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间隔排列
三年级数学间隔排列作业分层布置具体做法
![三年级数学间隔排列作业分层布置具体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0eda86c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9.png)
三年级数学间隔排列作业分层布置具体做法一、背景介绍在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布置一些间隔排列的作业给学生。
间隔排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这样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三年级数学间隔排列作业分层布置的具体做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
二、分层布置的必要性1. 学生学习水平不同:在三年级的数学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往往存在较大差异。
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掌握较好,另一部分学生则需要更多的辅导和帮助。
2. 促进学生学习动力:通过分层布置作业,能够让学生更有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具体做法1. 课前调研:教师在布置间隔排列作业之前,可以通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调研,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掌握程度。
2. 制定分层计划:根据调研结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分别给予不同难度的作业。
3. 高层作业:对于已经掌握间隔排列概念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较为复杂的间隔排列题目,如大数之间的间隔排列、小数之间的间隔排列等。
4. 中层作业:对于掌握基本概念但需要巩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常规的间隔排列题目,如1-100之间的偶数间隔排列、1-50之间的3的倍数间隔排列等。
5. 低层作业:对于对于掌握基本概念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间隔排列题目,如1-20之间的奇数间隔排列、1-30之间的5的倍数间隔排列等。
6. 设置巩固性作业:不论是高、中、低层次的学生,都需要经常进行巩固性作业。
通过反复训练和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
四、教学效果评估在布置完分层作业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期中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察,从而了解分层作业的实际效果。
1. 针对高层学生:如果高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较为复杂的间隔排列题目,说明分层布置作业能够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拓展知识。
《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5d314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a.png)
《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间隔排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主要涉及第四单元《间隔排列》的相关知识。
教材中包含了第47页至第49页的内容,主要学习了物体间隔排列的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掌握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小圆点进行间隔排列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在实际问题中如何灵活运用间隔排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公园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物体是如何间隔排列的。
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利用PPT展示教材第47页至第49页的内容,讲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及其方法。
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小圆点进行示例,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间隔排列。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小明家有10棵苹果树,他想把这些树按照间隔排列的方式种植,每两棵树之间要保持2米的距离。
请问小明应该如何种植这些苹果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题过程。
4.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学校里有8棵梧桐树,如果按照每两棵树之间保持3米的距离进行间隔排列,请问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土地?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间隔排列的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间隔排列概念:方法: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教材第49页,完成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间隔排列的方法进行布置?请举例说明。
答案:1. 练习题答案:2. 生活实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间隔排列在其他学科或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美术、体育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观察和思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关注了第47页至第49页的教材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4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473e4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f.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2. 能够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进行间隔排列;3. 能够进行简单的间隔排列问题求解。
教学重点:1. 间隔排列的概念;2. 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进行间隔排列。
教学难点:1. 进行简单的间隔排列问题求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5分钟)1. 老师出示一组数字:3、5、7、9、11,请学生观察并思考是否存在一种排列方式,使得任意两个数字之间的差为2。
2. 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排列方式应为:3、5、7、9、11,间隔为2。
3. 引入间隔排列的概念,解释间隔排列的含义。
Step 2:数学活动(10分钟)1. 老师发放数字卡片给学生,每个学生手中有一个数字卡片。
卡片上有各种数字,如:1、3、5、7、9、11。
2. 老师给出一个规定的数值范围,比如0到20之间的数字。
3. 老师给出一个间隔数,比如2。
学生根据间隔数进行排列,形成间隔排列数列。
Step 3:操练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行调整数字卡片上数字的顺序,形成自己定义的间隔排列。
2.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观察和比较自己的间隔排列。
Step 4:归纳总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如间隔排列的数列是递增的;2. 学生对于间隔排列的概念进行描述。
Step 5:拓展延伸(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给出一个间隔排列,学生能否根据数列的规律推测出缺失数字?2.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找出规律,推测出缺失数字。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间隔排列的练习题;2. 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数学活动和问题拓展等环节,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743ea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d.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67页至第69页,主要涉及“间隔排列”的概念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间隔排列的含义;2. 学会用图形表示间隔排列;3. 掌握间隔排列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掌握间隔排列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间隔排列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练习题。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课堂上,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际情景:学校的操场上有10排树木,每排有5棵树,其中第一排和一排的树木是间隔排列的,其他排的树木是连续排列的。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情景。
2. 概念讲解:接着,我向学生讲解间隔排列的概念,通过PPT展示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间隔排列的含义。
3. 例题讲解:我选取一道例题进行讲解,例如:有一排共15棵树,要求每两棵树之间有一个空隙,请问这排树可以有多少种间隔排列的方式?我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4.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交流答案,检查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间隔排列:概念:……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
