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实验方法学重点缩印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缩印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缩印](https://img.taocdn.com/s3/m/0ddb455a312b3169a451a416.png)
药物分析:研究化学结构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物制品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中国药典》(Ch.P)九版: 1953,63,77,85,90,95,00,05,10美国药典USP;美国国家处方集NF;英国药典BP;欧洲药典Ph.Eur;国际药典Ph.Int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GL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典:记载药品质量标准的法典;国家监督、管理药品的技术标准;法律约束力标准品: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μ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 对照品: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质进行计算后使用1→10:固体溶质1.0g或液体溶质1.0ml加溶剂使成10ml溶液按干燥品(或无水物或无溶剂)计算,除另有规定外,应取未经干燥(未去水或未去溶剂)的供试品进行试验,并将计算中的取用量按检查项下测得的干燥失重扣除.空白试验: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情况下按同法测得的结果恒重: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小于0.3mg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取样(科学、真实、代表)→检验(依据质量标准)→记录(真实、完整、简明、具体)→报告(结论明确)鉴别试验的内涵:1.根据药物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真伪.2.中国药典和世界各国药典所收载的药品项下的鉴别实验方法均为用来证实贮藏在标有标签容器中的药物是否为所标示的药物而不是对未知物进行定性分析.3.方法应为专属,每个品种一般2~3次熔点:1.固体融化成液体的温度;2.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3.自初溶至全溶的一段温度. 药物纯度↓→融程↑,熔点↓比旋度:一定波长与温度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每1ml中含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吸收系数:在给定的波长、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一般鉴别试验: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专属鉴别试验:证实某种药物的依据,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反应来鉴别药物真伪药物鉴别方法包括:化学法.光谱法,生物学法.①化学法:要求反应迅速,现象明显.包括显色、沉淀、荧光、气体生成、试剂褪色、熔点测定.②光谱法:紫外光谱(测定λmax或同时测定λmin;规定一定浓度供试液在λmax处的A;规定λ和E;规定λ1/λ2;经化学处理后测定产物的吸收光谱特征);红外光谱(专属性强,应用广)③色谱:1.薄层色谱TLC:定性参数为RP值;不同类药物不能互相干扰;应确证TLC的专属性. 2.HPLC:要求供试品和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一致.④射线粉末衍射法⑤生物学法:微生物或动物实验鉴别的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方法:加入互不相溶的溶剂提取浓集;改进检测方法(如:观察沉淀→观察比浊).药物中杂质的来源:1生产过程引入;2贮藏过程中受外界条件影响,引起药物理化特性变化而产生.毒性分:有毒杂质;信号杂质-无毒,含量多少可以反映药物的纯度.理化性质分: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残留溶剂杂质种类:1一般杂质(自然界中分布广,多种药物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2特殊杂质(特定药物的生产、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随药物的不同而不同)杂质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通常以ppm为单位.①限量检查法:通常不需要测定准确含量,只检查杂质是否超过限量;②杂志限量(%)=杂质最大允许量/供试品量*100%=标液浓度*标液体积/供试品量*100%③灵敏度法:在供试品溶液加入一定量试剂,在一定条件下不得有正反应出现;比较法:取一定量供试品依法检查,测定特定待检杂志参数与规定限量比较④在药典检查项下除纯度检查外还有:有效性试验(针对某些药物的药效需进行的特定项目检查)均匀性试验(检查制剂中药物与辅料混合是否均匀)安全试验(指某些药物需进行异常毒性、热原、降压物质和无菌等项目的检查)一般杂质检查:原则:比浊方法(同置于黑色背景下自上而下观察);平行操作原则;若供试品有色须经处理后方可检查.检查内容:氯化物;重金属;砷盐;干燥失重;残留溶剂.氯化物检查法:1.原理:药物中微量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条件下与AgNO3反应,生成AgCl胶体威力而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标准NaCl 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反应产生的AgCl浑浊程度比较不得更深.2.加稀酸排除硝酸银盐干扰.方法:样品溶解/标准氯化钠溶液(10μg Cl/ml),50mL纳氏比色管,+稀HNO310mL +水至40mL +AgNO3试液1.0mL +水至50mL ,暗处放置5min,比较.(氯化物浓度以50mL中含50~80μg的 Cl为宜.)去除颜色干扰:内消色法(倍量法);外消色法:如KMnO4中氧化物的检查,可先和乙醇适量还原后再依法检查.注意事项:(1)比浊方法:同置于黑色背景上,自上向下观察(2)平行操作原则(3)供试品溶液如带颜色,可采用内消法解决.重金属(铅)检查法:1.重金属指试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溶于水、稀酸和乙醇的药物.CH3CSNH2 + H2O→CH3CONH2 + H2S Pb2+ + H2S (pH3.5)→PbS ↓ + 2H+ 原理: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生硫化氢,与重金属离子生成黄色到棕黑色的硫化物混悬液,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经同法处理后所呈颜色比较,判定供试品中重金属是否符合限量规定.方法:样品按规定法制成供试液25mL/标准铅溶液(10μg Pb/ml)+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加水至25mL, 25mL纳氏比色管,+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比较.注意事项:供试品若有色,在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前在对照溶液管中滴加少量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使之与供试品溶液管的颜色一致,然后再加硫代乙酰胺试液比色.第二法:炽灼后的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含苯环、杂环及难溶于水、稀酸、乙醇的有机药物;比第一法多了药物前处理步骤.第三法:硫化钠法适用于溶于碱性水溶液而难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的药物.砷盐检查法:各价态的砷均为剧毒;古蔡氏法:A.原理: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砷斑,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不得更深.B.应将待反应砷盐还原为二价砷以利反应进行.C.氯化亚锡与碘化钾均作为还原剂促进三价砷生成.注意事项:供试品为硫化物、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等在酸性溶液中生成HS2或SO2,应先加硝酸使氧化成硫酸盐;供试品为铁盐,消耗还原剂,先加酸性氯化亚锡试液使高铁离子还原为低铁离子;环状结构的有机药物要先进行有机破坏(碱和酸);含锑药物,锑化氢干扰砷盐的检出(SbH3 + HgBr2→SbH2(HgBr) + HBr),改用白田道夫(Betterdorff)法.标准砷斑的制备:精密标准砷溶液(1μgAs/mL)2mL,置锥形瓶中,+盐酸5mL与水21mL,+碘化钾试液5mL、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室温放置10min,+锌粒2g,立即安装导气管,将锥形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min,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样品砷斑的制备:如标准的制备,按各品种项下规定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硫化氢能与溴化汞作用生成硫化汞的色斑,导气管中用醋酸铅棉花吸收硫化氢,又使砷化氢以适宜的速度通过.二乙基二硫代氨甲酸银法(Ag-DDC法):原理: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挥发性的砷化氢,还原二乙基二硫代氨甲酸银产生红色胶态银,同时在相同条件下使一定量标准砷溶液显色,用目视闭塞法或在510nm处侧吸光度进行比较.As浓度为1~10μg/40ml范围时线性关系良好,显色在2小时内稳定.干燥失重测定法:干燥失重的量应恒重,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城中的差异在0.3mg下即恒重,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1、常压恒温干燥法: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如:乌苯美司,卡巴胆碱,尼莫地平.需在105℃下干燥至恒重.2.(恒温)减压干燥法:适用于熔点低或受热易分解的供试品,(恒温)减压干燥器.3.干燥剂干燥法:适用于受热分解或生化的药物,常用硅胶、硫酸和五氧化二磷等.4.热分析法(较准确):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5.差热分析(DTA):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试样与参比物之间温度差ΛT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6.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传输给待测物质和参比物的能量差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种技术.7.热重分析法(TGA):应用热天平在程序控制温度的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纪录变化曲线(热重曲线)从而准确测量变化和变化速度.残留溶剂测定法:分类:1有机溶媒毒性大,且具有致癌作用并对环境有害,尽量避免使用;2有机溶媒对人有一定毒性,应限量使用;3有机溶媒对人健康危险性小,推荐使用;4对人或环境无足够数据证明有危害,应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制定相应限度,使其满足各种相应质量要求.;2、常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含卤素的采用ECD检测器.3.中国药典测定方法:1.系统适用性试验:填充柱法n>1000,毛细管柱>5000;R>1.5;内标法连续进样5次,A待测/A内的RSD≤5%;外标法连续进样5次,A待测的RSD≤10%;法一、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等温法(品种少,极性差异小的溶剂);法二: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程序升温法(溶剂品种多,极性差异大);法三:溶液直接进样法(采用填充柱或适宜极性的毛细管柱).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适用金属离子或待测元素易解离的药物.①直接测定法:凡金属离子不直接与碳原子相连的含金属的有机药物或C-M键结合不牢的有机金属药物,在水溶液中客店里,因而不许有机破坏可直接测定.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②经水解后测定法:碱水解后测定法和酸水解后测定法③经还原分解后测定法.经有机破坏分析方法:适用于金属原子与碳原子结合牢固的药物以及大量生物基质中药物的测定:①湿法:适用于含氮有机物分析的前处理.主要方法:凯氏定氮法(样品分解→铵盐分解→氨的固定→反滴定);硫酸-硝酸法;硫酸高氯酸法;硝酸-高锰酸钾法②干法:适用于不易湿法破坏完全的有机物及不能用硫酸破坏的有机物.高温炽灼法(500~1000℃.分解效果好于湿法);氧瓶燃烧法.定量分析方法:容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即滴定法,是将已知浓度滴定液由滴定管加到北侧药物溶液中直至反应完全,然后根据滴定液浓度和被消耗的体积按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测药物的含量.