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员基础知识
中药调剂的基础知识
![中药调剂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cf1a707c281e53a5802ffbe.png)
二、调配处方 配方程序: 1. 检查是否批价缴款 2. 按处方顺序,逐味称量 3. 调剂完毕检查无误签名盖章、核对 调配处方要点: 1. 精神集中、认真仔细不拿错药、不称 错量;
2. 参看处方配药、不要凭记忆配 方 3. 配方取药三三制核对 4. 及时关药斗、盖瓶塞 5. 一张处方配完后再配第二张, 不得混淆; 6. 急诊处方优先; 7. 配方室保持整齐清洁。
3. 处方的意义: 是医师治病用药的凭证; 是调剂指导病人用药 医疗药品费用的依据 具有法律意义 医师、药剂人员必须在处方上 签名或盖章
4. 处方的技术意义: 写明药品名称数量; 制成何种剂型; 用法用量; 保证药品规格、剂量 5. 处方的经济意义: 收费及统计药品消耗量; 预算、采购等的凭据
4.服用方法:由医师写明、药剂 人员应在投药容器标签或装药容 器上写明 5.双方签名: 医师签名、药剂人 员配方后必须校对签名后方可发 药。
四 中药处方与西药处方 (一)、中药处方特点: 以君臣佐使及药引等按顺序书写; 饮片、中成药、西药分开写处方; 注明炮制和特殊用法; 饮片剂量单位用g; 方剂以单剂量书写同时注明总剂数。
二、处方的种类: 1. 法定处方 2. 协定处方 3. 经方与古方 4. 医师处方 5. 单方验方和秘方
三、医师处方格式与内容 1.处方前记: 药剂人员应核对性别、年龄与药 品剂量,并将患者姓名操在配好的 药剂包装标签(袋)上; 2.处方正文:医师撰写处方的主要内 容; 3.配制方法:医师 提出的配法要求。
第四节 调剂用药的供应 一、饮片供应: 程序:查斗 — 装斗 — 保管 二、中成药供应: 程序: 分类—供应—保管: 1. 分类: 按中医病名分类 按临床科别分类 按剂型分类
中药调剂基础知识
![中药调剂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f44393e43323968011c92c7.png)
二.计价 准确无误 三.调配 ⑴按处方药物顺序逐味称量,多剂处方应先称取总量,然后按等量递减法
使分剂量均匀准确。
⑵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应单独包装,并注明处理方法。
22
处方的调配
中药处方的调配程序:审查处方 → 计价 → 调配 → 复核 → 发药。
四.复核 保证用药有效安全,防止调配错误和遗漏。 五.发药 ⑴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取药凭证和汤药剂数。
处方用量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 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
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注明理由。
10
处方
麻醉和精神药品处方用量:
注射剂:①每张处方,为1次常用量; ②癌症疼痛或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张处方,不得
超过3日常用量。
控缓释制剂:①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②癌症疼痛或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张处方, 麻醉药品 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其他剂型:①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②癌症疼痛或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张处方,不
中药处方的调配程序:审查处方 → 计价 → 调配 → 复核 → 发药。
一.审查处方
3.并开药物与脚注 脚注: ⑵后下: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不宜煎煮过久,以免有效成分散失。 一般在其他群药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即可。如薄荷、砂仁、降香等。
②含有久煎后有效成分易破坏的饮片,一般在其他群药煎好前10~15
⑿ 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
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9
处方
处方效期
处方开具当日有效。 特殊情况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方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中药调剂员基础知识
![中药调剂员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72637a9c77da26925c5b0fd.png)
中药调剂员基础知识一、药物的配伍禁忌是指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
前人总结概括为“十八反”和“十九畏”歌诀。
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即: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与乌头相对第三句: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都与甘草不和第四句:诸参(人参、丹参、沙参、元参等所有的参)、细辛、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叛。
十九畏药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煎炙煿莫相依。
即:硫磺畏朴硝、芒硝、玄明粉;水银畏砒霜、信石、红吡、白砒;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黑丑、白丑);丁香(公、母)畏郁金(黑郁金、白郁金);牙硝、玄明粉畏三棱;川乌、草乌、附子、大雄畏犀牛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肉桂、桂枝畏赤石脂。
凡有以上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的中药,一般不得使用,有配伍禁忌的处方,药房不给抓药。
