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的政策研究
公共政策是作为公共权力机关即国家和政府进行统治与管理的工具,或者说它是通过制定与执行政策来进行统治与管理的。
因此,随着国家的产生,对政府政策的思考和研究也就开始了。
不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在古代西方,我们都可以从世世代代的国家与政府的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活动中,从那些历史文献中收集到有关公共政策的丰富的知识、思想和观点。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士官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殷商时期:
史官制度:史(负责有关国家大典的文字记载、册命起草、法令归档和史册撰写)巫(生来就有神能力、可以通神的人)
祝(懂的各种知识的巫)
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周书》,就是西周史官保管下来的一部分公文。
诸侯国逐渐强大,史官纷纷离开王室,分散到各诸侯国,对其领主的政策决策也有着重要作用。
孔子根据各诸侯国史官的记载作了《春秋》,其他乱臣贼子则把其变为《孟子》。
在中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史官始终是国家和政府体制内的一项重要设置,下一个王朝为上一个王朝修史成为定制。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所谓的“正史”,此下接着还有二十四史。
所有的正史,都以总结前朝遗迹更远的统治者施政的经验教训作为当今和以后统治者施政的借鉴为宗旨。
最着名的史学着作,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单凭书名就可以见到编着者的这一宗旨。
(二)策士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士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知识人和思想者阶层,是春秋、战国时代所特有的。
但是,包括清代官府中的幕府或师爷在内的中国古代社会非特指意义上的士,则一般的视他们为古代社会的知识分子。
士的形成:首先来源于春秋时代的巫、祝、卜、史等知识阶层下移到各诸侯国,成为一种普遍;
私学的形成,使一部分平民身份上升,逐渐成为不用有政治权利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