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中丙烯和干气的生成历程_袁起民

合集下载

重油催化裂解制气催化剂质量指标初探

重油催化裂解制气催化剂质量指标初探

重油催化裂解制气催化剂质量指标初探
马绍猜
【期刊名称】《城市煤气》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采用重油为原料、蓄热催化裂化为生产工艺制取管道煤气,是目前城市提高气化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产过程中,催化剂可以有选择性地促进原料重油某些化学反应,促进那些从热力学判断可能进行的反应。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马绍猜
【作者单位】广州油制气厂,510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6.25
【相关文献】
1.重油催化裂解催化剂结焦影响因素的研究 [J], 杨连国;孟祥海;徐春明;高金森
2.重油催化热裂解工艺中铁污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与对策 [J], 乌忠理;刘生海;邵治堂;乔文亮
3.Ag改性ZSM-11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重油催化裂解性能评价 [J], 陈璐;刘诗哲;韩东敏;李春义
4.重油催化裂解制丙烯催化剂的评价 [J], 张倩;徐春明;刘植昌;任鲲
5.重油催化裂解多产乙烯丙烯催化剂的研究 [J], 李成霞;高永地;李春义;山红红;杨朝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中丙烯和干气的生成历程

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中丙烯和干气的生成历程

摘 要 :采 用 固定 床 微 反 实 验 装 置 考 察 了大 庆 蜡 油 不 同转 化 深 度 下 的催 化 裂 解 反 应 的 产 物 分 布 ,探 讨 了重 油 催 化 裂 解 过 程 中丙 烯 和 干 气 的生 成 历 程 。结 果 表 明 , 重 油 催 化 裂 解 过 程 中 ,丙 烯 的 生 成 是 原 料 一 次 裂 解 和 汽 油 馏 分 二 次 裂 解 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 当原 料转 化 深 度 较 低 时 ,丙 烯 已 由原 料 中烷 烃 的 一 次 裂 解 反 应 大 量 生 成 ;随 着 原 料 转 化 深 度 的增 加 ,汽 油 馏 分 二 次裂 解 生 成丙 烯 的 反 应 所 占 比重 增 大 。在 原 料 一 次 裂 解 为 主 生 成 丙 烯 的 反 应 阶 段 内 , 干 气 主 要 由烷 烃 发 生 单 分 子 裂 化 反 应 生 成 ,而 在 汽 油 馏 分 二 次 裂 解 为 主 生 成 丙 烯 反 应 阶 段 内 ,芳 烃 和 烯 烃 缩 合 生 焦 反
应 对 干 气 生 成 的影 响更 为显 著 。


词 :催 化 裂 解 ;丙 烯 ;干 气 ;生 成 历 程
文 献 标 识 码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8 7 1 9 . 2 0 1 4 . 0 1 . 0 0 1
强化手段主要包括采用高1实验部分硅铝比mf1分子筛催化剂或助剂来选择性裂化汽油馏分的烯烃采用比常规催化裂化更高的反应温11原料和催化剂度更大的剂油比和水蒸气注入量以提高裂化反应实验所用原料为大庆减压蜡油vgo性质见深度和丙烯选择性采用2个反应器区或将汽油馏表1
2 0 1 4年 2月

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中的丙烯生成规律研究

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中的丙烯生成规律研究

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中的丙烯生成规律研究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中的丙烯生成的规律,分析了温度、催化剂和重油组分等多种因素对丙烯生成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53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20%时,重油中烷烃和芳烃的转化率最高,分别为61.14%和70.5%。

放热键转换反应活性最高的是5-环戊烷,其放热潜能为272.51 kJmol-1。

此外,饱和度的提高有利于丙烯的生成,过饱和油质的添加会影响丙烯的生成率。

本文在分析和研究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中的丙烯生成的规律的基础上,为控制重油催化裂解过程,提高丙烯的生成率提供了理论参考。

一、引言丙烯是烯烃类燃料原料中的重要成分,其加氢炔或加氢硫化可用作炔烃燃料制备原料,其主要合成方法有各种过氧化物法、Cativa法和法国法,而重油催化裂解是另一种生产丙烯的重要方法。

重油催化裂解可以获得高品位的烯烃,其中以丙烯的生成量占全部烯烃放热含量的25%左右[1]。

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重油催化裂解法在丙烯合成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更好地控制和优化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了解丙烯生成规律及影响因素对实现合成丙烯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详细分析了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中的丙烯生成规律,并从温度、催化剂及重油组分等多种因素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丙烯生成的因素及其相应的机理。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2.1材料重油用于本实验是一种芳构烃,主要由苯、吡咯烷、吡咯烷和吡咯烯组成,收率为88.0%,比重为0.854,粘度为110.7mPas。