二、孕妇的药物禁忌一般可分禁用和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的或药性较猛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蛰、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蛀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禁用就是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是可根据孕妇的患病情况、酌情使用,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药房遇到这类病人购药含禁用或慎用类中药处方或中成药一律禁止使用出售。
歌诀:螈斑水蛭与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麝香,大戟蝉蜕黄雌雄,砒石硝黄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兼通草,瞿麦干姜桃木通,硇砂干漆鳖爪甲,地胆茅根与蔗虫。
三、药物煎服方法是中药调剂人员医嘱的最后一道关卡,是影响药物疗效的最后一道保障,包括:煎法和服法。
中药调剂基本知识
![中药调剂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cd2906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1.png)
中药调剂基本知识
中药调剂是指根据中医理论和个体的具体情况,将中药配方进行调整的过程。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包括药性、归经、主治等方面。
药性是指中药的性能特点,如寒、凉、温、热、平等。
归经是指中药入体后对人体各经脉的影响。
主治是指中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2. 中药的药味:中药的药味包括苦、甘、酸、辛、咸等。
药味决定了中药的特点和功效,也是调剂中药方的重要依据。
3. 中药的功效:中药的功效是指中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调节功能。
对于不同的疾病和症状,需要选择具有相应功效的中药进行调剂。
4. 中药的配伍禁忌:中药的配伍禁忌是指中药之间不能同时使用或合并使用的情况。
了解中药的配伍禁忌可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5. 中药的剂量和用法:中药的剂量和用法是指中药的使用方法和用量。
不同的病情和体质需要使用不同的剂量和用法,合理使用中药可以提高疗效。
6. 中药的炮制方法:中药的炮制方法是指将生药加工成适宜使用的形式,如煮汤、泡水、炒制等。
炮制过程中可以改变药性、增加药效,也是调剂中药方的重要环节。
以上是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调剂中药需要结合个体情况和专业知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调剂员考试大纲
![中药调剂员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257bb6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5.png)
中药调剂员考试的大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药基础知识
•中药的种类、性味归经、常见功效、用药禁忌等。
•中药炮制方法、质量标准、药库管理、药材鉴别等。
2.中药处方学
•中药处方的组方原则和方法、调剂技巧等。
•药用植物的药理、药效和质量控制方法等。
3.药品知识
•常用中成药、中草药、保健品和药用化妆品的性质、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等。
•中药制剂、中药饮片、中药注射剂和中药颗粒、胶囊等制剂的认识、熟悉及技术应用。
4.中医诊断学
•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方法、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等。
•调剂过程中的观察病情及因应处置方法。
5.药学实践
•药品处方处理、调剂制作等实践操作技能。
•药品存储、经销、配送、运输等管理实践。
综上所述,中药调剂员考试大纲主要涵盖了中药基础知识、中药处方学、药品知识、中医诊断学和药学实践等内容,是对从事中药调剂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核和评价。
考生需要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操作,全面掌握中药调剂员的工作内容,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中药调剂工作做好准备。
中药调剂基础知识
![中药调剂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05c201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c.png)
中药调剂基础知识中药在我国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保健和治疗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中药调剂是指将中药配方进行调配,以达到药效最大化的目的。
中药调剂基础知识包括中药的分类、四气五味、中药的各部分和其功效等等。
一、中药的分类中药根据其药性、功能和来源,可分为植物性中药、动物性中药、矿物性中药和化学性中药。
1、植物性中药植物性中药是利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树皮等部位进行烘干、研制制成的。
植物性中药按其功效可分为20个类别,如清热解毒类、润燥止咳类、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类等等。
植物性中药的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在烘干、清理、筛选等环节中十分重要。
2、动物性中药动物性中药是指以动物或动物的器官、分泌物、皮毛等为原料,经过加工或提取制成的丸剂或丸药。
动物性中药按其使用部位划分主要分为五大类,如动物内脏类、蚕蛹类、蛇类、虫类、海味类等等。
动物性中药的制作方法主要涉及加工和提取,十分需要讲究。
3、矿物性中药矿物性中药是利用地下无机矿物的产物、石灰岩、黄岩、硝石等作为其原料,经过加工之后可制成相应的药物。
矿物性中药根据其成分可分为四个类别,如铁类、锌类、硫黄类、银类等等。
矿物性中药制作时要注意粉碎、提取、配伍等的各个环节,讲究的技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中药的功效。
4、化学性中药化学性中药是指制成的药物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成分具有明确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它是以化学方式来代替传统中药的方法。
