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学与沉积相课件第四章碎屑岩各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河成砾岩
分布于山区河流的河床底部。 • 成分复杂。 • 分选较差。 • 砾石向源叠瓦状倾斜。 • 透镜状产出,底部具冲刷面。
3. 洪积砾岩
与冲积扇有关,沿山麓分布,厚度巨大。 • 砾石粗大 • 分选很差,磨圆度低 • 杂基含量高 • 剖面上多呈透镜体和楔状体。
4. 冰川角砾岩(冰碛岩)
粒径 <0.005mm(或0.0039mm,前苏联为0.01mm)的组分 组成的(>50%)沉积岩。
粘土矿物成因: 母岩风化产物,机械搬运、沉积——主要; 胶体形式絮凝或火山岩蚀变——少量。
• 疏松或未固结成岩者——粘土 • 固结成岩者——粘土岩、泥岩 • 有无页理——泥岩和页岩
一、粘土岩的物质成分
②结构成熟度高。
③构造:冲洗交错层理、楔状层理 、平行层理、波痕。
④颜色:取决于胶结物的颜色 • 硅质或钙质胶结——黄白色或浅灰白色, • 铁质胶结——红褐色 • 海绿石胶结——浅绿色
⑤产状 :大地构造条件稳定的地区。
石英砂岩
海绿石石英砂岩
海绿石
2. 亚长石砂岩
3. 亚岩屑砂岩
4. 长石砂岩类
(二)按砾石大小分类(十进制原则)
1.细砾岩:砾石直径2~10mm;
2.中砾岩:
10~100mm(1~10cm);
3.粗砾岩:
100~1000mm(0.1~1m);
4.巨砾岩:
>1m。
(三)根据砾石成分的分类
1.单成分(角)砾岩 砾石成分单一,同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
2.复成分砾岩 砾石成分复杂,各种成分的砾石都不超过50%。
1.粘土矿物 非晶质和结晶质两类,结晶质的包括 层状、 链层状。 • 硅氧四面体
• 铝/镁氧八面体
高岭石1:1
蒙脱石2:1
伊利石2:1
绿泥石2:1:1
(二)非粘土矿物
陆源碎屑矿物、化学沉淀的自生矿物(氧化物和 氢氧化物、盐类矿物)。
(三)有机质
(四)粘土岩的化学成分
二、粘土及粘土岩的物理性质
亚长石砂岩、亚岩屑砂岩;
3)长石或岩屑含量大于25%,以含量高的命名为: 长石砂岩(岩屑<10%) 、岩屑质长石砂岩(岩屑>10%) 岩屑砂岩(长石<10%) 、长石质岩屑砂岩(长石>10%)
4)杂砂岩命名原则同上。
例:长石20%;岩屑38%;石英42%
二、砂岩的主要类型
1.石英砂岩
Q>90%,F、R<5%,F主要是稳定长石,R主要是燧石。 胶结物:
3.根据胶结物的成分: 铁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
4.根据碎屑成分 单成分粉砂岩 • 石英为主 复成分粉砂岩 • 除石英外,还有较多云母、长石等碎屑
粉砂岩
(三)成因 经过较长距离搬运,在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较缓慢沉降。
五、砂岩的油气储集性能及其与岩性的关系
主要的油气储集体。
原生孔隙:粒间孔隙、微孔隙 次生孔隙:
(一)非渗透性
微毛管孔隙,直径<0.2μm ,流体难以流动。盖层。
(二)吸附性
可以吸附各种离子、放射性元素、有机色素。 包括:靠分子间力引起的物理吸附、
离子交换吸附。 蒙脱石、海泡石最强。
(三)吸水膨胀性
有强的吸水性。 水化作用包括:
1.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水化; 2.晶体层间水化。 水化最强的是蒙脱石
硅质——硅质石英砂岩,石英次生加大。 钙质——钙质石英砂岩,充填孔隙、嵌晶式、栉壳状。 铁质——铁质石英砂岩。 海绿石质——海绿石质石英砂岩。
