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解读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指南》解读
师干训培训(一)
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怎样的教育与服务?怎样的幼儿园算高质量的?
孩子应该有怎样的发展?幼儿园究竟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如何做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困惑的话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起探讨。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指南〉出台的背景。(PPT)
2004年10月,市教委颁发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以下简称《指南》),它将近年来幼教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育观念、方法、措施、经验等,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性质
《课程指南》的框架结构
《指南》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的结构、课程目标和内容等,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以及几个附件等
问题一、幼儿园为什么要进行新的课程改革?
(理念)
幼儿园教育如何吸纳和反映新理念、新成果和新的研究手段?如何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如何发挥幼儿园在促进幼儿健康、营养、教育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如何着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使每一个幼儿都拥有最好的人生开端?这些问题是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原因。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
1、“以幼儿发展为本”是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发展性
“为本”主要体现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2、注重早期幼儿潜能的开发——注重个别性。
关键是承认差异、发现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让学生获得有差异的发展。
3、以素质的启蒙为核心——注重奠基性。
正确理解“启蒙”二字。幼儿园目标指向的全面性,要关注对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用的素质加以培养,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要素:兴趣、情感、正确的态度、获取知识的能力等内容。
《课程指南》中五条课程理念的内涵:
1、确立以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2、建构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
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课程要面向全体幼儿,使他们共同发展,又有个性特点的发展。课程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促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和谐发展。
3、优化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
4、以民主为原则的课程管理
5、完善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
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多渠道地收集有关幼儿的发展状况、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信息和意见,逐步形成通过评价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和幼儿园发展的有效机制。
问题二、幼儿园新课程有何特点?
概括起来,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特色是:
——提供适切的教育内容以配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兴趣;
——所提供的学习经验基于幼儿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游戏进行学习;
——以主题活动等组织学习;
——幼儿有机会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同龄活动,异龄活动;个别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生活活动、体锻活动、游戏活动、区角活动、学习活动等;
——照顾幼儿的发展差异;
——强调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
——主张幼儿园、教师、家长与社区协力帮助和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问题三、在培养幼儿的目标上有些什么新的变化?
“目标”主要表明了课程重点追求什么,它主要的价值取向哪里。
我们来看看
(一)总目标:通过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总目标突出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具体的培养目标:共有六条。
教师要考虑二个问题:
一是幼儿原有的基础,
二是考虑在原有基础上的适宜性发展。(P9)
理解上述目标时要注意:
A 、理解和掌握每一条具体目标的多重指向。
B 、目标是过程性的不是即时就可完成的。
C 、每一条目标的完成需要大量的内容和方法、途径协同作用
问题四、幼儿园是如何划分课程内容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在说划分内容前先说说课程结构
(一)课程结构的三个层面:
课程类型——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从不同的幼儿园与幼儿需要划分)。 课程项目——生活、运动、学习、游戏(从课程内容与活动的角度划分为四类项目)。
课程生成方式——预设课程、生成课程(从课程生成方式划分)。
1、构建体现双重功能的课程类型
共同性课程——保底的功能,指向各类幼儿园、全体幼儿。选择性课程——因园而异、因人而异,体现拓展、提高的功能。鼓励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和个性化,克服一刀切、齐步走。
2、构建以活动为出发点的课程项目(生活、运动、学习、游戏)
3、提出了“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相结合的课程生成方式
所谓“预设”,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幼儿兴趣、学习需要,有目的、有计划设计的教育活动。
《指南》强调教师在这一类活动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实
际,进行动态性的调整,积极地引导幼儿主动地活动。
所谓“生成”,是指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自主产生的活动。这类活动强调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支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
预设凸现课程的目标取向;生成凸现课程的过程取向。教师要把握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积极发挥预设与生成各自的优势。
(图示)
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构成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是课程的核心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
“课程内容主要从活动的经验指向角度进行表述。生活活动、运动、学习均以活动的基本经验为核心内容,并辅之相关的内容示例……”(《课程指南》P5)
1、基本经验的内涵和价值
《课程指南》中基本经验是站在幼儿角度所描述的教育目标。既是站在幼儿角度上对课程总目标进行分解,又明示了课程内容所指向的要求,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和依据。
基本经验强调幼儿与环境的互动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注重幼儿直接体验的过程,基本经验的提法,本身就是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教师客观地评价幼儿,不会用统一的标准去规范每一个孩子,注重原有基础上的主动发展。
2、基本经验所折射的课改理念
反映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和“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课程目标观。
20条基本经验概括了三大板块的内容(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与表现),体现了交叉性和渗透性和整合性。同时也体现了开放性和体验性。
3、基本经验的提示的作用
《课程指南》中基本经验可以帮助我们确立正确的课程观,克服“课程就是教材”的片面的认识,避免选择课程内容时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无系统性。
可以引导教师从关注文本走向关注幼儿,把课程内容视为幼儿的学习经验,而这种经验是幼儿真正理解和体验的,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问题五、为什么要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
如何才能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