常见化学性药物主要有银杏、丹参等等。
二、四气五味中药调剂时有四气五味的要求。
四气指药物的性质,包括寒、凉、温、热四种,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所不同。
寒性的药物具有清热利湿、解毒宣肺的作用,凉性的药物有清热,解毒通便的作用,温性的药物发散寒冷,温暖脾胃,热性的药物具有温通经络和驻固表汗的作用。
五味指药物的口味,包括苦、甘、酸、辛、咸五种。
苦性的药物多用于清热宣散,芳香辛辣的药物多用于行气止痛,酸味的药物多用于固抑,咸味的药物多用于通鼻窍,甘味的药物多用于缓急止渴。
中药调剂基础知识
![中药调剂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4820478783e0912a2162ac2.png)
处方脚注
7、冲服。一些用量少,贵细中药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群药 的煎液冲服,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而影响药效。 如雷丸、蕲蛇、羚羊角、三七、琥珀、鹿茸、金钱白花 蛇等。 8、煎汤代水。其目的是使药物充分煎出,发挥疗效。一 般先煎15-25分钟,去渣取汁,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如 灶心土。
中药的用量
1、常用剂量。单位中药的成人每日内服常用剂量,除峻 烈药、毒性药和某些精制品外,一般干品药为5-10g,部 分为15-30g。 2、特殊剂量。 (1)有毒性药物,一般用量不能超过10g,如:商陆、 附子、川乌、草乌、全蝎、蜈蚣、水蛭、虻虫。 (2)毒性剧烈药物更应严格控制剂量,如:甘遂、大戟、 芫花入煎剂1.5-3g,马钱子0.3-0.6g,雄黄0.15-0.3g, 朱砂0.3-1g
中药处方应付
4.药物数量关系的给付 处方药名书写常见有:“各”、“并”、“全”等
如:生熟地各、生熟地并、全当归、全瓜蒌
处方脚注
中药处方脚注,是指医师在开写处方时常在某个药的旁 边(通常在其右上角或左下角)作简明的注解。调剂人 员必须按照处方要求进行处理,有时虽然医师处方未加 注明,也应按照付药常规进行处理。
中药饮片调剂工作流程
处方审查 计价 调配 复核 发药
处方审查
中药调剂的依据是处方,收方人员接到处方后,应着重审查以 下项目: 1.按顺序审核处方的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药名、剂量、 剂帖数及医师签字(章)等。住院处方还要核对科别、住院号 及病床号; 2.审查处方有无药名、剂量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开药名等;
汤剂的服法
4、呕吐及口噤的服药方法。呕吐病人服药最难,一般可采取 少量频频饮服的方法避免呕吐,如仍有呕吐,可先饮生姜汁少 许,再服药汁,或在药汁中加适量生姜汁再服。 口噤,是指病重而致神志昏迷,牙关紧闭的患者,应先以“通 关散”搐鼻或用乌梅擦牙龈,使之开噤,然后将药汁徐徐灌下。 5、催吐药的服法。催吐药大多药性猛烈,一般只使用于误食 毒物,或实邪壅塞上脘的急性疾患。服用催吐药,应使药物在 胃中迅速发挥作用,如服药后不能及时呕吐者,应以探吐方法 助其呕吐。
中药药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学习资料)
![中药药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67ff3edf242336c1eb95ef3.png)
第十三章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一、(了解)凡载有药品名称、数量等内容和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都可成为处方。
中医处方是医师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和凭证,反应了医师的辩证立法和用药要求,既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配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具有法律意义。
二、(B型)处方分类:1、古方;2、经方;3、时方;4、法定处方;5、协定处方;三、处方正文:饮片方包括处方药味名称、剂量、剂数、用法;中成药方则包括药名、数量、用法用量。
四、处方的管理制度:(一)1、用药必须超过剂量时,医师应在剂量旁重新签字;2、如遇缺药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修改处方时,要交处方医师修改,丙在修改处盖章后才能调配。
3、处方当日有效,有特殊情况当日不能取药时,不得超过3天,超过期限需要经医师更改日期、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
(二)一般药品的处方留存1年,含毒性中药的处方留存2年,含麻醉中药的处方留存3年备查。
处方留存期满后登记,由单位负责人批准销毁。
五、处方是否有配伍禁忌:尤其是与处方应付不一样的药物,如:黄花地丁对应蒲公英;草决明对应决明子;瓜蒌根对应天花粉;白蒺藜对应刺蒺藜;潼蒺藜对应沙苑子;破故纸对应补骨脂;洋故纸对应木蝴蝶;忍冬花对应金银花;六、甘草的别名是皮草、国老;西红花的别名是藏红花、番红花;辛夷别名是木笔花;淫羊藿的别名是仙灵脾;益母草的别名是坤草;木蝴蝶的别名是千张纸;补骨脂的别名是破故纸;沙苑子的别名是潼吉林;蒺藜的别名是白蒺藜、刺蒺藜;重楼的别名是七叶一枝花、蚤休;拳参的别名是草河车;海螵蛸的别名是乌贼骨;天花粉的别名是瓜蒌根;白果的别名银杏、白果仁;龙衣的别名是蛇退。
七、处方脚注:又称旁注。
内容一般包括炮制法、煎法等。
如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炮、炒、煨、打碎等;八、“十八反”(禁用):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忌用):硫黄畏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芒硝畏三棱,管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九、麻醉中药只有罂粟壳: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隐僻的药品。
中药调剂基本知识
![中药调剂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c619b4acaaedd3382c4d30a.png)
复 核
调配药品与处方所开味数,剂数、剂量相 符合。错、漏、多、杂。 配伍禁忌,特殊处理。 内服外用分开,先煎、后下、包煎、冲化 各单包。 称量,误差小于±5% 实行双人双复核。调配人自查签字后,由 另一人再次进行复核,无误后签字.发现错 误及时纠正。
核对处方、问清患者姓名、年龄、剂数
烊 化
阿胶、龟胶、鹿角胶等为避免入煎粘锅, 往往用水或黄酒加热化开后兑服。
另 煎
对于人参、西洋参、鹿茸、羚羊角等 贵重药品,往往单独另煎,单独服或兑入 药汁中服用。
