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生产工艺(PPT37页)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专家讲座
150-200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专家讲座
第18页
消沫
天然油脂:玉米油;化学消沫剂:泡敌。
前期:主间歇搅拌,少加油
中期:搅拌、加油、稍微降低通气量(必要
时),策略:少许屡次,一次过多影响呼
吸代谢。
后期:尽可能少加消沫剂,可加水稀释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专家讲座
第19页
提炼工艺过程
1.青霉素不稳定,遇酸、碱、热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专家讲座
第13页
培养基
碳源青霉菌能利用多种糖,如:葡萄糖、乳糖。当前采取
淀粉水解糖,糖化液进行流加。
氮源可采取玉米浆、花生饼粉、精制棉籽饼粉或麸皮粉等
有机氮源,及氯化氨、硫酸氨、硝酸氨等无机氮源。
前体为生物合成含有苄基基团青霉素G,需要在发酵中加
入前体如苯乙酸或苯乙酰胺。因为它们对青霉素有一定毒
分生孢子:链状;
颜色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专家讲座
第5页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专家讲座
第6页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专家讲座
第7页
青霉素发酵工艺
1.发酵工艺流程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专家讲座
第8页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专家讲座
第9页
孢子制备
1、将沙土孢子先在用甘油、葡萄糖、蛋白
胨组成培养基进行斜面培养,经传代活化,
意湿度控制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专家讲座
第10页
种子罐培养工艺
一级种子发酵:发芽罐,孢子萌发,形成菌丝。
培养基:葡萄糖,玉米浆,碳酸钙,玉米油
消沫剂等;
接种量:>200亿孢子/t培养基
空气流量: 1:3(通气量与发酵液体积比)(m3 /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PPT
三、青霉素发酵过程
• 青霉素发酵时,青霉素生产菌在合适的培养基、PH、 温度和通气搅拌等发酵条件下进行生长并合成青霉素。 • 发酵开始前,有关设备和培养基(主要是碳源、氮源、 前体和无机盐等)必须先经过灭菌,后接入种子。 •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通气和搅拌,维持一定的罐 温和罐压,在发酵过程中往往要加入泡沫剂,假如酸 碱控制发酵液的PH,还需要间歇或连续的加入葡萄糖 及铵盐等化合物以补充碳源及氮源,或补进其他料液 和前体等以促进青霉素的生产。
可以用青霉素的疾病
• • • • • • • • •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放线菌病 3.淋病 4.奋森咽峡炎 5.莱姆病 6.多杀巴斯德菌感染 7.鼠咬热 8.李斯特菌感染 9.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
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
菌种→孢子制备→种子→发酵→提取→ 精制→成品检验→包装→分装→(应用 →跟踪→质量分析) 1.菌种的选育技术: (1)杂交育种(2)原生质体融合 (3)基因工程(4)新抗生素产生菌获得 2.菌种保藏: (1)定期移植保存法 (2)液体石蜡封藏法 (3)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4)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5)沙土管保藏法 (6)麦皮保藏法
•
四、生产原理
(1)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
•
•
基质浓度:在分批发酵中,常常因为前 期基质量浓度过高,后期基质浓度低, 对生物合成酶系产生阻遏或对菌丝生长 产生抑制。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青霉 素发酵中通常采用补料分批操作法,即 对容易产生抑制和限制作用的基质维持 一定的最适浓度。 温度:青霉素发酵的最适温度一般认为 应在25 °C 左右。温度过高将明显降 低发酵产率,同时增加葡萄糖的维持消 耗, 降低葡萄糖至青霉素的转化率。
• 6.发酵过程控制:
(完整版)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
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一、青霉素的发酵工艺过程1、工艺流程(1)丝状菌三级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25℃,孢子培养,7天)——斜面母瓶(25℃,孢子培养,7天)——大米孢子(26℃,种子培养56h,1:1.5vvm)——一级种子培养液(27℃,种子培养,24h,1:1.5vvm)——二级种子培养液(27~26℃,发酵,7天,1:0.95vvm)——发酵液。
