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中如何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轮复习中如何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观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素之一,以历史观来设计和制作高考试题已成潮流。历史二轮复习中,我们应该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加深对各种史观的了解。那么,我们如何在二轮复习中准确把握各种史观,并突破这一难点呢?
一、夯实基础,了解必要的理论知识,重点掌握三种史观
当代史观主要有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革命史观、社会发展史观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种史观,即现代化(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一)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1现代化(近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不要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因为现代化(近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等,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进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为人的权利。另外还有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
(2)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都会造成严重弊病。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3)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核心的,但同一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例如工业生产力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有可能导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还有可能导致既包括社会主义因素,又包括资本主义因素的生产关系。例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其实也是承认在工业化的生产力水平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个国家里并存。
(4)现代化史观还认为非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起着巨大作用。过去我们对非经济因素的评价,仅局限于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但现代化史观认为,事情绝非如此简单。亲缘关系、宗教观念、政治权力等非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时是极其重要的。
【例1】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请回答:
(1)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2)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3)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文明成果?
解答第(1)问注意审清时间,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再筛选出影响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即可。第(2)问关键是抓住题目的时间限定,选准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大事件,按照题目的要求扼要归纳原因,不必展开说明。第(3)问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辨别精华与糟粕,二是要立足国情。
(二)文明史观
1文明的含义及其内容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而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在人类文明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曾产生过与之相适应的文明。
2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比如要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形成的民主的运作方式和法律的现实意义,等等。
(2)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过多地讲代价,而忽略了人类坚韧不拔的追求文明的步伐。
(3)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
(4)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
(三)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1“全球史观”的内涵及内容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2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树立一种全球意识。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使不同文明问的对话成为可能和必要的根据。
(2)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同样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并无高下、优劣之分,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参加文明间的对话。
(3)要有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
(4)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应做到“求同存异”,努力去寻求彼此间的共同点,把分歧暂时搁置,耐心地通过对话去缩小和解决分歧,即使一时不能达成一致,也应有善于等待和相互容忍的精神,不使矛盾激化而导致冲突。
在复习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世界市场的形成问题;三次工业革命和中国的发展问题;战后资本主义发展问题等等皆应该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去理解并把握。
二、学会比较分析,加深对一些重要史观的理解
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学会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某一种史观的认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通过历史比较进行宏观的因果分析从而加深对一种史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