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课程设计论文

大气课程设计论文
大气课程设计论文

目录

一、绪言 (4)

1.废气来源 (4)

2.主流工艺 (4)

3.除尘工艺比较 (4)

3.1 旋风除尘器 (4)

3.2 离心力除尘器 (5)

3.3 文丘里除尘器 (5)

3.4 袋式除尘器 (5)

4.选择旋风除尘器的原因 (6)

二、燃烧的计算 (7)

1.原始数据 (7)

2.技术参数 (7)

3.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8)

3.1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 (8)

3.2标准状态下的理论烟气量 (8)

3.3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 (8)

3.4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 (9)

3.5标准状态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10)

4.除尘效率与粒径分布的计算 (10)

4.1除尘器目标除尘效率 (10)

4.2烟尘粒径分布数据分析 (10)

三、旋风除尘器的机理概述、特点及分类 (11)

1.旋风除尘器的概述 (11)

2.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及原理 (12)

2.1除尘器的结构 (12)

2.2旋风沉降的分离理论 (13)

第1页

3.旋风除尘器的特点 (15)

4.旋风除尘器的分类 (15)

5.旋风除尘器的串联和并联 (17)

5.1旋风除尘器的串联 (17)

5.2旋风除尘器的并联 (17)

5.3除尘器并联方法 (18)

5.4并联后的除尘效率和阻力损失 (20)

四、改进措施及影响因素 (20)

1.结构改进措施 (20)

2.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主要因素 (21)

2.1旋风除尘器结构尺寸 (21)

2.2操作条件对旋风除尘器性能的影响 (23)

五、除尘器结构计算 (25)

1.选择旋风除尘器的型式 (25)

1.1旋风除尘器选用的要点 (25)

1.2旋风除尘器的选型原则 (26)

1.3选型步骤 (27)

1.4除尘器型号表示方法 (28)

1.5 XLP工作原理 (29)

1.6 XLP结构特点 (30)

2.选择旋风除尘器的入口风速 (31)

3.计算入口面积A (31)

4.入口高度b、宽度a的计算 (31)

5.计算旋风除尘器的筒体直径 (31)

6.按所选择型式的尺寸比计算旋风除尘器各部分尺寸 (32)

六、旋风除尘器的核算 (32)

1.除尘效率核算 (32)

2.压力损失计算 (33)

七、烟囱设计计算 (33)

第2页

1.管径计算 (33)

2.烟囱的设计 (34)

3.系统阻力的计算 (35)

4.风机电机选择 (38)

八、小结 (39)

九、参考文献 (40)

第3页

一、绪言

1.废气来源

锅炉燃煤所产生的废气,含SO2,水蒸气,粉尘等。

2.主流工艺

3.除尘工艺比较

3.1 旋风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的含尘气体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将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干式气-固分离装置。这种除尘器主要优点:结构简单,本身无运

动部件,不需要特殊的附属设备,占地面积小;操作、维护简便,压力损失中等,动力消耗不大,运转、维护费用较低;操作弹性较大,性能稳定,不受含尘气体

的浓度、温度限制,对于粉尘的物理性质无特殊要求。目前,旋风除尘器广泛应

第4页

用于化工、石油、冶金、建筑、矿山、机械、轻纺等工业部门

3.2 离心力除尘器

它是利用气流在旋涡运动中产生的离心力以清除气流中尘粒的设备。最常用的是旋风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工作时气流从上部沿切线方向进入除尘器,在其中作旋转运动,尘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拋向除尘器圆筒部分的内壁上降落到集尘室。离心力除尘器于1885年开始使用,已发展成多种型式,如气流轴向引入,灰尘出口轴向配置或周边配置。其特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没有运动部件,压力损失一般为40~150毫米水柱,适用于去除大于5微米的尘粒。除尘效率约70~90%。

3.3 文丘里除尘器

又称文氏管除尘器,由文氏管凝聚器和除雾器组成。凝聚器由收缩管、喉管和扩散管组成。含尘气体进入收缩管后,流速增大,进入喉管时,流速达到最大值。洗涤液从收缩管或喉管加入时,气液两相间相对流速很大,液滴在高速气流下雾化,气体湿度达到饱和,尘粒被水湿润。尘粒与液滴或尘粒与尘粒之间发生激烈碰撞和凝聚。在扩散管中,气流速度减小,压力回升,以尘粒为凝结核的凝聚作用加快,凝聚成粒径较大的含尘液滴,而易于被捕集。文氏管除尘器适用于去除粒径0.1~100微米的尘粒,除尘效率为80~95%,压力损失达300~800毫米水柱。文氏管如带有调节喉管直径的装置,在处理的气体流量变化时,除尘效率不会降低。文氏管构造有多种形式,按断面形状分为圆形和方形两;按喉管构造分为喉管直径可调的和喉管直径固定的两种;按液体雾化方式可分为预雾化和不预雾化的。从70年代初开始,有的工厂用蒸汽和热水湿式除尘器,除尘效率可提高到99.9%,而且可以利用工厂的余热。

3.4 袋式除尘器

属于过滤除尘器。它是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的装置。含尘气体从下部引入圆筒型滤袋,在穿过滤布的空隙时,尘粒因惯性、接触和扩

第5页

散等作用而被拦截下来。若尘粒和滤料带有异性电荷,则尘粒吸附于滤料上,可以提高除尘效率,但清灰较困难;若带有同性电荷,则降低除尘效率,但清灰较容易。袋式除尘器可清除粒径0.1微米以上的尘粒,除尘效率达99%。气流压力损失100~200毫米水柱。布袋材料可用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的纺织品或毡制品;净化高温气体时,可用玻璃纤维作过滤材料。按照从滤布上清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型式:间歇清洁型是暂时停止工作,用敲打或用震荡器清除积灰,也可用压缩空气反向吹洗;周期清洁型是几组袋式除尘器,按顺序每隔一定时间停止一组的工作,然后进行清理;连续清洁型是用不断移动的气环反吹或用脉冲反吹空气方法清除积尘。用脉冲方式清除积尘的称为脉冲式除尘器。

4.选择旋风除尘器的原因

旋风除尘器相较于其他除尘器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旋风除尘器内部没有运动部件,维护方便;

(1)制作、管理十分方便;

(2)处理相同风量的情况下体积小,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3)作为与除尘器使用时,可以立式安装,使用方便;

(4)处理大风量时便于多台并联使用,效率阻力不受影响;

(5)可耐400℃高温,如采用特殊的耐高温材料,还可以耐受更高的温度;

(6)除尘器内设耐磨内衬后,可用以净化含高磨蚀性粉尘的烟气;

但其也有几个缺点,主要如下:

(1)卸灰阀如果漏损会严重影响除尘效率;

(2)磨损严重,特别是处理高浓度或磨损性大的粉尘时,入口处和锥体部位都容易磨损;

且旋风除尘器适用于净化非粘结性和非纤维性粉尘,温度在400℃以下的非腐蚀性气体,本次设计中污染物正好满足这些特点,所以经考虑决定采用旋风除尘器。

第6页

第7页

二、 燃烧的计算

1. 原始数据

锅炉规格:h t /35链条炉

设计耗煤量:h kg /4000(台)