我觉得学生在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上没有太大问题,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间隔排列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植物种植、道路规划等。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7e5c3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1.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物体排列中的间隔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和规律。
本章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能够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间隔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知道间隔排列的方法和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间隔排列的概念理解。
2.间隔排列方法的掌握。
3.间隔排列规律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方法。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间隔排列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生活中的实例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间隔排列能力。
3.准备板书,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提示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物体排列的规律。
例如,展示街道两边的树木、教室里的座位等,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间隔。
2.呈现(10分钟)讲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间隔,如何进行间隔排列。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和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间隔排列的方法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间隔排列的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间隔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停车场的设计、园林布局等。
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5.4《间隔排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5.4《间隔排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7bacb99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7.png)
5.4《间隔排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四节《间隔排列》。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物体间隔排列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图示和文字描述间隔排列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用图示和文字描述间隔排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大家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图示和文字描述间隔排列的规律。
难点在于让大家能够理解和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包括花朵、椅子等,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大家展示一些图片,比如一排花朵或者一排椅子,让大家观察并描述它们的排列方式。
2. 概念讲解:通过观察图片,我会向大家解释间隔排列的概念,并告诉大家如何用图示和文字描述间隔排列。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大家出一道例题,让大家一起解决,然后解释解题过程,让大家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间隔排列概念:物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每隔一个位置放置一个规律:物体的排列有一定的间隔,可以用图示和文字描述七、作业设计1. 请用图示和文字描述下面图片的间隔排列规律。
图片1:图片2:答案:图片1的间隔排列规律:每隔一个位置放置一个物体。
图片2的间隔排列规律:每隔两个位置放置一个物体。
2. 请用图示和文字描述下面题目中的间隔排列规律。
题目:在一排花朵中,每隔一个位置放置一个蝴蝶。
如果有一排8朵花朵,请问应该放置几个蝴蝶?答案:应该放置4个蝴蝶,每隔一个位置放置一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应该已经掌握了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并能够用图示和文字描述间隔排列。
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比如在布置房间或者种植植物时,能够合理地安排物体的位置,创造出美丽和有序的空间。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4be49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2.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间隔排列苏教版一、教学背景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了解和掌握自然数的大小关系、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间的认识等。
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介绍数轴、用数轴表示数及间隔排列等。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数轴的概念,能熟练使用数轴表示数。
2.学生能够掌握数的间隔排列方法。
3.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数轴的概念及使用2.数的间隔排列方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件、数轴模型等教学用具2.备好课件所用的相应软件和硬件设备3.安排好课堂环境,确保学生能够专注听讲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解一下数轴是什么。
然后,通过一段课件展示图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数轴。
2. 讲解通过图示,解释数轴的组成和定义及表示数轴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数字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3. 练习以图示方式演示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某个数,让学生在课件上或在指定纸张上自己画出相应的数轴。
4. 介绍间隔排列在学生已经掌握数轴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理解数的间隔排列的概念和方法。
5. 讲解方法通过图示和课件演示介绍数的间隔排列的方法。
让学生认识如何排列数,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以及它的意义。
6. 练习设计一些例题,引导学生在课后练习。
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用间隔排列的方法求出答案。
7. 拓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让学生计算购物清单上的物品价格,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训练学生的间隔排列能力,同时加强课程的实际应用性。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数轴的概念,能够熟练掌握数轴的使用方法;并且学生掌握了间隔排列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能够正确计算。
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及数学计算中的顺序问题。
七、教后反思本节课中,通过图示方式和课件演示、课题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等方式,让学生逐渐理解了数轴、间隔排列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对学生的间隔排列能力和逻辑思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
间隔排列(课件)数学三年级上册
![间隔排列(课件)数学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d6baa1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d.png)
课堂探究
下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
课堂探究
下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
课堂探究
下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
课堂探究
小兔 8 只 蘑菇 7 个
木桩 13 根 篱笆 12 块
夹子 10 个 手帕 9 块
答:需要锯5次。
随堂检测
有12个女生排成一行跳舞,如果每两名女生 之间插入一名男生,能插入多少名男生?
12 – 1 = 11 (名)
答:能插入11名。
本课小结
一一间隔,首尾相同,两端的物体个数比 中间物体个数多一。
作业布置
道路南面红旗和黄旗一一间隔排列,黄旗 有20面,红旗有多少面?
谢谢聆听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空白演示
答:需答:需要3盆红花。
随堂检测
小红串了一串黑白相间的珠子(如图),只有珠子的两
端部分露出来,你知道_白____色的珠子多,多__1___颗。如 果这串珠子中黑珠有20颗,那么白珠有__2_1__颗。
随堂检测
一根木料需要锯6段,需要锯几次?
