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官僚制理论

理想的官僚制的特征
专业分工 组织内每个单位、职员有固定的职务分配,明确 每一个人的权力和责任。根据严格的分工制度, 所雇用的职员须具熟练的专门技术。 层级体制 组织内职员的地位,依照等级划分。下层对上层 负责,服从上层命令,受上层监督。上级对属下 的指示与监督,不能超过规定职能的范围。 依法办事 法律和规章制度是组织的最高权威,任何组织成 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处理事务一切须 按法规所定的条文范围引用,不得渗入个人因素 ,用以维持统一的标准。 非人性化 职员公私分明,从公务中排除爱、恨等各种个人 的感情,尤其是那些非理性的、难以预测的感情 ,是保证公平和效率的前提条件。 量才用人 组织的用人是根据人员的专业技能、资历,不得 任意解雇,升迁按个人的工作成就而定。
אבג-
ד-
官僚制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官僚制理论的评价 对官僚制理论的认识
优点:依层级节制原理,上下之间的关系可达到 指挥运如和命令贯彻。 由于分工明确、法令规章完备,工作方面和人员 的权责都有明确的规定,故不会发生各自为政或 事权不清的弊端。 机关办事完全无人情化的对事不对人 (Impersonality),可破除情面以消营私舞弊。 人员的选用都依专长和能力而定,可以使工作效 率提升并且使机关的业务达到高度专业化。 良好的待遇和工作保障可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 提升。
比较 项
权威
神秘化组织
传统的组织
合理化—— 合法化组织
法理型权威 组织内部的各 项规则(制度 取向的权威) 稳定性较强( 非人格化的秩 序确立,使管 理的任何步骤 源于法规,摆 脱长官意志, 保证了体制的 连续性和稳定 性)
魅力型权威
传统型权威
西方行政学说史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1913年发表论文《论广义社会学的某些范畴》。1914年大战爆发后,马 克斯·韦伯参加军队服役,负责驻在海德堡的几家医院的工作,到1915年底 止。1915年《世界性宗教的经济化理》的一部分(《序》和《儒教与道 德》)出版。1916年多次去布鲁塞尔、维也纳和布达佩斯执行。1917年各 种非正式的秘密使命,尽力劝说德国的领导人物避免扩大战争,同时他也断 言德国对全世界政治负有责任,并认为俄国是主要威胁。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下 午1时34 分25秒 下午1 时34分1 3:34:25 21.6.18
•
1、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Mendeleyer, Russian Chemist)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21.5.265.26.202108:3008:30:57May-2108:30
西方行政学说史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第一小组:汪迪、曹禹、王慧、陈留国、 欧阳青烟、刘君好
一、马克斯韦伯的个人简介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 会学家,政治学家,社会理论家,也是现 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社 会学创立以来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公 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其他二者为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与杜尔凯姆 (Durkheim),早期流行的另一说为马克斯· 韦伯,埃米尔·迪尔凯姆,格奥尔格·齐美 尔)。其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是巨大 而深远的。他的成就开创了比较社会学、 理解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指出了理性 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系统的阐释了东西方宗教伦理差异对于 社会现代性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他和迪尔凯姆被认为是宗教社会学最早 的开创者,也是宏观社会学的集大成者。 其学术成就之宏大精深,影响之深远,在 社会学界乃至整个世界社会科学理论体系 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ppt课件

的所谓“组织人”。
24
中国传统官僚制度与马克斯·韦伯论述的官 僚制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我国现行的官僚制是作为一种古代官僚制的 传承而存在的,相对于西方现代官僚制来说存在 诸多缺陷。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总体上处于 官僚化不足阶段,因而不是要“摒弃”官僚制 ,而是应着力于如何以超越的眼光创新性地建 构新型官僚制。
9
法定权力是行政组织的基础
• 韦伯认为为,超凡魅力型: 非理性, 感情色彩浓, 过于神秘, 不宜作为现代管理组织的基础;而传 统权威型: 服从传统习惯, 领导者的作用在于维护 过去的传统, 效率最低, 也不宜作为现代管理组织 的基础。
• 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法定权力提供了慎重与 公正。原因在于:
合理化—合法化组织
权威
权威的 基础
魅力型权威 Charismatic authority
领袖个人的超凡魅力 (人格取向的权威)
传统型权威
Traditional authority
法理型权威
Rational—legal authority
传统的习俗与惯例 组织内部的各项规则 (制度取向的权威)
稳定性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企业发展迅速, 这种新型的组织需要有 稳定、严格、精细、可靠的管理, 韦伯 认为官僚制则是可以满足这种需要的理 想管理形式。 • 对旧的传统以及对经济发展的政治控制 展开抨击,强调以知识和技能进行管理 的必要。 • 为德国扫除国家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中的 障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德国的 亚当斯密。
