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配合比设计改
Sup20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Sup20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308f6fd4afe04a1b071de50.png)
附件:公路大中修工程Sup-20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一、概述公路大中修工程Sup-20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
本次Sup-20沥青混合料的室内配合比设计方法依据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并按照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进行了抗水损害性验证试验。
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4.《2015公路管理局公路大中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三、材料本次试验所用集料产地为广德,为石灰岩集料,沥青为浙江省公路物资有限公司生产的SBS(I-D)改性沥青,矿粉产地为长兴天湖矿粉厂。
依据Superpave设计要求,进行了各种矿料的密度试验和沥青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
四、设计集料结构的选择1. 初选级配依据Superpave设计的一般方法,在选择集料结构时,首先调试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集料的性质(密度和吸水率)计算出三个级配的初始用油量。
然后用初始用油量成型试件。
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这三个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在空隙率为4.0%时所需的沥青用量及相应的沥青混合料其它性质,如矿料间隙率(VMA)、饱和度(VFA)、粉与有效沥青之比(DP)、初始旋转次数的压实度(%Gmmatin)。
表2为各种集料的筛分试验结果、三个调试级配料各档料比例以及三个试验级配各筛孔尺寸矿料通过率明细表,图1为三种试验级配曲线,表3为估算沥青用量汇总表。
图1 三种试验级配曲线表2 试级配各档料比例及合成级配表3 估算沥青用量汇总表表中:G sb––––级配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G sa––––级配集料表观相对密度;G se––––级配集料有效相对密度;V ba––––集料吸收的沥青胶结料体积(cm3/cm3);V be––––有效沥青胶结料的体积(cm3/cm3);W s––––每立方厘米混合料中集料质量(g);P bi––––胶结料的百分数(%)。
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SMA-10)
![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SMA-10)](https://img.taocdn.com/s3/m/d9f6f72bcc17552707220832.png)
配合比设计报告编号:G045线赛—果公路改建工程第九合同段路面工程SMA-10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一、概述我标段中面层采用SMA-10沥青混合料结构类型,于2010年8月在项目部工地试验室由项目部试验室和赛果路面技术咨询公司共同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二、设计资料1、项目名称:G045线赛里木湖至果子沟口公路改建工程第九合同段2、起讫桩号:YK552+314.426~YK581+035 ZK552+314.426~ZK580+9683、摊铺段落:YK552+314.426~YK581+035 ZK552+314.426~ZK580+9684、使用部位:路面上面层5、使用气候条件:夏热冬寒区(2-2区),半干区(3区)。
6、技术指标:采用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MA-16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空隙率3~4.5%,沥青饱和度75~85%,矿料间隙率不小于17.0%,马歇尔稳定度不小于6.0KN,流值----,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不大于0.1%,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不大于15%。
7、试验日期:2010年8月20日到2010年11月24日。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第1页共8页三、配合比设计依据1、《G045线赛里木湖至果子沟口公路改建工程第九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6、相关技术要求四、原材料表4-1 材料信息各种集料、矿粉、木质素纤维及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4-2和表4-3、各种矿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4-4。
表4-2 集料密度试验结果GO45线赛果公路改建工程第九合同段*注:纤维密度由厂家提供。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与调整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与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464b474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c.png)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与调整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配合比的设计和调整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确保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本文将就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和调整进行探讨。
一、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1. 确定目标性能:在进行配合比设计之前,需明确路面所需的目标性能,如抗剥落性、抗滑性、耐久性等。
根据目标性能的不同,配合比的设计也会有所差异。
2. 确定沥青品种和级配:根据施工地区的气候条件、交通量以及沥青品种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沥青品种。
同时,根据所选沥青品种,进行级配设计,即确定石料的种类和粒径分布。
3. 控制沥青用量:沥青的用量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和成本。
