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轼的诗词的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苏轼的诗词的赏析
摘要: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词人,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之一。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历尽磨难,但这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开阔的视野与充足的素材。他具有的戏剧而又困苦的人生造就了他激昂而又悲壮的人生态度,也创造了豪放的文风。苏轼的作品丰富,但最广为人知的是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和江城子三首。它们的艺术与文学手法,情怀都各有不同。
关键字:苏轼诗词豪放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江城子
正文: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苏轼的诗,词,赋,散文,成就极高。他还善长于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雄伟的,这不仅是说他的笔触及了诗词,书法,绘画等多方面,他是一个全才,关键是他还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苏轼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这在中国文学史是极其罕见的。苏轼的影响从宋始,一直延续至今,他的洒脱与豪放,他的专情于伤感,他的抱负与执著,一直绽放在人们的内心,为后人所仰慕。
苏轼的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出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著名的作品不胜枚举,但最让人们耳熟能详的不外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和江城子三首。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都是作者的伤景感怀之作,而江城子则是苏轼少有的伤情作品,怀恋的是苏轼的第一个妻子。
水调歌头是苏轼四十一岁中秋节时怀念弟弟苏辙而做的诗,当时苏轼与其弟已经六七年不见,对其弟的思恋自不待言。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任太守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契合人事。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本词意境虚虚实实:文字在幻想与现实中穿梭‘思绪在天上与人间中徘徊。孤独的作者终于求得出路:离合的悲欢,政途的苦闷,只可借自宽慰来消解,只能旷达一笑而过。一轮光辉灿烂的明月,从篇始照到篇终,从现实生活照到理想世界。作者虽有犹豫,并无悲哀;虽有怨恨,并无颓唐;虽然没有良宵佳节的欢乐,但对未来生活也还没有失掉信心。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
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1079年,他突遭逮捕,审讯,这是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他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苏词的独特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虽然他们囿于偏见,其中不无微词,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作者作
此词时已至中年,正是人生中年不惑的时候。此时的苏轼也饱尝人生的心酸苦辣,想起当年与妻子在一起的幸福再看眼前的凄凉,时光已逝,怎能不让人倍感惆怅。于是对伊人的思恋绵绵不尽。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十年生死两茫茫”。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将现实与梦境、悼亡与伤时结合起来写,抒发了对妻子的无限真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上片写梦前,夫妇幽明相隔,无法相见,已是十年,然而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妻子,表现了对妻子的无限的深情。然后写自己的孤独凄凉,人生的坎坷,而“纵使”的假设又从反面突出了对妻子的依恋和因妻子亡故自身坎坷的伤感。下片写入梦,虽有“小轩窗,正梳妆”之句的美好形象的再现,然而潜意识里面二人毕竟是幽明异路,所以二人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生者死者不尽的情意无数的生离死别之恨全都涵蕴其中,令我们读者也不禁唏嘘感喟!这是多么令人通彻肺腑多么令人遗恨终生而又无可奈何的人生憾事!结尾句作者又从妻子的角度设想,不仅表现了自己对妻子的缱绻相知,更表现了妻子的孤独凄凉和对丈夫的不尽的思念与生死不渝的感情,堪称真挚爱情的绝唱!
苏轼一生,在坎坷与困难中不断追求、积极进取。他以他全部独特的政治、思想、文学和艺术生活状态塑造了崇高的道德和典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智能和生命智能,展示着灿烂的人格魅力。以苏轼为代表的三苏父子,以其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和卓越的政治实践,深邃的哲学思想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名人文化体系——三苏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