所用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快速,方法耐用性高,测定结果准确(相对误差<0.2%),但专属性差,只适用与含量较高试样的分析.滴定度:1ml规定浓度的滴定液所相当的被测药物的质量.实际消耗体积*滴定度/称取量*100%=含量(%)光谱分析法(UV为例):Lambert-Bill定律:A=Ecl;本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操作简单应用广泛.对照品比较法和吸收系数法HPLC:系统适用性试验:①色谱柱理论塔板数反映分离效率②分离度R应>1.5③重复性:连续5次进样,RSD≤2.0%④拖尾因子T在0.95~1.05.定量分析方法的验证:(注:与药物分析方法验证的不同点)特异性:必须证明所测定的物质是原形药物或特定的活性代谢物,内源性物质和相应的代谢物及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不得干扰样品的测定.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必须至少6个浓度建立标准曲线,不许外延.建立标准曲线时应随行空白生物样品,但标准曲线不包括零点.精密度与准确度:RSD<15%,准确度在85%—115%.定量下限:是标准曲线的最低浓度点,要求至少能满足测定3—5个半衰期时样品中的药物浓度,或Cmax的1/10—1/20时的药物浓度.样品的稳定性:根据具体情况,对含药生物样品在室温、冰冻和冻融条件下以及不同存放时间进行稳定性考察,以确定生物样品的存放条件和时间.提取回收率:一般低于100%,须稳定.应考察高、中、低三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其结果应一致、精密和可重现.质控样品:将已知量的待测药物加入到生物介质中配制的样品,用于质量控制.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内容及内容表示方法: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耐用性.1准确度: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以回收率表示.1.原料药回收率=测得量/加入量*100%,测定3~6次,西药在98~102%,中药在95~105%.2.制剂的回收率=(测得量-本底量)/加入量*100%.2精密度: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表示方法:偏差d,标准差SD,相对标准差RSD,至少对6次结果进行评价.验证内容:重复性(较短时间间隔内相同操作条件下由同一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需对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中间精密度(同一实验室,由于实验室内部条件的改变,所测得结果的精密度);重现性(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3专属性: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的条件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量出被测物的特性.4检测限(LOD):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反应方法是否具备足够灵敏度,无须准确定量,只要指出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浓度或量即可}.一般以信噪比S/N=3时的相应浓度确定LOD值.5定量限(LOQ):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以S/N=10时的相应浓度确定.6线性: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质的浓度或量有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7范围: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8耐用性: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1)定量分析法:RSD≤0.2%,回收率99.7~100.3%.(2)UV法:RSD≤1%,回收率98~102%,线性,A在0.2~0.7之间,需5份浓度数据r >0.999,截距接近于0. (3)HPLC法: RSD≤2%,n为5~7,r >0.999,b≈0,回收率98~102%.血样中蛋白质的去除:①加入与水混溶(1:1~3)的有机溶剂(乙腈、甲醇、丙酮、四氢呋喃等)②加入中性盐(1:2)(饱和硫酸铵,硫酸钠,Mg2+,磷酸根,枸橼酸盐等)③加入强酸(1:0.6)(10%三氯醋酸,65%高氯酸,5%偏磷酸),可用煮沸分解或加碱中和沉淀法去除.④加入含锌盐(1:2)及铜盐的沉淀剂⑤酶解法(枯草菌溶霉素)尿样中缀合物的水解:常用酸水解,但酶水解选择性高,很少使用被测药物或共存物降解,故优先使用.蛋白质分离,纯化与浓缩:①液液萃取法(LLE)选择性高,乙醚,三氯甲烷.要求选用溶剂a对被测组分溶解度大,沸点低,易于挥发浓缩;b与水不相混溶c无毒,化学稳定,不易乳化.②液固萃取法(LSE)a较少引入杂质,b消除了LLE中的乳化现象,c萃取率高d在组后洗脱中多采用水为溶剂系统,大大增强了安全性e处理样品速度快,并可在室温下操作.巴比妥类药物:环状酰胺类镇静催眠药①基本母核:丙二酰脲基团—决定共性.②取代基—决定个性.性质:酮式—烯醇式互变.①弱酸性,可用于该类药物的分离,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②与金属离子反应:专属性不强,用于鉴别和含量测定.A与银盐反应:在碱性溶液中,最初生成白色沉淀,振摇后可溶解,之后生成白色沉淀,不再溶解.B与铜盐反应:在吡啶溶液中生成烯醇式异构体,并与铜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巴比妥类呈紫色,含硫巴比妥呈绿色.C与汞盐呈白色沉淀.D与钴盐反应:无水条件下与钴盐在碱性溶液中生成紫堇色配合物.E与香草醛反应:丙二酰脲中的氨与香草醛在弄硫酸存在下缩合,生成棕红色产物.③显微结晶:巴比妥为长方形结晶,苯巴比妥在开始结晶时呈现球形,后变为花瓣形.用于同类或不同类药物鉴别,或生物样品中微量药物的检验.④水解反应:有酰亚胺结构,与碱液共沸即水解,释放出氨气;鉴别试验:一、丙二酰脲类鉴别试验:银盐反应,铜盐反应.二、测定熔点.三、利用特殊取代基或元素的鉴别试验.1、利用不饱和取代基的鉴别试验:a\与碘试液反应:棕黄色应在5min内消失.b\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棕色的二氧化锰.2、利用芳环取代基德鉴别试验:a\硝化反应,生成黄色硝基化合物.b\与硫酸—亚硝酸钠反应,生成橙黄色产物并随即变为橙红色c与甲醛—硫酸反应,生成玫瑰红色产物.3、硫元素反应:在NaOH中与铅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热后生成黑色硫化铅.四、IR法.特殊杂质检查——苯巴比妥.①酸度检查,甲基橙不得显红色.②乙醇溶液澄清.③中性或碱性物质检查,以提取重量法测定杂质含量.苯巴比妥含量测定:银量法、溴量法、酸碱滴定法、UV法、HPLC、GC、提取重量法.银量法:以硝酸银为滴定液,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①此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巴比妥类药物的分解产物或其他一些可能存在的杂质不与硝酸银反应.②采用甲醇及3%无水碳酸钠溶剂系统,采用Ag-玻璃电极系统电位法指示终点.③每毫升硝酸银滴定液相当于22.63mg异戊巴比妥.溴量法:①凡在5取代位基团中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巴比妥药物,其双键可以与溴定量发生加成反应.②采用过量定量溴反应,再用KI滴定生育溴生成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滴定,③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针对结构中双键特征,可与其他巴比妥类药物区别.酸碱滴定法:①在水—乙醇混合溶剂中滴定,采用电位法指示终点.②在胶束水溶液中滴定,优于①法,采用指示剂或电位法指示终点.③非水溶液滴定法,指示剂为麝香草酚蓝,或用玻璃—甘汞电极电位法.UV法——直接测定的UV法.巴比妥类药物在酸性介质中几乎无电离,无明显的紫外吸收,但在碱性介质中电离为具有紫外吸收特征额结构.芳酸及其脂类药物的分析!典型药物:苯甲酸类,水杨酸类,其他芳酸类.·1游离芳酸几乎不溶于水,芳酸碱金属盐易溶于水·2吸电子基团使酸性↑·3供电子基团使酸性↓·4水杨酸类羧基可成盐,枪击可成酯,酯基可皂化反应.鉴别试验:与铁盐反应,重氮化-偶合反应水解反应,UV,色谱.与铁盐反应:(羟基)·1水杨酸及其盐类+FeCl3 中性/弱酸性→紫色配合物·2苯甲酸的中性或碱性溶液+FeCl3→赭色↓·3丙磺舒(本技术类)--少量NaOH→钠盐--FeCl3→米黄色沉淀.重氮化偶合反应:两步反应:1酸性条件与亚硝酸钠重氮化成重氮盐2碱性β萘酚偶合→橙红色猩红色沉淀.用于鉴别芳伯胺(贝诺酯).水解反应:(酯基)·1阿司匹林+Na2CO3加热→稀硫酸→白色水杨酸↓+醋酸↑(臭气)·2酚磺乙胺+NaOH△→二乙胺↑(臭气,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紫外分光光度法:取决于分子结构中的共轭体系IR:专属性强,但不适合混合物、药物制剂的鉴别.含量测定:1、酸碱滴定法(阿司匹林)(乙醇在使用前用NaOH调至中性)·1直接滴定法:原料药分析(采用中性乙醇防止阿司匹林水解)·2水解后剩余滴定法:过量NaOH水解→剩余NaOH→回滴定·3两步滴定法:制剂分析→中和→水解(精密加NaOH并加热)→测定→计算.特点:简单,但专属性差,易受阿司匹林的降解产物水杨酸及醋酸的干扰,故不适用于水杨酸含量较高的样品测定.2、双相滴定法(苯甲酸钠)间氨基酚易溶于乙醚,而对氨基酚水杨酸钠不溶于乙醚的特性,用乙醚提取分离杂质后,乙醚提取液中加入适量水和指示剂后,用盐酸滴定液滴定,以消耗一定量盐酸滴定液来控制限量.该法为双相滴定法,所生成的盐酸盐在乙醚中不溶,而转于水相中.目的:利用苯甲酸能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在水相中加入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将滴定过程中产生的苯甲酸不断萃取入有机溶液中,降低苯甲酸在水相中的量,使滴定反应完全,终点易于判断.特殊杂质检查—阿司匹林·1溶液澄清度:0.5g样品用10ml加热至45°C的Na2CO3溶解,溶液应澄清·2水杨酸(生产中乙酰化不完全/贮藏中水解产生)原理:水杨酸+高铁盐弱酸性条件下→紫堇色特殊杂质检查-二氟尼柳·1自身对照法·2HPLC法芳香胺类药物:分类:·1芳伯胺基未被取代,而在芳环对位有取代的对氨基苯甲酸酯类·2芳伯胺基被酰化,并在芳环对位有取代的酰胺类.鉴别试验:1、重氮化-偶合反应Ar-NH2 --Hcl、/NaNO2→重氮盐—OH—和β-萘酚→橙黄-猩红色沉淀.·1直接法(苯佐卡因、盐酸普鲁卡因)·2间接法(对乙酰氨基酚)红色.2、三氯化铁反应:具酚羟基的芳胺类药物+FeCl3→蓝紫色配合物3、与重金属离子的反应:·1盐酸利多卡因的鉴别(具有芳酰胺结构):硫酸铜/碳酸钠试液→蓝紫色配合物→显黄色(溶于氯仿)///氯化钴/酸性溶液→亮绿色细小钴盐沉淀↓·2.盐酸普鲁卡因胺的鉴别(具有芳酰胺结构):浓过氧化氢/加热至沸→羟肟酸三氯化铁→羟肟酸铁变紫红色,随即变为暗棕色至棕黑色.·3. 与汞离子反应:芳酰胺类,如盐酸利多卡因,硝酸汞/硝酸→煮沸变黄色;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如苯佐卡因:硝酸汞/硝酸→煮沸变红色或橙黄色.4、水解产物反应:·1. 盐酸普鲁卡因(的鉴别)+10%氢氧化钠溶液→白色↓(普鲁卡因)加热变为油状物;继续加热→蒸气(二乙氨基乙醇)↑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加热至油状物消失→放冷、加盐酸酸化→白色↓(对氨基苯甲酸)能溶于过量的盐酸.·2.苯佐卡因(鉴别)+氢氧化钠试液5ml 煮沸→乙醇,加入碘试液/加热→黄色↓并发生碘仿臭气.5、制备衍生物测熔点:·1. 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三硝基苯酚→ (滤过,用水洗涤沉淀后105℃干燥)三硝基苯酚利多卡因(mp. 228~232℃)/ (80℃干燥)三硝基苯酚布比卡因(mp. 194℃).·2.盐酸丁卡因 25%硫氰酸铵溶液/5%醋酸溶液→白色晶体,洗涤80℃干燥后得丁卡因硫氰酸盐( mp. 131℃ )含量测定:一、亚硝酸钠滴定法(普鲁卡因,苯佐卡因 )适用于具有芳伯胺基或水解后~·1利用重氮化反应,采用永停滴定法指示反应终点·2主要条件A.加入适量溴化钾加快反应速度B.加入适量盐酸加快反应速度C.反应温度越高反应越快,但温度高时重氮盐分解加快,HNO2也会挥发D.滴定速度不宜太快,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滴定.二、非水滴定法(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滴定前滴加醋酸汞溶液,以除去氢卤酸的干扰·3分光光度法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主要性质·1. 芳伯氨基:重氮化-偶合反应;与芳醛缩合成Schiff碱;易氧化变色等2.水解特性:因分子结构中有酯键,故易水解.水解反应的速度快慢受光、热或碱性条件的影响.3.弱碱性:有叔胺氮原子,生物碱沉淀剂反应,非水溶剂滴定.4. 溶解性:游离碱,油状液体或低熔点固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盐酸盐白色结晶粉末,具一点的熔点,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有机溶剂酰胺类药物主要性质·1水解后显芳伯胺性特性,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用NaNO2滴定可测含量·2水解产物易酯化,原料药易水解·3具有酚羟基特性,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4弱碱性,能与生物碱沉淀剂发生沉淀反应,可用非水碱量法测定含量·5游离碱易溶于有机溶剂,其盐可溶于水·6与金属离子发生络合显色反应,酰胺基上的H可在水溶液中与铜离子或钴离子配位,形成有色配合物沉淀特殊杂质检查-对乙酰氨基酚:·1有关物质:中间体、副产物及分解产物,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限度检查.