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25页PPT
合集下载
环境生物技术(第七章生物修复) ppt课件
➢ 生物修复经常以原位方式进行,这样可使对污染位点的干扰或破坏 达到最小,可在难以移动的地方(如建筑物下、公路下)进行,在 生物修复时场地可以照常使用;
➢ 生物修复使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永久性地消除污染物 和长期的隐患,无二次污染,不会使污染转移;
➢ 生物修复可与其他处理技术结合使用,处理复合污染;
ppt课件
26
据报道
中国重金属污染耕地总计:2000万公顷 中国有机物污染农田总计:6000万公顷
ppt课件
27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决定从 2006年起“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
2006年7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 调查视频会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7月18日在北京启动。
ppt课件
8
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植物萃取、植物稳定、根 基修复、植物转化、根际 过滤、植物挥发等
利用植物去治理水体、土壤和底泥 等介质中的污染的技术
微生物修复
利用微生物将环境中的污染物 降解或转化为其他无害物质的过程
动物修复
通过土壤动物群的直接或间接作用 而修复土壤污染的过程
ppt课件
9
生物修复的基本定义
91.1 200
38.8 250
0.14 0.3
引自:王亮等,温州市城郊污灌对土壤和蔬菜品质的影响
ppt课件
31
蔬菜重金属含量(mg/kg)
0.9
0.8
0.7
铅
0.6
镉
0.5
0.4
0.3
0.2
0.1
0 莴苣 小青菜 大白菜 甘蓝
葫芦
0.2 0.05
➢ 生物修复使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永久性地消除污染物 和长期的隐患,无二次污染,不会使污染转移;
➢ 生物修复可与其他处理技术结合使用,处理复合污染;
ppt课件
26
据报道
中国重金属污染耕地总计:2000万公顷 中国有机物污染农田总计:6000万公顷
ppt课件
27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决定从 2006年起“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
2006年7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 调查视频会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7月18日在北京启动。
ppt课件
8
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植物萃取、植物稳定、根 基修复、植物转化、根际 过滤、植物挥发等
利用植物去治理水体、土壤和底泥 等介质中的污染的技术
微生物修复
利用微生物将环境中的污染物 降解或转化为其他无害物质的过程
动物修复
通过土壤动物群的直接或间接作用 而修复土壤污染的过程
ppt课件
9
生物修复的基本定义
91.1 200
38.8 250
0.14 0.3
引自:王亮等,温州市城郊污灌对土壤和蔬菜品质的影响
ppt课件
31
蔬菜重金属含量(mg/kg)
0.9
0.8
0.7
铅
0.6
镉
0.5
0.4
0.3
0.2
0.1
0 莴苣 小青菜 大白菜 甘蓝
葫芦
0.2 0.05
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PPT精品文档
植物固定
• 原理:利用植物根际的一些特殊物质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相对无 害物质的一种方法。 • 植物在植物稳定中主要有两种功能: • 1.保护污染土壤不受侵蚀,减少土壤渗漏来防止金属污染物的淋 移; • 2.通过金属根部的积累和沉淀或根表吸持来加强土壤中污染物的 固定。 • 应用植物稳定原理修复污染土壤应尽量防止植物吸收有害元素, 以防止昆虫、草食动物及牛、羊等牲畜在这些地方觅食后可能会对食 物链带来的污染。 • 然而植物稳定作用并没有将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只是暂时 将其固定,使其对环境中的生物不产生毒害作用,但并没有彻底解决 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变化,重金属的生物可 利用性可能又会发生改变。因此,植物固定不是一个很理想的修复方 法。
根滤作用
• 原理:借助植物羽状根系所具有的强烈吸 持作用,从污水中吸收,浓集,沉淀金属 或有机污染物,植物根系可以吸附大量的 铅,铬等金属.另外也可以用于放射性污染 物,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如三硝基甲苯TNT) 的治理。进行根滤作用所需要的媒介以水 为主.因此根滤是水体,浅水湖和湿地系统 进行植物修复的重要方式,所选用的植物 也以水生植物为主。
环境污染生物修 广义的生物修复,指一切以利用生物 为主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 • 狭义的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微生物的 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 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
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
