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人做人”。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主导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发挥良好的育人作用,是中学历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1 德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功能。

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品德教育在学科德育中又居于核心地位。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提出,历史教学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中学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就是历史学科教育的德育功能。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

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要有充分的、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一种职业习惯。教师在教学上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德育方面就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历史学科的“价值取向”标准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育要注意克服政治教育化的倾向,但历史教育毕竟有政治教育的功能,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对生活、对人类、对世界的基本价值取向。

2 高中历史教学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历史教师最终应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转化、落实到学生的行为规范中去,使学生学会处世做人。

2.1 历史教师要以德立教,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师队伍建设,师德为先。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中都有很强的表率作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就是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可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就不可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教师不爱国,就不可能引导学生爱国;如

果教师没有真情,就不可能培养出有情感的学生;如果教师治学不严,就不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风。教师要谨言慎行,用师爱去感动感染学生,用激情去点燃激情,用爱心去唤醒爱心。

2.2 历史教师要挖掘学科德育素材,以史为教。

2.2.1 挖掘中学历史教科书大量的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借助于历史道德形象,进行道德知识教育。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丰富多彩,有忧国忧民、以死殉国的爱国情操;有求索攻坚、不畏艰难的进取精神;有天下为公、舍身取义的价值取向;有尊师敬业、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有勤劳节俭、崇俭反奢的优良传统等等。教师在组织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概括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抓住爱国主义这条主线,使学生牢固地树立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的道德观。

2.2.2 抓住历史主题,整合历史教育资源,集中开展以思想道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历史人物的诞生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五九”、“九一八”、“七七”、“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2.2.3 杰出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名联,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不仅概括了他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丁的“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等等,既是进行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也是培养道德情感的良好凭借。

2.2.4 与历史知识有关的电影、电视、小说等文艺作品对培养道德情感具有重要作用。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塑造的道德形象可以强烈地震撼人的心灵,唤醒人的良知,陶冶人的情操,有可能成为一个人终生追求真理、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在电影《焦裕禄》;中国的文学作品如《青春之歌》、《可爱的中国》、《红岩》;苏联的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对中国青少年一代的道德成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优秀文艺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或组织学生阅读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2.3 历史教师要从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循序渐进。

学生思想行为的转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历史教师要从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循序渐进,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历史教师在学科德育渗透中要体现民主、平等。教师要通过真实的历史素材,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去感染学生,形成师生情感共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决不可离开具体、真实、准确的历史而去胡思乱想。要尊重历史事实,要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心理特征和思维能力强弱等实际情况。不顾客观史实寓含的教育内容,千篇一律的空泛号召,是难以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什么印记的。

历史教学中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要依纲托本掌握历史信息,极力克服教育的模糊性和不可企及性,做到实实在在。从史实出发,联系有密切关系的现实,联系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站在学生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这不仅本身就是德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要求之一。老师主观上想进行德育渗透,由于不够全面不够公正,学生不服,筑起一道心理防线,效果不大因而客观上无法达到渗透效果。历史教学,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历史评述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从而使渗透德育更有力。

古人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品格之于人,犹如芳香之于花。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做人”教育在德育中的份量,对个人及祖国前途命运的深远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