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k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4)构造证明法 构造证明法 当前提与结论中命题变项较多时,前几种方法 的工作量太大,不方便,而构造证明法较为方 便。构造证明法必须在给定的推理规则下进行。 常用的推理规则有以下11条: (1)前提引入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都可 以引入前提。 (2)结论引入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所得 中间结果都可以作为后继证明的前提。 (3)置换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的公式中的 子公式均可用与之等值的公式置换。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Chen Guangxi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ing Science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目标:
掌握推理形式结构 熟练运用构造推理方法 了解命题逻辑归结证明
学习建议:
与初中平面几何证明进行对比 勤做练习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8)假言三段论 :
A→B B→C ∴A→C
(9)析取三段论规则: A∨ B A∨ B ¬A ¬B 或者 ∴B ∴A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10)构造性二难推理规则:
A → B C → D A∨C ∴B∨ D
(11)合取引入规则:
A B ∴A∧ B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是重言式类似, 与用 A ⇔ B 表示 A ↔ B是重言式类似,用 A ⇒ B表示A → B 是重言式, 不是联结词 是重言式, ⇒ 符。 推出B的推理正确 的推理正确, 若 A , A ,⋯, A 推出 的推理正确,则记作 ( A1 ∧ A2 ∧ ⋯ ∧ Ak ) ⇒ B 为蕴涵式。 称A⇒B为蕴涵式。 ⇒ 为蕴涵式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解:设p:今天是1号。q:明天是3号。r: 后天是5号。s:今天是2号。t:明天是6 号。 5个推理对应的形式结构分别为: (1) {( p → q ), p} ├q; (2) {( p → q), ¬q}├﹁q; (3) {( p → q), (q → r )} p → r ; ├ (4) {( p ∨ s ), ¬p} ├s; (5) {( p → q ), ( s → t ), ( p ∨ s )}├ q ∨ t 。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定义2.1.1】有效结论 定义 】 是一个有限公式的集合, 设 Γ = { A1 , A2 ,⋯ , Ak }是一个有限公式的集合, 是命题公式, 是另一个 其中 A1 , A 2 ,⋯, Ak 是命题公式,B是另一个 公式, 公式,记 Γ = { A1 , A2 ,⋯ , Ak } B ├ 为推理的形式结构。 为推理的形式结构。
1 2 k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2)等值演算法 等值演算法 通过等值演算。若公式
( A1 ∧ A2 ∧ ⋯ ∧ Ak ) → B ⇔ 1
则说明推理正确。 (3)主析取范式法 主析取范式法 若公式 ( A ∧ A ∧ ⋯ ∧ A ) → B 的主析取范式含 全部2n个极小项,则说明推理正确。否 则推理不正确。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例2.1.1〗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 (4)今天是1号或2号。今天不是1号。所 以,今天是2号。 (5)若今天是1号,则明天是3号。若今天 是2号,则明天是6号。今天是1号或2号。 所以,明天是3号或6号。
Dr Chen Guangxi
1 2 k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蕴涵式有下列性质: 蕴涵式有下列性质: 对任何公式A, 对任何公式 ,有A⇒A; ⇒ ; (1)若A⇒B,B⇒C,则A⇒C; 若 ⇒ , ⇒ , ⇒ ; (2)若A⇒B,A⇒C,则A⇒(B∧C); 若 ⇒ , ⇒ , ⇒ ∧ ; (3)若B⇒A,C⇒A,则(B∨C)⇒A。 若 ⇒ , ⇒ , ∨ ⇒ 。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2)设p:今天我休息。q:我要去象鼻山 公园玩。r:我要去七星公园玩。s:象鼻 山公园游人多。 前提:p → (q ∨ r ), s → ¬q, p, s 结论:r 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 p → (q ∨ r )), → ¬q ),p, s} ├ r (s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 4、 A → B ) ∧ ¬B ⇒ ¬A 、 拒取式 5、 A ∨ B ) ∧ ¬B ⇒ A ( 、 析取三段论 6、 A → B ) ∧ ( B → C ) ⇒ ( A → C假言三段论 、 ( ) ( 7、A ↔ B) ∧ ( B ↔ C ) ⇒ ( A ↔ C ) 等价三段论 、 ( 8、A → B ) ∧ (C → D ) ∧ ( A ∨ C ) ⇒ ( B ∨ D ) 、 构造性二难 以上8条中 用得最多的是第三, 条中, 以上 条中,用得最多的是第三,第五和 第六条。 