韦伯:官僚组织结构理论

韦伯:官僚组织结构理论有了适合于行政组织体系的权力基础,韦伯勾画出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IdealType)。
其具有下列特征:组织中的人员应有固定的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
根据合法程序制定组织,这个组织应有其明确目标,并有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管理并规范成员的行为,用有效的方式追求组织的目标。
组织的结构是一种层层控制的体系。
在组织内,按照地位的高低规定成员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イS 人与工作的关系。
成员间的关系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
イS成员的选用与保障。
每一个职位都有一定的任职要求,要在社会上公开的考试,筛选合适的人来担任,务求人尽其才。
イS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
对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每人的工作范围及权责,然后通过技术培训来提高工作效率。
イS成员的工资及升迁。
按职位和员工的贡献支付薪金,并建立奖惩与升迁制度,使成员安心工作,培养他们的事业心。
お韦伯的结论是,最有效的组织是机械式的,这个组织合理又无情地向前运行,它精确、快速、明确、谨慎、统一、具有持续性和较低的成本。
他把这种理想化的组织形式称为合理合法型,以区别于传统的组织类型。
韦伯认为,如果一个组织具有上述6项特征,那么这个组织就可以表现出高度的理性化,其成员的工作行为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韦伯对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的描绘,为行政组织指明了一条制度化的组织准则,这是他在管理思想上的最大贡献。
“官僚组织结构理论”的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
韦伯也认识到个人魅力对领导作用发挥的重要性。
他所讲的“理想的”,不是指最合乎需要,而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最合理的组织形式。
之所以是“理想的”,因为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明确的分工。
每个职位的权力和义务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员工按职业专业化进行分工。
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组织内的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人员的任用。
人员的任用要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试和训练来实行。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第3章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第一节生平与著作一、主要生平1、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出生于德国埃尔福特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位法学家兼市政议员,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一生笃信上帝并致力于宗教慈善事业。
2、1884—1885年韦伯又转至柏林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就读,从此开始发奋读书,专注于学业。
在此期间,他曾在斯特拉斯堡服兵役。
严格的军事生活使韦伯深为了解军队的管理方法和组织制度,这对他以后的行政组织理论研究影响颇大。
3、1896年,他又迁回海德堡。
在海德堡教学期间,韦伯经受了一次精神崩溃,他的学术研究也因此而中断。
4、1899年,他获得学校的批准开始了休养讲学的生活。
韦伯先后游历了英格兰、苏格兰、比利时、意大利和美国。
在美国的经历成为他日后写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素材。
5、1917年末至1919年初,韦伯多次在公开场合发布演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作为职业的学术》和《作为职业的政治》两篇演讲。
6、1920年6月14日,韦伯因患肺炎而猝然去世,时年56岁。
二、主要著作韦伯的思想深刻而独到,研究的范围也十分广泛,涉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行政学、历史学及宗教神学诸多领域,他的学术研究不同程度地推进了各个学科的发展。
他的一生著述颇丰,并且在研究范围、文献资料尹思想深度等方面,都令后人难以企及,其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经济与社会》、《政治论文集》、《社会学论文集》等。
韦伯的理论对后世影响巨大,他提出的“理想的官僚制”理论是行政学发展史中重要的里程碑,为此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第二节官僚制组织理论一、理想的官僚制理论官僚制理论居于韦伯现代化理论的核心,对于韦伯来说,当代社会以及政府的突出特点是家长制或世袭制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为官僚科层制,传统权威转变为所谓“理性的”或“合法的”权威。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_资料

▪ 排除个人的主观因素,使组织获得了理性, 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测性。
