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及其基本特点
建国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国初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是我国制造业形成比较独立完整体系的时期;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制造业中以轻纺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的迅猛发展期,带有比较明显的粗放性和文革后恢复性发展的色彩,这一阶段制造业的发展使我国基本上告别了工业产品短缺的时代;第三阶段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制造业在开放和竞争的环境中进入了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的新时期,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明显上升,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也是本文关注和讨论的重点所在。
(一)制造业生产及出口均保持了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
1978--2001年,制造业增加值由1195亿元增长至3624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12.14%,比全部工业年均增幅高0.65个百分点。其中,1978--1990年年均增长11.01%,高于全部工业1.27个百分点;1990--2001年年均增长13.39%,与全部工业基本持平。制造业生产迅速增长的同时,产品出口也保持了快速增长。1980--2001年,工业制成品出口由90.05亿美元增加到2398.02亿美元,年均增长16.92%。其中,1980--1990年年均增长17.77%,1990--2001年年均增长16.15%。
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37.78%,比1978年增加了4.81个百分点;制造业产品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49.7%增加到2001年的90.1%,为国家换取了大量的外汇;我国财政收入的近一半来自于制造业;2001年底,制造业就业人数达8083万,吸收了约1/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1/4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大缓解了我国沉重的就业压力。
(二)结构调整取得成效,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明显提高,部分传统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与1990年相比,2001年的制造业行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28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13个行业的比重有所上升,15个行业比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上升行业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包括电子、电气、仪器仪表、医药。其中,电子行业升幅最大,已由1990年的第十位跃居第一;一类是经济发展中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直接相关的行业,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加工、文教体育用品制造、服装、皮革等。比重下降的多属于技术含量中等、传统色彩较多的投资类行业,如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等,其中,纺织行业降幅最大。纺织业的衰退昭示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结构转换的加速,同时也把如何以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这一严肃的课题摆在了国人面前。
表1:1990--2001年行业比重变化
制造业大类行业
1990年产值比重%
2001年产值比重%
比重变化百分点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3.51
10.65
7.1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40
7.67
3.27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3.01
5.43
2.4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79
6.49
1.71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1.20
1.86
0.67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2.49
3.08
0.5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0.66
1.11
0.45
塑料制品业
2.10
2.53
0.43
医药制造业
2.14
2.42
0.28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0.54
0.81
0.27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0.62
0.88
0.26
金属制品业
3.14
3.38
0.24
家具制造业
0.49
0.52
0.03
饮料制造业
2.31
2.16
印刷业, 记录媒介的复制1.04
0.86
-0.18
造纸及纸制品业
2.33
2.14
-0.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06
2.81
-0.25
食品制造业
2.19
1.93
-0.26
化学纤维制造业
1.64
1.21
-0.42
食品加工业
5.41
4.85
-0.5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35
4.77
-0.58
橡胶制品业
1.06
-0.65
普通机械制造业
5.02
4.15
-0.8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80
6.76
-1.04
烟草加工业
3.07
2.01
-1.07
专用设备制造业
4.18
2.79
-1.39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8.96
7.47
-1.49
纺织业
13.76
6.66
-7.1
(三)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比重进一步增加,珠江和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大省已成为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