• 优点:投资费用省,对环境影响小,能有 效降低污染物浓度,适用于在其他技术难 以应用的场地,而且能同时处理受污染的 土壤和地下水。 • 局限性:需对具体地点的状况和污染物进 行详细而昂贵的考察,微生物活性受温度 和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某些情况下,生 物修复不能去除全部的污染物。
植物辅助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课件
生物修复技术
02
利用微生物、水生植物等生物体对水
如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工业废水,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等。
空气污染的生物修复
空气污染的来源
包括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煤烟气等。
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降解和转 化。
实际应用案例
生物反应器修复原理
生物反应器
利用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体对有害物质进 行降解、转化和富集等处理过程。
生物膜反应器
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有害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
悬浮生长反应器
利用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生物对有害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
03
生物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
Chapter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
1 2 3
土壤污染的来源
包括工业废弃物、农药化肥残留、重金属等。
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 行降解、转化和固定,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毒性 。
实际应用案例
如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利用植物吸收重 金属等。
水体污染的生物修复
水体污染的来源
01
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
适用范围
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治理。
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土壤污染治理
修复被重金属、农药等污 染的土壤,促进土壤生态 恢复。
水体污染治理
净化被有机物、重金属等 污染的水体,提高水质。
空气污染治理
降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 颗粒物含量,改善空气质 量。
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
起源
20世纪80年代,随着环境 保护意识的提高,生物修 复技术开始受到关注。
《生物修复技术》PPT课件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
➢ 广义的生物修复通常是指利用各种生物(包括微生 物,动物和植物)的特性,吸收、降解、转化环境 中的污染物,使受污染的环境得到改善的治理技术, 一般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三种类 型。
➢ 狭义的生物修复通常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的条件 下,利用特定的微生物降解、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 技术。
底泥生物氧化技术 通过把药物注射到河道底泥表面,
对河道黑臭泥进行生物氧化,可有效降 低底泥有机物含量和耗氧速率,提高底 泥对上覆水体的生物降解能力,促进底 泥微量营养释放和藻类生长。
生物操纵技术 生物操纵就是利用调整生物群落结构
的方法控制水质。其主要原理是调整鱼 群结构,保护和发展滤食性的浮游动物, 从而控制藻类的过量生长。其核心是利 用浮游动物滤食浮游藻类,增加水体透 明度。
总结——优点
与传统的修复技术相比, 植物修复是一种容易接 受、成本低、技术要求低的修复方法, 它可应用于 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中污染物的修复。植 物修复技术可清除的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如氮、 磷、重金属等;有机污染物如农药、炸药、有机氯化 物、杀虫剂、除草剂等。
总结——缺点
要求植株具有高的生物量;对污染物的耐受性 要高; 受植物根系分布的限制; 受气候、土质等的 影响; 清除污染物所需的时间长; 转基因技术的应 用可能会造成潜在的环境污染等等。但随着各方面 研究和实践的深入, 它必将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 并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带来新的前景与希望。
河道和湖泊人工增氧技术 通过一定的增氧设备,增加水体中溶
解氧,能加速河湖水体和底泥微生物对 污染物的分解,为水体中各种水生生物 呼吸提供氧气,促进系统生物多样性。
生物强化技术 实际上是外源微生物投放技术。在
