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传统风貌保护研究_以南京中华门门东地区城市更新为例_祝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街区传统风貌保护研究
—以南京中华门门东地区城市更新为例 ——
34546789:;<& =94& >76?@=@;A6B: CAD@7;A$4A=: E7;=48=@;A: @A: F@5=;7@8: G@5=7@8=: — ——H5:=94: CI6$JB4: ;<: K6AL@AM: N4A?;AM& G@5=7@8=&
“ 丁”字街形式构成不同等级的道路系统。街区内 部的小巷更是曲折, 以城墙作为屏障, 形成安静的 居住 景 观 , 还有指向城墙的小巷, 以城墙作为对景 沿秦淮河部分, 街巷跟随河流的线型, 隔一 ( 图 ! )。 段距离有小巷通至河边,且往往有台阶下至水边, 给人以亲切、 宁静的感觉。 ( * )区域 指在空间构成、 社会组织或经济活
!"!#$!%%%%%% &&
保护与更新
观的基调; 屋正脊, 采用荷花形状的 “ 腰 花 ”装 饰 , 脊端一般用回纹。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 , 即河房或河厅。传统秦淮河房直接建于水上, 下立 木桩, 上筑亭阁, 一派 “ 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 现 在秦淮 河 南岸 是 "% 世 纪 &% 年 代 建 设 秦 淮 风 光 带 时 兴建的 “ 新河房” , 中为小院, 临河临街开 ’ !( 层 , 窗, 朱棂粉墙 , 高大 马头 墙, 与 传统 风貌 相协调 ( 图
>]2()/ R ’(((2+)*)( %((% ) (%2((’(2("


历史街区保护中的传统风貌保护
源自文库
传统风貌保护的重要意义
我 国 城市 历 史 文 化 传 统 的 保 护 经 历 了 由 点 到 面 、 由浅到深、 由部分 到整体的发展过程。在保护内容上, 从对单项历史文物古迹的点式保护 发展到对历史文化名城传统风貌的整体保护, 进而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区 及历史街区传统风貌保护问题。随着对城市历史街区保护认识的逐步深 入, 对历史街区保护内容的分析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传统街区外部空间环境是感知城市传统风貌的一个 重要方面, 反映 了人们内心对城市发展的体验。对传统风貌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正是为了 激起人们对传统风貌的记忆、 怀念以及认同感、 归属感, 恢复和再现特定 的文化和传统形象 ,’-。这种分析和研究不仅成为阅读传统历史街区的手
%’ !%%
收稿日期
%((’1’(2%)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建筑系 ( 南京, %’(()! )
’(&&&&& %#%((%
保护与更新
化遗产, 也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它一旦丧失, 人们 就将难以从现代模 式 的 街 区 空 间 环 境 中 体 验 到 南 京 蕴 藏 的 传 统 居 住 建 筑文化及其承载的悠悠历史。通过传统风貌环境的分析和研 究 , 发掘门 东地区文化内涵, 进而对它的现状和在适应现代生活方 面所存 在 的问 题 作出 评估, 形成科学的、 整 体的 、 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保护规划构想, 使 整个地区物质条件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的环境质量得到保护 整 治 , 将对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祝 莹
O9P&& Q@AM


城市更新中, 历史街区保护的意义较为明确, 但对保护的内容和方
法仍存在一定的困惑。通过南京中华门门东地区传统风貌保护与更新实践的 研究, 尝试在城市更新中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进行保护 和再创造, 从而达到把握历史文脉, 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城市空间与城市文化 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城市更新 传统风貌保护 系统分析
民居院落的空间形态及风格。 门东地区现存的传统 民居, 多数是清末民初建造的, 已颇为陈旧, 但总体 上仍不失为典型江南民居风格的代表。 其布局形态 为多进院落。大的宅院, 如 “ 九十九间半”, 还会有 好几进庭院形成完整的群体。 建筑中以大厅等级最 高, 明间为七架梁; 次间以及其他房间都为穿斗式
流聚集的核心, 为人们较多关注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城墙、 河道 、 寺观 、 园 林、 古建、 古井、 古木等 。门 东 地 区 区 段 内 , 如位于西南角的中华门城堡 ( 至今世界上保留最完整 、 规模 最大 的瓮 城城 堡)、 蒋百 万宅 ( 蒋寿山故 居, 其宅院颇具规模, 俗称 “ 九十九间半” ) , 还有明城墙、 秦淮河、 周处读 书台、 梁光宅寺等; 其他, 如街巷中的井台旁、 古树下, 至今仍是 居 民 主要 的社会交往场所。 ( ! )轴线 指组织人们生活的主要道路, 亦是人们体 验 传统 风 貌的
主要通道。门东地区道路布局深受城墙及秦淮河道走向的影响。东西向 顺应建筑开 间面 向, 高 宽比 约为 &) 沿 城 墙街 街巷沿街以 & 层住宅为主, &; 可 以阻 挡城 墙处 的视 线, 令院落有一定 巷的北面为跑马楼, 楼 高 ! !* 层, 的私密性; 南北街巷界 面多 为山 墙 , 偶尔有边门及高窗, 界面较为丰富。 东西向的几条 主 街 较 为 平 直 , 南 北 向 小 巷 则 少 有 直 通 到 底 的 , 多 采 用
HRS>3HT>
UA& P7V6A&74A4W6B, =94& 5@MA@<@86A84& ;<&& 9@5=;7@8& ?@5=7@8=& J7;2
,VP=& =48=@;A& @5& ?4<@A@=4 @=& @5& 5=@BB& J47JB4I@AM& =;& =94& 8;A=4A=& ;7& $4=9;?& ;<& J7;2
=48=@;A .& >94&J7;J;56B& ;<& 74A4W6B&=;& =94& K6AL@AM& N4A?;AM& ?@5=7@8=& @A& =9@5& J6 J47,=7@45& =;& J7;=48=& 6A?&74A4W&=94& =76?@=@;A6B& 5=XB4& 6A?&<46=P74& 4AD@7;A 2
!