6 – 1 = 5 (次)
答:一共需要21个夹子。
课堂探究
如果把 与 一个一个地排成一行, 有10个, 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10 – 1 = 9 (个)
10 + 1 = 11 (个)
随堂检测
学校计划在校园里按照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来摆设红黄两种鲜花。有4盆黄花,那么需要多 少盆红花?
先摆红花: 4 + 1 = 5 (盆)
典例精析
小兔 8 只 蘑菇 7 个
你有什么发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间隔排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间隔排列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824f5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6.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间隔排列丨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章节的内容——间隔排列。
本节课我们将在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物体和图形的间隔排列规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主要内容是间隔排列。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物体和图形的间隔排列现象,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和图形的间隔排列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观察和发现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彩色小球、木棒、图形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摆放一些彩色小球,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排列方式。
2. 讲解与示范:我会通过示例,向学生讲解什么是间隔排列,以及如何找出间隔排列的规律。
3.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尝试找出给定物体或图形的间隔排列规律。
4.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发现,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示,展示间隔排列的规律。
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一下你们找到的间隔排列规律。
2. 请用彩色小球或图形卡片,制作一个间隔排列的图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反思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间隔排列的规律。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间隔排列的知识。
这就是我对于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章节——间隔排列的内容分享。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彩色小球作为教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排列方式。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间隔排列现象,为后续的讲解和示范打下基础。
二、讲解与示范在讲解与示范环节,我会通过示例向学生讲解什么是间隔排列,以及如何找出间隔排列的规律。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1aaf7d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a.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解什么是间隔排列,第二部分是引导学生如何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知和排列组合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间隔排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间隔排列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间隔排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
3.巩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列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540d74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e.png)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知识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间隔排列的特征,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直线、射线、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然而,学生对于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间隔排列的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合作交流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引出间隔排列的概念。
2.探究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来表述。
《间隔排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间隔排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f0eeb7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2.png)
《间隔排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识别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增强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学内容1. 间隔排列的定义:介绍间隔排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基本特征。
2. 间隔排列的类型: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间隔排列,如交替排列、循环排列等。
3. 间隔排列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间隔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植树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征,能够识别和创造间隔排列。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性和逻辑性,能够运用间隔排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彩笔、剪刀、纸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新授:介绍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征,通过实例讲解间隔排列的类型和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间隔排列的实践活动,如排队、植树等。
板书设计1. 《间隔排列》2. 内容:包括间隔排列的概念、特征、类型和应用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间隔排列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特征及应用。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4《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4《间隔排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38838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e.png)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4《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表示间隔排列,并能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间隔排列这一概念,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过程中,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际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表示间隔排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学会发现和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表示间隔排列。
2.难点: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能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的例子中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间隔排列的实际例子,如座位排列、花坛布置等。
2.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以便学生在操作中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如座位排列、花坛布置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他们感受到间隔排列的存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导他们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每组选一个图形,按照间隔排列的规律进行排列。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间隔排列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40e81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d.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教案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间隔排列的方法和规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间隔排列,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能够用图形或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间隔排列这一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间隔排列,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能够用图形或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方法。
2.难点:能够用图形或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间隔排列。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或图片,如小球、玩具等,用于展示间隔排列。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展示间隔排列的例子和规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模型或图片,如小球、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可以看出这些物体是如何排列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让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间隔排列的例子,如停车场上的汽车、操场上的队伍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排列规律。
同时,教师给出间隔排列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小球、玩具等物品进行排列,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间隔排列的特点。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e1982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5.png)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教案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上数学的《间隔排列》这一节,我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学习的章节是《间隔排列》。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理解和描述物体的间隔排列,学会用图形和语言来表达间隔排列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间隔排列,并能够用图形和语言来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间隔排列。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图形和语言来表达间隔排列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间隔排列,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包括玩具、书籍等,还有白板和马克笔,用于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摆放一些玩具或者书籍,让同学们观察它们的排列方式,引导同学们发现间隔排列的特点。
