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合集下载

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症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的睡
眠障碍疾病。

中老年人群是失眠症高发人群之一,而传统的药物治疗存
在睡眠药物依赖、药物副作用等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
手段,成为当前深入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医针灸以其独特的治疗优势,
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失眠症的治疗中。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针刺治疗中
老年失眠症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探究其可
能的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刺
组和对照组。

2. 研究对象:从中老年失眠症患者中筛选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包括男性和女性,年龄60-80岁,符合失眠症的相关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针刺组按照经典针灸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
用安慰剂治疗。

每组治疗周期为4周,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30分钟。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失眠指数,抑郁情绪评分,脑电图等相关指标的变化
情况。

四、预期结果
预计通过本研究,可以评价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可
行性,探究其可能的机制,以期为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提供更好的指
导和治疗思路。

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

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

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92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

对照组单纯采用归脾汤治疗,观察组采用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失眠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失眠症状积分(7.2±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痊愈率(60.87%)、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失眠症;归脾汤;针灸睡眠是人体恢复体力、保证日常生活、工作精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

失眠症是临床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长时间入睡困难、睡眠中容易惊醒、睡眠程度不深,睡眠质量和入睡时间均达不到正常需要,导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严重者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

临床治疗失眠症常采用西药疗法,但长期使用可产生成瘾性和依赖性。

2012年6月,本院采用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失眠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为2012年6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92例确诊为失眠症的患者。

入选者均有睡眠障碍,符合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男20例,女26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0.3±1.26)岁;病程8~42d,平均病程(16.3±2.68)d。

对照组(46例)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41.5±1.49)岁;病程9~40d,平均病程(17.1±2.35)d.排除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结构、病程长短等一般资料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西药诊断依据《睡眠障碍国际分类-诊断和编码手册》[1]中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不寐”病[2]。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传统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因此寻找一种效果明显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对于失眠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为失眠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期望能够进一步验证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但其疗效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失眠患者进行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变化。

通过系统观察和记录,我们希望能够探索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疗效规律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从而提高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研究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将患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或安慰剂治疗。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评估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在治疗过程中采集了详细的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症状等。

记录了治疗措施的具体方法、频次和持续时间。

在疗效观察阶段,使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和记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研究在结果分析和讨论阶段采用了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比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通过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情况。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常常导致人们难以入睡、易醒或无法保持睡眠,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中医指出,失眠属于“不眠”范畴,其病因可以是气、血、阴、阳、心、肝、脾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于是,中医主张针灸疗法统治失眠,同时结合耳穴揿针治疗,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本文通过临床研究,来探讨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疗效及主要操作方法。

一、临床研究设计本次临床研究旨在探讨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疗效,并比较不同治疗时间的临床疗效。

研究对象为60名失眠患者,男女比例相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

治疗组实施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方案:对治疗组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首先采用针灸治疗方法,经穴针刺入以下穴位:神阙、风池、大椎、乳中及足三里;然后采用耳穴揿针,选用心、肝、脾、肾、神经、皮质、脾定等耳穴进行插针刺激,每次选择2-3个穴位,治疗时间为40分钟,每周进行3次,共治疗4周。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常规口服安定、助眠灵等西药,每日3次,各种药物组合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调整。

二、疗效评估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两次评估,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1、失眠改善程度治疗组:治疗前失眠等级分别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治疗后失眠等级改善明显,有32例病人(约占96.6%)恢复正常睡眠,剩下的一位患者症状有一定改善。

2、睡眠质量治疗组:治疗前,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明显降低,得分在50-70分之间;治疗后,睡眠质量得分明显提高,最高分数达到80分以上。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得分相对更低,没有显著的提高。

3、心理状态治疗组:治疗前,失眠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情感压抑、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感和抑郁感显著降低,自我感觉有所改善。

治疗后,98%以上的患者已经不再有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失眠患者的情感状态没有得到改善。

三、治疗操作方式1、针灸操作(1)操作前准备:病人处于卧位,采用无菌技术操作,按规范要求进行消毒。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对于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从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52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n=26),和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针灸的观察组(n=26),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平均睡眠时间。

结果: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针灸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25/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21/26),p<0.05。