2.2验装置本试验采用艾特林勒实验反应釜。

催化剂用释镁硅油作为催化剂,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20%、25%和30%,添加后放置24 h以获得所需的催化剂浓度。

2.3实验方法将重油和催化剂放入释镁硅油反应釜中,加热到恒定温度,将实验反应釜中的内容逐渐加压,并维持下10 min,再稳定温度反应30 min,放出压力,得到催化裂解后的液体收集,收集产物后冷却,滤除固体,收集上层液体,用艾克斯霍夫气相色谱(GC)测定收集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石油化工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

石油化工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

石油化工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石油化工行业的稳定发展,对于各类化工产品的稳定出产,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发展中关于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的各类工艺技术发展现状,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视。

其中石油化工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则为主要的关注点之一。

文章针对当前石油化工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标签: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装置;工艺技术重油催化裂化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良好的重油催化裂化对于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的生产质量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实际发展中如何有效的提升重油的催化裂化质量,并且提升各类生产产品的生产稳定性,成为当前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笔者针对当前石油化工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进行简要的剖析研究,以盼能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重油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 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重油催化裂化为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重要的工艺技术之一。

其工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催化裂化重油生产了高辛烷值汽油馏分,轻质柴油等其他化工行业发展中的气体需求材料。

具体在工艺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其在工艺操作中对重油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使得其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产生裂化反应,最终生产了相应的产物。

该类反应在持续中反应深度较高,但生焦率及原料损失较大,并且后期的产物需进行深冷分离。

因此关于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的创新和提升,也为行业研究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

2 当前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在发展中,关于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宏观分析整体的发展态势较为稳定。

但从具体实施的过程分析,我国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分析当前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实际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工艺催化剂生产质量低、工艺运行装置综合效率低、工艺自动化水平低。

2.1 工艺催化剂生产质量低当前我国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在发展中,工艺应用催化剂的生产质量低,为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

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历程分析

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历程分析

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历程分析作者:谭喆语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在石油炼制产业链中,重油催化裂化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重油催化裂化主要是将常压渣油、减压渣油等廉价油回收利用,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裂化成高品质汽柴油的过程。

本文就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反应器中裂化反应原理,重点分析催化裂化装置中的反应历程。

关键词: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反应历程在整个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中,提升管反应装置是基础核心。

装置所生成的产品组分以及产品的纯度,都与提升管反应器有着相当程度的关联。

在整个石油化工产业中,重油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装置操作技术也随之逐渐增多。

我厂采用的是MIP工艺技术。

中国现成品汽油中催化裂化汽油占80%以上,而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烯烃含量明显高于汽油新规格指标。

MIP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汽油烯烃含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液化气中异丁烷含量,提高轻质油产率。

1 研究提升管中反应产物的实验方案和方法在石油化工产业中,对重油进行催化裂化反应温度大约在510℃左右,且提升管反应装置中催化剂和重油之间的反应时间极短。

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对胜利石化总厂600k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提升管反应器进行了不同位置的在线取样,得到了不同位置的样品和催化剂样品,并对其研究。

我们这里对其实验方法及结果予以借鉴。

提取出的样品中有着许多催化剂粉末。

首先对其进行过滤,将液体样品进行专业元素分析以及进行蒸馏得到液体产品的元素组成。

然后对催化剂样品进行水蒸气汽提,收集催化剂样品和油样,对所含的碳含量进行分析,依据所含的碳含量判断出不同分层处催化剂含量以及焦炭的缩合程度,寻找到其中催化剂的活性规律。

2 反应原理和历程分析在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中提升管反应器有许多反应,最主要的反应有以下几种:分解反应、异构化反应、氢转移反应、芳构化反应、缩合反应等。

其中:烷烃主要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烷烃和烯烃。

重油催化裂化工艺的新进展

重油催化裂化工艺的新进展

本文由aaaa6083266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进展我国已拥有 100Mt/a 以上的催化裂化加工能力。

随着市场对轻质油需求的加大,可利用石油资源却趋向重质化和劣质化,作为重质油轻质化的重要转化过程之一的催化裂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的重油催化裂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开发出许多新的工艺。