▪ 非人格化,不掺杂个人情感。 ▪ (5)专业培训
▪ 专业化的行政人员是现代官僚制区别于传统 家长制和世袭制的重要特征。
▪ (6)固定的薪俸和按照资历和功绩晋升 ▪ 行政官员属于专职阶层,职务稳定; ▪ 按照功绩晋升;
▪ 2、现代合法--合理统治(权威)
▪ 合理,目的和价值合理。由于各项职责权限 的合理划分,各级别层次进行专业分工,而 且以明确的规则加以确定,高效率从此产生。
▪ 合法,组织必须严格的按照规则和程序来进 行。法理性权威在此间形成。
▪ --合同与契约
▪ 3、官僚制的缺点
▪ 压抑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人成为一种附属品, 只会机械例行公事,成为没有精神的专家;无法进 行实证分析;偏重静态研究,过分强调规则和制度, 使组织僵化,缺乏应变能力和弹性;
▪ 官僚制,它在明确性,稳定性,纪律的严格 性,运作范围的广泛性等方面都明显优越于 其他组织,并可应用于其他所有种类的管理 工作。
▪ “任何领域,要想象一个没有专业人员的持 续性行政工作,几乎是一种幻觉。”
▪ 官僚制的管理系统由技术的观点看是最理性 的,主要因为技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 在现代科技以及经济生产企业技术的发展下, 技术知识在近代成为绝对的不可或缺。推进 官僚制的决定性理由是它超过其他组织的纯 技术优越性。
6、对官僚制的评价
▪ (1)官僚制是理想行政的象征 ▪ 理性,稳定和高效与当今“行动缓慢、效率
低下、不负责任、相互推委”等官僚主义的 表现绝然不同。
▪ “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是能够取得最大程度 的效率的,这种组织是对人进行绝对必要控 制的最合理手段。精确性、稳定性、严格的 纪律和可靠性比其它任何形式都要优越”
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

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韦伯与泰勒、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
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1920)生于德国,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
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其中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Model)的理论(即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
有人甚至将他与杜克海姆、马克思奉为社会学的三位“现世神明”。
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正是德国企业从小规模世袭管理,到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了解韦伯的思想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
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无法实现其目标。
人类社会有三种被社会接受的权利:•传统权力(Traditional Authority):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超凡权力(Charisma Authority):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对于传统权力,韦伯认为,人们之所以服从它,是因为领导者占据了传统所支撑的权力地位,同时,领导者也受到传统的制约。
但是,人们对传统权力的服从不是基于与个人无关的秩序,而是基于习惯义务领域的个人忠诚。
领导者的作用似乎只是维护传统,因此是低效的,不应该作为行政组织制度的基础。
非凡权力的合法性完全取决于对领导者的信仰。
他必须用不断的奇迹和英勇的行动赢得追随者。
超凡的力量太感性,太不理性,不是基于条条框框,而是基于神秘的启示。
因此,权力的非常形式不应作为行政组织制度的基础。
韦伯认为,只有法定权力才能成为行政组织制度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提供了审慎和正义。
原因是:(1)管理的连续性使得管理活动必须有序地进行。
(2)以“能”为本的择人方式提供了理性基础。
(3)领导者的权力不是无限的,应该受到约束。
有了适合于行政组织体系的权力基础,韦伯勾画出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Ideal Type),具有下列特征:1、组织中的人员应具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
马克思·韦伯官僚制理论

官僚制理论的历史意义
• 社会政治意义。推崇管理的理性化和制度化,
强调以知识和技能进行管理,因应了工业 社会的现实诉求。 • 学术意义。“组织理论之父”,提出三种权 威划分的理论框架和组织形态的划分;系 统论述了官僚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管理原 则,奠定了现代社会官僚制的制度基础; 基于威尔逊的传统,提出官僚制组织目标 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追求行政效率。
官僚制理论过分追求组织的稳定性,不利于激励组织成员 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行政管理缺乏回应性,不利于改 善服务质量。
总结
马克思·韦伯所倡导的官僚制理论,从整体上可 以看作是一种理想型的组织设计状态。韦伯提出的以 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 态理论在组织中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他强调的组织 劳动分工体系、调节成员关系和行为的规范秩序、对 个人自利追求的激励和制裁体制不管是在发展经济还 是在政府机制中都有重大意义,但是他又过分看重层 级节制体制、组织效率、职能权限划分、非人格化的 追求等方面使他的理论又成为纸上谈兵。因此,在今 天的组织中我们不仅要借鉴韦伯官僚制理论中的优秀 元素,又要把握好尺度,扬长避短,辩证的看待、借 鉴、应用、发扬。
三种组织形态比较
