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旨在揭示中国社会管理实践、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探讨中国古代史中各个管理流派和思想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研讨各个历史时期管理理论和思想状况与特征,同时,进行与西方管理思想史的比较,反思中国古代管理历史知识和管理历史经验。
这些对提高今天人们的管理决策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已经拥有了有效的政府与组织的管理,追溯起来从夏朝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古代政府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现代人学习与借鉴。
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然将长期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
现代企业是一个目标性很强的群体组织,群体的效率从根本上取决于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是否和谐统一,而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我们的大文化背景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的。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从中华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上来看。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气候温暖湿润、江河纵横勾联、土地广袤富饶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繁衍、从事单一的种植型农业生产活动。
这种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具体到管理思想方面,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管理上群体的小富即满、小成即安的小农意识,固守封闭不思冒险、甘于守成乏于开拓,易于满足鲜有进取,就是这种思想的鲜明写照。
其次,从宗法制度的角度分析。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强悍的宗族凝聚力量和“家长制”式的集权专制,将社会全体成员通过共同的风俗习惯、心理状态、行为规范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导致了中国管理思想上重“人治”轻“法制”、重裙带关系轻法律约束的传统形成。
使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既带有鲜明的专制性、等级性,同时又具有牢不可破的血缘亲情和心理上的融合凝聚能力。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案例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案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对于当代管理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结合历史案例,探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髓,并分析其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及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之一,其内容不仅涉及军事战争,更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智慧。
孙子在兵法中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观念,强调了对于敌我双方的深入了解和分析。
这一思想对于现代管理者同样具有启示意义,管理者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团队和竞争对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我们可以从《论语》中找到古代管理思想的宝贵经验。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治国平天下,其道大明”的观点,强调了领导者的道德品质和管理能力。
这一思想告诉我们,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卓越的管理才能,更需要以身作则,成为团队成员的楷模和榜样。
只有以德服人,才能赢得团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有效地进行管理工作。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资治通鉴》中发现古代管理思想的宝库。
这部历史巨著总结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治国理政经验,对于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善于用人的明君和贤臣,他们善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善于以德服人,善于用人之道,使得整个国家或组织运转良好。
这启示我们,管理者需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团队成员的优势,善于激发团队的潜能,使得团队能够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价值,实现整体的协同效应。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对于当代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管理者需要深入挖掘古代管理智慧,结合现代管理实践,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推动团队和组织的发展壮大。
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管理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共同探讨古代管理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
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
诸子百家中儒、墨、兵、道、法五家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儒家重组织,墨家重目标,兵家重决策,道家重领导,法家重控制。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
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
“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首先,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修己以安人”,“仁者爱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舍生取义”,“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方面,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一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墨子对于管理、教育、法制、伦理等思想有丰富的阐述。
他把“兼相爱”看作是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是管理者必须奉行的治国之法。
他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爱与利是联系起来的,仁义与功利是统一在一起的,这不同于儒家的重义轻利,墨子把利作为仁义的内容和目的,他的管理思想对当今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都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法家韩非子是我国先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古代管理思想对我国现代体育管理的启示

古代管理思想对我国现代体育管理的启示首先,古代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本”。
在古代,管理者往往把员工作为重要的资源来看待,注重人性、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同时注重培养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使得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现代体育管理中,运动员和教练员也应该被视为最重要的资源,管理者应该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同时注重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使得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能。
其次,古代管理思想强调“德治为先”。
古代管理者把德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注重发扬德艺双馨的员工,放弃利欲熏心的手段和手段,使得企业和员工在和谐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在现代体育管理中,运动员和教练员也应该注重德治,注重发扬体育精神和道德武德,倡导公平竞争、诚信积德,建设和谐的运动环境。
第三,古代管理思想强调“绩效管理”。
