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遵循滨水景观规划建设原则的前提下提出几点建议,鼓励和提倡滨水景观建设取得最大化的效益。
关键词:滨水景观设计;原则;建议;效益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当前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功能单一,缺乏生态考虑
由于认识上的局限,一些城市进行滨水区整治改造时,主要侧重于水系的防汛泄洪、航运、灌溉等基本功能,多采用深挖多蓄、截弯取直、硬化护坡、高筑堤岸等措施,改变水体的自然特征和重要生态功能,对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以及城市景观生态功能考虑严重不足。
1.2 创新乏力,景观特色不明显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滨水景观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存在较多照抄照搬的现象,结合地域实际进行规划建设、凸显本土景观特色、具有创新成果的作品很少,多为在滨水地带种植大面积的人工草坪或遍植单一树木品种,缺乏特色。
1.3 缺乏人性关怀
有的城市治污措施不力,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在此基础上建设的滨水景观效果和环境质量大打折扣,甚至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有的滨水景观因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交通条件、人文
历史等方面缺乏人性化考虑,景观数量不足,质量低下,布局不科学、不合理等,单调冷漠,缺乏情趣,忽视了人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
1.4 文化脱节,缺乏历史文化内涵
由于缺乏对城市地理、历史、文化等信息的充分尊重、把握和挖掘,机械照搬别的建设模式,忽视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导致景观与地方历史文化严重脱节,滨水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深,缺乏特色和生命力。
2 滨水景观规划建设原则
2.1 效益兼顾原则
园林绿化具有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滨水绿地有防洪、水运和灌溉等基本功能,能发挥重要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善水体的可及性与亲水性、丰富游憩观赏内容等功能,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兼顾好这三方面效益。
2.2 生态优先原则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的规划建设要尊重自然规律,优先改善生态环境。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保护好原始植物群落的自然形态,避免或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3 以人为本原则
滨水景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即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和顺应当地居民的
心理需求和生活习惯,尽可能为广大游客、市民提供环境优美、安全舒适、健身游憩的场所,满足游客和市民的观赏、游憩需求。2.4 乡土化原则
景观建设材料的乡土化,一是打造城市滨水绿地景观所需的植物资源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以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与地形地貌,增强植物的适应能力和体现当地的植物特色;二是园林设施建设材料乡土化,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园林小品、建筑物等建设,以降低建设成本。景观历史文化乡土化,就是在景观建设中充分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符合当地居民的心理需求和生活习惯。
2.5 文化传承原则
城市滨水区域多为当地历史文化的洼地,汇聚和沉积有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滨水景观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表现手法,展示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维护、传承和发扬本地优秀的历史文化,为滨水景观注入文化活力,丰富景观的文化内涵。
3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建议
3.1 注意保持水体的自然形态
水体包括河流、溪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滨水景观的规划建设与水体的综合治理是分不开的。譬如,河床是河流中长期被水冲刷而形成的长期被水淹没的槽状凹地,具有排洪、航行等重要功能。在滨水景观建设中,必须保证河床通畅,同时要注意保留其自然顺畅状态,切忌刻意地改变河床形态,避免生硬的河道及岸线形式。要设计出自然形态的滨水景观形式,首先应依据自然形态的河床结
合滨水景观总体考虑,对原有河床加以改造提升,在自然河床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在穿城而过的河流等滨水景观建设中,避免单一地从有利于航运、洪水调蓄、发电、农业灌溉等需求出发,由水务部门直接对河流进行渠化改造,擅自改变河流边界、压缩滨水湿地面积、改变河流水文周期等,完全忽略了河流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以及滨水区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因此,在城市的滨水景观建设中,要将滨水景观建设纳入城市的绿化总体规划中进行统一布置,统筹兼顾。首先,要充分尊重湖泊、河流等水体的自然形态,随形就势、顺其自然地进行规划建设;其次,要根据市民的需要,对河床及岸线采取科学合理的调整与改造,科学进行设施建设,使河流的整体与局部景观、景观的功能和设施的服务作用得到统筹兼顾,使滨水自然景观与人工设施建设协调一致。
3.2 注重滨水景观生态效益的发挥
河流曲折蜿蜒的形态产生多种多样的、适宜不同物种栖居之生境,城市建设应维持河流边界的曲折,而不应动辄以直线化、人工化堤线及岸线来扰动河流的自然过程、损害河流的自然生境。由于现代科技发展和城市快速扩张,人们为了追求稳定的水环境,依靠科技和机械力量,采用人工干预等手段来控制河流等水体,从而改变水体的水文周期和多样化的生境空间,对水体的自然生态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城市水体的滨水坡岸必须尊重水性,保持水体坡岸的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土壤、植被等,注重发挥滨水景观的生态功
能。要结合实际需要加强滨水自然生态群落的恢复和优化。植物是恢复和完善滨水绿地生态功能的主要材料,以生态效益作为主要目标,既要注重突出植物造景及其观赏性,也要结合地形实际和地貌特征,恢复和创造滨水植物适宜的生境,并逐渐完善和优化植物群落的结构,形成一定规模的滨水绿色自然生态廊道。
3.3 加强滨水景观效益的发挥
滨水绿化景观建设要体现和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才能使滨水景观各具特色,在创造优美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挥滨水绿地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就成为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因此,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和建设要紧紧围绕如何发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开展。
3.4 丰富和提升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
滨水区域多隐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痕迹,景观建设中应注重历史人文元素的挖掘、传承与发扬。然而,由于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充分挖掘和对基础现状的充分分析,导致滨水景观规划建设与地方历史文化脱节,形成断层,景观缺乏个性、特色和生命力。
4 结语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与建设是一个大课题,涉及诸如水利、运输、园林等不同的管理部门和诸如生态学、植物学、美学、文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靠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实现。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城市中这一宝贵的环境资源,需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