比较项 神秘化组织 魅力型权威 Charismatic authority 领袖个人的超凡魅力 (人格取向的权威)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当领袖死后,而组织的权 威必须继续时,就会产生权 威的继承问题。组织往往会 由于领袖人物的死亡而分崩 离析) 传统的组织 传统型权威 Traditional authority 传统的习俗与惯 例 介于两者之间 (权力的实施必 须以被统治者习 惯上服从的程度 以及心理上的承 受的限度为限, 否则就会引起反 抗) 合理化—合法化组 织 法理型权威 Rational—legal authority 组织内部的各项规 则 (制度取向的权威) 稳定性较强(非人 格化秩序的确立, 使管理的任何步骤 源于法规,摆脱了 长官意志,保证了 体制的连续性和稳 定性) 权威 权威的 基础
浅析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浅析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理想的组织设计: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摘要: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一书中,马克思〃韦伯阐述了其官僚组织模式的理论,即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对组织理论的伟大贡献在于明确而系统地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维系组织的连续和目标的达成。
为此,韦伯首推官僚组织。
本文就从韦伯主张的官僚制的特点、合理性、现实意义及不足之处进行简要阐述,希望能对我们今天的组织管理过程中有所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韦伯官僚制理性一、韦伯眼中的官僚制现代官僚制理论的奠基人,作为西方管理制研究理论基石的《论官僚制》一文的作者,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亦是古典管理理论的先驱之一。
他认为,尽管社会组织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质,但是权威和控制是各类社会组织都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他指出,任何一种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威作为基础的,权威能消除混乱,带来秩序,没有权威的组织是无法实现组织目标的。
权力是无视人们的反对,强使人们服从的能力;而权威则意味着人们在接受命令时出于自愿:魅力型权威,使人敬仰;传统型权威,使人服从;而法理性权威,则带来理性思考。
与之相对应的是“神秘化组织”、“传统的组织”、和“合理化—合法化组织”,其中每一种组织形态都意味着其独特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体制。
而在韦伯看来,只有这种与合理合法权威相适应的组织形式才是“理想的官僚制”,这也是他备加推崇的组织形式。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韦伯所倡导的“官僚制”是一种纯粹的、抽象的、标准的组织形态,而理想中认为的则是指应当或合乎需要之意。
习惯上,尤其是在汉语中,“官僚制”是一个贬义词,它往往成为低效率的同义语,它所强调的是该制度下产生的繁琐的公事程序、拖拉的工作作风以及泛滥成灾的各种公文和会议记录,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和低效率的公共行政管理等同起来,意指政府行政管理活动中问题与弊端的状况。
然而,在韦伯看来,他所谓的“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官 僚 制 马克斯韦伯

官僚制一、官僚制的特征现代官场以下列特写方式发挥作用:Ⅰ.在其固定的和官方的权限范围方面具有理论原则,这种理论原则一般是以法规形式来加以规定的,也就是说是由法律或行政法规来规定的。
1、按照官僚制进行管理的政府机构,为达其目的所需要采取的正常活动,都是作为官方任务以固定的方式加以分派的。
2、为执行这些任务所需要的发号施令的权力,是以一种稳定性的方式进行分配的,并且是被关于物质的、神权的以及其它方面强制手段的法规严格限制的。
这些手段可以由行政官员自主安排。
3、为了正常而持续地履行这些职责,以及为了实现相应的权利,人们作出了一些方式方法上的规定,只有那些具有符合一般规定的在职资格的人员才能被雇用为官员。
在公共而且合法的政府当中,这三种因素便构成“官僚制的权力”。
在私人经济领域,它们则构成官僚制的“管理”。
从这种意义上去理解,官僚制仅仅是在现代国家中的政治和宗教团体中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而在私人经济中,则仅仅是出现在最先进的资本主义机构之中。
常设而且公开的机关所拥有的、具有法定管辖范围的权力,并不是古已有之的统治方式,而宁可说成只是一种例外情况。
即使是一些大型的政治结构,例如在古代东方、在日尔曼和蒙古这种侵略性的帝国,或者许多封建性结构的国家中,情况也是如此。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统治者是通过个人亲信、身边僚属或朝廷臣仆来行使其最重要的统治手段的。
这些臣仆所接受的委托和权力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在各种场合这些关系都只是暂时建立起来的。
Ⅱ. 机关等级制与各种按等级赋予权力的原则,意味着一种牢固而有秩序的上下级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存在着一种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关系。
这样一种制度给管理的人们提供一种可能性,即按照明确规定的方式将下级机关的决策提交其上级权力机关审核。
在官僚制模式得到充分发展的场合,机关等级制是按个人独裁的方式组织起来的。
在所有官僚制的结构中都存在着按等级赋予机关权力的原则。
在国家和教会机构以及在大的政党组织和私人企业中都是如此,不管这种权力是叫作“私人的”或者“公共的”,对官僚制的特性并不发生影响。
马克斯_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 董海军
