaceful(宁静的)、colorful(多彩的)、vibrant(充满活力的)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示范和情境营造等方式进行。

2. 学生进行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练习。

例:教师出示一个包含词汇和句型的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提示进行学习和练习。

观察与描述:1. 学生分组进行日出观察,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2.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对日出进行形象化描述。

例:学生A:日出时,天空渐渐从黑暗变成了亮橙色,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光芒照耀周围的一切。

学生B:我站在海滩上,看到了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冉冉升起,海水和沙滩上也反射出不同的橘红色。

总结与展示:1. 学生将自己的日出印象进行梳理和整理,写成一篇文章。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文章,并相互交流和分享。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让家人或朋友观察日出,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莫奈教案

日出印象莫奈教案

日出印象莫奈教案教案标题:《日出印象莫奈》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印象派艺术家莫奈和他的代表作品《日出印象莫奈》;2. 学习艺术作品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单元导入:介绍印象派艺术和莫奈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2. 学习艺术作品《日出印象莫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表现手法等。

3. 艺术作品欣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作品中的细节和意象。

4. 创作任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是绘画、摄影或其他形式。

5. 结束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动交流和评价。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印象派艺术家莫奈的画作和介绍他的艺术风格,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日出印象莫奈》:介绍作品的背景、主题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莫奈的创作意图和艺术特点。

3. 艺术作品欣赏:放映《日出印象莫奈》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色彩运用、笔触和光影效果等细节,并让学生描述作品所传达的感觉和情绪。

4. 创作任务: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运用印象派的表现手法进行艺术创作。

可以提供一些素材或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展开创作思路。

5. 结束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教学资源:1. 印象派艺术家莫奈的画作图片或视频资料;2. 《日出印象莫奈》的图片或视频;3. 艺术创作素材和工具,如画笔、颜料、摄影器材等。

教学评估:1. 学生对《日出印象莫奈》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观察和描述作品的细节,评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2. 学生的创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创意、表现手法和个人风格等。

教学延伸:1. 继续学习其他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比较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和表现手法;2. 进一步学习印象派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了解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3.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亲身感受印象派艺术作品的魅力。

高中美术教案——莫奈《日出·印象》赏析课程教案逐字稿

高中美术教案——莫奈《日出·印象》赏析课程教案逐字稿

莫奈《日出·印象》教案逐字稿板书:莫奈法国印象派特点:轮廓模糊色彩丰富笔触粗犷注重描绘自然、瞬间地位:开山之作近代艺术史的转折光和色表达主观印象成为了绘画的主流反对了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冲击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教学重点:掌握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会理解、欣赏印象主义,尝试掌握美术术语去分析其他的印象派作品。

教学步骤:新课导入:老师:上了三节课,大家都困了吧?那我们上课之前先来听一首歌。

(播放音乐《红日》)不知道咱们00后的同学是否听过这首歌,哦我听到有同学知道歌名啊。

对,这首歌是李克勤演唱的《红日》。

这是一首非常欢快激昂的歌哈,一种滚滚向前的节奏,听完了是不是觉得振奋了许多?好,我们闲言少叙书归正文。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幅也是跟红日有关的作品,大家请看大屏幕(放映《日出·印象》画作图片)。

新课讲授:老师:同学们都知道这幅画吧?太熟悉了对不对?没错,这就是著名的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

这幅画啊,乍一看好像,技法并不难,美院里面绘画功底好的同学很容易画出这样的效果,对吗?可是这幅画为什么这么出名,在艺术史上有这么高的地位呢?这个问题我们当作一个思考题,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一层一层来解析出答案好吗?大家看看这副日出印象,谈谈给你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或者说第一印象是什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来思考。

(板书)好,第二排靠窗的男同学举手了,请你来分享一下。

嗯,莫奈的画给人的直观感觉是画得很快,什么,像着急去赶火车一样,甚至都没有深入刻画,直白点说就是没画完,对吗?分析得很大胆,连画家绘画当时的那种心态和状态都生动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老师也赞同你的观点。

好的,请坐!对的,当时这幅画问世后,也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其他的古典学院派艺术家以及艺术批评家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感受,他们甚至嘲笑莫奈,这根本就没画完,纯粹就是凭印象画的。