多产柴油、液化气的技术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开发的 MGD(Maximizing Gas and Diesel Process)技术采用多产柴油催化剂(RGD),在常规催化裂化装置上实现多产柴油和液化气,并可显著降低汽油的烯烃含量,一般液化气产率可提高 1.3%~5%,汽油的烯烃含量降低 9%~11%;研究法辛烷值(RON)和马达法辛烷值(MON)分别提高 0.2~0.7 和 0.4~0.9 个单位。

该技术将提升管反应器从底部到顶部依次设计为 4 个反应区:汽油反应区、重质油反应区、轻质油反应区和总反应深度控制区,目前已在国内多套催化裂化装置上应用。

多产液化气、低碳烯烃工艺近年来,RIPP 在多产液化气和低碳烯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研制开发了一系列技术,以下 3 种技术均已工业化,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MGG 和 ARGG 工艺 MGG(Maximum Gas plus Gasoline)工艺是以蜡油或掺炼部分渣油为原料,大量生产液化气和高辛烷值汽油的新工艺。

该工艺采用高活性催化剂(RMG)和提升管反应,反应温度约为 535℃。

干气和焦炭产率较低,总的液化气及汽油的产率可达 72%~82%,RON 和 MON 分别为 92~95 和 80~83,安定性好,诱导期 500min 以上。

ARGG(Atmospheric Residuum Maximum Gas plus Gasoline)工艺采用与 MGG 类似的工艺条件,在提升管反应器内以常压渣油代替减压馏分油为原料,多产液化气和汽油。

催化裂化过程中影响丙烯和丁烯选择性的因素

催化裂化过程中影响丙烯和丁烯选择性的因素

催化裂化过程中影响丙烯和丁烯选择性的因素熊晓云;高雄厚;胡清勋;赵红娟【摘要】采用ACE评价装置研究了重油催化裂化过程中丙烯和丁烯选择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丙烯、丁烯选择性存在极大值,且丁烯选择性的极值温度低于丙烯;随反应剂油比的增大,丙烯和丁烯选择性均呈下降趋势,但丁烯选择性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丙烯;随择形分子筛ZSM-5含量的增加,丙烯选择性有所提高,但丁烯选择性下降;ZSM-5改性方式同时影响丙烯和丁烯选择性;随Y型分子筛晶胞常数的增大,丙烯、丁烯选择性均下降,且丁烯选择性下降幅度大于丙烯.【期刊名称】《石油炼制与化工》【年(卷),期】2019(050)005【总页数】5页(P61-65)【关键词】催化裂化;丙烯;丁烯;选择性【作者】熊晓云;高雄厚;胡清勋;赵红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兰州730060;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兰州730060;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兰州730060;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兰州730060【正文语种】中文我国2020年成品油需求量预计为370 Mt,但成品油需求增速已逐渐放缓,而炼油产能不断扩大,国内炼油企业面临从“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型。

丙烯和丁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随着聚丙烯、环氧丙烷、丁二烯、环氧丁烷、聚异丁烯、MTBE等衍生物需求的迅速增长,对丙烯和丁烯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丙烯主要通过石脑油热裂解得到,但反应温度高、能耗大。

催化裂化是一种重要的丙烯和丁烯的生产工艺,约生产了世界34%的丙烯和70%的丁烯[1],通过催化裂化增产丙烯和丁烯具有成本低、投资少、产率高的特点。

丙烯和丁烯属于催化裂化装置产品中液化气的组分。

一方面,国内许多催化裂化装置在增产丙烯和丁烯时,受到气体分馏装置负荷限制,液化气产量增加空间有限;另一方面,虽然丙烯和丁烯属高附加值产品,但与汽油相比,液化气的价格相对较低。

因此,提高液化气产品中的丙烯和丁烯选择性,与通过提高液化气产量的方式来增加丙烯和丁烯产率相比,更具有实际意义。

重油催化裂解制取丙烯的分子反应化学

重油催化裂解制取丙烯的分子反应化学

重油催化裂解制取丙烯的分子反应化学谢朝钢;魏晓丽;龙军【摘要】从分子水平研究了重油催化裂解反应中原料性质的影响、丙烯生成反应化学和丙烯再转化反应化学,创新了重油催化裂解反应理论和知识.在重油催化裂解制丙烯反应中,原料氢含量和饱和烃含量是影响丙烯产率的重要指标,而原料烃分子结构与大小对丙烯产率的影响也很大;丙烯的生成来自重质原料一次裂解和中间产物馏分二次裂解反应的共同贡献;烷烃分子经五配位正碳离子引发链反应是导致干气选择性高而丙烯选择性低的主要原因;催化裂解产物中丙烯存在再转化反应.同时提出了催化裂解增产丙烯并抑制干气和焦炭生成的新技术,并在工业装置上得到了验证;与原技术相比,在相同原料油和操作条件下,其丙烯产率提高了90.29%,而焦炭产率降低了17.53%,于气与丙烯质量产率比降低了34.88%.【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年(卷),期】2015(031)002【总页数】8页(P307-314)【关键词】重油;催化裂解;丙烯;反应化学;工业验证【作者】谢朝钢;魏晓丽;龙军【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近年来,丙烯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国际丙烯价格的高起及国内丙烯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驱动了国内丙烯产能的快速增加。