在古代,管理者总是注重员工的绩效,定期进行绩效评价,通过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现代体育管理中,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绩效也应该得到注重,管理者可以通过奖金、晋升等方式激励运动员和教练员,使得他们积极向上,不断完善自己。
最后,古代管理思想强调“合作共赢”。
在古代,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强调合作共赢的思想,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使得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在现代体育管理中,各级运动组织和运动员、教练员之间也应该强调合作共赢的思想,共同推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全民健身目标。
综上所述,古代管理思想对我国现代体育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强调以人为本、德治为先、绩效管理、合作共赢等管理理念,使得现代体育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和符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中国管理学融通古今的管理智慧读后感

中国管理学融通古今的管理智慧读后感《中国管理学融通古今的管理智慧》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管理智慧与现代管理理论相融合的书籍。
通过对中国管理学的演进和现代管理学的发展,本书起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古今融通的作用。
阅读完《中国管理学融通古今的管理智慧》,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智慧对现代管理学的启示和影响。
首先,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对中国管理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尊重人的价值、强调人情关系、注重道德伦理等儒家思想为中国古代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管理学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提出了许多管理智慧,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聚众而乱之,与众而治之”等,这些智慧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次,本书分析了现代管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西方管理学以科学性和规范性为主要特点,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学、韦伯的官僚管理学等。
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管理学研究,但也存在着将西方理论原封不动地套用到中国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我国学者对于管理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创新,如关注组织内部人际关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等。
这些新理论为中国管理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愈发强调本土化的价值。
然后,本书强调了古代管理智慧与现代管理学的融合与转化。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理论的比较研究,本书提出了很多有启示意义的观点。
古代中国管理学注重人性、注重德治和道德,追求和谐稳定;现代管理学注重制度,强调科学、效率。
两者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取向,但是可以相互补充。
本书指出中国管理学应当注重人的价值和尊重个体差异,重视内控力的培养和组织文化的建设。
古代中国的管理智慧可以为现代管理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如儒家思想中的“仁”与现代管理学中的“领导力”相对应,都强调了管理者的道德要素。
而现代管理学中的规范和科学原理也可以为传统管理智慧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在国际领域的应用。
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迎接国际竞争。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当代人才管理的启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当代人才管理的启示人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选才用才得当与否是各项事业成败的关键。
古今中外,人才问题一直都备受领导人和管理者的重视和关注。
我国自古就有关于人才作用的论述,唐太宗指出“治天下者,以人为本”,“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非用其人,必难至治”;管子也提出了“争天下必争人才”的观点;墨子则把人才视为“国家之珍,社会之佐”,突出强调了人才的重要地位。
因此,对管理者来说,如何选人用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选才用才方面的理论和成功范例,对我们的现代管理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值得借鉴。
一、知人善任,唯才是举选才首先要知人、识人。
孔子十分重视知人,他说 :“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伯乐与千里马的典故说明了知人、识人的重要性,没有伯乐,即使是千里马也很难有用武之地。
作为管理者,必须要独具慧眼,练就知人、识人的才能。
选人、用人贵在知人善任。
知人不容易,善任则更难。
在封建时代,以宗亲为主要社会关系,有世袭制度和宗族制度存在,执政者往往把自己的宗亲安排在重要部门,朝中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拉帮结派,任用亲信的现象也很常见,唯才是举和任人为亲的斗争十分激烈。
墨子为了实现尚贤使能的目标,提出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甄选原则,即“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孟子在贤才的标准上,也提出善是贤能的主要品质,他认为选拔贤能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卑可逾尊,疏可逾戚”,绝不能任人唯亲。
作为优秀的管理者,应敢于使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
楚汉相争时,刘邦起初虽实力小,也没什么大才,却能战胜骁勇善战的项羽,因此韩信评价刘邦:“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刘邦选用了才能比他强的人为他打天下,而项羽自恃清高,怀疑臣子,最终使韩信这样的大将跑到刘邦一边为其效力。
因此,在用人上,一定要惟才是举,千万不可嫉贤妒能。
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善任的关键是如何量才使用,各尽其能。
唐太宗指出,“人才有长短,不必兼通”,“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要懂得取人所长,让各类人才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案例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案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管理智慧和经验,对今天的管理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和价值。
首先,我们可以从《孙子兵法》中找到丰富的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强调“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思想对于现代管理同样适用。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对于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至关重要。
此外,《孙子兵法》还提出了“兵不厌诈”的观点,这也启示我们在管理实践中需要善于变通和灵活应对,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规则和方式。
其次,我们可以从《论语》中寻找到古代管理思想的宝藏。
孔子提出了“治国有如烹小鲜”的观点,这一思想强调了管理者需要细致入微地处理事务,善于调配资源,以求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同时,孔子还强调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观点,这启示我们在管理团队时需要注重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而不是简单地依赖权威和约束。
再者,我们可以从《道德经》中汲取古代管理思想的智慧。
道家强调了“无为而治”的观点,提倡“以柔克刚”,这启示我们在管理实践中需要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依赖强制性的管理手段。
同时,《道德经》还强调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也提醒我们在管理团队时需要善于了解员工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工作潜力。
最后,我们可以从《资治通鉴》中发现古代管理思想的珍宝。
在历史故事和典籍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管理智慧的案例和故事。