排烟温度:℃160

烟气密度(标准状态):3/34.1m kg

空气过量系数:4.1=α

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烧成分的比例:%16

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Pa 800

当地大气压强:kPa 86.97

冬季室外空气温度:℃1-

空气含水(标准状态)按3/1293.00m kg

烟气其他性质按空气计算

煤的工业分析值:

%70C =Y %4=Y H %1S =Y %1O =Y

%1N =Y %6W =Y %17A =Y %13V =Y

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标准执行。

烟尘浓度排放标准(标准状态下):3/200m mg

二氧化硫排放标准(标准状态下):3/900m mg

2. 技术参数

除尘效率:%95>η

第8页

3. 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3.1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

Y Y Y Y a O H S C V 33.367.2633.389.80-++=

%133.3%467.26%133.3%7089.8?-?+?+?=

kg m /29.73=

式中Y Y Y O S C 、、、Y H —分别为煤中各元素所含的质量分数。

3.2标准状态下的理论烟气量

根据资料公式[1],其理论烟气量计算如下:

(设空气含湿量3/93.12m g ,干空气密度3/293.1m g )

)d (24.179.0699.011.11866.10

0a 00Y a Y Y Y w f W V V S H C V +++++=、 )

06.01093.1229.7(24.129.779.0%1699.0%411.11%70866.13+???+?+?+?+?=- kg m /71.73=

式中 0a V ——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kg m /3;

Y W ——煤中水分所占质量分数,%;

Y N ——N 元素在煤中所占质量分数,%。

——空气含湿量,

3.3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

0000)1(24.1)1(d V V V V a a w f w f -+-+=αα、、

31093.1229.7)14.1(24.129.7)14.1(71.7-???-?+?-+=

kg m /67.103=

0d 3/m g

第9页

h m B V Q w f /42680400067.103=?==、

式中 :

α——空气过量系数;

w f V 、——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kg m /3

Q ——标准状态下每小时总烟气量,h m /3

B ——设计耗煤量,h kg /

在160℃时,实际烟气量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nRT pV =

h m P P T T Q Q N N /7009086

.97325.10127316027342680..3=?+?=''=' 即,实际在160℃下的烟气量为:h m /700903

在温度变化时,颗粒物密度也会相应变化,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

nRT pV =

3/816.0325

.10186.9716027327334.1..m kg P P T T N N =?+?=''='ρρ 3.4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

已知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质量分数为16%

3/254967

.10%17%16m mg V A d C w f Y sh =?=?=、 式中:

sh d ——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质量分数,%;

Y A ——煤中不可燃成分的含量,%;

w f V 、——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kg m /3。

第10页

3.5标准状态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3366/10874.110671.10%121022

m mg V S C w f Y SO ?=??=?=、 式中:

Y S ——煤中可燃硫的质量分数,%;

w f V 、——标准状态下燃煤产生的实际烟气量,kg m /3。

4. 除尘效率与粒径分布的计算

4.1除尘器目标除尘效率

根据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和标准状态下锅炉烟尘排放标准中规定值,有

资料公式[2]可知:

%15.92%10025492001%1001=???

? ??-=???? ??-=C

C s

η 式中: C ——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3/m mg

s C ——标准状态下锅炉烟尘排放标准中规定值,3/m mg

4.2烟尘粒径分布数据分析

由设计已知条件可知,本课题使用h t /35链条炉,下表为几种燃烧方式烟尘

粒径大小分布[3]:

表1 几种燃烧方式的烟尘颗粒大小分布

燃煤烟气中飞灰的浓度和粒度与煤质、燃烧方式、烟气流速、炉排和炉膛的

热负荷、锅炉运行负荷以及锅炉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

由表1中链条炉的粒径分布数据,可推算出其分级粒径数据如表2:

表2 链条炉的烟尘颗粒分级粒径

分级粒径/μm<10 10-20 20-44 44-74 74-149 >149

含量/% 7 8 10 13 19 43

三、旋风除尘器的机理概述、特点及分类

1.旋风除尘器的概述

旋风除尘器已经成为工业锅炉烟气除尘的重要设施之一。它具有结构简单、投资省。除尘效率高、负荷适应性教强、运行操作管理方便等特点,是消除烟尘危害,保护环境的重要设备。

旋风除尘器一般只适用于净化非粘结性和非纤维性粉尘,温度在400℃以下的非腐蚀性气体。如果用在高温气体净化上,则需采取冷却措施,或内壁衬隔热材科。用于净化腐蚀性气体时,则应采用防腐材料制作,或内壁喷涂防腐材料。

旋风除尘器内的旋转气流速度很高,粉尘对壁面的磨损,特别是对锥体部分的磨损较快,所以在设计和运行时应充分注意,采取一定的耐磨措施。

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除了与其结构型式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其卸灰装置(包括灰斗和卸灰阀)好坏有直接关系。如果卸灰装置的设计或管理不当,造成

决斗漏风,破坏了除尘器内的气流运动,将会使已沉降的粉尘再次悬浮飞扬,除

第11页

尘效率大大降低,或造成排灰口堵塞,使除尘系统瘫痪。因此,必须对卸灰装置的设计和管理给予高度重视。

旋风除尘器是应用广泛的除尘器之一。在应用中可以单独供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联或串联供用。串联中既有旋风除尘器自身进行串联,也有旋风除尘器与其他类型除尘器的串联使用,在应用中对旋风除尘器采用防磨损措施也很重要。

2.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及原理

2.1除尘器的结构

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尘粒从合尘气流中分离出来的除尘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不需特殊的附属设备,造价较低.阻力中等,器内无运动部件,操作维修方便等优点。旋风除尘器一般用于捕集5-15微米以上的颗粒.除尘效率可达80%以上,近年来经改进后的特制旋风除尘器.其除尘效率可达5%以上。旋风除尘器的缺点是捕集微粒小于5微米的效率不高.

旋转气流的绝大部分沿器壁自圆简体,呈螺旋状由上向下向圆锥体底部运动,形成下降的外旋含尘气流,在强烈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密度远远大于气体的尘粒甩向器壁,尘粒一旦与器壁接触,便失去惯性力而靠入口速度的动量和自身的重力沿壁面下落进入集灰斗。旋转下降的气流在到达圆锥体底部后.沿除尘器的轴心部位转而向上.形成上升的内旋气流,并由除尘器的排气管排出。

自进气口流人的另一小部分气流,则向旋风除尘器顶盖处流动,然后沿排气管外侧向下流动,当达到排气管下端时,即反转向上随上升的中心气流一同从诽气管排出,分散在其中的尘粒也随同被带走。

如图1所示,旋风式除尘器由筒体1、锥体2,进气管3、排气管4、和排灰口5等组成。当含尘气体由切向进气口进入旋风除尘器时,气流由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旋转气流的绝大部分沿除尘器内壁呈螺旋形向下、朝向锥体流动,通常称此为外旋气流。含尘气体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将相对密度大于气体的粉尘粒子甩向除尘器壁面。粉尘粒子一旦与除尘器壁面接触,便失去径向惯

第12页

性力而靠向下的动量和重力沿壁面下落,进入排灰管。旋转下降的外旋气流到达锥体时,因圆锥形的收缩而向除尘器中心靠拢。根据旋矩不变原理,其切向速度不断提高,粉尘粒子所受离心力也不断加强。当气流到达锥体下端某一位置时,即以同样的旋转方向从除尘器中部由下反转向上,继续做螺旋形运动,构成内旋气流。最后净化气体经排气管排出,小部分未被捕集的粉尘粒子也随之排出。