受国际上乙烷和凝析油为原料生产乙烯的影响,蒸汽裂解生产丙烯的产能增速减缓,丙烯生产新工艺得到快速发展。

重油催化裂解(DCC)技术自1990年工业化以来[1-3],在国内丙烯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已成功推广到泰国、沙特和印度等海外市场。

汽油烯烃裂化是低碳烯烃的主要来源,较高反应苛刻度有利于丙烯的生成,择形分子筛催化剂可以促进汽油烯烃的裂化反应;较高操作苛刻度以及择形分子筛的引入,势必导致大量干气的生成,进一步改进和发展DCC工艺可以有效拓展DCC技术市场。

中国重油催化裂化技术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

中国重油催化裂化技术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

中国重油催化裂化技术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重油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常规石油的可供利用量日益减小,而重油在全世界的资源总量巨大,因而重油将成为21 世纪的重要能源。

如何转化这些日益增长的重油和大量渣油已成为当今炼油工业的重大课题。

一、重油加工利用技术的新进展重油的深加工利用——充分利用石油的有效组份,提高石油的使用价值,是石油炼制加工业发展的主题,其中重油深加工利用技术,是石油加工技术发展的重点、也是一个主要难点。

重油加工利用的发展——随着石油工业和石油经济的发展,重油加工利用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由初期的简单加工,逐步向深度加工发展。

重油加工技术的发展,主要沿着直接利用和改质利用两个思路发展。

直接利用的思路,是采用尽可能简单的工艺技术,生产重质油品、重质燃料、沥青等产品。

而改质利用的思路,是采用裂解等工艺技术,尽可能多地生产汽油、煤油等附加价值高的轻质油品,并尽可能少地生成气体低分子烃类和焦炭等副产品。

重油加工利用技术——重油加工技术从加工机理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两类。

一类为物理加工技术,如,蒸馏、萃取等多种重油分馏和溶剂脱沥青技术;另一类为化学加工技术有:釜式焦化、热裂化、减粘裂化、连续焦化、灵活焦化等多种热裂解技术,多种氧化沥青技术,多种加氢裂化技术,以及湿式转化(aquaconversion)、催化热裂解等正在发展中的引入特定功能性催化剂的裂解技术。

实际上工业生产中的加工工艺,基本上都是组合加工工艺技术。

重油催化裂解技术——新开发的重油催化裂解技术,是以生产乙烯为主要目的产品的重油加工技术。

它是最近十多年里,在催化裂化工艺技术基础上,为调整产品结构多产液化气、多产丙烯,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重油加工技术。

这项技术是中国炼油技术界对世界重油加工技术的一大贡献。

中国专利技术HCC技术和CPP技术——以生产乙烯为主要目的产品的重油裂解技术,在世界不少国家都有研究(例如美国、日本等),它也是炼油化工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点课题,由于中国的研究开发工作起步较早(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中代),因此,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有两项不同的专利技术成果推向工业试验。

重油催化裂化技术介绍

重油催化裂化技术介绍

催化裂化装置的组成
宁夏石化公司催化裂化装置由 26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及相配 套的双脱装置组成,催化裂化装置由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设计,装置以 加工常压渣油原料为主,设计加工规 模为年处理量260万吨/年,操作弹性 60%-110%。双脱装置与260万吨/年 催化裂化装置相配套,对催化裂化装 置生产的稳定汽油、干气及液化石油 气进行脱硫精制,精制后的汽油硫醇 硫含量不大于10ppm;液化气硫化氢 含量不大于10ppm;脱后干气进入高 压瓦斯管网,降低管网腐蚀,减少烟 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满足环保要求。
2、再生形式
a、带外循环管的烧焦罐式高效再生(共20套) b、预混合管烧焦罐高效再生(共10套) c、管式烧焦(共2套) d、后置烧焦罐式两段再生(共2套) e、高速床两段串连再生(共2套) f、并列式两段再生(共9套) g、重叠式两段再生(共14套) h、烧焦罐+床层高效再生(共8套)
2 1
1 2 3 4 4
Stripping steam
Lift media
TSRFCC实验装置图
Air
Regenerated catalyst
Lift media
Feed & Dispersion steam
两段提升管 催化裂化技术
油入口 蒸汽入口
高效雾化喷嘴技术
外管 内管 混合腔 蒸汽分布器
UPC雾化进料
喷口
喷嘴结构
旋流快分与旋风分离器
Thank You For Attention!
目录
1
催化裂化技术的概述
22
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
33
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4
催化裂化技术的未来展望
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