例如,汉武帝时期的“蜀宫案”、“酷吏”等故事,都反映了古代管理者在处理权力、纪律、激励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案例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和经验,对于今天的管理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善于汲取古代管理思想的精髓,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古代经典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经典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影响古代中国经典思想在许多方面对现代管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思想体系不仅能够帮助解决现代组织中的问题,还对现代企业管理和领导力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以下将重点介绍儒家、道家和墨家对现代管理学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影响深远。
儒家思想注重关系和和谐,倡导以德治国,认为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以及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与现代管理学中的“关怀型领导”概念相一致。
关怀型领导强调领导者应关心员工的需求,发展员工的潜力,并与员工保持密切的关系。
儒家的“仁”思想也与现代管理学中的“人本主义”理念相契合。
这些理念强调组织应该将员工视为最重要的资源,并注重员工的发展和幸福感。
其次,道家思想对现代管理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注重灵活性和自然流动。
现代管理学中的“自适应领导”和“敏捷管理”概念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启发。
自适应领导鼓励领导者根据环境变化来调整管理策略,而敏捷管理则注重组织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变革能力。
这些概念都与道家思想中的“顺势而为”和“顺应自然”相契合。
最后,墨家思想对现代管理学同样产生了积极影响。
墨家思想强调公平和公正,反对特权和不平等。
现代管理学中的“公正和平等”原则与墨家思想有相似之处。
这些原则认为组织应该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并且领导者应该以公正的方式分配资源和管理权力。
墨家思想还注重规范和标准化,与现代管理学中的“规程”和“流程管理”相一致。
规程和流程管理强调组织应该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以确保组织的运作高效和有序。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经典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儒家思想强调关系和和谐,导致现代管理学中的关怀型领导和人本主义理念。
道家思想注重自然流动和灵活性,影响现代管理学中的自适应领导和敏捷管理。
墨家思想强调公平和公正,启发现代管理学中的公正和平等原则,并强调规范和标准化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不仅对组织的管理和运作有指导作用,而且对领导者的领导力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案例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案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凝聚了无数智慧和经验,对今天的管理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古代管理思想中选取几个典型案例,以期为现代管理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孔子的“仁政”思想。
孔子强调仁者必有政治才能,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应该以仁爱为核心,领导者应该以仁德来感化和影响人民。
这种以仁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了领导者的品德和修养,提倡以德治国,对于今天的管理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启示。
现代企业管理中,领导者的品德和修养同样至关重要,只有做到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有效地推动组织的发展。
其次,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提出了很多关于战争和领导管理的原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原则。
这个原则强调了对环境和对手的深刻了解,以及对自身优势和劣势的清醒认识。
在现代管理中,这个原则同样适用,管理者需要深入了解市场、竞争对手和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和有效的管理。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看《管子》中的管理思想。
《管子》提出了“法度”、“权谋”、“势”的管理原则,强调了管理者需要有明确的法度和规章制度,善于运用权谋和把握势力关系。
这些原则对于管理者来说同样具有启示意义,现代企业也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章,善于运用权谋和把握势力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最后,我们可以提及《道德经》中的管理思想。
《道德经》强调了“无为而治”、“以柔克刚”的管理原则,主张领导者要有智慧和谋略,善于以柔克刚,善于隐忍和包容。
这种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管理者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管理者需要具备智慧和包容心,善于以柔克刚,善于隐忍和包容,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对于今天的管理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从孔子的“仁政”思想中学习领导者的品德和修养,从《孙子兵法》中学习对环境和对手的深刻了解,从《管子》中学习建立完善的制度和善于运用权谋,从《道德经》中学习智慧和包容心。
《孙子兵法》管理哲学及其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孙子兵法》管理哲学及其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一、概述《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本书在广泛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从现代视角对《孙子兵法》的管理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挖掘和整理,力求全面揭示《孙子兵法》的管理智慧,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孙子兵法》的管理哲学,是一种关于管理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的科学。
它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其管理本体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对现代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实现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其管理辩证法思想则集中体现了矛盾联系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全面和主次有别的观点、战争活动有规律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以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这些观点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和管理者都将《孙子兵法》的管理哲学作为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他们运用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智慧,来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深入研究和理解《孙子兵法》的管理哲学,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1. 简述《孙子兵法》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瑰宝,其历史背景深远且丰富。
这部兵法的作者孙武,生于春秋末期,身处一个战乱频繁、诸侯争霸的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孙武凭借对战争的深刻理解与对策略的独到见解,创作出了《孙子兵法》。
该书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更是东方智慧与战略思维的典范。
在中国文化中,《孙子兵法》的地位举足轻重。
自古以来,它就被誉为“兵圣”,与《易经》、《道德经》等经典著作并列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该书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和战略智慧,不仅为历代军事家所推崇,更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积极启发

谢谢观看!