·2对氨基酚检查:对氨基酚+亚硝基铁青华纳铁氰化钠→碱性→蓝色为配合物苯乙胺类药物:主要性质1弱碱性:烃胺基侧链,仲胺氮-弱碱性,游离碱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其盐可溶于水·2酚羟基特性:邻苯二酚(或苯酚)结构,与金属离子络合呈色;在空气中或遇光、热易氧化,色泽变深;在碱性溶液中更易变色.·3光学活性:手性碳原子,具有旋光性.鉴别反应:1 FeCl3反应(酚羟基)2甲醛-硫酸反应,形成有色化合物;肾上腺素-红色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暗紫色 3氧化反应:临酚羟基→[O]→醌类结;a肾上腺素→H2O2→血红色→放置→棕色;b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2 H+→淡红色、c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几乎不被氧化;4、UV、IR.含量测定:1非水滴定法(注意条件:加冰醋酸,加醋酸汞,选择指示剂);2溴量法特殊杂质检查—酮体:310nm处酮体有最大吸收,而药物在该处无吸收.吡啶类药物的分析:主要化学性质及其鉴别反应:1弱碱性:遇碱水解产生二乙胺,可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尼可刹米>;2还原性:<异烟肼>酰胺基具较强还原性:异烟肼加入氨制AgNO3Ag↓+NH3↑;3缩合反应:<异烟肼>与芳醛形成腙:异烟肼+芳醛(水,加热)异烟腙(黄色结晶);4吡啶环开环反应<异烟肼,尼可刹米>:a、适用于吡啶环β或γ被羧基衍生物取代且α,α`位无取代基的吡啶类;b、戊烯二醛反应:吡啶类药物戊烯二醛颜色:1,苯胺=>黄~黄棕色.2联苯胺=>粉红~红色,Ch.p中仅尼可刹米;c、二硝基氯苯反应.无水条件:吡啶→紫红色.可鉴别尼可刹米与异烟肼,但需要处理即将酰肼氧化成羟基或将酰胺水解后鉴别.有关物质检查:1、异烟肼中游离肼的检查:1’薄层色谱法:Ch.P法:喷乙醇制对一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限量0.02%;;BP法:①254nm紫外灯(自身对照法测其他啡肼杂质),限量0.2%②再喷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限量0.05%.2’比浊法:样品中加水杨醛的乙醇溶液,观察浑浊.3’差示分光光度法《专属性强,准确,灵敏,最低检测限1ug/ml》.原理:i,肼加水杨酸→黄色,λmax=465nm;异烟肼加对氨基苯甲醛在λ=465nm处已吸收.ii,加入3%丙酮,产物为无色的二甲基酮连氮(肼).iii,以加丙酮与不加丙酮吸收差值计算△A465nm,并以对照品比较法计算游离肼量.尼可刹米中有关物质的检查:尼可刹米在生产与贮藏过程中易引入人N-乙基烟酰胺和名构不明的有关物质,采用TLC中“高低浓度对比法”进行检查二氢吡啶类药物中有关物质的检查:该类药物不稳定,分子内部因发生光化学歧化作用,降解为硝苯吡啶衍生物及亚硝苯吡啶衍生物,大多采用HPLC法,亦分为对照品法和自身对照法.吩噻嗪类药物分析:主要理化性质:1’紫外吸收光谱特征:硫氮杂蒽母核为共轭三环伪介系统,一般在紫外已有3个吸收峰,205nm,254nm,300nm,最强峰在254nm附近.2’红外吸收光谱特征:由于R,R’不同,具有不同的IR光谱,明显指纹差异.3’与金属离子配合显色:二价硫可与钯离子形成有色配位化合物,而氧化的砜与亚砜无此反应,专属性强.4’氧化显色:二价硫易被氧化.樱红->红色(鉴别).鉴别试验:①Uv,IR;②显色反应:与钯离子配合显色,与氧化剂显色(表8-8P216)苯并二氮卓类药物的分析:主要化学性质:①具弱碱性,故可用非滴定法进行滴定;②在强酸性溶液中本类药物可水解,形成相应的二苯甲酮衍生物.化学鉴别方法:①沉淀反应:可与生物碱沉淀剂作用生成橙红色沉淀氯氮卓;②水解后呈芳伯胺反应,即呈氮化-偶合反应;③硫酸荧光反应:本类药物溶于硫酸之后,在356nm下显不同色荧光:地西泮黄绿、氯氮卓黄色.喹啉类:主要性质:碱性,旋光性,荧光特性;鉴别试验:绿奎宁反应;有关物质检查:其他金鸡纳碱检查.托烷类药物的分析:主要化学性质:水解性,碱性,旋光性;有关物检查:1’酸度检查2,易氧化物检查3,其他生物碱检查(本品水溶液加入氨试验不得浑浊)含量测定:非水溶液滴定法:1、弱碱性药物含量测定多采用高氯酸,冰醋酸,二氧六环非水溶液滴定2、酸根影响:1·影响程度:高氯酸>氢溴酸>硫酸>盐酸>HSO4->硝酸>磷酸>有机酸.若滴定过程中被置换出的HA酸性强,则反应不能进行到底2·解决方法:1,如测定杂环类药物氢卤酸盐时,加入定量醋酸汞醋酸溶液,以生成在醋酸中难以解离的卤化汞以消除氢卤酸对滴定的干扰;2.硫酸盐滴定时,用较大量醋酐做溶剂,以提高终点灵敏度,但反滴定至其为硫酸氢盐为止;3.滴定硝酸盐时,硝酸氧化性强,指示剂难以显色,故应以电位法指示终点.铈量法:①二氢吡啶类药物以邻二氮菲指示终点,硝苯地平:硫酸铈0=1:2;②吩噻嗪类药物以自身颜色变化,形色完全消失为滴定终点.酸性染料比色法:原理:药物与氢离子结合成阳离子,与阴离子染料定量结合,由水相萃取有机相,并由吸光度测定药物含量.影响因素:1·水相最佳PH选择,必须使得药物为阳离子,染料为阴离子;2·酸性染料及其浓度:常用溴麝香草酚蓝,溴甲酚绿,甲基橙;i要求能与药物定量结合,离子对极易溶于有机相,而染料不溶或溶解度极小;ii避免因浓度过高而发生乳化.3·有机溶剂的选择:氯仿,二氯甲烷.4·水分的影响:应严防水分混入有机相中,多加入脱水剂去水.5·酸性染料中的有色杂质,尽量减少以减少干扰.分光光度法:①直接分光光度法:i吸收系数法;ii对照法(可消除仪器溶剂的误差,准确性高).②萃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③萃取后分光光度法.④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⑤钯离子比色法(吩噻嗪类专属反应)500nm处最大吸收,红色.气相色谱—托烷类药物制剂含量测定:对热稳定可气化的游离有机碱可直接进行气象色谱分析,常用内标法.HPLC法①方向HPLC:需要注意提高柱效和峰对称性,可采用端基封闭技术;②离子对HPLC:主要针对盐样品(阳离子)分析碱性物质时常用烷基磺酸盐阴离子为离子对试剂).维生素A的分析:性质:1·溶解性:VA与氯仿乙醚环己烷或石油醚任意混合在水中不溶.2·不稳定性:易被紫外光裂解(尤存在金属离子时).3·紫外吸收特性:325-328nm范围内有最大吸收.4·与三氯化锑显色:VA在氯仿中与三氯化锑产生蓝色并转变为紫红色.鉴别试验:1、三氯化锑反应(Carr-Price反应):取VA油溶液1d 加氯仿10ml振摇使溶解取2d 加氯仿2ml 与25%三氯化锑的氯仿溶液0.5ml(即显蓝色渐变为紫红色).法2:反应需在无水无醇条件下进行尤氯仿中不可有醇类杂质.2、 UV法:a,加无水乙醇-盐酸(100:1)溶解在紫外分光光度计300-400nm范围内扫描 326nm吸收处有单一吸收峰.b,加无水乙醇-盐酸(100:1)溶解并置水浴加热30秒迅速冷却应在348 367 389nm处有三个尖锐吸收峰在332nm处有较低吸收峰.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三点校正法)第一法:a,直接测定法,适用于纯度高的维生素醋酸酯(环己烷),换算因子= 1IU=00344ugVA醋酸酯;b,1gVA醋酸酯相当于2907000IU→换算因子=1900;c,换算因子:单位数值所相当的效价.A值的选择(Ai/Az):规定值:300nmA0~~0.555 、316nmA1~~0.907、328nmA2~~1.000 、340nmA3~~0.811、360nmA4~~0..299、A325(校正)=3.52*(2A328-A316-A340).第二法:皂化法:适用于VA醇(异丙醇),换算因子=1830,A325(校正)=6.815A325-2.555A310-4.260A334判断法:若λmax在323-327内且小于等于0.73 则 :a 若(A325(校正)-A325)/ A325在正负3%以内则用A325 ;b若上式超过正负3% 则用A325(校正);若λmax不在323-327内或大于0.73则杂质太多,须先纯化.维生素B1的分析:性质:硫色素反应→可产生荧光;紫外吸收特征:本品125ug/ml盐酸溶液(9→1000) 在246nm处测A,406-436;与生物碱沉淀剂反应:两个苯环可与硅钨酸生物碱试剂产生恒定沉淀.鉴别试验→硫色素反应:取本品约5mg 加NAOH试液2.5ml溶解后加铁氰化钾试液0.5ml与正丁醇5ml 强力振摇2分钟放置分层上层呈强烈蓝色沉淀加酸荧光即消失再加碱至呈碱性荧光重现.含量测定:1、非水滴定法:指示液为喹哪啶红-亚甲蓝混合指示液;以醋酸汞消除氢卤酸干扰;与高氯酸反应;VB1滴定度为 T=16.86mg/ml;2、紫外分光光度法;3、硫色素荧光法:在激发波长=365nm下,呈蓝色荧光(检测波长)=435nm;方法:对照品+NAOH+铁氰化钾+异丁醇(S)对照品+NAOH +异丁醇(d);供试品+NAOH+铁氰化钾+异丁醇(A)供试品+NAOH+异丁醇(b);专属性强不收氧化破坏产物干扰.4、硅钨酸重量法→采用垂熔漏斗过滤.测定样品与硅钨酸生成沉淀的重量准确度高灵敏度低.维生素C的分析:性质:1、维生素C一般表现为一元酸;2、还原性:VC+Feling试剂→CuO (红)、VC+AgNO3→银镜、VC+2,6-二氯酚靛酚→酚亚胺(褪色);3、水溶性:酸性稳定强碱中内酯环水解生成酮酸盐.鉴别试验:1、与硝酸银,26-二氯酚靛酚反应.2、糖类反应:在三氯醋酸或盐酸存在下生成戊糖,再失水转化为糖醛,加入吡咯,加热至50度产生蓝色.含量测定:1、碘量法:VC制剂进行含量测定时应先以甲醛丙酮消除制剂中添加的抗氧剂的影响(亚硫酸氢钠);滴定溶剂采用新沸冷水并加稀醋酸减缓VC氧化;以淀粉为指示剂.2、2,6-二氯酚靛酚指示法:以26-二氯酚靛酚标准液滴定至显玫瑰色为终点;滴定液易分解,贮存需经常标定.维生素E的分析:结构和性质:侧链为饱和烃链;遇光、空气氧化变红.鉴别试验:与硝酸反应呈橙红色;三氯化铁反应呈血红色;紫外分光光度法(特征性不强)λmax=284nm,λmin=254nm.含量测定:1硫酸铈滴定液直接滴定;2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内标法(三十二烷);3高效液相色谱法:甲醇:水(49:1),C-18 ,UV=292nm ,外标法(生育酚).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分类:1、肾上腺皮质激素2、雄性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3、孕激素4、雌性激素.鉴别方法:1)与强酸的呈色反应(硫酸)2)制备衍生物测定熔点①缩氨基脲的生成(例:苯丙酸诺龙处理后m.p.182C)②醋的水解(例:丙酸睾酮处理后m.p.150-156C)③肟的生成④醋的生成.官能团反应:①C17-α-醇酮基呈色反应,仅针对皮质激素类(i)选用试剂: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氧化铜(红色沉淀);氨制硝酸银试液→银镜反应;四氮唑试液→显色反应(ii)例:醋酸地塞米松加入斐林试液→红色沉淀.②酮基橙色反应:含C3-酮基和C20酮基的甾体激素类药物,羰基试剂:2,4-二硝基苯肼,硫酸苯肼.③甲酮基呈色反应:含甲统酮基及活泼亚甲基.专属反应:黄酮体+亚硝基铁氰化钠→蓝紫色.常用试剂:亚硝基铁氰化钠,间二硝基酚,芳香醛类.④酚羟基呈色反应:含酚羟基的雌激素,与重氮苯磺酸的反应→红色.⑤炔基的沉淀反应:含炔基的药物遇硝酸银的试液→白色炔银沉淀.特殊杂质检验:1)有关物质的检验:与标识物不同的甾体化合物,来源于原料,中间体及异构体的降解产物.①TLC法:(i)多用自身对照法:经常其他甾体未知.(ii)显色方法:四氮唑盐,硫酸-乙醇.(iii)判定方法:规定杂质斑点数目和颜色深浅.②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自身对照法);2)硒的检查:限量:0.005%-0.01% 二氨基苯比色法.含量测定:1)UV法;2)HPLC法;3)比色法:①四氮唑比比色法:适用于皮质激素类药物(i)四氮唑比;(ii)原理:TTC或BT+皮质激素→RT(红色)或双甲腈(暗红色)需在25C下暗处放置40-45min;(iii)影响因素:1、基团影响:反应速度C11酮取代>C11羟取代>C21羟基取代产物2、溶剂与水分的影响:含水量<=5%时几乎无影响,一般采用无醛无水乙醇3、碱的种类:氢氧化四甲醛氨,加入顺序:皮质激素—四氮唑—碱4、空气中氧及光线的影响:①反应对光敏感,应避免溶剂在晴处反应并立即测定吸光度②TTC的甲腈对氧气敏感,应充入氮气密封反应5、湿度和时间的影响:25℃暗处反应40~~45min.②异烟肼比色法:适用于雄性激素,皮质激素和孕激素.(i)原理:C3酮基→异烟腙(黄色)(ii)方法:对照液+供试液(iii)讨论(1)溶剂的选择:无水乙醇或无水甲醇(2)酸的浓度:酸:异烟肼=2:1A最大且酸变大—异烟肼盐下降;(3)水分↑A↓;T↑—反应速度↑;在闭塞容器中反应,光和氧气影响不大.③柯柏反应比色法:适用于雌激素(i)与硫酸—乙醇反应显色,515nm处A最大.(ii)改变的KOBER反应:(1)加强红色产生物稳定性,消除反应生成的荧光.(2)灵敏度高,选择性强,非化学计量反应.抗生素:在低微浓度下即可对某些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特定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的总称.特点:①化学纯度低②活性组分易发生变异③稳定性差.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析:性质:①酸性:大多数青霉素能与无机碱或某些无机碱成盐②旋光性③紫外吸收:具苯环取代基的青霉素(母环共轭)④β-内酰胺类的不稳定性:干燥条件稳定性>>溶液稳定性.鉴别试验:①色谱法②光谱法③呈色反应(i)羟肟酸铁反应(ii)双缩脲反应(iii)茚三酮反应.特殊杂志的检查:①聚合物(为致敏物质,严重可影响用药安全性)(i)方法:分子排阻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反响高效液相色谱法(ii)来源:内来源:药物自身聚合物—生产贮存过程中,或使用不当产生.外来源:蛋白多肽多糖及其与药物的结合物—发酵中纯化不当.(iii)具体方法:自身对照外标法②有关物质和异构体:(i)有关物质—多为降解产物,中间体,影用药安全性(ii)异构体—低效.无效异构体影响效价.含量测定:HPLC法:应用越来越广泛,是分离分析法,专属性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化学结构:以碱性环己多元醇为苷元,与氨基糖缩合而成的苷.性质:①溶解度及碱性:水溶解性良好②具有旋光性③强酸,强碱均可使其溶解④链霉素在230nm处有紫外吸收.