膜-吸收耦合流程脱除催化裂化干气中丙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膜-吸收耦合流程脱除催化裂化干气中丙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膜-吸收耦合流程脱除催化裂化干气中丙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选题背景】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精细化工产业的不断壮大,催化裂化工艺已经成为了丙烯等烃类化合物的重要生产方式。

在催化裂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干气,其中含有大量未反应的丙烯,如果未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传统的丙烯脱除(例如吸附、化学反应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操作复杂、装置成本高、反应效果不稳定等。

因此,需要进行研究,寻找一种更加经济、环保、高效的方法,对裂化干气中的丙烯进行有效脱除。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中,我们将重点关注膜-吸收耦合流程脱除催化裂化干气中丙烯的效果。

在实验中,除了比较不同薄膜和吸收剂的脱除效率以外,还将研究吸收速率、温度、压力以及丙烯浓度等因素对脱除效果的影响。

最终,我们希望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脱除工艺条件,并探索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可能性。

【研究意义】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催化裂化干气中丙烯脱除方案,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该方案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有望在工业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方法和计划】(1)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膜-吸收耦合流程脱除催化裂化干气中丙烯开展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2)研究计划:第一年:搜集文献、了解脱除方法、购买实验设备研究新型薄膜材料第二年:研究薄膜的稳定性、替代或组合吸收剂的研究第三年:薄膜-吸收剂耦合流程的研究,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计获得以下成果:①确定一种更加环保和高效的催化裂化干气中丙烯脱除方法;②寻找最优工艺条件,提高脱除效率;③为实现工业化应用提供一种新途径,推动企业逐步提升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

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历程数值模拟Ⅱ.重油催化反应历程数值模拟

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历程数值模拟Ⅱ.重油催化反应历程数值模拟

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历程数值模拟Ⅱ.重油催化反应历程数值模拟郭湘波;侯栓弟;龙军;朱丙田;张占柱【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年(卷),期】2006(022)001【摘要】采用流动反应耦合模型模拟了提升管反应器内的重油催化裂化过程.结果表明,重油催化裂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喷嘴附近,在该区域有45%(质量分数,下同)的重油转化为汽油和柴油.在距喷嘴12 m处,重油转化率达到70%左右;随着管内反应区与喷嘴之间距离的增加,汽油产率逐渐上升,但距喷嘴12 m以远的反应区内,汽油产率基本保持不变.从汽油组成的变化来看,汽油中烯烃的质量分数随着提升管内反应区与喷嘴之间距离的增加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由喷嘴区域的60%降至提升管出口位置的42%左右;汽油中烷烃含量则一直呈增加趋势,而汽油中环烷烃和芳烃含量变化较小.【总页数】6页(P9-14)【作者】郭湘波;侯栓弟;龙军;朱丙田;张占柱【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4;TQ021.1【相关文献】1.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历程研究进展 [J], 付国庆;郑俊生;钮根林;杜峰;杨朝合2.对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历程的若干再认识——"新型多区协控重油催化裂化技术MZCC"的提出 [J], 高金森;徐春明;卢春喜;毛羽3.重油催化裂化工业提升管内反应历程的实验模拟 [J], 曾海;毛羽;高金森4.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历程数值模拟Ⅰ.模型建立及流体力学性能模拟 [J], 侯栓弟;龙军;郭湘波;朱丙田;张占柱5.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内反应历程研究 [J], 钮根林;杨朝合;徐春明;山红红;张建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植物油与普通催化原料催化裂解反应的对比

