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1

平均分1
平均分1

《平均分》说课稿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平均分说课稿的文章。叫学生判断这样是不是平均分)检验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摆学具:师出题,叫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平均分了。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

《平均分》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与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已知感受未知,从未知探求新知。

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均分的分法。

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即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起始阶段的兴趣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趣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

课件出示3只小猫正在吵架的情境:

劳动节到了,猫妈妈交给三只小猫的任务是浇12盆花。

小花猫说:我浇离我近的两盆,其余的你们分。

小白猫说:小黑猫个儿大,多浇点儿,浇6盆,其余的我们浇。

小黑猫说:我们还是一人四盆吧!

叫学生当裁判评评谁有理,谁的方法最公平。

在这个情境中,二年级的学生很天真,可能不同的人会认为不同

的猫有理,但一抛出“公平”两字,自然的会想到是小黑猫,那为什么公平呢?原先凭学生的旧知可能会有个模糊的表述,但学了新知就会更清晰明了,从而由此导入了新课。

(二)、自学课文,探索新知。

指导学生自学例1,找出新知,汇报交流。

这里我先让学生带问题看例1:他们在干什么?看着他们分的你有什么要说的?你有办法比他们分的更好吗?你睁大眼睛找找,你能从例1中找出今天老师要教给你们的新知识是什么吗?之后汇报交流。

怎样分是平均分是一个重点,让学生“先看图”、“先理解图”,把揭示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得一种自豪的体验,这样在看看学学找找中更容易接受这个“平均分”这个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其实已经接触较多的知识,并把它抽化成一个概念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概念体系的升华,让学生在脑海中深深烙下:每份同样多,才叫平均分。

叫学生到投影仪前把自已的分法一一演示。

这里主要解决平均分的分法: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2个2个的分……,这个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借助了直观的多媒体演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用直观的感知清晰的看清平均分的过程,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判断题(叫学生判断这样是不是平均分)

检验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摆学具:师出题,叫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平均分了。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分法,要求速度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选到最为有效的分法。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哪问题?

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用,最后的小结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平均分的概念,还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平均分找出来,把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三1、2、3或课堂作业本。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反馈于教师,让教师了解本堂课、本班学生存在的缺陷,以使做到堂堂清。

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要认真向大家学习,认真反思我在课堂教学中显现出来的问题,分析原因,努力学习教学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认识平均分(1)

认识平均分(1)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24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分物体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2.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解决问题,提高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用语言说出来。 自主学习方案: 一、分一分、填一填。 6根小棒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 并把你的分法画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种分法,每份的根数一样多,都是()根。 二、学一学: 阅读教材第42页。 三、试一试: 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四、说一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平均分。 2.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1)○○○○○○() (2)○○○○○○() 五、想一想: 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交流自主学习方案第1题。 提问:6根小棒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

展示交流画出的分法 追问:第几种分法,每份的根数一样多,都是几根?通过课前的学习,我们把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均分”。(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进一步感知“平均分”。 出示例图 提问:图上是将6个桃子怎样分的?你认为这几种分法哪种最公平?为什么? 全班交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小结:每份分3个,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练习: (1)交流自主学习方案第4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说一说,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出示两幅图: 提问:第二幅图为什么表示平均分?这是把几颗草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颗? 第一幅图为什么不是平均分?怎样改变可以使它变成平均分? 3.动手操作,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 课件出示试一试。 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1)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汇报:你是怎样分的?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如下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整理 ①○○○○○○○○ ②○○○○○○○○ ③○○○○○○○○ 师:第一种方法是把8个桃,每()个一份,分成了()份。第二种、第三种方法呢? (4)追问:为什么这三组分出的每份个数不同,却都是平均分?(因为它们都是把8个圆片分成每份相等的个数,每一组里每份的个数相同,因此都是平均分。)小结:看物体是否是平均分,要看每份分得是否同样多。 四、巩固拓展 1.课本第43页“试一试”

