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概论 齐佩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诂学概论

齐佩瑢著中华书局2004年7月第一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何谓训诂学(训诂学是什么?)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语言和文字的专门学术。或称:古语义学。(注意训诂学研究的是文字的用义而非造字本义。)

第二节训诂的起因(为什么需要训诂?)

1.时有古今,地有南北。

2.古今语文不同主要有七个方面:①语音转异②语源分化③语义变迁④语法改易⑤字体差别⑥用字假借⑦习俗损益

3儒家正名之学和诸子之间的辩学。

第三节训诂的效用(训诂学有什么用?)

1.研读古书。

古书难读的原因:①多古音②多古义③多古字④多古语⑤多借字⑥多误字

旧日训诂的通病:①守讹传谬②妄改古书③望文生训④章句不一⑤训释互异

2.探求语言。

第四节训诂的工具(训诂需要什么掌握什么知识?)

训诂是兼括形音义法四位一体的学术。

1.以语音为机枢。训其诂的主旨是以语音为枢纽,训诂之法是破其假借而读以本字。

2.以文字学为辅翼。

3.以文法学为利器。

4.以校勘学为前提。

5.以语言学为基础。普通语言学的基本内容为参考。

第二章训诂学的基本概念

第五节语音和语义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思的符号。符号只是一种事物的代替,谁代替谁没有必然联系,完全是主观臆定,强力配合。

第六节语义的单位

1.区分语言和文字。区分字和词。训诂学应当以词为最小单位。词的成立是以义为单位,不以音为单位。

2.句之类别有三。①文法上句以意义为主。②诗歌上句以音节为主。③声气上的句以呼吸为主(句的名称为句读,古谓句为言,句读以生气为主。)

3.词类的辨别完全凭借它在句中位置和职务而断定。所以我们研究词必须以句为本位。这里指文法上的句。

第七节语义的演变

1.古今语义的演变有六种:

①扩大。江、河

②缩小。君子——小人

③变坏。臭、氓

④变好。士、臣

⑤变强。干、奸、无赖

⑥变弱。走、取

2.注意,研究词义的演变要注意其社会背景。此外,人类思想趋于细密条理。词语义上分化

(即扩大),含混之词也进行了辨析。

第八节字的种类

1.字义有三类:①本义②引申义③假借义

2.字义的引申或假借演变成“一词多义”的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常常有两种误解。①误以为一字同时有数种意义。——这是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变异逐渐积累成的。②误认为一个字的几种意义都同样重要。——同时同地的区限里,一个字只能有一个较为通行的主要意义。

3.讲字义一方面贵在“通”,一方面又贵在“别”。

第三章训诂施用的方术

第九、十节音训

音训为训诂的枢纽。

语言的变化有二端:①母语孳乳而生出分化语(语根及语族)——义变为主。

②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动而发生的转语(方言,古今语)——音变为主。

音训之例有三:

①同字为训。由于声调之异以及词性不同。蒙n/a

②同音为训。兑—说晋—进

③音近为训。天—颠帝—谛

音训的目的:

1.求语根及其孳乳分化语。

2.求方言及古今语之音转规律。

音训使用的主要材料:①谐声系统(右文)。②同音假借。③同书异文。④一字或体。⑤古今字音。⑥诗歌叶韵。⑦联绵字格。⑧学语讹混(小儿和外国语)。⑨中外译音。⑩汉字支音。(11)同语族语。——其中最主要的材料是:上古韵文和古谐声字。

第十一节义训

以语言解释语言的方式,求原是声训,宛述是义训,翻译则兼而有之。

训诂的目的在推明文中文外之意,所以训诂只是训解人多不识的古字古言。

(一)宛述(1)释一词之义(2)释对词之义

(二)翻译(1)以今语释古语(2)以通语释方言(3)以意义相近之词释之(4)以狭义释广义(5)以私名释类名(6)以类名释私名(7)以“某貌”“某声”释之(8)以“辞也”释之(9)以浅近者比况释之(10)以今字释古字(11)以正字释借字第十二节术语

训诂学的术语有一定的相沿袭习惯,使人一看就可以知道所表述的训诂着种类。书中分为40类,认为太过繁琐,应该大致归为几类,再列举小类会好一点。(结合古代汉语所学自己试着做一下)

第四章训诂的渊源和流派

第十三节实用训诂学

实用训诂学不注重字句的训解和推敲,而是注重通篇大意的发明和阐扬。秦末到西汉的今文经学家属此一派,他们为了利禄的趋使,功利主义的束缚,一味在以己意附会经义,不求经文的本解。而古文经学家重视训诂则是由于古文经中有很多古字的关系,他们为了发扬古文经不得不先研究训诂。在汉代古文经学家和小学家通常被认为是一家。

第十四节理论训诂学

周秦两汉重要的字书分为两派:记载文字形体的如《史籀》《仓颉》《训纂》,记载语言变迁的如《尔雅》《方言》《释名》。前一派属于文字学范畴,不讨论。《尔雅》是纯客观的辑集训诂学材料,是明其当然而不明其所以然。而《方言》的态度已由客观转入主观,不仅为了实用而重在研究,示人以训诂之途径。《尔雅》是训诂的材料。《方言》是训诂的学术。

第十五节训诂学的中衰

《尔雅》《方言》《说文》《释名》是汉代文字学训诂学的四大端绪,魏晋之后雅学式微古学沦亡。主要的训诂学家有郑玄。训诂学中出现一个新趋势,即注家兼为经字作音,也就是音训。至唐代有孔颖达等人。因经学家数变,写本不一。又出现了集解和刊正之学。迨颜师古《五经定本》出而后经典无异文,孔冲远《五经正义》出而后经书无异说。训诂学始终作为经学的附庸。

第十六节训诂学的复兴

王若虚反对宋儒的“妄”攻击汉儒的“陋”认为求之太过和穿凿附会都不和“人情义理”。提出以“文势”和“语法”为解经的辅助,这是语言学的事业,也是科学读经的开始。成就最高的是王氏父子。王念孙《广雅疏证》。清儒有一个发端是释词之学。总之,清儒的训诂学在经学的隆盛之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二章第五节:此章节中谈到“声象乎意”“象意制音”的玄想,作者对此种说法批判。刘一男讲英语单词的也用类似的方法解读英语单词,我的感受是没有13年前后讲英语讲的好,不好好讲“元音降级”理论,看来我的直觉的有道理的。

庄研

于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2017-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