因此当时的主流艺术沙龙是拒绝展出他们这样的作品的,而莫奈呢也不理会,干脆就把这幅画取名为《日出印象》,并和当时一些支持他的少数独立派画家,自己举办了第一次属于自己的展览会。

日出印象初中教案

日出印象初中教案

日出印象初中教案年级:初中学科:美术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 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

2. 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现。

教学难点:1. 印象派绘画技法的掌握。

2. 艺术创新和表现。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印象派绘画作品,用于展示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印象派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如光影处理、色彩搭配、笔触运用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绘画实践。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提出练习要求,如描绘一个日出景象。

2. 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和技法。

2. 学生谈谈自己对艺术的认识和感受,提出疑问和建议。

3. 教师给出拓展建议,如欣赏更多的印象派绘画作品,进行户外写生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印象派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

学生在绘画实践中,提高了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艺术的认识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和表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对印象派绘画的技法掌握不够熟练,教师可以适当延长课堂练习时间,给予更多的时间进行指导和辅导。

另外,部分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和感受还不够深入,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拓展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和思考。

初中日出印象教案

初中日出印象教案

初中日出印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和代表画家。

2. 欣赏并分析莫奈的《日出·印象》作品,理解其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2. 莫奈的《日出·印象》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2. 分析并欣赏《日出·印象》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日出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出时的景象。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日出景象,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如注重光与色的变化、强调直观感受等。

2. 学生了解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教师举例说明。

三、作品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莫奈的《日出·印象》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观察作品,教师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色彩运用、画面构图等。

3. 学生分享对作品的感受,教师总结。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教师发放绘画工具,引导学生尝试绘制日出景象。

2. 学生根据自己对日出的观察和感受,进行绘画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鼓励。

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期望。

教学延伸:1. 学生课后查找其他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尝试绘制其他自然景象,运用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出景象,了解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并欣赏莫奈的《日出·印象》作品,让学生初步掌握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在实践环节,学生亲自动手绘制日出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日出印象美术教案

日出印象美术教案

日出印象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日出印象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印象派艺术运动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如何运用印象派的绘画技巧来描绘日出景色。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

2. 画笔、画板、颜料、调色盘等绘画工具。

3. 展示一幅日出景色的图片或实地观察日出景色的机会。

教学步骤:引入:1. 展示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介绍印象派艺术运动的背景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印象派艺术家如何运用色彩和光线来表现自然景色。

主体:3. 展示一幅日出景色的图片或组织学生实地观察日出景色。

4. 引导学生观察日出景色的特点,如颜色变化、光线效果等。

5. 分析印象派艺术家的绘画技巧,如快速的笔触、色彩的运用等。

6. 示范如何用印象派的绘画技巧来描绘日出景色,鼓励学生尝试。

7. 学生实践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并提供个别帮助。

8.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9. 回顾学习内容,强调印象派艺术家的绘画技巧和表现主题。

10. 鼓励学生继续尝试运用印象派的绘画技巧来表现其他自然景色。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自然景色的变化,并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是否能够运用印象派的绘画技巧来描绘日出景色。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

2. 画笔、画板、颜料、调色盘等绘画工具。

3. 展示一幅日出景色的图片或实地观察日出景色的机会。

4. 当地美术馆或艺术展览的参观机会。

教学延伸:1. 继续学习其他艺术运动和艺术家的作品,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分享创作经验。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日出印象教案

高中日出印象教案

高中日出印象教案在文学的殿堂里,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情感与智慧的结晶。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是每个教师都要面对的挑战。

《日出印象》作为法国画家莫奈的经典之作,不仅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常常被引入中学课堂,用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份高中《日出印象》的教案范本,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幅名画。

首先,教案的设计要围绕《日出印象》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展开。

通过讲述莫奈的创作生涯和印象派的兴起,让学生了解这幅画背后的时代精神。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画作的色彩运用、光影变化和笔触特点,感受莫奈如何捕捉瞬间的自然景色。