冲 服
如羚羊粉、三七粉、牛黄粉、珍珠粉、 芒硝等贵重或量小的药物或粉末药物,为了 避免浪费,一般均不进行煎剂,可用其他煎 好的药液或开水冲服。
先 煎
1、药品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贝壳、矿石类药等,如龟板、鳖甲、石 决明、龙骨、牡蛎;代赭石、磁石、生石膏 等,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溶出,可打 碎先煎20~3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同煎。
代赭石
石决明
先 煎
2、有些毒性中药受高温分解 对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的药物,必须 先煎1~2小时,以降低毒性,保证安全用 药。
中 药 调 剂
技能操作
配伍与禁忌
七情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 杀、相恶、相反 禁忌: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妊娠禁忌 饮食禁忌
七情配伍
常用:协同作用—相须、相使(增强疗效, 辅药增强主药的疗效) 选用:降毒作用—相畏、相杀(一种药的 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抑制) 拮抗:避免—相恶(一药功效降低,破坏 另一药的功效)
产毒:禁忌—相反(两药同时产生毒副作 用)
用药禁忌(一)
十八反 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监制博莫相依。
中药调剂员(职业道德、法规、管理、计算机、中药基础知识)课件
![中药调剂员(职业道德、法规、管理、计算机、中药基础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6db4ad65ce05087632132b.png)
• 3、对药品申报中未披露试验数据的保护规定 • 国家对获得生产或者销售含有新型化学成分药品许可的生产者或 者销售者提交的自行取得且未披露的试验数据和其他数据实施保护,任 何人不得对该未披露的试验数据和其他数据进行不正当的商业利用。 自药品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获得生产、销售新型化学成分药品的许 可证明文件之日起6年内,对其他申请人未经已获得许可的申请人同意, 使用前款数据申请生产、销售新型化学成分药品许可证的,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不予许可;但是,其他申请人提交自行取得数据的除外。
(二)商品质量的重要性
• 医药商品比一般商品具有更严格的质量要求。 一般商品可以根据质量的优劣,划分为等级品、等 外品,其次品只要有使用价值仍可以作为商品在市 场降价销售。而医药商品其质量只有合格与不合 格之分,经营企业只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购销合格 的产品。如《药品管理法》规定,超过有效期的药 品为劣药。因此销售超过有效期的药品就要追究 其法律责任。此外许多药品不能从外表鉴别其质 量是否合格,需要用特殊的仪器,由专业人员按照法 定标准进行检验,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牢记药品质 量的重要性,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把好质量关。
我国发展药品的方针政策
• (1)国家发展现代药和传统药,充分发挥 其在预防、医疗和保健中的作用。国家保 护野生药材资源,鼓励培育中药材。
(2)国家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保护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研究、开发新药的合法权 益。
•
药品生产企业管理
• 1、开办药品生产企业的法定程序。 • 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向所在地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国家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取得《药品生产许可 证》。凭《药品生产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 门依法办理登记注册。 • 2、开办药品生产企业的条件。 • 从开办药品生产企业人员、厂房和设施、质量 管理和质量检验、规章制度等四个方面作了要求。 • 3、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调剂基本知识
![中药饮片调剂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152829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b.png)
中药饮片调剂基本知识
中药饮片调剂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片识别:调剂人员需要掌握中药饮片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能够根据饮片的特征准确识别饮片,确保饮片的质量和真伪。
2. 处方审核:调剂人员需要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确认处方中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等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等情况。
3. 饮片称量:调剂人员需要使用称量工具,按照处方要求准确称量中药饮片,确保每一种饮片的剂量符合要求。
4. 饮片调配:调剂人员需要按照处方的要求,将各种中药饮片进行合理搭配,确保每种饮片都能发挥出最佳的药效。
5. 饮片储存:调剂人员需要了解中药饮片的储存要求,确保饮片在储存过程中不会发生霉变、受潮等情况,保证饮片的质量。
6. 处方核对:调剂人员在将药品发放给患者之前,需要再次核对处方的各项内容,确保处方正确无误,避免发生用药错误等问题。
7. 用药指导:调剂人员需要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告知患者用药的方法、剂量、时间等注意事项,确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药品。
以上是中药饮片调剂的基本知识,需要调剂人员不断学习、掌握和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调剂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
中药调剂知识