如果说威尔逊等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为现代公共行政及科学研究确立了逻辑 前提的话, 那么公共行政科学化、技术化的道路则是由马克斯- 韦伯开拓出的。正是韦伯 对官僚制问题的研究, 才在官僚制的历史发展中抽象出了公共行政的工具理性原则, 并 对公共行政的体系进行了明确的形式合理性设计。所以说, 韦伯的工作可以被看作是对 现代公共行政范式的确立。
为了进一步阐述这一问题, 韦伯对权威和权力作了区分。他指出, 权力无视人们的 反对, 强使人们服从的能力; 而权威则意味着人们在接受命令时处于自愿。可见, 在权威 制度下, 下级把上级发布的命令看作是合法的。正是根据这种权威合法化的方式, 韦伯 对不同类型的组织进行了区分。他认为有三种合法的权威, 由此出现三种不同的组织形 式, 即“神秘化的组织”、“传统的组织”和“合理化- - - 合法化组织”。其中每一种组织形态 都意味着其独特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体制。当然, 在现实生活中, 任何组织都可以是三种 组织形态的结合, 然而, 对于我们分析组织来说, 区分三种完全不同的组织形态, 还是十 分有益的。
( 三) “合理- - - 合法化组织”在合理—合法化的组织中, 权威的基础是组织内部的规 则, 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是由于有了依法建立的等级体系。此时的权威必须在组织中担任 一定的领导职务, 被领导者对权威的服从实质上是对组织规则的服从, 在赢得服从这一 点 上 与 领 导 者 个 人 的 品 质 、能 力 、学 识 关 系 不 大 ; 此 时 领 导 者 与 被 领 导 者 之 间 在 法 律 上 显然是平等的, 各自都要受到组织规则的约束。这种类型的组织是以官僚组织的形式出
现的, 而韦伯则把它看作是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权威制度。这一关于组织的权威制度 之所以被称为合理化的制度, 是因为它被专门用来作为实现某些既定目标的手段, 即: 这些组织好像是一架精心设计的机器, 旨在执行某些功能, 而机器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为 机器发挥最大的功能起着各自的作用。同时, 这一关于组织的权威制度又被称之为合法 化制度, 因为在此类组织中有着一系列的规则和程序, 一定的时候在组织中担负一定职 务的组织成员则必须依据相应的规则和程序去行使他的权威。韦伯用“官 僚 制 ”来 称 呼 这种组织。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名词解释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名词解释韦伯(Max Weber)是社会学和组织理论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他对官僚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官僚制理论。
官僚制是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教育机构等各个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涉及到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
一. 官僚化(Bureaucratization)官僚化是指一种以行政规则、等级制度和权力分配为基础的组织形式。
在官僚化的组织中,职权和责任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来确定,权力被正式授予特定的职位,而不是个人。
这种组织形式强调效率、规范和稳定性,官僚机构通过严格的程序和规则来规范成员的行为,并以效率和预测性为导向。
二. 理性(Rationality)韦伯将理性定义为根据目标和手段的选择来进行行动的方式。
在官僚制度中,理性是一种核心价值观。
官僚机构以效率和理性为指导,通过明确的规定和标准来进行决策和实施。
这有助于减少个人利益和偏见对决策的影响,并使组织的运作更加有效和可预测。
三. 等级制度(Hierarchy)等级制度是官僚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它通过明确的职位和权力等级来规定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
在等级制度下,权力和决策权逐级上升,从而确保组织内部的权力分配和控制。
等级制度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稳定性,但也可能导致权力垄断和创新的受限。
四. 行政规则(Administrative Rules)行政规则是官僚制度中制定和执行的规则和程序。
它们规范了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决策,并确保组织的运作符合既定的标准和目标。
行政规则的存在可以减少个人主观意识和偏见对组织的影响,提高行政的公正性和一致性。
五. 功能分工(Division of Labor)功能分工是一种将工作任务和责任分配给特定职位和人员的组织方式。
在官僚制度中,功能分工是为了提高效率和专业化而引入的。
每个职位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范围,成员只需按照规定执行自己的任务,而不需要过多考虑整体的目标和影响。
浅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浅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作为“组织理论之父”,在行政学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其中最大的贡献当属提出了官僚制组织理论,它被称为是公共行政组织史上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而韦伯除了是行政学家和政治学家,他还是社会学家,因此他的研究中不仅有政治学思想,同时融合了社会学理论,他的理论也是被称为“政治社会学”思想。
官僚制也被称为是行政制或科层制。
韦伯认为的官僚制与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受到人们反对的官僚主义的,低效率的组织是两回事,他指的是组织结构中的某些特点,并且这种制度应该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具有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等特征。