如何将古代管理思想运用于现代管理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科学的企业管理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许多要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具 有旺盛的生命力, 有旺盛的生命力,其中包含着许多被国人认为不能违背 的人生价值、处世态度、理念追求等等。 的人生价值、处世态度、理念追求等等。中国古代管理 思想已渗透、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之身。 思想已渗透、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之身。世界上没有一 个民族的管理思想能独霸历史的领先地位直到永远。 个民族的管理思想能独霸历史的领先地位直到永远。当 历史站在工业管理文明大门的时候, 历史站在工业管理文明大门的时候,使人们越来越渴望 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来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中企 业管理体制、结构、经营方式等各种新问题, 业管理体制、结构、经营方式等各种新问题,中国传统 的管理思想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 现代化的障碍, 现代化的障碍,革除它们是当代企业管理者当仁不让的 历史责任。因此,只有通过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解析、 历史责任。因此,只有通过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解析、 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 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才能 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 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最早是由政治家管仲提出的,其本意是只有解 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最早是由政治家管仲提出的, 决好人的问题,才能达到“本理国固”的目的。 决好人的问题,才能达到“本理国固”的目的。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人的行 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关于人的行为规律。孔武提出“人情之理, 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关于人的行为规律。孔武提出“人情之理,不可不 在管理中,要重视研究人的规律,要根据一定的规律去满足人的欲望, 察”在管理中,要重视研究人的规律,要根据一定的规律去满足人的欲望, 办事情才能符合客观实际。我国古代十分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各种群体关系, 办事情才能符合客观实际。我国古代十分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各种群体关系, 包括家庭邻里、社会、 包括家庭邻里、社会、国家乃至自然界
墨子的管理学思想及其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墨子的管理学思想及其对现代管理的启示作为先秦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墨子以其儒家学派中的一员身份,被誉为“天下第一白”和“墨子贤”。
其思想贡献并非仅限于儒学,还涉及诸多领域,如科技、军事、哲学等。
其中,墨子对管理学思想的贡献影响深远,与现代管理学的发展也有密切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究一下墨子的管理学思想及其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一、墨子的管理学思想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墨子的思想根源和核心概念。
墨子的思想渊源包括六艺、儒家和道家等,其中主要受孔子和老子的影响。
墨子的核心概念是“兼爱”、“非攻”和“节用”,这三者为墨家思想的代表。
其中,“兼爱”指“爱人如己”的普遍关爱和平等精神。
这一概念也奠定了墨家在道德和社会等方面的思想基础。
而“非攻”则是墨子主张的战争和暴力解决问题的反对态度,这一概念在现代和谐社会建设中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最后,“节用”是墨子提出的节制用物、精打细算的理念,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资产管理也有借鉴作用。
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墨子的管理学思想也包含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和方法。
首先,墨子在人才管理方面提出了博爱和公正的观点。
墨子认为,天下之人,皆同父母,应该真心关爱和尊重每一个人。
而在公正方面,墨子主张在“任贤用人”的基础上,遵循道德和能力的原则来选拔人才。
其次,在组织架构方面,墨子强调组织的规范和科学性。
凭借角色分工、明确职责的原则,墨子认为组织体系将能够高效地达成其目标。
同时,在墨家的组织中,还有一种称为“桥”的职务,其时遍布处于各种管理和组织活动的岗位之上,起着沟通和协调的作用。
这一概念在今日的企业组织和团队管理中也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墨子还提出了治理中的其他技巧,如监督、评估、反馈等。
在他的著作传中,提出了“明审委差”、“明评功罚”、“明施恩惠”等概念,对现代管理学也有很深的影响。
二、墨子的管理学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陈述了墨子的管理学思想,我们不难发现这里面与现代管理学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三个领域,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墨子管理学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论儒家“为政以德”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启示

论儒家“为政以德”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启示
儒家“为政以德”的管理思想是一种传统的管理理论,它强调
道德,儒家认为,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用德治国,用德引导下属。
这种思想虽然历史悠久,但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也有许多启示。
1. 道德为企业的基石: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经营策略和商业
模式,也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企业的道德标准。
现代企业管理者应
该坚持诚信、公平、责任和社会责任等道德价值观,用道德来规范
企业的行为。
2. 管理者需要成为榜样:儒家主张管理者“先治其身,后治其家,再治其国”。
管理者要首先以身作则,成为员工的榜样和典范。
用“道德”来管理下属,能够建立起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信任和共识,实现管理的良性循环。
3. 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儒家所强调的“仁”的价值观,强调
关注员工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让员工感受到
企业的关怀和尊重,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4. 注重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儒家的“教化”思想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者需要注重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