鉴别试验①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缩合物②N-甲基葡萄糖反应:生成樱红色③麦芽酚反应:紫红色④坂口反应生成橙红色化合物⑤硫酸盐反应.四环素:性质:1)为两性化合物,临床多用盐酸盐2)具有旋光性3)存在共轭体系,有紫外吸收 4)稳定性:a差向异构化→差向四环素ETC;b酸性降解→脱水四环素ATC ;c碱性降解→异四环素无活性 5)能与金属离子络合显色.鉴别实验1、HPLC 2、TLC 3、IR 4、UV 5、显色法:a浓硫酸反应;b FeC反应.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 1)比原料药物分析复杂 2)测定项目和要求不同:若原料中的检查项目在制剂生产.贮藏和使用过程中不再产生,则不在制剂中检查 3)杂质限量要求不同 4)分析方法的要求不同.片剂的常规检查项目1)重量差异:按规定称量方法测得片剂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程度 2)含量均匀度对小剂量口服固体制剂、粉雾剂或注射用无菌粉针剂每片含量偏离标志量的程度取10片3)崩解时限:固体制剂在规定介质中,以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崩解溶散并通过筛网所需时间的限度→6片4)溶出度的检查(针对难溶性药物)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率和程度→6份注射剂的检查项目:1)装量:必须保证注射液注射用量不少于标志量2)装置差异3)可见异物4)无菌检查5)热原检查6)细菌内毒素检查7)不溶性微粒.片剂和注射液种药物含量的测定:1)糖类:会干扰氧化还原滴定,可采用弱氧化剂 2)硬脂酸镁:Mg2+会干扰配位滴定法,硬脂酸根离子可干扰非水滴定法:a加掩蔽剂掩蔽Mg2+;b若主药含量大,硬脂酸镁含量小,可不考虑对非水滴定的影响3)抗氧化剂,如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Vc等→ a、加入掩蔽剂(羰基试剂)如丙酮甲醛;b、加酸分解c、加入弱氧化剂氧化d、改用其他方法避开氧化还原过程,如用UV;e、萃取后UV测定法4)溶剂油:影响以水为溶剂的分析方法:a有机溶剂稀释法;b萃取法;c柱色谱法5)等渗溶液:一般无影响,出现干扰情况少或者干扰物本身为特殊杂质.药品质量标准:国家对药物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药品质量标准分类1)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a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b、ChP收载疗效确切,生产成熟,产品稳定的药品.药品标准收载其他为。
【源版】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
![【源版】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https://img.taocdn.com/s3/m/b85906ecce2f0066f533228a.png)
随机号(备用): 58 24 82 03 47 58/ 6 余数为4,即A组第4个动物(14号)编入B组。
根据余数分组鼠号: A组: 2 4 5 16 17 B组: 1 12 13 20 14 C组: 7 8 10 11 15 18 19 D组: 3 6 9
随机号(备用): 58 24 82 03 47 24/7余数为3,即C组第3个动物(10号)编入
(3)分层随机
• 先将需严格控制的主要因素,如性别、体 重等分为不同类别,或层次;在每一类别 或层次中分别随机分成一定组。
• 将每一类别或层次随机分成的组,组次相同 的分别合并。
(三)、 重复原则
目的:验证在类似的条件是否可获得结果的 重现以及结果的变异情况 。
要点: A.确定适当的样本数。 B.各组动物数目尽量相同。 按动物类型确定样本数: (1)小动物:计量≥10例; 计数≥20-30例 (2)中等动物:计量≥8例; 计数≥20例 (3)大动物:5-6≥例
二、实验对象
(一)、受试动物
1、按要求选择不同级别符合医学实验标准的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亦称常规动物或无疾病的动物);
二级:清洁动物(饲养在温度恒定,普通设施中的动 物,饲料、垫料,用具均经过高压消毒);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ecific-pathogen free , 简称SPF动物);在清洁级基础上还需不 带干扰实验的微生物,在隔离室或层流室饲养 。
药理实验实验方法学
第二讲 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知识(2) 第三节 实验设计
主要内容
一、基本原则 二、实验对象 三、效应指标 四、剂量设计 五、实验数据的整理
一 基本原则
• 对照原则 • 随机原则 • 重复原则
(一)、对照原则
药理实验方法学
![药理实验方法学](https://img.taocdn.com/s3/m/77e8e1e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1.png)
药理实验方法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机理和药效学的科学。
药理实验方法学是药理学的基础,是药理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药理实验方法学的研究对于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毒理学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药理实验方法学。
首先,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体外实验方法。
体外实验是指在体外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常用的体外实验方法包括离体器官实验、细胞培养实验等。
离体器官实验是将动物的器官取出后放置在适当的培养液中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器官的生理功能变化来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
细胞培养实验是将动物组织中的细胞进行离体培养,然后进行药物的作用研究。
体外实验方法可以减少动物的使用,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控制实验条件,是药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次,药理学实验的另一种方法是体内实验方法。
体内实验是指在活体动物体内进行的实验,常用的体内实验方法包括动物实验、药物代谢实验等。
动物实验是将药物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给予实验动物,然后观察动物的生理、病理变化,从而研究药物的药效学和毒理学。
药物代谢实验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通过检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来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动力学。
体内实验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拟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过程,是药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此外,药理学实验还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实验方法在药理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计算机辅助实验方法包括药物分子模拟、药效动力学模拟等。
药物分子模拟是利用计算机对药物分子进行模拟,从而研究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方式和作用机制。
药效动力学模拟是通过建立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模型,模拟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
计算机辅助实验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性,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之,药理实验方法学是药理学研究的基础,不同的实验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理实验方法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药理学常见实验操作方法
![药理学常见实验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76ad59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c.png)
药理学常见实验操作方法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活性、代谢、毒性和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的学科。
药理学实验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研究药物的药效、药代动力学、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药理学常见的实验操作方法。
1. 细胞培养实验:细胞培养实验是研究药物对细胞的作用的一种常见的药理学实验方法。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细胞系进行培养,如癌细胞、原代细胞等。
接下来,将药物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观察药物对细胞的影响,如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等。
可以使用细胞形态学方法、免疫组化、蛋白质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评估药物对细胞的影响。
2.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研究药物在整个生物体内的药效和毒性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动物实验包括药物的急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药效学实验等。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如小鼠、大鼠、猴子等。
然后,将药物给予动物进行观察和检测,如观察动物的行为、记录动物的生理指标、取动物组织样本进行药物浓度测定等。
3. 体外药物解剖学实验:体外解剖学实验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分布、转化和代谢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体外实验包括药物的分配实验、药物代谢实验、药物排泄实验等。
该实验通过收集和分析体内样本(如血液、尿液、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以及代谢产物的浓度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
使用的方法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等。
4. 离体器官实验:离体器官实验是研究药物在特定器官上的药理作用的一种常见实验方法。
常见的离体器官实验包括离体心脏实验、离体肠段实验、离体骨骼肌实验等。
该实验将动物的某个器官取出,放置在体外培养液中,然后加入药物进行实验。
通过记录器官的生理活动的变化来评估药物对该器官的作用。
以上是药理学常见的一些实验操作方法,这些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和作用机制。
当然,在进行这些实验时,也需要遵守实验操作规范,保护实验动物的权益,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简答论述缩印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简答论述缩印](https://img.taocdn.com/s3/m/5fb2b4b6bb68a98270fefa0e.png)