此外观察组治疗后的平均睡眠时间也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失眠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能够起到理想效果,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不寐;失眠;应用失眠患者会出现入睡困难、睡眠短浅、时睡时醒,甚至整夜都不能入睡,导致患者得不到充分休息,出现头晕、心悸、记忆力减退、精神涣散、抑郁等,对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

一些轻度失眠患者可以通过安眠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不适合长时间吃,容易造成依赖成瘾、肝肾毒性等,治标不治本,随着失眠症状的加重,甚至可能安眠药物达不到明显效果[1]。

中医对于失眠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中医将其成为“不寐”,认为其病因主要由两种,一是受其他疾病影响而来,比如咳嗽、腹满等,此类患者主要是针对引起失眠的其他病症进行治疗,当其他疾病得到控制后,不寐也就会随之消退【2】。

另一种病因是心神失养、阴虚火旺、实火扰心、气血阴阳失和等所致,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的就是此类不寐患者。

故选择能够养心安神、调和阴阳、补虚泻实效果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基于此,我院就尝试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治疗,并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2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针灸的观察组,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从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52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n=26),和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针灸的观察组(n=26)。

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

分. 分 数 越 高 说 明 患 者 的 睡 眠 质量 越 好 。 1 . 4 统 计 学 方 法 数 据 结 果 采 用 S P S S 1 7 . 0统 计 学 软 件 . 观 察资料用%、 如 表示 , 采用 x 、 f 检验 , 均以 P < 0 . 0 5表 示 具有 显 著性 差 异 . 有统计学意义。 1 . 5 临床 疗 效 显效 : 在 治 疗 后 患 者 的 失 眠 症 状 明显 好 转 .
异. P > 0 . 0 5 . 具 有 可 比性 。
[ 2 ] 王丽平. 许 彭玲 治 疗 萎 缩 性 胃炎 经 验 浅 析 [ J ] . 北京中医药 , 2 0 0 9 , 2 8
( 1 1 ) : 8 4 7 — 8 4 9 .
症 加减 . 结 合 西 医 口服 药 物 综 合 治 疗 的方 法 . 在 症 状 体 征 恢
复、 胃镜 和病 理 检 查 总有 效 率 . 复发率 、 患者满意度等方 面 比
参考文献 :
[ 1 ] 周信友. 慢 性 萎 缩性 胃炎 的辨 治 经 验 [ J 1 ] . 世界 中 医 药 , 2 0 0 7, 2 ( 2 ) :
1 0 1 — 1 0 2 .
味子 ; 合并溃疡者加三七 、 没 药、 乳香 ; 口苦便秘加生大黄 、 火
麻仁 、 蒌仁 。全方辨证施 治 、 诸药合用 , 可滋阴清热 、 益 胃健 脾、 使浮热得 降、 心 神 安 宁 ; 再 配合 质 子 泵 抑 制 剂 、 清除幽 门 螺 杆 菌 和 保 护 胃黏膜 等西 医综 合 治 疗 . 收效 甚 佳 。 3 - 3 疗 效 比较 本 文 中观 察 组 采 用 疏 肝 益 胃汤 辨 证 施 治 、 随
M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 代 诊 断 与 治 疗 2 0 1 3 Ma y 2 4 ( 6 ) 呕 吐加 枳 实 、 竹茹 ; 肝郁胁胀加柴胡 、 郁金 、 青皮 ; 胸 胁 胀 痛 加 单 纯 西 医 用药 具 有 明 显 的优 势 . 显 著 提 高 了治 愈 率 和 患 者 的

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一、概要失眠症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每天晚上翻来覆去,辗转反侧总是难以入睡。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更加简便、快捷的解决方法。

而调任通督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却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这一临床研究成果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为失眠症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1. 研究背景和意义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失眠症患者越来越多。

失眠症不仅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甚至会导致一些心理疾病的发生。

因此研究一种有效、安全、方便的治疗失眠症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调任通督针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它通过调节人体经络系统,达到治疗失眠症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然而目前关于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疗效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开展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研究目的和方法我们的目标是研究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采用一种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会收集大量的临床数据,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病史、症状等,然后通过对比分析这些数据,找出失眠症患者中使用调任通督针法治疗的患者与未使用该疗法的患者之间的差异。