能够逐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
综合来看,“为政以德”的管理思想能够对现代企业管理者提
供很多重要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启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传统文化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形态,对于现代管理也有着相当大的启示作用。
本文从“绩效管理”、“领导力”、“人际关系”、“企业文化”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所带来的启示。
一、绩效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的基础,绩效管理在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恩怨分明”的思想,这种思想可以为现代企业带来启示。
在员工绩效管理中,要明确工作责任,并且要快速而公正地对员工表现进行评估。
同时,对于表现优良的员工,要有所奖励,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也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和考核,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二、领导力领导力是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体现的包括智慧、道德以及勇气等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等方面,这种思想可以为现代企业领导者提供启示。
要求领导者能够实现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此来促进团队协作,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同时,领导者还要具备爱心和责任心,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爱和激励,从而提高员工的企业凝聚力。
三、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现代企业中,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为贵”思想,对于企业来说,也具有实际的启示意义。
在员工之间要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尽量减少信息传输和认知偏差,建立互信、互敬、互利的关系,使得员工之间的合作更加高效、顺畅。
四、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它反映了企业的文化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办事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诚信为本”,“厚德载物”,“以人为中心”等方面,这些思想可以为企业提供实用的管理启示。
为企业员工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并且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价值观,让企业的发展始终保持道德、法律、科技三者相统一的状态。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启示具有其独特性和根源性,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熟知和运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思想,将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管理是随着人类历史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自从有了人类历史就有了管理。
人是社会的动物,在从事集体的生产和社会活动时,由于需要组织和协调行动,管理也因此而产生。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长期生存繁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民族文化。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理论溯源于西方,它是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
这就给人们一种模糊的认识:似乎西方文明是孕育现代化管理的唯一母体。
其实,作为在人类共同劳动中产生的管理思想是与各个国家、民族的文明史及其文化背景相关联的。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浩如烟海的治国、治生(经济)及修身的思想,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管理文化。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已经拥有了有效的政府与组织的管理,追溯起来从夏朝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古代政府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现代人学习与借鉴。
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论和思想。
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然将长期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
现代企业是一个目标性很强的群体组织,群体的效率从根本上取决于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是否和谐统一,而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制度是解决可以量化可以看到的事物的,文化则影响内心世界影响人的所有行为,中国的企业也在搞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从没有制度到有制度管理的根本问题仍大量存在,但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收效甚微,除了一些企业宣导的文化本身就不堪推敲以外,我们的大文化背景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的。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从中华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上来看。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气候温暖湿润、江河纵横勾联、土地广袤富饶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繁衍、从事单一的种植型农业生产活动。
东西方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_杨程

管理视窗
益的权利,参与公司管理的权利,依照条件转让股份权利等。 ( 四) 公司设立要约的生效 要约生效的时间因对话与否而有不同。 向对话人发出要约, 采取了解主义,即要约人了解要约时开始生效 。 向非对话人发 [2 ] 出要约,采取到达主义,即要约送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设立人 向将成立的公司发出要约,采取到达主义,即公司成立要约到 达公司,要约开始生效。 公司的成立同时也是公司承诺并且承 诺生效的时间。 承诺生效,设立人与公司之间的合同成立并生 效,公司可以依约受领设立人支付的财产 。 所以,公司依法登 记成立,会产生以下民事法律后果,一是公司取得民事法律主 体资格,进入法律社会之门; 二是设立人向公司发出的要约到 达受约人,要约生效; 三是公司对设立人作出承诺,并且承诺 生效; 四是公司开始受领设立人转移的财产,可以依约行使对 设立人的出资财产给付请求权; 五是设立人取得股东资格,可 以行使股东权利。 如果设立人申请设立公司,不能获 得批准, 那么公司设立要约不可能到达受要约人从而不可能生效 。 法律 行为不生效,通常会引起设立人之间恢复原状 、 有过错的设立 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法律后果。(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 学院法学研究所)