•解表药:发汗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镇痛镇静镇咳祛痰平喘调节免疫•清热药: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内毒素抗肿瘤调节免疫•泻下药:泻下利尿抗病原体抗炎抗肿瘤•祛风湿:抗炎镇痛抑制机体免疫力•芳香化湿:调节胃肠运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抗溃疡抗病原微生物•利水渗湿:利尿利胆保肝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增免疫•温里药:强心升血压扩血管增加血流量增强交感肾上腺系统增强胃肠功能抗溃疡抗炎镇痛•理气药:对消化系统影响对支气管平滑肌影响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调节子宫平滑肌•活血化瘀:1.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2.改善微循环3.改善血流动力学4.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5.镇痛6.抑制组织异常增生•安神药:镇静催眠抗惊厥增强免疫对心血管作用•平肝熄风解热镇痛镇静降压抗惊厥抗血栓•开窍药:对中枢系统的影响(双重)抗心肌缺血抗炎•补虚药:1.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2.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3.对物质代谢的影响4.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5.延缓衰老 6.增强某些器官和系统的功能7.抗肿瘤•收涩药:收敛止泻抗菌镇咳•止血药:作用于局部血管作用于血小板促凝血因子生成抗纤维蛋白溶解◎相关性与差异性,差异性的原因:给药途径不同中药某一成分或组分与全药作用不同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与人体效应不同◎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品种与产地采收与贮藏炮制制剂与煎煮方法配伍与禁忌◎五味与成分?①辛:挥发油苷生物碱②酸涩:单酸味-有机酸单涩味-鞣质③甘:糖类 pro aa 苷④苦:生物碱苷⑤咸:含I Na K Ca Mg◎中药药理特点:a.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b.中药作用与双向性c.~与差异性d.~与e.~的时效关系麻黄碱伪麻黄碱挥/特点;可口服作用缓慢温和持久/机理a.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b.直接兴奋支气管粘膜血管平滑肌α受体c.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间接发挥拟肾上腺作用d.抑制过敏递质释放②发汗:阻碍汗腺导管Na+重吸收致使水分潴留于汗腺管腔引起汗腺分泌增加兴奋汗腺ɑ受体③利尿:d-伪麻黄碱通过扩张肾血管增加血流量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阻碍肾小管对Na+重吸收④解热抗炎:伪麻黄碱抑制炎症早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后期肉芽组织形成⑤抗病原:挥发油⑥镇咳祛痰:挥发油⑦对心血管:强心升压:麻黄碱能直接喝间接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受体,对心脏具有正心肌力正性频率作用;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缓慢温和持久◎与桂枝配伍,桂枝中的桂皮油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使血液流向体表,从而有利于麻黄发汗①解热(柴胡皂苷,皂苷元A,挥发cAMP产生与释放,抑制体温调定点上移)②抗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白细胞游走抑制肉芽组织增生;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内分泌轴促进垂体分泌AcTH 增强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③促进免疫-柴胡多糖④镇静镇痛镇咳-柴胡皂苷⑤保肝利胆降血脂(醋炙)⑥对内:黄酮类-阻断中枢部位受体是cAMP生成减少,扩血管促循环②对心血管系统: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血管降血压/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改善脑循环促记忆③对内脏平滑肌收缩④降血糖降血脂①抗炎:黄酮类/机制-抗组胺释放,症介质的释放/作用-对多种动物实验性炎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如急性渗出性炎症和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抑制②对免疫:抗免疫(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甲醇提取物-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症介质生成)提高非特异性免疫(黄芩苷):①抗病原体:特点-广谱抗菌,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抑制.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机制-破坏细菌结构抑制细菌糖代谢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②对心血管:⑴正性肌力⑵负性频率⑶对心肌电生理特性影响:慢反应细胞-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快反应细胞-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⑷抗心律失常:降低心肌自律性消除折返冲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⑸抗心肌缺血⑹降血压-机制-减慢心率降低外周阻力阻断血管壁α受体③抗细菌内毒素④抗炎抗热⑤抗脑缺血⑥抗血小板凝聚⑦降血糖-不仅降糖对糖尿病并发症也有一定作用与胰岛释放等因素无关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有降糖作用⑧镇静催眠应用:感染性疾病房室早搏和室性早搏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糖尿病烧伤消化性溃疡萎:①泻下:成分-结合型蒽醌番泻苷A /特点-主要大肠口服6-8小时泻下/ 机制-刺激肠壁神经丛-兴奋平滑肌M胆碱受体-抑制肠平滑肌Na+ K+ -ATP酶②对血液:a.止血:d-儿茶酚没食子酸/机制-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有利于血栓形成-使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凝血时间缩短-降低抗凝血酶III活性-收缩损伤局部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b.改变血液流变性:抑制Na-K-ATP 酶活性提高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液粘度c.降血脂③改善肾功能:治疗氮质血症-机制a.泻下作用使场内氨基酸吸收减少b.血中必需氨基酸增高使蛋白质合成增加c.抑制体蛋白分解减少BUN来源d.促进尿素和肌酐随尿液排泄e.抑制肾代谢性肥大环节高代谢状态④保肝利胆⑤利尿⑥胃粘膜保护⑦抗急性胰腺炎⑧抗病原体⑨抗炎⑩抗肿瘤免疫调节-兴奋下丘脑垂体使ACTH 分泌增加②升血糖:-特点:给药30min血糖显著升高同时肝糖原下降作用维持3h/ 机制:秦艽碱甲兴奋肾上腺髓质促①调整胃肠运动功能②促进消化液分泌③抗溃疡④保肝⑤抗菌抗病毒⑥抗炎镇痛①利尿:特点-对健康人利尿作用不明显受动物种属影响②免疫调节③保肝抗肝硬化④抑制胃肠功能⑤抗肿瘤⑥抗利尿机制:a.直接作用于肾小管的集合管抑制K+分泌同时抑制Na+重吸收b.增加血浆心纳素含量 c.抑制肾脏酶活性减少Na+重吸收保肝-表现:对多种肝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降低转氨酶减轻肝细胞病理损伤(减轻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病变和坏死程度)机理:a.诱导肝药酶抑制β葡萄醛酸酶b.增加肝脏解毒功能c.保护细胞膜完整性d.促进肝细胞再生e.抑制①强心②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③抗提高耐缺氧耐力⑦抗炎镇痛⑧对阴虚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影响⑨对消化系统⑩抗肿瘤①助消化②对心血管a.抗心肌缺c.强心d.降压e.对脑缺①止血②抗血栓③促进造血④对心对心脏影响b.抗心肌缺血c.抗脑缺血d.抗心律失常e.抗动脉粥样硬化⑤抗血栓a.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凝抑制TXA2合成,对环氧化酶活性和PGI2活性无影响c.阻滞Ca离子向细胞内流镇痛特点a.延胡索乙素最强b.维持2h c.镇痛作用较吗啡弱但优于阿司匹林d.对钝痛作用优于锐痛e.与吗啡相比无成瘾性停药后无戒断症状对呼吸无明/机制:阻断脑内多巴胺D2受体镇静保护脑神经细胞抗惊厥抗降压抗血小板凝聚抗血栓抗炎镇痛/镇静机制-降低脑内多巴胺去甲肾上降压a.抑制血管运动中枢b.扩张c.阻滞交感神经和神经节抑制递质释放d.松弛动作作用海域钙拮抗有:①对中枢神经(调节兴奋与抑制益)(Rg兴奋Rb抑制小计量兴奋大剂量抑制) 益智-Rg1Rb1-机制a.促进脑内RNA和蛋白质合成b.促进脑内神经递质Ach合成和释放提高DA和NA含量c.促进脑神经细胞发育(海马区神经元)d.保护神经细胞e.增加脑供血供氧及改善能量代谢②对心血管系统影响a.强心-抑制Na+K+ -ATP酶促进Na+Ca2+交换 b.扩张血管调节血压c.抗休克d.抗心肌缺血③对物质代谢-促进核酸与蛋白质合成降血脂降血糖④对内分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性腺功能甲状腺功能⑤增强机体免疫⑥增强造血功能⑦抗应激⑧抗a.抑制胃酸分泌降b.促进胃粘液的分泌增强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c.增加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含量②抗应激③强心抗休克④抗心肌缺血⑤调整胃肠运动⑥增免疫⑦增造血⑧调节血压⑨①解毒机制a.吸附毒物甘草甜素水解后释放出的葡萄糖醛酸可与含羧基羟基的毒物结合减少毒物吸收b.通过物理化学沉淀毒物以减少吸收c.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并改善垂体-肾上腺系统的调节作用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能力d.提高小鼠肝细胞色素P-450含量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②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③调节免疫④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⑤镇咳祛痰⑥抗溃疡⑦解痉⑧①保肝机制a.诱导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b.抗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细胞膜c.促进肝细胞内蛋白质与糖原合成d.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轻肝细胞炎症反应e.五味子粗多糖促进胆汁分泌②对中枢:a.镇静b.催眠c.保护脑神经d.促进脑内蛋白质合成e.改善智力③抗溃疡④对呼吸系统.。
病理缩印复习重点
![病理缩印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e323dd7e21af45b207a85c.png)
1萎缩(atrophy):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2肥大(comp-p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3增生(com-sia):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而造成其体积增大4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细胞可逆性损伤(rev-injury):旧称变性,指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6脂肪变(steatosis):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7细胞水肿(c-awelling):指各种致病因素使细胞内水分异常增多,形成细胞水肿,严重时,称为细胞的水变性8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时,于左心内膜下尤其乳头肌处出现成排黄色条纹与暗红色的正常心肌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9心肌脂肪侵润: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可沿间质伸入心肌细胞间,称为心肌脂肪侵润10玻璃样变(hyal-):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称为玻璃样变11坏死(necrosis):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12坏疽(gangrene):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局部组织颜色通常呈黑色。
13凋亡(apoptosis):是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在形态和生化特征上都有别于坏死14细胞老化(c-aging):是细胞随生物体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退行性变化,是生物个体老化的基础15机化(organization):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凝块、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的过程16肉芽组织(gran-tissue):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各种炎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17瘀血(congestion):器官和局部组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出血,称为瘀血,也称为静脉性充血18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左心衰时,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含有吞噬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
临床药理(缩印版)
![临床药理(缩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3b2f4a804d2b160b4ec02c.png)