图1、旋风式除尘器的组成及内部气流

1-筒体;2-锥体;3-进气管;4-排气管;5-排灰口;6-外旋流;

7-内旋流;8-二次流;9-回流区。

自进气管流入的另一小部分气体则向除尘器顶盖流动,然后沿排气管外侧向下流动。当到达排气管下端时,即反转向上、随上升的内旋气流一同从排气管排出。分散在这一部分气流中的粉尘粒子也随同被带走。

2.2旋风沉降的分离理论

旋风除尘器内的气流及颗粒运动十分复杂,对于颗粒的分离捕集机理是在作出许多简化假设后,形成各种不同的分离机理模型,主要有转圈理论、平衡轨道理论、边界层分离理论、紊流扩散理论和传质理论等。紊流扩散理论虽然分析方法较严格,但由于对旋风除尘器中离子浓度分布和扩散过程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特别是紊流扩散系数的确定相当困难,因而离实际应用还有一些距离。现就转圈理论、平衡轨道理论、边界层分离理论和传质理论作简单的介绍。

(1)转圈理论(沉降分离理论)

第13页

转圈理论是由类比平流重力沉降原理发展起来的。基原理是,尘粒受离心力作用,沉降到旋风除尘器壁面所需要的时间和颗粒在分离区间气体停留时间相平衡,从而计算出粉尘完全被分离的最小极限粒径d100,即分离效率为100%的粉尘颗粒最小极限粒径。

如果将进入旋风除尘器内气流假定为等流速(速度分布指数n=0),即气体严格地按照螺旋途径,始终保持与进入时相同的速度流动。而颗粒随气体以恒定的切向速度(与位置变化无关),由内向外克服气流的阻力,穿过整个气流宽度,流经一个最大的净水平距离,最后到达器壁而被分离。在此过程中,既不考虑颗粒间的相互影响又忽略边界层的效应。

(2)平衡分离理论(假想圆筒学说,或称筛分理论)

一定直径d的粉尘颗粒,因旋转气流而产生的离心力F,将会在平衡轨道上与向心气流对颗粒作用的阻力P达到平衡。而平衡轨道往往看做是排气管下端由最大切向速度各点连接起来的一个假想圆筒。这种处于平衡状态的颗粒,由于种种原因,其平衡状态将随时会受到破坏。有时离心力F大于阻力P,有时则P大于F。两者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因此,在假想圆筒上的颗粒有50%的可能性被捕集,而另外50%的粒子可能通过该假想圆筒进入排气管而流出。工程应用中常将此颗粒直径称为d50,表示粉尘颗粒有50%和概率被捕集。

(3)边界层分离理论

平衡轨道理论没有考虑紊流扩散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于粉尘细颗粒是不可忽略的。20世纪70年代有人提出横向渗混模型,认为在旋风除尘器的任一横截面上,颗粒浓度的分布是均匀的,但在近壁的边界层内是层流流动,只要颗粒在离心效应下浮游进入边界层内,就可以被捕集分离下来,这就是边界层分离理论。

(4)传质理论

转圈理论只考虑漩涡在靠近旋风除尘器筒壁处的离心分离作用,平衡轨道理论则只考虑在假想圆筒上的离心分离作用。实际上,在旋风除尘器的整个分离空间内,旋转气流均有分离作用。因此,这两种理论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传质理论假定分离空间的浓度分布是轴对称的,并假定分离空间内无粒子的凝聚与生长。

第14页

3.旋风除尘器的特点

旋风除尘器结构简单,造价便宜,体积小,除尘效率比重力沉降室和惯性除尘器高,且无运动部件,运行管理舱。因此它的应用较为广泛。

高效旋风除尘器可除去粒径小于5um的粉尘,效率可达50%~80%。普通旋风除尘器不能除粒径小于5um的粉尘,其压力损失一般为400~1300Pa。

旋风除尘器的主要优点如下:

1)旋风除尘器内部没有运动部件,维护方便;

2)制作、管理十分方便;

3)处理相同风量的情况下体积小,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4)作为与除尘器使用时,可以立式安装,使用方便;

5)处理大风量时便于多台并联使用,效率阻力不受影响;

6)可耐400℃高温,如采用特殊的耐高温材料,还可以耐受更高的温度;

7)除尘器内设耐磨内衬后,可用以净化含高磨蚀性粉尘的烟气;

8)可以干法清灰,有利于回收有价值的粉尘。

但其也有几个缺点,主要如下:

1)卸灰阀如果漏损会严重影响除尘效率;

2)磨损严重,特别是处理高浓度或磨损性大的粉尘时,入口处和锥体部位

都容易磨损;

3)除尘效率不高,特别是对于小于5微米的微细粉粒和尘粒密度小的粉尘,

处理效率很低,单独使用有时满足不了含尘气体排放浓度的要求;

4)由于除尘效率随筒体直径增大而降低,因而单个除尘器的处理风量受到

一定限制。

4.旋风除尘器的分类

旋风除尘器的种类繁多,分类也各不相同。按其性能分为:

①高效旋风除尘器,其筒体直径较小,用来分离较细的粉尘,除尘效率在95%以上;

第15页

②大流量旋风除尘器,筒体直径较大,用于处理很大的气体流量,除尘效率为50%~80%;

③通用型旋风除尘器,处理风量适中,因结构形式不同,除尘效率波动在70%~85%之间;

④防爆型旋风除尘器,本身带有防爆阀,具有防爆性能。

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长椎体、圆筒体、扩散式、旁路型。

按组合、安装情况分为内旋风除尘器、外旋风除尘器、立式与卧式以及单筒与多管旋风除尘器。

按气流导入情况、气流进入旋风除尘器后的流动路线以及带二次风的形式可概括的分为以下几种。

(1)切流反转式旋风除尘器

这是旋风除尘器最常用的形式。含尘气体由筒体的侧面切向方向导入。气流在圆筒部旋转向下,进入锥体,到达锥体的端点前反转向上。净化后的清洁气流经排气管排出旋风除尘器。根据不同的进口形式又可以分为蜗壳进口、螺旋进口、狭缝进口。

为提高除尘器对粉尘的捕捉能力,把排出气体中含尘浓度较高的气体以二次风形式引出后,经风机在重复导入旋风除尘器内。整合中狭缝进口的旋风除尘器,按二次风引入的方式又可分为切流二次风和轴流二次风。

(2)轴流式旋风除尘器

轴流式旋风除尘器是利用导流叶片使气流在旋风除尘器内旋转。除尘效率比切流式旋风除尘器低,但处理流量大。

根据气体在旋风除尘器里内的流动情况分为轴流反转式、轴流直流式。

轴流直流式的压力损失最小,尤其适用于动力消耗不宜过大的地方,但除尘效率较低。同样可以吧排出气体中含尘浓度较大部分以二次风的形式在导回旋风除尘器内,以提高除尘效率,此种形式除尘器称为龙转风除尘器。龙转风除尘器按二次风导入的形式可分为切流二次风和轴流二次风。分为切流二次风和轴流二次风。

