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方案教材解析

《少年中国说》是部编版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文章热情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号召“中国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课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多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大量引用典故。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泻、鳞”等6个生字,“泻、潜”等7个会写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做到朗读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少年中国说》及梁启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

100多年前,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告诉我们,告诉全世

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节选)》。

板书

2.齐读课题。

师:读完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回答。

师:“少年中国”是未来的中国。那“说”又指什么呢?“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在这篇文章中“说”是用于议论的,这篇文章写于1900年,是一篇议论文。梁启超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卓越的文采,写下了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作者认为创造出这个“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换言之,创造未来的中国是我们中国少年的责任,即“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二、简介背景,认识作者

1.关于作者: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2.了解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三、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字词学习。

(1)学生认读

(2)教师教读

2.初读感知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3.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1)生总结、汇报:

(2)教师总结:

第一自然段: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4.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好像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时代,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请用我们现代青年的声音来传情达意。

学生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本课,深入了解梁启超心中的“少年中国”。

2.作业布置:

(1)继续读通、读懂课文。

(2)找出全文,读熟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内容,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听写词语,订正。

2.讲述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试着说说“少年中国说”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师引导,生总结。

明确: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阐述。

②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师引导,生总结。

明确: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

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段话讲了什么?

①“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②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如“干将”的锐利锋芒;

③“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朗读要求:这是一段韵文,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思考:这些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作者这样比有什么用意?

生读课文,并总结、汇报

师:我们在总结过程中发现,这些事物都是动态描写,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3.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

师:我们的少年中国,她同苍天一样不会衰老;多么壮丽啊,我们的中国少年,他们同少年中国一样万寿无疆,永远发光。

三、总结课文,体悟感情

师:作者通过描述少年与国家的关系,讴歌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表达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想法。

四、布置作业

1.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任务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

2.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用背读法尝试着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1.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朝廷、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2.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