1、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的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为目的。
2、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有: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
6、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7、临床试验的常用方法:对照、随机、盲法试验、安慰剂。
8、临床药理学试验遵循Fisher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
9、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11、国际上关于人体试验第一份正式文件是《纽伦堡法典》,《赫尔辛基宣言》成为指导人体试验的权威性纲领性的国际医德规范。
12、临床药动学:即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的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
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即ADME 四个基本过程。
代谢和排泄都是药物在体内逐渐消失的过程,统称为消除。
13、吸收(absorption):药物自给药部位(经细胞组成的屏蔽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药物作用的快慢与其吸收速度相关分布(distribution):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代谢(metabolism):即生物转化、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
排泄(elimination):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排除体外的过程。
14、转运:⑴主动转运:逆浓度差转运、消耗能量、需要载体、饱和性、竞争性⑵被动转运①简单扩散: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无饱和性、无竞争性简单扩散受到药物的溶解性和解离性等理化特性的影响②易化扩散: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饱和性、竞争性15、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⑴药物方面: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剂型(药物颗粒径大小、赋形剂种类)、药物的相互作用⑵机体方面:胃肠PH、胃内容物、胃排空速度和肠蠕动、首关效应、给药途径(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安全的)。
药理实验方法学
![药理实验方法学](https://img.taocdn.com/s3/m/66cc009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1.png)
药理实验方法学
药理实验方法学(pharmacologicalmethods)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各种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的影响,对药物治疗有重要意义。
药理学实验方法包括多种多样的实验技术,可以检测和研究药物与生物体关系的机制,以及评价不同药物的疗效。
实验中最常用的药理学技术包括毒理实验,药代动力学实验,药剂学实验,药理学实验,生物分析学实验等。
例如,毒理学实验是研究药物毒性机制的主要技术手段,主要检测药物对机体的剂量依赖性毒性效应;药代动力学实验则重点是揭示药物进入机体后的代谢及动力学规律;药剂学实验则重点是考察药物的溶出状态和速度;药理学实验则主要考察药物的作用机制;生物分析实验则主要考察药物的疗效。
此外,药理学实验还可以用于探索新的药物治疗方案,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根据不同的药物作用机制和治疗目标,药理学实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体外实验,动物实验,人体实验等。
有了药理实验方法学,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实际上,在许多药物研究项目中,药理学实验方法学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揭示药物的活性,它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预测药物的疗效,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测定药物对机体毒性的程度,进而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
总之,药理实验方法学无疑是药物发现、开发以及治疗过程中非
常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这些理论指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发有效而安全的药物,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药学重点可缩印
![药学重点可缩印](https://img.taocdn.com/s3/m/d7f60c330912a2161479299a.png)
二简答题1试诉阿托品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答(一)临床应用1.缓解内脏绞痛2抑制腺体分泌:1)全身麻醉前给药2)严重盗汗的流涎症3.眼科:1)虹膜睫状体炎2)散瞳检查眼底3)验光配镜4感染性休克:暴发型流脑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等所致的休克5.缓慢型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6.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二)药理作用 1.解除平滑肌痉挛:松弛多种平滑肌,对痉挛的平滑肌松弛作用较显著。
强度比较,胃肠>膀胱>胆管、输尿管、支气管2.抑制腺体分泌:唾液腺、汗腺>呼吸道腺、泪腺>胃腺3.对眼的作用:1)散瞳2)升高眼内压3)调节麻痹4 .心血管系统1)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快和传导加速2)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5 .中枢神经系统:大剂量可以兴奋中枢神经2比较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对眼的作用和用途答:阿托品作用:1)散瞳:阻断虹膜括约肌M受体. 2)升高眼内压:散瞳使前房角变窄,阻碍房水回流.3)调节麻痹:以致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楚。
用途:虹膜睫状体炎;散瞳检查眼底;验光配镜. 毛果芸香碱作用:1)缩瞳:激动虹膜括约肌M受体。
2)降低眼内压:促进房水回流3)调节痉挛:以致近视物清楚,视远物模糊, 。
用途: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4 过敏性休克宜首选肾上腺素?答:过敏性休克时小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血压下降,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引起呼吸困难。
肾上腺素通过α·β受体,既可收缩血管,兴奋心脏,升高血压;又可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少过敏介质释放,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从而缓解过敏性休克的症状。
5 普萘洛尔和卡托普利的降压机制?普萘洛尔1阻断心肌β1受体、心脏抑制、心输出量降低2)阻断肾脏β1受体,肾素释放减少,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3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β2受体,取消递质释放的正反馈调节4)中枢β受体阻断,降低外周交感神经紧张力卡托普利:(1)减少血管紧张素2形成,血管收缩减弱(2)减少缓激肽水解,使扩血管作用加强(3)PGE2、PGI2合成增加,血管舒张(4)醛固酮释放减少,水钠潴留减轻6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答:药理作用(1)中枢神经作用①安定作用;②抗精神作用:用于精神分裂症;③镇吐作用:除晕车外的各种呕吐;④影响体温调节:用药后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升降(与哌嘧啶,异丙嗪组合成“冬眠合剂”);⑤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2)自主神经系统阻断α·M受体。
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总结
![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a1b65b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4.png)
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总结药理学实验是药物发现、研究和开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对药物的药理学特性进行评估,包括药理学作用、药动学、毒性等。
药理学实验要求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同时也需要具备丰富的药理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针对药理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实验设计、药理学作用评价、药动学评价、毒性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一、药理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点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药理学实验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常见的实验设计包括随机对照实验、对照组设计、交叉设计等。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实验对象的选择、样本数量、实验组织、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2. 药理学作用评价药理学作用评价是对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的药理效应进行评估。
常见的药理学作用评价方法包括体外实验、体内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评价药物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等方面的影响。
3. 药动学评价药动学评价是对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过程进行评估。
常见的药动学评价方法包括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体内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等。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评价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4. 毒性评价毒性评价是对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的毒性反应进行评估。
常见的毒性评价方法包括急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致畸毒性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评价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和毒性机制。
二、药理学实验的常用技术和方法1.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现代药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对细胞系和细胞器官进行培养,可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和药理学作用。
常用的细胞培养技术包括细胞传代培养、凋亡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
2. 动物实验技术动物实验技术是药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对动物进行给药和实验观察,可以评价药物的药理学作用、药代动力学特性和毒性效应。
常用的动物实验技术包括造模实验、行为学实验、代谢实验等。
3.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药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对药物靶标和信号通路进行研究,可以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基础。
药剂学缩印.
