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

该商品的数量。

2.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

该种商品的数量。

3.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

动。

4.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

的变动。

5.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

满足程度。

6.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

格之间的差额。

7.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

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8.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

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9.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

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0.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

11.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

之间的差额。

12.垄断市场:指整个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简答题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是: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无差异曲线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

(1).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有,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2).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3.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4.完全竞争市场的4个条件:

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第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

第三,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5.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6. 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

a)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这样,厂商才有可能对

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b)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就排除了中间商由低价处买进商

品,转手又在高价出售商品而从中获利的情况。

7.价格歧视的种类:一级、二级和三级(三级最重要)

一级: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三级价格歧视。

8.简述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关系

第一、局部均衡分析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在这种研究中,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设为固定不变,而这些不变的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的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所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第二、一般均衡分析是把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是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的。因此,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日替代品和补充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的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

9.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关系

10 水和钻石的关系

水和钻石的价值悖论是指:水对人们很有用,必不可少,但水却很便宜:钻石对人们的用途很有限。但却很昂贵,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说明,因为价值是有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从需求一方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对于水,水源充足,人们对水的消费量大,因为其边际效用很小,价格也很便宜。同理,人们对钻石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的昂贵。从供给一方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为其价格也低,钻石则很稀缺,生产钻石的成本也很大,因而钻石很昂贵。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则谁便宜,钻石昂贵。

11.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且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这说明:在这一阶段,不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或者说,生产者只要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就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总产量。因此,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不会在这一阶段停止生产,而是连续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以增加总产量,并将生产扩大到第二阶段。

在第三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劳动的平均产量继续下降,劳动的边际产量降为负值,劳动的总产量也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在这一阶段,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减少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因此,这时即使劳动要素是免费供给的,理性的生产者也不会增加劳动投入量,而是通过减少劳动投入量来增加总产量,以摆脱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和总产量下降的局面,并退回到第二阶段。

由此可见,任何理性的生产者既不会将生产停留在第一阶段,也不会将生产扩张到第三阶段,所以,生产职能在第二阶段进行。在生产的第二阶段,生产者可以得到由第一阶段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全部好处,又可以避免将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第三阶段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12.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论述

主要五点

1)在既定收入的约束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取决于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利润最大化,取决于把产品的价格=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3)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按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来决定生产要素投入量,使得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应的要素价格之比。

4)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厂商按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支付给要素所有者,并取得要素报酬收入,根据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决定相应的要素供给量。

5)市场调节供求双方。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处在一般均衡状态(帕累托最优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从消费产品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生产要素按各自在生产中的贡献取得报酬收入。

看不见手的原理,强调的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机制可以有效率地实现资源的合理的配置和有效配置,并最终导致社会不可能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而使得某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斯密认为,每个人都应利用好自己的资本,使之产生最大的价值。从主观上讲,这个人并不想增进公共福利,更不知道他实际上增加了多少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所得,但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帮助实现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而这种目标并非是他本意想追求的东西。通过追求个人利益,却无意识地增进的社会利益,其效果比真地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要好。斯密之所以提出了这一论断,认为人们都有“利己心”,是“利己心”驱使着人们去获得最大利益,每个人都得到了利益,那么社会也就得到了,因为财富是所有国民对必需品和享用品的消费。这就是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