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规范

(2020版)

二、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

注:文管类专业群为财经、商务、旅游、法律;理工类专业群为电子信息、信息通信、土木建筑、机械设计制造、设计与制造。

四、教学体系课时和课程设置原则

(一)课时学分设置

1.文管类专业总学时原则上为2500-2600,总学分130-140。A类

课程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25%,C类课程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

的30%。实践教学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50%。

2.理工类专业总学时原则上为2600-2700,总学分135-145。A类

课程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20%, C类课程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

的30%。实践教学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55%。

3.按实践项目服务课程的原则,应独立设置实践学时。

(二)课时学分标准

(1)课程学时原则上按1学分16学时计算(按教学进程核算)。

(2)主要集中实践学分学时标准

注:1. 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校内实践专周、顶岗实习等课程按1周1学分30学时计算(校外集中实践0.5天按0.1学分3学时计算,1天按0.3学分6学时计算)。

2.认知实习、贴岗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按1周1学分24学时计算(课程

认知)按0.5天0.1学分2学时计算,1天按0.3学分4学时计算)。

(三)课程设置

1.职业基本能力课程

(1)职业基本能力课程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群)限选课程,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由学统一开设。

(2)专业(群)限选课应在国家规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数学、外语、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课程中,紧扣职业标准开设相应的课程。

2.行业通用能力课程

行业(技术)通用能力课程为专业群共享课程和通用技术技能课程。

3.职业特定能力课程

职业特定能力按照专业群所确定的职业群分职业分别设置相应课程,原则上一个专业对应一个职业。

4.职业领域(岗位)工作能力课程

(1)职业领域(岗位)工作能力课程包括职业领域课、专项训练(竞赛)、订单班、现代学制、专项班等课程,每个专业群的职业领域设置不超过5个。

(2)职业领域(岗位)工作能力课程设置3个模块,依据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分别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

5.职场工作发展能力课程

(1)职场工作发展能力由两个模块组成,第一个模块为企业运营能力训练、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发展Ⅰ;第二个模块为创新创业、营销能力训练、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专项班、专业发展Ⅱ。

(四)课程进程

春秋每学期平均周学时在24-28学时之间,学期最高周学时不得超过32学时。

1.公共必修课教学进程表

2.公共限选课教学进程列表

4/ 10

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包含入学教育1学分、职业领域选修教育0.5学分、顶岗实习教育0.5学分、就业指导1学分、毕业教育0.5学分、安全与生命教育。

3.公共选修课进程列表

5/ 10

4.集中实践课程进程安排

(1)认知实习在第一、二、三学期内安排,跟岗实习在第四、五、六学期内安排。

(2)《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入学教育》安排在第一期,《军事理论》《职场发展II模块》《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顶岗实习(就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安排在第九学期。

(五)考核评价

1.课程考核类型

考核类型分为考试与考查,公共选修课为考查课,其它课程为考试课程。

2.课程考核方式

(1)A类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或闭卷机试。

(2)B类课程的考核方式依据实训项目学习成果形式采用实践操作过程性考核、项目设计、作品设计与制作、论文、调研报告、产品生产等多样考核方式,理论部分可采用闭卷笔试、闭卷机试、开卷笔试、开卷机试。(3)C类课程的考核方式依据实践成果形式可采用项目设计、作品设计与制作、论文、调研报告、产品生产等多样考核方式。

3.课程成绩结构

(1)A类课的成绩结构为:平时成绩+笔试(机试)成绩;

(2)B类课的成绩结构为:平时成绩+项目训练成果成绩+笔试(机试)成绩;

(3)C类课的成绩结构为:平时成绩+项目过程训练成绩+学习成果成绩。

五、教育体系项目学分标准

(一)创新创业体系项目学分计算标准(课外)

(二)职业素质体系项目学分计算标准(课外)1.素养教育训练

2.职业竞赛项目

3.职业技术训练项目

六、学制与毕业标准

(一)学制

学制3年

(二)毕业标准

1.教学体系文管类最低毕业学分比专业标准学分少5学分,理工类最低学分比专业标准学分少学8分。

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0学分,职业素质教育体系20学分。

七、课程(项目)编码规则

课程(项目)编码分校内线下教学课程、线上教学课程、产教融合项目和创新创业教育项目、职业素质教育项目。

(一)校内线下教学课程

代码结构:课程类型(1位)+开课专业(3位)+基层教学组织(1位)+证书衔接(1位)+流水(2位),共8位。

(1)课程类型代码

(2)开课专业代码

(3)基础教学组织代码

(4)证书衔接代码

(5)流水

流水按专业群拉通编码。(四)线上教学课程

代码结构:课程来源(1位)+开课平台(3位)+课程模块(1位)+流水(3位),共8位。

(1)课程来源代码为D。

(2)线上教学课程代码由教务处按建设进程进行统一编码,编码流水按开课平台拉通编制。

(五)产教融合项目

代码结构:项目来源(1位)+合作企业(3位)+教学单位编码(1位)+流水(3位),共计8位。

(1)项目来源代码为E。

(2)合作企业由校企合作处将全校合作企业拉通编码。

(3)产教融合项目代码由教务处按合作项目统一编码,项目流水按合作企业拉通编制。

(六)创新创业教育项目

代码结构:课程来源(1位)+课程模块(1位)+项目来源(2位)+流水(4位)。

(1)课程来源代码为F。

(2)课程模块代码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项目模块进行编码。

(3)项目来源按教师所属专业群代码、学生所属专业群代码、校友、企业进行编码。

(4)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由教务处进行统一编码,流水按项目来源拉通编制。

(七)职业素质教育项目

代码结构:课程来源(1位)+课程模块(1位)+项目来源(2位)+流水(4位)。

(1)课程来源代码为G。

(2)课程模块代码按职业素质教育体系项目模块进行编码。

(3)项目来源编码规则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项目来源规则。

(4)素养教育训练模块项目由学生处统一编码,其它模块由教务处进行统一编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