接着,教案应包含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日出印象》的感受和理解。

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后感,或者模拟莫奈的视角,尝试用文字描绘他们眼中的日出景象。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此外,教案中还应融入跨学科的知识,比如将《日出印象》与文学作品中的描写进行比较,探讨不同艺术形式如何表现自然景观。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艺术作品,同时也能够加深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方法上,教案应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学习。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研究莫奈使用色彩的方式,探讨其对画面氛围的影响,或者分析《日出印象》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理解光线对色彩和形态的影响。

最后,教案应该包含评价环节,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创作成果进行评估。

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对他们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同伴评价或教师点评的方式,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建设性的建议。

总之,《日出印象》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感受艺术家的情感世界。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打开这扇窗,让他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够学会思考和创造。

日出印象_精品文档

日出印象_精品文档

日出印象课题:作品赏析—《日出·印象》—莫奈年级班次:初中年级教学时间:二十分钟课型:单一课时一;教学目标;通过对这幅作品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二:教学目标作品介绍19世纪下半叶,光学原理改变了画家对固有色的观念,由此他们开始在艺术上对外光表面的新探索。

《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

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

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

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

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

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

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

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

该画1985年被抢劫,据法国被盗艺术品侦缉处1990年12月6日,在科西嘉岛一座别墅中查获莫奈于1840年生于法国巴黎.早年随风景画家布丹学习绘画,1862年进入格莱尔画室学习.他与学院派艺术趣味无法取得一致,两年后便愤然离开了格莱尔画室,开始探索独立的绘画技法.1874年,莫奈发起和组织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就在这次画展中,莫奈的一幅《日出·印象》引起了欧洲画坛的强烈震动.莫奈也一举成名.响下,开始注意画天空、大气和人物在大自然的光照中的复杂色彩。

这些以自然界的光色变化为目标的绘画技巧并非轻而易举。

1866年,莫奈在完成了《花园中的女人》以后,在翁弗勒又画了一幅《防波堤》。

的作品而受到观众的首次赞赏。

就这一幅《防波堤》上对空气与反光的描绘看,莫奈的“印象派”风格已初步形成了。

正在这时,色当战役爆发,莫奈逃离法国,为国的雾都伦敦刺激了他的画瘾,他渐渐学会表现藏在烟雾中的景物。

日出印象 教学简案

日出印象 教学简案

《日出印象》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并能集合事例进行欣赏和评述。

2、掌握形式鉴赏、图像解构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平台、微课导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运用观察、想象、直觉进行艺术作品的赏析;
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归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美术素养,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养成对美术作品的爱好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掌握形式鉴赏、图像解构法。

难点:《日出印象》所表达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流程
课前——网络导学
课中:
看画:
微信朋友圈
(你看到了什么?你看了有什么感觉?)
赏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分析:色彩、笔触、造型
掌握形式鉴赏、图像解构法。

品画:
作者想表达什么?(视频)
理解《日出印象》所表达作者的情感。

(托物寄情)
悟画:
体验色彩表达,感受用色彩表达情感的特点。

论画:拓展。

高中美术教案鉴赏模板范文

高中美术教案鉴赏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掌握印象派绘画的鉴赏方法。

2. 通过对《印象·日出》的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

2. 学会鉴赏《印象·日出》这幅作品。

教学难点:1. 理解印象派绘画的审美价值。

2. 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印象·日出》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印象派绘画的背景和代表人物。

2. 展示印象派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详细讲解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如:色彩鲜明、光影变化、追求动感等。

2. 结合《印象·日出》这幅作品,分析其色彩、光影、构图等方面的特点。

3.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鉴赏《印象·日出》:a. 色彩:分析画面中色彩的运用,如冷暖色调的对比、色彩的渐变等。

b. 光影:探讨画面中光与影的运用,如光影的交错、光影的渲染等。

c. 构图:分析画面的构图形式,如前景、中景、背景的处理等。

三、学生鉴赏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印象·日出》的艺术表现手法。

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鉴赏心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

2. 强调《印象·日出》在印象派绘画中的地位和艺术价值。

五、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搜集印象派绘画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2. 撰写一篇关于印象派绘画的鉴赏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掌握了鉴赏方法。

在鉴赏《印象·日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印象主义优秀教案模板范文

印象主义优秀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美术鉴赏——《印象·日出》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起源、特点及代表画家。

2. 通过欣赏《印象·日出》等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印象主义绘画技巧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绘画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印象主义绘画的起源和特点。