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合理控制沥青的用量,以满足路面的要求,同时尽量节约材料。
4. 控制颗粒间隙:颗粒间隙是指石料之间的空隙,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适当控制颗粒间隙的大小,可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配合比调整的方法和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配合比调整的方法和原则如下:1. 增加或减少沥青用量:如果路面的性能未能满足要求,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沥青的用量来调整配合比。
增加沥青用量可提高路面的柔性和抗裂性,但同时可能会降低强度;减少沥青用量则相反。
调整沥青用量时需要进行试验,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
2. 调整石料粒径:石料的粒径大小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通过调整石料的粒径分布,可以改变沥青混凝土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采用粗细石料搭配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可能会降低柔性;采用细石料可以提高柔性和耐水性,但可能会降低强度。
3. 添加改性剂:在调整配合比时,可以考虑添加适量的改性剂。
改性剂可以改善沥青的性能,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常见的改性剂有SBS改性剂、APP改性剂等。
AC-16C改性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AC-16C改性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c739948f46527d3240ce0d8.png)
检验报告编号:委托试验单编号: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高速公路车辙处治工程沥青路面上面层AC-16C改性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委托单位:高速公路管理处工程名称:高速公路车辙处治工程受高速公路管理处的委托,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承担高速公路车辙处治工程改性沥青路面AC-16C型上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
兹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依据主要技术规范、试验规程1.1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1.2 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1.3 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原材料性质分析高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上面层采用AC-16C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试验所用的各种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提供,其中3种石灰岩碎石、1种石屑,产地均为石料厂,矿粉产地为偃师市香山水泥厂,沥青为克拉玛依的A-70#沥青,为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特加入德国生产的多美克斯改性剂,并跟未加改性剂的混合料性能进行比较。
2.1 沥青本次所用的克拉玛依的A-70#沥青由委托单位提供,沥青检测由河南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进行,沥青与水的相对密度(25℃/25℃)=0.981。
2.2 矿料在上面层AC-16C粗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试验中,采用的矿料包括3种粗集料、1种细集料和1种矿粉填充料。
2.2.1 粗集料3种石灰岩碎石粗集料的规格分别为:小10mm~20mm、5mm~10mm、3mm~5mm,粗集料的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粗集料技术性质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种粗集料的质量指标均符合JTG F40-2004中关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路面上面层使用粗集料质量的技术要求。
2.2.2 细集料细集料采用石屑,细集料的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下表2。
2.2.3 矿粉矿粉为石灰岩矿粉,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矿粉技术性质3.AC-16C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照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AC-16C粗型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
水稳底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水稳底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af9df8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a.png)
水稳底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一、引言在水稳底工程中,基层是承载地表负荷的部分,其设计对于工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基层的正常工作,需要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即通过合理控制水泥、砂、碎石等材料比例,来获得所需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针对水稳底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二、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目标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不同材料的比例以及添加剂的使用量,以达到所需的水稳底基层强度和稳定性。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要求:根据工程的用途和负荷要求,确定基层的抗压强度、稳定性要求等。