此外我们还会对使用调任通督针法治疗的患者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3. 研究结果概述经过一段时间的调任通督针法治疗,我们发现失眠症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入睡时间缩短,夜间醒来次数减少。

同时他们的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加稳定,白天精力充沛,工作效率提高。

这些变化使得患者们对治疗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失眠针法的研究

失眠针法的研究
01
02
表4 研究对象既往用药史 (催眠剂及相关药物)
研究对象 例 数 从未使用 偶尔使用 经常使用 必须依赖 阴阳五脏组 59 9 15 27 8 传统针刺组 57 14 10 23 10
“调阴阳五脏”针法包括两个方面:
01
其一是调节昼夜阴阳节律,
02
其二是调理五脏藏五神功能。
03
四、“调阴阳五脏”针法简介
调阴阳,即调节昼夜阴阳节律:
选用大椎、申脉与关元、照海穴,根据患者就诊时间不同,分别施于“补阳泻阴”或“补阴泻阳” 针刺手法,以顺时调节昼夜阴阳节律
四、“调阴阳五脏”针法简介
01
02
表5 研究对象病程分布情况
研究对象 例 数 <1年- 5 年- 10年- 15年- 20年- 25年- 阴阳五脏组 59 9 20 16 7 4 3 传统针刺组 57 11 27 10 5 3 1
02
“调阴阳五脏”针法选穴依据
“调阴阳五脏”针法在调节昼夜阴阳睡眠 节律的同时,调整紊乱的五脏功能,使气血调和,五神各有所藏,从根本上治愈失眠。
01
02
03
04
05
研究对象与选择标准
研究方法
一般资料
研究结果
讨论
临床观察
C
B
A
病例来源
诊断标准
试验病例标准
一、研究对象与选择标准
失眠质量分级标准
“调阴阳五脏”针法简介
调五脏,即调理五脏藏五神功能: 运用五脏俞配膈俞穴,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膈俞六穴以调理紊乱的五脏功能,使气血调和,五神各有所藏。
五、“调阴阳五脏”针法选穴依据
“调阴阳五脏”针法的选穴是在对失眠发病机制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的。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失眠是指睡眠质量不佳或难以入睡、易醒或早醒等现象。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失眠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健康问题。

现代针灸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进行探讨。

失眠的病因复杂,常因心理和生理原因交织而成,例如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慢性疾病、药物、饮食等等。