动植物油与普通催化原料催化裂解反应的对比

分子筛孔道中发生裂解反应, 高选择性地生成液 化气、丙烯等 [ 5, 23] 。
2 2 不同原料催化裂解的反应结果对比 2 2 1 转化率及产物组成
在实验室的 FCC装置中, 当提升管出口温度 为 510 , 催化剂 /原料油 ( 简称剂油比, 质量比, 下同 )为 6或 7, 停留时间为 1 2 s时, 棕榈油和常 压渣油的转化率及产物分布见表 2。
( 1.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化学化工学院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2. 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 ) 化学化工学院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 东营 257061;
3. 中国石化滨南采油厂, 山东 滨州 256600)
摘要: 提出了以动植物油催化裂解多产丙烯的技术路线, 并与普通催化原料的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 路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棕榈油是一种优良的催化裂解多产丙烯的原料。一段反应后, 液化气质量 分数超过 40% , 丙烯质量分数为 20 16% , 达到大庆常压渣 油两段 提升管催 化裂解 的水平; 汽油 质量分 数和总液收率较 高; 生成的汽油中芳烃质量分数超过 51% , 可以作为高辛烷值汽油的调和组分。
由于动植物油是一种 具有来源广泛 的可再 生能源, 且具有优良的性质 ( 几乎不含硫、氮及金 属 ) , 因此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生 产合成燃料和化 学品的来 源之一 [ 7 - 8 ] 。如能将其 作为催化 裂解 增产丙烯的原料, 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原料 的供应问题。
动植物油是由 C14 ~ C20饱和、不饱和的甘油 三酸酯构成 [ 7]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酯 化法生产 生物柴油 ( 脂肪酸甲酯 ) [ 9 - 10] 。生物柴油虽然是 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清洁燃料, 但较差的低温流动 性和稳定性限制了其进一步推 广应用 [ 9- 10] 。因 此动植物油催化转化的研 究成为必然。该转化 过程不仅 可以 产 生富 氢 的液 体 燃料 ( 汽 油、柴 油 ) , 而且气体中富含乙烯、丙烯、异丁烷等, 能部 分取代石油化学品 [ 7- 9] 。

催化裂解多产丙烯过程中的反应化学控制

催化裂解多产丙烯过程中的反应化学控制

催化裂解多产丙烯过程中的反应化学控制
袁起民;李正;谢朝钢;龙军
【期刊名称】《石油炼制与化工》
【年(卷),期】2009(040)009
【摘要】在固定床微反实验装置上,选择正十六烷和大庆蜡油为原料,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类型研究了单、双分子反应对丙烯和干气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单分子反应有利于液化气中丙烯含量的提高,但干气产率也会同时增加;而一定程度上促进双分子反应,尤其是负氢离子转移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抑制干气的生成,但程度太高时却不利于丙烯的生成.利用单、双分子反应的可控制性,采取措施合理调节反应过程中各自的比例和程度是降低现有催化裂解多产丙烯技术于气产率的有效途径.【总页数】5页(P27-31)
【作者】袁起民;李正;谢朝钢;龙军
【作者单位】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
京,100083;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催化剂LCC-300的性能研究 [J], 柳召永;张忠东;高永福;王智峰;张海涛;高雄厚
2.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工艺士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 [J], 杜玉朋;张成涛;杨朝合
3.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专用催化剂LCC-300的工业应用 [J], 柳召永;张
忠东;高雄厚;张海涛
4.重油催化裂解多产乙烯丙烯催化剂的研究 [J], 李成霞;高永地;李春义;山红红;杨朝合
5.多产丙烯助剂对LB-5催化剂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性能的影响 [J], 侯凯军;李荻;张艳惠;王智峰;田爱珍;张海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FCC过程干气和焦炭的生成规律及减少其产率的研究

RFCC过程干气和焦炭的生成规律及减少其产率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8208222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725620)资助 通讯联系人:高金森,Tel :010*********;E 2mail :jsgao @文章编号:100128719(2009)0520614205RFCC 过程干气和焦炭的生成规律及减少其产率的研究凌逸群1,2,王 刚1,曹东学2,徐春明1,高金森1(1.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728)摘要:采用连续反应2再生催化裂化中型实验装置研究了重油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内干气与焦炭的生成规律。

结果表明,干气和焦炭的生成主要发生在提升管反应器底部的油2剂混合段,而提升管反应器后半段的催化剂整体活性状况及高温反应环境对干气和焦炭的生成也存在一定的影响;降低再生剂温度减少再生剂与原料油接触温差、提高剂/油质量比有利于降低干气与焦炭产率,在相同转化率下可以获得更高的轻质油收率和液收率。