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

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29分,每空0.5分) 1.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个. 列出算式:()÷()=(). 2.24÷4=()读作(),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也就是()里面有()个(). 3.算式:()÷()=()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是(). 4.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5.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8÷()=()把8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8÷()=() 6.15÷5=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7.8.4×5=20 20÷5=4 想:(四)五二十,商是4. 20÷4=()想:四()二十,商是(). 9.12÷2=()想:二()十二,商是(). 12÷6=()想:()六十二,商是(). 24÷4=()想:四()二十四,商是(). 24÷6=()想:()六二十四,商是(). 二、口算:(48分) 4×2= 4×3=5×2=8÷2=12÷3= 10÷5=8÷4=12÷4=10÷2=3÷3= 4÷2=8÷4=12÷6= 12÷2=12÷4=9÷9= 6÷3= 10÷2=12÷3=9÷3= 6÷6=24÷6=30÷5= 16÷4=3×4=5×5=6×6=12÷4=25÷5= 36÷6=3×2=2×5=3×4=6÷2=10÷2=12÷3=6÷3=10÷5=12÷4=5×3=5×6=6×4=15÷3=30÷6=24÷4=15÷5=30÷5=24÷6=三、列式计算(16分) ①24里面有几个4?②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多少? ③18除以6等于多少?④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7分) 1.24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个苹果? 2.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每6人一组,需要4条船。如果每8人一组,需几条船?

认识平均分练习一

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一) 班级:姓名:一、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它下面画“√”。 2. 1. () ()() 二、用6根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1)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份。(2)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三、你能按要求圈一圈,填一填吗? (1)☆☆☆☆ 8颗☆,每4颗一份,分成了()份。 ☆☆☆☆ (2)☆☆☆☆ ☆☆☆☆ 8颗☆,每2颗一份,分成了()份。 (3)□□□□□□□□□ □□□□□□□□□ ()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四、先想一想怎么分,再填空。 (1)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2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2)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4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3)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8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4)6棵松树,每2棵种一排,可以种()排。 (5)10个○,每5个可以拼成图形五环,能拼成()个。 五、想一想,再填空。 1. 12根小棒,平均分成2堆,每堆()根。 2. 12根小棒,平均分成3堆,每堆()根。 3. 12根小棒,平均分成4堆,每堆()根。 六、先画一画,再填空。 七、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1. 2. 八、看图填一填。 1. 2. 九、先圈一圈,再填空。 (1)○○○○○○(2)△△△△△△ △△△△△△ 6个○,每2个一份, 12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分成了()份。 十、想想填填。 1. 2. 3. 4. ()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有()个。()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有()个。 10把香蕉,平均放在 2个篮子里,每个篮 子里放()把。 ○○○○○○○○○○ ○○○○○○○○○○ 有20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个。 △△△△△△△△ △△△△ △△△△△△△△ 有()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个。 (1)12颗糖,每3颗分一份,分成了()份。 (2)12颗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颗。 (1)每束有()个气球,()束一共有()个气球。 (2)一共有()个气球,每束有()个,分成了()束。 (3)一共有()个气球,平均分成了()束,每束有()个。 (1)有()副手套,每副()只,一共有()只。 (2)一共有()只手套,每()只配成一副,配成了()副。 (3)一共有()手套,分成了()副,每副有()只。 (1)15只蜜蜂,每()只排一队,排成了()队。 (2)15只蜜蜂,平均排成()队,每队()只。 有12篮萝卜,平均分 给3只小兔,每只小 兔分()篮。

平均分的认识

平均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3位小朋友分配糖果。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3位小朋友准备的糖果,发现:每份中的糖果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1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练习三的第1题。 (1)想一想平均分的概念。 (2)交流。 (3)评价。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第1课时平均分(1)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物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小朋友分配食物。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物“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食物,从中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物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 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1 平均分(一)》教案

平均分(一)。(教材第7、第8页)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通过活动操作,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形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图片(糖块)。 师:同学们,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了,看看他们在忙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情景图) 学生可能会说: ·这些同学在做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他们准备了糖块、苹果、果冻等很多好吃的。他们正在分这些好吃的,可能是想知道够不够吧。 ·他们还把整理好的东西放在了箱子里。 …… 师:是啊,他们的准备工作很认真。其中有什么问题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教学例1。 师:我们来看看这6块糖,如果要分成3份,该怎样分呢?拿出你的图片分一分。 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组织交流汇报。 生1:我分的第一份是1块糖,第二份也是1块糖,第三份是4块糖。 生2:我分的第一份是1块糖,第二份是2块糖,第三份是3块糖。 生3:我分了三份,每份都是2块糖。 师:同学们都按要求把6块糖分成了3份,其中有的同学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像这样就叫平均分。