现代针灸治疗失眠主要针对各种失眠病因进行针灸处方调整,即经带穴位调理、神穴调理、按摩以及疗程治疗。

根据不同的病因,可给予相应的现代针灸处方。

1. 情志失调型主要症状为入睡困难、多梦或梦游、醒后难以入睡、易醒或早醒等。

常伴有心悸、胁肋胀痛、胃痛、口干燥等。

治疗重点是平复情绪和神志,常选用太乙穴、内关穴、印堂穴等。

2. 胃气不和型主要症状为失眠伴有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烧心等症状。

治疗重点是调和胃气,常选用足三里穴、关元穴、内关穴等。

3. 肾精亏虚型现代针灸治疗失眠的用穴是一门科学,其中用穴规律也是十分重要的。

1. 根据经络走向选择用穴在中医学中,经络走向是非常重要的。

针灸治疗时选择正确的穴位,可以更好地调节经络,从而更好地改善失眠症状。

例如,治疗情志失调型的失眠,可选择太乙穴、心俞穴、印堂穴等;治疗肾精亏虚型的失眠,可选择足三里穴、命门穴、关元穴等。

2. 神穴的应用经络交叉穴是指在同一经络上,两个穴位相交处的穴位。

在针灸治疗失眠时,可以同时选择两个经络交叉穴进行针灸,以加强调理经气的作用。

例如,治疗气血不足型的失眠,可选择神阙穴和液门穴,这两个穴位是膀胱经和任脉经的交叉穴,能够补益气血,滋养心神,改善失眠症状。

总之,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为失眠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寐 ,触事易惊 ,终 E t 惕惕 ,胆怯 心悸 ,舌淡 ,苔薄 ,脉弦细 。 1 . 4治疗方法及操作
中医学将 失眠称 为不寐 ,又名不得 卧、不得眠 、不能眠 ,是 以经
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以夜间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
为主 要症状 ,轻者入睡 困难 ,或寐而 不酣 ,时寐 时醒 ,或醒后 不能再 寐 ,重则彻夜 不寐 ,常 常影响人们 的正常工作 、生 活、学 习和健 康。
失眠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证,由于经常不易入眠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
整 夜不能入 眠 ,这可能加 重或诱 发眩晕、头痛 、心悸、胸痹甚 或中风 等病证 。顽 固性失 眠,不仅给患者 带来长期 的烦 恼和痛苦 ,甚至依赖 于安眠药 ,久之可致 医源性疾病 的发生 。中医治疗 失眠 的历 史 由来 已 久 ,且效果 比较满意 。笔者 20 年8 06 月至2 1年5 间,选取我科 门 00 月 诊 患者4例 ,采用 针灸的方法 ,进行辨证施治 ,取得 了较 为满意的疗 6 效 ,现报道如 下。 1资 料 与方 法
究[. J 中华 中医药学 刊, 1, ( : 5 ] 2 1 93 5 . 0 2 )9
可引起心伤脉结。西药治疗快速心率失常主要运用心律平 ,该药可控
制阵发性 室性 心动过速 以及室上性 心动过速 ,从而达到治疗 快速心率
失常的效果。但心律平虽然可以控制心率失常,但药品有局部麻醉的
作用 ,还 可以产生 头晕 、头痛 、胃肠道 障碍 、血压下 降、房室阻断等 副作用 ,效果不理 想 。而运 用中药治疗快速 心率失常 ,从整体 出发, 辨证施 治 ,分型治 疗 。具体 方法 是 :①心阴虚型 :天王补心丸 中地黄
2 ・中医中药 ・ 7 0
“ 昏厥”等症状都有所记载。心率失常所表现出来的脉象,在中医中 多数为代脉、促脉、结脉、迟脉、数脉、疾脉。心主血脉,藏神 ,其 华在面。心失所养,心气虚弱,神不守含而见心悸怔忡不安,心阳虚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保持睡眠的状况,常伴有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等问题。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有着千年历史,对失眠的治疗有着独特的效果。

本文将整理现代针灸治疗失眠的处方,并对其中的穴位选取规律进行研究。

1.标本兼治方方剂:心肾不交方选穴: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关元、督脉督点、心俞、肾俞、百会、印堂。

针刺方法:选择不同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如激血法、缓刺法、留针法、加热刺法等。

2.镇静安神方方剂:尾状核心方选穴:心兪、心俞、神门、肝俞、太渊、肺俞、百会。

针刺方法:缓刺法为主,适当辅以留针法、加热刺法等。

3.调理气血方4.疏肝理气方1.心俞(BL15)心俞是心经的俞穴,对调养心脏功能有良好的效果,有安神、补心的作用,常在失眠治疗中被选用。

2.神门(HT7)神门是心包经的经穴,具有冲心安神、疏肝理气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

3.肾俞(BL23)肾俞是肾经的俞穴,对调理肾脏功能和益精补肾有益,对失眠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百会(GV20)百会是督脉的会穴,具有宁心安神、养心益智、补脑健神的作用,常用于失眠治疗中。

5.足三里(ST36)通过对现代针灸治疗失眠的处方整理和穴位选取规律的研究,可以发现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是通过调节心脏、肾脏、肝脏等脏腑功能,调整气血平衡,改善失眠症状。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与中医的《内经》中所讲的五脏六腑相互联络、气血畅通的理论相吻合。

针刺方法也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反应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现代针灸治疗失眠的处方整理和穴位选取规律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但具体治疗方法还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并结合其他中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原发性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主要特征包括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和早醒等症状。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原发性失眠症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依赖性,因此人们开始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不仅在临床试验设计上有所创新,还在疗效评估和机制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对于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究针灸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和机制,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具体包括研究针灸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睡眠结构的影响,以及针灸对失眠症相关信号途径的调控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旨在揭示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具体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推广针灸治疗失眠症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还包括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优势和局限性,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可靠的证据支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健康水平。

1.3 研究意义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意义在于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

相比传统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不仅具有较小的副作用和成瘾性,而且可以调节患者的生物节律和神经系统功能,从根本上促进睡眠的恢复和调整。