2. 《印象·日出》的鉴赏。

教学难点:1. 印象主义绘画技巧的掌握。

2.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绘画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印象·日出》等印象主义绘画作品、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等。

2. 学生准备:绘画本、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印象主义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画作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起源和特点。

二、欣赏作品1. 教师播放《印象·日出》等印象主义绘画作品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作品。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印象·日出》的构图、色彩、光影等艺术特点。

三、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强调其注重光与色的结合。

2. 引导学生思考印象主义绘画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课时一、实践创作1. 教师讲解印象主义绘画的技巧,如点彩法、色彩混合等。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印象主义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二、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三、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欣赏《印象·日出》等印象主义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起源、特点及代表画家。

2. 学生在实践创作环节,运用印象主义绘画技巧,提高了绘画实践能力。

3. 在评价环节,学生学会了互相欣赏、评价,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初中美术日出教案

初中美术日出教案

初中美术日出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出的基本知识,包括日出的形成、日出的特点等。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日出的美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教学重点:1. 日出的形成和特点2. 观察和表现日出美景的技巧教学难点:1. 日出的形成和特点的理解2. 观察和表现日出美景的技巧的掌握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日出的图片或视频资料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日出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日出的美景。

2. 学生分享对日出的感受和印象。

二、讲解日出的形成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日出的形成过程,包括太阳的升起、地球的自转等。

2. 学生了解日出的特点,如光芒四射、色彩艳丽等。

三、观察和表现日出美景的技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出的美景,注意日出的色彩、光线、形态等。

2. 学生练习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日出美景,注意色彩的搭配和线条的运用。

四、学生绘画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绘画实践,表现日出的美景。

2.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日出的美景。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日出的形成和特点。

2. 学生拓展对日出美景的表现,尝试用其他方式如摄影、写作等表达自己对日出的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日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日出的美景,让学生了解日出的形成和特点。

在绘画实践环节,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日出的美景,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和表现日出美景的技巧。

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日出的形成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日出的美景。

初中莫奈日出印象教案

初中莫奈日出印象教案

初中莫奈日出印象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莫奈及其作品《日出印象》。

2. 培养学生对色彩、光影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实践,体验印象派绘画的魅力。

教学重点:1. 莫奈及其作品《日出印象》的知识。

2.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印象派绘画技巧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莫奈的生平介绍、《日出印象》的图片及详细分析。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莫奈的《日出印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幅画有什么特别之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幅画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光影效果,成为了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作。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莫奈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他的艺术追求和创作背景。

2. 教师详细分析《日出印象》的画面内容、色彩运用和光影效果,让学生理解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三、欣赏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如雷诺阿、德加等,让学生了解印象派绘画的多样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印象派绘画的感悟和认识。

四、实践(10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用水彩颜料绘制一幅以日出为主题的画,要求体现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2. 学生现场作画,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印象派绘画的知识。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莫奈的《日出印象》,使学生了解了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和特点。

在实践环节,学生通过绘制日出主题的画,体验了印象派绘画的魅力,提高了对色彩、光影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背景和特点,避免学生仅仅模仿表面的色彩和笔触。

此外,可以适当增加印象派绘画大师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画派。

日出印象美术教案

日出印象美术教案

日出印象美术教课设计【篇一:日出印象美术教课设计】精选文档2016崭新精选资料-崭新公函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8大班美术日出印象的教课设计《日出印象》这幅油画描述的是阿拂尔港口清晨太阳的光辉笼盖的瞬时,画家以独到的视觉审美快速地对天空云雾的变化、对河水波光淋漓的抖动予以特写,笔触飞动、富裕节奏的跳动,一边跳动一边快速追求空气中灰尘和水气对光的反射色彩,色彩在瞬时即差别又交融交合,天空中从雾中穿显出来的红彤彤的太阳忧如真的是从很远的天际中射过来的,画面在交融中最后天水合一,气概渲昂,画家表现水纹的速度使你感觉他能够追得上水涟漪抖动的速度,我们能够想象他当时的激情和专注程度,而存心义的是这个港口被画家就这样神奇地放在了水中和雾气中了,使观众想看又看不清楚,但你从雾中仿佛能够清楚地知道那边有一个繁荣的港口、并且正在发出各样喧哗的声响。