按胶结物结晶程度,其硅质石英砂岩又分为(仅供了解):
1)硅质石英砂岩:蛋白石、玉髓,少有次生加大。 2)石英岩状砂岩:大部分石英颗粒次生加大。 3)沉积石英岩: 石英颗粒几乎都次生加大。
第四章 陆源碎屑岩各论
陆源碎屑岩按粒度划分
砾岩 砂岩 粉砂岩 粘土岩
第一节 砾 岩
一、一般特征
主要由大于2mm(>50%)的碎屑—砾石组成。
(一)成分——最能反映母岩性质 • 碎屑组分以岩屑为主。 • 杂基通常为细粒的砂、粉砂和粘土。
(二)常见构造
大型斜层理、 递变层理、 块状层理、 叠瓦状构造——砾石的最大扁平面向源区方向倾斜,彼此
5. 泥岩及页岩 矿物成分复杂 (1)钙质泥岩、页岩 (2)铁质泥岩和页岩: 红层 (3)硅质泥岩和页岩:硅质来源--生物骨骼、海底火山喷发、
粘土矿物的成岩转化。 (4)碳质页岩:染手 (5)黑色页岩:不染手,深水沉积
成分复杂,分选极差,砾砂泥混杂。 砾石棱角状,表面有“T”形擦痕或磨光面。 常呈块状层理。
冰川漂砾
5. 滑塌角砾岩 因崩塌或沿斜坡滑动形成。
分选很差,磨圆度不等(崩塌为角砾状,半固结的磨圆好)。 常呈透镜状产出。
6. 岩溶角砾岩 石灰岩溶洞的坍塌作用
四、研究方法和意义
(一)研究方法
1.砾石成分:统计不同成分及其含量 2.粒度和分选:直接测量 3.砾石的磨圆度、球度和表面特征 4.杂基与胶结物的特征 5.沉积构造,砾石的排列方向。 6.垂向沉积序列和横向展布
6.杂砂岩类
(1) 定义: 杂基大于15%的砂岩。
分类: 原则同(净)砂岩
(2)一般特征
①成分 成分:成熟度低。 长石:斜长石多,钾长石少 岩屑:种类多,常见细碎屑岩及其变质岩屑、 火山 岩屑 填隙物:杂基多,胶结物少量。正杂基常有交代。
②结构
结构成熟度低,磨圆度和分选性不好。 ③构造
递变层理 块状层理 ④颜色 暗灰色、褐色、黑色。
孔隙度:岩石中连通孔隙的体积百分比。 渗透率:一定压力差下,流体通过的能力。
影响物性的主要因素:粒度、分选、 填隙物成分( Si >Ca> M淀杂基 ) 与含量、排列方式等。
六、砂岩的研究方法
宏观上:颜色、成分、结构、沉积构造、产状、含油性、 纵向与横向上的变化。
微观上:各种实验手段
第三节 粘 土 岩
1)成分:富含钾长石、酸性斜长石,新鲜~风化; 2)填隙物:杂基,钙质、硅质、铁质; 3)结构成熟度:变化大; 4)沉积背景:构造运动比较强烈,其次气候干旱或寒冷,
母岩富含长石。
亚长石砂岩
5.岩屑砂岩类
1)成分:岩屑丰富,成分复杂。 2)填隙物:硅质、钙质胶结物,杂基 3)结构:成熟度低; 4)形成背景:构造运动强烈、其次气候干旱或寒冷。
2. 蒙脱石粘土岩 蒙脱石、绿脱石、伊利石、伊蒙混层
(1)风化残积型:膨润土。 中酸性火山岩,碱性条件下的分解。
(2)沉积型:火山碎屑的水解、转化
3. 伊利石(水云母)粘土岩 伊利石、蒙脱石、伊蒙混层……. 一般不纯 形成条件广泛,………,时代越老,伊利石的含量越多。
4. 海泡石粘土岩 海泡石、凹凸棒石、蒙脱石……… 沉积于咸水环境
最重要的是三组份和四组分分类(Pettijohn,1949)
(二)分类方法
1. 分类原则和依据
能直接鉴定,还能反映岩石成因,具体是: 1)源区母岩的性质; 2)成分和结构成熟度; 3)沉积的流体性质。
上述特征直接对应砂岩中石英(Q)、长石(F)、岩屑(R)、 杂基(M)的比例。
1)来源指数F/R 2)矿物成熟度Q/(F+R) 3)流动指数G/M
1.成分 颗粒以石英为主,长石较少,岩屑极少,常见白云母,
重矿物含量可达2~3%。 填隙物常为粘土。
2.结构 分选较好,磨圆性较差
3.构造 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 小型交错层理
(三)粉砂岩的分类
1.按颗粒大小 粗粉砂岩 0.1~0.05mm
细粉砂岩 0.05~0.01mm