第16页

第17页

5. 旋风除尘器的串联和并联

5.1旋风除尘器的串联

在很多情况下,用一个旋风分离器或者旋风管分离器来完成现有的分离任务

打不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多个旋风分离器串联或并联或两者皆有之(串

并)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当入口粉料浓度很高时,如果仅用一级旋风分离器来进行分离,粉料跑损将

是相当严重的。此时可以用串联的形式增加第二级,甚至第三级旋风分离器,与

第一级旋风分离器一起用来捕集颗粒物料,其布置图如图2所示。按习惯把相应

的各级叫做“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在某些工业装置中,第一级旋

风分离器也叫做“粗切割”旋风分离器,其总效率(主要是进口的高入口浓度)

一般高于后续级旋风分离器的总效率。

图2、串联旋风除尘器

5.2旋风除尘器的并联

在实际工作中,用一台旋风分离器来处理全部气量将使装置变得太大;此外,

一台大尺寸旋风分离器或者旋风管分离器,它所获得的切割粒径将是很大,达不

到所需的分离效率。为解决此种情况,采用两个以上的旋风分离器或者旋风管分

离器并联安装。并联旋风分离器的布置有多种形式,

入口分配器的几何结构形式

有以下两种:①矩形集气室;②公用进气室,然后再分别流入到各个旋风分离器,流化床顶部分离气固混合物的旋风分离企业属于这个范畴。

旋风除尘器并联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理论上,两个以上并联使用的小尺寸旋风除尘器比用一台大尺寸同类旋风除尘器,如果入口气流速度保持不变,则除尘效率就会提高。这时,为了满足必须处理的气体量,就得把若干小直径的除尘器并联使用,否则压力损失会太大。

②在气体负荷变化过大的情况下,当负荷减少时切断部分除尘器,可保持较高除尘。

③有时需要增加处理气体量,采取增添除尘器的办法,和原有除尘器并联使用,以保持效率阻力不变。

④需要维护检修时把并联使用的一部分除尘器切断不影响系统的运行。

5.3除尘器并联方法

当除尘器数目不多时(一般不超过8个)可以采用单管并联,这时,每个除尘器有其自己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各自与进气干管和排气干管相连,或者各自单独向大气排气;每个除尘器可以有单独的灰斗,也可以合用一个灰斗。

(1)进气管并联方式

单个旋风除尘器并联,进气几乎都是切向的。进气管和排气管不同并联方式如下。图3(a)是最简单的入口并联方式,在进气管中气体和灰尘的流动是对称的,两个除尘器中的工作情况相同的,效率和阻力相同的。图3(b)所示的连接,难使所有文管入口压力相同,但安装比较方便。图3(c) 是另一种连接方式,每经过一个除尘器的入口以后,主管道就会缩小一些,进入并联的除尘器气流可以自我补偿,达到气流基本平衡;这是因为最大的气流产生的最大压力降,从而使流量减少。

第18页

第19页

图3、并联旋风分离器方式

(2) 排气管并联方式

并联除尘器与排气干管连接时,往往为了回收压力而采用蜗卷式出口。因为这种出口的方向可以随意安排,故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图4是几个例子,其中,图4(a)为对称并联,图4(b)、(c)、(d)、(e)为不对称并联。

图4、排气干管简单的并联

(3) 排灰口并联方式并联的

旋风除尘器共用一个灰斗比各自有一个灰斗的优点是可以减轻清除积灰时的麻烦。缺点是一旦漏风将严重破除尘器正常工作。图5是共用灰斗示意。灰 尘从旋风除尘器1C 和2C 经过1E 和2E 进入灰斗D 。如果两个除尘器相同,则它们从入口到出口的压力降是一样的,灰斗D 中的气体是静止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例如其中一个除尘器被灰尘堵塞,气流受到限制,以致在1E 点的压力大于2E 点的,则气体就从1E 带着一些灰尘经过D 流到2E ,而从除尘器2C 的排气管流出去。因此,必须控制压力和流动状况。把旋风除尘器做的完全一样,并且注意这个问

题使并联的除尘器的差异尽量减少,也防止各个除尘器中的流动状况变的不同。

第20页

针对这一情况在工程应用中按组合除尘器数量将灰斗分格如图6所示。

图5、共用灰斗 图6、灰斗分格 1—旋风除尘器 2—集灰斗 3—隔板 4—排灰口

5.4并联后的除尘效率和阻力损失

若干旋风除尘器并联使用的除尘效率理论上讲应当不变。但在实际上并联旋风除尘器相同条件下和单独使用所获得的除尘效率相比较,往往前者要低一些,效率的下降趋势是随着并联数量的增多而加大,以小直径旋风子并联使用,和相似的大直径旋风除尘器在同样流量条件下单独使用相比较,除尘效率也往往不能提高到理论上的程度。在除尘效率80%~85%的范围内,小直径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可以比几何相似的大直径除尘器理论上提高约10%,但把小直径并联起来,可能只提高5%。

并联旋风除尘器的阻力损失比单独使用时大,这是因为除尘器并联后出口、入口及排灰口都有所变化造成的。一般估算,并联阻力损失为单独使用时的1.1倍。

四、 改进措施及影响因素

1. 结构改进措施

旋风器在长期使用中,为了达到低阻高效性能其结构不断进行改进,

改进措

课程设计模板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2008届开始启用) 注意: (1)本课程设计采用我校毕业论文格式进行,同学们要善于设置word的样式进行版面控制;下文有删除线的文字可不用出现在课程设计文档中。 (2)可最晚在七月25日把电子文档交到数字大学城,纸质文档可在开学三天内交到院系办公室。 (3)要求同时把网站发布在云平台上,百度开发中心与sina云平台已支持Java。 (4)论文撰写按照软件工程,有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步骤 (5)word文档不要超过2~3M,至少13页以上,文件太大一般是图片太多引起,可使用word提供的图片压缩命令来减少文件大小。 选择“文档中的所有文件” (6)电子版文件命名“学号_姓名_课程设计.doc”,如“201011313202_张三_课程设计.doc”。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形式结构 封面 前置部分学生承诺书 中文摘要 目录 前言 论文(设计)形式结构主体部分正文 讨论(或结语)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附录部分附录 致谢 注:学生成绩评定表放在最后,并装订成册 2.排版与装订 2.1 页面大小:全部采用A4纸。(正反面打印) 2.2 行距:全部采用1.5倍行距(图表除外)。(课程设计使用 ... ...行距) .......1.2 2.3 页码:每页下端居中,全部采用阿拉伯数字排序,如1,2,3等。 2.4 摘要(包括关键词)、目录应分页。 2.5 页眉:全部不加页眉。 2.6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各用2.4cm。 2.7 论文封面:同全校统一发放的封面纸。 2.8 装订:一律左侧装订(除首页封面,全部双面打印)。 3.封面 3.1 学生可根据论文内容,分别选用“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或“仲恺农业技术学 院毕业设计”封面,封面格式可从校园网教务处网页“教务下载”中下载,并按格式 填写内容,网址为:https://www.360docs.net/doc/9f13929853.html,/party/educational/xiazai/pingguxz/lwfm.doc 3.2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如题目太长,建议采用副标题。如. 2.人或多人同做一个大项目论文(设计),题目相同时一定要采用副标题...............................。 3、在校园网上下载封面后,在各栏目中空2个中文字距输入汉字,字体为宋体小3号字。 注意:课程设计封面,只需简单置换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毕业论文”即可。 4.中文摘要 5.1 摘要置于封面之后,自成一页。 5.2 摘要页不写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5.3“摘要”两字用黑体4号字居中,字与字之间留4个中文字距。 5.4 摘要正文用宋体小4号字。 5.5 摘要字数为150-300字之间。 5.6 “关键词”三个字用黑体小4号字,与摘要正文左对齐。关键词要求为学术词语。