![中药调剂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b8d9c9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8.png)
中药调剂知识一、中药基础知识中药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
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
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二、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理论即是阐释药物性质及其作用原理的学说,是认识和运用中药的过程中所依据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毒性等。
三、中药调剂程序中药调剂是依据医师处方,按照配方程序和原则,及时、准确地调配和发售药剂的一项操作技术。
一般包括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五个环节。
四、中药配伍禁忌中药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在配伍使用时,会出现降低或消除药效、产生剧毒物质、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应当避免或谨慎使用。
主要包括十八反和十九畏。
五、中药炮制方法中药炮制是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对采集回的中药材进行的加工处理。
常用的炮制方法有: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
通过炮制可以降低药物毒性、改变药性、提高疗效。
六、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系列措施,包括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等。
其关键在于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确保从药材生产到使用全过程的质量可控。
七、中药储存养护中药储存养护是指为保证中药质量而对中药材、饮片及制剂进行合理的保管和维护的过程。
要确保仓库干燥、清洁、通风,采取防虫防鼠措施,根据药材特性进行分类保管,定期检查药品质量,防止药品霉变、虫蛀等现象发生。
八、中药用法用量中药用法用量是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中药的指南。
用法包括内服和外敷等,用量则因药物性质、病情轻重等因素而异。
在使用中药时,应根据医生指导确定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注意煎药方法和服药时间,避免因用法用量不当影响疗效。
九、中药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与西药相比,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但也不能忽视。
中药调剂基本知识
![中药调剂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cc571c59e314332396893ed.png)
36
别
名
2、同一药名基源不同 中药地丁:京津地区为罂粟科的苦地丁, 华北地区为豆科的米口袋,华东地区为堇菜科 的犁头草
37
处方全名
一般在中药正名前冠以说明语而构成中药 的处方全名。 1、要求产地的 如:川芎,广陈皮,云茯苓,怀牛膝,辽细辛 2、 要求基源的 如:乌头,附子,青皮,枇杷叶
38
处方全名
橘 核
34
正
名
以历代本草文献作参考,以《中国药典》 一部,局、部颁《药品标准》和《炮制规范》 为依据。 中药正名一般都有一定的来历和解释。 如: 鹅不食,麝香,骨碎补,香附,金银花
鹅 不 食
麝 香 囊
35
别
名
1 、 地区不同,习惯各异,一种中药除正名外 还有地方名,别名,简化名等 如:白果与银杏;大芸与肉苁蓉; 甘草与国老;三七与田三七 延胡索与元胡;山萸肉与山茱萸 牵牛子与二丑(黑丑,白丑)
47
代赭石
石决明
先 煎
2、有些毒性中药受高温分解 对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的药物,必须先 煎1~2小时,以降低毒性,保证安全用药。
48
后
下
薄荷、青蒿、砂仁、白豆蔻等气味芳香, 久煎有效成分易于挥发。钩藤、大黄、番泻叶 等久煎,有效成分会被破坏,故此两类药物须 在一般药物即将煎毕前3~6分钟再下。
49
19
处方管理制度
6、 西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要分别开具处 方。西药、中成药处方中每种药品须另起一 行。 7、 药品名称书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经国家批准的专 利药名为准。 8、 一般剂量和数量按照药品说明使用,如 有特殊使用或超出剂量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 名
20
处方管理制度
中药调剂基本知识1
![中药调剂基本知识1](https://img.taocdn.com/s3/m/9aad540643323968011c9296.png)
药引
在中医处方中,常常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 疗需要,加入一些日常用辅料、其他药物或食 物等,这些物质称为药引。其作用大致有四:
1、引导药物直接到达病所,即病变部位,使药物更 多的分布于病变部位。牛膝引药下行、桔梗载药上走、 桂枝使、降低方剂中某些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常用毒剧药物剂量表
名 称 剂 量 名 称 剂 量 名称 剂 量
砒 霜 1-2mg 朱砂 0.3-1.5g
蟾 酥 1530mg
川乌 草乌 水蛭
1.5-3.0g
马钱子 洋金花 0.3-0.6g
白附子 3.0-6.0g
半夏 天南星 附子
全虫 蜈蚣
3-9g
3-15g
2.54.5g
中药的别名
除了正名以外,许多中草药都有一些别名,为了 防止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导致用药混乱,中医处方应 该按照《中国药典》和各级药品标准所记载的药物名 称为准。
中药调剂
基本知识 处 方 中药配方操作规程 调剂用药 的 供应
中欢 药迎 调你 剂开 知始 识学 !习
配方基本知识
配伍禁忌
“十八”反
“十九”畏
妊娠禁忌 毒剧药量
“十八”反歌诀
1.本草明言十八反, 2.半蒌贝蔹芨攻乌, 3.藻戟芫遂俱战草, 4.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 八 ”反 详 解
2、处方单写药名(或注明炒、麸炒)即付给麸炒的有:枳壳、白 术、僵蚕、薏苡仁、芡实、冬瓜子、椿根皮、半夏曲、六神曲、三 棱等等。