![药剂学缩印.](https://img.taocdn.com/s3/m/7cc081c3524de518964b7d39.png)
第一章绪论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将原料药制备成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
即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研究其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概念内涵: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制剂;研究内容是关于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等;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兽药(veterinary drug)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
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剂、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外用杀虫剂、消毒剂等。
兽药的使用对象为家畜、家禽、宠物、水生动物、蜂、蚕等。
新兽药(new veterinary drug)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化学药品的原料及制剂,中药、天然药物的原药、有效部位及制剂)。
(已上市销售的化学药品改变药物的酸根或碱基、改变药物的成盐成酯,或人用药物转为兽药,及已上市的中兽药改变剂型、改变工艺的制剂,按新兽药管理。
)新兽药分五类:一、我国创制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包括天然药物中提取的及合成的新发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我国研制的国外未批准生产、仅有文献报道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
新发现的中药材;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二、我国研制的国外已批准生产,但未列入国家药典、兽药典或国家法定药品标准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
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分及其制剂三、我国研制的国外已批准生产,并已列入国家药典、兽药典或国家法定药品标准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天然药物中已知有效单体用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取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
西兽药复方制剂,中西兽药复方制剂四、改变剂型或改变给药途径的药品。
新的中药制剂(包括古方、秘方、验方、改变传统处方组成的);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中成药五、增加适应症的西兽药制剂、中兽药制剂(中成药)。
中兽药(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drug)是指在中兽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动物疾病的药物,亦称传统兽药。
药理重点(缩印)
![药理重点(缩印)](https://img.taocdn.com/s3/m/9bff350976c66137ee061917.png)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影响的一门学科,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
效价强度:是指达到同等效应时,所需药物剂量的大小。
效能:是指药物发挥药理效应的极限,此时剂量再增加,效应也不再继续增强。
不良反应:是指不符合药物的质量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痛苦的有害反应。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作用:在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蓄积过多时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受体:受体为糖蛋白或脂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内,能与药物相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和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
特性:有内源性配体;高度特异性;高度灵敏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
肝肠循环:许多药物可经过肝随胆汁排入肠腔,其中大多数药物随粪便排出,但有些药物在肝细胞内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进入胆汁中,然后随胆汁排入肠腔,又被肠粘膜细胞吸收,经肝门静脉重新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的速率和吸收程度的一种量度。
F=A/D*100%(D为口服药量,A为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半衰期:是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首过清除:有些药物口服后,在未进入体循环之前首先在胃肠道、肠粘膜细胞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一部分,导致进入血液循环的实际药量减少、药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
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抗生素:某些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物质。
抗菌谱:药物的抗菌范围。
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致使药物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药理缩印
![药理缩印](https://img.taocdn.com/s3/m/400b1297d4d8d15abe234e24.png)
1.药物的两重性:临床使用药物防治疾病时,可能产生多种药理效应,可以是有利于防止疾病的作用,也可以是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损害。
大多数药物会有伴随不良反应。
1.治疗作用:嗷呜防治疾病时产生的有利作用。
对因治疗:药物作用在于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因子。
对症治疗:改善症状,治标。
2.不良反应:副作用、醉前给药(抑制气管腺体分泌和减轻对心脏的抑制)、毒性反应、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后遗效应2.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对药物的反应)1.药物方面:剂量、剂型、给药方案(静注、肌注、皮下注射、内服)2.动物方面:种属差异、生理因素、病理状态、个体差异3.合理饲养和环境因素3.麻醉与解热镇痛药的区别:麻醉性适用于剧锐痛,作用强度强,没有其他作用,有成瘾性。
解热镇痛适用于慢性钝痛,作用强度弱,有解热、抗炎、抗风蚀作用,无成瘾性。
4.局麻方法: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硬膜外腔、封闭疗法。
5.复合麻醉:麻前给药、诱导麻醉、基础麻醉、配合麻醉、混合麻醉6.巴比妥类与苯二氮卓类区别:巴比妥:镇痛催眠、抗痉挛。
不良反应多,可产生宿醉现象,有成瘾性。
苯二氮卓;抗焦虑惊阙。
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
7.泻药的分类与比较:1.容积性泻药(盐类):硫酸钠、硫酸镁、NaCl。
不易被肠壁吸收,形成高渗溶液,软化粪便。
肠容积增大,刺激肠粘膜。
大肠便秘。
2.润滑性(油类):液体石蜡、动物植物油。
润滑肠管、软化粪便,阻止水分吸收,引起排便。
小肠便秘。
3.刺激性:在肠内代谢出有效成分,产生化学性刺激,肠管蠕动。
8.强心苷的药理作用:正性肌力、负性频率、对传导组织的影响、对心电图影响、利尿作用。
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早期中毒症状)、C,N,S反应(眩晕、头痛、失眠、视觉障碍)、心脏反应(快速型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9.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抗炎、抗免疫、抗毒素、抗休克、影响代谢不良反应: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多尿和饮欲亢进;水肿和低血钾;肌萎缩无力,骨质疏松,幼畜生长抑制;对感染性感型增强,引起二重感染。
药理学重点缩印版
![药理学重点缩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bb99f6524de518964b7d73.png)
1、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2、安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3、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特点4青霉素G钠与红霉素能否联用为什么?8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作用机制、临床应用9 根据利尿药的效应大小,可分几类?举例说明每类的作用部位及机制?10 简诉高血压药的分类并举一代表?11 ACEI类降压药(卡托普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12 普萘洛尔和卡托普利降压机制不同13 支气管哮喘的药的种类。
14 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类型?举例。
15药物的效应、最大效能和效应强度?16 简述药物的作用机制。
17 竞争性拮抗药?特点?18 非竞争性拮抗药,特点?19 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因素?20 何谓肝药酶的诱导和抑制、举例说明。
21 是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Vd)?意义?22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及实际意义。
23 简述生物利用度及其意义24 列举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及禁忌证。
25 异烟肼的抗菌作用、药动学、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特点。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26/27普奈洛尔28氯丙嗪29阿托品30/31吗啡32--35阿司匹林36/37/38糖皮质激素39--45肾上腺素46--53东莨菪碱54地西泮55苯妥英钠56/57酚妥拉明58苯海拉明59胰岛素磺酰脲类60/61/62氢氯噻嗪63/64呋塞米65/66肝素67/68强心苷69--75寄生虫病76--79甲状腺硫脲类80/81/82心绞痛83--86镇痛药87/88抗高血压药89抗生素90--109钙拮抗1101、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苯妥英钠。
小2、安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药理作等;临床主要用于焦虑症、失眠、抗癫痫和抗惊阙。
3、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特点:b、半衰期较长,服药次数少,使用方便;C、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药物体内分布较广;d、穿透性能好,各组织和体液中药物浓度等于或高于血药浓度,有利于杀灭感染部位或体液中的病原菌;e、可经肝代谢,部分以原形经肾排泄,尿中浓度高。
7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
![7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https://img.taocdn.com/s3/m/185e36ddcc1755270622087c.png)
• 犬:常用于慢性实验如高血压、 胃瘘、肠瘘、冠脉流量,还有长期 毒性实验。
• 其他动物:鸽子、蛙类、果蝇、 蚕、猴、猫、鸭等。
分组方法:
分层分组法---按性别、体重、测定指标 (如基础体温、痛阈)先分层,再分组;
随机数字表法:按随机数字表来分组。
编号:标记常用苦味酸(3%~5%)、中性品
红(0。5%)、硝酸银(2%);方法见书,较 大的动物如犬、猫等,可用号码牌挂在动物颈 部或将特制的铝牌固定在耳壳上。
• 实验动物的选择:
a.选对与人的机能、代谢、结构、疾病 特点和机能反应相近似的实验动物。药物的反 应与人的反应相似的动物。
b.选用遗传背景明确,模型指标显著且 稳定,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的实验动 物。
NIH小鼠
远交系小鼠,国际上广泛通 用的实验动物,已选为某些 生物制品检定的法规动物。
阳性药:功效主治和实验药物一致,剂型尽 量一致;必须是药典记载的、公认的疗效确切 的药物。
⑥数据处理 药理实验数据必须进行统计学处
理。实验数据分为计量资料和计数 资料。
计量资料:尿量、时间、次数、心率、血压 等
计数资料(发生率):死或活、惊厥或不惊 厥、翻正反射消失或不消失、扭体或不扭等 。
不同资料统计方法不同,现在多用统计软件 包处理。
常用动物的捉拿和给药方法
• 捉拿 小鼠、大鼠、豚鼠的捉拿方法
基本一致。家兔抓背部皮肤,另一 只手托起臀部。狗用狗头夹夹住颈 部后再抓。
给药:
途径--口服或灌胃、皮下注射、肌肉注 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家兔(耳缘静脉)、狗(后 肢小隐静脉)、豚鼠(后脚掌外侧的静脉 或颈外静脉)
给药剂量: 根据单位体重给药。
药理实验方法学
![药理实验方法学](https://img.taocdn.com/s3/m/375820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c.png)
药理实验方法学药理实验方法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药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的重要环节。
药理实验方法学的学习,对于学生将来从事药物研发、临床药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后的数据处理三个方面,对药理实验方法学进行介绍。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药理实验之前,首先要进行实验室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检查实验仪器和设备是否正常,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材料,检查实验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实验室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学生们在进行实验前,必须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并严格遵守。
此外,还需要对实验操作流程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实验操作步骤。
在进行药理实验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需要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材料,然后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实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例如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实验后的数据处理。
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要对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然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结论。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排除实验误差对数据分析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分析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总结。
药理实验方法学是药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实验技能,通过对药理实验方法学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在进行药理实验时,要注意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后的数据处理,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并得出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学生们在药理实验方法学的学习和实践中有所帮助。