( 下接第 47 页)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和国际化的浪潮中,东西方古代管理思 想无疑对当代管理起着一种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 东西方古代管 理思想中各有其思想的精髓,我们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 从东方古代管理思想的角度 ( 一) 重视人的发展 中国古代 的 思 想 家 一 直 倡 导 “民 为 贵,社 稷 次 之,君 为 ” 、“以人为中心” ,宣扬人本思想。在当代 HR 管理中,同样 轻 是人视为企业的核心和最宝贵的资源。 一个想要成功与壮大的 企业,必须重视员工方面的管理,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与人性化 管理,将企业的员工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培养出能适应企业 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人是企业系统构成要素中最活跃、 最积极、 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而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处处为员工 着想。 ( 二) 以和为贵 “和”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无论是在古达中国还是在当 代中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管理中,更应该注重 “以和为贵” 。首先,建立一个优秀的、 有控制力的领导集体集 团; 其次,要建立意见回馈机制,不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都可 以通过意见反馈的机制,发表各自的观点,将信息传达给对方。 ( 三) 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管理者要做到赏罚分明,这样才能服众。 在一个企业内部 肯定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员工,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这就使得他们工作效率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 只有在企业内部建 立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才会使企业内部的员工感受到公平的对 待。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实施的过程过程中一定要落 实到实处,不能天天喊空口号,重在执行。 2. 从西方古代管理思想的角度 西方古代管理思想的核心是科学管理的思想,西方科学管 理理论的核心是: 管理要科学化、 标准化; 要倡导精 神革 命, 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在西方古代管理思想中,科学管理的思想 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 一) 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原则,是衡量企业经 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获得很好的经济效 益,面临的将会是亏损,甚至是倒闭。 企业只有将经济效益与 社会效益相结合,才能加快技术改造、 技术创新和产品的更新 换代,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也更有能力服务社会,造福 每一个人。与此同时,企业在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 务时候,它就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发展机会,从而获得更 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 二) 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管理的目是为了更好的激励员工,使之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历史实践证明: 要想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单纯的物质激励或 精神激励都是行不通的,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在不断满足企 业员工物质方面需要的同时,再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以提高 企业员工素质,创造各种有利于员工的条件,满足员工精神方 面的需要,使员工真正得到满足。 东西方古代管理思想是一笔 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好好去利用,将其充分运用到当代管理中, 这不光对我们自身有益,对企业有益,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社 会和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经济 与管理学院)
张之洞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张之洞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1. 引言1.1 张之洞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张之洞是清代著名的官员和政治家,他的管理思想在当时备受称赞,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启示。
张之洞的管理思想强调实践和创新,注重人才培养,提倡团队合作和领导者的榜样作用。
这些思想在现代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之洞的管理理念强调不断学习和进步,倡导务实和创新,这与现代管理中强调的学习型组织和持续改进的理念相契合。
他注重人才培养,认为只有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推动组织的发展,这也是现代管理中重视人才管理和人才培养的核心。
张之洞的管理思想强调团队合作和领导者的榜样作用,这与现代管理中强调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者的重要性相呼应。
张之洞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他的务实和创新、人才培养、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经验,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推动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张之洞管理思想的概述张之洞是清朝末年著名的官员和改革家,他提出了许多与管理相关的思想和理念。
张之洞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政府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上。
他认为管理的核心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要善于团结协调各方力量,要注重实践和创新,要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以及要保持忠诚和廉洁的品德。
这些思想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为后人在管理实践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张之洞强调管理的重要性,他认为管理是一种艺术和技巧,需要具备一定的智慧和能力。
他倡导的管理理念包括坚持原则、注重团队合作、勇于创新、善于调节和协调等。