3、处方单写药名(或注明炒、烫)应付给烫制品的有:狗脊、骨 碎补、穿山甲、刺猬皮、象皮、龟板、鳖甲、鱼膘胶等。
4、处方单写药名(或知名炙、炒)即付给蜜炙的有:紫菀、款冬 花、枇杷叶、马兜铃、桑白皮、槐角等。
中药调剂基本知识
![中药调剂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c641da25901020206409c22.png)
2、中药处方应付
中医药发展受地域的文化、经济、科技 发展水平的影响,中药处方用名也就带有一 定的地域的特性。中药调配应按照医师处方 用药目的给与调配。 Ⅰ、中药别名应付
大黄→川军,锦纹,庄黄 牛膝→牛夕 川楝子→金铃子
43
2、中药处方应付
Ⅱ、并开药名:一名代表两种以上药物 如:二冬、二地、焦三仙、全紫苏等
50
烊化
阿胶、龟胶、鹿角胶等为避免入煎粘锅, 往往用水或黄酒加热化开后兑服。
51
另煎
对于人参、西洋参、鹿茸、羚羊角等贵 重药品,往往单独另煎,单独服或兑入药汁 中服用。
52
冲服
如羚羊粉、三七粉、牛黄粉、珍珠粉、芒 硝等贵重或量小的药物或粉末药物,为了避免 浪费,一般均不进行煎剂,可用其他煎好的药 液或开水冲服。
中药调剂人员除掌握中药的正名外,还需掌 握处方常用名(别名、处方全名、并开药 名)。
怀川 牛牛
膝 膝
32
中药处方用名形成的主要原因
1、不同品种 怀牛膝-川牛膝;吴茱萸-山茱萸; 2、不同名同种 肉苁蓉-大芸;大黄-川军;甘草-国老; 3、同一品种不同炮制方法 生姜有鲜姜,干姜,炮姜,煨姜
33
4、同植物不通用药部位
37
处方全名
一般在中药正名前冠以说明语而构成中药 的处方全名。 1、要求产地的 如:川芎,广陈皮,云茯苓,怀牛膝,辽细辛 2、 要求基源的 如:乌头,附子,青皮,枇杷叶
38
处方全名
3、要求采收季节 如:绵茵陈,冬霜叶,夏枯草,冬天麻 4、要求性状特征 如:全当归,花槟榔(玉片),左牡蛎 5、要求净制加工 光杏仁,明天麻,枣皮
3
一、处方和处方管理制度
处方
狭义地讲: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 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病患开具的,由药品 调剂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 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中药调剂基础知识
![中药调剂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993b4d1aef8941ea76e05b8.png)
第一节中药处方及应付常规一、处方药品的正名与应付1.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需调配炒制品,例如:牵牛子、紫苏子、莱菔子、谷芽、麦芽、王不留行、酸枣仁、蔓荆子、苍耳子、牛蒡子、白芥子、神曲、白术、枳壳等。
2. 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炙),需调配蜜炙品,例如:枇杷叶、马兜铃、桑白皮、瓜蒌子、槐角、罂粟壳、百合、紫菀、款冬花等3. 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炙),需调配盐炙品,例如:橘核、车前子、巴戟天、杜仲、补骨脂、益智仁等。
4. 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炙),需调配醋炙品,例如:香附、鸡内金、乳香、没药、五灵脂、延胡索、五味子、大戟、芫花、甘遂、商陆、莪术等。
5.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即付滑石粉炒制品种,如狗肾、牛鞭、鹿筋、鹿鞭、象皮、刺猬皮、水蛭等。
6.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炭),需调配炭制品,例如:艾叶、炮姜、地榆、侧柏叶、蒲黄等。
7.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煅),需调配煅制品,例如:龙骨、牡蛎、磁石、赭石、花蕊石、钟乳石、自然铜、寒水石等。
8.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需调配烫制品(沙、蛤粉炒),例如:龟甲、鳖甲、穿山甲、阿胶等。
9.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炙,即付姜制品,如竹茹、厚朴、草果等。
10.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炙,即付酒制品,如熟地、山茱萸、肉苁蓉、黄精、女贞子等。
11.直接写药物正名,即付漂去咸味的品种,如昆布、海藻等。
12.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炙),需调配炮制品,例如:草乌、川乌、天南星、附子、吴茱萸、远志、厚朴、何首乌等。
二、处方药品的合写与应付二冬(麦冬、天冬)二活(羌活、独活)二仙(仙茅、仙灵脾)焦三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焦四仙(焦槟榔、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桃红(桃仁、红花)知柏(知母、黄柏)棱术(三棱、莪术)乳没药(乳香、没药)荆防风(荆芥、防风)。
三、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对剂型,对规格,对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2024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章节重点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
![2024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章节重点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a2c859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3.png)
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房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消毒:中草药调剂的工作区域必须保持清洁,并进行定期的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和药品污染。
2.药材的贮存和保管:中草药应当储存在通风、干燥、无异味、无虫
害的仓库或药品柜中。
不同草药应分开贮存,以防止相互污染和混淆。
按
照相关规定,药材应定期检查并核对存货,过期或发霉变质的草药应及时
处置。
3.称量和计量技术:调剂中草药时,需要准确称量和计量每一味药材
的数量。
技术操作包括使用电子天平、称量纸等称量工具精确地称量,使