不同工程的要求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材料性能:水泥、砂、碎石等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颗粒形状、粒度分布、均匀系数等。
通过对材料性能的了解,可以合理地配置不同材料的比例。
3.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量:添加剂可以改善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如提高强度、改善抗裂性能等。
在配合比设计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并确定其使用量。
4.施工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施工压实方式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对基层强度和稳定性产生影响,应在设计中予以考虑。
基于以上考虑,可以采用经验法、试验法和理论计算法等方法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其中,试验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来确定不同材料的理论最佳配合比。
在试验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调整材料比例,直至获得满足要求的配合比。
三、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步骤1.确定工程要求:根据工程的用途和负荷要求,确定基层的抗压强度、稳定性要求等。
2.选择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砂和碎石等材料,并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3.进行试验:根据选定的材料,在实验室中进行试验,确定不同材料的理论最佳配合比,并考虑添加剂的使用量。
4.优化配合比:根据试验结果,对配合比进行优化调整,以满足工程要求。
5.验证试验:在确定配合比后,进行验证试验,以确保所得到的配合比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OGFC13目标配合比
![OGFC13目标配合比](https://img.taocdn.com/s3/m/cbc93d33eefdc8d376ee32f7.png)
OGFC-13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同济大学道路与机场工程系2008年8月26日目录一.设计及试验依据 (1)二.原材料基本性能 (1)1.沥青 (1)2.集料 (2)3.矿粉 (3)三.OGFC-13设计组配沥青混合料试验 (3)1.马歇尔试验结果 (4)2.油石比的确定 (4)3.水稳性检验 (5)4.高温稳定性检验 (5)四.结论与建议 (6)附页(马氏试验图表) (7)根据崇启项目的路面结构设计的要求,对于沥青砼上面层采用AC-13级配类型,根据路面标段所用原材料实际筛分结果进行组配设计,再进行组配的验证工作。
1.设计及试验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2.原材料基本性能2.1. 沥青对基质沥青+高粘粒子(内掺25%)的改性沥青样品进行全部性能指标的检测,检测结果如表2—1:集料中2.36~0档为石灰岩,由万年大源菏溪盛和采石场生产,16~9.5,9.5~4.75和4.75~2.36三档为辉绿岩,由乐平恒泰采石场生产。
对其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列于表2-2~表4-4。
2.3. 矿粉3.OFGC-13设计组配沥青混合料试验3.1. 配合比设计方法我国通过研究美国、日本等对OGFC研究应用都较先进国家的设计方法,结合本国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规范。
OGFC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并以空隙率作为配合比设计主要指标。
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为:①确定目标空隙率;②初试级配的确定;③初试沥青用量计算;④满足目标空隙率级配的确定及初试沥青用量的确定;⑤确定最佳沥青用量;⑥混合料性能检验。
1)目标空隙率的确定为保证路面的排水性能和降低噪音效果,现今排水路面的目标空隙率普遍设定为18%~25%。
城市道路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城市道路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d05973168884868762d6d1.png)
3 矿 料 级 配 设 计
矿 料的级配对 S A沥青 混合料密度 、 M 空隙率 、 矿料 间隙率
等 体积 指 标 以及 力 学 性 能有 很 大 的影 响 。因 此 级 配选 择 是 S A M
l MA 1 S 一 3目标 配合 比设计方法 与技 术要求
根 据 该 地 区 的 气 候 特 点 和 城 市 重 交 通 量 的 交通 条件 , 设 计
建材 与 装 饰 2 1 0 0年 o 4月
路 桥 ・ 运 ・ 通 航 交
城市道路 9 A 1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M 一 3
汤 振 宇
摘 要: 本文针对气候条件、 集料质量 、 交通状 况, 结合英德市政沥青道路 改造 工程 ( 北江二桥东 引道、 西引道, 浈阳路) 的实践 , 原 从 材料、 级配的确定 以及评价指标 等方面, 系统介绍 了 S MA一 3沥青混合 料 目标 配合 比设计过程 , 1 通过 马歇尔试验 、 析漏率试验 、 肯塔堡 飞 散试验和车辙试验, 评价 了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和高温性, 检验了该 目标配合比设计的优越性 , 为促进沥 青道路 改造提供有益 的探索 。 关键词 :MA l ; S — 3 目标 配合比: 青混合料 沥
沥青混合料配合 比设计 的关键。S 一 3所规定的级配属 于悬 MA 1
浮 密 实型 , 架 方 面 相 对 欠 缺 , 着 获 得 良好骨 架 密 实 型 混合 料 骨 本 和 抗 车 辙 的 目标 , 定 本 项 目 的 S 一 3级 配要 求 见 表 2 使 目 确 MA 1 ,
上面层采用 S A一 3沥青混合料, M 1 配合 比采用马歇尔设计法 。 设
计 技 术见 表 1马 歇 尔 试 件 采 用 双 面 击 实 7 , 5次 。
SBS AC-13目标配合比
![SBS AC-13目标配合比](https://img.taocdn.com/s3/m/12f0dff84693daef5ef73d60.png)
合肥市市政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试验名称:AC-13C(玄+改)目标配合比设计工程名称: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平路改造工程委托单位:华东送变电工程公司检测类别:委托检测签发日期:2013年9月10日电话:(0551)65527480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明光路435号AC-13C(玄+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一、前言1、受华东送变电工程公司委托,合肥市市政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对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平路改造工程提供AC-13C(玄+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所有各种材料均由委托单位提供,本设计结果仅供委托单位参考使用。