药理学实验方法学(讲稿)PPT课件
![药理学实验方法学(讲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1afc7728ea81c759f57845.png)
核外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 称为共振线吸收,简称共振线。而电子从第一激发态 返回至基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发射线。由于 基态与第一激发态之间的能级最小,电子跃迁机率最 大,故共振线最易产生。对多数元素来讲,它是所有 谱线中最灵敏的,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通常以共 振线为吸收线。
20.5+0.2 g
黄背
注射0.41 mL
21.0+0.2 g
黄耳
注射0.42 mL
21.5+0.2 g
黄尾
注射0.43 mL
27
②称重、标色 将每只小鼠称重、标色,将体重相同者放置同一笼,分成黄头、黄背、黄
耳、黄尾等笼。这样处理,每笼内小鼠的体重误差小于1%,可求得三位有效数 字的LD50。如果如果体重极差增大,将影响LD50的精确性。 ③“巡回顺序”法分组
校正值:如果不含0和100%死亡率时,可用下式计算LD50: LD50=lg-1 [Xm-i(∑p-3-Pm-Pn)]
4
式中:Pm—最高死亡率;
Pn —最低死亡率。
31
3.急性毒性评价 改良寇氏法的优点是计算比较简便,实用性强。我国《新兽药一
般毒性试验技术要求》规定,新兽药的LD50计算用此方法或概率单位对 数图线法计算。因为后者比较复杂(但准确性高),所以一般用前者。
50 500 2 500
33
表2 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WHO)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参考资料:
(1)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 (2)药理学实验方法 (3)定量药理学 (4)中国药典 (5)中国兽药典 (6)兽药质量标准 (7)中国兽药信息网 (8)兽药试验技术规范汇编(农业部兽药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9)生物统计学
药理实验知识点总结
![药理实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38801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a.png)
药理实验知识点总结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和相应机制的科学,是药物治疗学的基础。
药理实验是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药理实验可以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毒理学、药动学等方面的内容,为药物研发、临床应用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本文将对药理实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果解读等方面的内容。
实验设计在进行药理实验时,合理的实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方案等。
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和目标,是指明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的一个明确陈述。
实验对象是进行实验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动物、细胞、分子等。
实验方法包括实验操作的步骤、技术要求、操作顺序等。
实验方案是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规划的文件,它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条件、实验要求等内容。
在实验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重复性、随机性等要求,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数据分析在药理实验中,数据分析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和解释的过程。
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图表分析、实验数据处理等。
统计分析是对实验数据进行测量、总结、分析、解释的方法,它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两大类。
描述统计是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推论统计是通过统计推断的方法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
图表分析是通过图表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展示和分析,包括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
实验数据处理是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筛选、计算等处理,以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
结果解读在药理实验中,结果解读是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解释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应用价值。
结果解读需要根据实验数据、理论知识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在结果解读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结果的客观性、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符合程度、结果的可能影响因素等。
结果解读的内容包括对实验结果的说明、结果的应用价值、结果的局限性和不足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学1.白细胞分化抗原群的检测方法P170答:(1)免疫组化技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的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进行定位或定性研究。
(2)免疫荧光技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现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标记物,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分子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
(3)流式细胞技术使悬浮在液体中分散的经荧光标记的细胞或微利捉个通过样品池,同时由荧光探测器捕获荧光信号并转换成分别代表向前散射角、侧向散射角和不同荧光强度的电脉冲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形成相应的点图,直方图和加三维结构图像进行分析。
2.分析白细胞分化抗原检测的影响因素流式法检测的影响因素:(1)非特异性结合NSB①Fc受体结合抗体是导致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任何细胞上只要存在未结合的Fc受体,都可能有NSB。
采用高浓度的纯化IgG可用于阻断Fc受体的NSB。
②免疫球蛋白聚集可增加NSB。
由于冰冻、复溶和冻干处理,抗体均可出现聚集。
对于新购买的抗体,可通过高速离心去除聚集。
3.简述实验动物血压测定的方法。
P140一、直接测定法1.麻醉动物直接测定法(1)麻醉动物直接测定法:麻醉、固定动物、手术视野剪毛、气管插管、动脉插管、血压记录;清醒动物直接测定法(2)简易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压测定技术:导管制作、手术操作、连接测压系统、记录血压(生理记录仪记录):(3)计算机化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压测定技术:①采样、记录和储存:压力信号经换能器转换为电信号,再经放大器输入计算机。
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4)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压遥控测定技术二、间接测定法 1.容积测定法(1)大鼠尾容积测定法大鼠尾根部加压超过收缩压时,血流中断,当压力降低到等于或稍低于收缩压时,血液流入尾部,此时的压力大于静脉压,血液回流受阻,结果尾容积加大,测定该容积突然增加时的瞬间压力,即为收缩压:(2)大鼠足容积测定法同上;2..脉搏测定法(1)大鼠尾动脉脉搏测定法大鼠尾根部加压超过收缩压时,脉搏消失,压力减至收缩压时,脉搏出现,继续减压之舒张压时,脉搏回复加压前水平,检测这种脉搏变化时的瞬间压力,即得血压值。
(2)犬颈动脉脉搏测压法同上;(3)犬胫动脉脉搏测压法同上(4)犬尾动脉脉搏测压法同上4.简述肾外包扎性高血压模型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
P144原理:肾外异物包扎,可致肾周围炎,在肾外形成一层纤维素性鞘膜,压迫肾实质,造成肾组织缺血,使肾素形成增加,进而使血液中血管紧张素含量增加,血压上升。
注意事项:(1)肾外包扎材料除自制双层乳胶薄膜和玻璃纸外,还可用绸布、乳胶、火棉胶等材料。
肾外包扎材应足够紧,但不能勒破组织。
(2)如果要制造2肾1扎型,则一侧肾包扎后无需切除另一侧肾,术后3~6月10%~20%动物形成高血压。
如果要制造2肾2扎型,则一侧肾包扎后同法包扎另一侧肾,术后3~4周70%以上动物形成高血压。
5.试述区分中枢降压与外周降压的试验方法。
P145(1)脊髓猫实验将猫在第二颈椎水平切断脊髓,施行人工呼吸,随后切断两侧迷走神经。
如果给药后仍有降压作用,提示作用部位不在中枢,而在外周。
如果给药后原有的降压作用消失,提示作用部位在中枢。
(2)降压有效量比较实验如果以静脉注射最小有效降压计量的1/10量作椎动脉注射或侧脑室注射,仍可引起降压效应时,则可推测该受试药物降压作用为中枢性,否则尾外周性。
(3)交叉灌流实验通过交叉灌流实验记录受血动物的血压及交感神经活动来分析药物的中枢性心血管作用。
受血动物的头部血供由另一供血动物提供,在供血动物注射药物后,若药物通过中枢发挥作用,则受血动物会立即出现类似供血动物的心血管效应和交感神经活动的改变。
6.发热模型的建立与评价1.基本原理:发热反应大多是各种致热因子作用于机体,产生和释放内热原,并进一步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使调温起步点提高,体温相应升高。
因此,实验室常用有关的刺激因子激活产生内热原。
操作方法:1测量体温,系将肛表涂上凡士林,使其润滑后插入动物肛门,兔一般插入3-4cm,大鼠插入2cm,放置3-5min后取出读数。
2.引起发热反应包括(1)细菌培养液和内毒素引起的发热。
①注射杀死的大肠埃希菌或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液②注射伤寒-副伤寒菌苗③注射腐败干草浸剂④注射大肠埃希菌菌液⑤注入伤寒沙门菌内毒素⑥应用啤酒酵母悬液(2)非感染性发热复制法1)化学刺激法:给兔背部注射松节油0.4ml/kg或2%2,4-二硝基酚乙醇溶液亦用1%角叉菜胶0.1ml,于大鼠一侧后足趾皮下注射2)注入异性蛋白给兔肌注10%蛋白栋,剂量1.0g/kg,可在2-3h内引起体温显著升高3)温刺激法(3)实验性发热反应的影响因素①动物特点的影响:不同种属、年龄和形态特征,对发热有明显影响②实验环境温度的影响:实验环境的温度能明显影响发热的反应速度和强度③实验动物活性的影响:体温实验时,必须考虑到动物的活动情况④致热物质的注入量和注射部位。
7.痛反应标准1、刺激强度和部位明确;2、有痛感觉产生的潜伏期;3、反应优先发生于伤害性刺激痛觉感受范围内,可根据刺激强度对反应分级;4、痛反应的量化值必须能反应镇痛药的量效关系。
8.疼痛模型建立方法1、化学刺激法:小鼠扭体法,钾离子皮下透入法,缓激肽动脉注射法,福尔马林实验2、热刺激法:辐射热刺激法,小鼠热板法,小鼠热水缩尾法;3、机械刺激法:大鼠尾尖部压痛法,小鼠尾根部加压法,后肢加压法(大鼠压足法)4、电刺激法:1.大鼠牙髓刺激法 2.电刺激大鼠甩尾法9.慢性疼痛模型慢性疼痛法:1.大鼠关节炎痛 2.神经源性疼痛 3.坐骨神经痛 4.癌痛模型10.镇痛药物作用部位分析基本原理:1)微量给药,直接给药部位达有效浓度,而经血流稀释分布至其他部位时则浓度太低而无效;2)阻断或改变血流使药物不能进入某一部位或只能到达某一部位;3)切断部位之间解剖学联系;4)造成对称肢体痛阀差别,根据差别与部位的关系分析药物的作用部位。
1、外周疼痛模型:大鼠单足致炎法(中枢和外周疼痛模型),大鼠诱发肌电法,痛介质诱发隐神经传入放电法,兔耳静脉阻断法2、中枢疼痛模型:清醒小鼠鞘内注射(脊髓),大鼠蛛网膜下腔插管法(脊髓),侧脑室给药法(中枢),脊髓化鼠模型(中枢),大鼠单足致炎法(中枢和外周)。
11.肝纤维化动物模型1、CCL4诱发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原理CCL4−−−→−酶肝450PCCL3.+ CL.启动脂质过氧化作用损伤肝细胞操作:SD大鼠、CCL4、花生油(高压灭菌)分组:正常组、模型组、不同剂量的受试药物组、阳性对照药组背部皮下注射CCL42、异种血清诱发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原理:异种血清进入动物体内引起免疫应答形成抗异种血清的抗体,长期刺激产生的免疫复合物来不及清除,沉积于肝脏的血管壁内外。
操作:wistar雄大鼠、猪血清分组:同上每只腹腔注射,,每次注0.5ml,每周2次,16周→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血清,肝脏指标检查3、胆总管结扎致肝纤维化动物模型4、乙醇诱导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5、二甲基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6、复合因素建立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12.人外周血、DC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培养流程:1、静脉新鲜抗凝血50ml 2、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3、接种至6孔平底培养板中,置37度,5%二氧化碳培养箱吸弃细胞悬液,获得贴壁的单核细胞4、分离成功的单核细胞于每孔加入10%胎牛血清的1640完全培养基,重组人GM-CSF20ng/ml和IL-4 20ng/ml,于培养第3天半量换液同时加入全量细胞因子,于培养第5天全量换液,加入全量细胞因子,于培养第七天收获。
鉴定方法:13.要进行某药物的药效试验,观察其对血压的影响,应分别选用何种实验动物为好?不能选择哪种动物?为什么血压研究常用实验动物为大鼠、犬和猫,一般不宜使用兔作为血压实验,因为兔血压易波动,对药物反应与人相差较大。
14.MTT、CCK-8检测细胞增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MTT法原理:活细胞线粒体酶还原成黄色,MTT为显蓝色的不溶于水的甲臜,死细胞此现象消失,MTT不被还原;DMSO溶解甲臜后,可通过酶标仪在参考波长450nm,检测波长570nm处测定其吸光度(OD值)。
吸光度值与活细胞数成正比,因此可根据OD值推测出活细胞的数目,了解药物一直或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操作步骤:称取一定量MTT,加PBS或无血清培养基配置,用0.22um滤膜过滤,5mg/mlMTT液避光保存。
接种细胞→24h→溶剂对照组/待测实验组(五个稀释浓度)→培养结束前4h→每孔加MTT溶液20ul→37度孵育4h,吸弃上清→加DMSO→测定570nm OD值计算:抑制率=[(对照组OD均值—给药组OD均值)/对照组OD均值]*100%cck-8法原理:类似于MTT化合物,在电子耦合剂存在的情况下,可被线粒体脱氢酶还原成黄色的水溶性甲臜,生成甲臜数量与活细胞数成正比,活细胞增殖越快,颜色越深;细胞毒性越大,颜色越浅。
操作:接种细胞于二氧化碳环境中培养24h→溶剂对照组/待测实验组(5个稀释浓度)→没空加cck-8溶液10ul→37度培养1至4小时→450nm处测OD值和计算抑制率。
优点:1、加入cck-8可直接测定OD,简单方便,同时减少误差,尤其适用于悬浮细胞的培养。
2、由于CCK-8量加入少,建议加完后轻敲培养板混匀。
3、细胞种类不同,形成Formazan量也不同,如果显色不够可以继续培养。
15.Transwell侵袭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原理:肿瘤侵袭基地膜被认为是转移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肿瘤细胞最初穿过基底膜是他们侵入淋巴系统或血床的开始,随后肿瘤细胞通过血行散播或淋巴转移进入靶器官/组织,最终形成转移灶。
Matrigel是从一种富含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小鼠Engelbreth-Holm-Swarm肉瘤中提取的可溶性的基底膜。
它主要包含层黏连蛋白IV型胶原、硫酸类肝素蛋白多糖等多种基底膜组分。
操作步骤:1)Matrigel胶包被小室的制备;2)胰酶消化法从培养瓶中获取细胞,用含1%FBS的培养基重悬细胞,使细胞浓度达到(1~5)×105个/ml;3)Matrigel侵袭分析;4)结晶紫染色法收集下室细胞,并统计迁移到下室的细胞数。
16请以豚鼠肺支气管灌流方法为例简述肾上腺素和苯海拉明的药理作用机制差异基本原理:离体肺支气管灌流是通过观察药物对灌流液流出速率的影响,借以测定全部气道平滑肌的张力情况。
若使灌流液流量增加,说明气道平滑肌张力减低,即该药有扩张平滑肌的作用。
机制:(1)组胺激动H1受体和乙酰胆碱激动M受体都可导致平滑肌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