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决策优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决策优化摘要:文章剖析了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决策的关系,认为政府不仅需要确立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决策的目标、原则,变革危机决策的方式,更要充分发挥公民社会在其中的作用,进而有效解决公共危机事件,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政府决策优化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变迁以及公共管理学科引进才逐渐兴起的。2003年初春,在我国发生的“非典”事件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对政府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使我们对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概念界定

关于“公共危机”,目前国内有不少称谓,如“突发性危机”、“突发事件”、“紧急事件”等;为了区别企业等私部门的危机,又有了“公共危机”、“公共部门危机”、“突发性公共事件”及“政府危机”等概念。对于什么是公共危机,我国学界讨论的并不多,大多是借用国外学者对“公共危机”的定义,其中普遍倾向于采用美国著名学者罗森塔尔的观点:即公共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1]。

所谓的“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2]。随

着全球范围内公共部门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相对于私部门危机管理而言,学者们将更多的笔墨转向了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与此相关的还有“公共部门危机管理”、“政府危机管理”等两个经常出现的概念。“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与“政府危机管理”本质与内涵是一致的,只是外延上有所差异。

近年来我国学者有关危机管理的研究,除了少数以“企业公共管理”或“企业危机公关”等为关键词外,其它冠以各种名称的有关危机管理的研究,一般都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危机管理。

2 政府决策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关系

由于公共危机所特有的破坏性、公共性、紧迫性等特点,公共危机管理已经成为对政府全面治理能力特别是在紧急状态下的决策与处理能力的重大考验。政府的责任使政府成为公共危机管理最主要的承担者,而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管理的重要途径,其制定与执行决定着公共危机化解的成败。反之,通过公共危机的有效管理,亦能对政府决策有所促进。

2.1 公共危机管理实质上是一种非常规化的决策过程现代民主社会中,政府是民众选举的产物,政府的权利是民众赋予的公共权力,现代民主政治程序使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既能体现民众意愿又能受到民众监督。因此,现代国家的政策普遍被称为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就是一种社会的公共选择的过程。而公共危机决策则是典型的非常规化决策,具有明显的不可逆转性,需要在相当有限的时间和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做出重大决定和快速反

应。

2.2 公共危机管理对政府决策的促进公共危机管理往往要求

政府采取非常态的政策手段,来应对和解决危机。面对以处理公共危机为内容的决策,政府在其政策制定的程序设置上必需做出调整,如:在传统的政策议程基础上辅以公众议程、媒体议程等,形成多元良性互动,以增强公众对政府决策及其执行的认同和支持,扩大决策者的注意力资源,提升政策的执行力度。同时,政府需要实时监控政策实施的效力和效果,并根据公共危机的发展态势,及时做出政策回应以增强其针对性。

2.3 政府决策关乎“危”、“机”转化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危机,既要果断应对难以预料的“危”害,又要敏锐发现非常状态下蕴藏的“机”遇,理性认识危机事件中“危”、“机”并存的双重效果性、相互依赖和转化的辩证关系。公共危机的危害性和破坏性有有形的和无形的、现时的和长远的之分,如果决策者能正视危机并措施得力,危机便可能促进制度的革新和环境的变革。因此,政府决策需考虑如何转“危”为“机”,促进公共危机之后各项事业的有序发展。

3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决策优化

3.1 政府决策的目标确定确定决策目标是有效化解公共危机

事件的关键。对于公共危机情境下的决策,其目标应当是尽量使决策者能够摆脱被动,掌握主动,取得公共危机管理力,以控制和化解公共危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使得公共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政府在决策之前应该先掌握危机性质、时间、原因、规模、发生地等有关信息并加以准确分析和认定;要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组织开放化、网络化的特征,改革传统的封闭的政策制定体制,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信息公布机制,拓展公民的多种参与渠道。

3.2 政府决策的原则政府作为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要部门,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的生命安全为重、以人的生存环境为要,用最有效的措施保护人,尽最大的努力拯救人的生命,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根本出发点。公共危机管理的整个过程和一切活动,必须以此为基础和旨归。决策时只有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忠心拥护,才能获得广泛的公众支持,在提升政府决策合法性与效率的同时,增强社会的协调性与稳定性。

3.3 政府决策的公开透明在公共危机发生的特殊时期,部分政策或制度出台仓促,很容易出于公共安全的目的而损害部分群体的利益。多元主体(即政府、利益集团、公众、媒体舆论等)的政治互动就可以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以影响,促进政府权力运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化,有效遏制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的违规和侵权行为。为此,政府要及时公开、披露有关公共政策制定的相关信息,运用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将政府组织制定和修正政策的过程与公众沟通,保障其能够充分参与决策过程,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和营

造良好的决策社会环境。

3.4 政府决策的“外脑”运用公共危机情境下,决策环境瞬息万变,政府部门要顶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做出决策,如何充分发挥专家辅助决策的功能成为关键。通过跨学科、跨部门的学科互补和综合优势以及在信息分析、科学预测、制定方案等方面的强强合作,进一步提升公共危机管理决策的理性程度,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3.5 政府决策的复杂化问题处置急剧的社会转型,深刻的社会变迁,各类公共危机事件的不断发生及其连锁反应,考验着政府处理复杂化问题的能力。首先,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配套建设,弥补公共危机决策的制度缺陷。其次,需不断提高决策者的素质,提高决策者的群体能力,优化决策群体的人员构成,强调群体内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的配合与协调,增强决策群体对危机的感应、认知和应对能力,从而提高决策质量。

3.6 政府决策的公民社会作用发挥政府需要具有整合动员公

民社会的能力。公民社会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构成部分,其行动主体是各种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能够弥补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失灵”的缺陷,增强全社会承受风险的能力。

让公民及公民社会组织应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直接参与者、监督者和反馈者。“任何旨在预防和解决公共争议的措施的执行,其基础必然是拥有一个充分知情的群体”[4]。首先,公共危机发生之后,公众作为直接的接触者,成为最可靠的危机信息提供者与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