2、试验依据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42-20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二、原材料试验结果1、集料与填料2、矿料筛分试验3、沥青试验三、AC-13C(玄+改)型矿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四、AC-13C(玄+改)型马歇尔实验结果依据JTG F40-2004技术要求,按上述配合比计算结果,分别称取矿料,采用5种不同的沥青含量拌制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试验结果如下:五、AC-13C(玄+改)型最佳油石比确定根据马歇尔试验的结算结果,分别绘制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密度与沥青的关系曲线,从曲线中找出相应最大稳定度、最大密度和空隙率中值,以满足规范的沥青含量范围,确定最佳沥青含量与油石比。
AC-13C(玄+改)型:含油量为4.9%,油石比为5.1%六、试验结论及说明1、AC-13C(玄+改)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按设计所采用的级配和沥青含油量成型的马歇尔试件,最佳用油量在4.9%(油石比5.1%)时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的技术指标要求。
2、本设计及试验结果仅对来样负责,当施工现场原材料发生变化时,本设计结果不适用时,必须重新进行相应的试验验证。
3、有关AC-13C(玄+改)型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及检验,应遵从相应的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6c5aa4b7f1922791788e874.png)
XXX路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XXXX路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注意事项:1.本报告未加盖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缺页、添页或涂改均无效;无相关人员及签发人签字无效;未经检测单位许可复印无效;2.对检测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3.试验检测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执行,无标准的按双方协议执行。
XXXX检测中心设计报告1.0 概述受XXXX委托,XXXX检测中心承担了XXXX路工程上面层SMA-13型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工作。
本次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3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进行设计。
2.0 设计依据上面层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依据以下标准规范、规程: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3.0 原材料试验本次试验所用集料、矿粉、沥青均为委托方送样,各原材料规格及产地如下:1、沥青:XXX产SBS改性沥青;2、集料:XXX产玄武岩(碎石1:9.5~13.2mm、碎石2:4.75~9.5mm)3、细集料:XXX产石灰岩(碎石4:0-2.36mm)4、矿粉:XXX矿粉厂;5、木质素纤维:XXX(用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35%)。
4、抗剥落剂:XXX(用量为沥青质量的0.35%)沥青、矿粉、粗集料、细集料、纤维试验结果如表3.0-1至表3.0-5。
注:(1)因沥青、矿粉相同,故本报告试验结果取自XXX 市XXX 路XX 标 下面层Sup-20设计报告。
4.0矿料级配的选择4.1矿料的级配范围SMA-13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见表4.1-1。
表4.1-1 SMA-13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4.2初选级配确定SMA-13的三组级配1、2、3,4.75mm筛孔通过率分别为24.1%、26.9%、29.7%,各档集料筛分结果及三组级配组成见表 4.2-1。
SMA-16目标配合比报告
![SMA-16目标配合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42acd57f1922791688e863.png)
G045线赛-果公路改造工程第十合同段—SMA-16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1 概述我标段为全线中面层均采用SMA-16沥青混合料结构类型,于2010年8月20日在工地试验室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设计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2 原材料表2-1 材料信息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木质素纤维掺量为沥青混合料重量的0.3%。
各种集料、矿粉、木质素纤维及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2-2和表2-3、各种矿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4。
表2-2 集料密度试验结果表2-3 沥青及纤维密度*注:纤维密度由厂家提供。
表2-4 各种矿料和矿粉的筛分结果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3.1 混合料级配SMA-16混合料级配范围见表3-1。
表3-1 SMA-16混合料级配3.2 矿料配合比计算先确定SMA-16的三种级配(级配A、级配B和级配C),4.75mm筛孔通过率分别为30.1%、26.1%、23%,三种级配组成见表3-2。
图分别测定三种级配的VCA DRC,初试油石比按6.9%双面各击实75次制作试件,测定VCAmix及VMA等指标,在满足VCAmix小于VCA DRC和VMA不小于17%的等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级配,测试结果见表3-3和表3-4。