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
➢ 广义的生物修复通常是指利用各种生物(包括微生 物,动物和植物)的特性,吸收、降解、转化环境 中的污染物,使受污染的环境得到改善的治理技术, 一般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三种类 型。
➢ 狭义的生物修复通常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的条件 下,利用特定的微生物降解、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 技术。
底泥生物氧化技术 通过把药物注射到河道底泥表面,
对河道黑臭泥进行生物氧化,可有效降 低底泥有机物含量和耗氧速率,提高底 泥对上覆水体的生物降解能力,促进底 泥微量营养释放和藻类生长。
生物操纵技术 生物操纵就是利用调整生物群落结构
的方法控制水质。其主要原理是调整鱼 群结构,保护和发展滤食性的浮游动物, 从而控制藻类的过量生长。其核心是利 用浮游动物滤食浮游藻类,增加水体透 明度。
总结——优点
与传统的修复技术相比, 植物修复是一种容易接 受、成本低、技术要求低的修复方法, 它可应用于 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中污染物的修复。植 物修复技术可清除的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如氮、 磷、重金属等;有机污染物如农药、炸药、有机氯化 物、杀虫剂、除草剂等。
总结——缺点
要求植株具有高的生物量;对污染物的耐受性 要高; 受植物根系分布的限制; 受气候、土质等的 影响; 清除污染物所需的时间长; 转基因技术的应 用可能会造成潜在的环境污染等等。但随着各方面 研究和实践的深入, 它必将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 并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带来新的前景与希望。
河道和湖泊人工增氧技术 通过一定的增氧设备,增加水体中溶
解氧,能加速河湖水体和底泥微生物对 污染物的分解,为水体中各种水生生物 呼吸提供氧气,促进系统生物多样性。
生物强化技术 实际上是外源微生物投放技术。在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ppt课件
图3-4 纤维素分解途径示意图
淀粉
微生物 淀粉酶
葡萄糖
需氧微生物
胞内酶
CO2、H2O
厌氧微生物 CO2、H2、有机酸等
胞内酶
图3-5淀粉分解途径示意图
18
• 烃类 • 石油类 • 人工合成有机物
– 农药 – 合成洗涤剂 – 增塑剂 – 多氯联苯
19
危险性化合物
• 危险性化合物(Hazardous Chemicals)的概念
– 微生物具有降解自然界产生的有机化合物的代谢机制, 从而促使地球有机碳平衡,而在自然界具有新颖结构 的合成化合物(异型生物质,又称非生物性物质, xenobiotics)往往对微生物的降解表现出抗逆性,其原 因可能是这些化合物进入自然界的时间比较短,微生 物界还未进化出降解此类难降解化合物的代谢机制。
32
33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特点
• 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 具有很强的分解、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图
• 具有较强的食物链
– 食物链越长,作为能量消耗的比例就越大,在系统中 存在的生物量就比较少,所剩余的污泥量就相应较少, 可减轻生物处理后污泥处理的负担。
• 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 处理水易与污泥分离,最终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34
生物降解、难生物降解和不可生物降解。 • 评价生物可降解性的方法:
– 测定生物氧化率 – 测呼吸线 – 测定相对耗氧速度曲线 – 测BOD5与COD Cr之比 – 测COD30 – 培养法
23
耗氧量(mg/g) 耗氧量(mg/g)
耗氧量(mg/g)
a 生化呼吸线
b c t
内呼吸线 时间(h)
生化呼吸线 内呼吸线 时间(h)
21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PPT课件
• 动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蚯蚓养殖和线虫控制两种方式。蚯蚓养殖是指利用蚯蚓 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线虫控制是指利 用一些寄生线虫来控制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其对土壤的危害。
• 动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包括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但动物修复技术的 缺点是处理周期较长,且对某些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不佳。
技术成熟度
某些生物修复技术仍处于 研究阶段,技术成熟度有 待提高。
影响因素多
生物修复效果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如污染物特性、 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
03 生物修复技术应用
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 来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从而使 土壤环境得到净化和修复的过程。