用药瓶、小药杯等容器准确计量。
4.药材的研磨和研磨技术:对于需要研磨的药材,如茯苓、白芍等,
需要使用砂糖磨等工具进行研磨,以确保药材的颗粒大小均匀。
5.配伍技术:中药的调剂不仅仅是单味药的简单组合,还需要根据处
方进行药味的配伍搭配,以达到有效的药效。
配伍技术包括对不同药味的
性味归经的理解,根据不同病情和病因进行合理的搭配,避免不良的药物
相互作用。
6.剂型制备:药品的剂型制备是中药调剂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剂型包
括汤剂、丸剂、散剂、浸膏剂等。
对于不同剂型的制备,需要熟悉相应的
工艺流程和配方,并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制备。
以上是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的一些重点,对于执业药师来说,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提高其在中药调剂操作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中药调剂基本知识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中药调剂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a95305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8.png)
中药调剂的含义
学习目标
• 掌握中药调剂的含义
中药调剂的概念
(一)中药调剂的概念 中药调剂是指调剂人员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
根据医师处方或患者需求,按照配方程序和原则, 及时、准确地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给患者使 用的过程,它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 术。
中药调剂的概念
(一)中药调剂的概念 中药调剂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籍
中的“和药分剂”、“合和”、“合剂”等均属 于中药调剂的范畴。中药调剂具有临时调配的特 点,调配成的药剂用于防治疾病,保障人们健康。
中药调剂的分类
中药调剂根据所调配中药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中药饮片调剂和中成药调剂。 1.中药饮片调剂 中药饮片是指经过加工炮制后可 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成汤剂处方或供中成药生产调 配处方所用的中药材。中药饮片调剂是根据医师处 方要求,将加工合格的不同中药饮片调剂成可供患 者内服或外用汤剂的过程。
中药调剂人员的任务
2.中成药调剂的任务 中成药调剂人员应掌握各种中成药的处方组成、剂型、
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服用及储存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专 业知识。在药品经营企业的调剂人员还应掌握患者问病荐药 的专业知识。
中药调剂人员任职资格
(一)中药调剂人员任职资格 从事中药饮片调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方可
中药调剂的起源
据《战国策》记载,远在夏禹时期,我们的 祖先就已发明了酿酒技术。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了商代伊尹用中药 材加水煎煮配制了汤液供人服用,首创了汤剂, 标志着方剂的诞生,成为我国最早的中药制剂。
中药调剂的起源
到了周代,宫廷医生已有明确的分工,据 《周礼·天官》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为众医之长,医师之下设有 “府”职,掌司药物。这是中国医药史上有关专 职药物调剂的最早记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调剂员基础知识
一、药物的配伍禁忌
是指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
前人总结概括为“十八反”和“十九畏”歌诀。
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即: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
第二句: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与乌头相对
第三句: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都与甘草不和
第四句:诸参(人参、丹参、沙参、元参等所有的参)、细辛、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叛。
十九畏药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煎炙煿莫相依。
即:硫磺畏朴硝、芒硝、玄明粉;水银畏砒霜、信石、红吡、白砒;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黑丑、白丑);丁香(公、母)畏郁金
(黑郁金、白郁金);牙硝、玄明粉畏三棱;川乌、草乌、附子、大雄畏犀牛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肉桂、桂枝畏赤石脂。
凡有以上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的中药,一般不得使用,有配伍禁忌的处方,药房不给抓药。
二、孕妇的药物禁忌
一般可分禁用和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的或药性较猛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蛰、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蛀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禁用就是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是可根据孕妇的患病情况、酌情使用,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药房遇到这类病人购药含禁用或慎用类中药处方或中成药一律禁止使用出售。
歌诀:螈斑水蛭与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麝香,大戟蝉蜕黄雌雄,
砒石硝黄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兼通草,瞿麦干姜桃木通,