这些理念在现代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时,这些理念更能够帮助管理者有效地应对挑战和风险。
张之洞的管理思想强调实践和创新,强调人才培养和团队合作,强调廉洁和诚信。
这些思想对现代管理仍然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对于提高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张之洞的管理思想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中国古代管理故事

中国古代管理故事
摘要:
一、引言
1.管理的重要性
2.中国古代管理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管理的实践
1.孟子与梁惠王的故事
2.诸葛亮与刘备的故事
3.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三、中国古代管理的思想
1.儒家管理思想
2.道家管理思想
3.法家管理思想
四、中国古代管理的启示
1.人民为本
2.善于用人
3.变革与稳定
五、总结
1.中国古代管理的价值
2.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正文:
一、管理的重要性
1.管理在任何时代都至关重要。
2.中国古代管理者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方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故事和经验。
二、中国古代管理的特点
1.儒家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的福祉。
2.道家管理思想:无为而治,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法家管理思想:强调法治和秩序,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中国古代管理的实践
1.孟子与梁惠王的故事:仁政、以民为本。
2.诸葛亮与刘备的故事:信任、团队协作。
3.王安石变法的故事:改革精神、敢于创新。
四、中国古代管理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1.人民为本:关注人民的福祉,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善于用人:发现和任用人才,提高团队凝聚力。
3.变革与稳定:敢于改革,保持稳定,为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
五、总结
1.中国古代管理故事揭示了古代管理者的智慧和才能。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灿烂文明史的国家,祖先们凝聚无数阅历和智慧所创造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管理思想成为我们这些后人的宝贵财富。
这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创造的经验和方法直到今天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对今天的管理者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下面我选取几个方面,结合我自己的看法举几个例子。
首先,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重视“人”,也就是告诉我们重视人力资源。
比如《墨子》中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
”就是从“天下”的角度说明了用贤人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的杰出帝王无不重视“人”。
唐太宗《贞观政要》说:“为政之要,惟在用人。
”明太祖也指出:“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治天下者,必赖于群臣。
”充分揭示了处理好领导者与员工关系的重要性。
清圣祖说过:“政治之道,首重人才”。
可见,我国从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再到帝王将相无不重视“人”的作用,并且延续了我国整个的历史。
其次,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为我们解决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处理企业利润与职工待遇之间的矛盾?关于这个问题,关键是企业领导者必须正视职工的欲望,必须清楚“人生而有欲”、“欲不可去”。
“生而有欲”是非常明确地、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企业员工的心理。
谋求生存和幸福的、高质量的生活是人的本能,如果企业的管理者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就不会使员工丧失工作的积极性。
《荀子》中有这样一段话:“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就深刻的说明了这个道理。
《管子》也有“凡人之有为也,非明之则利之”的说法。
再次,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重视人的情感因素,主要表现在重视“士气”。
我认为这是一种有魅力的企业文化的体现。
关于这一点,最为著名的就是《左传》中的“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还有《尉缭子》中的“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公管吴凯
摘要: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乃至世界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那种管理思想值得我们现代管理借鉴并学习,本文将从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征、启示及借鉴意义三个方面仔细介绍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并阐述对现代管理的启示及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思想古代管理现代管理启示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史资料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管理思想,而这些思想便是我们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对于这些遗留下的财富,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在现代管理工作中有所收益。
而在借鉴一门艺术性的东西之前,了解并总结它是十分重要的,以下便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具体内容和其主要特征及启示:
一、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谋而后动的决策思想。
早在古代,我国古代的先贤们便给我们流下了许多精辟的关于管理工作中决策的见解。
比如“凡事预立,不预则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
”而宋代文学家苏轼在《策别十八》中写道:“为国有万事之机,有一时之计,有不中月之计。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等等都说明做事应该有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2.义利两全的取舍思想
在中国古代社会,有许多人都主张重义轻利,但也有一些实用主义的思想家、哲学家主张义与利并举,倡导“义,利也。
”,“兼相爱,交相利。
”。
宋代的苏轼在他著名的作品中《利者义之和论》中也说:“义利利义相为用。
”,春秋时的管子也认为“自利”是人所共有的情结,他还认为“自利”之德与“利人之德”同时也是统一协和的。
陈寿在《三国志•吴书•骆统传》中进一步讲这种义利观念和富民利民联系起来指出“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福由民殖德似民茅义以民行。