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
动 等 方 面 具 有 特 色 的 地 段 或 街 区+ 就 门 东 地 区 而 言, 特指能够形成明清传统风貌独特性格的空间范 围。分析街区空间形态可以通过街区的图底进行, 利用街区现状图进行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网络的 分析。 在对门东地区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 从 建筑 实 体 到 院 落 、 道路、 水体所反映出的公共生 活到私密生活的过渡, 即大街 ! 小巷 ! 院落 ! 住宅 的这种从闹到静、 从公共空间 ! 半公共空间 ! 半私 密空间 ! 私密空间的完整的空间组织序列。 总体看 来, 传统居住街区突出了居住的功能要求, 大量小 型的一进或几进的封闭式院落群体形成了这个地 区民居的主流; 并联式的住宅院落沿着街巷一字排 开。 ( , ) 肌理 指构成传统风貌的主体—— —传 统
, W9@89&=94& $4A=&;<& =9@5& ?@5=7@8=& VX&=94& $4=9;?& ;<& 5X5=4$5&6A6BX5@5 9@5=;7@8&
+
新的文化景观
8;A =4I=& @5& 689@4D4?&& 6A?& =94&5P5=6@A6VB4& ?4D4B;J$4A=& ;<& =94& 8@=X& 5J684& 6A?&8PB=P74& @5& 746B@Y4?& @A& P7V6A&74A4W6B. ZCQ& [\3GS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 章 编 号 , P7V6A&74A4W6B, =76?@=@;A6B& 9@5=;7@8& ?@5=7@8= 4AD@7;A$4A=& , J7;=48=@;A 5X5=4$5&6A6BX5@5
记 得 欧・亨 利 的 小 说 《 最 后 一 片 叶 子 》所 讲 述 的故事发生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 那里随处可 见上 百年的建筑上爬满了藤叶, 沧桑感和低廉的租 金非 常符合艺术家的情调。多少年后, 这里诞生了 艺术 家自己的乐园, 咖啡屋、 酒吧、 画廊的建立, 让这里 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由此, 不仅成熟社区中 的历 史建筑得到功能置换,发挥更大的社会与经济效 益; 而且那些淹没在高楼大厦中, 有幸保留下来的 库房等近代历史建筑, 也通过建筑本身的集聚 效应 而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名人的不断造访、 媒 体的 介入和自身举办公益事业的宣传, 可能形成新的 文 化圈。它们不再是 大规 模更 新的“ 汪 洋 中 的 一 条 船”,它们能带动周边的同类建筑形成活跃的文化 新景观。伴随着苏州河示范段的延伸, 得天独厚 的 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建筑文化底蕴一经结合, 近代 仓 随着苏 库建筑可能成为城市中又一闪光点 ( 图 * )。 州河治理工程的深入, 很多道路即将拓宽, 旧有仓 库也面临被拆除的危险,立法保护成为当务之 急。
’ )。

南京中华门门东地区 传统风貌保护实践
!