汇编课程设计

方式,这个设置可以用BIOS调用中00号功能的设置显示方式功能,其入口参数为:AL=显示方式,出口参数:无。显示方式设置好之后,就要显示提示用户信息的字符串,可预先将要显示的字符串放在内存中,显示字符串要用DOS调用中的I/O设备功能调用,其入口参数为DS:DX=字符串首址,字符串需要以$结束,其出口参数无。这样一个具有提示信息的界面就产生了,接着就需要其要具有可以输入一个字符的功能,由此确立了主程序要有使用户进行键盘输入的指令,这条指令要用到设备I/O 的功能调用,使用21H的01H号功能的键盘输入字符功能,其入口参数:无,出口参数为AL=输入字符;完成以上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前期工作之后就要进行对输入的字符进行判断了,而主程序只能判断出大写字母D、T、E这三个字符,判断用户输入的字符是什么字符可以根据其ASCII值来判定,故可将其输入的字符的ASCII值分别于D、T、E相减来判断,若用户按下的是键盘上的大写字母D,则主程序就调用一个显示当前系统日期的子程序来完成显示日期的功能;若用户按下键盘上的大写字母T,则主程序调用显示时间子程序,完成显示当前系统时间的功能;若用户按下键盘上的大写字母E,则主程序调用退出子程序,退出程序:若用户按下出了这三个按键之外的其他按键,则主程序只显示用户提示信息,等待用户的继续输入,直至用户输入大写字母E,程序才能正常结束。这个按输入字符而执行相应程序的功能决定了其判断字符的程序段结构为分支结构或循环结构。 (2)主程序流程图 由主程序完成的功能及实现方式可确定其流程图的结构,主程序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Y N

N Y N N Y 图1 主程序流程图 3.2.2子程序功能 (1)显示日期子程序完成的功能 显示日期子程序DATE通过调用DOS下的2AH号功能,将日期值传送进寄存器CX和DX中,然后再调用将日期数值转换成ASCII码字符的子程序,最后调用BIOS下的13H号的显示字符串的功能,将日期显示在矩形框中。 此函数的入口条件是:AL=’D’;出口条件是:要显示的日期字符串在以BP指出的附加段中。 (2)显示时间子程序完成的功能 显示时间子程序TIME调用DOS下的2CH号功能,将时间传送进寄存器CX和DX中,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专业、学号授课班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课程设计题目: Ⅱ、课程设计工作内容 一、课程设计目标1、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独立开展实践创新的能力; 2、…… 二、研究方法及手段应用 1、将任务分成若干模块,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分模块调试和完成任务; 2、…… 三、课程设计预期效果 1、完成实验环境搭建; 2、……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 目录空一行。空一个中文字符行。“目录”,分页,居中,加黑宋体二号。前言………………………………………………………………………………………………1 第一章系统设计………………………………………………………………

…………………2 第一节课题目标及总体方案…………………………………………………………………..2 ……………… 目录正文,宋体小四号,倍行距。第二节…………………………….. ………………… 第二章实验结果及讨论 (5) ……………… 第三章结论 (10) ……………… 心得体会 (42)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1、移动台 MS 二级标题“1、”,左对齐,加黑宋体小三号。移动台是公用GSM移动通信网中用户使用的设备,……………… NMCDPPSPCSSEMC OSSOMCMBTSSBTSBSCHLR/ MSC/VLRAUC BSSEIR NSSPSTNISDNPDN 图 GSM系统

组成 2、基站子系统 BSS 图编号及图名“图”,位于图下,居中。基站子系统BSS是GSM系统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通信,进行无线发送、无线接收及无线资源管理。另一方面,它通过与网络子系统NSS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⑴、基站收发信台 BTS 三级标题“⑴、”,左对齐,加黑宋体四号。基站收发信台BTS属于基站子系统BSS的无线部分,………………。①收发信台组成四级标题“①”,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 BTS包含有若干个收发信息单元TRX,而一个TRX有八个时隙,………………。●收发信息单元 五级标题“●”,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收发信息单元是………………。●其它辅助单元 辅助单元包括………………。②收发信台作用 收发信台的主要作用有………………。 ⑵、基站控制器 BSC 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 3、网络交换子系统 NSS - 4 -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毕业论文)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甲苯混合液浮阀塔设计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07月01日 板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苯-甲苯混合液浮阀精馏塔设计 二、设计条件 1、年处理量:苯-甲苯混合液8吨/小时; 2、泡点进料,进料苯含量为41%(质量分率,下同); 3、塔顶苯含量不低于96%;塔底苯含量不高于4% 4、塔顶压力4Kpa(表压);单板压降≤0.7Kpa;常压操作(101.325kpa); 5、回流比R /R min:自取 三、设计任务 完成精馏塔工艺设计,运用最优化方法确定最佳操作参数;精馏设备设计,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用;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塔板结构简图和塔板负荷性能图;编制设计说明书。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2、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3、塔板数的确定; 4、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的物性数据的计算。 5、精馏塔塔体工艺尺寸的计算; 6、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7、塔板流体力学的验算; 8、塔板负荷性能图; 9、精馏塔接管尺寸计算; 10、塔顶冷凝器、塔底再沸器选型计算; 11、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 12、绘制塔板结构简图; 13、绘制精馏塔设计条件图;

1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四、设计要求 1、设计步骤详细清楚,每项设计结束后列出计算结果明细表; 2、选用的计算公式、图表、数据正确并注明来源,符号和单位要统一。 3、要求能用计算机软件来辅助设计及绘图。 4、设计说明书要求字迹工整,装订成册上交。 五、设计时间:两周

序言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化工原理》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制图》等)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单元设备设计为主的一次性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设计,要求更加熟悉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计算能力等。 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含可液化的气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单元操作,在化工,炼油,石油化工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精馏过程在能量剂驱动下(有时加质量剂),使气液两相多次直接接触和分离,利用液相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度的不同,使易挥发组分由液相向气相转移,难挥发组分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实现原料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分离。根据生产上的不同要求,精馏操作可以是连续的或间歇的,有些特殊的物系还可采用恒沸精馏或萃取精馏等特殊方法进行分离。本设计的题目是苯-甲苯连续精馏浮阀塔的设计,即需设计一个精馏塔用来分离易挥发的苯和不易挥发的甲苯,采用连续操作方式,需设计一板式塔将其分离。