2.根据其它颗粒含量三级命名: 含砂泥质粉砂岩、含泥粉砂岩
⑤ 成因: 需要侵蚀、搬运和沉积过程快速进行
出现环境: 急剧沉降的海盆或裂谷盆地中
岩屑杂砂岩
三、砂岩用于物源区构造背景的研究 原理:物源区与沉积盆地之间的关系受构造作用的控制。
迪金森利用不同类型 的石英、长石、岩屑之间 的比例关系确定物源区 构造背景。
四、粉砂岩
(一)一般特征
0.1~0.01mm粒级(含量>50%)的颗粒组成的细碎屑岩。
(二)构造 常见水平层理、块状层理。 其中,如果水平层理纹层厚度<1cm,称为页理。
书上的显微构造?=隐晶质结构
(三)粘土岩的颜色 杂,红、紫、褐、黄、灰绿、灰、黑 等色。
四、粘土岩的分类和主要类型 (一)分类
方案混乱。 固结程度--沉积构造--成分
(二)粘土岩的主要类型
1.高岭石粘土岩 高岭石、多水高岭石、埃洛石、水云母…… 高岭土 (1)风化残积型:母岩富含长石; (2)沉积型:化学沉淀 机械搬运、沉积(煤系地层中常见)
(二)研究意义
1.岩石学意义 • 推断陆源区位置和性质 • 推断古岸线 • 根据扁平砾石倾斜方向确定古流向。
2.实际意义 • 油、气、水的储集岩
第二节 砂岩及粉砂岩
一、砂岩的分类 (一)概述
最早由Grabau(1904)提出,目前50多种方案; 方法有表格和图形;
结构分类、成分分类、成因分类、综合分类 • 结构分类按粒度:巨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 • 成分分类:Q、F、R、M、C • 成因分类:河成砂岩、风成砂岩、滨岸砂岩
(四)其他性质
可塑性、耐火性、烧结性、 粘结性、干缩性
三、粘土岩的结构、构造和颜色
(一)粘土岩的结构
1.按颗粒的相对含量 粘土结构、含粉砂质粘土结构、粉砂wenku.baidu.com粘土结构。
2.按粘土矿物的结晶程度及晶体形态
1)非晶质结构:罕见 2)隐晶质结构:最常见 3)显晶质结构:少见
3. 鲕粒及豆粒结构:铝质 4.内碎屑结构:同生破碎再沉积 5. 残余结构:原岩热液蚀变
(四)根据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
1. 底砾岩 位于海侵层位最底部的侵蚀面上,海侵阶段的产物。
2. 层间砾岩 夹于其他岩层之间,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
3. 层内砾岩 同生的砾岩,准同生期半固结的沉积物破碎后再沉积而成。
三、主要成因类型及实例
1. 滨岸砾岩
形成于波浪作用的滨岸地带。
成分:成熟度高,硅质砾石多 结构:磨圆好、分选好。 构造:叠瓦状,最大扁平面应向深水(海)方向倾斜。 其它:常含破碎生物碎片。
重叠,呈叠瓦状。
叠复递 变层理
反递变 层理
块状砾岩
叠瓦状构造
(三)结构 颗粒粗、填隙物粗。 随搬运距离的加大,结构成熟度增高。
(四)颜色 多样,常带继承色
二、砾岩分类
(一)按砾石圆度的分类 • 1.砾岩: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大于50%,沉积成因;
• 2.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大于50%。除沉积成 因外,还可成因于构造作用、火山作用、化学作用。 如: 断层角砾岩、火山角砾岩、洞穴角砾岩及岩溶角砾岩
2.分类方案 本教材采用四组分三端元分类体系。
(1)按杂基含量将砂岩分为两大类
杂基<15%——净砂岩(简称砂岩) 杂基>15%——杂砂岩
之后,看石英 (单晶石英)、长石、 岩屑三端元含量, 非三级命名。
1)长石、岩屑含量都小于5%,则为石英砂岩; 2)长石、岩屑均在5%~25%,以含量高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