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副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损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颅脑损伤是指外界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头部而致的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干损伤。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瞳孔及生命体征改变、肢体瘫痪等。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护理上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维持正常的呼吸循环功能,争分夺秒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躯体移动障碍;(2)自理缺陷;(3)躁动;(4)意识障碍;(5)清理呼吸道低效;(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7)体温升高;(8)有褥疮发生的危险;(9)有颅内压升高的可能;(10)有植物生存的可能;(11)潜在并发症--颅内感染;(12)知识缺乏:脑外伤康复知识。

一、躯体移动障碍

二、自理缺陷

三、躁动

【相关因素】

1.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缺氧所致颅内高压早期表现。

2.尿潴留、排便反射。

3.物理刺激:呕吐物或大小便浸渍、卧位不适,肢体受压,冷热、饥饿等。

【主要表现】

病人处于无意识的躯体过度活动状态:坐起、四肢乱动,伴有呓语、呼叫、不合作行为。【护理目标】

1.病人躁动得到控制或缓解。

2.不发生继发性损伤。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分析躁动的原因。

2.加床栏,以防坠床,必要时专人守护。

3.不可过度约束,以免增加能量消耗,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

4.适当约束时,约束带不可约束过紧及缠绕肢体,以免造成末梢血液回流障碍,以约束后能容纳一个手指为宜。

5.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并观察用药效果。

6.妥善固定、保护各种管道,防止管道扭曲、脱出、折叠。

7.加强皮肤护理:大小便后及时更换污染、渗湿的衣被;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无渣屑、防止擦伤。

8.修剪病人指甲,必要时给病人戴手套,防止抓伤。

9.消除造成病人躁动的诱因:(1)积极处理脑水肿和颅内高压。(2)及时翻身,防止肢体受压,使病人体位舒适,并注意保暖。(3)尿潴留病人,用手掌环形按摩下腹部、开塞露塞肛等物理刺激使其排尿,必要时可采用导尿术解除尿潴留。

【重点评价】

1.是否存在躁动的因素:脑水肿、缺氧、尿潴留、体位不适等。

2.病人躁动是否减轻或控制。

3.有无继发性损伤的危险。

四、意识障碍

五、清理呼吸道低效

六、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相关因素】

1.意识障碍,不能进食。

2.高热,致代谢增加。

3.缺乏营养知识。

4.伤后机体修复,需要量增加。

【主要表现】

1.食物摄入绝对或相对不足。

2.体重低于标准体重20%以上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3.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钙低于正常。

【护理目标】

1.病人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表现为皮肤弹性好,体重在正常范围。

2.长期卧床、鼻饲流质病人的家属能掌握有关喂养知识。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教会病人或家属有关营养知识。

2.据病情设计合理的膳食结构,向病人或家属推荐食物营养成分表和热量要求。

3.尽量选择适合病人口味的食物,鼓励病人少食多餐。

4.意识障碍病人,伤后24小时鼻饲流质饮食。

5.对长期卧床病人及可能带鼻饲出院的病人,教会家属鼻饲流质的喂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6.监测病人体重,每周1次。

7.遵医嘱检查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钙,并追查检查结果,以指导治疗。

【重点评价】

1.是否有营养失调的危险因素,如腹泻、消化道出血。

2.家属掌握喂养知识的程度。

3.体温升高

【相关因素】

1.伤后头皮、颅内感染。

2.中枢体温调节失常。

3.继发肺部、泌尿系感染。

【主要表现】

1.体温升高>37.5℃

2.伴随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表现,如头痛呕吐,呼吸浅快,引流量增加。【护理目标】

病人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

【护理措施】

参照“颅脑外科重症病人标准护理计划”的相关内容。

【重点评价】

1.发热类型、程度及原因。

2.温措施是否有效。

七、有褥疮发生的危险

【相关因素】

1.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病人不能自行改变体位,局部长时间受压。

2.躁动造成皮肤磨擦。

3.被动、限制体位。

4.营养不良、年老、消瘦。

5.局部物理、化学刺激,如尿液、汗液、渗出液等。

【主要表现】

1.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躁动,被动限制体位。

2.年老、消瘦、水肿。

3.尿液、汗液刺激。

【护理目标】

1.病人、家属了解造成褥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2.家属掌握皮肤护理方法。

3.病人无褥疮发生。

【护理措施】

1.翻身并按摩骨突部,每2小时1次。

2.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床单平整。

3.抹澡,夏季每天1次,冬季隔日1次。抹澡时使用中性肥皂,水温保持50℃左右(老年、皮肤感觉障碍、营养不良病人水温<50℃),避免用力擦、搓,抹澡后受压部位扑爽身粉。及时更换汗湿、渗湿的衣被,并抹洗局部皮肤,避免物理、化学刺激。

4.皮肤瘙痒者,禁用手抓,小儿适当约束双手。

5.向病人家属讲述褥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如局部长期受压,汗液、渗出液浸渍等。

6.指导并教会家属正确使用便器和减压用物:(1)使用便盆时,抬高病人臀部,不可强行塞入、拖出。(2)便器放置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以免局部受压。(3)不可使用破损便器,防止皮肤擦伤。(4)气圈、气垫、海绵垫外以棉布包裹,气门嘴不可直接接触受压部位。

7.长期卧床病人,教会其家属更换床单、翻身、按摩方法,以利于病人出院后家庭护理。【重点评价】

1.病人是否存在褥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2.病人及家属是否掌握皮肤护理的方法。

八、有颅内压升高的可能

【相关因素】

1.脑水肿,使脑体积增大。

2.继发性颅内出血。

3.脑缺氧,造成脑水肿。

4.护理不当,造成颅内压升高。

【主要表现】

1.头痛、呕吐。

2.意识改变或意识障碍加重。

3.发性一侧瞳孔散大或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4.呼吸不畅,肺部痰鸣音,鼾声呼吸。

【护理目标】

减轻或预防颅内高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