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牛顿哲学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牛顿哲学思想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415000)成程

伊萨克·牛顿(1642-1727)是近代首屈一指的英国物理学家,他继承了开卜勒和伽利略对天上和地上的运动成果,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和数学演算,总结出了机械运动的三条物理学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整理了动力学整个体系,创立了反映宏观低速运动的牛顿力学(也称经典力学)。

任何自然科学家在其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都要受到一定哲学思想的支配,牛顿也一样。恩格斯指出:“许许多多自然科学的范围内,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是在这以外就不仅是唯心主义者,而且甚至是虔诚的宗教教徒。”这也是对牛顿哲学思想的总的写照。牛顿的唯物主义思想是不彻底的,其根本缺陷在于它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经验论性质。对牛顿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坚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

牛顿的哲学思想是极其丰富的,首先表现在他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思想。

自然科学本质上是唯物主义的,即自然科学研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实在性为前提,牛顿在其从事的科学研究领域中,他承认物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存在,并提出了独立于人的感觉之外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观念;他承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并且能被我们所认识,另外牛顿关于“质量”概念的提出,也是以唯物主义的原子假说为基础的。牛顿在《原理》第三编的开头写出了“哲学中的推理法则”其内容是:

“除那些真实而得已足够说明其现象者外,不必须去寻求自然界事物的其他原因。”

“对于自然界中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种原因。”

“物体之属性,凡既不能增强也不能减弱者,又为我们实验所能及的范围内的一切物体所具有者,就应视为所有物体的普遍属性。”

“物体的属性只有通过实验才能为我们所了解,……在实验哲学中,我们必须把那些从各种现象中运用一般归纳而导出的命题看作是完全正确的,或者是非常接近于正确的。”

这些推理法则中,第一条表明:牛顿承认物质的基本属性是物体所固有的;第二、三条表明牛顿坚信自然界的统一性;第四条表明牛顿对于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而得出自然规律这一方法的信念。这些信念鲜明地表现出唯物主义的特征是牛顿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获得重大成果的根本前提,这对于当时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但是牛顿的自然观也带着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和经验性的特点。

牛顿把整个宇宙看成一幅图象,符合机械运动的因果公式,即根据初始条件,就可以准确地确定体系以往和未来某一时刻的运动状态。但是却由此提出了一个机械决定论的命题,认为一切自然现象“均与某项力有关”,都服从力学原理,

即都只能按照机械的必然性发生和进行。实际上,自然界的运动形式是复杂的、多样的,虽然一切运动中都包含着机械运动,但是机械运动并没有把所有的不同质的运动形式包括无遗。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不仅大大缩小于各门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而且为唯心主义开辟了道路。

形而上学的根本特点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牛顿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首先表现在他把空间和时间与物体和运动中分离出来,而且还把空间和时间也相互分割开来,找出了所谓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观念。他指出:“绝对的,真正的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基本性而在均匀的、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的空间,就基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由此牛顿又作出了以“水桶”实验为佐证的“绝对运动”的假说。相对论的产生,不仅提出了时间与空间的密切联系,而且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状态的密切联系,从而给牛顿“绝对运动”以致命的打击。

当然,在宇宙的局部范围内,对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出发,不仅会简化研究,而且也可得出正确的物理规律,从而有效地指导人们在这个范围内的实践活动。

牛顿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还表现在他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牛顿力学的两个基本概念,“质量”和“力”的产生,就是他把统一的运动着的物质分解为两种东西来实现的。这两种东西:一是丧失了运动的物质,二是物质以外的运动,而这种运动的源泉就是从外面作用于物质的力。

说丧失了运动的物质,联系到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也就是承认了孤立的、绝对的、静止的存在,这是根本违背物质运动现实的,本来客观世界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而正如恩格斯所说:“物质的不动的状态,是最空洞的和最荒唐的观念之一,是纯粹的热昏的胡话。”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对于我们所考察的相互作用的机械体系来说,力不是存在其外,而是存在其内,这正是事物内矛盾性的表现。而牛顿把力看成是存在于物体之外的,是使物体由静到动以及发生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片面的。当不是着眼于对整个机械体系进行研究而是着眼于机械体系某局部时,就可以把矛盾的另一方面的作用看成外因。

在认识论上,牛顿是一个经验论者。他在给科茨的一封信中说:“任何不是从现象中推论出来的说法都应称之为假说,而这样一种假说,无论是形而上学的或者是物理学的,无论是属于隐藏性质的或者力学性质的,在实验哲学中都没有它们的地位。在实验哲学中,命题都从现象推出,然后通过归纳使之成为一般。”他把假说和理论思维与形而上学联系在一起,轻视假说和理论思维,过分强调感性和归纳的作用,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十足的经验论者。

恩斯格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如果要等待构成定律的材料纯化起来,那么这就是在比以前要把运用思维的研究停止下来,而定律也就永远不会出现。”可见假说和理论思维的重要性。而经验论者虽然也一般地承认感性经验是认识基础,是知识的来源,但却片面的夸大了感性经

验的意义,而贬低了假说和理论思维的作用,从而使自然科学停滞不前。

作为从个别事实或经验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归纳方法,它虽然是一种扩大知识,发现真理的方法,但往往是一种不严密的,或然性的推理,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互为条件,互相渗透的,因而过分重视感性和经验,往往会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阻碍科学的发展。

牛顿既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又是一位虔诚宗教教徒。正是他自然观的机械性,形而上学和经验论性质,使他投入了神学的怀抱,滑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

牛顿认为上帝是一个永恒、无限、绝对完美的主宰者,全智全能,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并且他从天体力学中寻找到了上帝存在的论据。

牛顿的机械决定论告诉我们,所有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都在物质外部,这就使得牛顿不可能以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姿态出现,从事物内部的矛盾中去解释天体运动的起源。

他认为:神创立了各个天体和星系,并且是神力的作用,使星体、星系不会因引力的作用最后落到中央那个系统上去。现在天体之所以能均匀地散布于空中,全靠神力的维持,由此断定了神的存在;而行星之所以能围绕恒星作圆周运动,除了引力以外,还必须有一个横向运动。“没有神力之助,我不知道自然界中还有什么力量竟能促成这种横向运动。”因此,牛顿把这种横向运动产生的原因归结为“神的第一次推动”,“引力可以使行星运动,但是没有神的力量就决不能使它们作现在这样绕太阳而转的圆周运动。”这样,牛顿就以机械性、形而上学和经验论在自然科学和神学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由自发唯物主义跌入唯心主义的深渊,“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说结束了这个时期,使自然科学又深深地禁锢在神学之中。

牛顿虽然以自发的唯物主义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但他在他的哲学思想中确认了上帝的庄严,他不仅为有神论者提供了各种“科学论据”,而且晚年从事神学研究,曾用不少时间研究炼金术和注释圣经,基本上再没有什么科研成就。当然造成他这样的原因不仅有着当时复杂的历史条件而且有着极为深厚的社会阶级根源,我们要给予批判。然而,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因而牛顿仍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力学家、光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是科学史上的一个时代的杰出代表。

主要参考文献

①申先甲等:《物理学史教程》,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②林德宏:《科学思想史》,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

③杨世珍等:《自然科学概论》,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④《自然辩证法讲义》编写组:《自然辩证法讲义》(初稿),高等教育版社

1979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