政府应加大对生物修复技术的政策支 持和资金投入,促进技术的研发和应 用。
建立评价体系
建立生物修复技术的评价体系,制定 相关标准和方法,规范技术的实际应 用。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 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生物修复 技术的整体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包括处理效果好、适用范 围广、对环境影响小等。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缺 点是处理周期较长,且对某些重金属污染土壤的 处理效果不佳。
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 种方式。原位修复是在污染场地就地处理,而异 位修复是将污染土壤转运至集中处理场地进行修 复。
微生物修复技术适用于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 和农药污染等多种类型的土壤修复。其中,有机 物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利用土壤动物(如蚯蚓)对污染物 的抗性和净化能力,实现污染土壤 的治理和生态修复。
• 动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包括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但动物修复技术的 缺点是处理周期较长,且对某些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不佳。
技术成熟度
某些生物修复技术仍处于 研究阶段,技术成熟度有 待提高。
影响因素多
生物修复效果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如污染物特性、 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
03 生物修复技术应用
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 来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从而使 土壤环境得到净化和修复的过程。
政府应加大对生物修复技术的政策支 持和资金投入,促进技术的研发和应 用。
建立评价体系
建立生物修复技术的评价体系,制定 相关标准和方法,规范技术的实际应 用。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 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生物修复 技术的整体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包括处理效果好、适用范 围广、对环境影响小等。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缺 点是处理周期较长,且对某些重金属污染土壤的 处理效果不佳。
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 种方式。原位修复是在污染场地就地处理,而异 位修复是将污染土壤转运至集中处理场地进行修 复。
微生物修复技术适用于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 和农药污染等多种类型的土壤修复。其中,有机 物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利用土壤动物(如蚯蚓)对污染物 的抗性和净化能力,实现污染土壤 的治理和生态修复。
环境生物技术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共64张PPT)
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
▪ 大气沉降(土壤酸化、多环芳烃和二恶英等)
▪ 污水排灌(重金属、多环芳烃等)
▪ 化肥农药施用(硝酸盐、PCB、DDT等) ▪ 固体废物堆放处置(各种污染物) ▪ 工业生产(石油、多环芳烃和重金属污染等) ▪ 交通运输(三氯乙稀等)
▪ 全球物质循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土壤污染的类型(掌握)
▪ ⑥水分低于50%,或pH高于8.5时会抑制生物降解作用。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 2.2.2 脂烃类的降解特点
▪ (1) 链烃的降解方式:单末端氧化、双末端氧化、次末端氧化和直接 脱氢。
▪ (2) 环烷烃的生物降解: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 2.2.2 芳香烃的降解特点
▪ (2)单环芳烃的好氧降解
▪ 微生物对脂烃类的降解特点: ▪ ①很多微生物可以降解脂烃类;
▪ ②脂烃的生物降解一般都需要氧; ▪ ③长链脂肪烃(C10-C24)比短链脂肪烃(<C10)易于降解,小于C10的脂
肪烃大部分只能通过共代谢作用降解,大于C24则不容易降解; ▪ ④ 链烃比环烃容易降解,直链烷烃比直链烷烃容易降解;
▪ ⑤不饱和脂肪烃比饱和脂肪烃容易降解
土壤污染的特点(重点)
❖ (1)隐蔽性或潜伏性:
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比较直观,严重时通过人的感官即能发现: 而土壤污染则往往要通过农作物包括粮食、蔬菜、水果或牧草以及 摄食的人或动物的健康状况才能反映出来,从遭受污染到产生恶果 有一个相当长的逐步积累过程,具有隐蔽性或潜伏性。日本的第二 公害病——痛痛病60年代发生于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直至70年代才 基本证实是镉污染土壤所生产的“镉米”所致。
