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第十八章 第4节 焦耳定律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8-4 焦耳定律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3.了解电热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研究、解

决问题的能力。

2.知道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2.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焦耳定律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与内能之间转化的具体体现。教材在电功、电功率之后安排焦耳定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由“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和电热的利用与防止”三部分组成,研究电热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焦耳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教学中,做好实验及分析实验现象是关键。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学生学习背景分析

1.学生对焦耳定律较为陌生,但有一定的电流的热效应认识。由于新课程理念与应试教育观念的冲突,学生对探究教学形式还有某些不适应。

2.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能对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但用图像法收集与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较为薄弱。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实验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并确定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中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2.难点:

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及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讲练法、小组合作探究。

五.教学用具和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焦耳定律演示器、电流表、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等。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4节焦耳定律

一、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电热大小的影响因素:电流 I

电阻R

通电时间 t

二、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

公式:Q=I 2Rt

结束语:学习科学是一种能动的过程,是学生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本节课教师不再把教学重点放在传授知识上,而是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学生直接参与了焦耳定律的提炼过程,有效地建构知识,体验过程,学习方法,由此,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点便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否成功,改革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

在新课程中,教师需要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为此老师应积极、热情地投入这场课改,只有创新的教学才会培养出创新的新一代人才。

学情分析

1、学生思维特点: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来支持。

2、学生知识情况:

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境,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焦耳定律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焦耳定律的理解,着重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焦耳定律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效果分析

本课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实验器材涉及到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进而复习了上一节课的知识,使学生加深印象,小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不错。促进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在综合素质。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在课堂教学的小组交流活动中,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参与不积极,发言较少;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内容单一,欠丰富和全面;在当堂达标中,对小组互阅和捆绑评价做的不好。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物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无处不在。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三、创设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在本节课中,我首先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主动质疑。让学生在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对于教材中有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惑的地方,师生一起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问题或疑难,开始小组讨论。通过生生间讨论、交流、互动与对话,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修正,深入问题,提高创新思维与质疑能力,最终领会科学的实质,落实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上一节课学的知识,通过共同复习的方式,学生掌握的还可以。

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试验,学生共同动手合作,加深了友谊,交换思想。

例题采用与学生分析,教师展示(在黑板上),小组检查,通过检测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能利用公式应用。

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焦耳定律,学生理解的很好。

练一练,学生在做完例题的基础上,采用抢答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学生小组合作大部分学生学得很好。

通过本课的学习与检测,一些平时上课不听课不回答问题的同学这节课都表现的很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整个讲课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积极听取评课老师的意见,努力的改进自己,使教学水平向更向层次迈进。

教材分析

焦耳定律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与内能之间转化的具体体现。教材在电功、电功率之后安排焦耳定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由“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和电热的利用与防止”三部分组成,研究电热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焦耳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教学中,做好实验及分析实验现象是关键。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9-18-4 焦耳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