硇砂干漆鳖爪甲,地胆茅根与蔗虫。
三、药物煎服方法
是中药调剂人员医嘱的最后一道关卡,是影响药物疗效的最后一道保障,包括:煎法和服法。
1、容器的选择:以砂锅最好,也可用搪瓷,不锈钢。
忌:铜、铁、铝。
2、煎前先侵泡30分钟左右,所加水量宜超过药面2cm -- 3cm;
3、第一煎武火煮沸后至文火慢煎25分钟左右,把所煎药液倒出;
4、第二煎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慢煎15 -- 25分钟左右,把所煎药液倒出;
5、第一煎和第二煎药液兑入一起,分早晚服,一次200 -- 205ml。
特殊药物的煎服法:一般医师开具的处方会在药物右上角标注;没标或忘标注的调剂员应提醒医师,或经医师同意的可按医师用法使用。
1、先煎:即先另煎30分钟左右,再同其他药物一同并煎的药物,是为有效的提取药物有效成分,这类药物包括:龙骨、牡蛎、石决明、磁石、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石膏、龟板、鳖甲等;
2、后下:即在其他药物即将煎好5分钟前入锅,同其他药物一并煎煮,这类药物一般含有挥发性成分,煎煮时间一长药效减低,包括:大黄、藿香、佩兰、紫苏、薄荷、砂仁、白豆蔻、草豆蔻、木香、沉香、钩藤等;
3、包煎:单独用纱布包,与其他药物一并煎煮,防止药物粘锅糊锅或漂浮,包括:车前子、蒲黄、五灵脂、海金沙、辛夷、旋覆花、葶苈子等;
4、烊化(研粉)冲服:对粘黏胶质且易溶化的药,一般用药液或开水溶开服用,贵重药物为防止药效流水,一般研粉冲服,这类药物包括:阿胶、鹿角胶、龟角胶、三七、牛黄、羚羊角、犀角、琥珀、朱砂等;
5、另炖或另煎:为防止有效成分溶出后再被其他药物吸收,如: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鹿茸等。
四、药物的用量
1、一般药物的用量:5g – 10g 特殊情况:15g – 30g
2、有毒药物和特殊药物的用量:朱砂0.2g – 0.5g 制马钱子0.3 – 0.6g 斑蛰(一般外用)琥珀粉1g – 3g 牛黄0.2g – 0.5g 羚角0.3g – 0.6g 三七 1g – 1.5g 穿山甲1g – 1.5g 麝香0.03g – 0.1g 冰片0.15g – 0.3g 紫河车1.5g – 3g
五、常用药物的别名认识
1、丁香:公丁香
2、儿茶:孩儿茶
3、姜炭:炮姜炭、干姜炭
4、三七:田三七、参三七、田七、滇七、金不换
5、山豆根:广豆根、南豆根
6、土鳖虫:地鳖虫、庶虫、地鳖、土无
7、山茱萸:山萸肉、杭山萸、枣皮
8、大黄:川军、生军、锦纹、将军 9、山药:怀山药、淮山药、淮山
10、大血藤:红藤、血藤、活血藤 11、千金子:续随子
12、马钱子:番木鳖、马前、马前子 13、王不留行:王不留、留行子
14、天冬:天门冬、明门冬 15、天花粉:瓜蒌跟花粉、
16、木瓜:宣木瓜 17、木蝴蝶:玉蝴蝶、千张纸、元故纸、白故纸
18、牛膝:怀牛膝 19、牛蒡子:恶实、鼠粘
20、升麻:绿升麻、周升麻 21、五味子:辽五味子、北五味子、五梅子
22、丹参:紫丹参、赤参 23、乌药:合乌药
24、功劳叶:十大功劳叶 25、甘草:粉甘草、皮草、国老
26、艾叶:蕲艾、赤草、祁艾、冰台 27、龙眼肉:桂圆肉、益智
28、白芍:杭白芍、白芍药 29、北沙参:辽沙参、北沙参、莱阳沙参
30、白芷:杭白芷、香白芷 31、白果:银杏
32、梅花:绿萼梅、绿梅花 33、瓜蒌:全瓜蒌、栝楼
34、西红花:藏红花、番红花 35、芒硝:马牙硝、英硝、金硝、牙硝
36、百部:百部草、野天门冬 37、西河柳:格柳、山川柳、观音柳、赤柳38、肉苁蓉:淡大芸 39、当归:秦当归、门当归、元当归
40、豆蔻:肉果、玉果 41、朱砂:辰砂、丹砂、朱宝砂、镜面砂
42、竹茹:淡竹茹、青竹茹、竹二清 43、延胡索:元胡、玄胡、玄胡索
44、血余炭:血余、发炭 45、血蝎:麒麟蝎、麒麟血
46、决明子:草决明、马蹄决明 47、防已:粉防已、汉防已
48、红花:草红花、红蓝花 49、麦冬:麦门冬、寸冬、杭寸冬
50、赤小豆:红小豆 51、苍术:茅苍术
52、杜仲:川杜仲、木棉 53、牡丹皮:丹皮、粉丹皮
54、佛手:川佛手、广佛手、佛手柏 55、辛夷:木笔花、毛辛夷
56、羌活:川羌活、西羌活 57、沙苑子:沙苑、蒺藜
58、诃子:诃子肉、诃黎勒 59、补骨脂:破故纸
60、附子:川附子、淡附片、炮附片 61、青皮:小青皮、青橘皮
62、青果:橄榄 63、忍冬藤:金银藤、银花藤
64、泽泻:建泽泻、福泽泻 65、细辛:北细辛、辽细辛、小辛
66、茵陈:绵茵陈、茵陈篙 67、茜草:红茜草、茜根、鬼见愁、活血丹、地血68、茺蔚子:高母草子、坤草子 69、南洋参:泡沙参、空沙参、白沙参、白参70、栀子:山栀、山栀花 71、枸杞子:杞果、
72、厚朴:川朴、赤朴、烈朴 73、砂仁:春砂仁、缩砂仁
74、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 75、香加皮:北五加皮、杠柳皮、臭五加皮76、香附:香附子、莎草根 77、前胡:信前胡、岩风
78、首乌藤:夜交藤 79、穿山甲:山甲珠、炮山甲、鲮鲤角
80、桂枝:柳桂 81、桔梗:苦桔梗、白桔梗、玉桔梗
82、柴胡: 83、党参:潞党参、台党参、防参
84、拳参:紫参 85、益母草:茺蔚、益明、坤草
86、浙贝母:象贝母、大贝母 87、海螵蛸:乌贼骨
88、海浮石:浮海石、 89、浮萍:水萍、田萍
90、通草、通脱木 91、桑叶:霜桑叶、冬桑叶
92、桑白皮:桑皮 93、黄芩:苦芩、子芩、条芩
94、蛇蜕:龙衣 95、黄连:雅连、川连、云连、味连、鸡爪莲
96、淫羊藿:仙灵脾 97、续断:川断、接骨草
98、葛根:甘葛、干葛根 99、哈壳:海蛤壳
100、蒺藜:刺蒺藜、白蒺藜 101、槟郎:大腹子、海南子
102、磁石:兹石、畏兹石 103、蝉蜕:蝉衣、蝉退
104、罂粟壳:米壳、御米壳 105、
106、僵蚕:白僵蚕、僵虫、 107、橘叶:南橘叶、青橘叶
108、藜芦:山葱、鹿葱 109、沙罗子:梭罗子
110、独活:川独活、番独活 111、肉桂:紫油肉桂、官桂、川桂
112、莪术:文术、黑郁金
六、中药中的并用药名
二门冬:天冬、麦冬二丑:黑丑、白丑二术:苍术、白术
二母:知母、贝母腹皮子:大腹皮、槟郎二芍:赤芍、白芍
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焦四仙:三仙+焦槟榔
炒三仙: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赤白芍:赤芍、白芍
二决明:石决明、炒决明二地(生熟地):生地、熟地
苍白术:苍术、白术羌独活:羌活、独活二乌:制川乌、制草乌二地丁:蒲公英、紫花地丁二风藤:青风藤、海风藤
二蒺藜:白蒺藜、乳没:乳香、没药青陈皮:青皮、陈皮
砂寇:砂仁、蔻仁荆防:荆芥、防风生熟薏米:生薏米、炒薏米生熟谷芽:生谷芽、炒谷芽桃杏仁:桃仁、杏仁
龙牡:龙骨、牡蛎猪茯苓:猪苓、茯苓棱术:三棱、莪术.
七、处方应付
是指调剂人员根据医师处方和传统习惯调配中药处方,例如常见的:炙、炒、煅、姜、酒、焦、霜、煨。
常见处方应付实例:
1、直接写药名需调配炮制品不能附生品的有:草乌(制草乌)、川乌(制川乌)、天南星(制天南星)、附子(炮制附子)、何首乌(制何首乌)等;
2、处方有直接写药名不附生品应付炒品的有:紫苏子、王不留行、谷芽、酸枣仁、蔓荆子、苍耳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