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走在语文路上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走在语文的路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改所取得的实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教师由于片面狭隘地理解新课改的实质,致使语文课失去了语文的味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明确语文的特点,坚守语文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尽展语文的魅力,让语文课富有语文的味道。
【关键词】语文课堂特点责任魅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名目繁多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在这场改革中层出不穷,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片面狭隘的理解新课改的实质,课堂教学由过去的极端走向现今的另一个极端,语文课常被上成空洞乏味的说教课,谈天说地的讨论课,手舞足蹈的表演课,东拼西凑的常识课,声像满堂的欣赏课。语文课丧失了它的本真和个性,语文教学也缺失了自身应有的情趣、意趣、理趣。我认为: 作为教师,千万不要被纷繁的理念晃花了眼睛,语文课不能“乱耕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语文就是语文,语文教学要坚守自己的阵地,彰显语文的韵致,要让语文课走在语文的路上,具有语文的味道。
一、语文课应体现语文的特点
过去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了理性分析,过分强调了语文双基的落实。而今天的语文课,则过多地开掘文本的人文价值,强化“人文的感悟”,这种强调人文教育,虚化语文的行为其实是一种短视和低效行为,它使语文教学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课程标
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工具性,又要体现人文性,二者相辅相成、相伴共生. 没有了工具性又哪来人文性?没有人文性,工具性就会因失去灵魂而暗淡无光。因此,语文课首先要突出它的工具价值,在工具性中体现人文性,而不是在人文性的基础上体现工具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切不可抛开语言文字去过多地开掘文本的人文价值,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忽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对于文本中那些该抓的词句,要理直气壮地抓; 该咀嚼的地方,要反复玩味,细嚼慢品,咬到文字深处,嚼出文字的滋味。要在引领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怀,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从而把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使得两者同生共构,相得益彰,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语文课应坚守语文的责任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师要牢记自己的职责: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我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说读写能力,二是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心无旁骛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花大力气,强基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去伪存真,把课上得实在一些,切忌浮华与躁
动,努力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说、多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强化读的训练,让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读的形式,讲究科学的方法,让学生从读中扩大识字量,从读中品味词语的语境、语义,从读中发掘句子的言外之意,从读中体会选材匠心,从读中积累规范的语言,从读中发展思维能力,从读中领悟行文的真谛,从读中汲取人文的养料。总之,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当然,学生的每一次的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都必须为了学生学的需要,而不能为读而读。
语文教学的目的还在于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能说会道”“出口成章”,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培养能力的同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就会自发学习,自主探究,在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成果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健全人格就会得到提升。
写作是学生基本能力之一,但是当前作文教学的效率不高,我认为是教师对写作过程缺少体验,写作教学过程虚化,写作教学过程概念化、知识化倾向导致的结果,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的热切关注和敏感思考,它是一个人写作素养的最重要方面,应多引导学生阅读和积累,它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唯一途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让学生勤于写作,
乐于写作。
三、语文课应展现语文的魅力
语文课是最具魅力的学科,语文课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它充满情感,充满智慧,充满着诗意。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尽展语文的魅力。语文的魅力,就潜藏在生动形象的语言当中,就蕴含在回味绵长的情意之中,就显现在见仁见智的个性化解读之中,就体现在读写听说的实践当中。语文的魅力,源于语文的灵魂,源于文本的召唤,源于师生的智慧,源于课堂的创造。语文的魅力,体现在感受文本时情意浓浓,体现在对话交流时充满情义,语文的魅力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美,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美。因此,为了彰显语文的魅力,语文课堂就要立足文本,面向学生,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言语活动中,催生智慧,培植语感,建构知识,教师要利用文本的形象感染学生,利用文本的情感熏陶学生,让学生在心心相融的交流对话中,滋性性灵,培育人格,塑造灵魂,唯有如此,语文的魅力,才会得到张彰显,语文才会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鸡汤”。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以人为本,切实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着想,课堂上要能体现语文的特点,坚守语文的职责,让课堂充满情感,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真正让语文课走在语文的路上,让语文课有语文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