针灸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深入研究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机制和临床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针灸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为失眠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针对失眠问题的疗效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广针灸治疗的应用范围,还有望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失眠症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选穴规律与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选穴规律与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选穴规律与临床疗效观察》一、引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问题日益严重,其中由心脾两虚型引起的失眠尤为常见。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选穴规律及临床疗效观察。

二、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据挖掘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选穴规律和临床疗效的观察,对于提高针灸治疗效果、优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心脾两虚型失眠的针灸治疗为研究对象,进行选穴规律和临床疗效的观察。

具体步骤如下:1. 文献资料收集:收集近五年内关于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文献资料,提取选穴数据。

2. 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标准化处理。

3. 数据挖掘: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选穴规律。

4. 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验证选穴规律的有效性,并观察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四、选穴规律分析通过对文献资料中选穴数据的挖掘,我们发现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选穴规律具有一定的共性。

首先,选穴多集中在头部、胸背部及四肢部位;其次,与心脾两虚相关的穴位如心俞、脾俞、神门等被频繁选用;最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穴也会有所调整。

这些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临床疗效观察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按照选穴规律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的睡眠质量、症状改善情况等指标。

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具有显著的疗效。

治疗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症状得到缓解,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此外,我们还发现选穴规律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合理的选穴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六、结论与展望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了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选穴规律及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研究
牛奶 。
1 . 3疗 效 评 价
等 。尤 其 对 于失 眠 , 困扰 很 多女 性 的难 题 , 是 由于 入 睡 困难 , 睡 眠不 足 , 睡眠 质量 差 , 影 响到 女性 白天 的生 活 工作 , 致 会 导
精 神不 振 、 躁 、 烦 易怒 、 焦虑 、 惫 、 郁 , 至 神经 衰 弱等 。 疲 抑 甚 临
床治 疗 失 眠 的主要 方 法 , 括西 医药 物 治疗 , 包 中医药 物 治疗 ,
中医针 灸 治疗 , 心理 治疗 等 。 院在 2 0 本 0 9年 初 开展 了 中 医针
灸疗 法 , 治疗 女 性更 年 期失 眠 中取 得 了很 好 的疗 效 。为 了 在
进一 步 证 实其 治疗 的 效果 ,现 对 14例 患者 进 行 随机 分 组 , 4 分别 应用 针 灸治 疗 和 中药 口服 治 疗 。现报 道 如下 :
122 中 药治 疗 柴 胡 1 , .. 0g 白芍 1 , 神 1 , 草 1 , 5g 茯 5g 炙 5g
僵 蚕 1 , 荷 5g 白术 1 , 0g 薄 , 5 g 当归 1 , 交 藤 3 , 欢 0g夜 0g 合
皮 1 , 黄 6g 生 龙 牡 各 3 。药物 加 减 : 热 盗 汗 加 地 0g姜 , 0g 潮 骨皮 1 , 地黄 1 ; 0g 熟 0g 心烦 、 躁 易怒 加 栀 子 1 , 叶 心 急 0g 竹 9g 眩 晕头 痛 加蔓 菁 子 1 , ; 0g 菊花 1 ; 绪 改 变 明显 , 怒 0g 情 喜 无 常 加 百 合 1 , 小 麦 1 , 经 出 血 量 多 , 地 榆 炭 5g 浮 5g 月 加 1 , 贼 骨 2 ; 5g乌 0g 心悸 心 慌加 阿胶 1 , 0g 丹参 1 。根 据病 5g 情 , 随症 加 减 , 1 1剂 , 每 3 2周 为 1个 疗 程 , 多 不超 过 3个 最 疗程 。来 诊 时予 心 理疏 导 , 睡前 忌用 咖 啡 、 茶 , 饮 用 热 嘱 浓 可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分 比较 ,观察组在 睡眠质量 [( O . 8 6±0 . 7 1 )分 v s .( 1 . 0 7±1 . 6 5 )分 ] 、 日间功能 [ ( 1 . 1 9± 0 . 8 5 )分 v s . ( 1 . 3 0± 0 . 6 9 ) 分] 、总分 [ ( 5 . 6 1± 2 . 6 6 )分 v s .( 5 . 0 3±2 . 4 6 ) 分] 方面优于对照组 ,差异 均有统计 学意 义 ( P<
a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A c u p u n c t u r e ,A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f o T o n g r e n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T o n g r e n 5 5 4 3 0 0 ,C h i n a
0 . 0 5 ) 。结 论 针 灸 治 疗 失 眠症 的 疗 效优 于服 用 艾 司唑 仑 , 为失 眠 症 的 治 疗提 供 了新 的手 段 。
【 关键词 】 三焦针 法;灸法 ;气街 ;失眠症 ;治疗结果
【 中图分类号】R 7 1 】 . 6 【 文献标识码】A d 0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5 7 2 . 2 0 1 3 . 0 2 . 0 3 5