表3-3 VCA表3-4 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注:对重交通路段或炎热地区,空隙率可放宽到4.5%3.3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级配A称取矿料,采用3种油石比,双面各击实75次成型马歇尔试件,然后将成型的试件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表3-5。
表3-5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注:对重交通路段或炎热地区,设计空隙率可放宽到4.5%3.4 设计油石比的确定根据SMA路面设计要求,空隙率应控制在3-4.5%。
本次油石比为6.9%时空隙率为4.1%其它指标(VMA、VCA、稳定度、饱和度等)均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实际工程应用经验,选取6.9%为设计油石比。
AC-25配比
![AC-25配比](https://img.taocdn.com/s3/m/6336d0ddda38376baf1fae62.png)
AC-25 C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一、设计及试验依据
(1)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2)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3)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二、材料规格及产地
(1)19.0~31.5mm碎石巢湖
(2)9.5~19.0mm碎石巢湖
(3)4.75~9.5mm碎石巢湖
(4)0~4.75mm碎石巢湖
(5)沥青南京
(6)矿粉肥东
三、原材料的基本性能
集料的基本性能测试值
集料密度测定值
矿粉技术指标测定值
1、依据各档集料筛分试验结果,按照底面层AC-25C级配控制范围,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
改性AC-25C沥青混合料组配
2、矿料配合比:19.0~31.5mm:9.5~19.0mm:4.75~9.5mm:0~4.75mm:矿粉=14%:20%:
27%:35%:4%,依据配合比分别按3.0%、3.5%、4.0%、4.5%、5.0%不同油石比制备马歇尔制件,并进行了马歇尔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马歇尔试验结果表
依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整理得出AC-25C改性沥青混凝土底面层最佳油石比为4.1%。
报告编号:SZ/14-YDL001 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安徽瑞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合肥市双塘路(长江西路-建成段)工程试验项目:AC-25C改性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及
原材料试验
安徽启程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e38d5e0740be1e640e9a3a.png)
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严谨求实科学管理精益求精质量至上编号: 试验报告样品名称: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类别:委托试验委托单位:试验单位:批准日期: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 审批:XX 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 报 告主检: 审核:审批:设计说明1.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采用SMA-13型级配。
根据委托要求,工程级配范围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SMA-13级配范围。
2.SMA-13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组成为:(1)粗集料:清镇市万隆达矿产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玄武岩碎石。
(2)细集料:清镇市万隆达矿产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石灰石机制砂。
(3)沥青:厦门华特生产的SBS改性沥青。
(4)矿粉:茫顶石场生产的石灰石矿粉。
(5)水泥:贵定海螺盘江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6)纤维:武汉优尼克工程纤维有限公司生产的絮状木质素纤维,用量为混合料质量的3‰。
3.按规范要求,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理论计算法。
4.混合料拌和时沥青的加热温度为180℃,集料的加热温度为190℃,试件的击实成型温度为170℃。
5.原材料和混合料的技术要求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
6.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C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程序及公式计算。
7.试验结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相关验证,确定SBS改性沥青SMA-13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6.0%,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应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接近。
目标配合比的各级集料比例见有关设计图表。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2010年7月15日一.原材料试验矿料筛分曲线图如下:二. SMA-13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1.设计矿料级配的确定(1)根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调整各种矿料比例设计3组不同粗细的初试级配,3组级配的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的通过率处于级配范围的中值、中值±3%附近,矿粉数量均为10%左右。
Sup-20热再生(目标)配合比设计
![Sup-20热再生(目标)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3072db0c22590102029d4c.png)