影响微生物降解和转化的因素
▪ ((33))温温度度;; ▪ (4)营 营养养;; ▪ (55))酸酸碱碱度度;; ▪ (6)氧氧;;
第八章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ppt
• 高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特点
– 以大型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区微生物 共生,产生协同效应,经过植物直接吸 收、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 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同时对重金属 元素也有去除效果。
第二节 生物修复工程技术
一、生物修复的可行性研究
– 数据调查 – 技术查询 – 选择技术路线 – 可处理性试验
• 反应器处理
–特点:此法类似于污水生物处理, 受污染的土壤挖出与水混合后在接 种了微生物的反应器内进行处理, 处理速度较快,但工程复杂,费用 较高。
营养盐 空气
抽 水 井
地下水位
废水处理系统 污染区
注 水观 井测
井
四、地下水生物修复工程技术
• 原位处理
– 特点:与土壤原位处理基本相同。
• 物理拦阻
⑴、植物对环境中重金属的去除
• 环境中金属污染的去除
– 已有方案:场外修复,先将土壤挖掘、转移, 再去除金属离子;
– 微生物修复:生物量小,从而吸收量小,同 时生物体过小难以进行后处理;
– 植物修复特点:生物量大,从而吸收量大,
不吸收或少吸收重金属
适应重金属 胁迫的植物
将吸收的金属钝化在植 物的地下部分
• 植物挥发
–指植物将污染物吸收到体内后又将 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该法只适用于挥发性污染物。
• 植物吸收
– 指利用能耐受并可过量积累金属的植物 吸收环境中的金属离子,将它们输送并 贮存在植物体的地上部分。
– 需要选择能耐受并可过量积累金属的植 物种类。
⑶、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机理
• 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直接吸收作用 • 植物释放分泌物和酶 • 强化根区的矿化作用
二、生物修复原理
第10章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PPT课件
四、生物修复影响因素与基本措施
1. 用于生物修复的生物种类
土著微生物
A
用于生物修 复其它微生
物
D
外来微生物 B
微生物产品 和酶 E
基因工程菌 C
植物及超累 积植物 F
17
土著微生物
• 自然界有大量微生物,环境受污染后会出现自然选择,使适 合的微生物不断增长。
• 生物降解通常是分步进行的,一种微生物的分解产物可成为 另一种微生物的底物。 • 污染物和其相应的降解菌请见下表
• 方法
• 水洗-生物反应器法 • 土壤通气-堆肥法
土壤蒸气浸提 原位工程生物修复 • 特点 生物强化修复
• 能扬长避短,应用前景好。
14
二、生物修复技术的条件特点
1. 生物修复条件:
• 必须具备有代谢活性的微生物; • 微生物必须能以相当速率降解污染物,并使污染物浓
度降低到要求范围内; • 过程中不产生有毒副产物; • 污染场地污染物对微生物无害; • 目标化合物需能被微生物利用; • 污染场地或反应器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生长或保持活性; • 对于重金属污染,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 • 处理费用尽可能低。
01
土壤
02
水体
03
大气
04
固废
9
• 原位生物修复 (in-site bioremediation) • 异位生物修复 (ex-site bioremediation) • 原位-异位联合生物修复 (combined bioremediation)
10
• 概念
• 采取工程措施,有目的地操作环境系统中的生物过程,加快环境修复。
18
19
• 污染环境中,当土著微生物生长过慢,代谢活性不高,或者污染物造成 其数量下降时;可人为投加一些适宜该污染物降解、与土著微生物能相 容的高效菌。 • 投珊瑚色诺卡菌来处理含腈废水 • 用热带假丝酵母来处理油脂废水 • 用光合细菌加强硫、氮素的转化 • 用玉垒菌降解河底淤泥的有机物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ppt课件
➢ 狭义的生物修复通常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的条件 下,利用特定的微生物降解、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 技术。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主要由三方面的内容组成:
• (1)利用土著微生物代谢能力的技术 • (2)活化土著微生物分解能力的方法 • (3)添加具有高分解难降解化合物能力的
特定微生物的方法
2. 生物修复的产生发展
– 共代谢基质 微生物的共代谢基质对一些顽固污染物的降解起着重要作
用,因此,共代谢基质对生物修复有重要影响。
– 污染现场和土壤特性: 土壤特性影响污染物和微生物的相对活性,最终影响生物
修复的速度和程度。
– 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如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结构、毒性、生物可利用性。
3.微生物修复与物质循环
• 4.1 生物修复概述 • 4.2 环境微生物修复机理 • 4.3 环境修复微生物生态学原理 • 4.4 影响生物修复的污染物特性
4.1生物修复概述
