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搭建框架(2)_湘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搭建框架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教学目标】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搭建立体造型构架,培养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2、激发对多向度空间研究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框架搭建原则和原理。
难点:分组合作搭建框架。
【课前准备】
师:ppt课件、示范作品
生:橡皮泥、牙签、垫板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比赛导入
1、搓泥团比赛:同学们运用手中的橡皮泥来搓一搓泥团,1分钟
之内,看哪个小组搓的泥团大小相当,形状圆。(教师出示橡皮泥团样品大小)
2、请学生上台介绍经验。
3、欣赏建筑作品:出示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
4、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也一块来学习点、线搭建框架的方法。
二、观察分析,拓展思路
(一)、学生自主尝试搭建简单的立体造型
1、自主尝试:学生搭建简单的立体造型。
(1)、要求: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团和牙签搭一搭三角椎体体和立方体。看看谁搭建的作品既美观又稳固。时间为1分钟。
(2)、反馈小结:制作时不要将牙签伸出来了,注意作品的美观。
2、提问:为什么有的作品看上去插接得很好却松松垮垮,有的作品很牢固?
小结:泥团与牙签连接完成后再稍微捏紧以免松垮;
三角椎体比立方体更具稳定性。
(二)、教师示范由平面行到立体造型的搭建
1、出示四种不同的底面样式
(1)、三角形
(2)、三角结构组成的四边形
(3)、三角结构组成的六边形
(4)、三角结构组成的八边形
2、学生选择一个教师示范搭建框架,学生观察:
(1)、在搭建立体造型之前先准备好统一的“点”和足够的“线”(2)、在平面形的基础上朝纵向、横向发展添加成立体造型
教师小结:在制作过程中将框架底面搭建得大而稳固,多利用以三角形为主的立体造型来搭建框架能使框架结构更加稳固。
(三)、拓展思路
1、利用泥团的大小和牙签的长短不一来搭建具有变化的框架结构。
2、利用泥团和牙签的不同排列组合来搭建有创意的框架结构。(1)、橡皮泥团沿一定方向按层次有序排列而成。
(2)、牙签从这个橡皮泥团呈发射状排列,按一定的规律有序排列。(3)、框架由不同的几何体外形搭建而成。
三、学生创作
1、作业要求:运用橡皮泥和牙签之类的材料,制作一件框架结构的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展示有创意的作品。
四、作业展评
1、将作品摆放展示台上。自由欣赏各组作品,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互相评价谁的作品最精致,谁的作品最有创意。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认真观察、仔细研究、勤于动手动脑,就会创作出更优秀的框架作品。
2、课后拓展: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是建筑中榫卯结构的典范。【板书设计】
4、搭建框架
活动二制作一件框架结构作品
步骤:1、揉捏大小均匀的球形状。
2、固定插接。
3、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