设计报告首页1 概述受xxxx有限公司及xxxx有限公司委托,xxxx有限公司承担xxxx县道大中修工程Sup-20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本次Sup-20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室内配合比设计参考《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基础参考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施工图设计文件并依据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以下简称“规范”)、《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的要求进行了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 材料依据Superpave 设计要求,进行了集料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1)、各种矿料外观质量照片如图2-2、RAP材料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3)、矿粉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4)SBS改性沥青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5)。
表2-1 集料性质试验结果汇总表RAP 1#料2#料3#料4#料矿粉图2-2集料外观质量照表2-3 RAP材料试验结果汇总表表2-4 矿粉试验结果汇总表表2-5 SBS改性沥青试验结果表3 设计集料结构的选择3.1 初选级配依据Superpave设计方法,在选择集料结构时,首先调试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集料的性质(密度和吸水率)计算出三个级配的初始沥青用量,然后用初始沥青用量成型试件,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这三个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在空隙率为4.0%时所需的沥青用量及相应的沥青混合料体积性质,如矿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粉胶)等。
比(DP)、初始旋转次数压实度(%Gmm@ ini表3-1为Superpave-20设计集料级配限制区界限。
表3-2为各种集料的筛分试验结果、三个试验级配的矿料比例及三个试验级配各筛孔尺寸矿料通过率明细表。
图3-1为三个合成曲线。
表3-3为估算沥青用量汇总表。
表3-1 Superpave-20设计集料级配限制区界限图3-1三种试验级配曲线表3-2初选级配的矿料比例和合成级配(%)表3-3 估算沥青用量汇总表表中:G sb––––总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总集料由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组成);G sa––––总集料表观相对密度;G se––––集料有效相对密度;V ba––––吸收进集料的沥青胶结料体积,cm3;V be––––有效沥青胶结料的体积,cm3;W s––––每立方厘米混合料中集料质量,g;P bi––––估算沥青用量,%。
SMA13目标配合比说明
![SMA13目标配合比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829c091cc22bcd126ff0ce4.png)
SMA-13目标配合比设计书1 设计依据:1、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2、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3﹑JTG F40-2004《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4、图纸设计要求2 原材料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木质素纤维掺量为沥青混合料质量的0.3%。
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沥青抗剥落剂掺量为沥青质量的0.4%。
各种集料、矿粉、木质素纤维及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2-1和表2-2、各种矿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3。
表2-1 集料密度试验结果*注:纤维密度由厂家提供。
表2-3 各种矿料和矿粉的筛分结果3 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本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为SMA-13型。
3.1 混合料级配SMA-13混合料级配范围见表3-1。
表3-1 SMA-13混合料级配范围3.2 矿料配合比计算先确定SMA-13的三种级配(级配A、级配B和级配C),4.75mm筛孔通过率分别为22.9%、26.7%、31.3%,三种级配组成见表3-2。
分别测定三种级配的VCA DRC,初试油石比按6.1%双面各击实75次制作试件,测定VCAmix及VMA等指标,在满足VCAmix小于VCA DRC和VMA不小于17%等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级配,测试结果见表3-3和表3-4。
表3-2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图3-1 SMA-13设计级配曲线测试结果*①注最大理论密度计算过程见附件1、2、3由表3-3和表3-4可知,级配B体积指标满足要求,而级配A和级配C 体积指标均不满足要求。
因此本次设计选择级配B为设计级配。
3.3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级配B称取矿料,采用3种油石比,双面各击实75次成型马歇尔试件,然后将成型的试件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表3-5。
表3-5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①注最大理论密度计算过程见附件1、2、33.4 设计油石比的确定根据SMA路面设计要求,空隙率应控制在3-4.5%。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AC-13).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AC-13).](https://img.taocdn.com/s3/m/1f083fd7c77da26924c5b03d.png)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AC-13C)一、基本情况320国道公路,拟采用改性沥青AC-13C作为面层。
原材料产地如下: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5.《320国道杭州绕城高速至富阳新桥改建工程设计说明书》三、设计过程1.原材料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为玄武岩(4.75-9.5mm、9.5-16mm)和石灰岩(2.36-4.75mm、0-2.36mm),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