(完整版)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设计内容:森马公司的薪酬体系设计 所属课程:《薪酬制度设计》 设计时间:2013年 12 月 5 日至2013年 12 月 25 日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2013 年 12 月 25 日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森马公司薪酬体系设计 一、公司简介 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是以虚拟经营为特色,以系列成人休闲服饰和儿童服饰为主导产品的品牌服饰企业,公司旗下拥有“森马”和“巴拉巴拉”两大服饰品牌。“森马”品牌创立于1996年,是中国休闲服饰行业的领先品牌,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等殊荣。“巴拉巴拉”品牌创立于2002年,是中国儿童服饰行业的领军品牌,也是首批荣登中国名牌榜单的童装品牌。 森马自创立以来,大胆采用虚拟经营模式,巧妙地采用“借鸡生蛋”的虚拟生产策略,在珠三角、长三角两大区域以及山东、湖北等地整合了160多家生产能力强大、技术力量雄厚、产品质量过硬的专业生产厂家,强强联合,实行订单化生产,通过服装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建立了一套快速反应的供应链体系,构建成“大物流、大管理”的发展格局。同时强化品质管理,先后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使企业的质量管理直接与国际接轨。森马创立并发展了“小河有水大河满”的经营思想,坚持终端是最好的品牌传播渠道,推出了一系列双赢共赢的市场拓展政策,极大地

鼓舞了广大加盟商的投资热情,销售市场得到迅速扩大。到目前为止,森马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已达5000多家。公司先后与法国PROMOSTYLE公司、韩国色彩协会、德国永恒力物流、北京用友软件、上海奥美广告、美世咨询、上海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一批国内外机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成立设计开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始终致力于国际化与本土化、时尚与流行的完美结合。2009年又与世界顶级咨询公司--麦肯锡展开了深度合作,为森马制定了未来五年的战略发展目标,致力把森马、巴拉巴拉打造成为一个真正的民族品牌、世界品牌;在品牌提升上,森马全面导入“360度品牌管理”,分别从产品、声誉、顾客、卖场通道、视觉识别、形象等方面提升森马品牌影响力。2003年森马聘请香港小天王谢霆锋和香港美少女组合--TWINS 共同演绎“穿什么就是什么”的品牌休闲风格。2008年,森马又正式携手时下两岸三地最具人气的当红偶像--罗志祥和中韩两地超人气偶像团体--SuperJunior-M共同演绎“Neverthesame”的品牌风格,更好地传播森马崇尚年轻活力、炫耀青春本质的品牌主张。2009年,森马通过对消费者更深入地研究,对时下年轻人生活形态的洞察,将品牌定位作了重新梳理。广告语也正式从“穿什么就是什么”升级为“穿什么潮

汇编语言-课程设计1

) 汇编语言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设计1 实验环境 硬件平台:Intel Core i5-3210M 操作系统:DOSBox in Windows 软件工具:Turbo C , Debug, MASM 实验内容 《 将实验7中的Power idea公司的数据按照下图所示的格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实验步骤 1.要完成这个实验,首先我们需要编写三个子程序。第一个子程序是可以显示字符串到屏 幕的程序,其汇编代码如下: ;名称:show_str

;功能:在屏幕的指定位置,用指定颜色,显示一个用0结尾的字符串 ;参数:(dh)=行号,(dl)=列号(取值范围0~80),(cl)=颜色,ds:si:该字符串的首地址 ;返回:显示在屏幕上 ¥ show_str: push ax push cx push dx push es push si push di mov ax,0b800h - mov es,ax mov al,160 mul dh add dl,dl mov dh,0 add ax,dx mov di,ax mov ah,cl . show_str_x: mov cl,ds:[si] mov ch,0 jcxz show_str_f mov al,cl mov es:[di],ax inc si inc di 【 inc di jmp show_str_x show_str_f: pop di pop si pop es pop dx pop cx } pop ax ret 2.第二个程序是将word型数据转换为字符串,这样我们才能调用第一个程序将其打印出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一)论文书写 论文(设计说明书)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210×297㎜)复印纸,单面打印。其中上边距30㎜、下边距30㎜、左边距30㎜、右边距20㎜、页眉15㎜、页脚15㎜。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 页眉内容统一为“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排写。 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字体。摘要、关键词、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编排。字体和字号要求 论文题目:二号黑体 章标题:三号黑体(1□□×××××) 节标题:四号黑体(1.1□□××××) 条标题:小四号黑体(1.1.1□□×××)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码:小五号宋体 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n体 注:论文装订方式统一规定为左装订。 (二)论文前置部分 包括:封面、答辩成绩评定页、评阅意见页、任务书、设计档案页均按学校统一内容和格式填写。 (三)摘要 摘要是学位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最终结论等。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1、中文摘要(300字左右) “摘要”字样(三号黑体),字间空一个字符,“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正文(小四号宋体)。 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从该学位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2、英文摘要(250个实词左右) 英文摘要另起一页,其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 英文和汉语拼音一律为Times New 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 (四)目次页 目次页由学位论文的章、条、款、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目次页置于外文摘要后,由另页开始。 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 目录采用三级标题,按(1 ……、1.1 ……、1.1.1 ……)的格式编写,目录中各章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第一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五)论文的主要部分 1、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在大学生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学生课程设计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课,这两门学科都属于电子电路范畴,与我们的专业也都有联系,且都是理论方面的指示。正所谓“纸上谈兵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任何知识,仅从理论上去求知,而不去实践、探索是不够的,所以在本学期暨模电、数电刚学完之际,紧接着来一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是很及时、很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电子电路的任职,而且还及时、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这两周的课程设计,先不说其他,就天气而言,确实很艰苦。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江南大部这两周都被高温笼罩着。人在高温下的反应是很迟钝的,简言之,就是很难静坐下来动脑子做事。天气本身炎热,加之机房里又没有电扇、空调,故在上机仿真时,真是艰熬,坐下来才一会会,就全身湿透,但是炎炎烈日挡不住我们求知、探索的欲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与切实追求,终于做完了课程设计。 在这次课程兼职设计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在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弦波时,我就弄了很长时间,

先是远离不清晰,这直接导致了我无法很顺利地连接电路,然后翻阅了大量书籍,查资料,终于在书中查到了有关章节,并参考,并设计出了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弦波的电路图。但在设计数字频率计时就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了。我同样是查阅资料,虽找到了原理框图,但电路图却始终设计不出来,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用数字是中来代替。在此,我深表遗憾!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巩固了先前学的模电、数电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更令我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拓展。希望今后类似这样课程设计、类似这样的锻炼机会能更多些!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C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C语言是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C语言更是毋庸置疑。在上课之前,就经常听同学说,C语言很难学,确实,刚开始听课时觉得老师不知所云。不过,发现对后续内容的预习后,前面的疑团都迎刃而解,这让我对C语言的学习更有信心。 计算机最重要的就是上机操作,自己编写程序,在VisualC++运行,刚开始经常会出现错误,经过分析改正后,终于能够运行了,就觉得特别激动。 课程设计是一个把需求分析、程序编写、程序调试、

文章编辑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实验项目名称:文章编辑 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指导教师: 报告人: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名称 一、问题描述 描述算法设计的内容、约束条件,要求达到的目标等内容。(由老师公布) 输入一页文字,每行最多不超过80个字符,共N行; 程序可以统计出文字、数字、空格的个数 要求在光标下(与记事本相似)做插入、删除等操作 要求能够存盘,并能对老文件打开进行修改操作 采用的数据结构及其算法:线性结构[采用顺序存储方式];查找、插入、删除 二、基本要求 描述算法设计项目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应该实现基本的删除插入查找打开文件以及存盘等操作.并能对打开的文件里的内容进行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并且在进行完这些操作之后能够进行存盘. 三、分析与实验 分析算法设计方法,拟采用的数据结构(类结构)与主要算法实现原理等内容。 拟采用链表进行操作,与字符串结合. 主要运用了KMP算法进行查找操作,在删除中也有涉及. void GetNext(string p, int next[]) //求模式串p的next[j]的值 { int j = 0, k = -1; next[0] = -1; int length = p.length() - 1; while (j

else k = next[k]; } } int KMPFind(string p, int next[], string q,int search[]) //用KMP算法在主串中查找子串,p为主串,q为子串{ int i = 0, j = 0, k = 0, plength = p.length(), qlength=q.length(),flag=0,t=0; while (i < plength) { if (j == -1 || p[i] == q[j]) { i++; j++; } else j = next[j]; if (j == qlength) { flag++; search[t]= i-qlength;//flag存放的是每一次匹配到的字符的首位置 t++; } } return flag; } Search[]数组存放子串出现的位置.