河面上两只慢慢的小船,也正在准备加入那喧哗之中,小船的仓促引得河水中水波涟漪,扰得阳光的投影在河水上边大大地摇动起来了,如同少女害羞的裙纱,虚无缥缈、婀娜多姿、载歌载舞,使画面上有一种强有力的生命鲜活地崭露头角。

画面上一改当时学院派的慎重、规范及对构图的讲究,他只热爱自然,取法自然,他根本不买学院派任何理论的帐,在他的这幅画里没有任何详尽的线条和造型。

《日出?印象》。

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整个画面笼盖在稀疏的灰色彩中,笔触画得特别任意、凌乱,展现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情形。

日出时,海上雾精选文档2016崭新精选资料-崭新公函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8气迷朦,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风景朦模糊胧,朦模糊胧看不清,给人一种瞬时的感觉。

以这幅画自己的角度来看,从门派上看,《日出印象》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它标记着印象派绘画的产生。

快速成为一个风靡全球,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画派。

它重申自然界的光和色,把光与色的变化作为绘画的主流。

莫奈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纳外光技法进行绘画的印象派大师。

《日出的印象》教案

《日出的印象》教案

《日出的印象》教案课题:日出的感受——日出·印象课时:1课时课型:绘画表达年级:五年级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课标要求】1.年段要求:本课属于“绘画与表达”主题单元教学内容,这一主题学习内容在3~5年级的要求为:◆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

◆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近大远小关系。

◆了解人体、五官的比例关系。

◆用写生的方式表现人物、静物、动物、风景。

◆用夸张、变形的方式绘制动漫。

◆根据命题进行有主题的绘画创作。

◆运用中国画工具,表现水墨画或彩墨画。

◆用纸、画报、照片等材料,进行拼贴画创作。

◆用吹塑板、纸板、誊印纸板或木板等材料制作版画。

◆利用电脑进行绘画创作。

◆利用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学习取景、构图。

2.学年要求内容:五年级美术关于“绘画与表达”主题中的教学内容,共涉及到17节课:第二学期有《有层次的风景》《美丽的水乡》《日出的感受》《丰富的色彩》《套色版画》《实物版画》《石膏板画》《彩墨戏剧人物》《彩墨人物写生》要求:知道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及使用方法,初步学会用中国画工具和材料画水墨或彩墨画。

知道三原色、三间色、复色、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以及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的搭配与运用。

知道立体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人体及五官的比例、动漫夸张的造型特点。

知道版画的主要种类及工具材料,初步学会用纸板、吹塑板或誊印板等材料,制作版画。

尝试利用绘图软件进行绘画创作。

使学生在写生过程中,观察、分析、比较,提高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在主题性绘画创作中,收集与主题有关的素材,进行联想和想象,提高想象和创意能力;在绘画活动中探索线条、形状、色彩的组合,提高构图能力;在版画制作中发现材料的肌理,体验和感悟媒材的特征;在中国画学习中,体验笔墨表现的魅力;在多样的绘画表达学习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绘画主题活动中,主动与语文、音乐、自然、体育等学科相联系,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1.内容出处:《日出的感受》是上教版美术第十册第二单元“走进名作”第1课学习内容。

日出印象教学设计

日出印象教学设计

日出印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日出印象教学目标:1. 了解日出的形成原因和美丽景观;2. 掌握描述日出的词汇和句型;3. 通过听、说、读、写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1. 了解日出的形成原因;2. 学习描述日出的词汇;3. 学习描述日出的句型;4. 学习相关诗词名句和文章段落;5. 创作描写日出的作文或诗歌。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播放一段日出的视频,向学生展示日出的美丽景观;引导学生讨论日出的表现形式和感受。

第二步:学习词汇和句型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与日出相关的词汇,如“太阳”、“山川”、“金色”等;2. 学生跟读词汇,掌握这些日出的描述词汇;3. 老师板书日出的描述句型,如“金色的太阳升起在东方”、“晨光映照着山川”等;4. 学生模仿老师的句型并加以拓展。