关 键 词:催化裂化;干气;焦炭;油剂混合;液收率中图分类号:TE624 文献标识码:ASTU DY ON THE F OR MA TI ON AN D RE DU CTI ON OF DR Y G AS AN D C OKE IN RFCC PR OCE SSL IN G Y i 2qun 1,2,WAN G Gang 1,CAO Dong 2xue 2,XU Chun 2ming 1,GAO Jin 2sen 1(1.State Key L aboratory of Heavy Oil Process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China;2.S I NOPEC,Beijing 100728,China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dry gas and coke in riser reactor for RFCC p rocess was investigated in a riser pilot plant.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 showed t hat dry gas and coke chiefly generated at t he bottom of riser where hot catalyst s initially contacted oil droplet s ,and t he sit uation of low 2activity coked catalyst and high temperat ure at t he back half of t he riser also influenced t he formation of dry gas and coke to some extent.However ,lowering t he temperat ure of regenerated catalyst and enhancing catalyst 2to 2oil mass ratio could be beneficial to reducing t he yields of dry gas and coke and increasing t he yields of light oil and total liquid product s as t he feed conversion kept unchanged.K ey w ords :catalytic cracking ;dry gas ;coke ;catalyst oil mixing ;liquid yield 对于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干气和焦炭是原料脱碳轻质化过程的终端产物,分别属于氢含量、碳含量最高的产物[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ropylene and Dry Gas During Deep Catalytic Cracking of Heavy Oil
YUAN Qimin,LONG Jun,XIE Chaog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SINOPEC,Beijing100083,China)
图1 大庆 VGO 催化裂解产物产率(y)随转化率(x)的变化 Fig.1 Product yields(y)of Daqing VGO catalytic cracking vs conversion (x)
分回炼,为汽油馏分的二次裂解提供反应场所和充 足的反应时 间[5-7]。 然 而, 工 业 化 应 用 结 果 却 表 明, 上述措施在强化汽油馏分二次裂解增产丙烯的同时, 往往还会造成过程干气产率普遍较高。干气自身利 用价值低,但氢含量高;从氢平衡角度看,还会影 响高价 值 产 物 产 率 的 提 高 和 产 品 质 量 的 改 善。 可 见,要想在 多 产 丙 烯 的 同 时, 减 少 干 气 等 低 价 值 产物的生 成,还 需 要 通 过 重 油 催 化 裂 解 过 程 的 剖 析,对不同 反 应 阶 段 内 丙 烯 和 干 气 生 成 的 反 应 化 学原因 进 行 甄 别。为 此,笔 者 通 过 考 察 大 庆 减 压 蜡油在不 同 转 化 深 度 下 的 催 化 裂 解 反 应, 模 拟 实 际反应过 程,探 讨 了 重 油 催 化 裂 解 过 程 中 丙 烯 和 干气的生成历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第30卷
制于烃类热裂解反应的本质特征,该工艺存在能耗 高、丙烯/乙 烯 比 低、 产 品 结 构 不 易 调 节 等 技 术 局 限,难以满足当前丙烯需求高于乙烯的现状。与此 相比,重油催化裂解生产丙烯,由于酸性催化剂的 使用,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进而降低 反应温度和过程能耗,还能通过改变热裂化反应的 自由基机 理 来 改 善 产 物 分 布, 明 显 提 高 丙 烯 产 率。 因此,近年来重油催化裂解生产丙烯技术备受国内 外各大石油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青睐,发展迅速。
石 油 学 报 (石 油 加 工 ) 2014年 2月 ACTA PETROLEI SINICA (PETROLEUM PROCESSING SECTION) 第 30卷 第 1期 文 章 编 号 :1001-8719(2014)01-0001-06
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中丙烯和干气的生成历程
w′/(μg·g-1)