社会可以说是在人类的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那么人类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互相联系,集合,从而形成组织。
所以在韦伯看来,“人类社会实际上是组织的社会,人们正是通过组织这根纽带以各种方式连接在一起”。
同时,他也十分强调权威在维系和支配一个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因此他也就提出了三种组织形态,即神秘型组织形态,传统型组织形态和法理型组织形态,法理型就是官僚组织形态。
韦伯在描述官僚制组织体制特征时,提出了一些对现在组织理论也很有借鉴意义的要求。
比如,他认为在进行职位分类时,每个岗位都应该专业化,每个在职人员都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的确,如果想要切实提高组织效率,那么每个岗位上的人就应该各尽其职,各尽其用,假如职位上的人是靠关系进来或是没有专业技能,那么对于整个组织效率的提高是有阻碍作用的。
再如,对于工资问题,韦伯也规定员工领取固定工资,并有明文的升迁制度,这也就很好的鼓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像吃大锅饭一样,认为做多做少都一样。
虽然韦伯认为官僚制组织是最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组织结构,现代社会必然是要借助官僚体制的行政管理班子进行管理与统治,但是我认为这种体制其实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我们反思。
首先,韦伯在对官僚科层组织特征的描述中提到一个理性原则,即组织内部各个成员之间只讲理性原则,不讲感情。
韦伯:官僚制

官 僚制马克斯韦伯一、官僚制的特征现代官场以下列特写方式发挥作用:在其固定的和官方的权限范围方面具有理论原则,这种理论原则一般是以法规形式来加以规定的,也就是说是由法律或行政法规来规定的。
按照官僚制进行管理的政府机构,为达其目的所需要采取的正常活动,都是作为官方任务以固定的方式加以分派的。
为执行这些任务所需要的发号施令的权力,是以一种稳定性的方式进行分配的,并且是被关于物质的、神权的以及其它方面强制手段的法规严格限制的。
这些手段可以由行政官员自主安排。
为了正常而持续地履行这些职责,以及为了实现相应的权利,人们作出了一些方式方法上的规定,只有那些具有符合一般韦伯(来源:马克斯赖特米利斯选编,牛津大学出版公司“官僚制”一词,韦伯用的德语原词为译者,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此词本身原来并无贬意。
在我国解放之前就译为“官僚制”、“官僚政治”等(目前在台湾仍用此译法),而“官”与“僚”在汉语中原来也没有贬义。
可是解放之后“官僚”一词往往含有贬义,与外语原意相左。
为了符合韦伯原意,不少人曾把此词改译为“行政制”、“行政组织体系”“科层制”、“集权制”,但也同原意不完全吻合,而且容易使人误解为是个新词,因此,本文中仍沿用“官僚制”老译法不变。
格兹和《社会学论文集》年版。
,本书选自英文版,英语为至少在公共机关内并不意味着“上级”权规定的在职资格的人员才能被雇用为官员。
在公共而且合法的政府当中,这三种因素便构成“官僚制的权力”。
在私人经济领域,它们则构成官僚制的“管理”。
从这种意义上去理解,官僚制仅仅是在现代国家中的政治和宗教团体中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而在私人经济中,则仅仅是出现在最先进的资本主义机构之中。
常设而且公开的机关所拥有的、具有法定管辖范围的权力,并不是古已有之的统治方式,而宁可说成只是一种例外情况。
即使是一些大型的政治结构,例如在古代东方、在日尔曼和蒙古这种侵略性的帝国,或者许多封建性结构的国家中,情况也是如此。
官僚制理论

1、韦伯官僚制理论的基本内容?答:韦伯官僚制理论的基本内容有三个:1、韦伯的权威结构理论与组织类型分析。
主要包括三点:神秘化组织——行使权威的方式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
传统组织——行使命令和权威的基础是先例和惯例。
合理化-合法化组织——行使权威的基础是组织内部的各种规则。
在马克斯·韦伯看来,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
韦伯认为组织的合法权威有三种来源:习俗惯例;个人魅力;法规理性。
法理权威的最适宜的组织形式是官僚制。
2.、韦伯"官僚制"的基本特征。
韦伯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合理的分工。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4).行程正规的决策文书。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3、官僚制的优点与缺点。
官僚制作为一种组织和管理方式,对无规则低效率的传统管理方式来讲是一种进步。
它可以推动、保障组织和机构的顺利运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科层制最大优点在于高效率。
另外韦伯认为科学的官僚制还有以下几个优点: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普遍性。
但官僚制本身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内在矛盾和问题。
(1)过分强调了层级节制体制,要求下级对上级在职务上绝对服从,忽视了下级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民主精神。
(2)过分强调组织利益和组织效率,难以应付社会个性化的发展要求,难以应付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3)过分强调专业分工和职能权限的划分,忽视了宏观协调以及消除本位主义的问题。
(4)过分强调人员的稳定性,无过失便终身任职的制度,最终造就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管理人员,造成管理人员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状况。
后来人们对韦伯所描述的官僚组织有多种概括,但最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点:1.专业化分工。