2. 讲解概念:我会用PPT或者黑板展示间隔排列的图形,讲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让学生们理解并能够描述。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们观察和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引导他们用语言和图形来表达。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和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巩固他们的理解。
5. 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和学生的反馈,设计一些关键词和图形的板书,帮助学生们记忆和理解。
六、作业设计1. 观察家中的物品或者学校的布置,找出间隔排列的例子,用语言和图形描述给父母或同学听。
答案:例如,家中的书籍排列、学校教室的座位排列等等,都是间隔排列的例子。
2. 设计自己的间隔排列,可以用图形或者文字来表示,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答案:例如,我可以设计一排树,每两棵树之间有一个空隙,就是一个间隔排列。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间隔排列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在用语言和图形表达上还有些困难。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继续加强对间隔排列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5.4《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5.4《间隔排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6b91f5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9.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5.4《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5.4《间隔排列》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排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进一步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是对于间隔排列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进行实际的排列问题解答。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进行实际的排列问题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中观察和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或者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境,比如学生排队,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进行间隔排列。
2.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归纳出间隔排列的规律。
3.讲解:教师对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通过图示进行直观演示。
4.练习:学生进行实际的排列问题解答,巩固所学的知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间隔排列的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间隔排列的概念2.间隔排列的规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04c818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9.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间隔排列的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但是,他们对于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学习。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初步理解间隔排列。
3.实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进一步巩固对间隔排列的理解和掌握。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间隔排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a3b59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9.png)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间隔排列的方法,能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但对于间隔排列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逐步理解间隔排列的含义。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间隔排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间隔排列的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动的生活情境和例题。
2.学习材料: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和交流。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如植树、排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间隔排列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如“小明家有一条直线型花坛,共种了10棵花,每两棵花之间的间隔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dcc88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7.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及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分辨物体的间隔排列,并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间隔排列这一概念可能还是初次接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分辨物体的间隔排列。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发现间隔排列的特点。
2.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如玩具、书本等,用于展示间隔排列。
2.准备课件,展示间隔排列的图片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如玩具、书本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排列方式。
引导学生发现有些物体是连续排列的,有些物体是间隔排列的。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间隔排列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间隔排列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间隔排列的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间隔排列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间隔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停车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我们把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看成一组,最后余下的是什 么?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一根木桩和一块篱笆也分别看 成一组呢?请你在学案纸上先圈后说。
一、夹子和手帕
把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看成一组,一一对应地分组,最后余 下一个是( 夹子 )。我们就可以发现,两端都是夹子时, 它的数量就比中间的手帕多( )个。 1
课堂回顾:
两端相同
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
两种物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不同 两种物体数量相同 围成一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探索规律
执教者:赣榆区黑林小学 张一强
第一种方案:
第二种方案:
第三种方案:
像上面那样一个物体隔着一个物体 排列,我们就把这种排列叫做 “一一间隔排列”
同学们,兔子乐园很漂亮吧?你能在图 中找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吗?
( 夹子 )和( 手帕 )一一间隔排列, 并且两端都是( 夹子 )。 ( 大树 )和( 绳子 )一一间隔排列, 并且两端都是( 大树 )。
多一个
3.把20块手帕像下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 21 )个夹 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如果把100块手帕夹在一条绳子上,那么一共得需要(101 个夹子;1000块手帕呢?有( 1001 )个夹子。 5.我们可以发现:不管多少手帕和夹子,只要一一间隔排列 那么两端都是夹子时,那么夹子的数量就比中间手帕的数量 多一个
二、小兔和蘑菇
把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一一对应地分组,最后余下 一个是( 小兔 )。我们就可以发现,两端都是兔子时,它的 数量就比中间的蘑菇多( 1 )个。
三、木桩和篱笆
把一根木桩和一块篱笆看成一组,一一对应地分组,最后余 下一个是( 木桩 )。我们就可以发现,两端都是木桩时, 它的数量就比中间的篱笆多( 1 )个。
)
如果把 与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如果 有10 个, 最少需要几个?最多有几个呢?请你边摆边画出 来。
一、两端都是正方形时:正方形的个数就比圆形多一个
二、两端都是圆形时:圆形的个数就比正方形多一个
三、两端不同时:正方形的个数和圆形的个数相等
当两种物一一间隔排列时:
当两端相同时
两端物一间隔排 列,并且两端都是( 小兔 )。
( 木桩 )和( 篱笆 )一一间隔 排列,并且两端都是( 木桩 )。
填好后,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好吗?
夹子( 10 )个 小兔( 8 )只 木桩(13)根 手帕( 9 )块 蘑菇( 7 )个 篱笆(12)块
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
一刀二段
二刀三段
三刀四段
答:能锯成4段。 (2)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答:需要锯5次。
找一找单数和双数:
1 2 3 4 5 6……41
求这列数中单数多少个?双数多少个?
动手设计一下:
国庆节快到了,学校的保安叔叔手中有红 色彩旗10面,黄色彩旗8面,你能帮忙把这 些彩旗布置在校门口的两侧吗?你准备怎 么布置?
当两端不同时
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同
快乐的跳舞:
3
3 4 4 5
2 2
2
1
5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成一圈,
1
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10
10 9 9 7
6
6 7 8
8
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相同
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不同 两种物体数量相同 围成一圈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 ( 19 )个蘑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那么如果把10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 菇,一共有( 99 )个蘑菇呢;把1000只小兔呢?有 ( 999 )个蘑菇。 3.我们可以发现:不管多少小兔和蘑菇,只要一一间隔排列 那么两端都是小兔时,那么小兔的数量就比中间蘑菇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