ρ20/(kg·m-3)
810
560
861.7
w(SARA)/%
Saturate
Aromatics
Resin
81.9
16.6
1.4
wCR/% 0.02
Asphaltene ≤0.1
实验所用催化剂为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 院研制的重油催化裂解多产丙烯专用催化剂,简称 RMP。该催化剂为含有超稳 Y 型分子筛和过渡金属
2 结 果 与 讨 论
2.1 不同转化深度下大庆 VGO 催化裂解产物的分布 图1为不同 转 化 深 度 下 大 庆 VGO 催 化 裂 解 产
物的分 布。 从 图 1 可 以 看 出, 随 着 转 化 率 的 增 加, 重油产率直线下降,目的产物丙烯和液化气产率基 本呈直线增加趋势,汽油和柴油产率呈先增加后下 降的变化规律;非目的产物干气和焦炭产率则先平 缓增加,转化率超过一定范围后,又出现明显上升。 需要特 别 指 出 的 是, 当 转 化 率 为 65.72% 时, 丙 烯 产率达到 了 16.53%, 此 时 干 气 和 焦 炭 产 率 分 别 为 5.89%和1.66%,产物分布 较 为 理 想; 随 着 转 化 率 继续增加,丙烯产率虽仍保持增加趋势,但干气和 焦炭产率同时也明显增加,产物分布明显恶化。
袁起民,龙 军,谢朝钢
(中国石化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
摘要:采用固定床微反实验装置考察了大庆蜡油不同转化深度下的催化裂解反应的产物分布,探讨了重油催化裂 解过程中丙烯和干气的生成历程。结果表明,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中,丙烯的生成是原料一次裂解和汽油馏分二次 裂解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原料转化深度较低时,丙烯已由原料中烷烃的一次裂解反应大量生成;随着原料转化深 度的增加,汽油馏分二次裂解生成丙烯的反应所占比重增大。在原料一次裂解为主生成丙烯的反应阶段内,干气 主要由烷烃发生单分子裂化反应生成,而在汽油馏分二次裂解为主生成丙烯反应阶段内,芳烃和烯烃缩合生焦反 应对干气生成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 键 词:催化裂解;丙烯;干气;生成历程 中 图 分 类 号 :TE624 文 献 标 识 码 :A doi:10.3969/j.issn.1001-8719.2014.01.001
SBET/ (m2·g-1)
Vp/ (mL·g-1)
MA/%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0-40μm 40-110μm
>110μm
155
0.176
57
10.4
78.1
11.5
1.2 实 验 装 置 和 方 法 在固定床微 反 实 验 装 置 上 进 行 大 庆 VGO 的 催
1 实 验 部 分
1.1 原 料 和 催 化 剂 实验所用原料为大庆 减 压 蜡 油 (VGO), 性 质 见
表 1。
w/%


86.30
13.63
Distilla6/343
437/512
表 1 大 庆 减 压 蜡 油 (VGO)的 主 要 性 质 Table 1 Typical properties of Daqing VGO
从现有重油催化裂解生产丙烯技术来看,丙烯 主要由重质原料经汽油馏分二次裂解生成,汽油馏 分烯烃 是 生 成 丙 烯 的 主 要 前 身 物 。 [2-4] 基 于 这 种 认 识,现有技术大都将强化汽油馏分的裂解反应作为 增产丙烯的主要措施。强化手段主要包括,采用高 硅/铝比 MFI分子筛 催 化 剂 或 助 剂 来 选 择 性 裂 化 汽 油馏分的烯烃,采用比常规催化裂化更高的反应温 度 、 更 大 的 剂/油 比 和 水 蒸 气 注 入 量 以 提 高 裂 化 反 应 深 度 和 丙 烯 选 择 性 , 采 用 2 个 反 应 器/区 或 将 汽 油 馏
丙烯 是 仅 次 于 乙 烯 的 重 要 基 本 有 机 化 工 原 料。 全球丙烯市场需求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年均
需求增长率 已 连 续 多 年 高 于 乙 烯 需 求 增 长 率 。 [1] 目 前,蒸汽裂解虽然仍是丙烯生产的主要来源,但受
收 稿 日 期 :2013-05-27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973”项 目 (2006CB202501)资 助 第 一 作 者 :袁 起 民 , 男 , 高 级 工 程 师 , 博 士 , 从 事 催 化 裂 化 工 艺 技 术 开 发 方 面 的 研 究 通讯联系人:龙军,男,教授 级 高 级 工 程 师, 博 士, 从 事 石 油 炼 制 过 程 中 重 质 油 加 工 、 催 化 裂 化 等 领 域 的 理 论 及 反 应 化 学 方 面 的 研 究 ; E-mail:longjun.ripp@sinopec.com
Abstract:The product distribution of Daqing VGO deep catalytic cracking at various conversion levels was examined in a fixed-bed micro-activity test unit.Based on analyzing the change of product distribution with conversion,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propylene and dry gas during deep catalytic cracking of heavy oil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ropylene was formed both by primary cracking reaction of heavy hydrocarbon feedstocks and by secondary cracking reaction of gasoline fractions.A large quantity of propylene was mainly formed by primary cracking reaction of heavy hydrocarbons at lower conversion,after that propylene formed by secondary cracking reaction of gasoline fraction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version.Meanwhile,the formation of dry gas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monomolecular cracking reaction at the reaction stage dominated by primary cracking reaction of heavy hydrocarbon feedstocks,while the formation of dry gas was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aromatics and olefin to coke at the reaction stage dominated by secondary cracking reaction of gasoline fractions. Key words:deep catalytic cracking;propylene;dry gas;formation mechanis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