第六条。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例2.1.2〗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并 〗 且给出证明。 (1)若a是偶数,则b是奇数。或者a是偶数, 或者a整除b。a是偶数。所以,b不是奇 数。 (2)因为今天我休息,所以我要到象鼻山公 园或七星公园去玩。如果象鼻山公园的 游人太多,我就不去象鼻山公园玩。今 天我休息。象鼻山公园游人太多。所以, 我去七星公园玩。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在实际中的推理,恰好为8条推理定律的 推理还是不多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要 证明推理正确,就是证明公式为重言式, 其证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真值表法 真值表法 将 ( A ∧ A ∧ ⋯ ∧ A ) → B 的真值表写出来。若真 值表的最后一列全为1,说明为重言式, 因而推理正确。否则,推理不正确。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证明过程如下: ① p → (q ∨ r ) ② p ③ q∨r ④ s → ¬q ⑤ s ⑥ ¬q ⑦ r
前提引入 前提引入 ①、②、假言推理 前提引入 前提引入 ④、⑤、假言推理 ③、⑥、析取三段论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为重言式, 若公式 ( A1 ∧ A2 ∧ ⋯ ∧ Ak ) → B为重言式,则 得到结论B的推理是 称由前提 A1 , A 2 ,⋯, Ak 得到结论 的推理是 正确的或有效的,并且称B是前提的 正确的或有效的,并且称 是前提的 A1 , A 2 , ⋯ , Ak 有效结论。 有效结论。若 ( A1 ∧ A2 ∧ ⋯ ∧ Ak ) → B公式不是 重言式,则称推理不正确。 重言式,则称推理不正确。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①真值表法 当前命题为: 当前命题为:( p → q) ∧ ( p ∨ r ) ∧ p → ¬q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②等值演算法
( p → q) ∧ ( p ∨ r ) ∧ p → ¬q
⇔ ( p → q ) ∧ p → ¬q ⇔ ( ¬p ∨ q ) ∧ p → ¬q
〖例2.1.3〗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 前提: p ∨ q, p → ¬r , s → t , ¬s → r , ¬t 结论:q 证明: ① s→t 前提引入 ② ¬t 前提引入 ③ ¬s ①、②、拒取式 ④ ¬s → r 前提引入 ⑤ r ③、④、假言推理 ⑥ p → ¬r 前提引入 ⑦ ¬p ⑤、⑥、拒取式 ⑧ p∨q 前提引入 ⑨ q ⑦、⑧、析取三段论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例2.1.1〗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 (1)若今天是1号,则明天是3号。今天是 1号。所以,明天是3号。 (2)若今天是1号,则明天是3号。明天不 是3号。所以,今天不是1号。 (3)若今天是1号,则明天是3号。若明天 是3号,则后天是5号。所以,若今天是1 号,则后天是5号。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解:(1)先将简单命题符号化。 p:a是偶数,q:b是奇数,r:a整除b. 再写出前提和结论。 前提: p → q, p ∨ r , p 结论: ¬q 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 p → q, p ∨ r , p }├ ¬q
Dr Chen Guangxi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பைடு நூலகம்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在构造证明时,有时采用下面介绍的方 法更简单。 附加前提证明法 我们在推理的时候常常使用这样一条规 则,比如我们要利用一些公理和定理去 证明命题: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则内错 角相等。我们在证明时,总是将结论的 前提“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作为已知条 件的。这就是附加前提推理规则。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第一节 命题逻辑的推理演算 第二节 命题逻辑的归结推理方法 第三节 命题逻辑的公理系统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推理是由前提出发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推理是由前提出发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前提是已知的命题公式, 前提是已知的命题公式,结论是由前提 出发运用推理规则所推出的命题公式。 出发运用推理规则所推出的命题公式。 