46 6・

中 医 ・中 西 医 结 合 研 究 ・
针 灸 治 疗 失 眠症 的 临床 疗 效 研 究
杨 军雄 ,张 建平 ,于建春 ,韩 景献
【 摘要】 目的 探 讨以三 焦针法为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作 用机制 。方法 将 1 9 7例原发性 失眠患者采用

针灸治疗失眠症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治疗失眠症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治疗失眠症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医认为,睡眠障碍是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而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平衡,调整失衡导致的疾病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失眠症伴抑郁障碍是一种心理层面和生理层面相互作用的复杂病症,中医针灸可通过调整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肺脾肝胆等脏腑的功能,减轻病症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

中医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很成熟,而治疗失眠症伴抑郁障碍的方法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些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失眠症伴抑郁障碍的疗效较好,而且具有缓解和调节患者情绪、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案例:1、王女士,35岁,因睡眠不好、精神不佳来就诊。

患者经过细致的问诊和针灸治疗,患者睡眠质量逐渐提高,精神状态也有明显的改善。

2、李先生,49岁,因失眠症二十余年,常伴有心悸、烦躁、嗜睡等症状,服用各类西药效果不佳。

经过中医针灸治疗,患者的失眠症状得到缓解,精神状态调整为稳定平和,同时嗜睡等症状也得到了改善。

3、张女士,40岁,因忧郁、躁动、多梦等不寻常的心理状况患上失眠症,经过针灸治疗后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明显提高。

1、优势:针灸治疗失眠症伴抑郁障碍的疗效比较理想,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针灸治疗会调整人体失衡的身心状态,同时具有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

2、不足:针灸治疗的过程相对较为漫长,需要较长时间的持续治疗。

针灸治疗需要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和专业的医生。

四、总结:针灸治疗失眠症伴抑郁障碍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缓解失眠症伴抑郁障碍的症状非常有帮助。

当患者想寻求针灸治疗时,应当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和专业的中医医生,以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针灸治疗42例失眠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

结果总有效率为95.2%。

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症有较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针灸;失眠症;治疗方法失眠已经越来越多的困扰着为数不少的人们,并且具有上升的趋势。

在2012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中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9.1%,国外发生率在20.1%-42.6%不等。

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运用针灸治疗失眠症4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2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12例,女30例;年龄30-60岁,平均(46±3.8)岁;病程1-18个月,平均(6.2±4.5)个月。

1.2诊断标准按照who《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icd-10》相关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和《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拟定。

①主诉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②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④睡眠量和(或)质的不满意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1.3纳入标准①凡符合失眠症的诊断标准者或临床表现为难以入眠、维持睡眠困难、过早或间歇醒来而导致睡眠不足的患者;②1周内未服用任何治疗失眠症的药物,且本次发病后至就诊前未经过任何治疗者;③年龄在30-65岁之间,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可按计划坚持治疗的患者。

1.4排除标准①排除有全身性疾病,如疼痛、发热、咳嗽、手术等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引起者;②年龄在17周岁以下或70周岁以上者;③排除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已产生药物依赖的患者(偶尔服用者则需停药7天以上;④合并有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肿瘤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平衡,常被用于治疗失眠等睡眠问题。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恢复睡眠机能的正常调控。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影响脑电图的频谱图,改善睡眠质量。

2. 调节内分泌系统:失眠常与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有关,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抑制等。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激素分泌,改善失眠症状。