第三步:学习相关诗词名句和文章段落1. 教师朗读一些描述日出的名句和文章段落,如《红楼梦》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东南有雨来”;2. 学生跟读名句和文章,学习其中的美丽之处,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第四步:创作作文或诗歌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创作一篇描写日出的作文或诗歌;2. 学生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如散文、诗歌、牟文等,自由发挥。

第五步:展示作品并评价1.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2. 老师给予学生作品评语,同时提出合理化建议;3. 学生可以修改自己的作品。

第六步:总结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包括形成原因、词汇、句型、名句和文章段落;2. 学生对学习内容及方式进行反思和复习。

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2. 展示与讨论教学方法;3. 互动式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2. 图片、视频、实物展示;3. 朗读、朗诵。

教学评价:1. 学生日出作文或诗歌的评价;2.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学生对日出印象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2. 教学方式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3.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美术教案一等奖《日出印象》3篇

美术教案一等奖《日出印象》3篇

3、美术教案一等奖《日出印象》本课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写小标题。

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已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文中的词语,查找了巴金的资料,对《海行杂记》有了了解。

多数学生去海边看过日出,对这篇课文觉得很亲切,很有兴趣。

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海上日出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打开书75页,快速地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读课文)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表扬学生读书认真,说得很好。

)能不能把你说的这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读第3自然段)2、通过他的读,你了解到了什么?(生:我从他的读中感受到晴天时海上日出的情景。

)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晴天日出时的情景,自己找一找,读一读。

美术教案一等奖《日出印象》

美术教案一等奖《日出印象》

美术教案一等奖《日出印象》《美术教案一等奖《日出印象》》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美术教案一等奖《日出印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日出·印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印象主义,鉴赏印象主义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于莫奈的《日出·印象》这一作品的鉴赏,了解印象主义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印象主义作品的形式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印象主义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印象主义作品的美感。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与绘画工具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教师假设一个场景,展示图片带领大家来到印象派画展,进行欣赏画作,找出自己最爱的一幅作品。

学生交流回答,提出自己喜欢的画作,教师指出最喜欢莫奈的《日出·印象》揭示课题:日出·印象。

活动二:赏鉴赏作品,引导想象(1)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学生通过对于课本的解读,回答出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莫奈的一幅风景画《日出·印象》得来的。

教师点击课件,给学生讲解印象主义的具体含义。

告诉学生印象主义的画家包括莫奈、马奈等画家。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马奈的作品。

(2)教师引导学生描绘《日出·印象》的画面内容,《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的港口景象。

教师讲授该画作的艺术特色,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活动三:比较鉴赏,讨论总结(一)教师展示莫奈的《草垛》,辨别这四幅画,大家可以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间画的?学生通过欣赏,能够回答出画作的绘画时间段。

高中美术教案模板欣赏课

高中美术教案模板欣赏课

---课题:美术作品赏析《印象·日出》年级:高一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印象派绘画的特点,认识莫奈的艺术风格。

- 学会运用色彩、光影等元素分析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方法,提升美术鉴赏能力。

- 通过多媒体展示,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与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 增强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 莫奈《印象·日出》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色彩、光影等元素分析美术作品。

-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莫奈《印象·日出》图片、印象派绘画作品等)。

- 教学板书。

- 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印象派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印象派。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1. 教师介绍莫奈及其《印象·日出》的创作背景。

2. 展示莫奈《印象·日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3. 提问: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所表现出的色彩、光影、氛围等特点。

5. 分析莫奈《印象·日出》的艺术特色:- 色彩:运用明亮的色彩,表现光与影的变化。

- 光影:画面中的光影效果强烈,营造出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

- 空间:画面中的空间感较弱,给人一种亲近感。

三、课堂活动1. 教师展示其他印象派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欣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布置作业:课后收集印象派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五、板书设计```课题:美术作品赏析《印象·日出》一、印象派绘画的特点1. 色彩:明亮、清新2. 光影:强烈、朦胧3. 空间:亲近、梦幻二、莫奈《印象·日出》的艺术特色1. 色彩:明亮的色彩,表现光与影的变化2. 光影:强烈的光影效果,营造出朦胧、梦幻的氛围3. 空间:空间感较弱,给人一种亲近感```---本教案以《印象·日出》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日出印象初中美术教案