韦伯从社会学意义上探讨分工问题,他把专业化和人类理性紧密联系起来。
第六讲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韦伯所处的时代,德国的经济结构及政治与社会 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裂”,“经济结 构越来越受到工业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而文 化价值体系和政治结构仍然受传统的半封建社会 价值观和官僚保守主义的支配”。
容克
容克是德语Junker一词的音译, 原指无骑士称号的 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 。 19世纪以来,普鲁士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全面瓦解了 容克的经济基础——封建庄园。为此普鲁士王朝把重 要军官职位和政府官位赐给容克作为补偿。 1848年德国革命后,容克的庄园经济逐渐转变为资本 主义性质的农场,大部分容克开始成为保留许多封建 残余的、资产阶级化的地主。 在容克庄园中,雇农仍然处于半农奴的地位。这种在 保留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用资本主义剥削逐渐 代替农奴制剥削的方式被称为普鲁士道路。
“官僚”的定义
“对官僚这一词,我们当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 理解。一种是通俗流行的理解,认为官僚是一 种罪恶。这种理解虽然解气,但充满了情绪与 偏见,并不利于我们很好地认识与研究这一现 象。另一种是分析描述性的现象,而这种现象 客观地认为官僚是一个中性词,描述一种现象, 而这种现象与现代生活又是紧密相联的。” ——沃尔多
官僚制的内涵及特征
“官僚”一词的起源及定义
“官僚制”的定义
官僚制的基本特征 “官僚政治”
官僚制的基本特征(一)
职业化 ——“把他们的职务视为唯一的或主 要的职业”。
等级制 ——官员们“处于固定的职务等级制 度之中”、“拥有固定的职务权限”。 规则化 ——“通过协议的或强加的任何法都 可能以理性为取向,即目的合乎理性或价值合 乎理性为取向,并制订成章程,同时有权至少 要求团体的成员必须尊重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的习俗与惯例 组织内部的各项规则 (制度取向的权威)
介于两者之间(权 稳定性较强(非人格 力的实施必须以被 化秩序的确立,使管 统治者习惯上服从 理的任何步骤源于法 的程度以及心理上 规,摆脱了长官意志, 的承受的限度为限,保证了体制的连续性 否则就会引起反抗)和稳定性)
官僚制及其特征
“官僚‛一词的起源
‚官僚‛的定义
‚官僚制‛的定义 官僚制的基本特征 ‚官僚政治‛
“官僚”的定义
“对官僚这一词,我们当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 理解。一种是通俗流行的理解,认为官僚是一 种罪恶。这种理解虽然解气,但充满了情绪与 偏见,并不利于我们很好地认识与研究这一现 象。另一种是分析描述性的现象,而这种现象 客观地认为官僚是一个中性词,描述一种现象, 而这种现象与现代生活又是紧密相联的。‛ ——沃尔多
“中国官僚政治的诸特殊表象”
贯彻性
——“唯其中国专制的官僚的政治自始就动员 了或利用了各种文化的因素以扩大其影响,故 官僚政治的支配的、贯彻的作用,就逐渐把它 自己造成一种思想上、生活上的天罗地网,使 全体生息在这种政治局面下的官吏与人民,支 配着与被支配着都不知不觉地把这种政治形态 看为最自然最合理的政治形态。‛
“官僚”的定义
“官僚可以被定义为正式成立的,以获 取最大管理效益为目的的各种组织。 当然,毋庸臵疑,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各种不同的社会因素会干扰官僚组织 的理想运作。‛ ——彼得· 保罗
官僚制及其特征
“官僚‛一词的起源
‚官僚‛的定义
‚官僚制‛的定义 官僚制的基本特征 ‚官僚政治‛
三种组织形态比较
比较项 权威 神秘化组织 魅力型权威 Charismatic authority 传统的组织 传统型权威 Traditional authority 合理化—合法化组织 法理型权威 Rational—legal authority
权威的 基础
领袖个人的超凡魅力 (人格取向的权威)
官僚制及其特征
“官僚‛一词的起源
‚官僚‛的定义
‚官僚制‛的定义 官僚制的基本特征 ‚官僚政治‛
官僚制的基本特征(一)
职业化 ——“把他们的职务视为唯一的或主要 的职业‛。
等级制 ——官员们‚处于固定的职务等级制 度之中‛、‚拥有固定的职务权限‛。 规则化 ——“通过协议的或强加的任何法都可 能以理性为取向,即目的合乎理性或价值合乎 理性为取向,并制订成章程,同时有权至少要 求团体的成员必须尊重它‛。
“官僚政治”
“技术性的官僚作风,不但可能在一切设官而 治的社会存在,在政府机关存在,且可能如拉 斯基教授所说,在一切大规模机构,如教会、 公司,仍至学校中存在,可是真正的官僚政治, 当作一个社会体制看的典型的官僚政治,却只 允许在社会的某一历史阶段存在。” ——王亚南
“中国官僚政治的诸特殊表象”
思考与讨论
“官僚制‛、‚官僚主义‛以及‚官僚政治‛ 的区别? 韦伯官僚制理论的历史贡献、现实意义以及历 史局限性?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有几千年封建官僚政治的 传统,因此,中国的官僚制体系已经非常完善, 并不比西方国家落后。你怎么看? 中国行政所处的基本阶段——官僚制不足?还 是官僚制过度? 公共行政早期研究范式的确立:官僚制。
稳定性
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权威结构理论与组织类型分析
官僚制及其特征
官僚制的优点与缺点
官僚制及其特征
“官僚‛一词的起源
‚官僚‛的定义
‚官僚制‛的定义 官僚制的基本特征 ‚官僚政治‛
“官僚”一词的起源(1)
在我国,‚官僚‛一词在早期的封建社会就存在。在春秋 战国的时候,许许多多的封疆大吏和王孙贵族们都时兴豢 养门客,称之为幕僚,也就是在幕后出谋划策的助理人员 和跟班的随从。 这些幕僚们才华的光辉在辅佐他们的主子的政务的过程中 时有闪现,每每引起皇帝或上级官员的注意和赏识,被直 接授以官位,进身成为他们从前的主子的同事,谓之同僚。 因而‚僚‛这一词就不但有下属的意思,如僚属,僚佐, 幕僚,等等,也有同事的意思,如同僚。