为前提, 是另一个命题 设 A1 , A 2 , ⋯ , Ak 为前提,B是另一个命题 公式, 是否为 公式,B是否为A1 , A 2 ,⋯, Ak 的结论定义如 下: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定理2.1.1】 定理 】 A⇔B当且仅当 ⇒B且B⇒A。 当且仅当A⇒ 且 ⇒ 。 ⇔ 当且仅当 有些重要的重言蕴涵式称为推理定律, 有些重要的重言蕴涵式称为推理定律, 它们在推理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们在推理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重 要的重言蕴涵式主要有以下8条 要的重言蕴涵式主要有以下 条: 1、 A ⇒ ( A ∨ B) 附加律 、 2、 ( A ∧ B ) ⇒ A 化简律 、 3、 ( A → B) ∧ A ⇒ B 假言推理 或分离规则 假言推理(或分离规则 或分离规则) 、
⇔ ¬((¬p ∨ q ) ∧ p ) ∨ ¬q ⇔ ( p ∧ ¬q ) ∨ ¬p ∨ ¬ q ⇔ ¬p ∨ ¬ q (吸收律)
(吸收律)
由最后结果可知,有两个成假赋值, 由最后结果可知,有两个成假赋值,就是 110和111,这与真值表的结果是一致的。 和 ,这与真值表的结果是一致的。
Dr Chen Guangxi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4)假言推理规则(或叫分离规则):
A→B A ∴B (5)附加规则:
A ∴A∨ B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6)化简规则:
A∧ B ∴A
(7)拒取式规则: A→ B ¬B ∴ ¬A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③主析取范式法 ( p → q ) ∧ ( p ∨ r ) ∧ p → ¬q ⇔ m0 ∨ m1 ∨ m2 ∨ m3 ∨ m4 ∨ m5
( 由主析取范式可知, p → q) ∧ ( p ∨ r) ∧ p → ¬q 由主析取范式可知, 不是重言式(不含极小项 不是重言式 不含极小项 m6和m7 ),所以 , 推理不正确。 推理不正确。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例2.1.4〗已知¬(P∧¬Q),¬Q∨R,¬R成立,则¬P. 〗 证明: 证明 只需证明(¬(P∧¬Q)∧(¬Q∨R)∧¬R)→¬P是永真 式即可。 (¬(P∧¬Q)∧(¬Q∨R)∧¬R)→¬P ⇔((¬P∨Q)∧(¬Q∨R)∧¬R)→¬P ⇔((¬P∨Q)∧((¬Q∧R)∨(R∧¬R)))→¬P ⇔((¬P∨Q)∧(¬Q∧R))→¬P ⇔((¬P∧¬Q∧¬R)∨(Q∧¬Q∧R))→¬P ⇔((¬P∧¬Q∧¬R)→¬P ⇔(¬(¬P∧¬Q∧¬R)∨¬P ⇔P∨Q∨R∨¬P ⇔1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4)构造证明法 构造证明法 当前提与结论中命题变项较多时,前几种方法 的工作量太大,不方便,而构造证明法较为方 便。构造证明法必须在给定的推理规则下进行。 常用的推理规则有以下11条: (1)前提引入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都可 以引入前提。 (2)结论引入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所得 中间结果都可以作为后继证明的前提。 (3)置换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的公式中的 子公式均可用与之等值的公式置换。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Chen Guangxi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ing Science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目标:
掌握推理形式结构 熟练运用构造推理方法 了解命题逻辑归结证明
学习建议:
与初中平面几何证明进行对比 勤做练习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8)假言三段论 :
A→B B→C ∴A→C
(9)析取三段论规则: A∨ B A∨ B ¬A ¬B 或者 ∴B ∴A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10)构造性二难推理规则:
A → B C → D A∨C ∴B∨ D
(11)合取引入规则:
A B ∴A∧ B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是重言式类似, 与用 A ⇔ B 表示 A ↔ B是重言式类似,用 A ⇒ B表示A → B 是重言式, 不是联结词 是重言式, ⇒ 符。 推出B的推理正确 的推理正确, 若 A , A ,⋯, A 推出 的推理正确,则记作 ( A1 ∧ A2 ∧ ⋯ ∧ Ak ) ⇒ B 为蕴涵式。 称A⇒B为蕴涵式。 ⇒ 为蕴涵式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解:设p:今天是1号。q:明天是3号。r: 后天是5号。s:今天是2号。t:明天是6 号。 5个推理对应的形式结构分别为: (1) {( p → q ), p} ├q; (2) {( p → q), ¬q}├﹁q; (3) {( p → q), (q → r )} p → r ; ├ (4) {( p ∨ s ), ¬p} ├s; (5) {( p → q ), ( s → t ), ( p ∨ s )}├ q ∨ t 。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定义2.1.1】有效结论 定义 】 是一个有限公式的集合, 设 Γ = { A1 , A2 ,⋯ , Ak }是一个有限公式的集合, 是命题公式, 是另一个 其中 A1 , A 2 ,⋯, Ak 是命题公式,B是另一个 公式, 公式,记 Γ = { A1 , A2 ,⋯ , Ak } B ├ 为推理的形式结构。 为推理的形式结构。