2.教学“做一做”。 师:你看下面的分法哪些是平均分?(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生:第一幅图中的每份都是3块,同样多,所以第一幅图的分法是平均分。 师:你能看图完成下面的练习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汇报:一共有16片枫叶,每4片一份,平均分成了4份。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为学生经历实物分法的探究后抽象出用画图表示分法做准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吗?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收集后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A类 把10个松果平均分给2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能分到( )个松果。 (考查知识点:平均分;能力要求:能正确地进行平均分) B类 把下面的球平均分到两个盘子里。 ●●●●●● ●●●●●● (考查知识点:平均分;能力要求:能正确地进行平均分)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5 B类:

平均分的认识(一)

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小学数学}第1课时平均分1-[仅供参考]

2021年{某某}小学 小 学 数 学 学 习 资 料 教师: 年级: 日期: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物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小朋友分配食物。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物“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食物,从中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物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 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1

《平均分》说课稿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平均分说课稿的文章。叫学生判断这样是不是平均分)检验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摆学具:师出题,叫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平均分了。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 《平均分》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与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已知感受未知,从未知探求新知。 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均分的分法。 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即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起始阶段的兴趣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趣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 课件出示3只小猫正在吵架的情境: 劳动节到了,猫妈妈交给三只小猫的任务是浇12盆花。 小花猫说:我浇离我近的两盆,其余的你们分。 小白猫说:小黑猫个儿大,多浇点儿,浇6盆,其余的我们浇。 小黑猫说:我们还是一人四盆吧! 叫学生当裁判评评谁有理,谁的方法最公平。 在这个情境中,二年级的学生很天真,可能不同的人会认为不同

平均分(一)

平均分(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 萝卜图片,桃子图片,小木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 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 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 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学生操作摆桃子。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 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 个、、、、、、 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小组或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 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 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同 学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 样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 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 了。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1)教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物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小朋友分配食物。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物“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食物,从中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物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 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的认识(一)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

平均分

分桃子(体验平均分的意义)3稿 (校内教研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个数小于份数。教学重难点:1、体验平均分的意义。2、图示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 1、数学书(练习) 2、做8个桃子图(卡纸做) 3、小猫分鱼图(复印) 4、每人12根小棒 5、贴的苹果图、玫瑰花图、笑脸图 6、作业纸(印130张) 学生:数学书、草稿本、铅笔盒 教学过程: 一、分桃子 1、师:这是什么?数一数有几个?把8个桃子分成2堆,可以怎么分? 生说。 师:我用小圆圈代替桃子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生1:两堆都是4个。 生2:第一堆3个,第二堆5个。 生3:第一堆2个,第二堆6个。 生4:第一堆1个,第二堆7个。 …… 板书:

2、师:这些分法都有可能,你觉得哪种最公平?为什么? 生:每堆4个的最公平,因为每堆分得同样多。 师:这位小朋友用了一个很好的词谁听到了? 生:同样多(板书)。 3、师:那我们就用这种最公平的方法把8个桃子分成两堆。(擦去其他分法) 二、分鱼 1、过渡:师:刚才我们把8桃子分成了同样多的两堆,小猫知道小朋友们有分东西的本领,想请你们帮帮忙,愿意吗?看看是什么忙呢? 出示图。 生:12条鱼分给四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分到同样多的鱼。 2、师:有些小朋友马上就知道答案了,可是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分的?请拿出你手头上的12根小棒代替12条鱼,动手分给4只小猫。 生分,师巡视:找到一个一个分的同学。 3、汇报:师:谁愿意上来边分边说给大家听听你是怎么分的? 生1:一根一根的分,分了3次,每人分到3根。 (展示时每次分的小棒不要重叠在一起。) 师:谁看懂他的方法了?你能上来再用这种方法分一分说一说吗? 生2分。 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说。 师:有小朋友说有点麻烦,有点慢,但他确实是一种分东西的保险的方法。其实我们看看鱼这么多,也可以每只猫先分两条,还剩下4条,再把剩下的继续分。(教师边分边操作)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怎么想到三根三根的分的? 生展示并解释: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所以每人分3根。 师:你用上了乘法口诀解决分得同样多的问题,很不错,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那分鱼我们先分到这儿, (请用最快的速度把你的小棒放进铅笔盒,小手摆摆好。)