(2)球状菌二级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25℃,孢子培养,6~8天)——亲米(25℃,孢子培养,8~10天)——生产米(28℃,孢子培养,56~60h,1:1.5vvm)——种子培养液(26~25-24℃,发酵,7天,1:0.8vvm)——发酵液。
2、工艺控制(1)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基质浓度:在分批发酵中,常常因为前期基质量浓度过高,对生物合成酶系产生阻遏(或抑制)或对菌丝生长产生抑制(如葡萄糖和钱的阻遏或抑制,苯乙酸的生长抑制),而后期基质浓度低限制了菌丝生长和产物合成,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青霉素发酵中通常采用补料分批操作法,即对容易产生阻遏、抑制和限制作用的基质进行缓慢流加以维持一定的最适浓度。
这里必须特别注意的是葡萄糖的流加,因为即使是超出最适浓度范围较小的波动,都将引起严重的阻遏或限制,使生物合成速度减慢或停止。
目前,糖浓度的检测尚难在线进行, 故葡萄糖释放率予以调节。
的流加不是依据糖浓度控制,而是间接根据pH 值、溶氧或C02(2)温度:青霉素发酵的最适温度随所用菌株的不同可能稍有差别,但一般认为应在25℃左右。
温度过高将明显降低发酵产率,同时增加葡萄糖的维持消耗,降低葡萄糖至青霉素的转化率。
对菌丝生长和青霉素合成来说,最适温度不是一样的, 一般前者略高于后者, 故有的发酵过程在菌丝生长阶段采用较高的温度,以缩短生长时间, 到达生产阶段后便适当降低温度,以利于青霉素的合成。
(3)pH值:青霉素发酵的最适pH值一般认为在6.5左右,有时也可以略高或略低一些,但应尽量避免pH值超过7.0, 因为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容易加速其水解。
青霉素的纯化工艺PPT课件
较大的杂质,为后道精制工序创造有利条件 (萃 取、吸附、沉淀、蒸发)
• (3)高度纯化 :去除与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比较接近的杂质(层析、膜分离、离子交换、沉 淀、电泳)。
• (4)产品的最后加工:成品形式由产品的最
终用途决定(结晶、干燥、蒸馏)。
2020/10/13
• 2、利用等电点结晶 当将某一抗生素溶液的pH调 到等电点时,它在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小,则沉淀 析出。
• 3、加成盐剂结晶 在抗生素溶液中加成盐剂使抗 生素以盐的形式从溶液中能够沉淀结晶。
2020/10/13
5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
(4)高度分离纯化技术
以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青霉素产品为代表。
小分子物质一般可通过离子交换、脱色和结晶、重 结晶等方法获得纯度很高的产品。
2020/10/13
3
脱色和去热原质
• 脱色和去热原质是精制注射用青霉素中不可缺少 的一步。
• 萃取液中添加活性炭,除去色素、热源,过滤, 除去活性炭。
• 色素是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它与菌 种和发酵条件有关。
• 热原质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被污染后色时 间等因素,还应考虑它对抗生素的吸附问题,否 则影响收率。
2020/10/13
4
结晶
• 抗生素精制常用结晶法来制得高纯度成品。常用 的几种结晶方法有:
• 1、改变温度结晶 利用抗生素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这一特性来进行结晶。
下游加工一般工艺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种
青霉素最初生产菌为音符型青霉菌,生产 能力仅为几十个单位,不能满足工业生产 需要。后来发现适合深层培养的新菌种— —产黄青霉,生产能力100U/ml,经不断 诱变选育,目前平均生产能力6600070000U/ml,国际最高生产能力已超 100000U/ml。
8
青霉素产生菌的生长过程
分生孢子发芽期
目前普遍采用淀粉的酶水解产物,葡萄糖化液流 加,以降低成本。
16
发酵工艺控制
• B.氮源: 主要有机氮源为玉米浆、棉籽饼粉、
花生饼粉、酵母粉、蛋白胨等。
玉米浆为较理想的氮源,含固体量少,有利 于通气及氧的传递,因而利用率较高。
有机氮源还可以提供一部分有机磷,供菌体 生长。无机氮如硝酸盐、尿素、硫酸铵等可适量 使用。青霉素发酵生Fra bibliotek工艺1
➢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 菌种 发酵工艺流程 培养基 发酵培养控制 提取精制
2
青霉素类抗生素
• 青霉素(Penicillin)又称盘尼西林,是人类发现的 第一种抗生素,也是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抗生素。
• 青霉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一类,是分子中 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 系列生长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
前体要在发酵开始20h后加入,并在整个发酵过程中 控制在50µg/ml左右。前体用量大于0.1%时,青霉素的生 物合成均下降。所以一般发酵液中前体浓度以始终维持在 0.1%为宜。
19
发酵工艺控制