1 2 k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2)等值演算法 等值演算法 通过等值演算。若公式
( A1 ∧ A2 ∧ ⋯ ∧ Ak ) → B ⇔ 1
则说明推理正确。 (3)主析取范式法 主析取范式法 若公式 ( A ∧ A ∧ ⋯ ∧ A ) → B 的主析取范式含 全部2n个极小项,则说明推理正确。否 则推理不正确。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例2.1.1〗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 (4)今天是1号或2号。今天不是1号。所 以,今天是2号。 (5)若今天是1号,则明天是3号。若今天 是2号,则明天是6号。今天是1号或2号。 所以,明天是3号或6号。
Dr Chen Guangxi
1 2 k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蕴涵式有下列性质: 蕴涵式有下列性质: 对任何公式A, 对任何公式 ,有A⇒A; ⇒ ; (1)若A⇒B,B⇒C,则A⇒C; 若 ⇒ , ⇒ , ⇒ ; (2)若A⇒B,A⇒C,则A⇒(B∧C); 若 ⇒ , ⇒ , ⇒ ∧ ; (3)若B⇒A,C⇒A,则(B∨C)⇒A。 若 ⇒ , ⇒ , ∨ ⇒ 。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2)设p:今天我休息。q:我要去象鼻山 公园玩。r:我要去七星公园玩。s:象鼻 山公园游人多。 前提:p → (q ∨ r ), s → ¬q, p, s 结论:r 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 p → (q ∨ r )), → ¬q ),p, s} ├ r (s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 4、 A → B ) ∧ ¬B ⇒ ¬A 、 拒取式 5、 A ∨ B ) ∧ ¬B ⇒ A ( 、 析取三段论 6、 A → B ) ∧ ( B → C ) ⇒ ( A → C假言三段论 、 ( ) ( 7、A ↔ B) ∧ ( B ↔ C ) ⇒ ( A ↔ C ) 等价三段论 、 ( 8、A → B ) ∧ (C → D ) ∧ ( A ∨ C ) ⇒ ( B ∨ D ) 、 构造性二难 以上8条中 用得最多的是第三, 条中, 以上 条中,用得最多的是第三,第五和 第六条。 第六条。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例2.1.2〗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并 〗 且给出证明。 (1)若a是偶数,则b是奇数。或者a是偶数, 或者a整除b。a是偶数。所以,b不是奇 数。 (2)因为今天我休息,所以我要到象鼻山公 园或七星公园去玩。如果象鼻山公园的 游人太多,我就不去象鼻山公园玩。今 天我休息。象鼻山公园游人太多。所以, 我去七星公园玩。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在实际中的推理,恰好为8条推理定律的 推理还是不多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要 证明推理正确,就是证明公式为重言式, 其证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真值表法 真值表法 将 ( A ∧ A ∧ ⋯ ∧ A ) → B 的真值表写出来。若真 值表的最后一列全为1,说明为重言式, 因而推理正确。否则,推理不正确。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证明过程如下: ① p → (q ∨ r ) ② p ③ q∨r ④ s → ¬q ⑤ s ⑥ ¬q ⑦ r
前提引入 前提引入 ①、②、假言推理 前提引入 前提引入 ④、⑤、假言推理 ③、⑥、析取三段论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为重言式, 若公式 ( A1 ∧ A2 ∧ ⋯ ∧ Ak ) → B为重言式,则 得到结论B的推理是 称由前提 A1 , A 2 ,⋯, Ak 得到结论 的推理是 正确的或有效的,并且称B是前提的 正确的或有效的,并且称 是前提的 A1 , A 2 , ⋯ , Ak 有效结论。 有效结论。若 ( A1 ∧ A2 ∧ ⋯ ∧ Ak ) → B公式不是 重言式,则称推理不正确。 重言式,则称推理不正确。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①真值表法 当前命题为: 当前命题为:( p → q) ∧ ( p ∨ r ) ∧ p → ¬q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②等值演算法
( p → q) ∧ ( p ∨ r ) ∧ p → ¬q
⇔ ( p → q ) ∧ p → ¬q ⇔ ( ¬p ∨ q ) ∧ p → ¬q