第六讲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一、韦伯生平事迹介绍 二、韦伯官僚制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三、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评价
韦伯官僚制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19世纪,德国的工业化进程是十分迅速的,但 是在很大程度却受到强大的封建容克政权的束 缚。德国正处在以旧的、家族为基础的企业制 度向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迅速兴起的十字路口上。
层 级 节 制 的 金 字 塔 公 权 力 体 系
官僚制的基本特征(二)
非人格化 ——行政官员‚没有憎恨和激情,因此也没有 ‘爱’和‘狂热’,处于一般概念的压力下;‘不因人而 异’,形式上对‘人人’都一样,也就是说,理想的官员 根据其职务,管辖着处于相同实际地位中的每一个有关人 员。‛ 技术化 ——官员们‚根据专业业务资格任命。通过考试 获得的、通过证书确认的专业业务资格‛。 公、私分明化 ——“行政管理班子同行政管理物质和生产 物质完全分开的原则是适用的。同时存在着职务机关(企 业)的财富(以及资本)与私人的财富(家庭预算)完全 分开的原则,以及职务运作场所(办公室)与住所完全分 开的原则‛。
非人格化
官僚制‚作为美德赞扬的特性是:它 成功地从解决职务上的事务中,排除 一切爱憎和一切纯粹个人的、从根本 上说一切非理性的、不可预计性的感 觉因素。‛
(马克思.韦伯:《韦伯文集》(下),中国广播 出版社2000年版,第374页,第344页。)
官僚制的特征
“韦伯认为,人类的希望在于理性化,重要 的是制度、法规和正式职务,而不是个性; 是逻辑和预见性,而不是非理性的感情和 不可预计的后果;是公事公办,而不是个 人关系;是技术专长,而不是心血来潮、 一时聪明。”
当时在德国的教会、国家机构、军队、政府、 经济企业和其他各种团体中,大规模的组织都 在飞速增长,而传统型的组织结构已经远远不 能适应现代组织发展的需要。
第六讲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一、韦伯生平事迹介绍 二、韦伯官僚制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三、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评价
(本尼斯 :《组织发展与官僚体系的命运》,载于孙耀君主编: 《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3页 。)
官僚制的特征
“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经验无一例外 地倾向于显示,纯粹的行政官僚模型 能够实现最高的效率,因而也是形式 上已知的对人进行控制的最理性的方 式。” ——马克思· 韦伯
进一步阅读
【德】马克斯· 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 1997年版 (第三章、第九章第一、二节)。 【美】罗伯特· 登哈特:‚第2章 思想传承:马克思、韦 B· 伯和弗洛伊德‛,《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3年版。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 魏娜:《官僚制的精神与转型时期我国组织模式的塑造》, 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冯钢:《科层制与‚官僚精神‛》,载于《浙江大学学报》 (社科版),1998年第4期。
“官僚”一词的起源(2)
在西方,‚官僚‛一词起源于14世纪的法国。 当时的法国皇帝派遣税收审计大员到各地巡查, 所到之处有地方的行政官来参见。参见设有专 室,这种专室就称之为Bureau(官局)。
久而久之,所有吃皇粮,为皇家办事,不必靠 市场买卖支持的部门都被称之为官局。而在官 局供职的人员就被称之为Bureaucrat(官僚)。
“它可以指一种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根据 固定规则不间断地推进的行政管理体制; 亦可用某种贬义的方式来指某种带有一些 特定缺陷的畸型的管理,如文牍主义、不 负责任、拖沓延误等。‛
——戴维· 米勒:《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6页。
“官僚制”
对官僚制的批判源自19世纪的欧洲,当时的 自由主义者用以斥责专制政府官员的繁文缛 节、狭隘头脑与专横态度。 之后该术语逐步成为丝毫不管具体情况的僵 硬规章与例行公事的态度,不能清楚地分配 责任的复杂组织,指令矛盾、办事重复、愚 蠢忙乱的官员,办事拖拉、推卸责任、冷漠 无情的工作作风。
进一步思考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有几千年封建官僚政 治的传统,因此,中国的官僚制体系已经 非常完善,并不比西方国家落后。你怎么 看?
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权威结构理论与组织类型分析
官僚制及其特征
官僚制的优点与缺点
官僚制的优点
严密性 ——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合理性 ——专业技术知识居于中心地 位 稳定性 ——非人格化秩序可摆脱长官 意志 普适性 —— 适用于公共与私营部门
◆
在韦伯看来,‚官僚制‛是一种理想类 型的(ideal type)行政组织,是指一 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 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 施合法统治的组织。之所以说是一种理 想形态的组织,是因为从纯技术的观点 看,它是高度理性化的、效率最高的组 织形式,广泛适用于政府、军队、宗教 团体及商业机构中。
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权威结构理论与组织类型分析
官僚制及其特征
官僚制的优点与缺点
权威结构理论与组织类型分析
神秘化的组织 ——行使权威的方式是 基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 传统组织 ——行使命令和权威的基础 是先例和惯例。 合理化-合法化组织——行使权威的基 础是组织内部的各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