1. 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的概念
➢ 广义的生物修复通常是指利用各种生物(包括微生 物,动物和植物)的特性,吸收、降解、转化环境 中的污染物,使受污染的环境得到改善的治理技术, 一般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三种类 型。
• 可处理性试验方法 • (1)土壤灭菌试验 • (2)土壤柱试验 • (3)摇瓶试验 • (4)反应器试验
6 生物修复工程技术
生物修复工程技术可行性研究
(-)数据调查
– 污染物性质,受污染前后生物性质、分布,污染现场条件,有关管理法规,确 立净化目标。
(二)技术查询 (三)选择技术路线
– 对各种修复技术以及它们可能组合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列出可行方案, 并确定最佳技术。
• 1989年,美国阿拉斯加海域受到大面积石油污染,生物 修复技术首次大规模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阿拉斯加 溢油生物修复成为生物修复史上的里程碑,至此,生物修 复技术成为一种可被人们接受的油泄漏治理方法。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主要由三方面的内容组成:
• (1)利用土著微生物代谢能力的技术 • (2)活化土著微生物分解能力的方法 • (3)添加具有高分解难降解化合物能力的
特定微生物的方法
2. 生物修复的产生发展
– 共代谢基质 微生物的共代谢基质对一些顽固污染物的降解起着重要作
用,因此,共代谢基质对生物修复有重要影响。
– 污染现场和土壤特性: 土壤特性影响污染物和微生物的相对活性,最终影响生物
修复的速度和程度。
– 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如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结构、毒性、生物可利用性。
3.微生物修复与物质循环
• 4.1 生物修复概述 • 4.2 环境微生物修复机理 • 4.3 环境修复微生物生态学原理 • 4.4 影响生物修复的污染物特性
4.1生物修复概述
1. 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的概念
➢ 广义的生物修复通常是指利用各种生物(包括微生 物,动物和植物)的特性,吸收、降解、转化环境 中的污染物,使受污染的环境得到改善的治理技术, 一般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三种类 型。
• 可处理性试验方法 • (1)土壤灭菌试验 • (2)土壤柱试验 • (3)摇瓶试验 • (4)反应器试验
6 生物修复工程技术
生物修复工程技术可行性研究
(-)数据调查
– 污染物性质,受污染前后生物性质、分布,污染现场条件,有关管理法规,确 立净化目标。
(二)技术查询 (三)选择技术路线
– 对各种修复技术以及它们可能组合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列出可行方案, 并确定最佳技术。
• 1989年,美国阿拉斯加海域受到大面积石油污染,生物 修复技术首次大规模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阿拉斯加 溢油生物修复成为生物修复史上的里程碑,至此,生物修 复技术成为一种可被人们接受的油泄漏治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固定
• 原理:利用植物根际的一些特殊物质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相对无 害物质的一种方法。
•
植物在植物稳定中主要有两种功能:
•
1.保护污染土壤不受侵蚀,减少土壤渗漏来防止金属污染物的淋
移;
•
2.通过金属根部的积累和沉淀或根表吸持来加强土壤中污染物的
固定。
•
应用植物稳定原理修复污染土壤应尽量防止植物吸收有害元素,
植物萃取
• 原理:种植一些特殊植物,利用其根系吸收污染 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运移至植物地上部,通 过收割地上部物质带走土壤中污染物的一种方法。 植物提取作用是目前研究最多,最有发展前景的 方法。该技术利用的是一些对重金属具有较强忍 耐和富集能力的特殊植物。要求所用植物具有生 物量大、生长快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特点,并具 备对多种重金属较强的富集能力。此方法的关键 在于寻找合适的超富集植物和诱导出超级富集体。
法。
植物修复的评价
• 优点:花费低,适应性广,无二次污染物。
• 缺点:修复周期长,对于深层污染的修复 有困难,由于气候及地质等因素使得植物 的生长受到限制,存在污染物通过“植 物—动物”的食物链进入自然界的可能。
微生物修复
•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 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 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它包括自然 和人为控制条件下的污染物降级或无 害化的过程。
以防止昆虫、草食动物及牛、羊等牲畜在这些地方觅食后可能会对食
物链带来的污染。
•
然而植物稳定作用并没有将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只是暂时
将其固定,使其对环境中的生物不产生毒害作用,但并没有彻底解决
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如果环境,植物固定不是一个很理想的修复方
植物辅助生物修复