3.温度 :
青霉素发酵的最适温度随所用菌株的不同可 能稍有差别 , 但一般认为应在25 °C 左右。温度 过高将明显降低发酵产率 , 同时增加葡萄糖的维 持消耗 , 降低葡萄糖至青霉素的转化率。对菌丝 生长和青霉素合成来说 , 最适温度不是一样的, 一 般前者略高于后者, 故有的发酵过程在菌丝生长阶 段采用较高的温度,以缩短生长时间, 到达生产阶 段后便适当降低温度 , 以利于青霉素的合成。
17
发酵工艺控制
• C.无机盐:
碳酸钙用来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杂酸,并控制发酵 液的pH值
为菌体提供营养的无机磷源一般采用磷酸二氢钾。 另外加入硫代硫酸钠或硫酸钠以提供青霉素分子中所 需的硫。 铁离子对青霉素有毒害作用,应严格控制发酵液中铁 含量在30ug/mL以下。现在还有一些工厂采用铁罐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铁离子便逐渐进入发酵液;发酵时间愈长, 则铁离子愈多。铁离子在50µg/ml以上便会影响青霉素的 合成。所以青霉素的发酵罐采用不锈钢制造为宜。
所以, 在青霉素发酵中通常采用补料分批操 作法 ,以维持一定的最适浓度 。
15
发酵工艺控制
2.培养基成分的控制 :
A.碳源: 发酵中常用乳酸或葡萄糖。
乳糖最为便宜,但因货源较少,很多国家采用 葡萄糖代替。但当葡萄糖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会 过分加速菌体的呼吸,以至培养基中的溶解氧不能 满足需要,使一些中间代谢物不能完全氧化而积累 在菌体或培养基中,导致pH下降,影响某些酶的活 性,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
菌丝繁殖期 脂肪粒形成期
菌丝生长期
脂肪粒减少,小空孢 大空孢 自溶
青霉素分泌期
菌丝自溶期
9
1-4期为菌丝生长期,3期的菌体适宜为种 子。 4-5期为生产期,生产能力最强,通过工 程措施,延长此期,获得高产。 在第六期到来之前结束发酵。
10
青霉素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分为菌体生长、青霉 素合成和菌体自溶三个阶段。
18
发酵工艺控制
• D.前体: 前体的加入是青霉素发酵的关键问题之一。 添加苯乙酸或者苯乙酰胺,可以借酰基转移的作用,
将苯乙酸转入青霉素分子,提高青霉素G的生产强度。 但苯乙酸对发酵有影响,一般以苯乙酰胺较好。 也有采用苯乙酸月桂醇酯,其优点是在发酵中月桂醇
酯水解,苯乙酸结合进青霉素成品。而月桂酸作为细菌营 养剂及发酵液消沫剂,且其毒性比苯乙酸小,但价格较贵。
• 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 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 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
3
青霉素的化学结构
青霉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一类, 具有β-内酰胺环结构;是分子中含有 青霉素母核(青霉烷)的多种化合物的 总称。
β-内酰胺环
6-氨基青霉烷酸
分子结构球棍模4型
• 菌体生长阶段:发酵培养基接种后生产菌在合 适的环境中经过短时间的适应,即开始发育、 生长和繁殖,直至达到菌体的临界浓度。
• 青霉素合成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合成青霉素, 青霉素的生产速率达到最大,并一直维持到青 霉素合成能力衰退。在这个阶段,菌体重量有 所增加,但产生菌的呼吸强度一般无显著变化。
• 菌体自溶阶段:这个阶段菌体衰老,细胞开始 自溶,合成青霉素能力衰退,青霉素生产速率 下降,氨基氮增加,PH上升。
11
• 丝状菌三级发酵工艺流程 冷冻管(25°C,孢子培养,7天)——斜面母瓶 (25°C,孢子培养,7天)——大米孢子(26°C, 种子培养56h)——一级种子培养液(27°C,种 子培养,24h)——二级种子培养液(27~26°C, 发酵,7天)——发酵液。
12
青霉素发酵过程
• 青霉素发酵时,青霉素生产菌在合适的培养基、PH、 温度和通气搅拌等发酵条件下进行生长并合成青霉素。
• 发酵开始前,有关设备和培养基(主要是碳源、氮源、 前体和无机盐等)必须先经过灭菌,后接入种子。
•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通气和搅拌,维持一定的罐 温和罐压,在发酵过程中往往要加入泡沫剂,假如酸 碱控制发酵液的PH,还需要间歇或连续的加入葡萄糖 及铵盐等化合物以补充碳源及氮源,或补进其他料液 和前体等以促进青霉素的生产。
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
5
青霉素制备的一般流程图
菌种
孢子制备 种子制备
发酵阶段
前体
发酵
发酵液预处理及种子加滤
提取及精制 成品检验 成品包装
提取精制
6
菌种
目前国内青霉素生产菌按其在深层培养中 菌丝的形态分为丝状菌和球状菌两种,根 据丝状菌产生孢子的颜色又分为黄孢子丝 状菌和绿孢子丝状菌,常用菌种为绿孢子 丝状菌,如产黄青霉素。
13
青霉素的发酵
• 发酵工艺控制:
1.基质浓度
2.培养基成分的控制 3.温度 4. pH 值、溶氧 5.菌丝状态
6.泡沫的控制
14
发酵工艺控制
1.基质浓度 :
在发酵过程中,常常因为前期基质量浓度过 高,对生物合成酶系产生阻遏或对菌丝生长产生 抑制(如葡萄糖的阻遏和抑制 , 苯乙酸的生长抑 制), 而后期基质浓度低限制了菌丝生长和产物合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