(完整版)JavaWeb毕业课程设计

JavaWeb 课程设计题目:客户信息管理系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计091—3 学号: 作者:刘丹凤 指导老师:贺秉庚 完成时间:2012年6月17日

目录 JavaWeb 课程设计 (1) 题目:客户信息管理系统 (1) 一.课程设计目的 (4) 二.课程设计内容与目标 (5) 三、系统设计 (6) 1、系统特点 (6) 2、功能设计 (6) 3、用户界面草图 (7) 4、页面迁移图 (9) 5、页面功能设计 (9) 四、数据库设计 (10) 1、数据库表 (10) 2、数据库操作图 (12) 五、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13) 1、程序目录结构图 (13) 2、数据库访问模块 (13) 3、共通Servlet的处理 (15) 4、登录模块 (22)

5、页面导航设计 (24) 5、客户资料维护模块 (26) 6、客户来电信息模块 (33) 7、客户回访信息模块 (35) 8、客户重要信息提示模块 (36) 六、对本系统开发的思考总结 (39) 七、对软件开发方法的体会 (39) 八、自主创新声明 (40) 九、致谢 (40)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师的指 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Java Web 数据库系统应用开发与实例》是为教育技术 学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要求学 生掌握基本的Web应用程序开发和设计的流程及相关的技术 技能。本课程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组 织原则和现有实验条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实验,通过这些实 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开发和设计Web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方法和

(完整版)JAVA课程设计_基于mysql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1.目录 概述 (3) 一、课题介绍 (3) 二、目的和要求 (3) 三、任务计划 (3) 需求分析 (5) 一、学生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5) 二、系统功能分析 (5) 三、系统结构框图 (5) 数据库设计 (7) 一、创建数据表的结构 (7) 二、各表功能及其关系 (7) 系统模块功能的实现与界面设计 (8) 一、系统主要模块 (8) 二、欢迎界面 (9) 三、主菜单界面 (9) 四、子菜单 (10) 五、学生信息录入 (11) 六、学生信息查找 (12) 七、学生信息删除 (13) 八、学生信息修改 (14)

课程设计心得 (15) 一、程序结构设计培养 (15) 二、书写习惯养成 (15) 三、注意程序简洁 (15)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项目源代码 (18) 一、数据库连接(D B C ONNECTION.JAVA) (18) 二、学生信息数据库管理(S TUDENT_D AO.JAVA) (18) 三、欢迎界面(W ELCOME.JAVA) (23) 四、主菜单界面(M ENU.JAVA) (24) 五、子菜单界面(S ON_M ENU.JAVA) (27) 六、添加功能(A DD_M ENU.JAVA) (31) 七、查找功能(F IND_M ENU.JAVA) (34) 八、删除功能(D ELET_M ENU.JAVA) (36) 九、修改功能(C HANGE_M ENU.JAVA) (38)

概述 一、课题介绍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实现一个面向学生信息的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系统是一个非常通用的管理系统。很多大、中、小学校都需要拥有自己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以便对本校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习情况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较完整的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同样也需要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 由通用的学生相关数据分析可知,系统包括院系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管理、课程管理、学生从成绩管理等主要功能。 该系统要求使用JA V A和MySQL作为开发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因此,系统设计涉及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界面等几个方面内容。 二、目的和要求 2.了解JA V A语言的特点及使用的范围,掌握开发软件平台的搭建。 3.要求使用JA V A和MySQL开发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主要 功能如下: 1)院系信息管理 院系系统信息的录入,包括院系编号、院系名称等信息; 院系信息的修改、删除、查询。 2)学生基本信息管理 学生基本信息的录入,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院系、班级等信息;

课程设计85558汇编

20t/h燃煤锅炉空气预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动力热能1002班 3101105036 张冠中

摘要 空气预热器是电厂中的一个基本的设备,其作用主要是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改善燃烧的着火条件和燃烧过程;降低不完全燃烧损失等等。可见其是一种一箭双雕的设备:一方面可以吸收烟气余热,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的经济性;另一方面使冷风变成热风送入炉内,改善燃烧,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并且强化传热。 管式空气预热器是一个立方体的官箱,中间有隔板,由于许多薄壁钢管组成,管子一般采用错列布置两端与钢板焊接。管子垂直布置,烟气在管内从上到下流动,空气从管间的缝隙通过,进行热量交换。管式空气预热器是通过它的下管板支撑在锅炉空气预热器框架上的。管式空气预热器可分为单流程和多流程,当空气预热器受热面积不变时,增加流程会使每一通道的温度降低,因此空气流动速度就会增大,管式空气预热器根据进口方式不同,可分为单面进风和多面进风。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进风面越多,空气的流动速度越低。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相比,管式空气预热器构造简单,制造、安装和维护方便,价格便宜,密封性能好,工作也可靠,但是管式传热性能差,使得空气预热器的体积庞大,钢耗严重。 本次课程实际经过锅炉选材,耗煤量计算,确定基本计算数据,通过物料平衡,热平衡来确定焓值等数据来进行传热计算,设计出空气预热器结构尺寸,从而形式具体结构就的出。再进行阻力计算,得到数据。

本课程设计由于时间限制,设计条件极为理想,只可作为理想设计,不考虑漏风等因素,并不十分完善。

目录 第一章已知参数——————————————1.1 锅炉已知参数 1.2 燃料特性 第二章空气预热器设计 2.1 锅炉的选型 2.2 燃煤量计算 2.3 物料平衡与热平衡 2.4 传热计算 2.5 结构设计 2.6 阻力计算 第三章数据总结 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采矿学课程设计论文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第一节采区储量 第二节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第三章开拓方式简介 第一节井筒 第二节大巷 第四章采区准备方式 第一节上山布置与断面 第二节采区车场与硐室 第五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采煤系统和回采巷道布置 第二节采煤工艺 (含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设备选型 第六章总结与分析

