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内读写结合的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内读写结合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作为农村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进行课文教学时,课本上的一篇篇精彩美文,能打动所有师生,学生课上发言踊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可一到习作课上,学生就一个个抓耳挠腮,愁眉紧锁,半天写不出话来,即使能写出来,也大多是前言不搭后语。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习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
一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关注作者写了什么,很少关注他们怎么写,即使有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也因时间仓促而成了摆设。文中许多典型的语言范式恰恰是学生最需要学习的语言材料,可教师的教学却忽略了,使读写脱节,到作文教学时却又无从下手,导致孩子不会写。二是教师拔高习作要求,为学生习作设置人为障碍,导致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2011版课标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其出发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喜欢写。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大都重视写作内容的引导和写法的具体指导而忽略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三是新课改后的习作课,有些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无法亲身实践,没有必要生活的体验,一些必要词句的搜集没有跟上,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无异于闭门造车,自然写不出好文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要求“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往往需要以模仿为阶梯。
S版四年级语文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我们打算让习作训练以教材为读本,以课文为依托,找准文本阅读中的读写结合点,从“读”悟“写”,以“写”促“读”,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练笔活动,进行“读写结合”,指导学生把在文本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能,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即研究“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阅读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儿童很善于模仿,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
结合的范本,让学生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中所积累和感悟的知识进行写作,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而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2.名家教育理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认为:“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
三、课题研究具体实施过程
研究范围:四年级二班学生。
研究的方法:现状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读写训练法、经验总结法。
研究周期:一年。
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作好必要的理论准备,制定并论证研究方案,申请立项、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实施课题研究,整理和分析资料。完成研究阶段总结,撰写活动方案,典型案例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结题报告,形成系统研究成果专辑,接受鉴定,推广成果。
改革措施
读写结合的形式:
(1)内容提挈型。围绕课文中心设计练笔,引导梳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印象。(2)体裁转换型。借助课文题材、转变叙述方法。(3)条件逆反型。逆反课文中某一条件,引导推理事情的发展,让学生在正反比较中强化理解。(4)专题评价型。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专题评价。(5)创造想象型。课文阅读后可激疑引思,促其创造想象,进而练笔。(6)内涵挖掘型。抓住内含丰富,语义深刻的词句引导想象挖掘,借助形象显化语文。(7)情境借用型。借用课文所写事情的背景,变更内容,想象事情,进而作文。(8)。条件变更型。变更课文第一条件,引导想象条件变化对事情变化的影响,进而练笔。
读写结合的方法: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的阅读经验,精心设计每课的读写结合训练点,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创作的平台。主要进行了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科书读写结合训练。读写结合训练点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生抓“题眼”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就会对它一见钟情。”我们的学生在作文自拟标题时,往往发生偏题或离题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题与文的统一性。因此,选择不同类型的标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确立文章标题的方式有多种,以S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为例:以事件命题的文章,如《小兵张嘎夺枪记》《观潮》《巴斯德征服狂犬病》《只拣儿童多处行》;以人物命题的文章,如《球王贝利》《倔强的小红军》;以时间命题的文章,如
《快乐的暑假》;以地点命题的文章,如《五彩池》《桂林山水》;帮助学生了解分析文章确立标题的方式,引导他们在写作中尝试用恰当的方式确立文章标题。在每次的习作完成之后,将全班孩子的文章题目进行罗列、梳理,全班进行交流、分析、评比,帮助学生掌握确立文章题目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抓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小学阶段的仿写主要是点仿,也就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的“点”。教材中设置了很多的仿写,比如诗歌的仿写。诗歌的格式一般都比较整齐、统一,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易于仿写。诗歌的仿写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遣词造句和格式特点,也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学习了《快乐的暑假》之后,我马上让孩子们创编。比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讨论:什么是翡翠?无瑕又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什么句?(玉石;没有斑点;比喻句)真静啊……都用了三个真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真清啊……(热爱、赞美)句式相同又是一组什么句式?(排比句)真绿啊……强调漓江水的特点,这三个相同的句式写出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不但极富美感,而且读起来节奏感强,是许多人都喜欢的表达方法。我们现在就选择身边一处(一种)景物,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用“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的方式,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