传统风貌的形成
门东地区传统风貌的形成过程具有历史悠 久 、 文化丰厚的特点。早在三国时代, 此处曾为东吴 丹 阳郡, 大将吕范在此驻军屯营, 形成了井井有条的 行列式街道布局形态。到了东晋、 南北朝时, 渐成豪 门宅第所在, 各朝帝王在此或建苑囿、 或营宫殿, 使 之成为士大夫会集之所, 开始形成极富人情味的居 住环境和空间形态。明朝, 朱元璋定都南京并修 造 城墙, 南城城门聚宝门 ( 后 称 中 华 门 )旁 一 派 繁 华 的景象, 建筑布局以秦淮水系和城墙为脉络, 粉墙 黛瓦, 街巷纵横, 前后贯通, 呈官僚文士园墅宅第相 望之势。 近代, 由于南京经济的衰落、 交通方式的改 变 、 城市中心的偏移, 秦淮河一带逐渐衰败。改革开 放 以来,相邻的夫子庙地区开始全面修复和改造 , 再 现了 “ 青 砖 小 瓦 马 头 墙 ”的 传 统 风 貌 , 现已成为南 京市民俗旅游的热点和城市商业副中心。这种变化 对门东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 特别是城东干道的开 通以及中华路的拓宽改造, 使门东地区的更新改 造 呈现出由东向西、 由北向南的趋势。先后开发的 木 匠营小区、 江宁路花园等多层住宅小区, 令传统风 貌荡然无存。唯有中华门城堡、 明城墙遗址沿线 及 中部地区因人口稠密, 又有众多历史遗迹、 文保单 位, 大量传统民居才得以留存, 并基本保留着明清 街道的传统风貌格局。因此, 传统文化与历史风 貌 环境特色是门东地区的 “ 生 命 ”所 在 , 必须在历史 街区保护中继承和发展。 门 东地 区 空 间 环 境 结 构 产 生 于 这 里 的 社 会 活 动 原 本 是 与 秦 淮 文 化 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而现在这个过程已经中断。各种商业、 日常生活、 旅游休闲、 文化教育活动之间相互分离, 空间功能相互抵消, 无法形成有 效的吸引力。因此, 只有依靠对门东地区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遗产的利 用, 重 塑 一个 有 丰 富文 化 内 涵的 综 合 性 文 化 旅 游 居 住 区 , 才是复兴该地 区的正确道路。基于此, 我们提出下列目标: ! 保护门东地区传统居住建 筑外 部 空间 环 境 的历 史 真 实性 ; 完善原有传统街道格局和传统 "保 护 、 建筑, 在此基础上赋 予 整 个街 区 以新 的 活 力和 新 的 城市 功能; # 使门东 地区成为浓缩南京历史, 反映传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区。 ( " ) 系统方法 传统风貌保护方法的提出将确定历史街区保护更
保护与更新
用是重新造一幢新楼的 ! 倍,但它堪称淮海路上最 亮的光点。它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效益无论如何不能 仅用一时的经济投资衡量。历史建筑还在继续使用 下去, 古老和年轻不再对垒, 加之建筑本身所具有 的卓越区位, 保护能够赚钱也不再是一句口号 。但 历史建筑在运作中的问题依然很多。毗邻外滩黄金 比起外滩建 地段的沙美大楼的日租金约为 " 元 #$ %&, 的日租金该楼便宜了许多,但即使是 筑群 ’% 元 #$ %& 皇 帝 的 女 儿 也 难 出 嫁 ,至 今 还 没 有 找 到 合 适 的 主 人。究其原因我们发现, 它周围尽管多为古典 风格 的历史建筑, 但大多被作为住宅使用, 沙美作为办 公建筑孤伶伶难成气候。一幢建筑的保护不能脱离 它所在的历史环境与现实。功能置换在历史建筑保 护中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 很多部门的大课题 。外 滩作为中心商务区,主要是大力发展第三产 业, 上 海市政府提出分批搬迁中心商务区的 %(( 多家工厂 和大量居民住宅, 腾出黄金宝地用于发展高层 次的 第三产业。’))* !’))! 年原黄埔区人民政府也曾发 文, 将商业街划分为从特一级南京路到第四级 滇池 路等, 进行房屋的置换, 给予补贴, 逐步完善商贸功 能。这些措施都极大地促进了外滩地区的结构变化 和功能调整。随着置换工作的全面开展, 沙美 大楼 的经济价值必将逐步展现。
传统风貌环境研究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一种判断 和选择 , 因 此 不可 能 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模式 ’!(。只有对特定街区的城市环境和建筑环境做 历史 地、 系统地分析, 才能找出其共性方面以寻求该地区形成的稳定因 素。传统风貌环境研究系统的构成包括节点、 轴线、 区域、 肌理四部分, 以 及相互间的有机联系所共同构成的具有传统风貌特色的外 部环 境 系 统。 它们在空间格局上相互联系, 共同承载着历史街区浓郁的文化底蕴。 ( & )节点 指历史街区的空间枢纽、 重要标识物和转折点, 也是人
!
参考文献
里 弄建筑 .& 上 海: 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绍周 .& ’)/0 . ( * ): ’))) , %-王世仁 .保护文物古迹的新视角 .世界建筑,
段, 还能成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依据。 改革 开 放 以来 , 南京进入了高速建设与发展时期, 具有历史风貌的 传统居住区已所剩无几。南京中华门门东地区是少数 “ 幸存者”中较大 。门东地区传统风貌遗存既是南京人宝贵的文 和较为重要的一片 ( 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