3.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疲劳和焦虑,从而改善失眠问题。

4. 缓解心理压力:针灸可以刺激人体内多种物质的释放,如-内啡肽、血清素等,这些物质可以帮助缓解焦虑、紧张和压力等心理问题,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临床研究也对针灸治疗失眠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
1. 针灸对失眠的疗效: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

针灸可以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减少入睡时间和夜间醒来次数等。

2. 针灸与药物治疗的比较:一些研究比较了针灸和药物治疗失眠的疗效,结果显示二者疗效相当,但针灸治疗的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3. 针灸调节脑电图的研究:一些研究使用脑电图 (EEG)技术,观察针灸对失眠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结果显示,针灸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脑电图频谱图,使其接近于正常睡眠者的脑电图。

4.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一些研究使用动物模型探索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激活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和抗氧化系统来改善失眠症状。

针灸调神结合刺血治疗失眠100例临床研究闫林栋

针灸调神结合刺血治疗失眠100例临床研究闫林栋

针灸调神结合刺血治疗失眠100例临床研究闫林栋发布时间:2023-06-07T06:17:48.899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5期作者:闫林栋[导读] 针对失眠患者,分析运用针灸调神结合刺血治疗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

柴氏中医康复医院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 041000导读:针对失眠患者,分析运用针灸调神结合刺血治疗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灸、刺血、调神、失眠失眠又称不寐,古代文献中称为“不得卧”、“不得眠”。

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安睡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表现为经常难以入眠,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不熟,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严重者可见心悸健忘、神情恍惚、心神不宁等。

长此以往易出现高血压,认知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心梗,中风等严重病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患有失眠的患者应需积极治疗[1]。

方法:本人将我院门诊2021年5月到2022年3月100例失眠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针灸调神配合刺血治疗失眠,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排除以下疾病:精神病性失眠,脑器质性疾病,药物依赖及成瘾患者,慢性酒精中毒等,入选者100例。

疗程:十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最长为三个疗程,最短为五次。

疗效标准:连续半年可正常入睡为治愈;明显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生活为显效;睡眠时间延长一到两个小时,或睡眠质量略有改善,勉强可应付第二天的工作为有效;对睡眠质量无改善,睡眠时间无延长为无效。

年龄范围:20到70岁,其中男性32例,女性68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46岁。

治愈者34人;显效者:47人;有效者:19人;无效者0人。

(病因病理)失眠的发生,有因思虑劳倦太过,导致心脾亏损,或心胆虚怯;有因饮食痰浊壅遏中焦,导致胃中不和,有因禀赋不足,房劳过度或久病亏损,导致肾阴亏虚,有因情志不遂,郁而化火,上扰心神等。

其形成总由血气、精神、脏腑功能失调,或邪气扰乱所致。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对于失眠的针灸治疗,目前常用的处方有很多。

根据不同的证候类型,选择相应的针灸治疗方案。

根据病因分析,失眠可分为心脾两虚型、肝阳上亢型、肝心不交型和痰湿内阻型。

针灸治疗失眠的主要原则是调整睡眠中枢的功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平衡。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百会、印堂、四神聪、神阙和内关等。

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对现代针灸治疗失眠的处方进行了整理。

以“四金变”为核心的穴位组合是常用的处方之一。

该处方包括印堂、百会、足三里和内关,能够调节脑神经功能,促进睡眠。

以“四舍”为核心的穴位组合也是常用的处方之一。

该处方包括心锁、肝俞、肾俞和委中,能够调节心理紧张和情绪不稳定等因素,改善失眠症状。

使用现代针灸治疗失眠的穴位组合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失眠所选用的穴位组合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心脾两虚型失眠常用的穴位组合是足三里、内关和太冲。

肝阳上亢型失眠常用的穴位组合是太冲、内关和风池。

肝心不交型失眠常用的穴位组合是心包、神阙和印堂。

痰湿内阻型失眠常用的穴位组合是合谷、阳陵泉和太溪。

不同类型的失眠可根据其病理特点选择相应的穴位组合进行治疗,提高疗效。

除了穴位的选择外,针刺方法也是影响失眠针灸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代针灸治疗失眠常用的针刺方法主要有平衡法、缓慢入针法和痛痒法等。