日出印象初中美术教案

日出印象初中美术教案篇一:印象派教案从传统走向现代-------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在设计中,针对学生的实际分三个专题分别介绍“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派绘画追求什么?“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是以这几个部分为主线,贯穿每个流派的代表画家及作品分析系统学习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感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品2、了解和认识西方美术如何从传统的注重客观再现转向现代的注重主观表现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敢于挑战传统、逆流而上、勇于创新,执着地追求艺术理想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学习印象派和新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的绘画特点四教学难点由于学生对于色彩的基础知识的匮乏,所以在后印象派绘画运用主观色彩表达情感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可以用绘画小实验等手法加以攻破。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多媒体展示六导入新课导入莫奈的《干草垛》,配背景音乐德彪西的《月光曲》师:干草垛是什么颜色的生: 黄色的,师:对,在不同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线下,画家笔下黄色的干草垛发生了丰富的色彩变化,这是多么奇妙的绘画风格啊,在19世纪的画坛上,就出现了这样一批标新立异的画家,他们被称为印象派,而干草垛的作者就是印象派的领袖人物---莫奈,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西方绘画史上这个重要的变革时代------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

七讲授新课1 师:跟据印象派的不同的风格,印象派分为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首先,我们来看追逐光影的印象派。

师:1874年,莫奈和他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举办了一次画展,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画展,里面的作品全部是官方的美术展览中落选的作品,其中有一副作品特别引人注目,我们来看这幅作品。

出示莫奈的《日出印象》,与传统油画康斯太布尔的《甘草车》作比较,问: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它为什么不能被人接受? 师做简单评述出示《鲁昂大教堂》,让生回答分别是一天中的哪个时间段,为什么浏览印象派的一组作品,生讨论印象派的绘画追求什么师简单总结,板书印象派的特点2 展示点彩作品与印象派作品,启示生思考哪一副是印象派作品,为什么?引出新印象派展示修拉《大腕岛星期天下午》,启发生思考它的优缺点师总结:这种绘画方法过分地注重形式,将印象派推向了一个极端,这引起了一些曾经追随印象派的画家的不满,他们认为绘画应该有更高的艺术追求,而不该仅仅停留在对事物表面效果的描绘上,那么,他们的追求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另辟蹊径的后印象派3绘画小实践,用颜色和形象来表现情绪进行自由创作师:在后印象派画家中,也有一位画家擅于在绘画中表现自己的情绪,引出梵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美术参考教案
《日出•印象》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印象主义,鉴赏印象主义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于莫奈的《日出·印象》这一作品的鉴赏,了解印象主义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印象主义作品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印象主义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印象主义作品的美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与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教师假设一个场景,展示图片带领大家来到印象派画展,进行欣赏画作,找出自己最爱的一幅作品。

学生交流回答,提出自己喜欢的画作,教师指出最喜欢莫奈的《日出·印象》揭示课题:日出·印象。

活动二:赏鉴赏作品,引导想象
(1)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学生通过对于课本的解读,回答出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莫奈的一幅风景画《日出·印象》得来的。

教师点击课件,给学生讲解印象主义的具体含义。

告诉学生印象主义的画家包括莫奈、马奈等画家。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马奈的作品。

(2) 教师引导学生描绘《日出·印象》的画面内容,《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的港口景象。

教师讲授该画作的艺术特色,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活动三:比较鉴赏,讨论总结
(一) 教师展示莫奈的《草垛》,辨别这四幅画,大家可以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间画的?学生通过欣赏,能够回答出画作的绘画时间段。

(二) 教师展示马奈的代表作:《吹笛的男孩》、《酒吧侍女》、《白牡丹》、《奥林匹亚》。

看了这些作品,请同学们简单的来总结马奈的风格。

学生能够回答出,马奈十分善于使用黑色,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

(三) 通过对印象主义的两位画家作品的鉴赏,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印象主义的艺术特色。

明确:A.重外光B.重色彩C.重瞬间
活动四:总结新课,拓展主题
(1)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今日所学内容。

(2)教师抛出下节课内容,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

(3)学生欣赏作品,进行预习。

【板书设计】
印象主义
艺术特色:
A.重外光
B.重色彩
C.重瞬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