”这句话可谓深刻的概括了中国义利两全的管理真谛在普通民众之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3、赏罚分明的激励思想。
在激励和奖惩方面。
孙子提出“合军聚众务在激气。
”,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主张“诚有功则虽疏必赏;诚有过则近爱必诛。
”。
而诸葛亮指出“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诛罚不避亲戚赏赐不避仇怨”应做到“无党无偏”。
只有做到赏罚分明才能对良善功将有所激励发扬对奸恶无功有所咸惧以确保管理组织的正常科学运转。
4、德刑并用的宽猛思想。
在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特别重视德能兼备的标准,我国远古时代的"禅让制度"就是在考察德行修养的基础上实行的推举贤能的管理制度。
管子认为国家选贤任能要举拔有德者给予爵位举拔有才者就任为官。
孔子治国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实行“礼治”或“德治”认为把德礼施之于民是治理国家的理想方案。
5、上下同欲的同道思想。
才能充分发挥组织中每个人的内在潜能一直是管理者在努力思考的问题。
《周易•系辞下》中有一句名言“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欧阳修在《朋党论》中说:“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嵇康在《卜疑》中说:“交不为利仕不谋禄”。
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中孙子说“上下同欲者胜”这些都突出强调了上下同欲的重要性。
6、执要群效的统一思想。
在组织理论方面我国古代可散见于古代先贤片言之语论述中的管理思想中。
执要群效的
统一思想就是这种组织理论的雏形。
《韩非子•扬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在这里韩非子第一次将决策层和执行层、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职能进行了明确的划分。
管子在《管子•明法》中说:“威不两错政不二门。
”,李世民说:“理国守法事须划一”。
这些论述都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上下级之间权利与责任的不同并且都明确指出统一决策指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7、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是儒家须臾不可分离的管理之道。
孔子说“过犹不及”。
程熙对中庸的解释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朱熹在《中庸章句》的开首将其注之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之名。
庸平常也”。
8、对立转化的辨证思想。
这一思想在《易经》《老子》《孙子兵法》中都得到了集中、充分的体现。
中国这种充满了哲学四辨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整体观和转化观两个方面。
比如表现在中国画上中国画以“写意”为主重视对整体的把握并不重视对细节真实的分析就是书法也讲究一气呵成一气贯通。
至于在转化观方面其中“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和“盛极必衰”等就是其所蕴涵的辨证的管理思想。
9、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已经“表现出较为鲜明的人文意识”。
《管子》认为:“务本之道在于经营民心争取百姓。
达人民之所愿予百姓之所需。
”。
孟子从“民为立国之本”思想出发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得地利不如人和”。
并进而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下.”。
荀子则指出:“百姓之力待之而后功。
百姓之群待之而后和。
百姓之财待之而后聚。
百姓之执待之而后安。
”。
二、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征
很明显,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有一定的特征的,就像前面说的,一门具有艺术性的东西在接受它的之前了解它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它的特征。
而总体上讲,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两点特点: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发展的趋势上看具有通变性。
从春秋时期的管子、孔子,到后来的许多思想家在管理思想上的表述变化上有着共同的变通性:慢慢的向创新这个方向变通,不论是从文化教学,还是从军事战争上看都体现了这一点。
2.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哲学的辩证上看具有和谐性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强调和谐主张协同追求和谐的境界。
“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准则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和为贵”也不是无原则的。
在讲“和”的统一性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其中存在的差异性,即在强调“以和为贵”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和而不同”在同中存异。
这也说明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和协性”是中国传统的集体伦理观在管理上的集中体现。
三、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管理启示及其借鉴意义
纵观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无不发现其具有艺术性的特点,然而在现代管理的工作上,其艺术性也值得我们借鉴,总结有以下几点:
1.在军事管理方面,古代先贤们的“谋而后动”“上下同欲”“赏罚分明”的思想就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一个有战斗力有威慑力的部队必须要有一套完好的管理理念,而“谋而后动”可以让军队管理者在战略上获得必要的优势,没有莽撞的行为,才能有良好战果。
另一方面,“上下同欲”的思想告诉我们,军队中要上下一心才能稳固军心。
而“赏罚分明”这一思想对于军队来说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军官必然懂得赏罚分明好处。
这些对于军队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在政府部门管理方面,“执要群效”和“德刑并用”,“以民为本”的古代管理是思想对于政府管理者是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执要群效”的思想告诉政府管理者自己身份的扮演角色,让管理者明白自己和下级的工作重点,“德刑并用”说明让政府反思用人的是否正确,当然现代的管理工作中不可能照搬“德刑并用”,毕竟那只是古代用人的方法,但这个思想可以启示政府部门管理者的用人艺术。
而“以民为本”的思想是任何政府任何执政党都要知道的,政府管理者倘若不知这点,那么必丧失民心。
3.在个人、组织、企业管理方面,“义利两全”和“赏罚分明”“不偏不倚”及“对立转化”等思想对于这些管理者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义利两全”告诉管理者们在管理工作中的义与利正常的对待方法,“赏罚分明”和“不偏不倚”则说明了对待自己、上级、下属、员工等工作时的正确态度,而“对立转化”则在个人方面阐述了心态的重要性,告诉了管理者事物在哲学上可以相互转换的道理。
然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毕竟是我们先人深深思考的结果。
我们承认其在认知上存在某种不足,但也绝对不是一无是处。
我们要做的便是将我们古代那些先贤们留下来的思想加工后与现代管理结合起来作为新的中国的管理思想,那么这必将光大于后世。
参考文献:
[1] 赵伊川管理学[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