1、平均分

《平均分》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教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主题:平均分课时:共三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计者:二年级数学组新密市市直第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除法意义的教学要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首先,应让学生充分 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逐步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2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而平均分又是学习除法的基础,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本节课以二年级学生去春游,同学们正在分食物导入,让学生说出要每个同学分的一样多才算公平,从而得出平均分的定义。在本节课中始终围绕学生 的活动展开,让学生自己思考,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中感悟平均分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让孩子 们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3 .学情分析 孩子们在生活中已初步有分物体的生活体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本节课 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各种实物,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分 一分、说一说这些活动,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由多次经历的“平均分”的过程,找出平均分的方法,并在头脑中由感性思维而形成抽象思维,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建 立表象一一动作思维一一抽象思维,这是一个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而设置的螺旋式的知识上升的过程。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 任务1:经过动手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任务2:自己会进行“平均分”。 教学过程

平均分(一)

第二单元第1课时 课题: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面,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使学生学会进行平均分的方法。 3.使学生掌握第一种平均分问题的特点,会说出第一种平均分的意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第一种平均分问题的特点,会说出第一种平均分的意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第一种平均分问题的特点,会说出第一种平均分的意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乘法算式 4×6= 点名请学说出乘法算式的结果,并说出乘法算法算式的意义,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板书相应的边加算式。 2.师:我们学习了乘法,并且知道乘法是由相同加数的连加改过来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种新的运算——除法,请大家把书翻到第7面。 引导学生看第7面图,并提出问题:乘法来源于连加,除法又是怎么来的?除法和乘法又有怎样的联系?第7面的图和我们又要学习的除法有什么关系?只需要启发学生思考,不必给出答案。 3.请学生把数学书翻到第8面。可以看到,第8面将要讲的是平均分。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什么是平均分?这又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讲授新课。 (一)例1及做一做第1题。 1.例1 例1展示了三种方法把6颗糖果分成3份。请学生说一说3种方法分别是怎么分的。 教师示例:把6颗糖果分成3份,其中一份是1颗,一份是2颗,一份是8颗;把6分成3份,其中一份是1,一份是2,一份是3。 训练学生学会说分东西的方法。 请学生齐读小精灵的话“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训练学生学会说平均分的第一种意义: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颗糖果;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训练学生分步说平均分:把谁(6)平均分,分成几(3)份,每份是几(2)。 2.教科书第8面做一做第1题。

平均分(概念教学)

《平均分》教案 教科10教本万静 10370036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学生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学生感受到“平均分”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具备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际操作法、讨论交流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时间】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你们感受到“春姑娘”的气息了吗?瞧,今天,希望小学的师生们要去郊外春游,他们在忙着准备食物。 出示课件:水果、饮料、面包、糖果 师:这么多的东西怎样分给每个小组?同桌讨论。 学情预设:可能会有这样几种分法: (1)我们组分的是橘子。有15个橘子,分给5组,每组分了3个; (2)我们组分的是矿泉水。有10瓶,分给5组,每组分了2瓶; (3)我们组分的是面包。有10个面包,分给5组,每组分了2个; (4)我们组分的是糖果。有30颗糖,分给5组,每组分了6颗。 师:这样的分法,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每个小组分的同样多,这样更加公平。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分小队旗。 (1)师:食物都分配好了,准备出发啦,不过,老师先要把手上的12面小队旗分给小组长,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小圆片代替小旗,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分一分。 生:①把12面小旗平均分给2个小组,每组6面。 ②把12面小旗平均分给3个小组,每组4面。 ③把12面小旗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组3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