试验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
各种矿料、矿粉及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集料及沥青密度试验结果吸水率(%)各种矿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档矿料和矿粉的筛分结果2. 混合料级配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说明书,AC-13C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3。
表3 AC-13C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 配合比设计计算根据各档矿料的筛分结果,结合混合料级配要求,首先调试。
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初步确定三种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5.0%,用初始油石比成型试件。
表4为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为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结果。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0.3 0.15 0.07511.0 7.5 6.010.0 6.9 5.510.4 7.2 5.7表5 初试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分析结果由各组体积分析结果,根据经验选取级配2为设计级配,级配曲线见图1所示。
图1 AC-13C型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曲线图4.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五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设计级配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767,级配合成表观相对密度2.830。
表6 AC-13C型设计配合比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2.482 2.5972.474 2.5792.471 2.560/ /5.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VMA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从曲线上找出相应于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及空隙率范围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中值对应的四个油石比,求出四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油石比初始值OAC1,作图求出满足沥青混凝土各项指标要求的油石比范围(OAC min,OAC max),该范围的中值为OAC2,如果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1在OAC max与OAC min之间,则认为设计结果是可行的,可取OAC1与OAC2的中值作为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OAC,并结合交通与气候特点论证地取用,最终得最佳油石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科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路面工程AC-25沥青砼下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江苏科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2006年10月25日目录一、目标配合比编制说明1、原材料选用说明2、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选择说明3、配合比设计说明二、目标配合比设计书1、设计依据2、设计级配范围的确定3、原材料检测情况4、矿料配比设计5、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6、最佳油石比的确定7、配合比设计检验8、结论三、原材料试验报告1、沥青试验2、粗集料试验3、细集料试验4、矿粉试验目标配合比编制说明一、原材料选用说明1、本次配比用的矿料、沥青原材料从拌和场取样。
2、混合料级配采用四种集料和一种填料进行试配。
二、配合比设计说明1、本次目标配合比按JTGF40-2004规范、以及相关设计文件相关要求执行。
2、本次目标配合比沥青原材料采用70号道路石油沥青。
3、集料密度都采用毛体积相对密度,其中矿粉以表观相对密度代替。
4、马歇尔试件的体积指标统一采用表干法检测。
5、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采用真空法实测。
AC-25沥青砼下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书一、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二、设计级配范围的确定选定沥青混合料类型为AC-25,查JTGF40-2004规范得本次设计级配范围见表1:表1 AC-25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注:根据JTG F40-2004表5.3.2-2其中关键性筛孔(4.75mm)通过率应小于40%(根据JTG F40-2004表5.3.2-1)。
三、原材料检测情况1、沥青采用壳牌70号道路石油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指标均符合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结果及JTG F40-2004规范要求见表2)。
表2 沥青试验结果汇总表注:规范要求根据JTG F40-2004表4.2.1-2(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标号70,等级A)确定;详细试验方法见JTJ052-2000。
2、集料采用镇江茅迪宝华石料厂生产的石灰岩石料,压碎值等各项指标均合格(结果见表3、4)。
各规格集料相应编号为1#料(~26.5mm),2#料(~9.5mm),3#料(~4.75mm),4#料(0~2.36mm)。
表3 粗集料试验结果汇总表注:规范要求根据JTG F40-2004表4.8.2(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确定;详细试验方法见JTJ052-2000。
表4 细集料试验结果汇总表注:规范要求根据JTG F40-2004表4.9.2(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确定;详细试验方法见JTJ052-2000。
3、填料采用南京汤山矿粉厂生产的矿粉,各项技术指标合格(结果见表5)。