第一章前言 一、设计的目的 1、应用《采矿学》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2、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奠定基础。 二、矿井开采条件 1、二 1 煤层 二 1 煤层位于组下部,矿区围标高为-600~+300m,埋深约179~1080m。上 距砂锅窑砂岩一般为65.02m,下距L 9 石灰岩7.24m左右。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0~16.26m,平均5.74m,为薄~特厚煤层。 二 1 煤层结构较简单,含1层夹矸,夹矸厚分别为0.14~0.05m,岩性为炭质泥岩。 二 1 煤层顶底板特征: 1)顶板:二 1 煤层直接顶板以砂质泥岩为主,厚0~7.35m,平均1.93m,抗压强度58.5Mpa;老顶大占砂岩,以中粒砂岩为主,厚 1.03~28.52m,平均14.82m,抗压强度44.6~103.5Mpa、抗拉强度4.83~5.23Mpa。二1煤层顶板受滑动构造影响较大,顶板不稳定,不易管理。 2)底板:二1煤层直接底板为砂质泥岩或条带状细砂岩,平均厚7.42m;局部直接底板为粉细砂岩、炭质泥岩及泥岩,采煤过程中,泥岩易遇水膨胀发生地鼓现象。 大部分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间接顶板为大占砂岩,以中粒砂岩为主,有时可成为直接顶板,厚1.03~28.52m,平均14.82m。大部分直接底板为砂质泥 岩或条带状细粒岩,平均7.24m;间接底板为组L 7~8 石灰岩。 2、煤质 (1)、物理性质 二 1煤层物理性质:二 1 煤层以粉煤为主,为黑~灰黑色,玻璃光泽,粉状、 鳞片状产出,强度很低,手捻即成为煤粉,易污手。煤层中下部常有碎粒或块状

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论文报告

中南大学 《过程控制仪表》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液位控制系统 指导老师 设计者 专业班级 设计日期 2011年6月 目录 第一章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意义 (3) 1.3课程设计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第二章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 (3)

2.1设计内容及要求 (3) 2.2课程设计的要求 (4) 第三章实验内容及调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4) 3.1实验目的 (4) 3.2实验内容 (5) 3.2.1流量单闭环控制系统 (5) 3.2.2流量比值控制系统 (6) 3.3实验调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解决办法 (7) 第四章液位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9) 4.1液位控制系统在工业上的应用 (9) 4.2液位控制系统变送器以及开关阀的选择 (10) 4.3控制算法 (11) 4.4系统控制主机的选择 (11) 4.5系统的硬件设计(单纯的逻辑控制) (13) 4.5.1 水塔液位控制系统的主电路图 (13) 4.5.2 I/O接口的分配 (13) 4.5.3 水塔液位控制系统的I/O设备 (14) 4.5.2 控制系统硬件介绍 (14) 第五章系统软件设计 (16) 5.1系统软件设计1(单纯的逻辑控制) (16) 5.1.1水塔液位控制系统的程序流程图 (16) 5.1.2 水塔液位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17) 5.1.3 水塔液位控制系统的梯形图 (19) 5.2系统控制的程序 (20) 5.3 加入PID控制的指令的软件程序 (20) 5.3.1PID控制系统梯形图 (21) 5.3.2PID控制系统的指令: (24) 第六章收获、体会和建议 (25) 参考文献 (26) 第一章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为《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而开设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对《现代检测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过程控制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前期课堂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

(完整版)混凝土配合比毕业课程设计

目录 一、课程设计要求与任务分 配 (02) 1.1、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02) 1.2、原材料情况 (02) 1.3、任务与组员任务分配 (03) 二、C40泵送粉煤灰混凝土理论配合比设计与计 算 (03) 三、C40泵送粉煤灰混凝土理论配合比设计结 果 (10) 四、实验室试配配合比设计及拌合物性能测 试 (10) 4.1、C40泵送粉煤灰混凝土试配配合比设计及其

结果 (11) 4.2、试配后拌合物性能测试结果 (13) 五、强度测试原始记录、处理及配合比的确定 (15) 5.1、7d抗压强度测试 (15) 5.2、28d抗压强度测试 (17) 5.3、配合比的调整和确定 (18) 六、课程设计小结 (2) 6.1、数据分析 (20) 6.2、误差分析 (20) 6.3、心得体

会 (21) 七、设计依据………………………………………………………… (22) 一、课程设计的要求与任务分配 1.1、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某工程需要C40商品混凝土,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柱。施工采用泵送方式(管径φ100),施工气温15~25℃。要求出机坍落度为190±30 mm,而且2 。为使混凝土有良好的可泵性并节约水泥,要求掺适量的优质粉煤灰。 1.2、原材料情况 A、水泥:重庆拉法基水泥厂P·O 42.5R,f ce=48.4MPa,ρ =3.10(gcm3),堆积密度1560kgm3; c B、细骨料:①长江砂M x=1.0,ρs1=2.69(gcm3),堆积密度 1420kgm3,含泥量1.4%; ②歌乐山机制砂M x=3.1,ρs2=2.70(gcm3),堆积密 度1610kgm3,石粉含量11.0%(MB值1.2); C、粗骨料:①歌乐山石灰岩碎石5~25mm,ρg=2.67(gcm3), 堆积密度1710kgm3,压碎指标8.2%,含泥量0.8%;

(最新版)基于51单片机汇编语言的数字钟课程设计报告含有闹钟万毕业论文

单片微型计算机课程设计报告 多功能电子数字钟 姓 名 学

教师 许伟敏 电气二班 林卫

目录 一:概述 (1) 二:设计基本原理简介 (2) 三:设计要求及说明 (3) 四:整体设计方案 (4)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 系统软件总流程设计模块划分及分析5 6 五:单模块流程设计 (8) 各模块设计概述、流程图模块源程序集合及注释8 13 六:单模块软件测试 (23) 七:系统检测调试 (24) 硬件电路调试 软件部分烧写调试 八:系统优化及拓展 (26) 九:心得体会 (28)

单片微型计算机课程设计 一、概述 基于汇编语言的电子数字钟概述 课程设计题目:电子数字钟 应用知识简介: ● 51 单片机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 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作为嵌 入式系统控制核心的单片机具有其体积小、功能全、性价比高等诸多优点。51 系列单片机是国内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单片机之一,随着嵌入式系统、片上系统等概念的提出和普遍接受及应用,51 系列单片机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51 系列单片机仍将占据嵌入式系统产品的中低端市场。 ●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是一种面向机器的计算机低级编程语言,通常是为特定的计算机或系列计算机专门设计的。汇编语言保持了机器语言的优点,具有直接和简捷的特点,其代码具有效率高实时性强等优点。但是对于复杂的运算或大型程序,用汇编语言编写将非常耗时。汇编语言可以与高级语言配合使用,应用十分广泛。 ● ISP ISP(In-System Programming)在系统可编程, 是当今流行的单片机编程模式,指电路板上的空白元器 件可以编程写入最终用户代码,而不需要从电路板上取 下元器件。已经编程的器件也可以用ISP方式擦除或再 编程。本次课程设计便使用ISP方式,直接将编写好的 程序下载到连接好的单片机中进行调试。 选题 系统功能分析 硬件电路设计 整体流程设计 及模块划分 模块流程设计 模块编 码测试 系统合成调 试编译 下载调试(含硬件电路调试及软件烧写调试) 验收 完成总结报告课程设计流程图↑ 选题目的及设计思想简介: 课程设计是一次难得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的机会,我希望通过课程设计独立设计一个简单的系统从而达到强化课本知识并灵活运用的目的。电子数字钟是日常生活钟随处可见的简单系统。对电子数字钟的设计比较容易联系实际并进行拓展,在设计中我将力求尽可能跳出课本的样板,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设计原型和设计思路,争取有所突破。 如图所示便是我本次课程设计流程图,设计的整个过程运用自顶向下分析、自底向上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