• 原理:通过植物的吸收促进某些重金属转移为可挥发态, 挥发出土壤和植物表面,达到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有些元素如Se、As和Hg通过甲基化挥发,大大减轻土壤 的重金属污染。如B.Juncea能使土壤中的Se以甲基硒的 形式挥发去除。还有的研究表明烟草能使毒性大的二价汞 转化为气态的零价汞。Rugh等将细菌的汞还原酶基因转 入Arabidopsistfialiana中,发现该植物对HgCl2的抗性和 将Hg2+还原为Hg的能力明显增强。这一方法只适用于挥 发性污染物,植物挥发要求被转化后的物质毒性要小于转 化前的污染物质,以减轻环境害。由于这一方法只适用于 挥发性污染物,应用范围很小,并且将污染物转移到大气 和(或)异地土壤中对人类和生物又一定的风险,因此, 它的应用将受到限制。
• 植物修复过程中可以具体分为5种: 1.植物转化 2.根滤作用 3.植物辅助生物修复 4.植物萃取 5.植物固定
植物转化
• 原理:植物转化也称植物降解(Phytodegradation), 指通过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吸收的污染物 进行分解,或者通过植物分泌出的化合物(比如 酶)的作用对植物外部的污染物进行分解。植物 转化技术使用于疏水性适中的污染物,如BTEX, TCE,TNT等军用排废.对于疏水性非常强的污染 物,由于其会紧密结合在根系表面和土壤中,从 而无法发生运移.对于这类污染物,更适合采用之 后提到的植物固定和植物辅助生物修复技术来治 理。
赤潮防治中的微生物
• 在赤潮藻的生消过程中,除了与环境中温度、 盐度、光照、水深、营养物供应等物理化 学因素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大量不同种类的 微生物共生,它们各自的代谢物可以对彼此 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细菌代谢物可以有 效地阻碍甚至终止藻类的繁殖。
石油化工污染治理中的微生物
•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开始利用细菌 来消除石油污染的研究,随后各国相继开展。
根滤作用
• 原理:借助植物羽状根系所具有的强烈吸 持作用,从污水中吸收,浓集,沉淀金属 或有机污染物,植物根系可以吸附大量的 铅,铬等金属.另外也可以用于放射性污染 物,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如三硝基甲苯TNT) 的治理。进行根滤作用所需要的媒介以水 为主.因此根滤是水体,浅水湖和湿地系统 进行植物修复的重要方式,所选用的植物 也以水生植物为主。
• 我国丝状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在石油污染 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据报道,能够 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可达200多种,分属于70 个属,其中细菌占40个属,常见的海洋石油降 解菌有4大类群: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 菌。
石油化工污染治理中的微生物
• 利用微生物修复石油化工造成的污染已经 有很多成功的典型实例。1984年,针对美国 密苏里州西部石油运输泄漏事件,采用了添 加氮磷营养物质、人工曝气的方法进行原 位生物修复,经过32个月的运行,苯、甲苯和 二甲苯的质量浓度从20~30 mg/L急降至 0·05~0·1 mg/L,得到了良好的环境修复效果。
生物修复的概念
• 广义的生物修复,指一切以利用生物 为主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
• 狭义的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微生物的 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 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
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
• 优点:投资费用省,对环境影响小,能有 效降低污染物浓度,适用于在其他技术难 以应用的场地,而且能同时处理受污染的 土壤和地下水。
• 局限性:需对具体地点的状况和污染物进 行详细而昂贵的考察,微生物活性受温度 和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某些情况下,生 物修复不能去除全部的污染物。
生物修复的分类
• 按作用方式中有无人为的有目的的活 动分两类:自然生物修复和人为生物 修复。
• 实际上一般分类为:植物修复,微生 物修复以及动物修复
植物修复
人工湿地系统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
• 人工湿地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一项新型 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所谓人工湿地,就是人工建造 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人工湿地是 一种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其具有污泥减量化、 处理高效性、运行和维护成本低廉、无化学污染 和能源损耗、无臭气等优点,同时还可以作为城市 景观。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主要是通过植物、 填料和微生物之间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得以 实现,而微生物群体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和实现生 态净化功能的重要组成