〖例2.1.3〗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 前提: p ∨ q, p → ¬r , s → t , ¬s → r , ¬t 结论:q 证明: ① s→t 前提引入 ② ¬t 前提引入 ③ ¬s ①、②、拒取式 ④ ¬s → r 前提引入 ⑤ r ③、④、假言推理 ⑥ p → ¬r 前提引入 ⑦ ¬p ⑤、⑥、拒取式 ⑧ p∨q 前提引入 ⑨ q ⑦、⑧、析取三段论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例2.1.1〗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 (1)若今天是1号,则明天是3号。今天是 1号。所以,明天是3号。 (2)若今天是1号,则明天是3号。明天不 是3号。所以,今天不是1号。 (3)若今天是1号,则明天是3号。若明天 是3号,则后天是5号。所以,若今天是1 号,则后天是5号。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解:(1)先将简单命题符号化。 p:a是偶数,q:b是奇数,r:a整除b. 再写出前提和结论。 前提: p → q, p ∨ r , p 结论: ¬q 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 p → q, p ∨ r , p }├ ¬q
Dr Chen Guangxi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பைடு நூலகம்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在构造证明时,有时采用下面介绍的方 法更简单。 附加前提证明法 我们在推理的时候常常使用这样一条规 则,比如我们要利用一些公理和定理去 证明命题: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则内错 角相等。我们在证明时,总是将结论的 前提“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作为已知条 件的。这就是附加前提推理规则。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第一节 命题逻辑的推理演算 第二节 命题逻辑的归结推理方法 第三节 命题逻辑的公理系统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推理是由前提出发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推理是由前提出发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前提是已知的命题公式, 前提是已知的命题公式,结论是由前提 出发运用推理规则所推出的命题公式。 出发运用推理规则所推出的命题公式。 为前提, 是另一个命题 设 A1 , A 2 , ⋯ , Ak 为前提,B是另一个命题 公式, 是否为 公式,B是否为A1 , A 2 ,⋯, Ak 的结论定义如 下: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定理2.1.1】 定理 】 A⇔B当且仅当 ⇒B且B⇒A。 当且仅当A⇒ 且 ⇒ 。 ⇔ 当且仅当 有些重要的重言蕴涵式称为推理定律, 有些重要的重言蕴涵式称为推理定律, 它们在推理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们在推理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重 要的重言蕴涵式主要有以下8条 要的重言蕴涵式主要有以下 条: 1、 A ⇒ ( A ∨ B) 附加律 、 2、 ( A ∧ B ) ⇒ A 化简律 、 3、 ( A → B) ∧ A ⇒ B 假言推理 或分离规则 假言推理(或分离规则 或分离规则) 、
⇔ ¬((¬p ∨ q ) ∧ p ) ∨ ¬q ⇔ ( p ∧ ¬q ) ∨ ¬p ∨ ¬ q ⇔ ¬p ∨ ¬ q (吸收律)
(吸收律)
由最后结果可知,有两个成假赋值, 由最后结果可知,有两个成假赋值,就是 110和111,这与真值表的结果是一致的。 和 ,这与真值表的结果是一致的。
Dr Chen Guangxi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4)假言推理规则(或叫分离规则):
A→B A ∴B (5)附加规则:
A ∴A∨ B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6)化简规则:
A∧ B ∴A
(7)拒取式规则: A→ B ¬B ∴ ¬A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③主析取范式法 ( p → q ) ∧ ( p ∨ r ) ∧ p → ¬q ⇔ m0 ∨ m1 ∨ m2 ∨ m3 ∨ m4 ∨ m5
( 由主析取范式可知, p → q) ∧ ( p ∨ r) ∧ p → ¬q 由主析取范式可知, 不是重言式(不含极小项 不是重言式 不含极小项 m6和m7 ),所以 , 推理不正确。 推理不正确。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例2.1.4〗已知¬(P∧¬Q),¬Q∨R,¬R成立,则¬P. 〗 证明: 证明 只需证明(¬(P∧¬Q)∧(¬Q∨R)∧¬R)→¬P是永真 式即可。 (¬(P∧¬Q)∧(¬Q∨R)∧¬R)→¬P ⇔((¬P∨Q)∧(¬Q∨R)∧¬R)→¬P ⇔((¬P∨Q)∧((¬Q∧R)∨(R∧¬R)))→¬P ⇔((¬P∨Q)∧(¬Q∧R))→¬P ⇔((¬P∧¬Q∧¬R)∨(Q∧¬Q∧R))→¬P ⇔((¬P∧¬Q∧¬R)→¬P ⇔(¬(¬P∧¬Q∧¬R)∨¬P ⇔P∨Q∨R∨¬P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