表5 矿粉试验结果汇总表注:规范要求根据JTG F40-2004表4.10.1(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确定;详细试验方法见JTJ052-2000。
四、矿料配比设计根据各集料的各筛孔通过率进行多次试配,根据经验,初步确定矿料级配为:1#料:2#料:3#料:4#料:矿粉=28:30:12:26:4各种矿料的筛分及级配组成计算如下(见表6),并绘制合成级配曲线图(见图1)。
表6 初选级配的矿料比例和合成级配五、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用选定的设计配比,以%油石比为中值,按%为间距,增加2种油石比:%、%、%、,成型标准马歇尔试件(因为本设计属于监理组的验证配合比设计,所以只取3种油石比)。
试验温度见表7,测试结果汇总见表8、表9。
表7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温度表8 不同油石比的马歇尔试验结果汇总表表9 矿料间隙率最小技术要求(%)注:当设计空隙率不是整数时,用内插法确定要求的矿料间隙率最小值。
六、最佳油石比的确定以油石比为横坐标,以选定配比的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指标为纵坐标,绘制最佳油石比选定图(见附图1)。
⑴最佳油石比计算从附图1中查得a1=% a2=% a3=% a4=%OACmin=%;OACmax=%则有:OAC1=(a1+a2+a3+a4)/4=%OAC2=(OACmin+OACmax)/2=%OAC=(OAC1+OAC2)/2=%从表8和表9中可看出沥青混合料的各体积性质均符合JTGF40-2004技术要求。
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考虑到该路的交通量及江苏省气候条件,本次设计最佳油石比采用%。
本次设计的配比参数如下(见表10)。
表10 AC-25沥青混合料目标配比参数(2)检验最佳沥青用量时的粉胶比。
根据表10中确定的各项参数,计算如下表11和表12所示。
采用公式来源于JTG F40-2004。
根据JTG F40-2004要求,粉胶比应符合~的要求,本次设计的粉胶比为,符合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表11 粉胶比计算结果通过验算,采用的配合比符合粉胶比七、配合比设计检验由于设计的AC-25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面层,且公称最大粒径为26.5mm。
因此只进行水稳定性检验,渗水系数检验。
(1)水稳定性检验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试验结果及规范要求如下表13,符合技术要求。
表13 水稳定性检验结果注:规范要求根据JTG F40-2004表5.3.4-2(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确定。
(2)渗水系数检验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渗水试验检测,检测结果及规范要求如下表14,符合技术要求。
表14 渗水系数检验结果注:规范要求根据JTG F40-2004表5.3.4-4(沥青混合料试件渗水系数技术要求)确定。
八、结论经检验,各项指标符合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求。
因此,最终建议采用以下配合比(如表15所示)。
表15 AC-25沥青混合料目标配比参数附图1 沥青混合料中油石比选定图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沥青混合料稳定度试验记录表(马歇尔试验)试表609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沥青混合料稳定度试验记录表(马歇尔试验)试表609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沥青混合料稳定度试验记录表(马歇尔试验)试表609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沥青混合料稳定度试验记录表(马歇尔试验)试表609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沥青混合料稳定度试验记录表(马歇尔试验)试表609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沥青物性试验试表601-1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沥青软化点试验试表601-2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相对密度试验(比重瓶法)试表202-1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沥青粘附性试验(水煮法)试表605试验技术负责人: 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粗、细集料筛分试验试表401-1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粗集料表观、毛体积相对密度试验试表203-1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粗集料磨耗试验试表412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试表407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粗、细集料筛分试验试表401-1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粗集料表观、毛体积相对密度试验试表203-1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试表407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集料压碎值试验试表406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粗、细集料筛分试验试表401-1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粗集料表观、毛体积相对密度试验试表203-1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粗、细集料筛分试验试表401-1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密度试验(比重瓶法)试表202-1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细集料砂当量试验记录表试表408-2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粗、细集料筛分试验试表401-1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密度试验(李氏比重瓶法)试表202-2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矿粉亲水系数及含水量试验试表615试验技术负责人:试验监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