平衡法指的是同时刺激对侧的穴位,缓慢入针法指的是慢慢插入针刺患者感到酸胀感,痛痒法则是通过痛痒刺激产生镇静效果。

不同的针刺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选择,提高疗效。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对于提高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组合和针刺方法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代针灸治疗失眠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疗效不稳定、疗程长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希望通过对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规律研究,能够为临床的针灸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和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6-10-09T14:23:30.9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作者:李昌瑞
[导读]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高效安全,值得在失眠症临床治疗上进一步推广。

(甘肃省临夏州中医医院甘肃临夏 7311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失眠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睡眠质量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总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的各项评分结果远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高效安全,值得在失眠症临床治疗上普遍应用。

【关键词】针灸;失眠症;临床疗效;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284-02
失眠症是临床上较常见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失眠症在睡眠障碍性疾病中所占比例达81.6%,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1]。

常规西药是临床上治疗失眠症的常用疗法,但临床疗效并不稳定,且易产生耐药性,临床上仍需进一步探讨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为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我院84例失眠症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研究所选取的84例患者均是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经我院专家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定失眠症诊断标准[2]。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

研究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31~57岁,平均(40.82±6.27)年,病程3个月~5年,平均(1.87±0.31)年;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29~56岁,平均(41.09±6.11)年,病程2个月~6年,平均(1.96±0.28)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经确诊后,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阿普唑仑片(规格:0.4mg,批号:国药准字H23021671,产地:哈药集团制药六厂),餐后睡前口服,1~2片/次,1次/d,1周为1疗程,连续5疗程。

研究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阿普唑仑片的用法和用量同对照组,针灸疗法,取仰卧位,针灸前局部消毒患者皮肤,采用产于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的华佗牌针灸针,长25mm,直径0.3mm,在四神聪、百会、安眠(双)、神门(双)、内关(双)、三阴交(双)、手三里(双)和足三里(双)等穴位,进针、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在手三里和足三里穴位行温针治疗,3次/周,1周为1疗程,连续5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睡眠质量变化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分为4个成分,每个成分按等级记0~5分,总分0~20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定失眠症诊断标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拟定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级别。

治愈:失眠症状完全消失,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低于3分;显效:失眠症状基本消失,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低于5分;有效:失眠症状有所改善,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低于10分;无效:失眠症状并未改善,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并未降低,临床有效率为治愈、显效和有效在各组中所占比例。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为计量数据,用(x-±s)描述,采用t检验,临床有效率为计数数据,采用“率”描述,采用χ2检验,以结果P<0.05表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情况
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总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的各项评分结果远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2.2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
治疗后,研究组中治愈8例,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1例,临床有效率97.62%;对照组中治愈2例,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临床有效率83.33%,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74,P=0.026)。

3.讨论
失眠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症的发病率趋于增加。

西医认为,失眠症的发病原因较复杂,主要是患者的心理压力过大,远超出机体所承受的能力,引发失眠症[3]。

临床上多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失眠症,阿普唑仑片是一种
常用药物,但其临床疗效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且增强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提示临床上仍需进一步探讨失眠症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中医理论认为[4],饮食不当或精神刺激,引起机体心血受损、精气不足,引发失眠症。

在临床上采用针灸疗法针刺神门穴、百会穴、内关穴、三阴交穴等失眠症的主穴,神门穴是心经原穴,针刺此穴位有宽胸理气、安神宁心的功效;百会穴是太阳经和督脉的交汇穴,针刺此穴位有安神健脑、醒神开窍的功效;内关穴,与神门穴相配,是心经配穴,针刺内关穴有补益心气、通脉养心的功效,三阴交是足厥
阴、足少阴和足太阴的交汇穴,针刺此穴位有益肾补肝、活血化瘀的功效。

有学者研究证实,采用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症,可通经活络,心气相通,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睡眠质量改善效果远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症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高效安全,值得在失眠症临床治疗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军雄,张建平,于建春等.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6):466-468.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8-130.
[3]阮经文,易玉珍,严英硕等.针灸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26(08):1616-1620.
[4]杨明晓,杨洁,赵凌等.基于失眠症病机多样性的针灸临床选穴思路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1):3301-3303.
[5]李滋平,闫晓燕,朱祥英.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0):2020-2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